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金陵怀古》公开课讲课教案共40页

合集下载

苏教版必修二《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苏教版必修二《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刘艺石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吊古伤今”的写作手法2.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3.背诵整首词二.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三.教学准备1.幻灯片(自制)2.录音机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我国悠长的历史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辉煌,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伤痛。

而我们的前辈先哲们面对这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时,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了思索和咏叹。

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咏怀古迹的不朽篇章。

如左思的《咏史》、李白的《越中览古》、杜甫的《咏怀古迹》、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等等等。

而其中又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为有名。

我为大家朗诵一遍。

(放音乐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幻灯片)师问:“这首词给你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生答:“雄壮、豪放、有气势!”师说:“的确,这是苏轼官贬黄州时,面对滔滔江水,联系自己的仕途遭遇,所产生的人生体验。

也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首气势雄壮的怀古之作,它是与苏轼同时代的另一位大文豪王安石的作品,在这首词中作者要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体验呢?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王安石的内心世界。

(板书标题)2.互动交流(上片)师说:“请大家翻到文学作品选读的68页。

”师说:“我们先一起把整首词读一遍,注意语速不要太快!”师讲:“通过预习提示的介绍,我们知道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也就是王安石被二次罢相之后,退居金陵时所写。

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

其实在繁华的背后确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

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的!首先,我们一起来看词的上片。

师问:“词的上片主要写什么?”生答:“写景。

”师问:“写作者在哪看到的景色?”生答:“是作者登高远眺所看到的景色。

”师问:“那作者登高远眺的时间和环境怎样?词中有告诉吗?”生答:“晚秋(深秋)、天气萧索。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一、教学目标1语言构建与运用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诗歌重点语句2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诗词的意象意境特点3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沉郁悲壮的诗风。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品读诗歌,把握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情感。

难点:理解本词借景抒情、用典和借古讽今等艺术手法。

三教学方法朗诵法(集体朗诵、指定学生朗诵);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推介作者教师引导学生对作者进行回顾,识记生平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二)整体感知1解题:请学生解读诗题。

桂枝香是词牌名,金陵怀古是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首怀古之作。

2诵读感悟:学生结合注释自由诵读诗歌,圈出不会的字词,画出读来特别有感觉的句子。

3讨论交流扫清字词障碍、交流美句感受4概括上下片内容明确: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

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

【板书】(三)深入研读1绘景:学生诵读词的上阕部分,教师提问词人看到的景物有哪些。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意象组成的意境的特点。

明确: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2体验景中情上片景中有何情感?明确:描绘了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同时又将作者的情感融入其中,情景交融,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热爱祖国情感。

5抒情:学生诵读词的下阙部分,提问鉴赏所抒之情和抒情的方式?1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

“念”字作转折,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

2用典:词中多处运用典故,如“孙仲谋处”“周郎赤壁”“小乔初嫁”“封狼居胥”等,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词的内涵,也使词更加凝练。

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教案:《桂枝香.金陵怀古》

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教案:《桂枝香.金陵怀古》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文本语用知识整合+同步检测+高考对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吊古伤今”的写作手法2.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3.背诵整首词【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一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张择端所绘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个画面。

在此画面里,前后两位车夫正推着一辆串车,串车上有一个大字屏风被当作苫布,屏风下似乎放置着一些书籍文字,提出问题:“他们去往何处,又因何而去?”展示一碑:位于广西桂林龙隐岩的宋代摩崖石刻“元祐党籍碑”。

引出新旧党争之始王安石及课文《桂枝香·金陵怀古》。

二、标题解读“桂枝香”:词牌名,多用入声韵,故于凝重之中含有激烈、感慨之情。

金陵:此名源于楚威王熊商于此建金陵邑,亦称建康,今江苏省会南京,为“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朝古都,南京是“位于南方的京城”之意。

怀古:怀念古代遗迹、感慨兴衰。

三、文本分析上阕“登临”一句:登临送目,指登高远望。

故国,又称故都,过去的都城,指金陵。

“晚秋”点明季节。

肃,肃杀,草枯叶落,寒气逼人。

“千里”一句:化用了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此句描绘江与山两大景致。

“千里”见江之长,“澄”见清澈,“练”见水面平静与清亮。

“翠峰”指山之苍翠,“如簇”,可见群山低缓起伏。

簇,本义小竹丛生,此处为聚集之意。

“归帆”一句:棹,一种划船的工具,形似桨。

课内迁移:《湘夫人》“桂棹兮兰桨”。

此处“帆”与“棹”,借代手法,皆代指船。

“残阳”点出登高时间,乃黄昏时分。

“背西风”,背靠着秋风。

“矗”,直立,“斜矗”指倾斜地插着。

船与酒反映出北宋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繁荣,金陵自六朝起已是长江航运交通的重要枢纽。

北宋饮酒成风,皇帝为增加财政收入,获取酒税,鼓励人们饮酒取乐。

《清明上河图》中就有28 艘船,大小用途各不相同。

《东京梦华录》记载,在汴京正店(有酿酒权的豪华大酒楼)有72 户,脚店(一般酒楼,无酿酒权,用酒须从正店批发)更是不能遍数。

苏教版必修二《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苏教版必修二《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苏教版必修二《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苏教版必修二《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一、文章类型本文是一篇抒情叙事文,通过描述南京的美丽秋景,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二、文章结构1、引言:简述金陵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出本文的主题。

2、描述秋景:描述南京秋季的美丽景色,包括桂枝香、菊花、落叶等元素。

3、故乡情:通过描述故乡的景色和人文风貌,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4、历史变迁:通过描述南京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变迁,表达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5、结论:总结全文,强调作者对故乡和历史的情感和思考。

三、拓展内容1、金陵的历史和文化:介绍金陵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底蕴,包括六朝古都、明城墙、夫子庙等元素。

2、桂枝香的文化内涵:介绍桂枝香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包括《红楼梦》、《诗经》等文学作品的描述。

3、故乡情感的表达方式:探讨故乡情感的表现方式和表达手法,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

4、历史变迁的启示:探讨历史变迁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包括文化传承、城市规划、社会变革等角度。

四、文章组织1、开头:简述金陵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出本文的主题。

2、中间:按照时间顺序,描述南京秋季的美丽景色,包括桂枝香、菊花、落叶等元素,同时穿插故乡的回忆和历史事件的描述,抒发作者的感慨和思考。

3、结尾:总结全文,强调作者对故乡和历史的情感和思考,同时提出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五、写作技巧1、抒情的表达方式:通过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强化作者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更能深入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2、叙事的叙述方式: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增强文章的叙事感和可读性,让读者更能感受到故事的情节发展。

3、客观描述的写作手法:在描述金陵秋景和历史事件时,采用客观的描述方式,让读者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当时的场景和氛围。

桂枝香金陵怀古学案标题:桂枝香·金陵怀古学案一、背景介绍《桂枝香·金陵怀古》是宋代著名文学家王安石的词作。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桂枝香·金陵怀古》。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解读古诗词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诗词朗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人生哲理和历史智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桂枝香·金陵怀古》。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旨。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和典故的理解。

(2)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哲理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桂枝香·金陵怀古》,提问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和期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停顿和韵律。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中的生僻字和典故。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主旨。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和典故。

5. 诗词朗诵:(1)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注意语气和表情。

(2)教师对学生的朗诵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进行诗歌的复习和背诵。

2.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朗诵和解析。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内容和技巧,并对下次课进行准备。

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 情境教学: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沉浸式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桂枝香金陵怀古的背景和意义。

掌握诗词的基本阅读和理解技巧。

培养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桂枝香金陵怀古的背景介绍。

诗词的结构和韵律分析。

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解析。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背景知识和诗词结构。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解析。

阅读理解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诗词的能力。

第二章:桂枝香金陵怀古的背景介绍2.1 诗人简介李清照的生平介绍。

李清照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2 诗词背景解释桂枝香金陵怀古的写作背景。

介绍宋代金陵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3 诗词主题阐述诗词中的怀古之情和对往事的回忆。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金陵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第三章:诗词的结构和韵律分析3.1 诗词的结构分析诗词的结构,包括诗句的数量和排列。

解释诗词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

3.2 韵律特点讲解诗词的韵律特点,包括平仄、押韵和节奏。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第四章: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解析4.1 意象分析分析诗词中的主要意象,如桂枝、金陵等。

引导学生理解意象在表达主题中的作用。

4.2 修辞手法解析解释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

引导学生通过修辞手法的解析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

第五章: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5.1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诗词,理解其内容和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讨论和回答来检验自己的理解。

5.2 欣赏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诗词的感受和启示。

第六章:诗词创作背景的深入探讨6.1 历史背景详细介绍金陵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包括建都历史和文化遗产。

分析宋代政治、文化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6.2 文学传统探讨金陵题材在宋代文学中的传统。

分析桂枝香这一词牌在宋代诗词中的流行和特点。

6.3 诗人心理分析分析诗人李清照在创作时的心理状态和情感背景。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在怀古之情中的感伤和思考。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教案的主题和内容。

2. 激发学生对金陵历史的兴趣。

教学方法:1. 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介绍金陵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2. 图片展示:展示金陵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金陵的风貌。

教学内容:1. 金陵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

2. 金陵的古建筑和文化遗址。

教学活动:1. 教师提问:请学生谈谈对金陵的了解和印象。

2. 教师讲解:介绍金陵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3. 图片展示:展示金陵的相关图片,学生观察并发表感想。

第二章:桂枝香词牌介绍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桂枝香词牌的起源和发展。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教学方法:1. 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介绍桂枝香词牌的特点和结构。

2. 诗词欣赏:欣赏桂枝香词牌的典型作品,感受其韵味。

1. 桂枝香词牌的起源和发展。

2. 桂枝香词牌的结构特点。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介绍桂枝香词牌的起源和发展。

2. 诗词欣赏:欣赏桂枝香词牌的典型作品,学生发表感想。

3. 创作练习:学生尝试创作桂枝香词牌的诗词。

第三章:金陵怀古诗词欣赏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欣赏金陵怀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1. 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介绍金陵怀古诗词的背景和主题。

2. 诗词欣赏:欣赏金陵怀古诗词的典型作品,感受其情感和意境。

教学内容:1. 金陵怀古诗词的背景和主题。

2. 金陵怀古诗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介绍金陵怀古诗词的背景和主题。

2. 诗词欣赏:欣赏金陵怀古诗词的典型作品,学生发表感想。

3. 创作练习:学生尝试创作金陵怀古诗词。

第四章:金陵古迹考察1. 引导学生了解金陵的古建筑和文化遗址。

2. 培养学生的实地考察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方法: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金陵的相关古迹。

2. 观察记录:学生用文字和图片记录所看到的古建筑和文化遗址。

教学内容:1. 金陵的古建筑:中山陵、明孝陵、紫金山等。

桂枝香金陵怀古讲课稿

桂枝香金陵怀古讲课稿

桂枝香·金陵怀古一、导入1、《古今词话》:金陵怀古,诸公寄词于《桂枝香》凡三十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

子瞻见之,不觉叹息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2、学习目标:1、感受诗歌之美,品味诗人之情。

2、归纳“吊古伤今”的写作艺术。

二、进入课堂1、诵读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整体感知自读思考:1.如果全词作者情感的落脚点浓缩到词中的一个字上,你会用哪个字?2.作者是怎样安排布局体现怀古主题的?3、讲解诗句,出示图片4、对比写景“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欧阳炯《金陵怀古》5、“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杜牧《台城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谢朓《入朝曲》6、“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命十姬轮番奏歌侑觞,皆艳盛服,杂饰花彩,且每番必易其服色妆饰。

烛光香雾,歌吹杂作,客皆恍然如游仙也。

”——《宋人笔记》7、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1、刘禹锡《乌衣巷》2、昔时地险,实为建业之雄都;今日太平,即是江宁之小邑。

探讨:“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一句结尾有什么深刻内涵?背景:1067年,王安石被起用为江宁知府,为摆脱北宋面临的政治、经济、军事和西夏侵扰的困境,越次入对主张变法。

1069年,位同宰相,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变法。

变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因下行不力,“众疑群谤”,实际效果与客观设想相差很远。

1074年,被罢黜宰相之职,再任江宁知府,次年起任为相,不久又被罢免,隐退江宁,过着闲居生活。

公开课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公开课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桂枝香金陵怀古 学校授课时间2021年5月11日 三、研读上片,思考:1.上片写了哪些景物?2.在写景角度上有没有变化?3.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登高远眺的景物:长江(澄江似练)、翠峰、船只(归帆去棹)、残阳、酒旗(酒家)、彩舟、星河(长江)、白鹭写景角度上,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 逐句分析写法: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思考:这三句交代了哪些内容?把读者带入了怎样的情境?地点:故国时令:晚秋天气:初肃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

2、“澄江似练” 化用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澄江静如练” 千里长江明净得如同匹素白的绸缎,两岸苍翠的群峰好似箭头一样突出峻峭。

对山水的静态描绘:澄澈、峭拔。

也是远景描写3、“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江中的船帆在夕阳里往来如梭西风起处,近旁江岸酒楼斜插的酒旗,迎风飘扬。

(动态描写和近景描写)残阳:补叙登临的时间,是在傍晚 西风:照应上文的晚秋”4“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日落西山,天高云淡,彩舟徐行。

江水溶溶,波光粼粼,,一行白鹭迎着绚丽,的彩霞飞向远方.隐入空蒙的天际《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 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也是属于远景描写,同时含有想象成分,即虚写部分。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相关常识◆能力目标:学习“吊古伤今”的写作手法。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情感教学重点 赏析景物描写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情感教学方法 反复朗读法 讨论分析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 过 程一、导入《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墙角数枝梅”,"墙角” 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

"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

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独自” , 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素养目标】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学习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手法。

3.通过诗句的分析,理解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4.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分析这首词的立意高远之处,理解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2.相关背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王安石罢相,后退居金陵,出任江宁知府,这首词是他在金陵的登高怀古之作。

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

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

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

通过对金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3.解题①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首见于王安石此作。

②金陵:今江苏南京。

为六朝古都所在。

③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多用为歌咏古迹的诗题)。

4.了解“咏史怀古诗”①形式上:标题中一般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②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衬托、借古讽今、吊古伤今、虚实结合等。

③结构内容: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情志二、初读感悟(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

棹(zhào)鹭(lù)簇(cù)矗(chù)谩嗟(màn jiē)2.解释下列词语①澄江:清澈的长江。

②练:白色的绢。

③星河:银河,这里指长江。

④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