8-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
一、质量安全管理员负责对不合格产品实行有效控制管理。
二、质量不合格产品不得采购、上柜和销售。
三、不合格产品须存放在不合格品区,挂有红牌标志,不合格品区设专人、专帐管理。
四、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不合格产品,及时通知销售部门立即停止销售,追回售出产品,不合格产品及时移不合格品区。
发现假、劣产品,要报告监督管理部门,不得擅自退货。
五、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抽查、检验判定为不合格时,或上级食品药品监管、食品药品检验部门公告、发文、通知查处发现的不合格化妆品时,应立即停止销售,并追回售出的不合格产品,将不合格产品移不合格区。
六、在柜过期失效、破损化妆品经质量管理员确认后移入不合格产品区。
七、销后退回、配送退回的质量可疑产品,由质量管理员确认不合格后,移入不合格产品区。
八、对于质量不合格产品的确认,质量管理员需凭产品合格证明、省(市)检验所报告单、质量公告(报)、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等相关证明文件。
九、不合格产品区中化妆品不得随意进出,必须凭质量管理员的通知,如违规操作发生质量事故,责任人将承担一切后果。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1、为了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支付,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2、品质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识别,标识记录、隔离、评审和处理,并跟踪不合格品处理结果。
3、生产部负责对不合格品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4、生产车间负责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记录、隔离提出处理申请和实施处理。
5、不合格品的分类:A、严重不合格:经检验判定批量不合格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功能、性能技术指标等的不合格。
B、一般不合格、个别或少量不影响产品质量的不合格。
6、不合格的处理A、进货检验不合格处置:当检验员对采购物资检验“不合格”是应立即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悬挂不合格品的标签,并隔离,立即填写“不合格品控制记录”交采购人员及时与供货方取利联系,并做好“让步”、“拣用”、“拒收”的处理决定,确保不合格原辅材料不投入生产。
B、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处置,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由发现不合格的人将不合格品放置不合格区,与合格品隔离,检验员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如一般不合格即进行返工、返修的处置,返修、返工经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确保不合格品不流转下道工序。
C、成品不合格的处置:成品检验中发现不合格品,由检验员将不合格品进行隔离,放入不合格品区域,并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如为一般不合格的,通知操作工进行返修、返工,待重新检验合格之后,再进行入库,如评审为严重不合格的,即由品质部开具报废处理决定,报厂部批准并要求提出纠正预防措施,防止不再发生不合格,确保不合格成品不入库、不出厂。
D、交付或使用后发现不合格。
交付或使用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由销售人员及时将信息反馈到品质部,品质部接到反馈后即到现场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并做出“返修”或“让步接收”或报废的处理决定,如果是报废处理应通知销售员给予更换。
E、不合格品的报废:就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提请经理(厂长)批准,并会同生产部、车间采取纠正预防措施,防止不合格品再发生。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和加强公司的产品质量管理工作,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产品合格率和客户满意度,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不合格品管理。
三、定义1. 不合格品:指在生产过程中或者通过检验后,不符合相关质量标准、规范要求或者客户要求的产品或物料。
2. 出厂不合格品:指已经包装完毕,准备出厂的产品或物料,经过检测发现有质量问题的产品或物料。
3. 工艺不合格品:指生产过程中违反工艺要求,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和工艺流程进行加工的产品。
4. 实验室不合格品:指在检验过程中不符合测试要求,不能达到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或物料。
5. 销售不合格品:指已经销售给客户的产品或物料,在客户使用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
四、责任分工1. 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管理和返工处理。
2. 质量部门负责检验过程中的不合格品管理和退货处理。
3. 销售部门负责销售后的不合格品管理和客户投诉处理。
五、不合格品处理流程1. 发现不合格品:不合格品可以通过生产过程中的监控和检验过程中的探测来发现,也可以通过客户投诉和售后服务过程中的反馈来发现。
2. 鉴定不合格品:质量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鉴定,确认不合格品的原因和性质。
3. 评估不合格品:对于不合格品,生产部门和质量部门要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可以进行返工处理,以及返工处理所需的成本和时间。
4. 返工处理:如果不合格品可以通过返工处理得到修复,生产部门负责组织返工操作,并确保修复后的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5. 报废处理:如果不合格品无法通过返工处理修复,生产部门负责组织将其报废,并进行相应的记录。
6. 再制造:如果返工处理后的产品仍然不符合质量要求,生产部门可以决定是否进行再制造。
7. 记录和统计:生产部门、质量部门和销售部门要对不合格品进行记录和统计,以便分析不良品的原因和趋势,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六、不合格品管理措施1. 强化质量教育和培训:公司要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一、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目的和适用范围1.目的:确保产品质量,降低不合格品发生率,提高客户满意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生产、加工、质检环节,包括原材料的采购、生产过程的加工、产品检验、包装和运输等。
二、不合格品的定义1.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和要求的产品或原材料。
2.不合格品包括:外观不良、尺寸不合格、功能故障、性能不符合要求、容器破损或产品包装不合格等。
三、不合格品的分类和管理1.不合格品的分类:按照严重程度将不合格品分为三类,即重大缺陷、一般缺陷和轻微缺陷。
2.不合格品的管理:a.重大缺陷:立即停止生产,启动事故处理程序,追溯原因并采取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b.一般缺陷:产品暂停出货,立即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
c.轻微缺陷:继续生产,但需记录并及时进行整改。
四、不合格品管理的流程1.数据采集:生产过程中的不良数据记录,包括生产批次、质量问题描述、责任人等。
2.问题报告:质量问题发现后,及时上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3.调查分析:对质量问题进行原因调查分析,确定责任方并明确改进措施。
4.整改措施: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和时间计划,并进行执行。
5.效果评估:通过跟踪追溯和统计分析,评估整改效果并及时调整措施。
五、不合格品管理的责任和权力1.生产部门负责监督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并处理不合格品。
2.质检部门负责不合格品的抽检和判定;3.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整改措施的制定、执行和效果评估。
六、不合格品管理的纪律和惩处1.不合格品发生的责任人要承担相应的纪律处分,并进行追责;2.多次发生不合格品的责任人,根据情节轻重将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警告、记过、降级等。
七、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档案和培训1.不合格品记录档案的保存,以备将来参考和总结经验;2.定期开展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和遵守相关制度。
以上是关于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详细介绍,通过建立和执行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不合格品发生率,为企业的发展和客户的满意度提供保障。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1、对不合格品按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分类管理。
2、原材料、半成品出现不合格时,要及时进行隔离,做出标识,保存试验样品以备查。
3、原材料检验出现不合格品,按规定进行复检,若复检仍不合格,直接清理出场,同时留下影像资料并作好记录。
4、半成品按甲供和自购进行分类管理,自购半成品出现不合格直接退回厂家,若厂家提出异议,可共同取样进行复检,复检不合格按退货处理;甲供半成品检验出现不合格,应向甲方提供不合格品报告和相关资料,由甲方进行处置。
5、成品(工程实体)检测出现不合格,按规定进行复检,若情况属实,则扩大检测范围,确定不合格品分布范围,提供检测报告及相关资料,报总工程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处理。
6、单项出现不合格,如砂石料含泥量偏高,级配不良等,应制定专项方案进行整改,经复检合格后可继续进场投入使用。
7、对不合格材料的留样,至少应留存至供货方对检测结果认可或仲裁结论双方确认,并且将该批不合格品处置完毕后方可处置。
8、建立不合格品台帐,做好处置记录。
委托试验管理制度1、试验室不具备检测资质的项目,可委托具有检测资质,且业绩良好的检测机构完成。
2、对委托检测单位资质需要审查,审查要有内容。
如检测参数,检测范围,资质能力和信誉,服务质量以及收费标准等等,选定一家业务水平高,服务好,信誉好,资质有效的检测机构,并经业主批准后实施。
3、委托检测时要向检测单位提供现行铁路相关标准和委托检测项目,取样时必须经监理见证并签字。
4、按照试验检测计划建立委托试验计划和台帐,对委托试验报告应当进行单独管理,试验室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应对委托试验的技术和质量问题把关,对委托检测试验报告必须审核,有问题及时联系解决。
5、对于委托试验项目,试验人员必须全部见证送样,做好封样标识工作,并取得委托试验室的收样确认凭证;对于重要的的试验项目,委托试验应制备双份样品以备复验。
6、平时要对委托的试验检测项目和检测单位以及检测过程进行见证和监管,进行旁站试验以保证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十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1、不合格品的确定质量检查人员在对工程质量监督、抽查过程中,发现任一分项或分部质量达不到合格要求时,该分项或分部即为不合格品。
上级质量监督部门在对工程质量监督、抽查过程中,发现任一分项或分部质量不合格,该分项或分部即为不合格品。
采购物资的进货检验和试验报告中,任一项经确定不合格的,均应认为该批物资为不合格品。
2、不合格物资的标识、评审和处理进场的物资经检验和试验发现不合格,材料设备科采购人员负责在《材料物资验收报告单》上作好记录,并按《检验和试验状态》的规定,对该批物资挂“不合格”标识牌,严禁投入使用。
对判定为不合格的物资,由项目总工程师召集工程部、物资部及安质部的相关人员作出评审,提出处置意见。
拒收的不合格物资由物资设备部负责处理,原则上____小时内撤离现场,降级使用的物资需经规定程序批准。
根据处置意见,物资设备部负责填写《供应商不良记录表》,并按照合同或协议的规定,对供应商作出处理,严重的取消供应商对本项目的供货资格。
3、不合格品的标识、评审和处置施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由项目质检工程师进行记录。
一般不合格品由质检工程师____相关人员和作业队负责人进行评审,确定处置方法,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项目总工程师应确认;纠正措施____实施后,质检工程师重新核定,符合纠正措施及质量要求后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全过程由质检工程师填写“不合格品处理汇总表”并记录在案。
较大不合格品,由项目总工程师____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经项目总工程师明确后,对纠正措施____实施落实,并按照规定程序重新核定,符合纠正措施及质量要求后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全过程由质检工程师填写“不合格品处理汇总表”,并记录在案。
按返修、返工处置的不合格品应有重新检验的书面记录。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二)一目的对工作的不合格和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品的流出所造成的影响,避免工作上的疏忽造成重大的损失。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一、凡不符合产品图纸、工艺和技术标准的。
产品,半成品、毛坯以及外购、外协件均称为不合格品;不合格品按照其缺陷状况,对产品的使用性能、平安、牢靠性等质量特性分为三类:1、返工:以达到规定要求。
2、经返修或不经返修作让步接受。
3、降级或改作他用。
4、拒收或报废。
二、不合格品的处理:1、不合格品处理程序:经检验确认为不合格品,检验人员应在零件上作出不合格品标识,并同时开出一式五联的不合格品通知单;不合格品通知单应以单个零件或单个产品为单位填写,以便统计和处理,不得以缺陷内容为单位填写,亦不得将若干相同零件或产品合填一份。
缺陷内容应具体和照实的填写。
经讨论所讨论签署“报废”、“让步”、或“返工”看法,交生产、质保部门会签;如无异议即按“报废”、“让步”、或“返工”规定办理。
对于批量较大、大型关键零件或各部门有争议看法,若有需要报请总经理仲裁。
2、不合格品的处理办法,原则上24小时内由分厂送废品库。
对于因为内部材质缺陷报废的作废料处理;因为尺寸等偏差使本零件为废品但其尺寸规格可改制成其他零件的由车间库分类保管以便改制。
3、让步按受:凡被签批为让步的,检查员应在零件上作好让步标识,并签字转入下道工序或入库。
4、返修或返工:凡签批需返修或返工的由车间返修或返工。
三、发生废品的责任:1、操作者应负责任:——首件检验合格,成批加工的不合格,而在巡检时已被检验人员发觉告知者。
——首件不交检验或不按工艺规程及要求举行而造成的废品。
——操作者明知不合格而弄虚作假、不论流到何道工序,一起由操作者负责,并由所在车间追究处理。
2、检验人员应负责任:——首件加工合格,因为检验员错检,认为不合格,操作员将其错加工,造成成批不合格。
——加工零件在入库时或装配时发觉零件尺寸不合格。
——受到检验设备的限制,操作员无法测试,只得检验仪器测量,而检验员又错测造成不合格。
——因为通用量具计量错误造成的不合格。
3、工检双方责任:——首件不合格,检验时及巡回检查时(特殊是关键件的巡回检查)都未发觉,造成零件不合格(检验员负主要责任)。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5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一部分,是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达到客户需求而制定并实施的一套管理制度。
本文将以____字的篇幅详细介绍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不合格品管理的定义和目的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或者发货之后,经过验证和检测发现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技术要求、客户需求或者产品设计要求的产品。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控制不合格品的发生,降低不合格品对企业生产和客户满意度的影响。
二、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内容(一)不合格品的分类和判定标准1. 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将不合格品划分为严重不合格品、一般不合格品和轻微不合格品;2. 制定不合格品的判定标准,明确不合格品的各项指标和要求。
(二)不合格品的发现和记录1. 设立不合格品发现的机制和流程,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部门;2. 建立不合格品记录和登记表格,对不合格品的发现时间、位置、数量、原因、处理措施等进行详细记录。
(三)不合格品的处置和处理措施1. 不合格品的处理分为报废、修复和重工三种方式,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2. 确定不合格品处理的责任人和流程,明确处理措施的要求和步骤。
(四)不合格品的追溯和分析1. 对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追溯,找出导致不合格品出现的原因;2. 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析,找出不合格品的共性和规律,提出改善和预防措施。
(五)不合格品管理的监控和评估1. 建立不合格品管理的监控机制,定期对不合格品的记录和处理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2. 根据评估结果对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一)制定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相关制度和规章制度1. 了解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符合相关要求的不合格品管理制度;2. 制定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编写和修改程序,确保不合格品管理的规范和标准化。
(二)培训和教育员工1. 对参与不合格品判定和处理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要求和流程;2. 培养员工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提高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品的能力。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范本(五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范本为了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和交付,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不合格的范围本制度对原材料、外购件、外协加工件、半成品、成品交付后发生的不合格进行控制。
二、管理职责1、检验科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并跟踪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
2、生产设备科负责对不合格品采取纠正措施。
3、技术副总、检验科长和质检员负责在各自范围内,对不合格品作处理决定。
三、不合格的分类严重不合格:经检验判定的无法修复的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安全性能、主要功能、技术指标等的不合格。
一般不合格:个别或局部不影响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的或可修复的不合格。
四、不合格的处理当质检员或仓库保管在检验或验收时发现原材料、外购件不合格的,应鹤壁市太行通用振动机械有限公司管理制度汇编B/0采用挑拣、退货等方式处理。
由检验科负责做好原材料、外购件不合格情况的记录并保存。
当质检员或仓库保管发现半成品、组装件、成品的不合格时应进行判定,对于质检员能判定可返工、返修的不合格品,由操作者负责按要求进行返工、返修,质检员做好不合格情况的记录。
返工、返修后的产品必须重新检验,质检员应做好复检记录。
对于质检员不能判定或无返工、返修价值的不合格品,质检员应填写《不合格品报告处置单》,交检验科长签字确认,由质量否决人负责按照《质量否决制度》的规定决定处理方式。
相关部门按所决定的处置方式进行处置。
对已经确认的不合格半成品和成品,所属车间必须进行隔离放置,并做好明显的不合格标识,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
4、所有不满足标准安全性能的不合格不准转入下道工序,整机不准对外销售。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范本(二)1. 目的:确保公司产品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不合格品的出现。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涉及产品生产、质量控制和出货的部门和员工。
3. 定义:3.1 不合格品:指不符合相关产品质量标准和要求的产品或原材料。
3.2 不合格品管理:指对不合格品进行有效的识别、处理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标题: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引言概述: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品,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市场,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企业声誉。
一、不合格品的定义和分类1.1 不合格品的定义: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规定标准或要求的产品或材料。
1.2 不合格品的分类:按照不合格程度可分为轻微不合格、一般不合格、严重不合格。
二、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2.1 不合格品的发现:不合格品可以通过自检、质检、客户投诉等途径发现。
2.2 不合格品的处理:及时对不合格品进行记录、隔离、处置,并对不合格品原因进行分析和改进。
2.3 不合格品的追踪:建立不合格品追踪记录,确保不合格品的处理情况得到跟踪和监督。
三、不合格品的责任追究3.1 生产部门责任:生产部门应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负责,并采取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3.2 质量部门责任:质量部门应加强对不合格品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不合格品得到及时处理。
3.3 管理部门责任: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监督,推动不合格品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四、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4.1 制定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完善的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明确不合格品的定义、分类和处理流程。
4.2 培训员工:对员工进行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培训,提高员工对不合格品管理的重视和执行力度。
4.3 定期检查和评估:定期对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五、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效果评估5.1 产品质量改善:通过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执行,可以有效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5.2 生产效率提高:及时处理不合格品,避免不合格品对生产进度的影响,提高生产效率。
5.3 成本降低:通过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减少不合格品造成的损失,降低企业成本。
结语: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8食品管理人员培训记录模板——不合格品与不合格事项管理制度
培训内容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 讲解人
食品管理人员食品安全培训记录表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合格品与不合格事项管理制度
第壹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参加人员
培训内容纪要: (一)责任
1、质检部负责不合格的管理。 2、有关责任部门负责不合格的纠正或采取纠正措施,质检部负责跟踪验证。 (二)不合格范围 产品不合格:包括原辅材料、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等不合格。 工作不合格:包括管理工作不合格、技术工作不合格、过程不合格、体系不合格等不合格。 本企业通过检查、考核、检验、验证、审核、用户走访、信息反馈、接受投诉等方式发现存在的不合格。 (三)产品不合格的处理 1、不合格品由质检部负责鉴别、标识、记录并通知责任部门和报告本单位领导。 2、对经检验不合格的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由有关仓库和生产车间按产品标识规定进行标识 和隔离,不办理入库手续,不得与合格物料混存,不准发给生产车间使用,生产的产品不合格,不准出库销售 。 3、质检部组织质检、生产、供应等人员根据《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对不合格品的事实描述进行评审,根据 相关资料,分析原因,明确责任,提出该项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报公司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4、对原辅料、包装材料不合格一般采取以下措施: (1)退货。 (2)让步接收:因特殊原因,需要使用时,且不影响质量的安全,稳定运行,采取技术措施可以使用或代用 的不合格原辅材料(含包装物),作为让步接受时,需由质检部同意,并报总经理批准,并作记录。 (3)报废:由质检部将报废产品进行销毁处理,并做好记录。 5、对不合格半成品一般采取以下措施: (1)返工:生产中不合格半成品不准进入下道工序,将产品从正常的生产流程中分离出来,对产品进行进一 步加工以满足产品标准要求,如重新包装,金属探测失效等等(不包括生产工艺规定的回料加工)。 (2)报废:由质检部将报废产品进行销毁处理,并做好记录。 6、对不合格成品要进行销毁处理,并做好记录。 7、对于数量达不到合同要求时,应按合同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对品质达不到相关标准要求的根据化验结果, 应作出退货处理。 8、客户或消费者发现不合格品时,经确认后,给以调换或退货处理,其不合格品追溯原因,找出责任人,召 开中层以上干部会议讨论对产品的处理及需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 (四)不合格事项的管理 1、有关部门在检查、考核、信息反馈、接受投诉等方式发现存在工作不合格时应及时报告质检部,填写不合 格通知单交责任部门。 2、责任部门调查分析原因,明确责任,确定处理措施并报企业领导批准。 3、责任部门针对不合格原因进行纠正或采取纠正措施,质检部进行跟踪验证。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保障产品质量,防止及时发现和控制不合格品,减少不合格品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涉及到从不合格品的鉴定、处理、追溯到预防的各个环节,对于企业的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个关于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内容,供参考:一、制度目的为确保产品质量,防止不合格品带来的负面影响,规范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提高企业生产的质量水平。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业内所有生产环节及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处理。
三、基本原则1.及时发现:对于每一个生产环节,应设立专人进行质量把关,及时发现不合格品。
2.全面追溯:对每一个不合格品,要求进行全面追溯,找出产生不合格的原因,避免再次发生。
3.严肃处理:对于不合格品的处理,要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依据内部规章制度进行处理。
4.预防为主:强调预防为主,对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5.学习总结:对每一个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汲取教训,提高生产质量水平。
四、具体管理措施1.不合格品的鉴定a.针对各个生产环节设立专门的质量把关人员,对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合格品进行监控。
b.分为三个等级进行鉴定,分别为:轻微不合格、一般不合格和严重不合格,对不同等级的不合格品制定相应的处理办法。
c.确定鉴定的标准,明确鉴定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2.不合格品的处理a.鉴定为轻微不合格的品,可以进行修复、整改或重新加工,但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
b.鉴定为一般不合格的品,要进行返工处理,重新加工或改善相关工艺,确保产品达到标准。
c.鉴定为严重不合格的品,要立即予以淘汰、销毁或退还供应商等处理措施,且要追溯到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确保不再出现。
3.不合格品的追溯a.对鉴定为不合格的品,要进行全面追溯,找出不合格的原因。
追溯过程主要包括原材料供应商的检验报告、生产过程的操作记录、设备清单等。
b.追溯的结果要进行记录和分析,提供给相关部门参考,避免出现相同或类似的问题。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一、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对不合格品的管理要坚持“三不放过”原则,即不查清原因不放过、不查清责任者不放过、不落实改进措施不放过。
1、现场工作内容
对不合格品的现场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两项工作。
(1)凡是被判定为不合格的产品、半成品或零部件,应根据不合格品的类别,按规定贴上不同颜色的标识贴或特殊标记,以示区别。
(2)将合格品与不合格品分开存放。
2、处理方法
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如下:
(1)报废
(2)返工
(3)返修
(4)原样使用,也称为“直接回用”
二、品质追溯制
品质追溯制也称“质量跟踪管理”,它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每完成一道工序或一项工作都要记录其检验结果及存在的问题,记录作业人员与质检人员的姓名、时间、地点及情况分析,在产品的适当部位标明相应的质量状态。
这些记录与带标志的产品同步流转便于相关人员查询责任者的姓名、生产时间和地点,确保职责分明、查处有据,同时还可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
三、质量统计和分析制
质量统计和分析制是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质量指标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并定期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以反映生产中产品质量的变动规律和发展趋势,为品质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用于统计和分析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
(1)品种抽查合格率;
(2)成品抽查合格率;
(3)品种一等品率;
(4)成品一等品率,
(5)主要零件主要项目合格率;
(6)成品装配的一次合格率;
(7)直通率,
(8)机械加工废品率:
(9)返修率等。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精选16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精选16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
这些规则蕴含着社会的价值,其运行表彰着一个社会的秩序。
那么相关的制度到底是怎么制定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篇1第一条为加强本经营单位食品质量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活动,确保依照法定条件和要求从事食品经营活动、销售符合法定要求的食品,维护本经营单位声誉,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不合格食品退市,是指在本经营单位内对已经进入销售领域的食品,发现其质量不合格或者有其他违法问题,采取停止销售、退回供货整改、销毁、召回等措施退出市场的行为。
第三条下列食品为不合格食品,应停止销售,退出本经营单位:(一)腐烂变质、污秽不洁的;(二)包装破损和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三)超过安全使用期或者保质日期的;(四)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五)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六)使用非食用色素或其它非食用物质加工的;(七)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在商品上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国际标准采用标志、防伪标志等质量标志等,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或使用绝对宣传用语的;(八)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或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九)行政监管机关公布属于不合格食品的;(十)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或者存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
第四条发现所销售的食品属本制度所列的不合格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该食品,并采取下列措施:(一)立即清点不合格食品,并登记造册;(二)将不合格食品撤出市场,通知生产企业或供货方,配合召回已售出食品,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三)对有毒有害、腐烂变质的食品应交同有关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第五条对已出售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人身安全的不合格食品,应选择能够覆盖销售范围的新闻媒体予以公告,或者在营业场所内公示,通知购货人退货,将不合格食品追回和销毁。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公司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客户要求,降低不良品对公司的影响,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在生产、检验、交付、售后等各个环节出现的不合格品的识别、处理、记录、分析、预防和改进。
三、责任分配1. 质量管理部负责制定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实施,并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2. 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初步处理。
3. 检验部门负责对产品进行检验,及时发现不合格品,并通知相关部门。
4. 采购部门负责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管理,确保原材料和外购件的质量。
5. 销售部门负责对客户反馈的不合格品进行处理,并跟踪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
四、不合格品的识别和报告1. 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生产,并报告给班长或质检员。
2. 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报告给检验部门负责人。
3. 客户反馈的不合格品,销售部门应及时收集相关资料,并报告给质量管理部。
4. 不合格品的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产品名称、型号、批号、数量、发现时间、地点、不合格现象、可能的原因分析等。
五、不合格品的处理1. 不合格品的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对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的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生产,并进行隔离。
(2)对一般性不合格品,应进行返工或返修,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3)对无法返工或返修的不合格品,应进行降级使用或报废处理。
(4)对客户投诉的不合格品,应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处理,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2. 不合格品的处理应由质量管理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制定处理方案,并报公司领导审批。
3. 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应及时记录在案,并归档保存。
六、不合格品的分析和预防1. 质量管理部应组织相关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并实施改进。
2. 分析内容包括:原材料质量、生产工艺、操作人员、检验方法、设备状态等。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一)目的为防止不合格的原、辅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非预期转序和出厂,对不合格品进行有效的控制(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不合格原辅料、食品添加剂、清洗剂、消毒剂、包装物、半成品、成品酒和顾客反馈批量不合格酒等的管理。
(三)职责3.1 质量管理部负责原辅料、包装物、半成品、成品酒和市场反馈批量不合格酒等不合格品的鉴定;负责上述不合格品返工后的再鉴定;负责组织市场反馈批量不合格酒的评审;对让步使用的包装物进行跟踪验证。
3.2 采购部负责组织外购原辅料、添加剂、包装物等不合格品的评审。
3.3 技术部负责组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半成品、成品酒的评审;对车间的返工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或指导;对让步使用的原辅料、添加剂、清洗剂等进行跟踪验证。
3.4 生产部负责组织贮存过程中造成的原辅料、添加剂、包装物等不合格品的评审。
3.5 客户服务部负责市场批量不合格酒的信息接收和反馈。
3.6 生产车间和生产部各库房负责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记录。
3.7 相关车间或部门负责不合格品的处置并做好处置记录。
(四)制度内容4.1 采购不合格品的控制4.1.1 不合格品的识别①各库房的库管员在实施进货验收过程中对不合格原辅料、添加剂、包装物等进行识别;②质管部化验室在实施进货检验时对不合格原辅料、添加剂、包装物等进行识别;4.1.2 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各库房的库管员负责对不合格原辅料、添加剂、包装物等进行标识并隔离放置,不得与合格品或待检品混放,不合格品应标识清楚,以防误用。
4.1.3 采购不合格品的评审(1)评审时限:进货验证和进货检验发现不合格品后,使用前。
(2)评审目的:通过评审决定对采购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包括:——拒收(或退货);——让步接收:仅限于不影响最终产品质量的情况。
(3)评审程序与权限:采购部负责组织采购不合格品的评审工作,同时,填写《不合格品评审记录》,参加评审的部门及人员:不合格品使用车间、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及相关人员,评审要明确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参加评审的部门领导和人员要在《不合格品评审记录》签字确认。
08不合格产品和退货产品的管理制度
08不合格产品和退货产品的管理制度一、前言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合格产品和退货产品的情况。
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产品,以保证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公司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不合格产品和退货产品的定义、责任划分、管理流程、纠纷处理以及制度的评价和完善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定义1.不合格产品:指生产过程中或销售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产品,不符合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无法提供正常的功能或达到预期效果。
2.退货产品:指用户购买的产品因为质量问题、规格不匹配或其他原因要求退还的产品。
三、责任划分1.生产责任:生产部门负责产品的制造过程,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设备维护等环节,如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导致不合格产品,应由生产部门负责。
2.销售责任:销售部门负责产品的销售过程,包括产品宣传、销售订单处理、发货等环节,如在销售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导致退货产品,应由销售部门负责。
3.返工责任:不合格产品在经过分析、检测确认后,需要由返工部门进行返工处理,修复不合格问题,确保产品能够达到标准要求。
4.考核责任:公司内部对生产和销售部门的业绩进行考核,确保质量问题发现及时处理,避免再次出现不合格产品和退货产品。
四、管理流程1.不合格产品管理流程a.不合格产品发现:不合格产品应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自检、互检、专检等方式监测发现,并及时记录。
b.不合格产品分类:根据不合格产品的具体问题,进行分类记录,便于后续返工或处理。
c.不合格产品分析:生产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分析、检测,确定不合格原因和具体返工方案。
d.不合格产品返工:将不合格产品送至返工部门,按照返工方案进行修复,修正不合格问题,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e.不合格产品记录:对每一个返工产品进行记录,包括不合格原因、返工过程、返工人员等信息,便于后期分析和追溯。
f.不合格产品评估:对返工后的产品进行评估,确保产品质量能够满足要求,确定是否可以重新投放市场。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及适用范围1.1目的1.2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生产环节中可能产生不合格品的部门和岗位。
二、不合格品的定义2.1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的产品,包括生产过程中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2.2不合格品可分为以下三类:(1)初检不合格品:指在生产过程中的初次检验中,被判定为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
(2)中检不合格品:指在生产过程中的中期检验中,被判定为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
(3)终检不合格品:指在生产过程中的最终检验中,被判定为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
三、处理流程和责任3.1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1)发现不合格品后,生产人员应立即将其报告给质量部门,并将不合格品封存或标识,以防止误用或混淆。
(2)质量部门应及时派员进行初步分析和鉴定,确定是否为不合格品,以及不合格品的类别和原因。
(3)根据不合格品的类别和原因,质量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返工、报废或其他处理方式,并记录处理结果。
(4)对于经过返工的不合格品,质量部门应进行再次检验,确保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后,方可出厂或继续使用。
3.2各部门的责任(1)生产部门:负责发现不合格品并进行初步处理,及时上报质量部门,并按要求配合质量部门的鉴定和处理工作。
(2)质量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鉴定、分类和处理,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并监督执行情况。
(3)相关部门:如采购部门负责对原材料进行检验,仓储部门负责入库和出库的检验,各部门应加强自检和互检工作,确保不合格品尽早被发现,减少不合格品流入市场。
四、记录和报告要求4.1记录要求(1)质量部门应建立完善的不合格品管理记录,包括不合格品的标识、鉴定结果、处理措施等。
(2)生产部门应建立不合格品报告记录,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日期、位置等信息。
(3)返工后的不合格品应有相应的返工记录,包括返工前后的检验结果和返工原因等。
4.2报告要求(1)质量部门应及时向企业领导层和相关部门报告不合格品的情况,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类别、原因、处理结果等。
08不合格产品和退货产品的管理制度
1.目的:对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出售,以及退货产品的办理手续,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适用于医疗器械产品出现不合格品和退货产品时。
3.制度内容:1. 对不合格品实施控制,包括不合格品的确认、标识、隔离、处置及记录。
2. 库房应设不合格品区,以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不合格品区应挂红色标识。
3. 在进货检验、库存保管、出库复核以及售后退货各环节出现的不合格品,应由质检人员及时复核确认,并以适当方式进行标识,放入不合格品区,并如实报告本企业质量管理人。
4. 不合格产品的控制应有记录。
记录内容应有产品名称、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规格型号、出厂编号、生产日期、不合格原因、不合格品处理方式、不合格品处理结果、检验日期、检验人员等。
5. 企业应对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并依据分析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除在不影响正常使用且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并在用户同意情况下,可以由用户让步接收外,不合格品一律不销售。
6. 当发现不合格产品已经出售时,应立即汇报有关部门和领导,想方设法追回并做好详细记录。
7.不合格产品需要报损时,应由业务部门、质管部门、财会部门、仓储部门分别填写库存产品报损意见表,报总经理审查批准后由质量管理部门监督销毁,销毁的产品应记录备案。
8.退货产品应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未接到退货通知单,验收员和仓管员不得擅自接收退货产品。
所有退回的产品,存放于退货区,挂黄牌标识。
9. 质量无问题或因其他原因需退回给供货方的产品,应经质量部审核后凭进货退出单,通知相关部门及时处理。
10.产品退回、退出均应建立退货台账,认真记录。
1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原材料验收、产品生产过程和使用现场不合格品及成品检验不合格情况的控制。
二.目的
对工作的不合格和不合格原材、半成品以及成品进行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和流入市场,避免工作上的疏忽造成重大的质量安全事故和损失。
三.职责
3.1本程序由品控部管理
4.2.2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由该岗位人员根据技术规程规定作出相应醒目标识,与合格品隔离存放。
4.2.3 不符合规定检验标准的产品,严禁包装入库。
审核:刘玉英 编制:范昌勇 日期:2015/02/01 第1/2页
3.2评审职责
3.2.1本厂授权现场品控员和化验员负责本厂内不合格品的评审。
3.2.2厂外现场不合格品的评审由本厂委派的人员负责。
3.3处置职责
3.3.1检验人员作出不合格品的处置决定。若不能处置,则上报品控部负责人处置。
3.3.2生产人员根据处置决定及时进行处理,现场品控员全程协助监督。
4.1.2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判定由品控员根据标准作出评审,做好质量评审记录,并通报品控部负责人和生产负责人。
4.1.3现场不合格由本厂委派专业人员前往现场,对标有本厂标识的成品进行调查、评审、记录,并写出书面报告交销售部、生产部和品控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
4.2 标识、隔离
4.2.1原料收购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品,一律拒收或严格要求退换。储存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仓库保管员作出如下标识:不合格品应设立红色标志另行隔离堆放,并及时报品控部检验。
四.工作程序
原料、半成品、成品检验和试验中发现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评审,确定不合格品的范围和性质;决定并实施不合格品处置方案,并割据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和范围,通知生产管理部,品控部有关负责人。
4.1评审、记录
4.1.1 原料来料验收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验收品控员根据合同规定及原料产品标识的产品执行标准和补充要求作出评审,并做好记录,不合格原料拒收或严格要求换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