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项与种群数量的变化不直接相关
新教材高中生物综合检测(B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综合检测(B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田鼠种群数量在数年内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田鼠种群增长曲线呈“S”形,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B.田鼠种群数量在AD段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段种群数量一直在下降C.若该种群在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20,则该种群在该年的出生率为20%D.若不考虑其他因素,A、B两点对应的年龄结构分别为增长型和衰退型,该田鼠种群数量先增多后减少,因此该田鼠种群增长曲线不是“S”形,D点时种群密度最小,A项错误。
田鼠种群数量在AD段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段的R<1,种群数量一直在下降,B项正确。
若该种群在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20,由于不知道该年出生的个体数,因此无法计算该种群在该年的出生率(出生数/总数),C项错误。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在A、B两点时R>1,对应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D项错误。
2.下列有关种群数量调查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诱虫器利用了小动物趋光的特性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将培养液滴入计数室后直接用显微镜计数D.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先盖上盖玻片,再滴培养液于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由于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A项错误。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诱虫器利用了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B项错误。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血球计数板加样后,需静置片刻再使用显微镜计数,让细胞沉降到计数室底部的小方格内,避免细胞分布在培养液的不同深度,导致计数时被遗漏,C项错误。
高中生物选修二和选修三易混易错判断题汇总
高中生物选修二和选修三易混易错判断题汇总1.(选择性必修2 P2正文)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只能用标记重捕法。
(×)2.(选择性必修2 P3正文)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是仅靠这一特征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3.(选择性必修2 P4正文)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4.(选择性必修2 P4正文)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的密度。
(×)5.(选择性必修2 P5“探究·实践”)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要选择生长茂盛处取样。
(×) 6.(选择性必修2 P9正文)种群的“J”形增长曲线中,N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λ为时间。
(×)7.(选择性必修2 P9正文)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提高环境容纳量。
(√)8.(选择性必修2 P15正文)在自然界,一个种群不一定都与其他种群有着密切的关系。
(×)9.(选择性必修2 P15正文)松鼠以红松、云杉等植物的种子为食,但其种群数量与食物的丰欠并不相关。
(×)10.(选择性必修2 P16正文)若要确定合适的捕捞量就需要研究捕捞量与种群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 11.(选择性必修2 P22黑体)鄂尔多斯草原上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构成群落。
(×)12.(选择性必修2 P23黑体)群落中某一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群落丰富度下降。
(×)13.(选择性必修2 P28“与社会的联系”)四大家鱼的混养就是利用了它们在池塘中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
(√)14.(选择性必修2 P32“科学·技术·社会”)立体农业是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的生产模式。
(√)15.(选择性必修2 P33正文)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气孔在白天才开放。
(×)16.(选择性必修2 P35正文)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物种能够形成群落,是因为它们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2.一块朽木上的全部木耳
3.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鲜、真菌、昆虫、蜗牛等
4.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它生物
要点: 1.一定的自然区域,包含这里的各种生物 2.区内各种生物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第一节、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
1、物种的组成是 区别不同群落的 重要特征。
热带雨林
这些群落的不 同是靠什么来 区别的呢?
能通过竞争来取得资源的优先占有地位。
常在群落中占有持久不变的优势。
群落中可能只有很少的种类能够凭借自己的大小、 数量和生产力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即为优势种,其 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群落内 部的环境条件,影响其他种类的生存和生长。优势种 的主要识别特征包括个体数量多,通常占有竞争优势, 在群落中常占有持久不变的优势。
(1)非周期性波动
• 随气候变化
蝗虫密度达到了最多每平方米一万只
影响灰鹭种群数量波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气候
(2)周期性波 任何波动只要在两个波峰之间相隔的时间相等就称之为周期波动
影响旅鼠种群数量波动的因素是什么?这种周期性波动现 象主要发生在哪种环境?
食料植物因旅鼠取食而发生周期性短缺
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猞猁数量和雪兔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K
K值只代表种群数量的平均值,实际数量总在K值上下波动, 波动幅度有大有小.
一、种群的数量波动
概念: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和环境条件 的改变所引起的种群个体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 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的平均值,实际的种群 数量在这个平均值的上下波动。
* 波动幅度有大有小;可以是非周期性波动,也
可是周期性波动,大多数是非周期性波动。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三,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1.合理利用和保护野生生物资源 2.为防治有害生物提供科学依据
四,种群数量的调节因素
(1)外源因素:气候,食物,病原体, )外源因素:气候,食物,病原体, 寄生,捕食,降雨量,( ,(极端的湿度 寄生,捕食,降雨量,(极端的湿度 和温度) 和温度)等 (2)内源因素:领域行为,内分泌调 )内源因素:领域行为, 节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一,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直接因素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 因素: 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
间接因素:食物,气候,传染病,天敌 间接因素:食物,气候,传染病, 因素
重要因素: 重要因素:人类的活动 因素
二,种群的数量波动
概念: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和环境条 概念: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和环境条 件的改变所引起的种群个体数量随时间的变 件的改变所引起的种群个体数量随时间的变 化. * 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的平均值,实际的 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的平均值, 种群数量在这个平均值的上下波动. 种群数量在这个平均值的上下波动. 也可是周期性, 也可是周期性,
�
(1)非周期性波动 )
随气候变化
灰鹭因气候变化种群数量表现为非周期性波动
(2)周期性波动 )
任何波动只要在两个波峰之间相隔的时 间相等就称之为周期波动 原因:食物周期性的成熟:(捕食关系的 原因:食物周期性的成熟:(捕食关系的 :( 生物) 生物)
北极旅鼠: 北极旅鼠:每3-4年出现一次数量高峰 年出现一次数量高峰 波动原因: 波动原因:由于食料植物由于旅鼠的取食而发生周期 性短缺
练习巩固 1,下列各备选项目中,哪项与种群数量 ,下列各备选项目中, 的变化不直接相关?( 的变化不直接相关?( ) C A,气候 , C,分布型 , B,出生率 , D,食物 ,
种群1、2、3
请绘制大草履虫的种群增长曲线!
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
K值:在环境条 件不受破坏的情 况下,一定空间 中所能维持的种 群最大数量称为 环境容纳量。
思考:
种群的增长呈该形曲线的原因有哪些?
食物等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种内竞 争不断加剧,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 死亡率增高。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 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 定的水平。
A、气候 C、分布型 B、出生率 D、食物
2、下面哪种因素对种群数量的调节有 影响?(E )
A、捕食 C、气候 E、以上均有影响 B、领域行为 D、寄生
概念图
周期性波动
类型 包括
外源性调节因素
种群的数量波动
调节 因素
非周期性波动
内源性调节因素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在不利条 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
气候
周期性波动
北极旅鼠:每3-4年出现一次数量高峰 波动原因:由于食料植物由于旅鼠的取食而发生周期 性短缺
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猞猁数量和雪兔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原因:食料植物及植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之 间的数量互动关系
练习巩固
1、下列各备选项目中,哪项与种群数量 的变化不直接相关?( ) C
1. 种群增长的“ J ”形曲线
形成条件 :
资源无限 空间无限 不受其他生物制约
思考:
常在什么时候出现?
种群迁入适宜的新环境 的一段时间
增长条件: 资源有限 空间有限 受其他生物制约
增长的特点
种群数量波动及调节
一、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
间接因素:食物、气候、传染病、天敌
重要因素:人类的活动
一、种群数量的波动性
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和环境条件的改 变所引起的种群个体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K
* 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的平均值,实际的 种群数量在这个平均值的上下波动。
群的环境容纳量能______(“能够”或“不能够”)随
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3)试根据容纳量的概念对珍
稀动物的保护、草原的合理放牧分别提出你的建议。
啮齿类动物——长耳跳鼠
生存压 力增加
内分泌 失调
出生率 降低
周期性波动
外源性调节因素
类型 包括
种群的数量波动
调节 因素
非周期性波动
内源性调节因素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1.合理利用和保护野生生物资源
2.为防治有害生物提供科学依据
练习巩固 1、下列各备选项目中,哪项与种群数量的
变化不直接相关?( )C
C 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D 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4、在放有5mL培养液的培养瓶中放入少量酵母 菌菌种,然后每隔一天统计一次酵母菌的数量。 经过反复实验,得出如右图所示的结果:对这一
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B( )
A.酵母菌的生长呈现 出“S”型增长
B.酵母菌种群在第4天 增长率达到最大
C.在第4天至第6天中, 种群的出生率等于 死亡率
A、气候 C、分布型
B、出生率 D、食物
2、下面哪种因素对种群数量的调节有影
响?( )E
A、捕食 B、领域行为 C、气候 D、寄生E、以上均有影响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专题7 生物与环境 专题提升练7(老高考旧教材)
专题提升练7一、选择题1.(2022山东枣庄模拟)植绥螨能捕食蚜虫、烟粉虱等的卵,也有不少取食花粉。
烟粉虱成虫不善飞行,活动能力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喜欢群集于植株上部嫩叶背面吸食汁液,随着新叶长出,成虫不断向上部新叶转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绥螨和烟粉虱、烟粉虱和植株之间都是捕食关系B.烟粉虱种群的分布呈现出由下向上的垂直结构C.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烟粉虱成虫的种群密度D.可利用烟粉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对其进行生物防治2.(2022山东卷)某地长期稳定运行稻田养鸭模式,运行过程中不投放鸭饲料,鸭取食水稻老黄叶、害虫和杂草等,鸭粪可作为有机肥料还田。
该稻田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普通稻田,且养鸭还会产生额外的经济效益。
若该稻田与普通稻田的秸秆均还田且其他影响因素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需要施加更多的肥料B.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需要使用更多的农药C.该稻田与普通稻田的群落空间结构完全相同D.该稻田比普通稻田的能量的利用率低3.(2022浙江三模)吹绵蚧是一种严重危害果园生产的害虫,澳洲瓢虫以吹绵蚧为食,可以有效抑制该害虫的数量。
科学家研究并获得了吹绵蚧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吹绵蚧增长的比率)的关系模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吹绵蚧种群数量大于m小于n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m点B.当吹绵蚧种群数量大于n小于p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n点C.当吹绵蚧种群数量超过p点时,吹绵蚧种群数量会稳定在q点D.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瓢虫,吹绵蚧数量就不可能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4.(2022广东湛江二模)根据生活史的不同,生物学家将生物分为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
如图所示两条曲线分别表示r对策和K对策两类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 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 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 t+1=N t。
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点)和灭绝点(X点),当种群数量高于X点时,种群可以回升到S 点,但是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点,种群就会走向灭绝。
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水平测试(学生版)
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第1章水平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地区由于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
第二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
对第二年蝗虫种群密度下降合理的解释是() A.出生率下降B.死亡率上升C.迁入率下降D.迁出率上升2.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可以有很大差异B.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C.迁入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D.最理想的种群性别比例是雄∶雌=1∶13.用标记重捕法测定某地区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标记物会引起部分动物运动能力受限而饿死,则测定结果会偏大B.若标记后的个体在第二次捕捉时更容易被发现,则测定结果会偏大C.若标记后的部分个体从该地区迁出到其他地方,则测定结果会偏大D.若被标记个体会产生记忆导致第二次不易捕捉,则测定结果会偏大4.每年4月,来自南亚的粉红椋鸟聚集于新疆北部草原,它们通常以成百上千只的大群体活动。
粉红椋鸟喜食蝗虫,群体采取波浪式向前推进,飞行在前面的群体产生的气流和叫声惊扰蝗虫,使其暴露,紧跟其后的个体迅速捕食被惊起的蝗虫,前后个体不停地交换空间位置,保证每一只粉红椋鸟都能获得捕食机会。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粉红椋鸟是一个种群B.粉红椋鸟的种群数量会呈现“J”形增长C.粉红椋鸟种群数量会随季节而出现波动D.粉红椋鸟集群生活有利于其捕食和防御5.如图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c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a表示年龄结构,b表示性别比例,b可以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C.若种群的数量增长呈“S”形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的年龄结构一直是增长型D.对种群密度定期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6.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形增长是受资源等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都不能得到某种群密度的准确值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7.下述古代诗句中,部分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其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变化产生影响的是()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昨夜雨疏风骤……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C.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课标版生物 第一轮专题练习--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
2023课标版生物高考第一轮专题练习专题九生物与环境夯基础考点练透第1讲种群考点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1.[2022江西南昌摸底]下列与种群数量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数量变化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种群内个体的死亡和出生有利于保持物种的延续和基因多样性C.在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中,增长率(AA/A7)保持不变I).采用每夭定时抽样检测的方法研究水体中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2.如图表示种群的特征概念图,下列相叉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通过实施“二孩”或“三孩”政策可调整人口的④,一般不会影响⑤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害虫中的雄性个体,影响其种群的⑤,可以明显降低①c.所有生物的种群数量特征都包括or⑤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D.某种杂草在ffl野中的随机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3.[2021湖南永州模拟]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不M的种群采用不闸的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一般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B.调查岛速公路一侧某种绿化树的种群密度适合采用等距取样法进行取样C.动物在被捕捉过一次以后更难被捕捉,通过标志重捕法获得的数据要比实际数据偏高D.减小样方的面积便于统计个体数量,所以能降低调査的误差4.[2021浙江1月选考]大约在1800年,绵羊被引入到塔斯马尼亚岛,绵羊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直到1860年才稳定在170万头左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绵羊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条件有关,而与出生率、死亡率变动无关B. 绵羊种群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的倍数不变C. 若绵羊种群密度增大,相应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减小1).若草的生物量不变而种类发生改变,绵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能发生变化5. 我国是一个蝗灾多发的国家,治蝗问题备受关注。
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 稻中的蝗虫,结果仅需2 000只鸭子就能对2. 5平方千米农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
高二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是调查小组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1~5年种群呈J型增长B.20~30年之间种群增长率为零C.到20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多D.15~2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答案】C【解析】1-5年λ>1,而且不变,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符合J型曲线,A正确; 20~30年之间λ=1,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种群增长率为0,B正确; 10年到20年之间λ<1,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在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年,C错误; 15~20年λ<1,种群数量持续减少,D正确;答案是C。
【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化【名师】技巧点拨:对“λ”的理解Nt =Nλt,λ代表种群数量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
λ>1时,种群密度增大;λ=1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λ<1时,种群密度减小。
2.在下列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A.B.C.D.【答案】B【解析】“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解: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的增长是指在空间无限、资源无限和不存在任何天敌的情况下的增长.在这样的条件下,种群会呈“J”型曲线增长,B图所示的增长状况便属于此种情况.故选:B.【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3.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A.竞争B.共生C.寄生D.捕食【答案】A【解析】在群落中,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种间关系,分别是共生、寄生、捕食和竞争。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苗和草都是植物,生长在一起,因争夺营养物质和空间而进行斗争,属于竞争关系。
【考点】种间关系4.在决定鲸的捕捞量时.需研究下图。
该图表示了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
图中哪条线表示生殖的数量,P点代表什么 ( )A.曲线1表示生殖数量,P代表各种群的最大数量B.曲线2表示生殖数量,P代表各种群的最大数量C.曲线1表示生殖数量,P代表环境的负载能力D.曲线2表示生殖数量,P代表环境的负载能力【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
2023年高考生物冲刺复习经典易错知识点总结与例题剖析24 种群与群落含详解
易错点24种群与群落1.有关“种群数量变化曲线”(1)对“λ”的理解Nt=N0λt,λ代表种群数量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
λ>1时,种群密度增大;λ=1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λ<1时,种群密度减小。
(2)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反之,K值会上升。
(3)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区别①种群增长率是指种群中增加的个体数占原来个体数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②增长速率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与时间的比值。
在坐标图上可用某时间内对应曲线的斜率表示,斜率大则增长速率大。
③在“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基本不变,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在“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逐渐减小,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2.有关“种间关系”(1)竞争和捕食的区别①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并不以直接获得食物为目的。
②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以下情况不属于捕食: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一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如鲈鱼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这属于种内斗争。
(2)寄生与腐生的区别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
(3)种内斗争与竞争的区别简记为:“同斗争”,“异竞争”。
“同斗争”:同种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是种内斗争,如公羚羊争夺配偶。
“异竞争”:不同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是竞争,如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
3.有关“群落演替的种类及过程”(1)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2)任何环境下的演替都要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候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
此时物种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也高。
(3)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
生物教案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课时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第2课时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课标要求 1.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变动。
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3.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和不同物种间的相互作用都会影响生物的种群特征。
考点一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应用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建构方法和实例(3)表达形式①数学公式:科学、准确,但不够直观。
②曲线图:直观,但不够精确。
2.种群数量的增长(1)种群的“J”形增长拓展延伸准确分析“λ”曲线①a段——λ>1且恒定,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②b段——λ下降,但仍大于1,此段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种群数量一直增长。
③c段——λ=1,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
④d段——λ<1,种群数量逐年下降。
⑤e段——λ呈上升趋势,但仍未达到1,故种群数量逐年下降。
(2)种群的“S”形增长拓展延伸聚焦K值①K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是环境容纳量,即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数量所达到的最大值会超过K值,但这个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因为环境会遭到破坏。
②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环境条件改善时,K值会上升。
③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
当种群数量偏离K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种群数量回到K值。
④K值的四种表示方法如下图所示,图中t1时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t2时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
3.种群数量的波动(1)大多数生物的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
处于波动状态的种群,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爆发。
(2)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的或急剧的下降。
(3)当一个种群的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原因而衰退、消亡。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源于选择性必修2 P16“小字部分”: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1-3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教学设计】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教学设计】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学习目标]1.通过研究环境因素、种内关系及种间关系,明确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2.通过研究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认同种群研究的重要社会意义,提升社会责任感。
3.基于对生物学过程中存在因果循环关系的认识,探讨人类活动对种群及环境的影响。
【课件自主预习】一、非生物因素1.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特征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因此,凡是影响种群重要特征的因素,都会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2.在自然界,种群的数量变化受到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3.干旱缺水会使许多植物种群的死亡率升高,种群密度降低;动物种群在寻找水源的过程中也常常发生个体的死亡,种群密度下降。
而对东亚飞蝗来说,气候干旱正是种群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
4.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
二、生物因素1.随着种群的增长,种内竞争会加剧,从而使种群的增长受到限制,这说明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到种群内部生物因素的影响。
2.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在单独培养时,两者的数量都呈“S”形增长;混合培养开始时,两个种群数量也都有增长,但随后双小核草履虫个体数目继续增加,而大草履虫的个体数下降,最后完全消失。
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竞争,而且在食物不足时,大草履虫在竞争中占劣势。
3.在自然界,任何一个种群都与其他种群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相互竞争的关系都是十分常见的。
除顶级捕食者外,每种动植物都可能是其他某种生物的捕食对象,每种动物都需要以其他生物为食。
4.作为宿主的动物被寄生虫寄生,细菌或病毒引起传染病,也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进而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5.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7 考点1 种群和群落-讲义(通用版)
考情解读考点1.种群的数量特征。
2.种群的数量变化。
3.群落的结构。
4.群落的演替。
5.生态系统的结构。
6.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9.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0.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1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12.生态工程。
考情1.考查题型:多以选择题呈现。
2.命题趋势:种群和群落常以数学模型、实例、表格信息等形式考查,生态系统常结合具体案例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和计算、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
1.(选择性必修2 P4思考·讨论)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不一定能保持稳定,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结构,还受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且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2.(选择性必修2 P5探究·实践)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宜选择双子叶草本植物,不宜选择单子叶草本植物为调查对象。
因为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
3.(选择性必修2 P5探究·实践)样方法中强调随机取样的目的是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4.(选择性必修2 P10思考·讨论)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可以采取器械捕杀、药物捕杀等措施。
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有害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如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等。
5.(选择性必修2 P11探究·实践)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自身对照,因此无须设置对照组,但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必须重复实验,求平均值。
6.(选择性必修2 P12拓展应用1)“J”形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考试学习资料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考试学习资料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数量变化起决定作用B.研究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发展趋势C.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可使种群密度降低D.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可增加本种群的K值解析:选D 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数量变化起决定作用,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研究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幼年个体占的比例大,种群数量将增加,反之则减少;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会降低出生率,使种群密度降低;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只能引起种群密度变化,而不能引起K值的变化,K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
2.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别比例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B.依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得出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D.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解析:选D 有的生物没有雌雄性别之分(如玉米),所以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种群密度只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
3.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A.先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然后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C.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解析:选D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应该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必须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使酵母菌均匀分布;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也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培养后期酵母菌数量较多,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学习任务单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理解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各种因素。
2、能够区分不同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作用方式和强度。
3、掌握分析种群数量变化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种群的特征与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
(2)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3)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作用机制。
2、难点(1)分析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构建数学模型来描述种群数量的变化。
三、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2、小组讨论针对一些复杂的案例和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和解决。
3、实例分析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生物种群案例,深入理解各种因素的影响。
四、知识链接1、种群的概念和特征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种群具有数量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和空间特征(如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
2、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五、学习内容(一)非生物因素1、阳光阳光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进而影响以植物为食的动物种群数量。
不同植物对阳光的需求不同,有些植物喜欢充足的阳光,而有些植物则适应较弱的光照条件。
例如,在森林中,上层的乔木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生长茂盛,而底层的植物则受到阳光的限制,种群数量相对较少。
2、温度温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都有重要作用。
每种生物都有其适宜的生存温度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生物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抑制甚至死亡。
例如,在寒冷的冬季,一些昆虫的卵和幼虫会进入休眠状态,以度过不利的环境条件;而在炎热的夏季,高温可能导致某些动物的代谢率增加,食物需求增大,如果食物供应不足,种群数量可能会下降。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人教版)讲义教案: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含答案)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答案在最后)[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2.举例说明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3.阐明种群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特征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因此,凡是影响种群重要特征的因素,都会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2.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在自然界,种群的数量变化受到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①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即主要取决于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强度。
②许多植物的种子在春季萌发,主要受气温升高的影响;蚊类等昆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一般会全部死亡,主要受气温降低的影响。
③干旱缺水会使许多植物种群的死亡率升高;动物缺水可导致个体的死亡,气候干旱会使东亚飞蝗呈爆发式增长。
④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
(2)生物因素①内部因素——种内竞争。
②外部因素a.捕食与被捕食关系:除顶级捕食者外,每种动植物都可能是其他某种生物的捕食对象,每种动物都需要以其他生物为食,使各种生物种群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b.相互竞争关系:不同植物竞争阳光和养分,不同动物竞争食物和生存空间,导致种群数量的变化。
c.寄生关系:宿主被寄生生物寄生,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3.制约因素的类型(1)密度制约因素①概念: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
②举例:同样是缺少食物,种群密度越高,该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越大。
(2)非密度制约因素①概念: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
②举例:在遭遇寒流时,有些昆虫种群不论其种群密度高低,所有个体都会死亡。
判断正误(1)树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直接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2)春夏时节动物种群迅速增长受气温升高、食物充足等多种非生物因素的综合影响()(3)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答案(1)×(2)×(3)√任务一: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根据教材“思考·讨论: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该地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提示阳光。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高二生物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等信息2.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 图示为神经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膜电位的变化可导致结构①的定向移动和②的释放B. 物质②在突触间隙的扩散,离不开组织液的运输作用C. 结构④的开启可使物质②进入细胞内而引起乙细胞的兴奋D. 图中过程能够体现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和信息交流等功能2. 免疫活性物质是指体内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抗原是一类蛋白质类的免疫活性物质B. 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C. 细胞免疫过程没有免疫活性物质参与D. B细胞、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加工抗原3.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的种植与保存方面已有较多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会影响细胞核内的基因组表达B. 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可产生α-淀粉酶C.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与生长素具有相似的生理效应D. 用适宜浓度的NAA处理未受粉的葵花,可提高葵花子的产量4. 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组成,称为物种丰富度B.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是由动物活动决定的C. 群落在不同季节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D. 在确定某种生物的生态位时,一般以查阅资料为基础5. 目前我国规定婴儿在出生后24 h内需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婴儿在接种该疫苗后不会发生的是( )A. 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并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B. 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进而产生相应抗体C. 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记忆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D. 疫苗通常由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不会引起相应疾病6. 由燕麦胚芽鞘实验得知,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 )A. 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一面B. 胚芽鞘、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C. 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D. 胚芽鞘尖端、向光一面、尖端下面的一段7. 如图代表正常情况下肌细胞与人体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①③⑤
B.②④
C.②④⑤
Hale Waihona Puke D.③⑤解析:种群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判断种 群的标准: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内蒙古草原上全
部的牛可包括多个物种,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形成了不同的种
群。种群密度的大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4.(2010· 宁波模拟)图甲和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
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重要因素
①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退型 ②可预测种群未来数量的趋势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相对 比例
2.相互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特别提醒
①预测未来数量变化趋势——年龄结构;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②研究种群密度意义: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
集群分 布
环境资源分布不均 种群的个体集 匀;植物传播种子 自然界中生物多为集 中在特定的几 以母株为扩散中心; 群分布 个点上 动物的社会行为使 其结合成群
(4)意义:了解空间分布格局对于选择种群密度的统计方法有重要意义。
2.种群的存活曲线 (1)概念: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曲线。 (2)类型:如右图: Ⅰ型:曲线凸形,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 少数个体死亡,早期死亡率极低,但当 达到一定生理年龄后,短期内几乎全部 死亡,如大型兽类、人类。 Ⅱ型:曲线对角线形,各年龄组死亡率
即物种必须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时间 和空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①种群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 ②种群是物种的具体繁殖单位。 ③种群是物种的具体进化单位。 它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比率、出生率和死 亡率等一系列特征。 有复杂的种内关系(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三个具体单位 内涵 外延
两个 方面
2.种群的特点 一个种群不是简单个体的累加,而是有发展、自我调节、动 态稳定以及种群密度等一系列特征的有机整体。
施。下列关于对种群Ⅰ和种群Ⅱ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
的是 ( )
A.种群Ⅰ和种群Ⅱ都为1~10岁时期
B.种群Ⅰ和种群Ⅱ都应为7~10岁时期
C.种群Ⅰ为0~1岁时期,种群Ⅱ为6~7岁时期
D.种群Ⅰ为出生以后的各年龄期,种群Ⅱ为7岁以后各年龄期
解析:由曲线可知,种群Ⅰ在0~1岁时期死亡率极高,但达到1 岁以后,死亡率变得很稳定,故应在0~1岁时期实施保护;种群 Ⅱ为6~7岁时期死亡率很高,而后死亡率也很低且稳定,应在 6~7岁时期实施保护。 答案:C
(3)三种分布比较
项目 类型 均匀分 布 随机分 布 特点 种群内的各个 体的分布是等 距离的 种群内每个个 体在任一空间 的分布概率相 等 原因 实例
种群个体间的激烈 浮游植物、森林乔木、 竞争引起 面粉中的黄粉虫等 环境资源分布均匀 一致、种群个体间 互不作用引起 森林中的无脊椎动物 等玉米田中玉米螟卵 分布
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1和种群2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
)
A.衰退型和增长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 答案:B
B.增长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
考点3 种群的空间分布和存活曲线
1.种群个体的分布型 (1)概念:分布型是指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 (2)类型:包括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三种类型。 在密度相同的情况下,种群可以有不同的分布型。小空间尺度上 种群的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如图所示:
即时突破
1.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
养的是绵羊,有2户养的是山羊 ,这8群羊是 A.一个群落 C.两个种群 B.一个种群 D.八个种群 ( )
解析:群落应包括该草原的各种生物,所以A不对,种群是指在 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绵羊和山羊分属两个 不同物种,这里虽有八群羊但只包含两个种群。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第三单元 种群和群落
学时28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的变化
考点1 种群概念及其特点
1.种群概念的理解
理解要点 两个 要素 同一物种 集合体 具体内容 种群内的个体均属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可 见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 指一个群体,包括该物种的幼体和成体等全部个体
两个 条件
时间和空间
相等,如鸟类。
Ⅲ型:曲线凹形,幼年期死亡率很高,但是一旦 活到了某一年龄,死亡率就变得很低而且稳定,如树蛙。
(3)意义:反映了各物种的死亡年龄分布状况,有助于了解种群的特
性及其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即时突破
5.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种群(Ⅰ和Ⅱ)的存活情况进行了逐年观 察。下图为两个种群的存活曲线,并根据曲线提出了保护措
答案:C
2.欧洲极品海水鱼类——地中海鳎鱼,目前在威海市人工育苗成
功。该种鱼个大肉厚,体形修长、优美,肉质具有特殊微妙的甜 味,十分适合在我国南北方大面积推广养殖。在威海市水产研究
所有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2个池塘养的是地
中海鳎鱼,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是 A.一个生物群落 B.一个物种、两个种群 ( )
C.两个种群、两个物种
D.八个种群、两个物种
解析:8个池塘里有6个池塘养鲫鱼,2个池塘养地中海鳎鱼,所 有池塘中的全部鲫鱼为一个种群,所有池塘中的地中海鳎鱼为 一个种群。鲫鱼和地中海鳎鱼不属于同一个物种,8个池塘中 的鱼不能构成一个群落。
答案:C
考点2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内在联系
1.几种种群特征的比较
项目 特征 种群 密度 出生率 死亡率 迁入率 迁出率 年龄结构 性比率 定义 单位空间或单位面积中某种 群的个体数量 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 位时间内新出生或死亡的个 体数目 种群中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 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数 量的比例 种群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目 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特点或作用 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与种群数量呈正 相关,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变 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确定等,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
即时突破
3.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 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 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
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挺水植物和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