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
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过于抽象难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反映数学内容过于抽象,难以理解。
在代数学习中,学生常常会感到困惑和无助,难以掌握其中的规律和推理方法。
这就导致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降低,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
2. 学生过度焦虑由于升学的压力和竞争的加剧,很多初中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过度焦虑的情绪。
他们担心数学成绩的好坏会影响自己的升学前景,从而产生了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这会导致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消极态度,甚至出现了数学学习的自我放弃心态。
3. 教学方式单一很多学校的数学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多是由老师主讲,学生跟随接收知识。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无法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对策建议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意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抽象概念,在解题方法上可以从浅入深,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方法和技巧。
教学中也应该多收集一些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结合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更能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2. 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学校中,老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愉快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更多的互动环节,比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或者开展小组讨论等活动。
通过这些互动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3.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数学学习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数学学习,让他们明白数学学习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老师也可以通过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让学生更有信心和积极性去学习数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及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及反思数学教学是初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运算技巧。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并提出一些反思和改进的方法。
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态度问题在初中阶段,许多学生对数学抱有消极的态度,认为数学难以理解,乏味枯燥。
这种态度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成为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和游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例如,可以组织数学竞赛、数学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竞争和合作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其次,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动手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教材的设计和应用问题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但是目前的数学教材在设计和应用上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教材过于注重应试,忽略了数学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另外,教材的难度跨度较大,导致教学进度难以把握。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以改进。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数学的应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
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方法。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选择更高难度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挑战性。
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应该适当降低难度,注重基本概念和基础技能的训练。
三、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训练。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容易缺乏主动性,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限。
因此,我们需要创新和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
首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初一数学学习的困惑与解决方法
初一数学学习的困惑与解决方法初中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许多初一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可能会出现一些困惑。
本文将探讨初一数学学习中常见的困惑,并提供解决这些困惑的方法。
一、困惑一:理解力不足在初一学习数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而感到困惑。
他们可能对于抽象的数学符号和概念感到迷茫,无法准确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题方法。
解决方法:1. 提前预习: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可以提前通过阅读教材或参考资料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解,这样可以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力。
2. 找寻实例:学生可以寻找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理解数学概念。
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实例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3. 多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学生可以逐渐熟悉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灵活性思维。
二、困惑二:计算能力不足数学中离不开大量的计算,一些初一学生可能会因为计算能力不足而感到困惑。
他们可能会遇到计算错误、计算速度慢等问题。
解决方法:1. 掌握基本计算规则:学生应该充分掌握基础的加减乘除等计算规则,通过反复练习来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注重整理步骤: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整理步骤,避免疏漏和错误。
可以使用草稿纸或计算器辅助计算,并仔细检查计算过程。
3. 利用科技辅助:学生可以利用电子计算器或数学软件来辅助计算。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计算准确性,还可以提高计算效率。
三、困惑三:题目理解困难初一数学题目的描述有时候可能比较复杂,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题目理解困难而陷入困惑。
他们可能对题目内容不够把握,无法准确理解题目所要求的解题方法。
解决方法:1. 逐词理解:学生可以逐词理解题目的文字描述,弄清题目中的关键词汇和信息。
可以通过圈出关键词、划线重点等方法,帮助理解题目。
2. 画图辅助:对于一些几何题目或问题,学生可以画图来辅助理解题目。
通过图形的表达形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困惑及相关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困惑及相关策略首先,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学生对数学常常抱有厌恶、无聊的态度,缺乏对数学的兴趣。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活泼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比如,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富有竞争性的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数学。
此外,教师还可以用一些有趣的数学实验、数学游戏等教具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其次,初中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相对较低。
他们对于抽象的概念和推理过程理解较困难,容易出现记忆性的学习。
对此,教师可以采用“由浅入深”的教学策略,逐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和思维方式。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具体、形象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让学生养成思考问题、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习惯。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困惑及策略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困惑及策略初中数学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面临一些困惑。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困惑,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困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高,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脱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难以持久,教学效果不佳等。
首先,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高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困扰之一。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往往缺乏直观的感受,因此容易引发学生的厌烦和不感兴趣的情绪。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策略。
一方面,教师可以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通过有趣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数学的应用场景,讲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知识对他们的生活和未来的重要性。
其次,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脱节也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学生经常抱怨学习的数学知识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没有联系。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运用项目化教学,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设计一个测量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利用几何知识测量班级中各种家具的面积和体积。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此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难以持久也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题。
数学知识的记忆需要较长时间的巩固和复习,但学生常常在短期内就忘记了前面学过的内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定期复习课程的方式,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推荐相关的参考书籍、习题集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并牢记数学知识的要点和解题思路。
最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不佳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教学效果不佳主要体现在学生成绩的提升有限以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够深入。
初中数学学习中常见的困惑与解决方法
初中数学学习中常见的困惑与解决方法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很多同学常常遇到一些困惑和难题。
这些问题有时让学习变得困难和无趣。
然而,只要我们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就能克服这些困扰,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和有趣。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常见困惑,并提供解决办法。
一、理解概念困难在学习数学时,理解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有些概念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有些抽象和难以理解。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解方程。
对于初中生来说,解方程可能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和理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反复阅读教材内容:多次阅读教材中有关概念的讲解,并注意与实际问题的联系,这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概念的理解。
2.找寻实例: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寻找相关的实例来帮助我们理解概念。
通过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请教老师或同学:如果我们对某个概念仍然感到困惑,可以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
他们可能会提供更多的解释和示范,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该概念。
二、记忆公式困难数学中有很多公式需要掌握和记忆。
对于一些同学来说,记忆这些公式会成为一大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下几点建议可能会有所帮助:1.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来龙去脉,从而更容易记忆。
2.规律概括法:有时候,一些公式符合一定的规律,我们可以通过找出规律和特点来记忆。
例如,三角函数的正弦和余弦的和差公式,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结构有一定的规律,从而更容易记忆。
3.创造联想:将公式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创造一些联想帮助记忆。
例如,对于勾股定理a²=b²+c²,我们可以举一些实际例子,如边长为3、4的直角三角形,联想到它们的边长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
三、解题思路困难在数学学习中,解题思路对于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然而,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陷入思维定式,难以找到解题的途径。
以下建议可能会帮助我们克服这个问题:1.多做练习:通过反复的练习,我们可以掌握不同类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初中数学学习中的困惑解决方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数学学习中的困惑解决方法第一篇范文:初中数学学习中的困惑解决方法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初中生而言,数学学科的学习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惑,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针对初中数学学习中的常见困惑,提供一系列解决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一、初中数学学习中的常见困惑1.概念理解不深刻:初中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对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刻,导致在做题时出现各种错误。
2.解题思路不清晰: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思路不清晰,不能准确找到解题切入点,导致解题效率低下。
3.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很多学生习惯于依赖老师,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练习量不足:数学学科的学习需要大量的练习来巩固知识点,但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练习量不足。
5.学习兴趣不足: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和枯燥性,使得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
二、解决方法及策略1. 深化概念理解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如讲解、举例、互动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
同时,学生也应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提问,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 培养解题思路学生在解题时,应先梳理思路,明确解题步骤。
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分享解题心得,帮助他们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
3.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鼓励他们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教师还应提供必要的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4. 增加练习量学生应保证充足的练习量,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并提供解题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5. 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同时,教师还可通过举办各类数学活动,如竞赛、讲座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总结初中数学学习中的困惑解决方法是多方面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辅导。
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困惑和应对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困惑和应对策略初中阶段是学生数学能力快速提升的重要时期,也是打下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
然而,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一些困惑,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数学概念理解困难、问题解题能力不强等。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困惑,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其次,对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困难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采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
例如,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幻灯片、动画等,将抽象概念可视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认知困难,选择对应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进行个别辅导或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概念。
再次,为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加强数学问题解析和解题技巧的教学。
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涉及到数学思维的培养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和解题实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和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合作解题的能力。
另外,考虑到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开展数学思维训练课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教授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阅读教材、记笔记等,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情感支持。
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倾听他们的困惑和挫折,耐心解答疑惑,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困惑主要包括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数学概念理解困难和问题解题能力不强等。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差异化教学、加强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并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等策略来应对这些困惑,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及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及反思在初中阶段,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科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反思与思考。
一、重视应用能力培养的不足当前,应试教育的普遍存在使得初中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许多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表现出困惑和不适应,无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这不利于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进行数学思维的运用。
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举一反三的练习和实际问题的引导,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的难度掌控不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时我们会发现教学内容的难度过高或过低。
对于一些学生而言,教材中某些抽象概念的讲解难以理解,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而对于一些数学较为优秀的学生,则可能感到教学进度过慢,缺乏学习的动力。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开展个性化的教学。
三、传统教学方法的限制以传统的讲授方式为主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存在着知识的呈现单一、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学习兴趣的降低和学习效果的不理想。
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问题导入和课堂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四、评价方式的单一性当前,评价方式主要以笔试形式为主,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数学水平和能力发展。
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应试技巧追求较多,缺乏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察。
因此,应注重引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开展小组合作、课堂展示等形式,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
五、家校合作的不充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和家庭在学生的数学教育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师生之间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不畅,导致了家校合作的不充分。
初中数学教学常见问题集锦——应对教育挑战与困惑
初中数学教学常见问题集锦——应对教育挑战与困惑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
本文将针对这些常见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应对教育挑战。
问题一: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学习效果不佳。
解答: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实践性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分享一些数学的应用案例,让学生看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问题二:学生理解能力差,对数学概念难以掌握。
解答: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是学好数学的基础。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图像化教学、实物教学等,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概念。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数学概念。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将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相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问题三:学生计算能力薄弱,容易出错。
解答: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如列竖式、奇偶性判断等,帮助学生提高计算准确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计算能力。
问题四:学生对数学题目缺乏解题思路,不知道从何入手。
解答:学生解题思路的培养是数学学习的关键。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理清题目的要求和条件,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思路。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解题方法和策略,如分步骤解题、倒推法等,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进行思维训练,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问题五: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不强,不知道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解答: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帮助他们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的困惑与心得
初中数学教学的困惑与心得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初中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二、困惑一:提升学生的兴趣1. 缺乏实际应用场景:数学常常被视为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将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解决方法:通过引入真实的应用场景,例如使用实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2. 缺乏趣味性: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缺乏趣味性,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厌倦情绪。
解决方法:引入游戏化学习,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或谜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困惑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1. 记忆型学习: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侧重于学生的记忆能力,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解决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关注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2. 缺乏多样性:数学教学中,一种方法往往只有一种解法,无法充分展示数学的多样性。
解决方法: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解题方法,尊重他们不同的思考途径,促使学生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
四、困惑三:处理学生的差异1. 学习兴趣差异: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程度不同,导致学习态度和动力的差异。
解决方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兴趣的培养。
2. 学习能力差异: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导致教学进度不同步。
解决方法:实施多层次教学,设立不同的教学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教学辅导和支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教育。
五、心得体会1. 了解学生的需求:作为数学教师,我们需要与学生充分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
2. 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数学教学中,我们还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 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参加培训和研讨会,了解教学中的最新方法和理念。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困惑及策略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困惑及策略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智力激发的作用。
然而,在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惑,如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知识的脱节、学习方法的不当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提升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学习动力不足的困惑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常常会感到乏味和缺乏兴趣,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这主要是因为数学知识抽象、理论性强,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创设情境:将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生动的情境、实例和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几何时,可以结合建筑、地图等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几何知识的应用和意义。
2. 设置挑战:为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或难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鼓励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探索和合作,促进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3. 利用科技手段:借助数字工具和在线教育平台,如数学软件、教学视频等,以图表、动画等形式展示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脱节的困惑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呈现出线性发展的特点,每个知识点都与前后相关联。
然而,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出现知识脱节的问题,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温故知新:在引入新知识之前,对相关的前置知识进行复习回顾,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更好地理解新知识的内容和意义。
2. 概念延伸: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明确和延伸,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整体结构。
例如,在学习线性函数时,可以通过对比线段、角度等概念的延伸,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线性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3. 强化训练: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例分析,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并帮助他们将不同知识点进行有机地整合。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要求学生将多个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结合起来。
三、学习方法不当的困惑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初中数学教学中较困惑的问题
数学教学中的困惑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犹如一股春风扑面而来,让人为之一振,它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给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面貌。
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得到了改变,课堂上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的学习普遍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师生之间关系和谐、民主、平等。
然而这也给教师在教学中带来了一些困惑。
一、教学观念转变难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封闭,名义上是开放式的,教师主动让学生回答问题、动手操作等。
这些老师的教法看上去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其实学生还是在老师设定的框子内转动。
这种教学严重桎梏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合作学习收效难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但是很多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只是流于形式,表现在:时间上没有保证,一个问题给学生讨论,学生才开始说就打住,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问题不分难易,有些根本不需要讨论的很容易的问题也拿来讨论,浪费时间;交流缺乏平等,所谓的合作学习,变成了几个优等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大多数学生成了看客;说是主动探讨,实际是被动应付。
老师一声令下,大家开始讨论,并不是发自学生内心的需要。
这样的合作学习收效甚微。
三、解决问题过程难“应用题”历来是数学教材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
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应用题教学是在新理念指导下从目标、内容到教法的一次全方位改革。
《课标》中把应用题确定为“发展性领域”中的“解决问题”。
所谓“解决问题”是综合性、创造性地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
相应地,新教材中已经不再单独设立应用题教学的章节,往往以计算伴随着应用相融合的形式编排。
这就对一线教师头脑中长期存在的对应用题的传统认识提出了挑战。
同时也给一线教师带来了困惑。
四、优差学生共进难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师生平等,教学民主已成风气,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课堂局面已经形成。
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困惑和应对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困惑和应对策略问题一、关于计算器的使用困惑:数学能力的培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运算能力的培养.但在七年级上册就开始学习了计算器的使用,很多同学对有理数的运算和后面的实数的运算就都使用计算器来进行,这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很多学生有的连简单的加减乘除都使用计算器,但是实数的很多运算不使用计算器,又得不出答案,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计算器,什么情况下不准使用计算器呢这一点老师很难把握.计算器的使用给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而在初一上学期就使用计算器,是不是学生手头的运算能力有小学的水平就可以了解决办法及效果:有理数的运算其实不需要使用计算器,而对于实数的运算有的题目才要借助计算器,把实数这一章内容放在初二的下个学期再开始学习.平时强调能不用计算器的尽量不用.但是大部分学生并不能做到这一点.分析:计算器是一种先进的计算工具.回顾我国古代数学的辉煌,先进的计算工具(筹算、珠算)所起的作用不容抹杀.在中学提倡使用计算器,其好处是:①习惯于电子器具的使用,输入、输出、近似数、运算规则的熟悉,这是信息社会中最起码的常识,②有助于应用题的求解,使有些因计算复杂而不能做的应用数学题借助计算器获得顺利解决,③解除数学用表的教学负担,④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就业时会正确使用,减少差错.老师们的担心:过多地依赖计算器,将会导致学生的惰性,久而久之,学生连简单的四则运算也不会.有人说,使用计算器会阻碍智力发展,培养隋性,这是值得商讨的一种观点.难道使用计算器真的只需按键而不象珠算那样伴随着智力活动吗——如何在复杂的计算中设计正确的按键顺序(算法)以提高精确度如何防止按键错误如何检验输出结果的准确性等等.伴随着使用计算器的诸如此类的问题难道不是更高层次的智力活动吗当然老师们的担心也不是多余的,我们现在的学生生活比较优越,偷懒的毛病是一个比一个严重.有了计算器在手,往往连2-3也用计算器的大有人在.因此我们做好引导是很重要的.1.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计算器的作用和特点.如计算器对无限小数只能作近似计算;对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计算器的速度与准确率不如口算;等等.2.进行合理使用计算器的指导,因为合理使用计算器将成为获取考试高分的必要条件.3.提高学生在考试中处理繁杂计算的能力,这给实际应用题的命题带来方便.当然这个问题的解决许多老师也都有了自己的经验,像把初一的内容移到初二上,初一先不让学生带计算器考试,或初一的内容让学生自学,平时不让学生将计算器带到学校等等,我觉得这些方法都可以.另外,我们如果在合理使用计算器的方面重视指导,能让学生自己控制用的适度那是最好了,有时我们也不要苛求太完美,有一部分学生没按照老师的说法去做也是很正常的.问题二:关于合作学习困惑: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因此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引入课堂.但是,有些内容过于简单,不需要合作学习学生也能回答,书本也把它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那么合作学习还有必要吗还有合作学习跟小组讨论有什么区别呢另外,在“小组学习”中还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有些学生就是不配合,合作讨论时乘机讲话,提不出什么问题,解决不了问题,形式上几个同学围在一起讨论很热闹,但实际上课堂中缺乏有效的交往和互动.教师该如何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呢教师对活动如何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及时引导呢在汇报讨论结果时,优秀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往往代替了组内其他同学的意见,而那些性格内向、胆子较小或学习落后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较少,这样会造成两极分化.还有在合作的时间上也很难把握,有的问题展开讨论需要很长时间,草草收场,达不到所需要的效果,时间过长又怕影响上课内容与任务完不成,那么该怎样来控制合作讨论的时间呢解决方法及效果:有些不需要合作的就不合作与讨论,小组发言简单的问题尽量要求那些性格内向、胆子较小或学习落后的学生发言,这样能提高他们合作的能力与自信心,难的问题要求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这样做能提高性格内向、胆子较小或学习落后的学生的胆量与自信心,但是很难避免有的学习成绩低下的又爱捣蛋的学生乘机讲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内容.分析:自从实施新课程以来,合作学习似乎成为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合作学习引入课堂,合作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的“课堂活起来了,动起来了”,这是我们在上课、听课中的最大感受,但透过表面的热闹,究竟有多少有效的成分呢关于合作学习,不少教师写过优秀的论文,也做过课题的研究,但将经验进行推广的很少,所以大部分教师还没做过深入的研究.根据我们目前的教育制度,班级中两级分化的现象严重,而且班级人数又比较多,要加强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真还不是容易的事.我个人有以下几点体会:1、要加强培训.首先,老师们要知道什么是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而进行的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其中应有小组讨论的成分,但又高于小组讨论.再次,教师们要明确何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最合适: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在解决学生的质疑问题时;在遇到问题有多种结论时等等.2、要精心准备.一是准备学生在小组的分工,如能先告之合作的内容,那就可以根据内容让学生自己分工,如不能告之内容的,也可让学生在小组中有个大致的分工.二是要想好可能需要指导的方面(合作学习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下完成,对于小组内的每一个角色,分别承担什么任务,如何组织,如何记录,如何汇报,如何补充等,教师都应该进行指导).三是要有效评价,在课堂上时间有限,教师可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评价,放大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生的自评和小组互评可以放在课后,把评价的重点应该放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教师最好能看一下学生的评价情况,做一些批语.3、要重视反思.合作学习后的反思很重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师反思成果与不足,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给予具体的指导,以确保每个小组学习的有效性,形成小组内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当然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进行反思.很显然,要真正搞好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所花的精力和时间不少,课堂老感觉时间舍不得,所以许多老师都觉得很麻烦,能不合作就不合作了.我有时也会这么想的.但从负责任的角度看,这样自然是不行的,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是不利的.因此,我觉得该搞的还是要搞,只是我们可以把许多事情交给学生去想办法,能在课前解决掉一部分,让课堂上的合作更加有效一些.还存在的困惑:分组的合理性很难把握,即使把握了,班里的位置也不是我们数学老师说了算的,每次合作换位置不现实,每次合作固定人员也不是很好.问题三:课本例题怎么用新教材中所选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是经过精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例题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起点,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综合体现.搞好课本例题的剖析教学,不仅能加深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大有裨益.而且教师带着学生阅读课本例题,不仅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板书时间,还可以防止因口误、笔误所产生的概念错误,从而使学生能准确地掌握课本知识,提高课堂效率.但本人在实际的例题教学过程中却碰到很多问题.课本例题一般没有思路分析过程,解题步骤也是比较精练的,需要教师作进一步的剖析,所以我会让学生自己先阅读,同时把题目抄到黑板上,再进行深入分析.但遗憾的是我发现,有很多学生并没有认真听我的思路分析并回答我的提问,而是有口无心的照搬照读课本,甚至答非所问.还有些学生因为能看懂,索性不听.所以难以达到数学教学建议中提到例题教学要求.(关注过程,促进内化:在例题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分析题意寻求解体题思路的过程,体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方案或办法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经常以课本后的一个类似作业题为范例.或让学生以自学为主,自主探索课本上的解题思路,只在适当的时候作简单的点拨,然后我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进行分析,尤其在上几何证明课时,证明方法一般不会只有一种.解决的效果我自己感觉比上课本例题更吸引学生,学生有新鲜感,自然也认真听了.分析:另外还有一个学校对例题是否补充也提出了看法,也认为补充的多一些好.本人的意见是,不一定要补充,课本例题好的,尽量要保留,至于学生按课本上的答案回答,不通过大脑思考的问题,这就要看我们教师的如何指导学生预习例题了:引导学生阅读书本例题,自己分析思考,自己探索总结,多问几个为什么,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有时不妨让那些调皮的学生当当小老师,让他们来讲为什么是这样的答案,促进他们认真地去思考.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复习“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再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内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求根公式是怎样推导而来的用了什么思想方法求根公式应用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任意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是否都用求根公式可以进行求解这是探索性的思维,利于学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自我消化与吸收,减低了教学的难度.当然我也很赞成将一些例题进行改编:改背景,让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改题型,让它更有利于学生操作、思考,进行拓广等等.总之,例题教学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用什么方法改革课堂教学,都要重视例题的教学,实践证明,加强例题的教学对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培养思维、发展智力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无可厚非要求教师认真备课,选好例题,“题海无边”,例题的选择要有一定的代表性,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遵循思维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为例题教学作好充分准备.在当今素质教育的浪潮中,我们更要注重创新的例题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去挖掘学生的潜能,适应当今社会教育的形势.。
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困惑
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困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常常会面临一些困惑和挑战。
这些问题可能涉及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师的教学方法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几个常见困惑,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对于许多初中学生来说,数学常常被认为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
他们可能觉得数学难以理解,公式复杂,解题方法繁多。
因此,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数学活动、数学竞赛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2.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实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明白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和学习途径,如视频、游戏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们常常觉得难以理解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 强调基础知识的扎实性:基础知识是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的关键,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优化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互联网资源等,提供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3. 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本质,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一些教师可能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和实际问题的应用。
因此,如何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的困惑及解决措施
初中数学的困惑及解决措施问题一: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或不善于创设情境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
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
但听课中发现,个别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
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
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
同时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从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
问题二: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话题。
因此,许多老师在每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总是要安排某一个环节去体现这样的理念。
在几乎所有的数学课堂上,我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
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
如在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钟面的知识时,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有的学生在合作中根本没有任何的发现。
还有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
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
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
其实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
没有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合作就会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没有一定的时间做保证,学生的研究探索将一事无成。
问题三:教学只求“表面活跃”在听课中发现,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
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困惑
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困惑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初中阶段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然而,从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着一些困惑。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高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兴趣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由于数学知识抽象、逻辑性强等特点,很多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甚至感到无趣、枯燥。
这给数学教师带来了困扰。
针对这一困惑,数学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巧妙运用多媒体和互动教具,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加形象、直观,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此外,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和活动,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知识点的脱节和碎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容易出现知识点之间的脱节和碎片化现象。
即便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掌握得不错,但却很难将各个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
为解决这一困惑,数学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注重知识点之间的串联和衔接,让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点时,能够了解其与前后知识点的关联,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条。
其次,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层次性,通过归纳总结和归类概括,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思维方式。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数学应用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单一和教材应用不充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过于强调传统的讲授和传授知识点的重复演练,导致教学方法单一、乏味。
同时,部分教材的应用性不强,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为改变这一现状,数学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首先,注重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除了讲授,还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选择优质的教材和资源,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他们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初中数学教学的困惑与心得
初中数学教学的困惑与心得近年来,初中数学教学一直备受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的重要阶段,更是因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面临着各种困惑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并分享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希望能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一、缺乏学习兴趣初中数学学习阶段,学生的兴趣常常成为一个问题。
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很多学生对数学抱有畏难情绪,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许多数学知识无法直接应用于实际生活,学生难以找到学习动力。
针对这个问题,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我会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通过游戏、实物模型等方式呈现数学问题。
其次,我会与学生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增加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最后,我会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确数学的应用场景,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脱节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另一个困扰是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脱节。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往往难以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缺乏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了一些策略。
首先,我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然后引导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答。
其次,我会设计一些实际情景模拟的练习,激发学生对数学应用的兴趣。
最后,我会邀请一些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来给学生讲解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理解能力。
三、知识串联的难度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相对复杂,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有效地串联,导致对整体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
特别是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后续知识的学习至关重要,形成了一个知识难点。
针对这个问题,我会采取分步骤、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首先,我会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并进行系统讲解和反复巩固。
其次,我会通过归纳总结和示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最后,我会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复习和应用题,让学生将各个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整体思维能力。
一个初中数学教师的困惑
一个初中数学教师的困惑数学是一门需要严谨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学科,在初中阶段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经常会面临一些困惑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并分享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经验。
一、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普遍较低,他们往往觉得数学难以理解和应用,这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尝试了一些策略。
首先,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我鼓励他们运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一些有趣的数学应用实例,以引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中,我会引入一些与游戏、体育等领域有关的题目,让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其次,我尽量让数学知识更加生动且易于理解。
我设计课堂活动,如小组合作解题、数学实验等,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体验掌握数学知识。
我还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展示有趣的数学视频和动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学习能力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
有些学生天赋出众,能够轻松应对各种数学难题,而另一些学生则感到困惑和无助。
如何兼顾不同学生的需求成为了我的一项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采取了个性化教学的方法。
我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他们的困惑并提供针对性的辅导。
我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提问并与我进行交流,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掌握数学知识。
此外,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与学生分享一些学习策略,如如何拆解复杂问题、如何做好笔记等。
我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家长对数学教育的期望在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对于数学教育存在一些偏见和误解。
有些家长过于追求学生成绩,忽视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这也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些困惑。
为了与家长们沟通,我积极参加家长会和家访活动。
我向家长们介绍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
数学学习中的常见困惑及解决方法
数学学习中的常见困惑及解决方法数学学习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常常是一项挑战。
无论是在初中还是高中阶段,许多学生都会遇到一些常见的困惑。
本文将探讨这些困惑,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数学学习中的难题。
一、数学概念的理解困难许多学生在数学概念的理解上遇到困难。
这可能是因为数学概念往往相对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与老师或同学进行交流。
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消化难解概念。
此外,可以使用图表、模型等辅助工具来帮助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二、解题方法的选择困难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常常陷入选择何种方法解题的困境。
这可能是因为数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题方法,而学生往往感到迷茫。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尝试将问题分解为更简单的部分,并逐步解决。
此外,掌握一系列常见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多加练习,与老师请教,参考相关教材和资料,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三、计算错误的频繁发生在数学学习中,计算错误是许多学生头疼的问题。
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在进行计算时粗心大意,或者没有掌握基本的计算技巧。
为了避免计算错误,学生可以养成仔细思考和核对的习惯。
在解题过程中,逐步计算,并检查每一步的结果,以确保准确性。
另外,反复进行计算题的练习是提高计算准确性的关键。
四、应用题的难以解决应用题往往是许多学生感到困惑的地方。
这些问题需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发现问题的关键和解决方法。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大量的实践来增加解题的经验。
学生可以多做应用题,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此外,学生还可以学会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更小的部分,逐步解决,从而更好地应对应用题。
五、学习动力不足数学学习往往需要坚持和持久的努力。
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容易失去动力,无法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此外,与同学一起学习,互相激励和监督,也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
我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十几年,有成功有失败,有收获有困惑,下面将自己在多年教学
的一些困惑提出,与各位同仁共勉,也希望各位专家能提出合理解决的方案,促进大家的
共同提高和发展。
一、关于“应用多媒体”的困惑。
现在的课堂教学,似乎没有现代化手段就是一节不成功的课。
所有的优质课比赛中,没
有不使用多媒体课件的。
大多数老师都会认为课件用的越花哨,课就是成功的。
在这里,我很困惑:课堂教学中老师能代替的、生活中有实例的,有时候只需要一块小
黑板就可以达到目的,需要用多媒体吗?是否应该把“应用多媒体”作为评价一节课好坏的
一项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对待多媒体?多媒体在哪些情况下适合为教学服务呢?
二、学科间相关知识点进度平衡兼顾问题。
数学教材中的例题出现了压强、电流、电阻、电压、密度等,而在学这部分知识时,物理上还没有学到,学生还不具备这部分知识,该如何去做呢?
三、初、高中数学的衔接。
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是衔接初中与高中知识中最受关注的内容,要不要单独讲授呢?教
材中我们可以从容地补充二次函数、方程的相关内容,作为重要知识处理吗?这部分知识在
初中没有得到深入的挖掘学习,会不会影响学生高中的助学学习呢?这部分内容初中教师到
底该如何去教?教到什么程度呢?这个问题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同行来关注。
四、关于“小组学习”的困惑。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
但是常常是好学生机会更多,扮演着一种帮助
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
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
,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小组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在教学中,如何使“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什么时候是采取“小组合作”最恰当的时机?如何在“小组合作”中,使困难学生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真正收到班级教学中所得不到的收获呢?有时学生确实参与讨论,当讨论汇报的正尽兴时,下课铃响了,给学生的时间短,合作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时间长了,常完不成教学任务,这该怎么办?
五、如何开展合作性学习。
合作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开展新的教学模式的手段,以及一个鼓励学生才能发展的环境。
精心营造的合作性学习能让学生在认知上、生理上、感情上和心理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且这也是改变课堂中的被动性学习和非人际性学习现状的重要步骤。
在教学中常见这样的现象:一是老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问题来自学生,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讨论,教室里立刻响起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在发言,老师仍然在讲台上做自己的事,一两分钟后,老师喊停,请小组代表(往往是固定的)站起来发言,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觉得,我认为,学生问题的认识仅停留在问题的表层,并没有作深入的探究。
二是学生在参与合作学习时老师仍然站在讲台上等待,或者做自己的事,那么教师应不应该介入合作学习的进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