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比一比,谁厉害!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比一比》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比一比》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把握比较大小的基本概念;2.培育察看本领、感性认得本领和比较思维本领;3.巩固颜色、形状等相关基本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比较大小的含义;2.培育比较思维本领;3.巩固颜色、形状等相关基本概念。
三、教学方法接受直观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Step1:导入1.同学回顾一下进行过的颜色、形状对比活动经过。
2.老师放出两个相像而不完全相等的图形,让同学找出它们的不同点。
Step2:讨论比大小的概念1.老师让同学看一看不同大小的呈现物品,比较它们的大小,从而理解比较大小的含义;2.同学本身动手找出教室内大小不一的物品,比较它们的大小;3.将其称重和测量,让同学直观了解比较大小的方式。
Step3:巩固相关学问1.老师出示多个图形,询问同学它们的大小,让同学直观了解大小之间的关系;2.老师出示多种形状的蔬菜水果,要求同学找出同类水果蔬菜的不同之处;3.让同学本身搭建高处与低处不同的木块塔,讨论塔的高处与低处差异。
Step4:评价反思1.老师评估同学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2.同学交流本身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问题,老师予以相关引导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活动,我发觉同学们在比较大小的概念理解上比较清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会显现一些偏差。
教学中要加强实物呈现,让同学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大小比较的概念。
同时,通过让同学探究比较大小的方式、方法,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把握这一基本技能。
老师要积极引导同学思考,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比较大小的情境,让同学感知大小概念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导他们进行思维训练。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比一比》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比一比》含反思《比一比》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测量》第二节《比一比》。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比较符号“>”和“<”,通过实物比较,让孩子掌握比较大小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比较符号“>”和“<”,学会用比较符号表达物体大小关系。
2. 技能目标:通过比较活动,提高幼儿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合作、分享良好品质,激发幼儿学习科学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比较符号意义,并能正确运用。
2.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活动,让幼儿掌握比较大小基本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果(苹果、香蕉)、玩具(小车、飞机)、比较符号卡片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水果、玩具、比较符号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准备两个大小不同苹果,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哪个苹果大,哪个苹果小。
(2)引导幼儿用比较符号“>”和“<”表示两个苹果大小关系。
2. 例题讲解(1)出示两个大小不同香蕉,让幼儿尝试用比较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2)教师讲解比较符号意义,并示范如何正确使用。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每组发一个苹果和一个香蕉,用比较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1)让幼儿说说比较符号“>”和“<”用途。
(2)引导幼儿思考:除水果,我们还可以比较什?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比较符号“>”和“<”,实物图(苹果、香蕉)。
2. 板书布局:左边是比较符号,右边是实物图,中间用箭头连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在家里找两个大小不同物品,用比较符号表示它们大小关系。
2. 答案示例:如找一个大橘子和一个小橘子,可以表示为:橘子>小橘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比较,让幼儿掌握比较大小基本方法,但部分幼儿在运用比较符号时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练习。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比一比》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比一比》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涉及比较概念的教学。
具体章节为《比一比》,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比较的意义,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事物的异同;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比较的基本方法,能通过比较发现事物的特征。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比较的概念,学会通过比较发现事物的异同。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实物、比较卡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两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事物的异同。
(2)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实物比较,讲解比较的意义和方法。
(2)教师出示比较卡片,引导幼儿进行练习。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画笔等材料,让幼儿通过绘画、剪贴等形式,完成比较任务。
(2)幼儿展示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2)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一比》2. 板书内容:(1)比较的意义:发现事物的异同(2)比较的方法:观察、思考、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个比较任务,如比较两种水果、两种动物等。
(2)完成比较后,用绘画或文字形式记录下来。
2. 答案:(1)比较两种水果:如苹果和橙子,从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进行比较。
(2)比较两种动物:如猫和狗,从外貌、性格、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比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开展家庭科学活动,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探索更多有趣的比较任务。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比一比》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比一比》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2. 帮助幼儿学会使用“比一比”这一科学方法;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 图表或图片:包括一些可以比较大小、数量或长度的对象,如水果、蔬菜、文具等;2. 几组称量物品,如秤或天平;3. 室内外教学环境准备:如实验台或户外比较区域。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介绍《比一比》这个科学活动的主题和目标,引导幼儿思考“比一比”是什么意思。
2. 探究比较a. 学习比较大小:- 准备一些不同大小的水果或蔬菜,例如苹果、柚子、西瓜片等。
让幼儿观察、比较这些水果或蔬菜的大小。
可以通过让幼儿排排队或者站成一列的方式进行观察比较,引导幼儿发现大小的差异,并形成概念。
-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幼儿判断大小,例如:“这个西瓜是大还是小?”b. 学习比较数量:- 准备一些文具,如铅笔、橡皮、钢笔等。
让幼儿观察、比较这些文具的数量。
可以通过分组分发文具的方式,让幼儿观察比较不同组的数量,并引导幼儿发现数量的差异。
- 通过观察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判断数量,例如:“哪一组铅笔的数量最多?哪一组橡皮的数量最少?”c. 学习比较长度:- 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纸条或线。
让幼儿观察、比较这些纸条或线的长度。
可以通过让幼儿站起来,用手臂伸直,然后对比不同的纸条或线的长度,并引导幼儿发现长度的差异。
- 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判断长度,例如:“这根线比那根线长还是短?”3. 拓展应用a. 背景鲜明的比较:- 准备一些背景色、大小明显不同的图片或物品,如红苹果和绿苹果、大香蕉和小香蕉等。
让幼儿观察,比较不同对象的特点,并能用“比较形容词”描述它们。
- 引导幼儿进行对比判断,例如:“这个苹果是大还是小?它是红色的还是绿色的?”b. 量词的运用:- 准备一些不同大小的容器,如杯子、瓶子、碗等。
让幼儿观察,比较容器的大小,引导幼儿运用适当的量词进行描述,如“大杯子”、“小碗”等。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含反思教案:《比一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数学天地》的第四章第三节,主要涉及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幼儿能够辨别物体的数量,并学会用“多”、“少”、“一样多”等词汇进行描述。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观察和比较物体的数量,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清晰地描述物体的数量。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能够辨别物体的数量,并学会用“多”、“少”、“一样多”等词汇进行描述。
难点:让幼儿能够独立完成比较物体数量的操作,并能够准确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卡片、小玩具等。
学具:幼儿自带的玩具、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图片,例如:3只小鸟和2只小鸟,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哪个多哪个少。
2. 讲解与演示(10分钟)教师通过卡片、小玩具等教具,向幼儿展示如何比较物体的数量。
例如:拿出3个苹果和2个苹果,让幼儿说出哪个多哪个少,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学具,让幼儿自己比较玩具的数量,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4. 小组合作(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比较自带的玩具数量,并用语言描述。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比较物体数量板书设计:多少一样多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家里的物品,比较数量,并用语言描述。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们积极参与,表现出对比较物体数量的兴趣。
大部分幼儿能够辨别物体的数量,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但在小组合作环节,部分幼儿表现出合作意识较弱,需要进一步加强。
拓展延伸:在下节课中,可以继续巩固比较物体数量的知识,引入“大于”、“小于”等概念,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可以增加一些亲子互动的环节,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提高家园共育的效果。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含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比的概念,掌握比的使用方法;2.通过比较物品大小,帮助幼儿理解数字之间大小关系;3.通过比较物品大小,培养幼儿的观察、判断能力;4.通过游戏习得比的概念和使用。
教学内容:比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教学重难点:1.认识比的概念,理解大概率之间的关系;2.掌握比较物品大小的方法,培养对数字的敏感性;3.加强幼儿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1.小石子、干豆、花瓣等物品;2.不同长度的木棒或纸片;3.比较物品大小的图片或卡片;4.幼儿制作的个性化的比较卡片(如人物和植物、动物的比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谈论孩子们日常遇到的大小、长度、重量等概念,以及他们平日里对数字的理解情况来引入比的概念,从而把幼儿与比的概念连接起来。
2.讲解比的概念(10分钟)首先教师可以给孩子展示一个大石头和一个小石头,让孩子比较它们的大小,然后问孩子们这两个石头的大小关系,引出比的概念。
之后,教师可以给孩子展示不同长度的木棒或纸片,通过比较它们的大小来让孩子掌握比的使用方法。
3.比大小游戏(20分钟)在这个环节中,幼儿能够通过比大小游戏来习得比的概念和使用。
教师可以给孩子几个容易比较大小的物品,让孩子自己来比较,然后再由教师提出几组物品,让孩子分辨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例如:①两个小石头和一个大石头;②一个长木棍和两个短木棍;③两个蝴蝶和三个蜜蜂。
通过比较大小游戏,孩子们可以发现:小于、大于、等于三种比较方式的含义,并培养孩子们对数字和大小的敏感和认识。
4.制作比较卡片(20分钟)在这个环节中,幼儿们可以通过制作比较卡片来体会实际生活中的比较,并使他们获得更直观的比较认识。
教师先向孩子们介绍卡片的制作方法与注意事项,让孩子们用纸板或卡纸制作个性化的比较卡片。
孩子们可以将人物和动物、食品和餐具、颜色和形状、大小等不同种类的物品进行比较制作,并在课后分享他们的作品。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比一比》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比一比》含反思《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比一比》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目标在互相比较的过程中,关注自己与他人身体的异同。
初步了解尺和秤的使用方法,感知数字大小与高矮轻重的关系。
快速积极思考,尝试使用各种方法获胜。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木制长桌子2张、PPT、称、尺子活动过程(一)比较的游戏1.师: 我们今天来比赛,比比你们的身体,身体可以比什么?高和……?还能比什么?胖和……?或者可以说是重和……?你们已经把今天比赛的项目都猜出来了我们今天一共有四项比赛,分别是高矮重轻。
(二)比赛规则:规则一,每一项比赛每一组只能派一名选手来参赛。
规则二,比赛的选手必须是你们组里的人自己商量选举出来的,不是我选的,也不是他自己说的算的,是组里都同意的,明白了吗?就这两个比赛规则,我们现在可以开始了吗?(三)身体的比较1.出示ppt(高)比谁高师: 商量一下,看谁上来比高?你们商量一下!为什么派他?告诉我该怎么比高?(幼儿背靠背比高,选出最高者)2.谁能更高师:这样比没有什么意思,今天所有的比赛,老师允许你们赖皮。
想想,有什么方法可以比他更高?3.测量高度师: 请一个工具来帮助我们判断谁获胜了。
(出示卷尺)4.小结: 关于长短,尺子能告诉我们一个更准确的答案。
5.出示ppt(矮)比谁更矮师: 这次商量一下比矮你们选谁,怎么样能变得比别更矮。
给你们两分钟时间。
(幼儿尝试并进行比赛)6.出示ppt(重)谁更重师: 该怎么比重呢?(第一遍尝试,幼儿站上去比赛)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重呢?(第二遍可以带上物品去称重)7.小结: 秤可以告诉我们一个物体具体有多重。
8.谁更轻师: 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在秤上"变轻"呢?9.小结: 可以使自己的重量转移到其他地方去来让秤上的数字变小。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比一比》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比一比》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比一比》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两组物体,通过视觉、触觉等感官体验,让幼儿掌握比较大小基本方法,并能够用简单语言进行描述。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比较大小基本方法。
2. 培养幼儿用简单语言描述物体大小、长短等特征。
3.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用准确词语描述物体大小、长短等特征。
2.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掌握比较大小基本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两组大小、长短不同玩具、图片、卡片等。
2. 学具:每组幼儿准备一张大白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找不同”游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两组物体中不同之处,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两组大小、长短不同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特点。
(2)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如何用简单语言描述物体大小、长短。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发大白纸、彩笔、剪刀、胶棒,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挑选一组教具,进行观察、比较。
(2)幼儿在纸上用画图、剪贴等方式,将观察到物体大小、长短进行比较、记录。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在比较过程中遇到问题。
(1)每组幼儿展示自己比较结果,用语言描述物体大小、长短。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一比》2. 内容:大小比较方法长短比较方法物体描述词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比较家庭中物品,并用简单语言进行描述。
例如:我枕头比我玩具小车大,我铅笔比我尺子短。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活动幼儿参与度较高,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比较大小基本方法。
但在描述物体特征时,部分幼儿语言表达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引导。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智慧宝宝》第三章第三节《比一比》。
内容包括:理解“比较”概念,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事物的异同;掌握大小、长短、高矮等基本比较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比较的概念,知道比较是用来发现事物异同的方法。
2. 培养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事物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的能力。
3. 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比较的概念,掌握比较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事物的异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小、长短、高矮不同的玩具、图片若干。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大小、长短、高矮不同的玩具,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发现它们的特征。
2. 教学新课(10分钟)(1)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理解比较的概念,知道比较是用来发现事物异同的方法。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大小、长短、高矮等基本比较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并回答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学具制作大小、长短、高矮不同的作品,并进行比较。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幼儿积极观察、思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一比2. 内容:(1)比较的概念(2)大小、长短、高矮比较方法(3)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大小、长短、高矮不同的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发现幼儿在比较大小的过程中,容易受到颜色、形状等因素的干扰。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幼儿关注事物的本质特征。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尝试用比较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整理玩具、衣物等。
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比一比,谁厉害!
我引导他分别对两根叶梗进行了感知,例如:将两根叶梗都折一折、拉一拉,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很快闫孝侬便发现,分别拉扯它们时,绿绿的那根会听到咔哧咔哧的声音,颜色发黄这一根则有点能拉长的感觉;在折一折的过程中,他的感触更多一些,绿绿的那根不但能听到咔哧的声音,折的地方还出现了很多裂纹;而颜色发黄的这根则感觉软软的,很容易就折弯了,而且没有什么裂纹。结合他的观察,我将这些现象迁移到孩子接触过且有一定经验的现象上引导他更好地理解。例如:在折一根硬硬粗粗的小棍与一根软软细细的橡皮筋,那根更容易折断,他摸摸头,想了想说:“当然是小棍了。”我说:“对了,这就是为什么你选的两根都输给了我这一根的原因。”他听了点点头,似乎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在随后的几天里,我发现每次户外活动时,都会有几名幼儿在玩这个游戏,孩子们充满了好奇与疑惑。于是在班内组织了一节科学活动《谁是最结实的杨树叶梗》,通过在活动中的多次感知与操作,结合孩子们之前游戏的已有经验,他们很快发现了其不同之处。教师还为他们准备了小棍与橡皮筋,让孩子们亲自操作、对比感知,教师还向他们简单介绍了蕴含在游戏中的科学道理。以兴趣点为依托,简单的科学道理为依据,操作、感知为基础,帮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其中的含义。
第七届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观察记录
参赛作品名称
比一足孩子的好奇心,随时解答孩子在生活中的发现与困惑,使幼儿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在集体环境中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观察对象
闫XX
年龄段/班
大班
观察时间
2015.11.5
观察分析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兴奋得追跑着,这时,闫孝侬跑到我身边将一大捧杨树叶放在我手里,兴奋地说:“老师,奶奶教我玩了一个新游戏,就是用叶子的梗,我来教你吧!咱俩一起玩。”我听后瞬间想起了自己儿时玩过的游戏——杠头,想到这,他已经将几片叶子都撕干净了,只留下了中间根部的叶柄,他先拿了一根,然后让我也挑一根,根据自己的经验,我选了皱皱巴巴且颜色发黄的一根,他抬起头看了看我说:“老师,你肯定会输的,哈哈!”我疑惑的看着他问:“为什么?”他志在必得的说:“因为您拿了一根那么细还那么难看的一根,我看它很不结实。”我听了心理暗喜,心想:姜还是老的辣呀,回头让你见识见识我这根的威力。我俩将两根叶梗相互交叉在一起,并用力往回拉,只听得“咔吧”特别脆的一声响,他的那根青青绿绿而且很粗的叶梗断成了两截,这时,他的表情逗得我哈哈大笑,一脸的茫然。随后,他更为仔细的开始观察自己的那一根,然后又将我的这一根拿过去比较了一下,似乎是不能接受这个结果。这时,我蹲下来对他说:“你的这根为什么那么容易就断开了?”他抓了抓头说:“我也不知道呀,我这根看起来真的更粗更结实,老师是不是耍赖了!”我听了心想,这孩子不服输的劲儿还真有点遇到问题不断探索的精神,于是说:“那你用我这一根,你再给我找一根你认为结实的,咱俩在较量一次。”他听了点点头,很快便将一根青青绿绿,更为粗壮的叶梗递到我的手里说:“老师,我觉得这回这根应该无敌了!”随后露出胜利就在眼前的笑容。我们进行了第二次较量,我俩将两根叶梗再次相互交叉在一起,并用力往回拉,这回由于再次挑选的这根的确很粗,所以拉扯了好一会儿才分出胜负。这一次的结果似乎让闫孝侬彻底没了信心,虽然看起来粗细悬殊那么大的两根叶梗进行较量,可是还是输给了看起来细细软软的那根叶梗。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比一比》含反思(1)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比一比》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比一比》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等属性,以及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并掌握比较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等属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比较的概念,能够准确地进行物体属性的比较。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天平、积木、玩具等。
2. 学具:每组一张比较记录表,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些长短、高矮、大小、轻重不同的物体,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教具,讲解比较的概念,引导幼儿学习如何进行比较。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随堂练习,比较组内物体的属性,并记录在比较记录表上。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1. 左侧:列出比较的概念、方法及物体属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家中的物体,进行比较并记录下来。
(2)画一幅比较主题的画,展示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 答案:(1)家长辅助幼儿完成比较记录表。
(2)幼儿根据观察和想象,创作比较主题的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够积极参与,观察和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幼儿表达不够积极,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寻找自然界中的物体进行比较。
(2)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让幼儿在家长的引导下,发现更多有趣的比较现象。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比一比》(2)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比一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第一节《比一比》。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比较符号“>”和“<”,通过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等属性,让幼儿掌握比较的方法,并能在实际操作中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比较符号“>”和“<”的含义,能够正确使用它们进行比较。
2. 能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等属性。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较符号“>”和“<”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活动,让幼儿掌握比较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实物(铅笔、书本、玩具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图片,呈现两个小朋友在比较身高、铅笔长度等情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他们正在做什么。
2. 新课导入(10分钟):(1)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说出比较的方法。
(2)介绍比较符号“>”和“<”,让幼儿了解其含义。
(3)出示实物,进行比较,让幼儿练习使用比较符号。
3. 例题讲解(15分钟):出示图片,讲解比较方法,引导幼儿运用比较符号。
4. 随堂练习(15分钟):(1)分发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事物,并进行比较。
(2)邀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使用比较符号进行说明。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较方法和比较符号的使用。
六、板书设计1. 比较符号:“>”和“<”2. 比较内容:长短、高矮、轻重等3. 比较方法:观察、操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自己喜欢的两种动物,比较它们的大小,并用比较符号表示。
(2)与家人一起,找出家中的两种物品进行比较,记录下来。
2. 答案:(1)示例:小猫和小狗,小猫<小狗。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比一比》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比一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测量》,详细内容为“比一比”。
通过让幼儿观察、操作、讨论,掌握比较的方法,培养幼儿的比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学会用语言描述物品的大小。
2.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比较的方法。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用语言描述物品的大小,培养幼儿的比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中、小三种不同尺寸的球,三张画有大、中、小三种球的图片。
学具:每组一份大、中、小三种球,画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向幼儿展示大、中、小三种球,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大小。
(2)教师邀请三名幼儿上台,分别拿着大、中、小三种球,让其他幼儿进行比较。
2. 例题讲解(1)教师用图片展示大、中、小三种球,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2)教师通过比较,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比较的方法。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每组一份大、中、小三种球,让幼儿用语言描述球的大小。
(2)幼儿用画笔和纸张,将大、中、小三种球画出来,并进行比较。
(2)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如何用比较的方法解决。
六、板书设计1. 大、中、小三种球的图片2. 比较方法的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比一比,谁更大?题目要求:回家后,找三个不同大小的物品,用语言描述它们的大小,并画出来。
答案:略2. 作业题目:比一比,谁更高?题目要求:在班级里,找一个比你高和一个比你矮的同学,用比较的方法描述你们三个人的身高。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比较大小的掌握程度,以及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引导幼儿学习测量,让幼儿了解测量工具,培养幼儿的测量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比一比》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比一比》活动简介本文档为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比一比》的教学指导。
该活动旨在帮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和推理,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特点和属性,让幼儿了解事物的相似与不同,并引导幼儿思考背后的原因与规律。
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开发幼儿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引导幼儿学会比较不同物体的特点和属性;•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主题课件或海报•不同形状、材料、颜色的物体样本•比较器材(例如天平、尺子、计时器等)•活动工作表(可自行制作)活动步骤1.导入:呈现主题课件或海报,并与幼儿讨论“比较”的概念,引导幼儿回忆不同事物的比较经验。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观察比较:给每个小组分发不同的物体样本,鼓励幼儿观察物体的形状、材料和颜色,并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点和属性。
3.相互比较:引导幼儿在小组内相互比较物体的特点和属性,让幼儿思考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鼓励幼儿使用“比较级”进行描述,例如“这个比那个更高/重/大”。
4.制定实验计划: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进行具体的物体比较实验。
让幼儿讨论并决定使用哪种比较器材,以及实验的步骤和顺序。
5.实施实验:根据幼儿的决定,提供相应的比较器材,并指导幼儿按步骤进行实验。
鼓励幼儿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6.分享总结: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并与其他小组分享。
引导幼儿总结归纳不同物体的比较结果,关注物体属性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7.活动延伸: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扩展相关的活动。
例如,组织幼儿在户外进行大小比较、重量比较等实践活动。
或者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比较问题,让幼儿进行思考和解决。
活动评估•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其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分析幼儿的实验记录和总结报告,判断其对比较活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观察幼儿在小组合作中的互动情况,评估其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比一比》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比一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材第四章《比一比》,详细内容包括: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运用“一样长”、“更长”、“最长的”等词汇描述物体;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观察、比较、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比较物体,并运用相应的词汇描述;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表达能力;3. 增进幼儿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培养其数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用恰当的词汇描述物体;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卡片、实物(铅笔、书本、玩具等);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些图片上的物品,它们有什么不同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拿出实物,如铅笔、书本,进行比较:“我们来看铅笔和书本,哪个更长?哪个更短?”(2)引导幼儿运用“一样长”、“更长”、“最长的”等词汇描述物体。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图片,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并说出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2)幼儿用画笔、剪刀、胶棒完成一幅以“比一比”为主题的创作。
(1)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2)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一比2. 板书内容: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运用“一样长”、“更长”、“最长的”等词汇描述物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家里的物品,比一比它们的长短、高矮、大小,并用画笔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个别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比较物体;(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共同探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大班科学《比一比》
大班科学《比一比》在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活动中,“比一比”是一个充满趣味和探索价值的主题。
通过比较不同的事物,孩子们能够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对周围世界的认知。
让我们先从孩子们最熟悉的东西开始——身高。
在教室里,我们可以让孩子们站成一排,互相看看谁高谁矮。
这时候,孩子们会兴奋地发现,有的小伙伴比自己高一点点,有的则矮一些。
他们会好奇地问:“为什么我没有他高呀?”这就引出了关于成长和营养的讨论。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们,好好吃饭、多运动就能长得高高的。
接着,我们来比一比鞋子的大小。
让孩子们把自己的鞋子脱下来,放在一起。
他们会惊讶地看到,鞋子的大小差别很大。
有的小朋友的鞋子小小的,很可爱;有的则大大的,像小船一样。
这时候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我们的鞋子大小不一样呢?”原来,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脚大小不同呀。
再看看教室里的玩具,有积木、拼图、玩偶等等。
让孩子们比一比哪个玩具最重,哪个最轻。
他们会拿起玩具,用小手感受重量的差异。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使用“重”和“轻”这样的词汇来描述事物。
比一比物体的长短也很有趣。
拿出几根小木棒,让孩子们找出最长的和最短的。
然后,我们可以把小木棒放在一起,像尺子一样,量一量桌子的长度、书本的宽度。
孩子们会发现,通过比较长短,能够测量出很多东西呢。
颜色的比较也是必不可少的。
准备一些彩色卡片,让孩子们把相同颜色的卡片放在一起,比一比哪种颜色的卡片最多,哪种最少。
这不仅能让孩子们认识颜色,还能学会数数和分类。
形状的比较同样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准备一些圆形、方形、三角形的物品,让孩子们说一说哪个形状最特别,哪个形状最常见。
还可以让孩子们用这些形状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在比较的过程中,孩子们可能会出现一些小争执,比如都觉得自己的玩具最大、自己的鞋子最重。
这时候,老师要引导孩子们学会用公平的方法来比较,比如用尺子量、用秤称。
同时,也要教育孩子们要尊重别人的观点,友好地交流。
比较不仅仅是在教室里进行,还可以延伸到户外。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比一比》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比一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材《比一比》,涉及章节为第一章节《认识大小》。
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大小,学会用语言描述大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区分物体的大小。
2. 培养幼儿用语言描述物体大小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大小。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物体的大小,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小不同的水果、动物、日常用品等图片,磁性白板,白板笔。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展示大小不同的动物图片,如大象和小兔子,让幼儿观察并提问:“哪个动物大?哪个动物小?”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大象比小兔子大。
”重复几组例子,让幼儿掌握比较大小的表达方式。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分发画纸、水彩笔等学具,让幼儿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大小不同的物体,如球、苹果、房子等。
完成后,让幼儿互相展示作品,并引导他们用语言描述所画物体的大小。
4. 小组活动(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套大小不同的图片,让幼儿互相比较并描述图片中物体的大小。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比较结果。
教师邀请几名幼儿到讲台上,让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展示大小,如伸展双臂表示“大”,蜷缩身体表示“小”。
其他幼儿观察并描述他们的大小,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一比》2. 内容:大象 > 小兔子苹果 > 橙子汽车司机 > 蚂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三组大小不同的物品,并用语言描述它们的大小。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并记录描述过程。
2. 答案:示例:爸爸的鞋子 > 我的鞋子;妈妈的杯子 > 我的杯子;电视 > 电脑。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比一比》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比一比》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学大纲》设计,涉及教材第3章《比较与测量》的第二节内容,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外部特征,如大小、长短、高矮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比较”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比较方法。
2. 培养幼儿观察物体外部特征的能力,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描述。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比较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物体外部特征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小、长短不同的玩具若干,尺子,教学课件。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大小、长短不同的玩具,引导幼儿观察,提出问题:“这些玩具有什么不同?”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大小不同的玩具为例,讲解比较的方法,引导幼儿进行实际操作。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挑选一个玩具,用比较的方法描述玩具的特征,并进行记录。
4. 小组讨论(5分钟)每组选代表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其他组员补充,教师点评。
6. 创作环节(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学具,让幼儿创作一幅以“比较”为主题的画。
7. 展示与评价(5分钟)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同伴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比较的概念与方法2. 观察物体外部特征3. 恰当的语言描述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家中的物品进行比较,并记录下来。
答案示例:1. 我找到了一个大苹果和一个小苹果,大苹果的直径约为10厘米,小苹果的直径约为8厘米。
2. 我找到了一条长裤和一条短裤,长裤的长度约为100厘米,短裤的长度约为50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幼儿在比较方法和语言表达方面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幼儿园大班主题:比一比
上海市清河路幼儿园:周慧青设计意图:最近发现我班的孩子对测量身高很感兴趣,一有空就去身高尺上量一量,然后互相比较。
在这期间我发现,高的孩子有点沾沾自喜,矮的孩子则有点闷闷不乐,结合我们幼儿园开展的新健康教育课题,我觉得要给孩子一种正确的观念。
另外我觉得大班的小朋友应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并有与同伴合作、协商的意识。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比赛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同时通过比赛孩子们还能发现一些决定输赢的好办法,从而激发孩子间不断竞争。
自己和自己比我把他当作是个拓展的内容,主要是让孩子们明白,只有通过自我的不断比较,才能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内容与要求:1、分享“比”的经验,感受“比”的方法。
2、在“比”的过程中增强幼儿与同伴间合作、协商的意识。
活动准备:字卡、四张长方形卡片、五张图片、两副大小不一的手套活动过程:一、交流大家的比1、出示字卡“比”,这是什么字?2、这几天我看到小朋友都在玩比的游戏,你们都在比什么?(比力气、比身高、比体重等)通过交流、演示等分享比的经验,比的方法。
3、总结:不同的事情用不同的方法比,同样的事情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比。
二、讨论比赛的要求1、刚才你们说了很多的比,比如比身高等,我觉得这些比只是比较,是没有输赢的,可还有一种比是有输赢的,是什么?2、出示汉字“比赛”3、你们知道有哪些比赛?4、怎样知道比赛谁赢谁输呢?(看分数)5、在比赛中有些什么要求?(分队、人数一样、有裁判等)6、总结:原来一场比赛有一定的规则。
三、尝试比赛1、分队(分四队)分成了几队?每队有几人?一样多吗?2、给自己的队起名字,记在卡片上,并作自我介绍。
3、还缺什么?4、出示图片有几个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5、交代比赛内容与要求6、检验、统计比赛结果7、质疑:人数一样、时间也一样,为什么结果却不一样?8、总结:比赛总会有输赢,但还是有好的办法,就拿画圆来说,他们胜利的原因就是听清要求,动脑筋想好办法,大家一起合作,我们要向胜利者学习。
大班数学活动:比一比
大班数学活动:比一比第一篇:大班数学活动:比一比大班数学活动:比身高活动目标:1.通过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2.使用身高测量表,通过测出的身高数据进行比较。
3.体验自己长大的快乐情感。
活动准备:1.记录表格,笔2.幼儿分成3人一组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两两比身高。
师:我们马上就要上小学了,老师发现你们都长高了,那到底有多高呢?请你和旁边的一位小朋友比比看。
谁比谁高?谁比谁矮?二、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1.幼儿自主提出比较的方法。
师:你们两个人已经会比了,那如果你们现在3个人一组,你们会比吗?教师提出相应的要求:3名幼儿一组,小组内2名幼儿比高矮的时候,另一名幼儿做“裁判”,将结果记录下来,并且每次把比高矮的结果说出来。
比如:xx比xx高,xx比xx矮。
长得高的幼儿把名字写在一边,长得矮的把名字写在另外一边。
每个人都必须和自己小组的每个成员进行比较。
2.幼儿3人一组展开游戏,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幼儿记录每一次的比较结果。
3.互相讨论,交流分享。
小结:原来和不同的人比高矮,结果是不同的。
三、使用测量表测量身高,通过测出的身高数据进行比较。
1.测量身高。
教师提出相应要求:两位幼儿帮助另一名幼儿测量身高,被测量者需要站成“立正”姿势,挺胸收腹,双眼平视,下巴不能上翘,以测得头部最高点。
测好之后,把名字写在一边,测出来的高度写在另外一边。
3个人的身高测好后可以根据右边的图示排一排。
2.交流分享,展示比较的结果。
小结:测得的数字越大,身高越高。
四、结束活动:联系生活。
师:我们通过身高测量表可以来测身高,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测量长度的测量工具,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第二篇: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说一说》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说一说》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说一说》教学目标:1.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感知它们的相对性。
2.大胆讲述比较的结果,获得探索的乐趣。
教学准备:物质准备:1.班级环境中布置一些粗细、宽窄不同的物品,如:绳子、平衡板、圆柱积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趣点看似是一个个简单的小讨论、小发现,但却满足了孩子们很多的好奇心,最主要的是给予幼儿足够的支持,满足孩子们的需求,随时解答孩子们在生活中关注的兴趣点,使幼儿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在集体环境中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体现出教师与幼儿间的平等,更有益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第七届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观察记录
参赛作品名称
比一比,谁厉害!
参赛作者
单位名称
观察目标
支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随时解答孩子在生活中的发现与困惑,使幼儿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在集体环境中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观察对象
闫XX
年龄段/班
大班
观察时间
2015.11.5
观察分析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兴奋得追跑着,这时,闫孝侬跑到我身边将一大捧杨树叶放在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里,兴奋地说:“老师,奶奶教我玩了一个新游戏,就是用叶子的梗,我来教你吧!咱俩一起玩。”我听后瞬间想起了自己儿时玩过的游戏——杠头,想到这,他已经将几片叶子都撕干净了,只留下了中间根部的叶柄,他先拿了一根,然后让我也挑一根,根据自己的经验,我选了皱皱巴巴且颜色发黄的一根,他抬起头看了看我说:“老师,你肯定会输的,哈哈!”我疑惑的看着他问:“为什么?”他志在必得的说:“因为您拿了一根那么细还那么难看的一根,我看它很不结实。”我听了心理暗喜,心想:姜还是老的辣呀,回头让你见识见识我这根的威力。我俩将两根叶梗相互交叉在一起,并用力往回拉,只听得“咔吧”特别脆的一声响,他的那根青青绿绿而且很粗的叶梗断成了两截,这时,他的表情逗得我哈哈大笑,一脸的茫然。随后,他更为仔细的开始观察自己的那一根,然后又将我的这一根拿过去比较了一下,似乎是不能接受这个结果。这时,我蹲下来对他说:“你的这根为什么那么容易就断开了?”他抓了抓头说:“我也不知道呀,我这根看起来真的更粗更结实,老师是不是耍赖了!”我听了心想,这孩子不服输的劲儿还真有点遇到问题不断探索的精神,于是说:“那你用我这一根,你再给我找一根你认为结实的,咱俩在较量一次。”他听了点点头,很快便将一根青青绿绿,更为粗壮的叶梗递到我的手里说:“老师,我觉得这回这根应该无敌了!”随后露出胜利就在眼前的笑容。我们进行了第二次较量,我俩将两根叶梗再次相互交叉在一起,并用力往回拉,这回由于再次挑选的这根的确很粗,所以拉扯了好一会儿才分出胜负。这一次的结果似乎让闫孝侬彻底没了信心,虽然看起来粗细悬殊那么大的两根叶梗进行较量,可是还是输给了看起来细细软软的那根叶梗。
采取措施
我引导他分别对两根叶梗进行了感知,例如:将两根叶梗都折一折、拉一拉,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很快闫孝侬便发现,分别拉扯它们时,绿绿的那根会听到咔哧咔哧的声音,颜色发黄这一根则有点能拉长的感觉;在折一折的过程中,他的感触更多一些,绿绿的那根不但能听到咔哧的声音,折的地方还出现了很多裂纹;而颜色发黄的这根则感觉软软的,很容易就折弯了,而且没有什么裂纹。结合他的观察,我将这些现象迁移到孩子接触过且有一定经验的现象上引导他更好地理解。例如:在折一根硬硬粗粗的小棍与一根软软细细的橡皮筋,那根更容易折断,他摸摸头,想了想说:“当然是小棍了。”我说:“对了,这就是为什么你选的两根都输给了我这一根的原因。”他听了点点头,似乎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在随后的几天里,我发现每次户外活动时,都会有几名幼儿在玩这个游戏,孩子们充满了好奇与疑惑。于是在班内组织了一节科学活动《谁是最结实的杨树叶梗》,通过在活动中的多次感知与操作,结合孩子们之前游戏的已有经验,他们很快发现了其不同之处。教师还为他们准备了小棍与橡皮筋,让孩子们亲自操作、对比感知,教师还向他们简单介绍了蕴含在游戏中的科学道理。以兴趣点为依托,简单的科学道理为依据,操作、感知为基础,帮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其中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