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局部麻醉

合集下载

第九章局部麻醉

第九章局部麻醉

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冲动传 导,使受这些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
用,称为局部麻醉。

其作用是可逆的,故作用结束后,神经功能可 以完全恢复.
局 部 麻 醉 的 分 类
表面麻醉(surface anesthesia) 局部静脉麻醉(intravenous regional anesthesia) 局部浸润麻醉(infiltration anesthesia) 区域阻滞麻醉(field anesthesia) 神经传导阻滞(nerve block)
局部麻醉的适应证
各种小型手术,以及全身情况差或伴有其他严
重病变而不宜采用其他麻醉方法的病例 作为其他麻醉方法的辅助手段,增强其麻醉效 果,减少全麻药量,减轻麻醉对机体生理功能 的干扰.
局部麻醉的禁忌证

小儿、精神病或神志障碍者,不宜单独使用局部 麻醉完成手术,必须辅助基础麻醉或浅全身麻醉

对局麻药过敏、穿刺部位感染、肿瘤或其它不宜 者
(四)局麻药的毒性反应临床表现及治疗

总之是抑制。 早期兴奋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不平衡的结果;


晚期则全面抑制。心血管系统作用也是抑制,
早期血压上升,心率加快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 作用大于直接对心血管系统抑制的结果。
(四)局麻药的毒性反应临床表现及治疗

所有的局部麻醉药都有减弱心肌收缩力、减慢心脏传 导速度、降低心肌兴奋性的作用,都有抗心律失常作 用。
普鲁卡因
5.8%
(二)理化性能和麻醉性能 分类
根据离解常数 、脂溶性、蛋白结合率即局麻
药的麻醉性能,将它们分为三类
(二)理化性能和麻醉性能 分类

①麻醉性能弱,作用时间短: 普鲁卡因 ②麻醉性能中,作用时间中: 利多卡因 ③麻醉性能强,作用时间长: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丁卡因

第九章局部麻醉

第九章局部麻醉
12
第一节 常用局麻药的临床药理
• 局麻药的作用机制
13
第一节 常用局麻药的临床药理
• 局麻药的作用机制
14
第一节 常用局麻药的临床药理
• 局麻药的作用机制
AP:动作电位;TP:阈值;overshoot: 超射;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M:静息膜电位 15
第一节 常用局麻药的临床药理
• 局麻药的代谢
强度
1 2 8 2 2 6 8 8
起效时间 (min)
1~3
持续时间 (h)
0.75
3~5
0.75
5~10
2
1~3
1
1~3
1
5~10
2~4
5~15
2~4
5~15
2~4
(主要数据引自textbook of anaensthesia)
分子量
273 305 300 271 285 324 328 312
11
120~180 75
1~1.2mg/kg
2%~4% 0.25%~0.5%
1%~2%
60~120 400~500 7mg/kg

0.2%~0.25% 0.25%
300~420 150
<2mg/kg

0.2% 0.25%~0.5%
240~480 200
<3m1g8/kg
第二节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第一节 常用局麻药的临床药理
• 局麻药的作用机制
– 直接作用于Na+通道上的特异性受体 ,阻断 Na+内流。
– 引起电生理改变:
• 通过提高阈电位 • 减小超射值(去极化时细胞膜电荷内负外正向内正

重医大临床麻醉学教案09局部麻醉

重医大临床麻醉学教案09局部麻醉
二、局部麻醉药:
1、化学结构与分类:常用的局麻药的化学结构有一个共同的特性由芳香族环胺基团和一个中间链连接起来,中间链可以是酯链或酰胺链,因此,根据连接链的不同,将局麻药分成二类。酯类有普鲁卡因(Procaine)、丁卡因(tetracaine)。酰胺类有利多卡因(Lidocaine)和布比卡因(Bupivacaine),罗哌卡因(Ropivacaine)。
5.了解常用周围神经阻滞方麻醉药的药理、脂溶性与旦白结合率与局部麻醉药效能的关系。
2.一次局麻药的限量、常用局麻药的临床应用
3.局部麻醉药的不良反应、(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




1.常用局部麻醉药的药理、一次局麻药的限量、常用局麻药的临床应用
操作原则
操作者必须熟悉局部解剖
定位要准确
充分的麻醉前访视、取得病人合作
控制局麻药的剂量,避免发生毒性反应
颈丛神经阻滞
解剖颈丛由C1-4脊N组成,分为颈浅丛和颈深丛,分别支配颈部相应的皮肤和肌肉组织。
阻滞方法
颈浅丛神经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从这点呈放射状分布,这是颈浅丛阻滞的标志。
颈深丛阻滞采用肌间沟阻滞法,局麻药沿斜角肌间隙(臂丛颈丛鞘)注入。
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
临床麻醉学
年级
授课专业
麻醉学系
教师
职称
授课方式
大课
学时2
题目章节
第九章局部麻醉
教材名称
《临床麻醉学》
作者
徐启明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版次
第2版






1.了解常用局部麻醉药的药理。

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
除罗哌卡因本身具有缩血管作用,不加用肾上腺 素外.其他局麻药都可加用肾上腺素,配成1:200000 的浓度,肾上腺素一次用量最好不超过0.20一0.25mg 。
加用肾上腺素的注意事项
末梢动脉部位不用 如手指、足趾、阴茎等处,以防组织坏死
气管内表麻不用 肾上腺素可引起气管平滑肌扩张,加速局麻药的吸收
眼部滴入法表面麻醉 鼻腔粘膜棉片浸药填敷法表面麻醉 咽喉、气管及支气管内喷雾法表面麻醉 环甲膜穿刺注药法表面麻醉 尿道内灌入法表面麻醉
咽喉、气管及支气管表面麻醉
先让病人张口,对咽部喷雾3~4下,2~3min 后病人咽部出现麻木感,将病人舌体拉出,向 咽喉粘膜喷雾3~4下,间隔2~3min,重复2~3 次,最后用喉镜显露声门,于病人吸气时对准 声门喷雾,每次3~4下,间隔3~4min,重复 2~3次,即可行气管镜检或插管。
2. 适应症 适用于眼、耳鼻喉、气管、尿道等部位的浅
表手术或内镜检查术 3. 禁忌症 局麻药过敏者 感染、溃疡及癌肿部位。 精神紧张病人、小儿及手术范围过广者。
4.常用的表面麻醉药及麻醉方法
表面麻醉药 2%~4%利多卡因,1%~2%丁卡因。 一次最大剂量为前述最大剂量的1/3-1/2。
四、静脉局部麻醉 Intravenous Regional Anesthesia
1.概念 静脉局部麻醉是指在肢体上结扎止血带后, 静脉注入局麻药,使止血带远端肢体得到 麻醉的方法。
3.操作方法
A 患肢近端垫棉垫。 B 病人仰卧,患肢近端上双气囊止血带。 C 患肢远端浅静脉刺入一塑料静脉导针或带塑料管的输液针头,
四.处理
停止继续用药 保持气道通畅,吸氧,维持有效通气 静脉注射安定 控制惊厥 维持循环稳定 心肺脑复苏

药物化学局部麻醉药

药物化学局部麻醉药
1884年科勒(Koller)医生发现了Cocaine的 麻醉特点,并把它应用于眼科手术中—世界上第 一个局部麻醉药。
3
毒性大,存在严重的呼吸中枢麻痹作用,可导致 死亡。
5
不稳定性,水溶液易水解失活。
2
Cocaine的缺点:
4
不良反应多,如成瘾性(毒品)。
6
天然产物,来源有限
H3C N
O O CH3
CH3
O
C2H5
NHCCHN
C2H5 C3H7 CH3 依替卡因
H3C H N
O
C3H7
NH. HCl
S CO2CH3 盐酸阿替卡因
3.氨基酮类
以电子等排体-CH2-代替酯基中-O-成为酮类化合物。
C如4H何9制O备?
COCH2CH2 N
达克罗宁(Dyclonine)
表面麻醉作用很强,显效快,临床上用作表面麻醉
1.对可卡因的认识和分析阶段
在1532年南美洲的秘鲁人就知道通过咀嚼 古柯树叶来止痛。 1860年Niemann从古柯叶中提取到一种 生物碱,并命名为可卡因(Cocaine). 1884年 Cocaine作为局麻药正式应用 于临床。
E ry th ro x y lo n c o c aL a m
1
性 状 : 本 品 为 白 色 结 晶 性 粉 末 , 无 臭 , Li味 do苦 ca, ine继 hy有 drochloride 麻 木 感 。 m p .7 5 ~ 7 9 ℃ 。 无 水 物 m p .1 2 7 ~ 1 2 9 ℃ .易 溶 于 水 和 乙 醇 , 可 溶 于 氯 仿 , 不 溶 于 乙 醚 。 p K a 为 7 .8 。
可用于鉴别。
猩红色

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

肌张力增高、肌肉 震颤
血压心率剧烈波动
心搏停止
惊厥、抽搐
呼吸心跳停止
局麻药中毒处理
快速、连续、有效
停止用药; 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 镇静,静注咪唑安定; 控制惊厥:静注安定/咪唑安定/丙泊酚 ;肌松药, 气管插管人工通气; 补充容量,麻黄素升血压、阿托品升心率; 心跳骤停,即行心肺复苏。
局麻药中毒预防
一次用量不超限量
注药前回抽无血
因具体情况与部位,减量
局麻药加肾上腺素(1/20万)
术前应用镇静催眠类药物
纠正病人病理生理状态
联合用药
神经干阻滞 (nerve trunks block) 硬膜外阻滞 (epidural anesthesia) 椎管内麻醉 (intraspinal anesthesia ) 蛛网膜下腔阻滞 (spinal anesthesia)
适 应 证
较表浅和局限的中小型手术; 全身情况差或伴有其他严重病变不适宜采用 其他麻醉方法的病人; 其他麻醉方法的辅助手段,增强麻醉效果, 减少全麻药物量,减轻对机体生理功能干扰。 小儿、患有精神病或神志不清欠合作的病人, 不能单独使用; 局麻药物过敏的病人; 穿刺部位感染、肿瘤。
禁 忌 症
第一节 常用局麻药的临床药理
局麻药作 通过阻止产生动作电位所必需的 用机制 钠离子内流而引起局部麻醉作用。
化学结构分类:酯类、酰胺类
时 效 长 短
短效局麻药: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
中效局麻药:利多卡因
长效局麻药:丁卡因、罗哌卡因、布比卡因
普鲁卡因 强 度 脊麻 硬膜 使 外 用 粗N 浓 度 细N 浸润 表麻 持续T 低
丁卡因 高
利多卡因 中
布比卡因 高

局部麻醉(部位麻醉)

局部麻醉(部位麻醉)

局部麻醉(部位麻醉)局部麻醉也称部位麻醉,是指在患者神志清醒状态下,将局麻药应用于身体局部,使机体某一部分的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暂时被阻断,运动神经传导保持完好或同时有程度不等的被阻滞状态。

这种阻滞应完全可逆,不产生任何组织损害。

局部麻醉的优点在于简便易行、安全、患者清醒、并发症少和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小。

特征与全身麻醉相比,局部麻醉在某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首先,局部麻醉对神志没有影响;其次,局部麻醉还可起到一定程度术后镇痛的作用;此外,局部麻醉还有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小,可阻断各种不良神经反应,减轻手术创伤所致的应激反应及恢复快等优点。

但是,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在临床上往往相互补充,不能把这两种麻醉方式完全隔离开来,而应该视之为针对具体患者所采取的具有个性化麻醉方案的一部分。

如对于小儿、精神病或神志不清的患者,不宜单独使用局部麻醉完成手术,必须辅以基础麻醉或全麻;而局部麻醉也可作为全身麻醉的辅助手段,增强麻醉效果,减少全麻药用量。

方法常见的局部麻醉有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神经传导阻滞四类。

后者又可分为神经干阻滞、硬膜外阻滞及脊麻。

静脉局部麻醉是局部麻醉另一种形式。

1.表面麻醉(1)定义将渗透作用强的局麻药与局部黏膜接触,使其透过黏膜而阻滞浅表神经末梢所产生的无痛状态,称为表面麻醉。

表面麻醉使用的局麻药,难以达到上皮下的痛觉感受器,仅能解除黏膜产生的不适。

可用于角膜、鼻腔、咽喉、气管及支气管的表面麻醉。

(2)注意事项①浸渍局麻药的棉片填敷于黏膜表面之前,应先挤去多余的药液,以防吸收过多产生毒性反应。

填敷棉片应在头灯或喉镜下进行,以利于正确安置。

②不同部位的黏膜吸收局麻药的速度不同。

一般说来在大片黏膜上应用高浓度及大剂量局麻药易出现毒性反应,重者足以致命。

黏膜吸收局麻药的速度与静脉注射相等,尤以气管及支气管喷雾法,局麻药吸收最快,故应严格控制剂量,否则大量局麻药吸收后可抑制心肌,患者迅速虚脱,因此事先应备妥复苏用具及药品。

药理学笔记:局部麻醉药

药理学笔记:局部麻醉药

药理学笔记:局部麻醉药局部麻醉药是一类局部应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的药物,能暂时、完全和可逆性地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使局部痛觉暂时消失。

对各类组织都无损伤性影响。

【药理作用】1.局麻作用及作用机制局麻药对任何神经都有阻断作用,对任何刺激不再引起除极化。

局麻药在较高浓度时也能抑制平滑肌和骨骼肌的活动。

局麻药对神经、肌肉的麻醉的顺序是:痛、温觉纤维>触、压觉纤维>中枢抑制性神经元>中枢兴奋性神经元>植物神经>运动神经>心肌(包括传导纤维)>血管平滑肌>胃肠平滑肌>子宫平滑肌>骨骼肌。

局麻药作用于神经细胞膜na+通道内侧,抑制na+内流,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

进一步研究发现,局麻药与na+通道内侧受体结合后,引起na+通道蛋白质构象变化,促使na+通道的失活状态闸门关闭,阻滞na+内流,从而产生局麻作用。

2.吸收作用: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1)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初期表现为眩晕、烦躁不安、肌肉震颤。

进而发展为神志错乱及全身性强直-阵挛性惊厥。

最后转入昏迷,呼吸麻痹。

中枢神经抑制性神经元对局麻药比较敏感,首先被局麻药所抑制,因此引起脱抑制而出现兴奋现象。

局麻药引起的惊厥是边缘系统兴奋灶扩散所致。

苯二氮类能加强边缘系统gaba能神经元的抑制作用,有较好的对抗局麻药中毒性惊厥的效果。

此时禁用中枢抑制性药物。

而中毒昏迷时应着重维持呼吸及循环功能。

(2)心血管系统局麻药对之有直接抑制作用。

开始时的血压上升及心率加快(中枢兴奋),后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传导阻滞直至心搏停止。

中毒后常见呼吸先停止,故宜采用人工呼吸抢救。

【局部麻醉的方法】表面麻醉:又称粘膜麻醉。

用于粘膜表面,借助药物穿透力,使粘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麻醉。

常用于五官科手术。

浸润麻醉:将药物注射于手术部位的皮内、皮下、粘膜下或深部组织中,使其浸润感觉神经末梢,产生局部麻作用。

重医大临床麻醉学课件09局部麻醉

重医大临床麻醉学课件09局部麻醉

4. 麻 醉效能:根据局麻药的麻醉效能,可将其 分为三类:
麻醉作用弱,作用时间短:普鲁卡因 麻醉效能和作用时间均为中等:利多卡因 麻醉效能强和作用时间长:布比卡因, 罗哌卡
因和丁卡因。
(三) 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清除 1.吸收
药物剂量:血药峰值浓度(Cmax)与一次注药的剂量成 正比,为了避免Cmax过高而引起药物中毒,每一种局麻 药均有一次用药的限量。
第九章 局部麻醉
局麻: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 冲动传导,使受这些神经支配的相应 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特点:
适用于表浅,局限的小手术。
费用低廉,操作简单。
病人清醒,生理扰乱小。
并发症少。
一.局麻药的药理
(一)化构与分类
酯链(酯类): 普鲁卡因; 氯普鲁卡因 丁卡因。
酰胺链(酰胺类): 利多卡因; 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常用药物:
1%~2%丁卡因 <40 mg。滴眼用0.5%~1%丁卡
因。鼻腔粘膜和气管表面麻醉用2%。
2%~4%利多卡因<100。气管,会咽表面麻醉。
2. 局部浸润麻醉:将局麻药注射于手术区域的组织内,
阻滞神经末梢而达到麻醉作用。 常用药物:0.5%普鲁卡 因 < 1000mg 、或0.25%~ 0.5%利多卡因<400mg,加上 1:40万肾上腺素. 3. 区域阻滞:包围手术区,在其四周和底部注射局麻药, 阻滞手术区域的神经末梢。用药同局部浸润麻醉。
(二)理化性质与麻醉性能:
离解常数
脂溶性
血浆蛋白结合率
1. 离解常数: pka.
PH
(B)
(BH+)
PH
在平衡状态下, ka=[H+]·[B]/[BH+]

第9章 局部麻醉

第9章  局部麻醉

第9章局部麻醉一、选择题A型题1.粘膜吸收局麻药的速度与哪种途径给药相等A.皮下浸润B.静脉注射C.肌肉注射D.硬膜外注射E.神经丛血管旁阻滞2.哪种局麻药最常用于静脉局部麻醉A.普鲁卡因B.利多卡因C.丁卡因D.布比卡因E.氯普鲁卡因3.利多卡因在神经阻滞中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阈剂量是A.5.0mg/ kgB.7.0mg/kgC.10.0mg/kgD.12.5mg/kgE.15mg/kg4.含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一次最大剂量是A.200mgB.300mgC.400mgD.500mgE.600mg5.0.5%普鲁卡因(不含肾上腺素)行局部浸润麻醉一次最大剂量为A.100m1B.140m1C.160mlD.200m1E.250m16.利多卡因(含肾上腺素)行局部浸润麻醉,作用时间最长可达A.60minB.90minC.120minD.240minE.360min7.通常用普鲁卡因作为局部浸润麻醉是因其A.毒性小B.毒性小,作用时间长C.毒性小,作用发挥迅速D.毒性小,麻醉效果强E.以上都不对8.作局部浸润,利多卡因100m1中加0. 5m1的肾上腺素,其浓度将为A.1:200B.1:2000C.1:20 000D.1:200 000E.1:2 000 0009.局麻时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烦躁不安,首先考虑A.局麻药中毒反应B.过敏反应C.肾上腺素反应D.高敏反应E.疼痛反应10.C4支配的皮肤区域与以下哪一神经支配的区域相邻A.枕下神经B.C6神经C.T1神经D.T2神经E.面神经11.颈椎横突最突出者为A.颈2横突B.颈3横突C.颈4横突D.颈6横突E.颈7横突12.颈部神经丛是由哪些神经构成的A.颈1~4脊神经B.颈2~4脊神经C.颈3~4脊神经D.颈1~5脊神经E.颈5~胸1脊神经13.哪一神经主要为运动神经A.枕下神经B.颈前神经C.耳大神经D.枕小神经E.锁骨下神经14.骶神经丛组成A.L4前支一部分,L5前支,骶尾神经前支B.L5前支,骶尾神经前支C.骶神经前支D.尾神经前支E.骶尾神经前支15.腋入臂丛阻滞最易阻滞的神经是A.挠神经B.正中神经C.尺神经D.前臂外侧皮神经E.肌皮神经16.腋入臂丛阻滞为防止止血带疼痛,主要要阻滞A.正中神经B.肋间臂神经C.肌皮神经D.上臂内侧皮神经E.桡神经17.下列局麻药中,酯类局麻药是A.利多卡因B.丁卡因C.布比卡因D.依替卡因E.甲哌卡因18.下列哪种局麻药只能用于表面麻醉A.利多卡因B.丁卡因C.可卡因D.达克罗宁E.布比卡因19.行指或趾N阻滞时局部麻醉药液中,不应加肾上腺素是因为A.可引起指或趾缺血坏死B.局麻药用量少不需要另加肾上腺素C.可使药物吸收增加D.可增加药物毒性E.要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升高20.臂丛神经,下列哪组神经组成正确A.颈5、颈6、颈7、颈8、胸1的前支B.颈5、颈6、颈7、颈8、胸1的后支C.颈5、颈6、颈7、颈8的前支D.颈5、颈6、颈7、颈8的前支和后支E.颈2、颈3、颈4、颈5的前支21.颈丛神经,下列哪组神经组成正确A.C1~4B.C2~C5C.C3~C6D.C4~7E.C5~822.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其穿刺点定位是指A.胸锁乳突肌与前斜角肌之间B.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之间C.中斜角肌与后斜角肌之间D.颈阔肌之间E.斜方肌与中斜角肌之间23.采用肌间沟途径作臂丛神经阻滞时,最常见阻滞不全A.桡神经B.正中神经C.尺神经D.正中神经和桡神经E.桡神经和尺神经24.经腋窝行臂丛阻滞时,出现阻滞不全哪项多见A.尺神经B.正中神经C.桡神经和正中神经D.尺神经和桡神经E.桡神经和肌皮神经25.颈丛阻滞患者出现声音嘶哑或失音,最可能的原因是A.药液误入硬脊膜外腔间隙B.局麻药的毒性作用C.膈神经阻滞D.迷走神经阻滞E.颈交感神经阻滞26.哪种臂丛神经阻滞法血、气胸并发症发生率最高A.腋路臂丛阻滞法B.锁骨上臂丛阻滞法C.肌间沟阻滞法D.喙突下臂丛阻滞法E.经颈路臂丛阻滞法27.拇指基底部手术,神经阻滞应首选A.腋路臂丛神经阻滞B.锁骨上路及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C.尺神经阻滞D.桡神经阻滞E.正中神经+肌皮神经阻滞28.如果根动脉血流障碍,易引起哪些节段的脊髓缺血坏死而发生截瘫A.T4或L1B.T6或L5C.T10或L2D.C6或T12E.C7或L529.腰椎旁交感神经阻滞的一个危险的并发症是A.腹膜内麻醉B.周围神经阻滞C.腹膜后出血D.低血压E.高血压30.对甲状腺切除术施行颈深神经丛阻滞,应阻滞的神经是A.C1一3B.C1一4C.C3一5D.C4一6E.C5一731.臂丛神经阻滞,下列哪种神经可以被锁骨上入路阻滞而不能被腋入路阻滞A.正中神经B.肌皮神经C.前臂内侧皮神经D.桡神经E.尺神经32.在第2骶后孔阻滞骶神经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损伤脊髓B.硬膜外阻滞C.穿刺针刺入盆腔D.注药入血管E.脊麻33.静脉注射局麻药后最易发生的即刻并发症是A.神经炎B.组织坏死C.血栓性静脉炎D.心肌抑制E.通气过度34.血液中局麻药的浓度达到或超过足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临床症状,为局麻药的A.高敏反应B.毒性反应C.特异质反应D.变态反应E.中枢神经毒性反应35.变态反应的发生率占局麻药不良反应的A.1.2%B.1.8%C.2%D.2.2%E.2.5%36.咽喉气管表面麻醉,哪项不正确A.麻醉前须注射阿托品B.可用2%利多卡因做环甲膜穿刺C.局麻药吸收速度与静脉注射相似D.表面麻醉要控制局麻药用量E.咽喉表面麻醉,病人可吞下局麻药37.静脉局部麻醉,哪项不正确A.适用成人四肢手术B.注射部位与成功率无关C.避免注药后15分钟内放止血带D.放止血带应采取间歇放气法E.放气后作用常在2~3分钟内消失38.利多卡因在静脉局部麻醉总剂量不应超过A.2mg/kgB.3mg/kgC.0.5mg/kgD.1 mg/ kgE.1.5mg/kg39.星状神经节阻滞后出现的症状中,哪个是错的A.眼睑下垂B.瞳孔缩小C.眼球凹陷D.出汗E.球结膜充血40.哪一神经不属于颈浅丛A.颈前神经B.耳大神经C.枕下神经D.枕小神经E.锁骨下神经41.颈丛阻滞常用的体表标志除外A.乳突B.胸锁乳突肌C.横突D,棘突E.颈外静脉42.哪一神经不是骶神经丛分支A.臀上神经B.臀下神经C.阴部神经D.坐骨神经E.闭孔神经43.肌沟法臂丛阻滞哪一项不正确A.易于掌握B.肥胖病人或不合作小儿较适用C.上臂、肩部阻滞完全D.高位阻滞不引起气胸E.不易阻滞喉返神经44.臂丛神经阻滞穿刺点定位哪一项不正确A.腋路法以腋动脉搏动定位B.锁骨上法以锁骨中点定位C.锁骨下血管旁法以锁骨下动脉搏动定位D.肌间沟法主要以颈6横突定位E.喙突下法以喙突定位45.在臂丛神经阻滞中,哪种方法最不会引起气胸A.腋路臂丛阻滞法B.锁骨上臂丛阻滞法C.锁骨下血管旁阻滞法D.肌间沟阻滞法E.喙突下臂丛阻滞法46.哪一项不是腰神经丛的分支A.髂腹股沟神经B.股外侧皮神经C.股神经D.坐骨神经E.闭孔神经47.哪一项不符合锁骨下血管旁臂丛神经阻滞法特点A.用较小剂量可得到较高水平的阻滞B.误入血管的可能性较小C.无误入椎管的可能D.起效较其他法快E.对C5一T1阻滞均较好48.腋入臂丛阻滞哪一项不正确A.针随腋动脉搏动而摆动B.入腋鞘突破感C.注药有外溢D.注药后呈梭形扩散E.针刺有坚实骨质感49.哪一项不是腋入臂丛阻滞的优点A.不会引起气胸B.不会阻滞膈神经C.不会误入椎管D.位置表浅,易于阻滞E.桡神经阻滞完全50.腋入臂丛阻滞不易阻滞的神经是A.桡神经B.正中神经C.尺神经D.肌皮神经E.前臂内侧皮神经51.下列哪种局麻药用作表面麻醉是错误的A.卡波卡因B.可卡因C.丁卡因D.利多卡因E.普鲁卡因52.关于颈丛阻滞,哪项错误A.颈深丛与颈浅丛均属感觉神经丛B.C2一4神经构成颈丛C.颈丛阻滞其骨性标志为C4横突D.甲状腺手术颈丛阻滞应同时阻滞颈浅丛,颈深丛E.颈丛阻滞最易发生喉上神经阻滞53.关于臂丛神经阻滞错误的说法是A.由C4~8 + T1~2脊神经前支构成B.腋路臂丛阻滞穿刺成功标志:针随动脉搏动而摆动C.肌间沟臂丛阻滞常发生尺神经阻滞不全D.腋路臂丛阻滞时肌皮神经不易被阻滞E.臂丛阻滞成功可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54.关于肋间神经阻滞,哪项不对A.穿刺点应在脊柱旁开8~10 cmB.局麻后进针滑过肋骨上缘后注药C.穿刺中应保持呼吸平稳,避免深吸气D.肋间神经阻滞主要并发症为肺损伤E.肋间神经与动脉伴行,阻滞时可能注入血管,引起毒性反应55.关于颈丛阻滞,哪项叙述不正确A.颈丛为感觉神经,臂丛为混合神经B.肌间沟内注射局麻药,可同时阻滞颈丛及臂丛神经C.颈丛阻滞时C4横突定位方法为乳头与胸锁乳头肌胸骨头连线中点D.颈深丛阻滞时局麻药应注射在横突附近,颈浅丛阻滞注射于皮下、颈阔肌筋膜下E.颈丛阻滞可出现阻滞侧面红无汗现象56.关于局麻药液加肾上腺素的问题,下列哪种说法是不对的A.可延缓局麻药吸收,增快起效时间B.可加强阻滞效能,延长作用时间C.可减轻局麻药毒性反应D.局部麻醉中,局麻药液均应加入1:20万单位的肾上腺素E.偶可引起病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心悸等57.为预防局麻药中毒反应,以下哪项错误A.一次用药不超过最大剂量B.使用最低有效浓度C.避免注入血管内D.凡局麻药内都必须加入肾上腺素E.术前给予巴比妥类或地西泮58.局麻药中毒致抽搐或惊厥,下列处理哪项错误A.立即停止使用局麻药B.立即静注苯妥英钠C.立即静注硫喷妥钠D.用肌肉松弛剂,同时作气管插管行人工呼吸E.各种支持疗法维持呼吸与循环59.表面麻醉易产生逾量中毒,采取防治措施中哪项错误A.严格控制剂量B.粘膜有损伤者忌用C.于咽喉部喷雾后,不可将局麻药咽下D.作气管内喷雾时,应加肾上腺素E.麻醉前给予巴比妥钠或地西泮60.局麻药引起惊厥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A.PaC02B.酸碱度C.温度D.药物相互作用E.贫血61.下列关于局麻药叙述中,哪项不正确A.酯类局麻药在体内分解迅速,分解产物的毒性不强B.酰胺类局麻药分解较慢,分解产物毒性较大,容易发生延迟毒性反应C.对酯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可改用酰胺类药物D.先用酯类药,后用酰胺类药物,可减少其毒性E.将酯类药物与酰胺类药物混合使用可减轻其毒性62.下列哪一项不是局麻药的不良反应A.高敏反应B.特异质反应C.变态反应D.胃肠道反应E.毒性反应问题63~64某女27岁,诊断为甲状腺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静脉局部麻醉
(一)概念及适应证
静脉局部麻醉是指在肢体上结扎止血带 后,静脉注入局麻药,使止血带远端肢 体得到麻醉的方法
由于受止血带结扎时间的限制,只能用 于四肢肘或膝以下的1~1.5h之内的短小 手术
(二)常用局麻药
成人上肢用0.25%普鲁卡因100~150ml,或 0.5%普鲁卡因60~80ml,或0.5%利多卡因 40ml。下肢用药量为上肢的1.5~2倍
区域阻滞常用的局麻药、操作要点及注意 事项与局部浸润麻醉相同,只是不像浸润 麻醉沿切口注射局麻药,而是环绕被切除 的组织(如小囊肿、肿块活检等)作包围 注射或在悬垂的组织(舌、阴茎或有蒂的 肿瘤)环绕其基底部作注射
腹股沟疝修补术区域阻滞方法 A.髂前上棘内侧阻滞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 B.在腹股沟浅环阻滞精索
3.每次注药前应抽吸,以防局麻药液注入 血管内
4.局部感染及癌肿部位不宜用局部浸润麻 醉
三、区域阻滞麻醉
(一)概念及适应证
围绕手术区四周和底部注射局麻药,以阻 滞进入手术区的神经干和神经末梢,称为 区域阻滞麻醉
优点在于避免穿刺病理组织 适用于门诊小手术以及健康情况差的虚弱
病人或高龄病人
(二)操作方法
(4)操作力求准确、轻巧,神经干旁常伴 有血管,穿刺针经过的组织附近可能有体 腔(如胸膜腔等)或脏器,误伤后可引起 严重并发症或后遗症
4.麻醉前准备
(1)根据病人的精神状态、手术范围及时间 等,决定是否采用神经阻滞及阻滞方法。
(2)术前访视病人时应向病人解释神经阻 滞的特点、体位以及要求合作的内容, 使病人有充分思想准备。
1~2
5~6
一次限量*(mg) 1000 40(表面麻醉)100 (表面麻醉) 150
80(神经阻滞) 400(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8.1 高 94
强 中等 中等
快 中等 4~6 150
第三节 局部麻醉方法 一、表面麻醉
(一)概念及适应证
将渗透性能强的局麻药与局部粘膜接触,穿透 粘膜作用于神经末梢而产生的局部麻醉作用, 称为表面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操作方法
(1)皮下浸润 (2)穿刺针深入皮下、肌肉、筋膜等层 浸润
(四)注意事项
1.注入局麻药要逐层浸润,腹膜、肌膜 下和骨膜等处神经末梢丰富,且常有粗大神 经通过,所需局麻药液量大,必要时可提高 局麻药液浓度。肌肉组织中痛觉神经末梢少, 只要少量局麻药即可
2.穿刺针进针应缓慢,改变穿刺针方向 时,应先退针至皮下,避免针干弯曲或折 断。
500
120-360
500
120-360
300
120-360
225
180-410
400
180-410
(三)操作方法
先以24~25G皮内注射针刺入皮内,推注 局麻药液造成桔皮样皮丘,然后用22G长 10cm穿刺针经皮丘刺入,分层注药。注射 局麻药液时应加压,使其在组织内形成张 力性浸润,达到与神经末梢广泛接触,以 增强麻醉效果
五、神经及神经丛阻滞
(一)概述
1.概念 神经阻滞也称传导阻滞或传导麻
醉,是将局麻药注射至神经干(丛)旁, 暂时地阻滞神经的传导功能,达到手术无 痛的方法。阻滞的程度不同,临床效果也 不同,如果只有感觉神经受到阻滞,只能 产生镇痛或无痛效果;如果感觉与运动神 经都完全阻滞,则产生无痛和运动麻痹
2.适应证与禁忌证:
第九章 局部麻醉
麻醉学教研室
教学要求
l、了解局部麻醉的种类和麻醉前准备,了解表 面麻醉、局都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和 静脉局部麻醉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了解上肢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和常用 颅神经阻滞方法。
3、掌握颈丛神经阻滞和臂丛神经阻滞的基本 操作方法、适应症和禁忌症和主要并发症 的预防与处理。
5.尿道内灌入法表面麻醉
男性病人可用灌洗器或注射器将局麻药灌 入尿道,然后挟住阴茎头3~5min即可。但 应注意药液容量不宜过大,一般为5~6ml, 药液浓度亦不应过高,以免发生局麻药中 毒。
(三)注意事项
1.浸渍局麻药的棉片,填敷于粘膜表面之 前,应先挤去多余的药液,以防吸收过多 产生毒性反应。
适用于眼、耳鼻喉、气管、尿道等部位的浅表 手术或内镜检查术
(二)常用的表面麻醉及麻醉方法
2%~4%利多卡因、0.5%~1%丁卡因 一般眼部的表面麻醉多采用滴入法 鼻腔内粘膜常采用棉片浸药填敷 咽及气管内粘膜用喷雾法 尿道内粘膜表面麻醉用灌入法
1.眼部滴入法表面麻醉 采用局麻药滴入法,病人平卧,在结膜表 面滴0.25%丁卡因2滴
布比卡因
为一长效酰胺类局麻药,起效快,作用时 间长,可通过改变药液浓度而产生感觉神 经和运动神经分离阻滞,其时效因阻滞部 位不同而异,但心脏毒性明显,如误入静 脉或用药量过大,可致心脏停搏,且难以 复苏
罗哌卡因
是一种新型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它不仅具有布比 卡因的临床特性,还具有以下优点: ①产生运动阻滞与感觉阻滞分离的程度大于布比卡 因 ②较布比卡因心脏毒性低 ③有血管收缩作用,因此无需再加肾上腺素 ④对子宫胎盘血流无影响
沿手术切口线分层注射局麻药,阻滞组织中的 神经末梢,称为局部浸润麻醉
适用于体表手术、内镜手术和介入性检查的麻 醉
(二)常用局部浸润麻醉药
普通溶液
含肾上腺素溶液
短时效: 普鲁卡因 氯普鲁卡因 中时效: 利多卡因 甲哌卡因 丙胺卡因 长时效: 布比卡因 依替杜卡因
浓度(%)最大剂量(mg)作用时效(min)
普鲁卡因
毒性作用小,但扩散和穿透力均差,不适 用于表面麻醉,仅用于局部浸润麻醉
丁卡因
毒性作用强,脂溶性高,穿透性能较强, 麻醉效能强,但起效缓慢,很少用于局部 浸润麻醉,多用于表面麻醉、神经阻滞、 硬膜外阻滞和蛛网膜下隙阻滞,且常与起 效快的局麻药合用
利多卡因
性能稳定,起效快,扩散穿透能力均强, 毒性与药物浓度有关,可用于各种局麻
(3)熟悉病史和必要的体检,注意病人躯体 上与穿刺有关的解剖标志,做到心中有数。
(4)术前用药应包括足够的镇静药和镇痛药, 但不能过量,以保持病人清醒为宜,可用 哌替啶50mg、地西泮10mg或苯巴比妥钠 0.1g肌肉注射。
(二)颈神经丛阻滞(掌握)
1.解剖 颈神经丛由C1~4脊神经的前支
组成,除第1颈神经以运动神经为主外, C2~4 神经后根均为感觉神经纤维,每一 神经出椎间孔后,从后方越过椎动、静脉 在各横突间连结成束至横突尖端。
采用其他麻醉方法的病例 ➢可以作为其他麻醉方法的辅助手段
局部麻醉的一般原则:
1.麻醉作用应完善,完全阻滞疼痛传导和避 免因疼痛刺激引起的全身反应 2.麻醉前向病人充分解释以取得合作 3.麻醉前或麻醉期间可适当应用镇静、镇 痛药,以降低大脑皮质兴奋性
4.麻醉前询问病人对局麻药有无不良反应, 选择适当的局麻药、浓度和用量,并至少 二人对所用药物名称和浓度进行核对
4、熟悉常用局麻药的特点,掌握局麻药的毒 性反应。
重点
局部麻醉的种类和麻醉前准备
难点
颈丛阻滞和臂丛阻滞的常用方法、适应症 和禁忌症、定位方法和主要并发症的预防 与处理
第一节 局部麻醉概述
局部麻醉也称部位麻醉:是指将局麻药应用于身
体局部,使机体某一部位的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暂时 被阻滞,运动神经传导保持完好或者同时有程度不 等的被阻滞状态。
适应证:阻滞麻醉的适应证主要取决于手术
范 围、手术时间、病人的精神状态及合作 程度,只要手术部位局限于某一或某些神经 干(丛)所支配范围,并且阻滞时间能满足 手术需要者均可。神经阻滞既可单独应用, 亦可与其他麻醉方法如基础麻醉、全身麻醉 等复合应用
禁忌证:穿刺部位有感染、肿瘤、严重畸 形以及对局麻药过敏者应作为神经阻滞的禁 忌证
(三)操作方法
静脉穿刺固定后,抬高患 肢2~3min或用张力绷带 驱血,在该肢体近心端结 扎止血带,在其远端静脉 内注入局麻药,3~10min 即可产生局麻作用
(四)注意事项
1.为防止出现止血带疼痛,可在肢体上 缚两套止血带,先给近端止血带充气,待 麻醉作用建立后,再充远端止血带(位于 麻醉区),然后放松近端止血带
常用局麻药比较
普份卡因 丁卡因 利多卡因 布比卡因
理化性质
PKa 脂溶性
8.9
8.5
7.8
8.1


中等

血桨蛋白结合率(%) 5.8
76
64
95
麻醉性能
效能


中等

弥散性能



中等
毒性


中等
中等
起效时间
表面麻醉


中等

局部浸润




神经阻滞



中等
作用时间〔小时) 0.75~1
2~3
3.注意事项
(1)神经阻滞多为盲探性操作,要求病人清 醒合作,能及时说出穿刺针触及神经干 的异感并能辨别异感放射的部位
(2)神经阻滞的成功有赖于穿刺入路的正 确定位,所以必须熟悉定位的标志
(3)某些神经阻滞有几种不同的入路和方 法,一般宜采用简便、安全和易于成功的 方法,但遇到病人穿刺点附近有感染、肿 瘤或畸形时,则需变换入路
表面麻醉常用药物
局麻药 利多卡因
丁卡因
浓 度 剂型
2%-4% 溶 液
2%
凝胶
2.5%-5% 软 膏
10%
栓剂
10%
气雾剂
0.5%
软膏
0.25%-1% 溶 液
0.25% 溶 液
使用部位 口咽、鼻、气管及支气管
尿道 皮肤、粘膜、直肠
直肠 牙龈粘膜 鼻、气管、支气管 眼
二、局部浸润麻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