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在朝鲜广为流传之原因
“传而不播”:《三国演义》在周边国家的传播与接受
“传而不播”:《三国演义》在周边国家的传播与接受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作之一。
自问世以来,它不仅在中国国内广为流传,而且在周边国家也有一定的传播与接受。
本文将着重探讨《三国演义》在周边国家的传播与接受情况,以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原因。
我们来谈谈《三国演义》在周边国家的接受情况。
在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尽管《三国演义》有一定的传播,但对于它的接受与理解并不一致。
在日本,由于历史原因,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的融合与借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因此《三国演义》在日本受到了较好的接受。
许多日本学者对《三国演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解读,使其在日本的学术界也有了一定的地位。
在韩国和越南,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对《三国演义》的接受与理解相对较少。
尽管有些人对《三国演义》产生了兴趣,但大多数人对它的了解仍停留在表面,没有形成深入的研究与传播。
《三国演义》在周边国家的传播与接受虽然不如在中国国内那样广泛与深入,但它在周边国家的文化圈中仍有一定的影响。
未来,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相信《三国演义》在周边国家的传播与接受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国演义》在韩国流行原因分析
( 1 ) 壬 辰 倭 乱 中的 关 羽 信 仰
展开 。这种情节结 构的巧妙设 置使得故事 更加充满悬 念 , 也
壬辰倭乱 在 中国称之为朝 鲜之役 ,指 的是万 历年 问 中 韩与 日本 间长达七年 的战争 。1 5 9 2 年, 日本权 臣丰 臣秀吉派 兵二十 多万入侵 朝鲜 . 李 氏王朝一 溃千 里 。 一个 月 内被 攻陷
“ 叟居 东 门外 , 口诵 谚课 稗说 , 如 淑香 、 苏大 成 、 沈清 、 薛 仁贵等传 奇也 。月初一 日坐第 一桥 下 , 二 日坐 第二 桥下 , i 日坐梨 岘 , 四 日坐校 洞 口 , 五E l 坐大 寺洞 口, 六 日坐 中楼前 , 溯 上既 , 自七 日, 沿 而下 , 下 而上 , 上 而又下 , 终其月也 。改 月 亦 如之 , 而 以善 读故 , 旁 观 匝围 , 读 至最 吃紧可 听之 句节 , 忽
然 而无声 , 人欲听其 下回 , 争 以钱投入 , 日此 邀 钱 法 云 。”
节。随着 《 壬辰 录》 的流传 和关 羽的忠 义形象 在朝 鲜深 入人
心, 《 三 国演 义 》 一书也 在朝 鲜半 岛生根 发芽 , 并 在 壬 辰 倭 乱
之后流传 开来 , 渐渐脍 炙人 V I 。朝 鲜学 者金万 重在 《 西浦 漫
2 . 社 会 因 素
般来 说 .章 回体小说 在一个 章或者 回的结束部 分会 引人一
个 新 的 出场 人 物 或 者 留下 一 些 未 解 决 的 问 题 .这 些 人 物 的 来历 、 问题 的 解 决 都 会 在 下 一 章 节 中得 以 说 明 . 这样各 个章 节 在 前 后 呼应 .首 尾 相 接 中完 成 了 小 说 故 事 内 容 的延 续 和
“传而不播”:《三国演义》在周边国家的传播与接受
“传而不播”:《三国演义》在周边国家的传播与接受1. 引言1.1 介绍《三国演义》及其影响《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作者罗贯中将三国历史、传说和虚构元素融为一体,塑造了一批具有丰富个性特征的历史人物形象。
所谓“传而不播”,指的是《三国演义》虽然在中国传播广泛,但在周边国家却并非家喻户晓,不如《水浒传》和《西游记》那样家喻户晓。
尽管如此,《三国演义》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也不可小觑,对于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国家来说,它也具有一定的传播价值和影响力。
通过本文,我们将探讨《三国演义》在周边国家的传播与接受情况,探寻其在不同文化环境下的影响力和价值。
2. 正文2.1 《三国演义》在韩国的传播与影响在韩国,虽然《三国演义》并非本土文化,但是这部作品在韩国的影响却非常深远。
最早,《三国演义》是通过中国文化传入韩国的,最初是由中国的文化传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国演义》在韩国逐渐被翻译成韩文并且在韩国出版,深受韩国读者的喜爱。
在韩国,人们将《三国演义》视为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传统的作品,许多人都通过阅读这部作品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
一些韩国学者和作家也受到《三国演义》的启发,创作了许多关于三国时期的作品,丰富了韩国文学及文化。
《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也深受韩国影响。
许多韩国电视剧、电影和文学作品都借鉴了《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韩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虽然《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作品,但它在韩国的传播与影响却是深远而广泛的。
通过《三国演义》,韩国人不仅了解到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丰富了自己的文化内涵,促进了两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2 《三国演义》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日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近邻,历史上两国之间文化交流频繁。
《三国演义》在日本有着深远的影响。
日本是最早接触《三国演义》的周边国家之一。
据史料记载,早在16世纪就有日本人翻译了《三国演义》,并将其传入日本。
《三国演义》在日韩的传播研究
在不 同文 化背 景下被 解读 、 重 构和 题材 创新 , 使之 成 为 当今世 界 3之 " - 无 愧 的文 学瑰 宝。 文章 剖析 传播 学视 角 下《 三 国 演义 》 在 日韩 的传 播要 素 、 特 征和 启 示 , 为《 三 国演义》 传播 的优 化研 究提 供借 鉴 。 关键词 : 三国演义: 传播 学 ; 日韩 ; 传播要素 ; 传播特征 ; 传 播 启 示
演 义》 的传 播 前 提 , 并 在 岁 月 荏 苒 的时 光 隧 道 中 , 结合 了 日 韩 国度 民族 的特 色 , 将《 三 国演 义》 的人物形象 、 故 事 情 节 融
广 和传 播 , 《 三 国演 义 》 也 同 样 深受 亚洲 人 民 的喜 爱 , 并 通 过 动漫制作、 影视改编、 网 游 开 发等 路 径 和 模 式 嵌 入 老 百 姓 的 文 化 生 活 中 。从 传 播 学 的 视 角来 研 究 《 三国演义》 在 日韩 等 东 亚 国家 的 传 播 显 得 尤 为重 要 , 并 为《 三 国演义》 更 为 宽 广 的空 问 传 播 奠定 根基 。 笔者 正 是 着 眼 于 此 , 探 讨 在 传 播 学视 角下 《 三 国演 义 》 在 日韩 的传 播 要 素 、 特征和启示 , 为我 国文 化 的深 度 传 播 提 供借 鉴 。 《 三 国 演 义》 在 日韩 的 传 播 要 素 由于 以儒 家 文 化 为代 表 的东 亚 文 明 对 日本 和 韩 国影 响
叶。 也 就 是朝 鲜 的宣 祖 年 问 。在 此之 后 , 日韩 地 区 出现 了大 量《 三 国演 义 》 的 不 同译 本 , 在 彰 显 我 国 文 化魅 力 的 同时 , 也
的艺术传播 、 小说 成书的文本传播 、 表演成像 的影视传播 、 形象逼真的游戏传播等等 , 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奠定了《 三 国
古典文学的海外传播及启示——以《三国演义》为例
作者简介 : 陈甜 ( 1 9 8 2 一 ) , 女, 湖南湘潭人 ,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 , 郑州轻工业学 院外 国语学院副教授 , 研究方 向: 翻译理论与实践 。
1 45
社 会科 学 家
2 0 1 7年 第 9期
演义》 。 《 三国演义》 传人韩 国的具体时间为 l 6 世纪中叶 , 即朝鲜的宣祖年间。 详细的史料可 以参见《 宣祖实录》 第三卷中的记录 : “ 奇大升进启日: 顷1 3 张弼武引见时 , 传教内, 张飞一声走万军之语 , 未见正史。 闻在《 三国志衍 义》 云。 此书出来未久, 小臣未见之 , 而或因朋辈问, 闻之 , 则甚多妄诞 。 如天文地理之书, 则或有前隐而后著 , 史 记 则初 失其 传 , 后 难臆 度 , 而 敷衍增 益 极其怪 诞 。 臣后见 其册 , 定 是无赖 者 , 裒集杂 言 , 如成古 谈 。 非但 杂驳无 益 , 甚害义理 。 自上 , 偶尔一见甚为未安 。 就其中而言之, 如董承衣带中诏及赤壁之战胜处 , 各以怪诞之事 , 衍成无稽 之言。” I I l 由此可知 , 至少在宣祖年间, 三 国演义就已经传到了朝鲜半岛。《 三国演义》 在韩国无论从现存 的版本 数量 、 出版情况 、 翻译 、 改作和重新创作 , 还是古典文献的记录等方面 , 都是其他外来古典名著所不能相 比的。 在泰 国, 《 三国演义》 是最受泰国人民欢迎的小说之一 , 《 三国演义》 在泰国的传播 , 最早是通过明朝早期华人 移民以口口相传的形式传人的, 直到 1 8 0 2 年, 泰文版的《 三国演义》 在曼谷王朝一世王的授意下才得以出版。 这个 事件标志着《 三国演义》 的传播开始从 口口 相传的传播方式扩展为文本传播。从 1 8 0 2 年至今 , 经过两百多年的传 播, 《 三国演义》 以各种再版或改编得到不断传播。 到1 9 8 5 年, 《 三国演义》 泰文版本的小说版和在此基础上进行改 编的著作总共有 3 0 余种。囝 当前 , 泰国教育部还把《 草船借箭》 、 C g _ 子龙单骑救主》 、 《 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 等三国 故事写进了中小学教材 , 1 9 9 4 年版与 2 0 1 0 年版的《 三国演义》 电视剧一传人泰国, 立马掀起了收视热潮。[ 3 1 在 马来 西亚 , 据 史料 记 载 , 1 8 4 0 — 1 8 4 3年 源 自于福 建 泉 州 的高 甲戏 三合 兴 班到 过现 在 的 马来 西亚 、 新 加 坡 带, 并 在 当地 演 出 了《 三 国演义》 的知 名 曲 目之《 三气 周瑜》 。 [ 1 1 9世纪 7 0年代 以后 , 英 国殖 民者大 量 引进 来 自 于中国华南地区( 广东 、 福建等地 ) 的劳工, 以发展马来半岛的经济。《 三国演义》 就是在这个时期由这些下南洋 的劳工传人马来亚的。 此时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口口相传与戏 曲表演传播 。 直到 1 8 9 2 — 1 8 9 6 年, 由马来语杰 出翻 译家 C h a n K i m B o o n 翻译的《 三国} ( S a m K o k ) 是最早出现的《 三国演义》 刊刻书籍 。 他采用节译和意译的方式对 罗贯 中的《 三国演义》 小说进行翻译 , 并在译文 中加入了很多生动的插图。 此外 , 为了更好地吸引读者 , 他还在每 卷译 文的 开头部 分都 附上 一段英 文 诗 。 在欧美 , 《 三国演义》 的最早翻译者通常会被追溯到汤姆斯( P . P . T h o m a s ) 。 0 然而, 经过调查与考证 , 在汤姆斯 之前 , 已有 其他 西方 人更早 地谈 论到 《 三 国演 义》 , 他 就是英 国汉 学 家 , 第一 位来 到 中国 的新 教传 教士 马礼逊 。[ 5 1 在马礼 逊相关 的著作 当中 , 至少有 三次说 到 了《 三 国演 义》 这 部小说 。第 一次 记载于 1 8 1 5年 出版 的 , 马礼逊 本人 编辑的《 华英字典》 第一部之中; 第二次记载于 1 8 1 7年出版的, 马礼逊本人写作的《 中国一览》 一书之 中, 这次记 载只有一句话 : “ 《 三国志》 是有关三国时期的事件的一部历史小说 , 因其文体和写作才华而备受推崇 。” [ 6 1 第 三 次记载于 1 8 2 0年出版的, 由英国传教士米怜( Wi l l a m M i l n e , 1 7 8 2 — 1 8 2 2 ) 撰写的《 新教在华传教前十年 回顾》 一 书之中。尽管三次记载的篇幅十分有限 , 但是却对《 三 国演义》 在英文世界的传播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 可以视为 《 三国演义》 走 向欧美的重要依据。近年来 , 《 三国演义》 也以戏曲、 电影 、 网游等传播形式走进 了欧美各国 , 反响 热烈。2 0 1 2 年, 由国家大剧院打造的京剧《 赤壁》 在欧洲三国维也纳 、 布达佩斯 和布拉格巡演大获成功 ; 吴宇森 导演的电影《 赤壁》 得到了欧美各国观众 的认 同与接受 ; 三国网络游戏更是风靡于欧美年轻人之中。 ( 二) 《 三 国演 义》 海外 传 播效果 如 今在 1 3本 的许 多 书店 都可 以看 到 1 3译本 的《 三 国演 义》 或《 三 国志 》 , 以及在 《 三 国演 义 》 的 基础 上衍 生 创
“传而不播”:《三国演义》在周边国家的传播与接受
“传而不播”:《三国演义》在周边国家的传播与接受《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自问世以来,《三国演义》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也在周边国家得到了传播与接受。
在这一过程中,“传而不播”的现象也同样普遍存在。
本文将从《三国演义》在周边国家的传播与接受入手,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一、《三国演义》在周边国家的传播历程1. 朝鲜:《三国演义》在朝鲜史书、小说及百科全书朝鲜是中国的邻国,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早在16世纪中叶,明朝洪武年间,朝鲜就出现了以《三国志》为基础的小说、史书等文学作品。
朝鲜的历史书籍中,有许多关于《三国演义》的记载,其中包括《朝鲜史话》、《欧阳询某条》等作品。
朝鲜民族英雄崔张杰也曾对《三国演义》进行了注释,成为了当地的传统文化。
在朝鲜民间,对《三国演义》的接受程度也很高。
它被广泛传播,并成为了当地人民熟悉的故事。
在朝鲜的百科全书中,也收录了关于《三国演义》的内容,受到了当地知识分子和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2. 日本:《三国演义》对日本文学、戏曲和艺术的影响日本与中国同样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因此《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杰作,在日本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它对日本文学、戏曲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在日本,有不少文人学士和名家都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他们笔下的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三国情节和人物形象。
日本小说家司马遼太郎创作的《赤壁》、山岸凉子的《三国志》等作品,都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启发和影响。
《三国演义》也影响了日本的戏曲和艺术。
在日本的传统戏曲中,有许多以《三国演义》为题材的剧目。
而在绘画、雕塑等艺术领域,也有不少作品以《三国演义》为题材,展现了其在日本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3. 越南:《三国演义》在越南文化中的传播与影响越南是中国的传统盟国,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在越南,《三国演义》同样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接受,成为了当地人民心中的经典之作。
《三国演义》与韩国文化
《三国演义》与韩国文化作者:[韩]赵贤植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2014年第02期摘要罗贯中著《三国演义》对韩国文化的发展功不可没。
它于16世纪中期传入朝鲜,17、18世纪之交在韩国的影响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不仅深受上层社会的喜爱,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三国演义》对韩国的语言、音乐、美术等的发展影响很大,也使韩国的民间信仰发生了某种变化。
而且至现代,《三国演义》对韩国大众文化以及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也日益增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三国演义》在韩国愈发显现出持久不衰的文化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关键词《三国演义》,韩国文化,影响中图分类号 K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4)04-0061-04中国文学的历史源远流长。
其中,明清两代的小说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四大小说便是那时期最为杰出的文学作品。
这四大小说被誉为“四大名著”,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在韩国也是家喻户晓。
其中,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因其“结合于七分事实和三分虚构”,以及历史和文学的有机结合,不但在韩国的上层社会有着广泛的认知度,而且也为寻常百姓所喜闻乐见。
可以说,在四大小说中,《三国演义》对韩国文化的影响是最大的。
故拙作拟对《三国演义》传入到韩国以后所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意义进行研究,以期推进该研究的深入发展。
一、《三国演义》传入韩国和认可度的变化《三国演义》何时传入韩国是目前韩国学界比较关注的问题。
《朝鲜王朝实录》是最早记载《三国演义》内容的韩国历史文献。
在《实录》宣祖二年(1569年,明隆庆三年)六月壬辰(二十日)记载中,就有关于《三国演义》的记载。
壬辰,上御夕讲于文政殿,进讲《近思录》第二卷。
奇大升进启曰:“顷日张弼武引见时,传教内张飞一声走万军之语,未见正史,闻在《三国志衍义》云。
此书出来未久,小臣未见之,而或因朋辈间闻之,则甚多妄诞。
《三国演义》在韩国流行原因分析
《三国演义》在韩国流行原因分析作者:王莹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21期摘要:《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李氏朝鲜时期,随着中韩两国频繁的贸易往来,《三国演义》传入了朝鲜半岛,为朝鲜百姓所广泛喜爱,并对后世韩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通过文学和社会两方面分析探讨《三国演义》在韩国的流行原因。
关键词:《三国演义》韩国流行原因《三国演义》在壬辰倭乱之前传入韩国,并在壬辰倭乱之后在朝鲜半岛迅速传播,为朝鲜民众广为喜爱,家喻户晓,甚至达到了“妇孺皆能诵说”的程度。
本文通过文学因素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分析探讨《三国演义》在韩国的流行原因。
1.文学因素(1)章回体的小说形式章回体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的一种传统形式,通常将一个比较长的故事整体分为若干个章节,称为回或者章。
一般来说,章回体小说在一个章或者回的结束部分会引入一个新的出场人物或者留下一些未解决的问题,这些人物的来历、问题的解决都会在下一章节中得以说明,这样各个章节在前后呼应,首尾相接中完成了小说故事内容的延续和展开。
这种情节结构的巧妙设置使得故事更加充满悬念,也更加充满魅力,让读者欲罢不能。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代表了中国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情节设置更是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同时,由于章回体小说起源于宋代平话,《三国演义》也一直保持着平话的叙事特点,特别适合被说书人演绎讲颂。
不仅在中国,在韩国的李氏朝鲜时期也有说书人全篇演绎《三国演义》。
朝鲜文人赵秀三在《秋斋集》中曾经描写过在首尔东大门外的职业说书人。
“叟居东门外,口诵谚课稗说,如淑香、苏大成、沈清、薛仁贵等传奇也。
月初一日坐第一桥下,二日坐第二桥下,三日坐梨岘,四日坐校洞口,五日坐大寺洞口,六日坐中楼前,溯上既,自七日,沿而下,下而上,上而又下,终其月也。
改月亦如之,而以善读故,旁观匝围,读至最吃紧可听之句节,忽然而无声,人欲听其下回,争以钱投入,日此邀钱法云。
朝鲜半岛的“三国演义”
朝鲜半岛的“三国演义”作者:黄朴民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0年第10期如果我们上溯韩国的历史,就能够惊奇地发现,“湖南”“岭南”之争,简直就是“百济”“新罗”之争的现代版。
湖南地区就是百济的故地,而岭南地区则是新罗的故地。
区域的隔膜,影响到当今人们政治理念的不同,价值观念的分歧。
虽然说导致这种现象的存在,有极其复杂的因素。
但可以大胆推测的是,当年百济、新罗的分治与对峙,恐怕也多少影响到今天的政治生态形成与嬗变,影响到如今两大地区民众的社会政治理想向往与追求。
韩国的主流学术界,将朝鲜半岛的整个历史梳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青铜时代——古朝鲜(新金属时期、卫满朝鲜、汉的郡县)——诸联盟王国(高句丽、辰国与三韩)——三国时期(高句丽、百济、新罗)——南北国时期(新罗、渤海)——高丽——朝鲜——韩国。
另外还有一种非学术意味更多一些的观点则是以“檀君朝鲜”时期来标记青铜时代和古朝鲜时期。
相对比较令人感兴趣的,是高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的那个时期。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大约在中国的南北朝时期,朝鲜半岛上诸多小国与部落经多年的残酷征战,逐渐形成了三个独立国家,北部为高丽,南部偏东为新罗,南部偏西为百济。
其中高丽以今天的平壤为其政治统治中心,百济的政治中心在今天韩国的扶余一带,新罗的统治中心则处于今天韩国的东南部庆州。
到了隋唐时期,这三国先后与中原王朝发生直接的纠葛。
其兴衰荣辱,多与隋、唐王朝的关系互动有关。
隋、唐王朝对三国或征伐或拉拢,纵横捭阖,各个击破。
而三国对隋、唐王朝或抗衡或联合,以期在三国争霸兼并中把握主动,赢得胜利。
这种古代的“国际关系”博弈上的复杂与激烈,一点不亚于今天。
三国之中,以高丽国土面积最大,军事实力最强,对中央王朝一直是时降时叛,时慕时倨。
隋炀帝亡国,原因之一就是征高丽,致使国内民生凋敝,国力大耗。
唐朝建立后,高丽也是桀骜不驯,与唐廷相对峙,泱泱中原王朝面对它的强梁,曾一度束手无策,唐太宗御驾亲征,未讨得便宜。
论《三国志通俗演义》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与接受
作者: 赵维国[1]
作者机构: [1]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34
出版物刊名: 学术界
页码: 11-19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6期
主题词:�三国志通俗演义》;朝鲜半岛;传播接受;文化影响力
摘要:近年来,中国汉籍在域外的传播渐为学界所重视。
本文从朝鲜半岛的史籍、文人文集入手,搜集、梳理了《三国志通俗演义》在朝鲜传播的第一手史料,进行甄别分析发现,《三国志通俗演义》介入朝鲜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
朝鲜人民不仅接受了儒家文化视域下的忠义观念,而且以此小说为模式,创作出一系列朝鲜小说。
在朝鲜小说史上,《三国志通俗演义》对于朝鲜小说的衍变、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力。
韩国文化中的《三国演义》因子研究
韩国文化中的《三国演义》因子研究《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四大奇书”之一,已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古典名著。
有关三国题材的文化因子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基因,根植于人们的意识中,成为挥之不去的文化情结,具有与文化不断沟通的永恒魅力。
《三国演义》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尤其在亚洲深受欢迎,特别是深受与中国相毗邻、同属汉文化圈,受儒家文化影响的韩国人的喜爱。
《三国演义》传入韩国,在文学、语言、艺术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影响,也对韩国的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韩国的大众文化,甚至影响了韩国人的民间信仰。
《三国演义》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跨文化视角下的广泛传播,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被解读、重构和创新。
因此剖析韩国文化中的《三国演义》因子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理论中的影响研究与接受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韩国文化中的三国演义因子,共分为六章内容。
第一章对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状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进行阐述。
第二章从《三国演义》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入手,分析《三国演义》在韩国的传播情况,从接受美学的角度阐述韩国接受《三国演义》的原因,并分析《三国演义》在韩国文化史上的深刻意义。
第三章分析韩国的说唱艺术作品-盘骚离《赤壁歌》及《三国演义》派生小说《黄夫人传》,分析韩国历史人物小说《洪吉童传》、《林巨正》、《张吉山》,以及《三国演义》的韩文翻译作品、改编作品,阐释《三国演义》与韩国文学的关系。
第四章以《三国演义》中出现的俗语、故事成语为例,分析《三国演义》中的语言表现给韩国人带来的影响,以及韩国在接受《三国演义》的语言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民族语言表现。
第五章分析韩国对《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关羽、诸葛亮形象的接受、变异情况,在韩国民间兴起的关羽和诸葛亮崇拜、信仰活动,以及关羽庙、武侯祠的供奉活动。
第六章分析《三国演义》题材的韩国漫画和网络游戏,阐释现代社会中《三国演义》给韩国大众文化带来的影响。
“传而不播”:《三国演义》在周边国家的传播与接受
“传而不播”:《三国演义》在周边国家的传播与接受《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是中国文化的一部重要代表。
自其问世之后,其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中国本土,还波及周边国家。
然而,与《红楼梦》、《西游记》等作品相比,《三国演义》在周边国家的传播和接受却要逊于后者。
本文将从传播途径、翻译版本、文化背景等方面,探讨《三国演义》在周边国家的传播与接受。
一、传播途径《三国演义》的传播渠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书籍传播,另一种是通过戏曲和电视剧传播。
在东南亚地区,尤其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传统戏曲《三国志》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这些国家虽然没有传统的汉族文化底蕴,但其地理位置却使得他们不可避免地与中国产生文化接触,从而使得《三国演义》在当地得到广泛传播。
此外,随着中国电视剧和电影的出口,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电视和网络观看《三国演义》的影视版本,进一步促进了其在周边国家的传播。
二、翻译版本《三国演义》在周边国家的传播,也与其翻译版本的质量有关。
虽然《三国演义》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版本,但由于不同译本的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其在周边国家的传播受到限制。
比如在日本,虽然《三国演义》早在明朝时期就已经传入日本,但其被翻译成日文的版本直到20世纪初才出现。
然而,该版本的翻译不够准确,语言表达也不够流畅,导致该版本难以被日本读者所接受。
因此,在日本,《三国演义》的影响比较有限,不如《水浒传》等其他中国古典小说受欢迎。
三、文化背景差异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背景存在许多差异,因此《三国演义》在周边国家的传播和接受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比如在韩国,尽管韩国与中国接壤,但中国文化对韩国的影响却相对较小。
韩语与汉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都有很大的差异,这使得韩国读者对《三国演义》的阅读和理解难度很大。
同时,韩国的文化背景也与《三国演义》不太相符,这也限制了其在韩国的传播和接受。
而在越南,由于其历史上曾属于中国的一部分,因此越南的文化与汉族文化有着很多共同之处,这也使得《三国演义》在越南得到了广泛传播。
《三国演义》对朝鲜汉文历史小说创作的影响
Influence of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 on Creation of Korean Chinese Historical Novels 作者: 胡伟[1]
作者机构: [1]辽东学院朝韩学院,辽宁丹东118001
出版物刊名: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20-25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6期
主题词:�三国演义》;朝鲜汉文历史小说;民族意识;文化交流
摘要:�三国演义》传入朝鲜半岛之后,赢得了朝鲜人民的普遍喜爱,并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推动朝鲜汉文历史小说创作进入到繁荣时期。
朝鲜汉文历史小说在创作模式、思想主题、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等多个方面均受到了《三国演义》较大的影响,并能够体现朝鲜民族独特的民族意识与文化心理,是古代中朝两国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晶。
《三国演义》在朝鲜半岛的传播
The Spread of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 in
Korean Peninsula
作者: 王赫延[1,2]
作者机构: [1]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2]吉林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处,吉林长春130022
出版物刊名: 外国问题研究
页码: 59-62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4期
主题词:�三国演义》 中国 朝鲜 忠义思想
摘要:由于地理环境的关系,几千年来,中国文化对朝鲜半岛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明清之际,中国古典小说大量传入朝鲜,恰逢此时朝鲜爆发了两场战争,人们开始崇拜关羽,这样关羽和三国的故事开始在朝鲜各阶层广泛传播。
随着《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其思想和写作方法逐渐被朝鲜人民所接纳继承,朝鲜文人士子模仿《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根据本国的历史人物创作了《壬辰录》等历史战争小说。
“传而不播”:《三国演义》在周边国家的传播与接受
“传而不播”:《三国演义》在周边国家的传播与接受
《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典小说,讲述了中国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这部小说虽然在中国内部广为流传,但是在周边国家的传播和接受却并不广泛,可以说是传而不播。
在东南亚地区,例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由于历史原因以及文化差异等原因,对于《三国演义》的认知程度非常有限。
一方面,这些国家的历史与中国有着较少的联系,他们更加关注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他们的文化与中国也存在差异,他们更多地关注自己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韩国,由于韩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类似于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局面,对于《三国演义》的认知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不过,由于韩国本身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风格,所以《三国演义》在韩国不具备特别重要的文化地位。
在日本,对于《三国演义》的接受程度相对而言还是较高的。
这得益于日本与中国存在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特别是在文化交流方面。
日本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内,不仅借鉴了中国的文化与技术,还将其发扬光大。
因此,在日本,《三国演义》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化地位。
而在西方国家,虽然《三国演义》有着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但是由于历史和文化不同,对于其内容也不是很了解。
此外,由于语言和文化障碍的存在,很多西方人并不熟悉中文,也就无法真正领略到这部小说的内涵和魅力。
综合而言,虽然《三国演义》在中国是备受推崇的经典文学作品,但是在周边国家和西方国家并不是非常普及。
这也反映了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在跨文化交流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今后的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传播和推广优秀的中国文化作品,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
“传而不播”:《三国演义》在周边国家的传播与接受
“传而不播”:《三国演义》在周边国家的传播与接受【摘要】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三国演义》在周边国家的传播与接受情况。
我们将分析其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欧美国家以及其他国家的传播情况。
通过对这些国家的接受程度和影响力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作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
接着,我们将讨论跨文化传播的意义以及对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的启示。
我们将展望《三国演义》在未来跨国传播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并对其继续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提出一些可能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推动作品在国际社会中的传播和影响。
【关键词】《三国演义》、周边国家、传播、接受、跨文化传播、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影响、启示、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随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这部经典作品也逐渐在周边国家传播开来。
本文旨在探讨《三国演义》在周边国家的传播与接受情况,分析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影响和意义。
研究《三国演义》在周边国家的传播与接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在国际间的传播和影响力,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交融。
通过对这一话题的深入探讨,可以揭示出《三国演义》作为文化产品的独特魅力,以及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意义。
对于中国文化自身的传承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研究《三国演义》在周边国家的传播与接受,不仅有助于丰富我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也能为跨文化传播研究提供一个有益的案例。
1.2 意义《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深刻的人生哲理,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文化传播方面,《三国演义》不仅在中国广泛流传,还传播至周边国家和地区,对当地文化与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探究《三国演义》在周边国家的传播与接受,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文化在国际间的传播情况,还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三国演义》在少数民族中的传播与影响
《三国演义》在少数民族中的传播与影响导语:《三国演义》问世以来,不仅在汉族人民中早已家喻户晓,而且在少数民族中也得到广泛传播,并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对此,可说的内容很多,《三国演义》问世以来,不仅在汉族人民中早已家喻户晓,而且在少数民族中也得到广泛传播,并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对此,可说的内容很多,可以写成一本厚厚的专着。
而由于资料非常零散,尚待系统收集,一时还难以全面叙述。
这里姑且以资料较多的满族为主,略谈一二。
早在明代中、后期,《三国演义》就传入了满族。
一般民众固然是通过戏曲和说唱艺术来了解《演义》的故事,懂得汉文的人们更可以直接阅读《演义》的刻本。
满清王朝的开创者努尔哈赤就是「幼时爱读《三国演义》,又爱《水浒传》,此因交识汉人,而得其赐也。
」(《清朝全史》)其子皇太极也特别喜爱《三国演义》。
皇太极继承汗位不久,便于天聪年间命学士达海将《三国演义》译成满文,以供满族文武大臣学习,这大大推动了《演义》在满族上层的传播。
满族入关以后,又出现了多种满文译本,今天知道的就有三种。
对《三国演义》的喜好,已经成为满族人民普遍的习尚。
除了满族之外,《三国演义》在蒙古族、朝鲜族、回族、彝族、苗族中也传播甚广,在其它许多民族中也有不同程度的传播。
《三国演义》在少数民族中的传播和影响,可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政治军事方面努尔哈赤、皇太极等满族领袖,一开始就从开创帝王之业的现实需要出发,从《三国演义》中学习政治方略和军事谋略,而且取得极大成效。
例如,考虑到满族人口太少,他们特别重视加强与蒙古各部的关系,发挥其辅助作用。
于是仿效"桃园结义",与蒙古诸汗约为兄弟,自认为是刘备,而以蒙古为关羽,并通过不断抬高关羽来表示尊崇蒙古之意。
这一手果然有效,在清朝统治的二百多年中,蒙古各部「备北藩而为不侵不叛之臣者,端在于此,其意亦如关羽之于刘备,服事唯谨也。
」(《缺名笔记》)又如,为了招降明朝将领,他们大加怀柔,竭力攻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崇 。李 朝 的一些 文人 , 因儒 学界 对小 说 的基本 否 定态 度 , 必然 不 会 支 持 “ 高 雅 ” 三 国演 义 》 非 的《 。 他们 援引孔 孟或 程朱 之著 述 , 对三 国演义 等 中 国
通俗 小说 , 取 排 斥 的态 度 , 判 《 国演 义 》 采 批 三 的 非 正统性 、 非伦 理性 、 史实 性和 淫乱性 。 非
在 《 国 演 义 》 , 书 出来 未 久 , 臣 未 见 之 , 三 云 此 小 而
可 见《 国演 义 》 三 在传 人朝 鲜后 , 虽受 到 了朝
鲜 文 人 很 多 的批 评 , 却 未 能 阻 止 它 的 广 泛 流 但
传。 这可 以通 过李 植 的话推 知 。 演史之 作 , 似 “ 初 儿戏 , 字 亦 卑 俗 , 文 不定 乱 真 。流 传 既久 真 假 并 行 , 所载 之言 颇采 人类 书 , 其 文章 之士 , 亦不察 而
义 》 害封 建 王 朝 之 统 治 , 害封 建社 会 之封 建 危 危
道德 。 [
节译本) [ 出现 了“ 出广 布 , 户 诵 读 ” 印 家 [ 的盛
况 ;
一
、
文 献 中 关 于《 国 演 义 》 记 录 三 的
据 目前 所 知 的材 料 , 正史 《 国志 》 三 在朝 鲜三 国时 代 已经传 人 高 句 丽 , 此事 可见 于《 周 书 ・ 后 东 夷传 ・ 高句 丽 》 。但 小说 《 国演 义 》 早 的 篇 三 最 传人记 录 , 至朝鲜 朝才 发现 。公 元 1 6 年 6 , 59 月 李朝 文 臣李 大 升进 启 国王 宣祖 说 : 顷 日张 弼武 “ 引见 时 , 传教 内张飞一 声 万军 之语 , 未见 正史 , 闻
历代 王朝 尊崇 自中国传 人 的儒 学 , 朝则是 中 国 李
儒 学 的程 朱 理 学 更 深 入 传 人 的时 期 , 备 受 推 且
又 如 李 颐命 说 : 传 ,传 《 国演 义 》 , 世 “ 三 者 病
收 稿 日期 : 0 6 4 1 2 0 一O — O
作者 简 介 : 红 梅 ( 9 7 ) 女 , 林 蛟 河 人 , 边 大 学 师 范 学院 教 师 , 读 博 士 谭 17 一 , 吉 延 在
混用 之 , 如陈 寿《 国志 》而 为演 义所 掩 , 三 。 人不 复
或 因朋 辈 问 闻之 , 甚 多荒 诞 妄 语 , 日天 文 地 则 一
观, 今历 代 各 有 演 义 至于 皇 朝 开 国圣 典 , 亦用 诞 说 敷衍 , 自国家 痛 之 , 秦代 之 焚 书 可 也 。[ 宜 如 ”6
理 之 书 , 或 有前 隐 而后 著 , 记则 初 失其 传 后 则 史
难臆 意 , 敷衍 增益极 其 怪诞 。 而 臣后 见其 册 , 是 定 无 赖者 杂言 , 如成古 淡 , 但 杂驳 无益其 害义 理 。 非 自上 偶 尔 一 见 甚 为 未 安 。 [ 可 见 , 书 于 1 9 ”] 3 该 56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4期 3 20 0 6年 1 O月
东 疆 学 刊 Do gin o r a n j gJ u n l a
Vo1 2 o. . 3N 4
Oc . 0 6 t 2 0
《 国演 义 》 朝 鲜 广 为流 传 之 原 因 三 在
国演 义 》《 、 钱塘 记 》 《 和遗事 》《 、宣 、 杨六 郎 》 , 等 梳 俚无 味之 。 [ ”4 3
《 国演义 》 产生 于元 末 明初 , 在 中国本 三 虽 但
土, 由于受 到 轻 视小 说 的 传 统 文化 价 值 的影 响 。 朝鲜
评价 呢?
年 前 已传 人李 朝 。很显 然李 朝 文 臣李 大升 对《 三 国演义 》 持批 判 的态度 。
1 朝 鲜 对 《 国 演 义 》 否 定 . 三 之
《 国演义 》 三 传人 朝鲜 后 , 多朝 鲜 文人 同李 很 大升 一样 , 对它进 行 了抨击 。 如李圭 景认 为 :《 “ 三
据 韩 国学 者金 东旭 先 生的统 计 资料 , 今为 迄
止 , 三 国演 义 》 朝 鲜先 后 出 过 三 十种 译本 ( 《 在 含
暗而死 。云 :诚 不无 此理 !其 诬诸 葛 以怪 神者 , ” “
亦足受 此罪 矣 ! …诸人 发令 禁小 说 ” “ … ,果然 , 则 此必 有所惩 者而 然 者 。其 他 淫执 荒诞 之作 , 出 愈 愈 奇 , 以乱 天 下 风 俗 耳 。 李 颐命 认 为《 国演 足 ” 三
谭 红 梅
( 中央 民族 大 学 少数 民族语 言 文 学院 , 北京 1 0 8 ) 0 0 1 摘 要 : 据 文献 中关于《 国演 义》 根 三 的记 录 , 鲜 对《 国演义 》 朝 三 的态 度 , 经历 了否 定和 广泛接 受
的过 程 ; 三 国演义 》 所 以能在朝 鲜广 为流传 , 因为 它在 艺术上 的 巨大成 就 , 达 了时代 的 声音 , 《 之 是 表 而
且 与“ 民间化 ” 的儒 家精 神有 着 不可分 割 的关 系。
关 键 词 : 三 国 演 义 》 朝 鲜 ; 传 原 因 《 ; 流
中图分类 号 :2 7 4 3 文献标 识 码 : I0 . 1 A
文章编 号 :0 22 0 ( 0 6 0 —0 00 1 0 —0 7 2 0 ) 40 3 — 4
李植 痛感 到 陈寿 的史 书《 国 志 》 为人 注意 , 三 不 已 被 广为 流传 的《 国演 义 》 取 代 。无 论 是李 大 三 所
升、 李圭 景 、 李颐命 还 是李得 懋 、 洪万 宗等 朝鲜文 人 , 实上 , 事 他们 本人 就是 《 国演 义 》 三 的读 者 。 如 果 不是 阅读 了《 国演义 》又 如何 对其 作 出上 述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