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游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思考_以重庆市为例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范 点 的单位 共 1 2个 直 接吸 纳农 民就 业人 数 5 3万 人 .间接提 引 导 乡村 旅 游 向优 势 地 区 集 中 。加 强 ” 圈两 翼 ” 乡村 旅游 经 济 一
供 劳动就 业 岗位 1 人 ,到 2 2万 01 0年 全 市旅 游农 业 游客 总 量将 发 展 的分 类 指导 和协 调 架构 一 环 四走 廊 的 都市 田园 型 乡村
景 观 为重 庆 乡村 旅 游 发 展 奠 定 了 坚 实 的 资源 基 础 。
内容 。 ( 3)乡村 旅 游 产业 效 益 不 高 .经济 联 动 效应 不 明 显 。 乡村
重庆 具有 区 别意识 的 乡村旅 游 自 2 0 0 0年才 开始 自主 发展 ,现 旅 游 理 应成 为农 村经 济 社 会 发展 新 的 增 长源 和 加速 器 .但 目前重
民风 民俗 、节 庆 文化 ,从 农业 观 光 到农 产 品品 尝 购物 .从 传统 村 生 活 、 乡土 习俗 、劳 作 体 验 等 乡村 核 心 文 化 内 涵 . 缺 乏 具有 更
农 业 生产 到 现代 化 高 效 农业 等 等 .均 有可 开 发 的旅 游 资 源 和旅 游 参 与 性 、知 识 性 、娱 乐性 .能充 分 展 示 村 野 9 3 元 。 目前 .全市共 有 乡村 旅游 景 区 f )数 2 7 亿 点 40 个 ,客 房数 总 量 7 0 4 床位 全 市被 命 名 为 “ 国农 业旅 游 示 2 8张 全
三 、重庆 发 展 乡村 旅 游 的 对 策建 议
首 先 . 因地 制 宜地 发 挥 区域 比较优 势 以市 场 导 向配 置资 源
特 的 自然 条 件 、 历史 文 化底 蕴 和 社会 人 文 环 境 孕 育 了丰 富 多样 的 乡村 旅 游 资 源 。 从 田 园风 光 乡村 聚 落 乡村 建 筑 到 农 耕 文化
新时期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了重庆市重要的旅游业态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旅游也成为了重庆市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新时期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乡村旅游产品单一、设施不完善、市场竞争激烈等,这些问题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本文将对新时期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重庆市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一、新时期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1. 乡村旅游产品单一目前,重庆市乡村旅游产品主要以自然风光、乡土民俗为特色。
由于乡村旅游产品过于单一,游客在参观游览时往往感到缺乏新鲜感和丰富性,久而久之不愿再次重复体验。
这种情况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 乡村旅游设施不完善一些乡村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如交通不便利、住宿条件单一、就餐选择有限等,这些问题影响了游客的出行体验和满意度。
也制约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3. 市场竞争激烈当前,乡村旅游市场竞争激烈,一些景点在开发过程中盲目追求规模和数量,忽视了产品质量和特色。
这种情况导致了市场上同质化严重,并且价格战频繁,严重损害了乡村旅游市场的诚信度和形象。
二、新时期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对策1. 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为了解决乡村旅游产品单一的问题,应该通过深入挖掘乡村特色资源,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的内涵。
可以通过开展农耕体验、田园牧歌、乡村美食制作等活动,丰富乡村旅游产品,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2. 完善乡村旅游设施要解决乡村旅游设施不完善的问题,需要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
可以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提升乡村旅游的接待能力,提高游客的出行体验。
3. 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要解决市场竞争激烈的问题,需要提高乡村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景区服务质量评价制度,打造特色品牌。
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和产品特色,降低市场同质化竞争,提高市场份额。
“农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发展“近郊模式”探索——以重庆万州区安溪村为例
8841卷第2环境与设施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当前,我国农村第三产业经济发展正经历着从农家乐到农文旅模式的巨大转变,以农业、文化和乡村旅游融合的乡村振兴模式将成为提升农村经济的主要途径,“农文旅”三者融合焕发的巨大活力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力。
党的二十大将乡村振兴推向国家战略高度,习总书记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切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显示,预计到2025年,乡村旅游业将会得到全面优化组合。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前景十分广阔。
大力发展乡村经济,高品质、高效率、高性能发展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的模式将是2023年现代农业发展以及农业农村发展的一大趋势。
在《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中明确表示,“发展全产业链模式,推进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加快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统筹发展农家乐、休闲园区、生态园、乡村休闲旅游聚集村等业态,形成竞相发展、精彩纷呈“农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发展“近郊模式”探索——以重庆万州区安溪村为例程育希(重庆三峡学院财经学院,重庆 404100)项目基金:本文是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2022-2023年度科研课题“职业教育全面融入乡村振兴路径研究”(编号:2022ZJXH431003)的阶段性成果的格局”。
集田园综合体功能设置和平台建设于一体的安溪村安澜谷,现如今已探索构建了三产业融合的新模式。
通过“整合农业+科技赋能+农场体验+体验消费+利益共享”,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万州区安溪村以安澜谷农文旅融合为发展起点,发挥本身优势资源,突出近郊村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科学规划产业,打造多产业融合的村庄旅游地,安溪村焕发出了强大的文化活力和经济实力。
1 “文旅融农”是近郊村发展的“最优解”人口、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的聚集地在大城市,而处于城乡边缘过渡地带的村庄——近郊村,则是展示乡土文化的主要窗口。
重庆乡村振兴十大案例
重庆乡村振兴十大案例1.万州龙洞村。
万州龙洞村是重庆市重点乡村旅游示范项目,村庄历经4年的建设,被打造成为以石头文化和龙洞传说为特色的风情古镇,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2.涪陵区寿安镇。
涪陵区寿安镇通过挖掘乡村资源,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打造寿安农业产业园,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实现了乡村振兴。
3.合川区鸡冠石村。
合川区鸡冠石村通过把独特的地质石头资源与农业产业相结合,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石头文化旅游村”,为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4.垫江县大安乡。
垫江县大安乡通过实施“龙头牌”项目,建立全省首个乡村手工艺“龙头牌”认证体系,推动了当地手工艺产业的发展,为乡村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5.铜梁区红狮镇。
铜梁区红狮镇通过积极开发当地的首批农家乐、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民宿等产业,成功打造了具有创意与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6.永川区黄桷桠。
永川区黄桷桠村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旅游业,打造了融合农业、文化、休闲、生态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
7.綦江区龙华镇。
綦江区龙华镇通过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和设施,建设了现代化的生态鱼塘,同时开展旅游农业业务,实现了农业产业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
8.梁平区鸠江镇。
梁平区鸠江镇通过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山水林田湖”旅游品牌,加强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和修复,推动了当地的乡村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9.开县大垭乡。
开县大垭乡通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优质色拉牛养殖基地、脐橙种植基地、家禽养殖基地等项目,实现了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10.城口县玉溪镇。
城口县玉溪镇通过整合当地农村环境资源,开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务,确保了当地自然生态的平衡发展,为乡村旅游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发展思考——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发展思考——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刘 芬( 中共重庆市委永川区委党校,重庆 402160 )【摘 要】乡村旅游承载着推动乡村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之一;是旅游产业和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是乡村扶贫工作和传承村文化的重要手段等功能。
当前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但凸显出的弊端,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本文以重庆市永川区的乡村旅游发展为例,提出一些推动乡村旅游更好发展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主要问题;对策建议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而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之一。
重庆市永川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从1997年开始起步,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建成黄瓜山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十里荷香、花漫人间、梦你蔬乡、钰河湾等一批以赏花、采果、休闲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
尽管我区乡村旅游从面上快速发展,但千篇一律的采摘园、“农家乐”缺乏新意,产品雷同;乡村文化色彩不浓;专业人才缺失;竞争、效益低下的情况等方面凸显的问题成为制约乡村旅游深入发展的瓶颈。
一、现阶段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由于生态意识的缺乏导致资源损耗,乡村景观和自然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乡村旅游景观的开发,除当地居民开展的农家乐等农业观光类旅游项目外, 还吸引了一批外部资金入驻,投资者单纯追求资金回笼周期最小化以及经济效益最大化,在经营管理时忽视乡村景观自身的不可再生性及景观在地性, 大兴土木, 人为破坏地方生态平衡。
另一方面也为满足乡村旅游需求, 与之相对应的旅游配套设施逐步建立起来,大量兴建的土木工程以及交通工程对天然水源、自然资源造成破坏且不可修复。
由此衍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阻碍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也成为影响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关键所在。
新时期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成为中国旅游业的新兴增长点。
重庆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农村旅游基础设施滞后、乡村旅游产品单一、乡村旅游环境保护不到位等等,这些问题影响了重庆市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围绕新时期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推动重庆市乡村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1. 基础设施滞后当前,重庆市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滞后,乡村公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直接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游客出行不便、住宿条件差、食品安全隐患大等问题成为限制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障碍。
2. 乡村旅游产品单一重庆市乡村旅游产品单一,存在同质化竞争严重的问题。
大部分农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单一,特色不鲜明,缺乏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供给,导致游客流失,影响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3. 乡村旅游环境保护不到位部分地方对乡村旅游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导致乡村旅游环境受到破坏。
乡村环境脏乱差、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给游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修建完善农村公路、改善供水供电条件,提高乡村旅游的接待能力。
加强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基础设施的高效运行。
2. 创新乡村旅游产品要加强对乡村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创新,推动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多样化。
通过挖掘乡村特色文化、发展乡村体验游、乡村美食游、乡村农事活动等多种类型的产品,吸引游客,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 加强乡村旅游环境保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加强对乡村旅游环境的保护,制定并实施相关的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强对乡村旅游景区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保护乡村环境和生态资源,确保游客的良好体验。
重庆市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实践与思考
重庆市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实践与思考作者:姚长林来源:《南方农业·中旬》2018年第09期摘要在经济发展进程中,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使得人们的消费方向及侧重点发生了转变。
在旅游需求显著增加的背景下,不仅推动了旅游事业的发展,更对旅游业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从当前形势来看,特色旅游、休闲旅游及乡村旅游逐渐占据市场较大份额,因此,重庆市作为拥有资源优势的地区,应在结合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为城镇一体化建设提供积极有效的助推力。
基于此,围绕重庆市的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重庆市中图分类号:F323.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18.26.061依托经济发展及社会需求,旅游业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其中涵盖的细化项目也更加丰富。
为了给消费者创造更具特色的旅游环境,重庆市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进行重点规划,虽然现阶段重庆的旅游产业较为发达,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特色产业链,但在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中却仍旧存在相应问题急需解决,这就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的发展实力,创造出更多经济及社会价值。
1 发展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的重要性1)现代农业是一个功能多元、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农业需要大量投入,但既不能完全依赖政府,也不能强制农民,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不仅能够将农业从单一的生产功能向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满足城乡居民走进自然、认识农业、体验农趣、休闲娱乐的需要,而且能够借助其较高的经济效益,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加大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转变经营方式、运用新技术、保护产地环境的积极性[1]。
2)“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
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能够使农业生产实现物化产品和精神产品双重增值,有效增加农业经营性收入;能够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扩大就业容量,有效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能够把农家庭院变成市民休闲的“农家乐园”和可住可租的旅店,有效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能够把农业产区变成居民亲近自然、享受田园风光的景区,保障农民收入四季不断。
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以重庆市南川区生态农业园区为例
资来 源 。 ( 一) 下 大力争取 建设项 目。园区要 重点 实施 中 央财 政 支农 资金 、 土地 整 理 、 农业 综 合 开发 、 农 田水 利、 中低产 田改造 等一批 建设项 目, 切实 加强项 目建 设力 度 , 对从 中央和市 级争取 到 的农 业建 设项 目 , 区 财政 要实行 资金 配套 ,捆绑用 于农 业基 础设施 建 设 和发 展现代 农业 设施 与装备 。 ( 二) 加 大招商 引资力度 。 通 过招 商引 资 , 引进 高 技术 、 高投 人 、 高 回报 的设施 农 业项 目, 带 动传 统 农 业 向现代 工业 化农业 发展 。充分 利用 园 区内 田园风 光、 山水 资源 等优 势 , 开 发一 批 集旅 游 观光 、 休 闲农
~
配送 基地 、 农业 机械化 示范 基地 、 休 闲农 业 乡村旅 游 基 地 和现代农 业总部 基地 , 构建 “ 一 园八 带 五基地 ” 。 始 终依托 乡镇 ,推进 产业结 构调 整 ,实行 规模化 种 植、 标 准化生 产 、 商 品化处 理 、 品牌化销 售 、 产业化 经
营 以及设施装 备 现代 化 , 引导产 业合 理布 局 , 优 化升 级产 业建 设 , 拓 展 生态 保护 、 休 闲农业 、 文化 传 承等
( 一) 以农 家乐建设 为 支撑 , 完善 土地流 转政 策。
“ 谷( 菜) 贵伤民” 等 问题 , 重 点需 要 在 国 家 的宏观 调 控 和系统 引导 下 , 建 立一个 互联 互通 的信 息化平 台 , 解决 供求信 息 不畅 的问题 ,并 且让这 个平 台与 国 际 接轨 。 同时建 立健 全健康 的市 场流 通体 系 , 取 消 中间 环节 。建 立健 全市场 监督 体系 , 完善 相关 法律法 规 。
三峡库区旅游发展的路径探索——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
2019年第6期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极大地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旅游发展虽形式多样,但对旅游发展质量提档升级依然是重中之重。
对于三峡库区旅游发展而言,在盈利的同时让旅游业可持续、稳定、创新发展才是关键之举。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三峡库区旅游现状为研究突破口,在此基础上找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对策是推动其不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为进一步纵深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一、三峡库区万州旅游现状(一)旅游资源现状万州旅游资源较为丰富。
重庆万州区地处长江三峡库区腹心,齐耀山、方斗山和铁峰山三条大山脉弧跨其间,属典型山水旅游资源。
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表明,有主类8项、亚类30项、基本类型58项,资源单体128项。
有潭獐峡国家风景名胜区、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万州大瀑布群国家4A 级景区。
西游洞、西山公园、同鑫蔬菜大观园等3A 级景区5家。
汉盛文化艺术院、“九五”惨案纪念馆、弥陀禅院、古红桔主题公园等2A 级景区5家。
(二)文化资源现状万州历史文化积淀丰厚。
东汉建安21年,设置羊渠县,迄今1800多年历史,1902年,对外开放商埠,1917年设立海关,成为中国内陆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
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市级20项、区级116项。
有上迄旧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时期的种类不可移动文物点1170处,其中天生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16处。
(三)都市旅游现状万州旅游城市格局初步形成。
按照“一江两岸、四大片区、十一组团”空间布局,着力强化旅游城市功能,建成万州体育场、万州游泳馆、三峡移民纪念馆等公共建筑。
新建和改扩建公园25个、广场24个,完成500余栋建筑灯饰建设。
“高峡平湖”被央视评为新三峡十大旅游新景观,成为万州区最宝贵的旅游资源。
2018年,建成区面积达到67.2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84.5万,城镇化率达到62.36%。
目前,正在加快建设城周九大山头生态慢游区、北滨动漫科技馆、三峡文化艺术中心等文化旅游设施。
对重庆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
对重庆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摘要: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旅游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重庆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出发,对重庆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对策,为促进重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家乐;发展;思考一、前言乡村旅游在我国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旅游形式,其市场需求将随着我国都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它是以大农业为依托而萌发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旅游项目。
目前,重庆的乡村旅游还停留在发展的初始阶段。
大部分旅游者和经营者对乡村旅游的认识较为表层,只看到发展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用,没有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大肆开发的同时也大肆破坏乡村旅游的根本——乡村性:破坏当地的自然景观、文化传统、生态环境;景观、民居的建设城镇化、重复化、雷同化;大量接待旅游者的同时不注意维护当地天人和谐的乡村氛围。
乡村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绝大多数旅游产品是农家乐。
农家乐经营内容也大多为提供吃住、棋牌、垂钓等娱乐。
不但没有可供游客选择的丰富的乡村旅游产品,在农家乐这种载体上也没有实现产品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需求,档次较低,各农家乐的设施设备建设、服务水平和经营者的经营管理能力也良莠不齐。
重庆的乡村旅游亟待解决经营理念低俗化、产品层次粗浅化、定位趋同化、产业组织自发化几大问题,迫切需要抓住发展机遇,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和产品换代。
二、重庆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分析1、重庆市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
重庆拥有数量众多、质量上乘的乡村旅游资源,为发展“农家乐”旅游奠定了基础。
截至2011年重庆市共有国家a 级旅游景区110个,其中4a 级以上的有45个;有全国历史文化名镇3个,国家森林公园22个;建成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2个,有19个区县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区”称号;有214处市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策
重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策重庆作为一座拥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的城市,一直以来都备受游客们的喜爱。
而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重庆也正逐步崛起。
然而,目前这一旅游形态在重庆地区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重庆乡村旅游产业的现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以期为重庆乡村旅游产业的良好发展出谋划策。
一、重庆乡村旅游产业的现状1.领域尚不够成熟首先,重庆乡村旅游产业相较于其他发达地区,尚未完全成熟。
虽然目前该领域已经吸引了大批游客,但产业整体规模较小,缺少必要的产业结构和经营管理技术,导致收益不高、管理不精、规模不大。
这也已经成为制约该领域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服务不足其次,重庆乡村旅游产业在服务质量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虽然目前有部分旅游项目相当优秀,但整体上来说,服务品质普遍不如城市里的旅游服务商。
游客在乡村旅游的时候,有时很难得到应有的热情服务和舒适体验。
3.知名度还需提高虽然重庆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乡村旅游也有不少吸引力,但仍然相对容易被其他南方城市遮盖。
需要更佳宣传推广,为重庆乡村旅游产业增加更多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二、对策1.提高标准乡村旅游体验质量是决定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提高标准就非常重要。
为了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环境,提高乡村旅游产业的服务质量和行业规范,可以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标准,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和活力。
2.拓展市场重庆乡村旅游产业在市场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推广乡村旅游品牌,加强市场营销,广泛接待公众和外地游客,同时推进联合营销、合作共赢的模式,增加乡村旅游的市场份额和知名度,这些都是乡村旅游业者应取得的行动。
3.加强机构协作重庆乡村旅游发展策略应该加强各机构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行业互动和融合。
比如与本地农业业者合作,外出参观普及高新农技、推动农业绿色生产、拓展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在乡村展览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合作;发起重庆乡土文化节,进一步发掘和挖掘重庆特有的乡村文化资源,在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方面取得更多的进展。
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及对策
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及对策近年来,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与关注。
其中,重庆市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与文化底蕴,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发展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笔者将从发展模式和对策两方面探讨如何促进重庆市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模式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地区,地势崎岖,水资源丰富。
其乡村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两个区域:一是巫山、秀山、奉节等地,以青山、清水、奇峰、古镇、风情为特色;另一个是三峡库区及周边地区,以风光秀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为特点。
根据其特色资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发展模式:1.旅游路线多样化:将不同的景点资源结合起来,进行旅游路线规划。
如秀山的九龙沟景区与乔家大院景区,可以组合成为一个旅游路线,吸引不同的游客群体。
同时,采用共享式旅游模式,形成集约化旅游能力,实现资源和需求的精准对接。
2.产业融合发展:将旅游业与生产、服务业产生融合效应,发挥农民在保护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以三峡库区为例,可以将旅游和水产养殖产业相结合,形成“渔经旅游”;利用本地水果和农副产品,发展美食文化旅游等。
3.品牌建设:以集团化运营、标准管理为基础,利用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创意文化等,打造旅游品牌。
以秀山的九龙沟景区为例,可以将其打造成为“中国龙文化旅游城”,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并提高经济效益。
二、对策尽管重庆市乡村旅游存在着许多机遇和发展潜力,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发展挑战,需要制定科学的对策,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 完善政策建立健全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产业;出台专门的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探索新的旅游开发模式,提升重庆市乡村旅游品牌价值。
2. 持续创新创新旅游产品和内容,探究新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提升重庆市乡村旅游品质和服务水平。
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旅游服务,增强他们的游玩、购物、餐饮和文化体验感,培育乡村旅游创新的新动能。
重庆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实践与思考
移就 业近 5 0万人 、农 民脱 贫致 富 2 O 余 万 人 。 去 年 的 国 庆 长 假 7天 ,市 农委 推 出 7 5条 美 丽 乡村 精 品 游 线 路 ,旅 游 人 次 达 到 5 0 8万 ,旅 游 收
社 会 经 济 效 益 显 著 ,吸 引 了 大 批 投 资 者 。 由原 来 的农 民 自筹 资金 到 村 镇 集 资 开 发 ,再 到 现 在 的 乡镇 企 业
万 亩 ,高 山扶 贫纳 凉 村 1 7 7个 ,农 旅 游 的 投 资 构成 中 ,农 民家 庭 投 资 家 乐 2万 余 家。初 步 形 成 了都 市 功 能 拓 展 区 以 都 市农 业和 特 色村 落 为
代 表 、城 市 发 展 新 区 以现 代 农 业 园 区 为 代 表 、渝 东 北 生态 涵 养 发 展 区 以 乡村 田 园景观 和 特 色农 业 为代 表 、 约占1 6 鬈左 右 , 民间 私 人 资 本 和 工 商资本 约 占 8 4 %左 右。 四是 经 营 管 理逐 步 规 范。 随 着 各 级政 府 对发 展 休 闲农 业 与 乡村 旅 游 重 视 程 度 的 不 断 提 高 ,各 区县 因 地 制 宜 , 出台 了相 应 的支 持 发 展 休 闲 农 业 与 乡村 旅 游 的 优 惠 政 策 ,健
场 和政 府 双 轮 驱 动 下 ,重 庆 休 闲农
业 与 乡村旅 游 呈现 出从郊 区 到 山区 、 景 区到 农 区、 零 星 到 集 群 、观 光 到 休 闲快 速 扩 张 、 转 型 发 展 态 势 ,正
渝 东 南 生 态 保 护 发 展 区 以 民俗 风 情
为代 表 的组 团式 发展 格局 。
是 集 群 式 发 展 迅 速 。 全 市所
有 区县 或 大 或 小 都 有 一 定规 模 的休 闲农 业 与 乡村 旅 游 项 目 ,农 家 乐 由 原 来 的 单 个 叫卖 发 展 成 抱 团经 营 ,
试论旅游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和渝东南地 区, 尽管具有 明显 的资源优势 , 但发展相对滞后。 这 种区域 间发展的极 不平衡则导致 了全 市旅 游农业 产品 开 发的局 限性 。 目前旅 游农业发 展较好的 区域 多为经济 发达 区, 但其旅游农业资 源, 特别是农业景观也就相对贫乏 , 因此在 旅游农业 发展潜力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 , 这种产业 发展
试论旅游农业发展现状及对 策研究
以重 庆 市 为例 邱 继 勤 ,
(. 1 重庆工商大学 旅游 学院;. 工商大学 产业经济研 究院 , 2重庆 重庆 40 6 ) 0 07
【 摘 要 】 文章从旅游农业涵义着手 , 重庆市旅游农业 的发展现状进行 了评析 , 出 当前重庆 旅游农业发展 中存 对 指
【 键 词 】 旅游农业 ; ; 关 发展 重庆
【 中图分类号】 52 79 F9 . 1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4 26(090—0 80 10—7820 )209-2
产品开 发中 , 过多借鉴 其它 区域 的产品开发模 旅游农业是指把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在一起 , 充分利用农业 阔空 间。其 二 , 往往忽视 了对本土 特色的挖 掘 , 乏具有重 庆本土特色 的 缺 设备 、 生产场地 、 农业产 品 、 业经 营活动 、 业景 观和农村 空 式 , 农 农 间, 经过规划设计 , 发挥农业 与农村休 闲旅游功 能 , 吸引游 客前 旅游农业产 品发展模式 , 这也从根本上影响 了重庆特色旅 游农 来观 赏 、 游览 、 品尝 、 闲 、 休 体验 、 购物 , 而促 进农 村发展 的一 业品牌的形成。 从 此外 , 在现有 的产 品开发 中 , 出现 了向都 市格调看 齐的 还 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 倾 向, 例如餐饮住宿设施 的宾馆化 、 建设风貌格调的现代化 , 娱 近年来 ,随着我 国经济 的高速发展 以及农 村经济的调整 , 乐设施的高档化等 , 这实际上大大削弱了旅 游农业 的吸引力。 旅游农业在我国有了较大的发展 , 并已逐步成为农村经济新的 ( ) 二 产业发展布局失衡 , 区域间发展极 不均衡 增长点 ,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 内容和实现城 乡统筹发展 的重要途 径。 受客源市场 和社会经济发展水 平等因素制约 , 全市旅 游农 业发展呈现不均衡 的特点 。从 “ 一圈两翼 ” 三大 区域来看 ,“ 一 重庆 市旅 游农 业发 展现 状评析 圈” 由于邻近主城市场 , 需求旺盛 , 因此旅游农业 的发展无论从 重庆市 的旅游农业发展始 于 2 O世纪 9 年 代中后期 , o 主要 接待量 、 资力度等明显发展较快 ; 投 而位于“ 两翼” 渝东北 布局在主城近郊 的歌乐 山 、 山 、 南 长寿湖 、 缙云 山等景 区周边 。 规模 、
重庆市生态旅游农业发展分析
重庆市生态旅游农业发展分析作者:陈雨蕾来源:《现代营销·理论》2018年第09期摘要: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休闲观光的生活性功能,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消费的多样性也随之增加,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行方式,同时希望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需求影响着供给,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生态旅游农业应运而生。
本文以重庆市生态旅游农业为切入点,结合重庆市独特的地理风貌以及发展现状对其乡村旅游业进行SWOT 分析,并有针对性的对重庆市生态旅游农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SWOT分析生态旅游农业重庆市一.引言随着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消费的欲望也随之增加,对于工作压力较大的人群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
生态旅游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将农业和旅游业共同拉入了可持续循环发展的道路(刘艳慧,2012),乡村旅游不仅能够加速城镇化的发展,也增加农户就业机会(黄震方等,2015)。
由于重庆市独特的山地地形,可适宜的耕地种植面积的不足,单一的农业生产使得农民的福利降低,进而影响整个市区的发展,因此应重视乡村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经济效应(何琼峰等2019)。
二.重庆市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优势(一)独特的地理风貌,丰富的自然资源重庆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且坡地面积较大,土地类型多样,农村地区大多以农地林地为主,且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因此其主要表现为农田建设和农业生产景观。
重庆境内水网密布,水及水能资源丰富,同时其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并开采的矿产多达60多种,重庆地区各类动物资源多达380余种,且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
(二)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价值较高重庆市农村地区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区和旅游资源,且具有悠久的耕种历史,形成了其特色的耕种方式及习俗,其旅游观赏价值较高。
同时其广大的地域面积上农业地带、林区风貌、丘陵梯田都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体现出的乡村文化意境对游客具有较高的吸引力。
借助生态农业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重庆市忠县为例
借助生态农业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重庆市忠县为例作者:龚娜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第10期龚娜忠县地处重庆中部、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三峡移民搬迁重点县,有着悠久厚重的历史人文、旖旎秀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半城”文化,曾获得过“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目的地”、“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独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重庆市十大都市乡村旅游目的”等殊荣,但旅游业还不是支柱产业,品牌不突出,特别是乡村旅游的发展滞后。
借“十三五”发展的春风,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就要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上多下工夫。
一、忠县成熟的农业资源和特色的生态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忠县位于长江上游地区、距重庆主城180公里,渝沪高速公路全线贯通,长江黄金水道横贯县境88公里,有3条省际公路交汇于县城,公路四通八达,规划建设中的沿(长)江、梁(平)忠(县)、梁(平)黔(江)高速公路及沿(长)江铁路过境忠县,忠县将成为西部地区通向华中、华南最便捷的陆上大通道和通江达海的重要交通节点,地理区位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一)农业基础扎实,发展前景广阔忠县地处暖湿亚热带东南季风区,属亚热带东南季风区山地气候, 温热寒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境内低山起伏,溪河纵横交错,中小型水库近百座,地表水平均径流量11.48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约5.3万千瓦。
土地面积2187平方公里,其中常用耕地面积5.31万公顷,忠县独特的地理和气候、土地肥沃,适宜多种植物生长,是国家粮食主产县、国家瘦肉型猪基地县、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县和重庆市优质水稻、柑橘、大豆、蚕桑、榨菜、苎麻等生产基地县,曾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当前,忠县按照“135”现代农业体系发展思路,结合优势资源、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确定了“柑橘、优质粮油、甘薯、大豆、蔬菜、苎麻”六大支柱农业产业和“苎麻、大豆、蔬菜、油茶、油橄榄、绿竹”等一乡一品,特别是柑橘产业,派森百橙汁公司生产的NFC鲜冷橙汁已步入国宴餐厅,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还有三峡生态鱼、汤圆粉、白公酒、茗岳有机茶、忠州土猪、忠州豆腐乳等30多个特色农业品牌。
浅析重庆旅游农业发展的问题和方向
收稿日期:2017-05-16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中国传统园林蕴含的农业文化价值研究”(KJ1501506)。
作者简介:任耀飞(1979—),男,河南南阳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园林史、农业经济史。
E-mail: 562074910@ 。
任耀飞.浅析重庆旅游农业发展的问题和方向[J].南方农业,2017,11(25):14-16.浅析重庆旅游农业发展的问题和方向任耀飞(重庆警察学院,重庆 401331)摘 要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际上是以园林形式存在的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模式,这与中国传统园林含蕴的农业文化价值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重新评析传统园林蕴含的深厚农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总结近年来重庆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瓶颈,从“农业生产与园林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建园地址;营造农业田园文化景观;将当地农业风俗融入农业园区活动;引入园林的季相美;尝试把观光农业园作为科学研究和教育基地”几个方面提示重庆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向。
关键词 传统园林;农业文化价值;旅游农业;观光农业;问题;方向;重庆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志码:C DOI :10.19415/ki.1673-890x.2017.25.003知网出版网址:/kcms/detail/50.1186.S.20170908.1507.014.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7/9/8 15:07:15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了“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的新举措——“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这标志着“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但怎样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有效推动旅游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则成为当前各地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农业旅游是在深入挖掘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的基础上,将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农业生产、农耕民俗文化开发出来并与游客需求有效融为一体的旅游活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际上是以农业美为载体发展生态农业的新举措,这与中国传统园林含蕴的农业文化价值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农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困境与出路探索
43农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困境与出路探索文/龚锋 重庆市旅游规划研究院 重庆 400000【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行业成为新兴的朝阳产业。
农村地区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得依托乡村自然生态的旅游产业迅速发展起来。
实践证明,良好的农村旅游产业开发既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能提升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但是,目前农村旅游产业仍存在一定的发展困境,需要加以引导。
本文主要针对农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困境与出路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农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困境;出路1、发展农村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1.1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旅游产业可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当地农户的非农收入。
此外,发展农村旅游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当地农村“空心化”现象,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2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前,旅游业尚属于朝阳产业,产业经济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对于农村地区而言,经济发展经常面临环境污染问题,处理好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是乡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然而,农村旅游产业能通过合理地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使乡村当地生态得到有效保护,既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能保护美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乡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2.1能够调整旅游产业结构,促进旅游产业的更好发展旅游产业涉 许多方面的内容,是十分复杂的,它的产业结构也是比较丰富的。
在旅游产业中如果产业结构不够优化那么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就要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
而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就能够更好的使其产业结构得到更好的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使旅游结构得到更好的优化,适应如 时代发展的潮流,使人们对旅游产业的需求能够得到更好的满足。
因此我们就要努力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知道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能够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更好发展。
2.2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活力,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众所周知,在如 旅游产业是我国十分重要的一个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所以我们就要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
新时期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挖掘乡村旅游潜力,打造独具特色
重庆市有着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然而这些资源的利用却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
为了
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重庆市需要找到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不断推出新的旅游线路,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
其次,需要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让其成为一个整体进行推广。
同时,重庆
市需要继续加大对乡村旅游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这些独特的乡村旅游体验,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以此吸引更多旅游者到来。
二、注重旅游与当地文化、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小城镇和村庄的乡村旅游发展需要考虑到当地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平衡问题,同时
也需要注重文化保护问题。
重庆市需要坚持文化自信,挖掘本土文化资源。
在乡村旅游开
发中,应该注重当地民俗文化元素融入,保持当地传统文化特色,以此提升乡村旅游的吸
引力。
三、严格环境管理,避免负面影响
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等问题也开始逐渐凸显。
重庆市在乡村旅游发展
中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强化环保措施,实施规范管理,将乡村旅游逐渐转向“绿色旅游”。
四、建立乡村旅游发展体系
重庆市需要建立健全乡村旅游发展体系,为乡村旅游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和设施保障。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需要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提高服务质量,丰富旅游产品。
同时,
政府部门也应该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支持乡村旅游发展。
促进重庆城郊全域休闲旅游转型升级发展的对策
促进重庆城郊全域休闲旅游转型升级发展的对策城郊全域休闲旅游是以长线旅游变为短线旅游的城郊地理区域为空间,以城郊特色旅游资源为依托,以离开定居地而到异地乡村逗留,享受一份惬意、温馨的城郊休闲度假为时尚,以“回归自然、崇尚绿色”休闲为主要目的,以消费能级高的休闲度假旅游设施为条件,以层次丰富的特定文化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具备自助自驾、半自助方式的散客与家庭式旅游条件的旅游新模式。
因此,大力促进城郊全域休闲旅游业转型升级,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民生活富裕,探索城乡融合的新路径。
一、促进城郊全域休闲旅游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意义促进城郊全域休闲旅游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要求,是对接落实重庆市委“8+3行动计划”部署,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促进现代农业庄园建设,实现农旅产业融合,探索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有效新路径。
促进城郊全域休闲旅游发展,是对接“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落实重庆市2018年旅游发展大会精神的具体实践,有利于激发全域旅游新活力,唱响“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品牌,助推美丽中国的建设。
发展城郊全域休闲旅游,将促进城郊全域休闲旅游产业集群形成。
城郊全域休闲旅游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经济乘数效应远高于其他行业。
同时,发展城郊全域休闲旅游,也是当前应对国际贸易纷争,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
二、重庆发展城郊全域旅游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定位不高,缺乏统一规划,未形成整体推进合力。
目前,重庆市城郊全域休闲旅游,主要从发展第一旅游项目、著名景区观光旅游、乡村旅游等的单一角度定乡村振兴新答卷位,没有较好整合全市城郊全域休闲旅游资源,导致定位不高,呈现盲目开发、重复建设及经营模式雷同等现象;相关部门和各区、镇对全市城郊全域休闲旅游发展重视程度不一,缺乏系统化配置和开发全市城郊全域休闲旅游的统筹规划,导致城郊全域休闲旅游资源不集中,难以形成整体推进合力,影响城郊全域休闲旅游融合发展推进速度;全市城郊全域休闲旅游筹协调困难,导致涉旅工作合力不足,全市城郊全域休闲旅游资源融合发展推进缓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卷第2期Vol.22,No.2西部经济管理论坛West Forum on Economy and Management2011年6月Jun.2011收稿日期:2011-03-30作者简介:赵静(1977—),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管理学、旅游管理等。
关于旅游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以重庆市为例赵静(西南大学育才学院管理学院重庆401524)摘要:本文以具有“大城市,大农村”特殊格局的重庆市为例,从旅游业的产业带动作用的角度,对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农业进行思考。
文章认为,如果旅游业与农业能紧密结合,农业产业链将在旅游产业集群作用下拉长,因为旅游产业集群化可以引入农业生产工业化和农业配套服务业化所需的资金、人才、物流、技术、公共产品等发展要素,并提出科学发展的要求,使旅游业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发动机”;同时,升级后的农业也能为本市旅游业带来提升区域竞争力的资源、产品、人才等条件,从而构建旅游业与农业的双赢互促模式,促进旅游业与农业的良性循环发展,实现区域发展的综合效益,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有效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
关键词:旅游业;农业;转型;重庆中图分类号:F30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1124(2011)02-0037-02当前,我国为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引发的诸多问题,促进统筹城乡发展,正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一、旅游业是农业转型升级的首选“发动机”当前,我国农业与工业的关系正在进入工业对农业的反哺阶段。
但目前我国的工业大而不强,大部分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还处于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要素驱动阶段,单一化的依靠工业反哺来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是不可持续的,应加强产业间的多元化相融相渗。
因此,农业的转型升级应加强服务业与农业的结合,而服务业中,旅游业以其“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四大综合优势,应当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首选“发动机”。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旅游产业被正式定义为国家经济战略支柱性产业。
这一产业定位源于其产业特殊性:旅游产业是一个由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多个行业构成的综合性产业群,产业关联度大,它与其它产业紧密结合,可以创造出1+1>2的互促效益,可以在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拉长并良性运转农业产业链的“发动机”。
二、农业转型升级模式:旅游业与农业的双赢互促模式1.理论支撑。
产业集群理论认为,在一个特定区域的一个特别领域,集聚着一组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与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通过这种区域集聚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构建出专业化生产要素优化集聚洼地,使企业共享区域公共设施、市场环境和外部经济,降低信息交流和物流成本,形成区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区域竞争力。
该理论包括产业区理论、工业区位理论、增长极理论、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等诸多研究。
如前所述,旅游产业是一个产业群,其上下游关联的产业、行业、公司等众多,因此,旅游产业很容易集群化,从而吸引资金、人才、政策等,这不仅可以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力,在与农业结合发展的过程中,还能带来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双赢互促模式的构建。
目前,重庆市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42,已经超过世界银行设定的0.4警戒线,说明重庆市收入分配不均衡,其最突出的表现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3.4ʒ1。
因此,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到2015年,要把732011年西部经济管理论坛第2期0.42的基尼系数降到0.35。
要缩减差距,降低基尼系数,就必须考虑重庆“大城市,大农村”的特殊格局,因势利导,积极挖掘农村资源,科学推进农业转型,为此,本文建议用旅游业带动农业深化发展,建立双赢互促模式,以实现“低耗能、低污染、高效益、高就业、增收入”的发展之路,破解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农业难题(如1图所示)。
图1旅游业与农业的双赢互促模式图例三、旅游业与农业的双赢互促模式的前景展望1.旅游产业集群化为农业转型升级带来必需的发展要素。
为带动农村发展,2006年底提出重庆市“一圈两翼”战略中的“两翼”(渝东北和渝东南)所涉及的17个区县中,大部分的主要产业仍是传统农业,增长较慢。
据重庆农业农村信息网所载①,2009年重庆市第一产业实现增长5.5%,比第二产业17.8%、第三产业13.3%的增长值都低。
在“两翼”建立旅游产业集群,可以为农业带来所需的资金、人才、物流、技术、公共产品等,也会提出科学发展的要求,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第一,旅游产业集群化可以在农村集聚交通运输业、商贸业、餐饮业、旅馆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制造业等产业,既延长农业产业链,还为农业工业化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客户。
这种方式使初级农产品的流向多元化,既能直接销售,也能以农产品本身作为旅游资源或旅游产品在本地形成市场,如当前较为流行的观光农业,在重庆就有璧山古老城生态农业园区、潼南县东升茶山农业观光园、永川秀芽茶叶观光基地、永川市黄瓜山百里果乡农业观光园、北碚金果园农业观光园区、忠县“中国柑橘城”等观光农业区。
第二,旅游产业集群化既有利于解决耕地保有量问题,又赋予农业低碳经济的意义。
旅游业与农业的结合,是第三产业在不影响第一产业的基础上的一种附加,是农业向多样化经营转化的最佳形式。
如旅游农业园区可以在土地的使用类型不改变、产量不减少的情况下,再增加以低碳经济为显著特征的旅游产业效益。
第三,旅游产业集群化可以促进农民身份随着工作性质的改变而自然转变。
目前重庆市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农民有诸多顾虑,最大的因素是农民离不开土地,这是其进行农业劳作的工作性质本身决定的,如果实现旅游业与农业的紧密结合,就可以使农民的工作岗位性质有根本性转变,如在旅馆餐饮业、旅游企业、农业园区等就业,成为服务员、厨师、导游、工人及其管理者等,从而创造农转非的社会条件和心理条件,推进其社会身份的自然转变。
第四,旅游产业集群化可以推动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的转变,提高农民收入。
旅游产业集群化使农民身兼数职,如在务农的同时,可以利用自家房屋等设施开办农家乐,成为厨师、服务员等;面对进入观光区的游客,农民可以为他们讲解多年积累的丰富的农业知识和经验等,成为导游;农业园区化后,需要科学种植、养殖等,农民进入园区便成为技术工人等。
岗位角色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会带来两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农民为了适应多样化的岗位角色,需要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职业再培训,提升自身价值,从原有的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变;二是收入渠道多样化带来收入成倍增长。
第五,旅游产业集群化要求农业进行符合生态规律的规模化生产,以获取规模化效应和生态化效益。
所谓符合生态规律,是要求农业必须因地制宜,不能搞“南橘北枳“的生产。
所谓规模化生产,是要求农产品产量维持在规模报酬递增的界线上。
比如,重庆“两翼”内有著名的“黄连之乡”、“烤烟之乡”、“榨菜之乡”、“柑橘之乡”,这些地方都有条件打造生态化和规模化的旅游农业园区。
2.农业为旅游业提升区域竞争力提供了人文与自然资源、劳动力、创新产品等条件。
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是不断创新产品能将游客“留得住”,重庆“两翼”的农业资源极具特色,包括农村土地、山林、房屋、果园、池塘、农产品等有形资源和农村风土人情、农耕文化、农业生态环境等无形资源,可为旅游产品的创新提供条件。
如重庆北碚区的腊梅文化旅游节,既有重庆市唯一的腊梅极品绿梅作为有形资源,又有腊梅所在静观镇以及周边乡镇的乡村文化资源,如偏岩古镇民间走马灯会、乡村风味长龙宴、杀年猪坝坝宴、乡村美食、赶乡场购年货等活动,打造出兼具“阳春白雪之喜与下里(下转第47页)83第2期汤学军等:科研院所课题经费支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011年课题组的经费支出行为。
三,项目完成之后,应及时编制结题报告,并由有关部门独立进行审计,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课题组在项目验收后一定时间内必须办理结题销账手续,自验收结束起超过规定的时间,科技财务部门有权强行结题并终止经费使用。
最后,建立科研活动个人诚信档案制度,将个人会计信息违规问题记入个人信用档案。
科研院所在对其进行晋职及升迁考查时将其个人诚信记录列为重要考查内容,对个人诚信有问题者实行一票否决。
三、结语总之,因为科研院所的课题经费支出普遍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加强科研课题经费支出管理势在必行。
这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以及课题组顾全大局、通力协作、密切配合。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加之科研经济活动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使得课题经费支出管理并无一定之规。
新时期、新目标和新形势将不断赋予科研课题经费支出管理工作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因此财务人员必须不断革新理念和方法、改革和完善既有的管理模式,从而不断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真正做到将有限的科研资金用于科研工作,推动我国科研事业持续前行。
参考文献:[1]张先治.财务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2]科技部财政部.关于严肃财政纪律规范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使用和加强监管的通知[Z].国科发财字[2005]462号.[3]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Z].国办发[2006]56号.[4]中国科学院.关于印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的通知[Z].科发计字[2001]325号.[5]科技部财政部.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Z].国办发[2002]2号.[6]中国科学院.关于印发《中国科学院固定资产折旧试点办法》的通知[Z].(93)科发计0781号.[7]中国科学院.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科学研究单位会计制度》全面加强成本核算的通知[Z].(93)科发计字0013号.[8]黄宁清.对科研院所部门预算改革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5(9).[9]易眠.企业管理中的道德风险及其规避[D].中南大学博士论文,2008.[责任编辑刘瑜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上接第38页)巴人之乐”的旅游盛会。
同时,拥有丰富生产经验的农民,在教育培训配套的基础上,完全可以成为优秀的旅游从业者,为旅游业提供必要的劳动力和人才资源。
3.旅游业与农业的良性循环发展,可以实现区域发展的综合效益,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重庆旅游业在农业资源支撑下,可以摆脱目前旅游产品“无新意”、旅游市场长期恶性低价竞争、整个旅游业缺乏区域竞争力等产业发展瓶颈现状,提升重庆市旅游产业竞争力,推进重庆市形成西部地区的旅游增长极,实现跨越式发展。
同时,重庆市“两翼”的农业也在旅游业推动下向纵深发展:农业生产工业化和农业配套服务业化,进而增加农村二、三产业的比例,增加农业人口的就业,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促进农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