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基础知识学习1
1.污水处理基础知识
2、城镇污水处理分级说明
• 现代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立足达标排放时,按处理程 度划分--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 •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的净 化过程,主要技术为沉淀等。 • 二级处理--污水经一级处理后,用生物方法继续去 除没有沉淀的微小粒径的悬浮物、胶体物和溶解性有 机物质以及氮和磷的净化过程。 重点去除含碳有机物的称普通二级处理,去除含碳 有机物的同时去除氮和磷的称为二级强化处理。 • 三级处理--进一步去除二级处理未能去除的污染物 的净化过程。处理单元技术有混凝沉淀(气浮)、吸 附、过滤、膜分离等。 • *深度处理--立足处理水再生利用。深度处理单元技 术与三级处理单元技术基本相同。
2、废水的化学性质及指标
包括三类-----无机化学性质及指标、有机化学性质 及指标、有机物污染指标。 ⑴无机化学性质及指标 主要是酸碱度、氮、磷、无机盐类及重金属离子等。 ①酸碱度 酸碱度用pH表示。pH----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碱度指废水中含有的、能与强酸产生中和反应的 物质,亦即H+离子的受体,主要包括三种:a、氢氧化 物碱度,即OH-离子含量;b、碳酸盐碱度,即CO32-离 子含量; c、重碳酸盐碱度HCO3-离子含量。 ②氮、磷 主要来源于人类排泄物及某些工业废水。是导致湖 泊、水库、海湾等缓流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氮、磷是废水进行生物处理时,微生物所必需的营 养物质.
1、基本处理方法 • 基本原则--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将污 废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分离去除、回收 利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水得 到净化。 • 方法分类--现代污废水处理技术,按 处理原理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 和生物化学处理法三类。
• 物理处理法--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 固体污染物质。如筛滤法、沉淀法、上浮法、气浮法、 过滤法和反渗透法等。 • 化学处理法--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分离回收污废水 中处于各种形态的污染物质(包括悬浮的、溶解的、胶 体的等)。主要方法有中和、混凝、电解、氧化还原、 汽提、萃取、吸附、离子交换和电渗析等。 • 生物化学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代谢作用,使污废水 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无害物 质。主要有利用好氧微生物作用的好氧法(好氧氧化法) 和利用厌氧微生物作用的厌氧法(厌氧还原法)。 好氧氧化法--广泛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及有机性生 产污水,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种;厌氧还原法- -多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水与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 污泥。 • 利用池塘和土壤处理的自然生物处理法也属生物化 学化学处理法。
污水处理厂员工培训材料 (1)
员工培训材料一、工艺培训(一)、污水处理的基本知识1、城市污水的来源(1)生活污水:指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排水,经由居住区、公共场所和工厂的厨房、卫生间、浴室及洗衣房等生活设施排出(2)工业废水:是从工业生产中排出的废水(3)降雨径流:是由城市降雨或冰雪融化水形成的2、城市污水处理后的排放和利用(1)排放水体,作为水体的补给水(2)灌溉田地(3)回用(二)、城市污水中的污染物及水质指标1、城市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1)无机污染物(2)有机污染物2、污水的水质指标概念:污水的污染指标是用来衡量水在使用过程中被污染的程度,也称污水的水质指标指标:BOD、COD、SS、PH、总氮、氨氮、凯氏氮、总磷、重金属、微生物指标。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概念:表示在温度为20℃和有氧的条件下由于好氧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需要的氧量,单位为mg/l。
化学需氧量(CODcr)概念: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将污水中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水所消耗的氧量,用CODcr表示,单位为mg/l。
悬浮物(SS)概念:悬浮固体是水中未溶解的非胶态的固体物质,在条件适宜时可沉淀。
酸碱度(pH值)概念:酸度和碱度是污水的重要污染指标,用pH值来表示。
一般生活污水呈中性或弱碱性,工业污水多呈强酸性或强碱性。
总氮(T-N)、氨氮(NH3-N)、凯氏氮(TKN)总氮:为水中有机氮、氨氮和总氧化氮(亚硝酸氮及硝酸氮之和)的总和氨氮:是水中以NH3和NH4+,形式存在的氮,它是有机氮化物氧化分解的第一步产物凯氏氮:是氨氮和有机氮的总和。
总磷(T-P)概念:是污水中各类有机磷和无机磷的总和,是植物性营养物质,导致缓流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物质。
重金属概念:指原子序数在21~83之间的金属或相对密度大于4的金属,其中汞、镉、铬、铅毒性最大。
微生物指标概念:微生物的检测指标有大肠菌群数、大肠菌群指数、病毒及细菌总数(三)、城市污水的处理方法及处理工艺1、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1)物理处理法: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
污水处理基本知识讲解
污水处理基本知识讲解污水处理基本知识讲解
1:概述
1.1 污水处理的定义
1.2 污水处理的目的与意义
1.3 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
2:污水的组成与性质
2.1 污水的来源
2.2 污水的组成成分
2.3 污水的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
3:污水处理工艺
3.1 初级处理
3.1.1 粗格栅
3.1.2 细格栅
3.1.3 沉砂池
3.1.4 沉淀池
3.2 次级处理
3.2.1 活性污泥法
3.2.2 厌氧污泥法
3.2.3 厌氧-氧化法
3.2.4 碳源法
3.3 三级处理
3.3.1 深度处理
3.3.2 除磷处理
3.3.3 除氮处理
3.4 后期处理
3.4.1 消毒
3.4.2 滤料处理
3.4.3 深度处理
4:污水处理设备
4.1 污水处理厂的主要设备
4.2 污水处理设备的选择与设计原则4.3 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与维护
5:环境法律法规相关知识
5.1 水污染防治法
5.2 环境影响评价法
5.3 水环境标准
5.4 环保检测及监测标准
附件:本文所涉及的附件包括:
1:图表: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污水处理设备示意图等。
2:结果数据:某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评估数据。
法律名词及注释:
1:水污染防治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
2:环境影响评价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
3:水环境标准: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制定的水质类别及相关标准。
4:环保检测及监测标准: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环境监测方法及技术标准。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介绍1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介绍1壹现状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
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地表水污染显而易见,地下水的污染却是触目惊心。
中国13亿人口中,有70%饮用地下水,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
但是据介绍,全国90%的城市地下水已受到污染。
而另一组数据亦表明,地下水正面临严峻挑战。
2011年,北京、上海等9个省市对辖区内的857眼监测井进行过评价水质为I类、II类的监测井占比2%,而IV类、V类的监测井多达76.8%。
九个省市中,水质最好的当属海南省,以II类为主,上海、北京次之,多为III类,黑龙江及江苏则以IV类水占比最高,而吉林、辽宁、广东、宁夏四省区普遍只达到V类的水平。
水污染情况不断加剧,使得污水和再生行业受到空前的关注,近两年各地区毛利率都保持在70%左右,甚至有的地区超过了100%,行业发展潜力非常大。
贰污水分类2.1 污水分类1、按污水来源分类按污水来源分类,污水处理一般分为生产污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
生产污水包括工业污水、农业污水以及医疗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是指各种形式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复杂混合物,包括:①漂浮和悬浮的大小固体颗粒;②胶状和凝胶状扩散物;③纯溶液。
2、按污水性质分类按水污的质性来分,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
3、按污染杂质分类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污染物主要有:⑴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⑵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⑶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⑷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⑸水土流失;⑹矿山污水。
处理污水的方法很多,一般可归纳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
污水处理厂:有人调查100多座大处理厂,存在较多严重的问题,如资金不足\成本高\效率低等大问题,普遍效率不足70%,低的只有40%。
污水处理小常识
污水处理小常识一、引言污水处理是指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含有有机物、无机盐和微生物等污染物的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保护水资源和环境。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的处理方法。
二、污水的组成污水主要由有机物、无机盐和微生物组成。
有机物包括生活废水中的食物残渣、油脂、尿液等,工业废水中的有机溶剂、油漆废液等;无机盐主要包括氨氮、硫化物、氰化物等;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等。
三、污水处理的基本步骤1. 初级处理:初级处理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和沉淀物。
常用的方法有格栅过滤、沉砂池和沉淀池等。
2. 生化处理:生化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将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
常用的方法有活性污泥法、厌氧消化法等。
3. 深度处理:深度处理主要是去除残留的有机物和无机盐。
常用的方法有吸附法、氧化法等。
4. 除菌消毒:为了保证排放的污水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需要对污水进行除菌消毒处理。
常用的方法有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等。
四、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1.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见的生化处理方法,通过将含有有机物的污水与活性污泥混合,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该方法处理效果好,适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
2. 厌氧消化法:厌氧消化法是一种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有机物降解的方法,通过厌氧菌的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甲烷等气体。
该方法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如酒精厂废水、食品加工废水等。
3. 植物湿地法:植物湿地法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盐去除。
该方法具有成本低、运行维护方便等优点,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和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
4. 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吸附法通过活性炭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达到去除有机物的目的。
该方法适用于处理工业废水中的有机溶剂、油漆废液等。
5. 高级氧化法:高级氧化法是利用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无机物的方法,常用的氧化剂有臭氧、过氧化氢等。
污水处理站培训资料1
二级处理
9
D 工艺的选择
❖ 一级处理
❖ 处理对象
❖ 漂浮物、悬浮物、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 部分有机污染物
❖ 处理方法
❖ 格栅截留、重力分离、离心分离
❖ 处理构筑物
❖ 格栅、沉砂池、沉淀池、气浮池
10
D 工艺的选择
❖ 二级处理
❖ 处理对象 ❖ 胶体和溶解性有机物(BOD, COD),氮,磷
工作状态。 检查电气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注意事项 各种药剂必须分别存放,防止受潮。 加药设备定期检查,并定期排出加药罐中的杂物。 定期检查搅拌器和计量泵的润滑情况,三个月进行
一次检修。 计量泵流量可调节,0-90L/h,调节阀上有0-10的刻 度,每一刻度9L/h的流量,运行时根据处理效果调节 加药量。
❖ 处理方法 ❖ 生物法(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脱氮除磷) ❖ 化学法(通过加药去除相关污染物,如加药除磷)
❖ 处理构筑物 ❖ 活性污泥法(传统活性污泥法,A2/O法,氧化沟,SBR等) ❖ 生物膜法(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接触氧化,生物流化床)
11
D 工艺的选择
❖ 深度处理
❖ 处理对象 ❖ 进一步去除氮、磷、SS和有机物(BOD, COD)
对于某种废水,采用哪几种处理方法组合, 要根据废水的水质、水量,回收其中有用 物质的可能性,经过技术和经济的比较后 才能决定,必要时还需进行试验。
16
二、污水运营知识篇
17
A 污水站工艺流程
18
(一)污水站进水水质
徐 州 致 能 半 导 体 有 限 公 司废 水 处 理 站 ,设 计 规 模 750m³/ d , 设 计 水量 : 750m³/D,其中包括酸碱废水384m³/D(16m³/H)、含氟废水120m³/D(5m³/H)、 CMP研磨废水96m³/D(4m³/H)、含氨废水96m³/D(4m³/H)。
污水处理基础理论知识
污水处理基础理论知识污水处理一直以来都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污水处理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污水处理的类型、处理工艺、处理工具等内容,具体内容如下:一、污水处理的类型污水处理主要分为生化处理、物理化学处理、生态处理三种类型,而不同类型的污水处理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水质。
(一)生化处理生化处理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质进行生化分解、消除其毒性,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污水处理方式之一。
主要特点是处理效果好、投资少、污泥量小、操作简便、易于控制等优点,但需要选择性能好的菌种和细胞壁强度较大的菌株。
(二)物理化学处理物理化学处理是通过凝聚、沉淀、气浮等方式对污水中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处理,主要适用于有机物质含量较少污水的处理。
该处理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沉积物、悬浮物和颜色等物,但其劣势点在于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并且处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污泥。
(三)生态处理生态处理主要是通过人工纯化湿地、水草等方式对污水进行的处理,其主要优点在于操作简便、效率较高、处理过程环保,而劣势点在于需要大量的土地并且对污水水质的要求比较高。
二、污水处理的工艺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各种处理工艺可以很好地处理污水,常见的工艺有以下几种:(一)生化处理工艺这种工艺指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生化处理的方式,可以分为活性污泥法、固定化生物反应器法等多种。
(二)物理化学处理工艺这种工艺主要是适用于污水的沉淀、过滤、氧化、吸附等处理方式,主要有肉眼可见沉淀、化学沉淀、吸附、溶液吸附等多种方式。
(三)生态处理工艺这种工艺主要是污水在自然界中的生态循环,包括湿地、人工溪流、植物交错等。
三、污水处理的工具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有许多工具可以很好地进行污水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生物膜反应器该工具重点利用了生物化学作用,利用一些特定菌组成的生物膜,对污水进行处理。
(二)曝气池这种工具通常用于活性污泥法处理中,曝气池的作用是利用曝气方法将有机物质与氧气进行反应,从而分解有机物质。
污水处理厂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1)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1、污水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要使用大量的水。
水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被污染的水称为污水。
污水也包括降水。
按照来源不同,污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
生活污水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用过的水,包括厕所、厨房、浴室、洗衣房等处排出的水,来自住宅、公共场所、机关、学校、医院、商店以及工厂中生活间,生活污水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如蛋白质、动植物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氨氮等,还含有肥皂和洗涤剂以及病原微生物菌、寄生虫卵等。
这类污水需经处理后才能排入水体、灌溉农田或再利用。
工业废水在工业生产中排出的污水,来自车间和矿场。
由于生产类别、工艺过程和使用原材料不同,工业废水的水质繁杂多样。
其中如冷却水,只受轻度污染或只是水温增高,稍做处理即可回用,它们被称为生产废水。
而使用过程中受到较严重污染的水,其中大多有危害性,如含有大量有机物的;含氰化物、汞、铅、铬等有毒物质的;含合成有机化学物质的;含放射性物质的等等。
另外也有物理性状十分恶劣如有臭味、有色、产生泡沫等。
这些称为生产污水,大多需经适当处理后才能排放或回用。
生产污水中所含有毒有害物质往往是宝贵的原料,应尽量回收利用。
降水是指在地面上流泄的雨水、冰雪融化水。
这类水虽然较清洁,但径流量大,若不及时排除,会造成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巨大影响。
降水一般不需处理,可直接排入水体,但初降的雨水可携带大量地面上、屋顶上积存的污染物,并可能带有工厂排放出的有毒有害粉尘,污染程度较重的也要经过处理后排放。
一般情况下,污水都需经过处理再排放,但对于处理程度的要求可有所不同。
如进人受纳水体或土地、大气的,因环境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在自净能力范围以内的,即环境容量允许的,可充分利用环境容量而减低对处理水平的要求;对于回收利用,也可按回收后用水的水质要求来确定处理水平。
以此来求得最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水质指标2.1物理指标(1)悬浮固体水质中的悬浮固体是指水样通过孔径为μm的滤膜,截留在滤膜上并于103~105℃烘干至恒重的物质质量,简称SS,单位是mg/L。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培训(精华版)
保障人类健康
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和 病原体,减少疾病传播风 险,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国内外污水处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外现状
发达国家在污水处理方面起步较早,技术成熟,普遍建立了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理体 系。
国内现状
近年来我国污水处理事业快速发展,处理能力大幅提升,但仍存在设施不足、技术落后等 问题。
发展趋势
生活污水
来自居民日常生活,如洗 涤、沐浴、厨房等产生的 废水,含有较高的有机物 和营养盐。
农业污水
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废 水,如畜禽养殖、农药和 化肥使用等,含有大量氮 、磷等营养盐和病原体。
污水处理意义及目标
保护水环境
减少污水对自然水体的污 染,维护生态平衡和水资 源可持续利用。
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污水处理和回用,提 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 生产成本,推动经济发展 。
利用过滤介质截留污水中的悬浮物, 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化学法处理原理及技术应用
中和法
通过向污水中投加化学药剂,使 污水中的酸碱度达到中性,去除
酸性或碱性污染物。
氧化还原法
利用氧化剂或还原剂与污水中的污 染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污染物 转化为无害物质。
混凝法
通过向污水中投加混凝剂,使污水 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凝聚成较大 的颗粒而沉淀下来。
达标排放要求
阐述污水处理后出水水质应达到的国家或地方规 定的排放标准,以及相应的处罚措施。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建议
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管理制度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职责和权 限,确保污水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保养和维修,确保 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污水处理知识
悬浮物,以及比重接近1的固体颗粒。
吸附:利用如活性炭等多孔性固体吸附剂,使水中的一种或多种物
质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上,从而予以回收或去除的方法称为吸附法;
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吸附类型有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离子
交换。
膜分离法:在某种推动力的作用下,利用某种隔膜特定的透过性能,
使溶质或溶剂分离的方法称为膜分离。分离溶质时一般叫渗析;分
混配及高效澄清系统功能简述
污水经潜污泵提升至混合配水池后,在配水堰实现 按系列等比例配水。进入机械拌混合反应区后,在 不同部位分别加入混凝剂和石灰乳,通过机械搅拌 均匀混合进入高效澄清池。高效澄清池设置并列的 1、2、3、4、5、6#六座,对污水进行沉淀、澄清 和软化处理后上清液流入后混凝区(每两座流入一 个后混区)并进行pH调整后进入V型滤池进行过滤, 底部的污泥由3台螺杆泵(1台用于回流,1台用于 排放,1台为二者备用),部分回流(回流比一般 为1/5-2/5)至混合搅拌池,部分排至污泥调节池。
第二章 废水处理的方法
废水处理的任务,是采用必要的处理方法和处理流程,使废 水污染物去除或回收,使废水得到净化。
一、废水处理方法:废水处理方法按照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 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四类。
1、物理法:是利用物理作用分离废水中主要呈悬浮状态的 污染物质,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沉淀法、 筛滤法、离心分离法等。
二级处理:用于对出水水质的要求较高的场合,主要任务是大幅度的去除废水中呈胶 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物,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生物法,广泛采用的是活性污泥法与生物 膜法。此外,也有研究与采用化学法或物理化学法作为二级生物处理工艺。去除效果: EBOD 8590%,ESS 90%;主要功能:大量去除胶体状和溶解状有机物,保证 出水达标排放;主要方法:各种形式的生物处理工艺
污水处理基础理论知识
污水处理基础理论知识
污水处理是为了减少或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质,使得水质达到
排放标准或可再利用的水质要求的工艺过程。
基本的污水处理理论
知识包括:
1. 污水的组成:污水主要由水和溶解在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悬浮物、微生物等组成。
有机物包括有机废料、油脂、蛋白质等,
无机物包括氮、磷等。
2. 污水处理的目标:污水处理的目标通常包括去除悬浮物、去
除有机物、去除氮、去除磷等。
不同的处理阶段会根据目标选择适
合的处理工艺。
3. 污水处理工艺:污水处理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
物处理等过程。
物理处理包括过滤、沉淀、调节pH等方法;化学处
理包括添加化学药剂进行沉淀、氧化等;生物处理主要是利用微生
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
4. 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通常包括预处理单元、生物处
理单元和后处理单元。
预处理单元主要进行初步的物理处理,包括
格栅过滤和沉砂池等;生物处理单元是最关键的处理单元,包括接
触氧化池、活性污泥工艺等;后处理单元用于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
残余污染物,包括沉淀池、滤池等。
5. 污水处理的具体工艺: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人工湿地法、厌氧消化法、膜分离法等。
污水处理的工艺选择和设计要根据污水的水质、水量、排放标
准和经济因素等综合考虑。
污水处理的目的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保护水资源和人类健康。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目录第一篇环保基本常识... 1第一章水污染状况... 1第一节水污染现状... 1第二节水污染分类... 2第二章常用环保术语... 5第三章水处理技术概述... 6第二篇废水处理单元技术... 9第一章筛除... 9第二章水质水量调节... 9第三章沉淀和气浮... 14第一节沉淀... 14第二节气浮... 16第四章混凝和混凝剂... 18第五章中和及pH值的控制... 23第六章膜法水处理技术... 27第一节概论... 27第二节膜分离过程... 28第三节膜组件... 34第七章废水生物处理技术... 35第一节概论... 35第二节生物脱氮工艺... 35第三节MBR工艺... 37第三篇水质分析... 38第一章水质分析的基本方法... 38第二章水样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 45第三章常用监测项目的分析方法介绍... 59第一节化学需氧量... 59第二节溶解氧... 59第三节五日生化需氧量... 59第四节氨氮... 60第五节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的观察... 60第一篇环保基本常识第一章水污染状况第一节水污染现状水是自然界最普遍的物质,但又是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如果地球上没有水,就会和月球一样,成为一个没有生命的死寂球体;所以,水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须臾也不能离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是人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水;人体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物质是水,它约占体重的三分之二;水是构成人类机体的基础,又是传递营养和新陈代谢过程的一种介质,水还起着放散热量、调节体温的作用;从医学的观点看,人类为维护正常生命,每人每天至少需要5升水;工业生产更是离不开水;据统计,工业用水一般要占城市用水量的80%左右;各种工业,无论是发电、冶金、化工、石油,还是纺织、印染、食品、造纸等等,可以说,几乎没有一种工业完全不需要水;“水是农业的命脉”,更是充分体现了水对农、林、牧、渔各业的重要性;但我国是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且南北分布不平衡;根据统计我国人均年淡水资源占有量为2720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百分之一,排到世界第84位左右;而广大北方地区持续多年缺水已十分严重,该地区缺水总面积达58km2,人均水资源量仅相当于全国人均的1/5,而淮河流域包括京津两市的年人均水资源仅300m3,为全国人均水量的1/7;目前我国有200多个城市缺水,4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每天缺水2000多万m3;由于缺水造成经济损失每年达200多亿元左右,水资源匮乏已成为统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年污水排放量为400亿m3,约每天排放污水1亿多m3,大量未经处理或经处理未达标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造成水体严重污染,全国85%436条河流受到不同程度污染,65%以上的人饮用受污染的水;水污染促使水资源短缺进一步加剧,形成恶性循环,危害生态环境,影响人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制约工业发展,据专家推测我国每年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50亿元,在1985-2000年间,水污染造成的损失达2735亿元;我国水污染现状是“局部有所改善,整体仍在恶化”,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工业重心的转移,污染已有向农村、向内地转移的趋势,由地表水受污染向地下水受污染转移,我国的湖泊大多呈营养化,面积也不断萎缩,近海水域亦受污染,赤潮频发;例如,由于沿淮河数省1、2千家工厂排放废水,使淮河水质已劣于三类水标准,有时污水团下溯时迫使水厂暂时关门,老百姓饮用水都发生问题;太湖、滇池、巢湖等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有时疯狂的藻类使水厂的取水管边造成堵塞;因此,治理水污染,保护水资源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第二节水污染分类一、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由于水的流动性很大,溶解能力又很强,因此在自然循环中水与大气、土地和岩石接触的每一个环节都会有各种杂质混入和溶入,使自然界几乎不存在纯粹的水;而特别是在社会循环中,更会有大量的社会和各种生产的废弃物排入水体,而使水受到污染;前面说过,自然环境是一个动态平衡体系,对其中各种物质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和缓冲作用,这种能力称为“环境容量”;水体也有这种在一定程度下能自身降低污染程度的能力;通常称为水的自净能力;当进入水体的外来杂质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而使水质恶化,对人类环境和水的利用产生不良影响,这就叫水的污染;水体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用途是很多的;主要有:1生活和饮用给水,2工业用水包括冷却用水,3农业用水包括灌溉用水,4渔业用水,5水生生物和海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6娱乐、旅游和水上运动,7水能利用8航运;各种不同的用途对水量和水质都有一定的要求;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所阐明的“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很明显,这里也是把水的污染与水的有效利用相联系的;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自然污染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如特殊的地质使某些地区有某种化学元素大量富集,天然植物的腐烂过程中产生某种有害物质,以及降雨淋洗大气和地面后挟带各种物质流入水体等,都会影响当地水质;造成自然污染的有害物质含量一般称为自然本底值或背景水平;例如一般天然水中,氟的本底值为0.15~0.4毫克/升,镉的本底值为0.007~0.013毫克/升;人为污染是人类生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废物对水的污染;它们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排水和矿山排水;此外,废渣和垃圾倾倒在水中或岸边,甚至堆积在土地上,废气排放到大气中,这些经降雨淋洗后流入水体,也会造成污染;当前,对水体造成较大危害的不是自然污染,而是人为污染;二、水体污染物质的分类和影响水污染主要可分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方面;1、化学性污染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矿山废水、农田排水和生活污水主要有下列物质,如任意排入水体,就会引起水体化学性污染;1无机污染物质:污染水体的无机物质主要为酸、碱和一些无机盐类;酸污染主要来自矿山排水和工业废水,矿山排水中的酸主要是含硫矿物经空气氧化与水作用而形成;含酸多的工业废水有酸洗、粘胶纤维及酸法造纸等,雨水淋洗含二氧化硫较多的空气后,流入水体也能形成水体中酸的污染;碱污染主要来自碱法造纸,化学纤维生产、制碱、制革、炼油等工业废水;酸碱污染使水体的pH值发生变化,破坏其自然缓冲作用,抑制或杀灭细菌和其它微生物的生长,妨碍水体自净,还会腐蚀船舶和建筑物,影响渔业,破坏生态;矿山排水和一些工业废水中还常含有不少无机盐类;这些无机盐类大量排入水体后,将提高水的硬度和增加水的渗透压,降低水中的溶解氧,对淡水生物有不良影响;2无机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无机有毒物质主要是重金属等有潜在长期影响的有毒物质,其中汞、镉、铅等危害性较大,其它还有砷特别是三价、钡、铬六价、硒四价、六价、钒、氟化物、氰化物等;有毒重金属在自然界中一般不会消失,也可能通过食物链而富集、积累;这类物质会直接作用于人体而引起严重的疾病或有促进慢性病的作用;3有机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有机有毒物质种类很多;主要是各种有机农药、多环芳烃、酚类等;这些物质来自农田排水和有关的工业废水;它们之中有些是化学性质稳定的,如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等都是自然界中本来没有而人工合成的物质,极难被生物所分解;有些有机物质如稠环芳烃和芳香胺等中有不少被认为是致癌物质;4需氧污染物质:生活污水、牲畜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木质素和酚等有机物质可在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下进行分解;在其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故称之为需氧污染物质;如果这类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过多,将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溶解氧缺乏,从而影响水中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的生长;水中的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将时行一步恶化;需氧污染物质是水体中最大量、最经常和最普遍的一种污染物质;5植物营养物质:生活污水及某些工业废水中经常含有一定量的磷、氮等植物营养物质;施用磷肥和氮肥的农田排水中也会有残留的磷和氮;近一、二十年来,合成洗涤剂得到了大量的使用,因其中加有三聚磷酸盐等添加剂而使在含洗涤剂的污水中也含有不少的磷;水体中含磷、氮的量较高时,对一般河流的影响还不大,但对湖泊、水库、港湾、内海等水流漫的水域,则影响较大;这些水体内往往会因磷、氮等植物营养物质的含量过高而使藻类等浮游生物及水生物大量繁殖;这种情况称为水体的“富营养化”;一般认为:总磷和无机氮含量分别在20和300毫克/米3以上,就有可能出现富营养化作用;大量繁殖的藻类通常以兰绿藻为主等水生生物,使鱼类生活的空间减少,且这种兰绿藻不适宜作鱼类食料,有些还有毒性;藻类死亡腐败后又分解出大量营养物质,促使藻类进一步发展;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使水体外观呈红色和其它色泽,通气不良,溶解氧下降,引起水质恶化,鱼类大量死亡;在七十年代,北美的伊利湖就因富营养化问题而被美国一些环境研究者认为该湖正面临“湖泊死亡”阶段;日本漱湖内海频繁发生的“红潮”更被称为“死亡的水域”,经济损失极大;我国渤海和天津海于1975年和1977年也曾分别发生过红潮现象;1984年7月下旬又分别在南海珠江口海域和北部湾雷州半岛附近发现过两次红潮;富营养化作用一旦发生后,由于生物循环而延续的时间可能很长;且难于治理,因此已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难题;6油类污染物质:随着石油事业的发展,油类物质对水体的污染已日益增多;炼油和石油化工工业、海底石油开采、油轮压舱洗舱以及大气石油烃的沉降等都可使水体遭到严重的油污染,尤其海洋采油污染为最甚,影响水质、破坏海滩、危害水生生物,已受到各国关注;2. 物理性污染1悬浮物质污染:悬浮物质是指水中含有的不溶性物质,包括固体物质和泡沫等;它们是由生活污水、垃圾和一些工农业生产活动和采矿、采石、建筑、食品、造纸等产生的废物泄入水中或农田的水土流失所引起的;悬浮物质影响水质外观,妨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氧气的溶入,对水生生物不利;如果悬浮颗粒上吸附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则更是有害;2热污染:来自热电厂、原子能发电站及各种工业过程中的冷却水,若不采取措施,直接排入水体,可能引起水温升高,溶解氧含量降低;水内存在的某些有毒物质的毒性增加;危害鱼类及水生生物的生长,此称为热污染;3放射性污染:大多数水体特别是海洋中在自然状态下都含有极微量的天然放射性物质,如钾40、铷87、铀238以及镭、氡等;本世纪四十年代以后,由于原子能工业的发展,放射性矿藏的开采、核爆炸的试验、核电站的建立以及同位素在医药、工业、研究等领域中的应用,使放射性废水、废物显著增加,其中对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的放射性物质有锶90、铯137、碘131等;3. 生物性污染生活污水,特别是医院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污染水体后,往往可带入一些病原微生物;例如某些原来存在于人畜肠道中的病原微生物,如伤寒、副伤寒、霍乱、细菌性痢疾等都可通过人畜粪便的污染而进入水体,随水流动而传播、传染;常见污染水体的病毒则有肠道病毒、腺病毒和肝炎病毒等;某些寄生虫病如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等以及钩端螺旋体引起的钩端螺旋体病等,也都可通过水进行传播;防止病原微生物对水体的污染;是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的一大课题;第二章常用环保术语一、环境“环境”这个词是相对人类的存在而言的,是给环境于人类周围的所在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一般是指由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共同组成的自然界;二、环境污染人类与环境构成体系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多元结构的平衡体系;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打乱原有的平衡,必然会引起一定的后果,虽然环境对一定的刺激有调节作用和缓冲能力,可以经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建立起新的动态平衡,但若超过了环境本身的缓冲能力,就会由量变而引起质变,从而改变了环境的性质和质量,导致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产能力下降,生产环境污染可分为两大:一类是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生活所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另一类是由于对自然资源不适当的开发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沙漠化、气候异常等方面;三、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面目的生物;它包括细菌、病毒、藻类、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生物,不是分类学的概念,而是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四、生化处理生化处理也称为生物化学处理,简称为生化法;生化处理法是处理污水中应用最广泛且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微生物,将污水中有机物分解和向无机物转化,达到净化水质,消除其对环境污染和危害的目的;可分为好氧生化处理及厌氧生化处理两大类型;五、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用强氧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以氧的毫克/升表示;化学需氧量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水中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而水被有机物污染是很普遍、主要的,因此化学需氧量也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指标之一;六、生化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BOD是废水中可生物降解的那部分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分解所需的氧量;BOD5为五天生化需氧量,这相当于比较容易被微生物分解利用的有机物量,是指在温度20±1℃,培养5天,水中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所消耗的氧量,以氧的毫克/升mg/L表示;第三章水处理技术概述废水处理的目的,就是利用各种方法将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分离出来,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按废水净化程度可将处理分成三级:一级处理:除去油类、酸碱物质以及可以截留的悬浮物;二级处理:除去可溶性有机物和部分可溶性无机物以及经一级处理残留的悬浮物;三级处理:除去难降解的有机物和较高程度的除去可溶性N和P等无机物;按废水处理时的作用性质,可分成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1. 物理法物理法主要是利用物理作用分离废水中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在其处理过程中不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常用的物理法有采用格栅、筛网、砂滤等方法截留各类漂浮物、悬浮物等;利用沉淀、气浮等方法分离比重与水不同的各类污染物质;利用离心法分离各类悬浮物质等;2. 化学法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去除污染物或改变污染物的性质;它包括向废水中投加各类絮凝剂,使之与水中的污染物起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化合物,析出沉淀,使废水得到净化的化学沉淀法;利用中和过程处理酸性或碱性废水的中和法;利用液氯、臭氧等强氧化剂氧化分解废水污染物的化学氧化法;利用电解的原理,在阴阳两极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使水体达到以净化的电解法等;3. 生物法生物法也称为生物化学法,简称为生化法;生化处理法是处理污水中应用最广泛且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微生物,将污水中有机物分解和向无机物转化,达到净化水质、消除其对环境污染和危害的目的;第二篇废水处理单元技术第一章筛除筛除设备通常是指由金属栅条构成的格栅和金属筛网设备,一般安置在废水处理流程的前端,用以去除废水中较大的悬浮物、飘浮物、纤维物质和固体颗料物质,从而保证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一、筛除设备的类型一格栅按格栅形状,可分为平面格栅和曲面格栅;按栅条间隙,可分为粗格栅50~100mm、中格栅10~40mm和细格栅3~10mm;按栅渣清除方式,可分为人工清除格栅、机械清除格栅和水力清除格栅;二筛网筛网设备按孔眼大小可分为粗筛网和细筛网;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固定筛和旋转筛;二、设备和装置一常用的机械格栅设备1链条式格栅除污机2循环齿耙除污机3转臂式弧形格栅4钢丝绳牵引式格栅除污机二常用的筛网设备1固定式筛网2旋转筒筛第二章水质水量调节无论是工业废水,还是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水量和水质在24小时之内都有波动;一般说来,工业废水的波动比城市污水大,中小型工厂的波动就更大,甚至在一日内或班产之间都可能有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污水处理设备,特别是生物处理设备正常发挥其净化功能是不利的,甚至还可能遭到破坏;同样对于物化处理设备,水量和水质的波动越大,过程参数难以控制,处理效果越不稳定;反之,波动越小,效果就越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应在废水处理系统之前,设置均化调节池,用以进行水量的调节和水质的均化,以保证废水处理的正常进行;此外,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可以在调节池内中和;短期排出的高温废水也可通过调节以平衡水温;另外,调节池设置是否合理,对后需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基建投资、运转费用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废水处理设施中调节作用的目的是:1提供对有机物负荷的缓冲能力,防止生物处理系统负荷的急剧变化;2控制pH值,以减小中和作用中化学品的用量;3减小对物理化学处理系统的流量波动,使化学品添加速率适合加料设备的定额;4当工厂停产时,仍能对生物处理系统继续输入废水;5控制向市政系统的废水排放,以缓解废水负荷分布的变化;6防止高浓度有毒物质进入生物处理系统;均化池类型均化是用以尽量减少污水处理厂进水水量和水质波动的过程;其构筑物为均化池,亦称调节池;调节池的形式和容量的大小,随废水排放的类型、特征和后续污水处理系统对调节、均和要求的不同而异;主要起均化水量作用的均化池,称为水量均化池,简称均量池;主要起均化水质作用的均化池,称为水质均化池,简称均质池;一般常有一种误解,认为沉淀池也可起均量或均质的作用,实际上沉淀池的作用主要是分离固体,既不能均量,均质的作用也很小,且无保证;一均量池常用的均量池实际是一座变水位的贮水池,来水为重力流出水由泵抽;池中最高水位不高于来水管的设计水位,水深一般2m左右,最低水位为死水位;见图3-1;图3-2为本法的一种变化——旁通贮留方式;贮留池移到泵后的旁通线上,泵房主泵按平均流量配置,多余的水量用辅助泵抽入贮池,在来水量低于平均流量时再回流入泵房集水井;这种作法适用于例如工厂两班生产而污水处理厂24h运行的情况;优点是贮留池不受来水管高程限制,一般为半地上式,施工和维护排渣均较方便;缺点是贮留池水量需两次抽升,多耗了能源;图3-1 均量池图3-2 旁通贮留方式二均质池最常见的一种均质池可称异程式均质池,为常水位,重力流;与沉淀池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沉淀池水流每一质点流程都相同;而均质池中水流每一质点的流程则由短到长,都不相同,再结合进出水槽的配合布置,使前后时程的水得以相互混合,取得随机均质的效果;根据试验和工程实验,其效果是肯定的;这种均质池设在泵前、泵后均可;但应注意,这种池只能均质,不能均量; 由于均质的机理有很大的随机性;故均质池的设计关键在于从构造上使周期内先后到达的废水,有机会充分混合;以下为几种常用的池型;1. 同心圆平面布置方式见图3-3;2. 矩形平面布置方式见图3-4;图3-3 同心圆平面布置均质池图3-4 矩形平面布置均质池3. 方形平面布置方式见图3-5;以上均质池均有大量隔板,在水质清时,虽能保证均质作用,但当废水含杂质多时有维护问题,故隔板底宜距池底保持一定距离;根据试验及实践,在正方形及其他形式较小规模均质池中,隔板可以取消,而仍有明显均质效果;4. 结合沉淀池的沿程进水式我国近年也有将沉淀池与均质池相结合的作法,见图3-6;在这种池中,均质作用主要靠池沿的沿程进水,使同时进池的污水转变为前后出水,达到与不同时序的污水混合的目的;池中设泥斗及刮泥机,与一般沉淀池相同;根据运行实测结果看,均质效果也相当好;图3-5 方形平面布置均质池图3-6 均质沉淀结合式5. 回流式将均质池部分出水,用适当低扬程提升机械提升图3-7a,或用池后泵抽部分压力水当泵的能力较大,有富余能力时,见图3-7b回流至均质池端,重新沿程分配进水,可使均质效果提高;图3-7 回流式均质池。
污水处理基础理论知识
污水处理基础理论知识1. 引言1.1 目的和范围1.2 定义2. 污水组成及特性分析2.1 主要污染物种类与含量- 生活废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盐等主要成分及其浓度。
- 工业废水中常见的重金属离子、化学品等主要成分及其浓度。
2.2 pH值和温度对污染物降解效果影响评估。
3.传统生态系统处理技术原理与应用3.1构筑湿地法(Constructed Wetland)- 原理:利用植被根系吸收营养元素,微生物在土壤内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来去除有害溶质;- 应用场景:适合于农村小区或乡镇工业排放标准较低且规模相对较小者。
3.2等流式厌氧消化器(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UASB)- 原理: 利用好氧/厌氧菌群共同作用下将可降解性有机质转变为沼液,并同时产出甲烷气体;- 应用场景:适合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如酿造、制药等行业。
3.3活性污泥法(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ASP) - 原理: 利用微生物对可降解的有机质进行吸收和分解,并通过沉淀去除悬浮颗粒物;- 应用场景:适合中小型城市及工业园区。
4. 先进污水处理技术原理与应用4.1 膜分离技术(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原理:利用不同孔径的膜材料将溶液或者悬浊液中的目标组分与其他成份隔离开来;- 应用场景:广泛应在海洋排放、纺织印染以及电子化学品等行业。
4.2 高级氧化过程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AOPs)- 原理: 利弊一种具备较强氧化还原能力举例紫外光/臭氧作为媒介剂实现无害转变;- 底层数字签名5.国内外相关政策法规5.1国家环境保护局《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5.2美国环境保护局《清洁水法案》6. 附件:- 图表:示意图、数据统计等。
- 相关研究论文和报告。
7. 法律名词及注释:- 污染物: 指对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或者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固体、液体或气体;- 生活废水: 来源于居民日常生活中产出并含有各种有机质与无机盐溶解物以及悬浮颗粒物;- 工业废水: 含工业企事业单位在其产品制造过程中所使用,形成并经加工后直接排入大气,地面和地下淀积处,并能够引起一定程度损坏甚至丧失资源价值;。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污水处理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
我们知道,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生产活动的不断扩张,废水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因此,对污水进行处理,将其转化为可供利用的清洁水,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成为当前和未来不可缺少的任务。
污水处理的基本认识污水是指任何来源的水体,包括家庭、办公室、工业和商业设施、流动道路、雨水和地下水等排放的含有各种物质和化学物质的水。
废水中所含有的物质主要分为三类: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
生物性污染物主要包括生物,如细菌,病毒和其他生物,以及丰富的有机物。
化学性污染物包括金属离子、药品、溶解有机物、重金属等。
物理性污染物包括悬浮固体、水中颗粒、沙子、油和脂肪等等。
在城市污水净化工厂中,处理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预处理、初级净化和二级净化。
预处理预处理是指废水进入处理系统前必须完成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预处理旨在将公共卫生危害、操作难度大、阻碍后续处理过程的物质和化学物质从污水中除去,以确保进入系统的水质符合处理条件。
例如,预处理的过程可能包括通过格栅或带状过滤器排除大颗粒和杂物,如树枝或纸张,以及通过沉淀池和流量负荷平衡箱等过程排除脂肪和其他物质。
初级净化初级净化阶段是将废水中的杂物、悬浮固体和生物较高的污染物去除。
这个过程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完成,通常是通过使用沉淀和悬浮流质的方法来有效地去除悬浮物。
在这个过程中,废水在一个大的缓冲池中加入沉淀剂,过程中实行去沉淀池中的污染固体,形成淤泥。
废水沉淀后,上层的清洁水通过重力流入下一个处理过程,残留的淤泥则进入储泥池,进一步分离和处理。
二级净化废水的二级净化主要是针对水中残留的有机物、氮、磷等物质的深度处理。
二级净化通常采用生化法和物理化学法结合处理。
生化处理包括曝气和生物降解,通过给水中增加曝气装置和添加好氧微生物,支持生物向水中有机物的降解,并且将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污水处理基本知识
污水处理基本知识污水处理基本知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污水排放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保障人们健康的生活环境,防止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污水处理成为必不可少的环保措施。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的基本知识,包括污水的特点、处理工艺、设备及其运行维护。
一、污水的特点污水是指人类活动中排放出来的含有各种有害物质的水。
它的主要特点是水质差、有机污染物含量高、PH值变化大、温度变化大、颗粒物含量大、气味难闻等。
由于其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会对水源、土壤、空气等造成严重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处理工艺目前,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有物理处理、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等。
其中,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沉淀、过滤、吸附等手段,去除污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沉淀物,从而减少污水中的污染物质。
生物处理则是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通过微生物代谢分解成无害物质,因此生物处理技术常被用于院落污水处理。
化学处理则是针对某些难以采用物理和生物处理技术去除的污染物质进行处理。
这三种方法常常按照不同的排列方式组成综合处理工艺,在减轻污染物质的同时,提高处理效果。
三、设备及其运行维护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为了保证处理效果和稳定运行,需要使用一系列的设备,包括集水井、污水泵、格栅、沉砂池、曝气池、生物反应器等。
其中,集水井用于收集污水;泵用于将污水送到处理厂;格栅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沉砂池则可将污水中的颗粒物质沉淀到底部;曝气池用于利用空气提供氧气,促进生物反应器中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生物反应器是将含有有机污染物质的污水进行微生物处理的核心设备。
对于这些设备,运行维护也是非常关键的。
一般而言,应定期对这些设备进行清洗、清理,避免因杂质和污垢积聚导致设备堵塞、故障。
对于生物反应器而言,应控制好氧化还原电位、pH值、水温等参数,保证生物代谢过程的正常进行。
特别地,对于处理厂的曝气池应严格控制曝气量,避免过度或不足曝气的情况,从而影响处理效果。
污水处理小常识
污水处理小常识污水处理是指将人类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以及农业活动中产生的废水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工艺,使其达到环境排放标准或可循环利用的程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处理工艺以及处理后的利用方式。
一、污水处理的基本概念污水是指人类生活、工业生产和农业活动中所产生的含有有机物、无机盐、微生物、重金属等各种污染物质的废水。
污水处理是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减少到一定程度,使其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1. 初级处理:初级处理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和泥沙,常用的方法有格栅、砂石沉淀池和沉砂池等。
格栅用于去除大颗粒的杂质,砂石沉淀池和沉砂池则可以使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沉淀到底部,净化水质。
2. 次级处理:次级处理主要采用生物处理方法,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有活性污泥法、厌氧处理和人工湿地等。
其中,活性污泥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通过悬浮污泥中的微生物对有机物质进行降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3. 高级处理:高级处理是在次级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氮、磷等物质。
常用的高级处理方法有生物滤池、生物膜反应器和深度处理等。
这些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使处理后的水质更加清澈透明。
三、污水处理后的利用方式1. 回用:经过合适的处理工艺,污水可以被回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或城市绿化等方面。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需求,还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 排放:经过处理的污水可以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可以安全地排放到江河湖海等水体中。
这样可以减少对自然水环境的污染,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3. 发电:污水中含有一定的有机物质,可以通过生物发酵或气化等方法转化为沼气或生物质能源,用于发电或供热。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需求,还能够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级处理,主要分离水中的悬浮固体物、胶状物、浮油或重油等,可以采用水质水量调节、自然沉淀、上浮、隔油等方法。
二级处理主要是去除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溶解物和部分胶状物的污染,用以减少废水的BOD和部分CDD,通常采用生物化学法处理。
化学混凝和化学沉淀池是二级处理的方法,如含磷酸盐废水和含胶体物质的废水须用化学混凝法处理。
对于环境卫生标准要求高,而废水的色、臭、味污染严重,或BOD和COD比值甚小(小于0.2~0.25),则须采用三级处理方法予以深度净化,污水的三级处理,主要是去除生物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和废水中溶解的无机污染物,常用的方法有活性炭吸附和化学氧化,也可以采用离子交换或膜分离技术等。
含多元分子结构污染物的污水,一般先用物理方法部分分离,然后用其他方法处理。
各种不同的工业废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组合处理方法。
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是保证正常出水的根本保证。
而对于污水厂进行科学有效的运行管理是保证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
其中,对于污水厂的运行指标的定期、准确的监测,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从而指导污水厂运行则是污水厂工作的根本。
水质指的是水与水中杂质共同表现的综合特征。
水中杂质具体衡量的尺度称为水质指标。
污水处理系统需要监测的指标有很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也可以分为运行前监测指标、运行中监测指标、出水监测指标。
具体而言,可细分为几十种之多,这些指标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一、污水的物理性质指标1.温度运行设施、设备中污水、污泥的温度。
不但对于污水、污泥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生物性质有着直接影响,而且对于污水厂的正常运行也有着重要意义。
如,在沉淀池中,颗粒的沉降速度与温度的关系式(斯托克斯公式)如下:u=g(rs-r)d2/18 m式中:u-颗粒的沉降末速度,m/s;rs、r-分别表示颗粒及水的密度,kg/m3g-重力加速度,m/s2m-水的粘度,Pa•s;d-颗粒的粒径,m。
从斯托克斯公式可知,水的粘度m愈小,沉速愈快,成反比关系。
因粘度与水温成反比,故提高水温有利于沉降。
可见,沉降速度与温度有着密切联系。
那么是否温度越高越好呢,也不是,温度高会导致污水加快腐败,也会影响污水沉淀效果。
再如,在活性污泥系统的曝气池中,主要依靠大量活性微生物(菌胶团)进行处理,他们比较时候的温度一般在20~30℃左右,因此,如果要保证较好的有机物处理效果,温度应该尽可能的控制在20~30℃左右。
因此,北方的污水处理厂要比较主要水温的监测,温度较低的冬季应该考虑增设升温加热设施。
另外,温度对于厌氧处理也很重要。
温度为现场监测项目之一,常用的方法有水温计法和颠倒温度计法2.色度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与工业废水的污水不同,其色度并不是很明显,但是并不说对于色度的监测不重要。
其实,通过对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颜色的观察,可以判断污水的新鲜程度。
通常,新鲜的城市污水呈灰色,可是如果在管道输送过程中厌氧腐败,DO很少,则污水呈黑色并带有臭味。
另外,在我国,由于通常采用将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合流排放的排水体制,所以有时城市污水厂的色度有时有较大差异。
色度给人以不悦的感觉,我国对于污水厂排放标准中对于色度有排放要求,因此,如果进水的色度较大时,出水的监测指标中色度应该予以重视。
3.臭味水中臭味主要来自有机质的腐败产生的,也会给人带来不快,甚至会影响到人体生理,呼吸困难、呕吐等。
因此,臭味是比较重要的物理指标,不过,目前污水厂并没有对臭味进行专门的监测。
二、污水的化学(包括生化)性质指标污水水质化学指标有悬浮物、pH、碱度、重金属离子、硫化物、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需氧量、总有机碳、有机氮、溶解氧等等。
1.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COD),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
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有各种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
但主要的是有机物。
因此,化学需氧量(COD)又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
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COD的测定是污水处理厂日常主要监测项目,通过对不同构筑物的进出水COD的测定,可以准确掌握构筑物的运行情况,通过对一段时期的数据分析,可以对构筑物的运行进行适当调整,以便保证污水的处理效果。
另外,对污水厂出水而言,COD是必须监测的项目,出水应该达到相应国家标准。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随着测定水样中还原性物质以及测定方法的不同,其测定值也有不同。
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与重铬酸钾氧化法。
高锰酸钾(KmnO4),氧化率较低,但比较简便,在测定水样中有机物含量的相对比较值时可以采用。
重铬酸钾(K2CrO7)法,氧化率高,再现性好,适用于测定水样中有机物的总量。
2.生化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BOD),是在有氧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的作用,水中能分解的有机物质完全氧化分解时所消耗氧的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它是以水样在一定的温度(如20℃)下,在密闭容器中,保存一定时间后溶解氧所减少的量(mg/L)来表示的。
当温度在20℃时,一般的有机物质需要20天左右时间就能基本完,成氧化分解过程,而要全部完成这一分解过程就需100天。
但是,这么长的时间对于实际生产控制来说就失去了.实用价值。
因此,目前规定在20℃下,培养5天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
这时候测得的生化需氧量就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用BOD5表示。
如果污水中的有机物的数量和组成相对稳定,则两者之间可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可以互相推算求定。
生活污水的BOD与COD的比值大致为0.4~0.8。
对于一定的污水而言,一般说来,COD>BOD20>BOD5。
BOD5也是污水处理厂日常重要监测项目之一。
进行BOD5监测的具体意义基本与COD相同。
不过,由于我国存在的河流之排水体制,因此城市污水厂污水中含有一定量的工业废水,相对与生活污水而言,工业废水水质变化大而且难于降解,通过监测污水厂进水中BOD及COD,可以大致的判断污水的可生化性。
生化需氧量的经典测定方法是稀释接种法。
3.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天然水的溶解氧含量取决于水体与大气中氧的平衡。
溶解执的饱和含量和空气中氧的分压、大气压力、水温有密切关系。
清洁地地表水溶解度一般接近饱和。
由于藻类的生长,溶解氧可能过饱和水体受有机、无机还原性物质污染时溶解氧降低。
当大气中的氧来不及补充时,水中溶解氧逐渐降低,以全趋近于零,此时厌氧菌繁稍,水质恶化,导致鱼虾死亡。
废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取决十皮水排出前的处理工艺过程,一般含争较低,差异很大。
鱼类死亡事故多是由于大量受纳污水,使水体中耗氧性物质增多,溶解氧很低,造成鱼类窒息死亡,因此洛解氧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污水厂整个运行过程中,十分重视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国内外进行城市污水处理的主要是考生物二级处理系统,多为好氧法。
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好氧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分解去除水中的有机物。
从中也可以看出,DO氧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应该保证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这样好氧微生物才能正常工作,这是取得较好的运行效果的前提。
可是,如果充氧过多,就会造成浪费,导致运行成本增加。
因此,曝气池中的DO一般控制在2~4mg/L之间。
当由于设备问题或其他原因导致溶解氧不足时,处理系统就会出现故障。
例如,曝气池中DO不足,结果多会导致活性污泥的丝状菌膨胀。
原因在于,细菌和丝状菌对不足的DO进行竞争,可是在DO不足条件下,丝状菌的竞争力要远远大于细菌,因此,细菌获得的DO 会更少,它们的生长受到抑制,相反,丝状菌得到机会大量繁殖,最终结果就是丝状菌膨胀。
在A/O、A2/O等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工艺中,对于DO的控制也非常重要。
为了得到想应的N、P的去除率,必须保证有合适的DO值。
可见,在污水厂的日常运行的监测中,对于DO的监测是十分有意义的。
通唱采用的方法有碘量法及其修正法、膜电极法和现场快速溶解氧仪法。
4.总需氧量(TOD)总需氧量(TOD)。
有机物中含C、H、N、S等元素,当右机物全都被氧化时,这些元素分别被氧化为CO2、H20、NO2和SO2,此时的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
总需氧量测定原理和过程是向氧含量中注入一定数量的水样,并将其送入以铂钢为触媒的燃烧管中,以900℃的高温加以燃烧,水样中的有机物因被燃烧而消耗了载气中的氧,剩余的氧用电极测定,并用自动记录器加以记录,从载气原有的氧量中减去水样燃烧后剩余的氧,即为总需氧量。
此指标的测定,与BOD、COD的测定相比,更为快速简便,其结果也比COD更接近于理论需氧量。
5.总有机碳(TOC)总有机碳(英文缩写TOC)。
表示水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总含碳量,是评价水中有机污染质的一个综合参数。
它是用燃烧法测定水样中总有机碳元素量来反映水中有机物总量的一种综合测定指标。
其测定结果以C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它的测定原理与过程是:将水样加酸,通过压缩空气吹脱水中的无机碳酸盐,以排除干扰,然后将水样定量地注入以铂钢为触媒的燃烧管中,在氧的含量充分而且一定的气流中,以900℃的高温加以燃烧,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经红外气体分析仪测定,以自动记录器加以记录,然后再折算其中的碳量。
TOC的测定采用燃烧法,因此能将有机物全部氧化,它比BOD5或COD更能直接表示有机物的总量,因此常常被用来评价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的程度。
近年来,国内外已研制成各种类型的TOC分析仪。
按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燃烧氧化一非分散红外吸收法、电导法、气相色谱法、湿法}L化一非分散红外吸收法等:其中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只需一次性转化,流程简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因此这种TOC分析仪广为国内外所采用。
6.氮(有机氮、氨氮、总氮)有机氮是反映水中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含氮有机化合物总量的一个水质指标。
若使有机氮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生物氧化,可逐步分解为NH3、NH4+、N02-、NO3-等形态,NH3和NH4+称为氨氮,NO2-称为亚硝酸氮,NO3-称为硝酸氮,这几种形态的含量均可作为水质指标,分别代表有机氮转化为无机物的各个不同阶段。
总氮(英文缩写TN)则是一个包括从有机氮到硝酸氮等全部含量的水质指标。
氨氮( NH3-N )是污水厂出水的重要监测指标,水中氨氮的来源卞要为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产物,某些工业废水,如焦化废水和合成氨化肥厂废水等,以及农田排水。
此外,在无氧环境中,水中存在的亚硝酸盐亦可受微生物作用,还原为氨。
在有氧环境中,水中氨亦可转变为亚硝酸盐,甚至继续转变为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