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涉县女娲祭典的文化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涉县女娲祭祀文化

中国涉县女娲祭祀文化
六、涉县女娲祭祀文化形成的考古依据/11 七、涉县女娲祭祀文化形式延续的重要性/15
第二章 涉县女娲祭典形式和内容/17
一、民间祭祀—— 涉县山水间最为隆重的盛典/17 二、政府公祭—— 国家正祀的一种完美体现/32
三、庙会习俗和信仰—— 崇拜和祭祀女娲历史悠久的信息/35 四、故事传说—— 娲皇文化的经典演绎 /41
中共涉县县委、县政府多年致力于女娲文化的保护和弘扬,已成为全国瞩 目的“女娲文化研究中心”。王矿清、赵奎吉等同志抱着对家乡和民族文化的 热爱和执著,访老问古,集专家之宏论、发探索之新悟,撰写成《中国涉县女 娲祭祀文化》一书,可嘉可贺!在大作付梓之际,我写了上面的话,愿他们在 女娲文化研究上不断有新突破、新成果问世。
ZHONGGUOSHEXIANN WAJISIWENHUA
中 国 涉 县 女 娲 祭 祀 文 化
编 著:杨荣国 王矿清 赵奎吉 杜学德
河北人民出版社
编写说明
涉县是一块美丽而丰饶的土地,涉县 是全国的文化工作先进县,涉县县城是全 国文明县城,涉县又是女娲文化之乡,这 里五十万年前就有人类栖息生存,人杰地 灵,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涉县壮美的山 水孕育出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邯郸 乃至河北、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据统 计,涉县已经列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项目包括女娲祭祀文化、涉县赛戏;列录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上刀山等三项; 列录邯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包括西 戌道教音乐等十二项。另外,还有众多的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还在加大挖掘 整理力度。
第五章 娲皇圣母的民间面孔/104
一、不识女娲真面目,原来融入民间中/104 二、涉县究竟有几位女娲奶奶?/105 三、唐王峧奶奶看远也看近/107
第六章 国内部分专家对涉县女娲祭祀文化的文章节选/1承人的保护和培养/118 三、涉县女娲祭祀文化的潜在危机/119 四、涉县女娲祭祀文化潜在危机的原因和结果/121

涉县娲皇宫庙会古上巳之遗风

涉县娲皇宫庙会古上巳之遗风

一涉县地处太行山东麓,位于河北省西南部,今属邯郸市辖区,是晋、冀、豫三省七县(市)的交界地。

涉县女娲信仰浓厚,女娲庙众多。

至今在固新镇昭义村、井店镇井店村东、井店镇禅房村青阳山、合漳乡白芟村、合漳乡段曲村、索堡镇曲村、辽城乡新桥村、辽城乡河南店村,都有女娲行宫或女娲庙。

2006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涉县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

同年,涉县的“女娲祭典”也被国务院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嘉庆四年《涉县志》记载:“娲皇庙,本邑南关、河南店、王堡北冈等处皆有,以在县西20里唐王者为盛。

”唐王涉县娲皇宫庙会与古上巳之遗风□刘芬芬娲皇庙即现今位于涉县城西北14.5公里的索堡镇索堡村东唐王山悬崖绝壁之上的娲皇宫。

娲皇宫是一处古代神庙建筑群,因祀女娲氏而得名。

主要分山上和山下两部分。

山上是娲皇宫主体建筑,有娲皇阁、梳妆楼、钟楼、鼓楼、皮疡王庙以及北齐年间的摩崖刻经与石窟等古迹;山下是朝元宫、停骖宫、广生宫(俗称子孙店)等庙宇。

娲皇宫始建于北齐,为文宣帝高洋在位时往返太原与临漳之间所建的途中憩息的行宫。

至于娲皇庙建于何时,已经很难考证。

清代涉县人李可珍《重修娲皇庙碑记》中记载:“娲皇庙在其(唐王山)上,不知建创所自始。

阅碑碣,两修于明,我朝顺治、康熙、雍正间,历经修理。

”由此可知,娲皇庙应该在明代之前就已经存在。

娲皇宫庙会在清代已经十分兴盛,举办时间是在农历三月初一到二十。

据《涉县志》载,庙会期间每年一到农历三月,就会有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或乘车或徒步云集于此,“娲皇祀以彰德一郡言之,如安阳、内黄、林县皆有庙,而尤以在吾涉者香火为盛……春之月,相率祈禳于此,各得其所欲愿。

自是,西而秦晋,东而青兖,南而豫梁,北而燕冀,不远数千里扶老携幼,享献惟谨,金鼓欢呼之声震娲皇圣母香蜡和求子用的娃娃动山谷”。

娲皇宫庙会上的民俗活动与民俗事象亦十分丰富,不仅有常见的进香、烧纸、系红布、撒小米等拜神习俗,还有历史悠久、规模庞大的朝顶仪式;不仅有拴娃娃等求子习俗,还有奇特神秘的坐夜习俗。

女娲与涉县

女娲与涉县

女娲与涉县女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关于她的神话故事和传说在全国甚至海外都广为流传。

在国内,陕西平利县有女娲山,有人说女娲在那里出生;甘肃天水有女娲墓,有人说女娲死后在那里埋葬。

山东济宁有女娲庙,河南辉县有女娲谷,重庆忠县有女娲的补天石……女娲的踪迹遍布全国,供奉女娲的庙宇数不胜数。

涉县是女娲补天造人的地方,这里娲皇宫是全国最大的祭祀女娲的庙宇,在全国众多女娲庙宇中,建筑规模和影响范围当是首屈一指。

围绕娲皇宫,涉县储存着大量的关于女娲的信息,女娲补天造人的神话在这里家喻户晓。

每到三月庙会,涉县人们都要前往娲皇宫祭拜女娲,庙会期间盛大的仪式,不同地方的风俗和人情相互交错融合,生成浓厚的文化,影响着左右着涉县乃至周边更广大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

涉县的山山水水间,供奉女娲的庙宇星罗棋布。

以娲皇宫为龙头,无数的女娲庙隐于乡间林下,因为规模建制上没有娲皇宫大,知名度不及娲皇宫高,许多不为人知。

有些庙宇只是某个村里供奉,或是几户人家供奉,但足见女娲根植民间有多么深。

可能受娲皇宫影响,这些庙宇都以“娲皇”冠名,叫“娲皇庙”、“娲皇行宫”,而不是以“女娲”呼之,可见“娲皇”一名在涉县由来已久,足见涉县人们对女娲的崇敬之情。

在涉县河南店村西北、中原村、辽城村、井店村、桃城村、王堡村、曲峧村、大巷村、北岗村、台村、宽漳村、杨家山村、南庄村等地方都有独立的娲皇庙。

这些庙宇建制都不算大,多是明清建筑,庙院一两亩,殿堂三五间。

大多因为历史原因,多有损坏,上世纪九十年代多由民间组织出资重修。

其中较大的有曲峧村娲皇庙、中原村娲皇庙、辽城村娲皇庙。

娲皇行宫。

从字意上理解,因为中皇山有着“娲皇宫”,娲皇奶奶要到处巡视,临时下榻的地方就叫成“娲皇行宫”。

娲皇行宫遍布涉县,像沙河村、张家庄云头山、弹音村、涉县城南关村、昭义村柏台寺等都有娲皇行宫。

其中沙河村娲皇行宫,每年三月十七都要举行接“娲皇老姑”回家。

届时村里人结社而起,从沙河出发,敲锣打鼓,向索堡娲皇宫而来。

娲皇宫古迹古建奇观 涉县女娲古迹概览cc

娲皇宫古迹古建奇观 涉县女娲古迹概览cc

娲皇宫古迹古建奇观涉县女娲古迹概览娲皇宫,俗称奶奶顶、吊庙,位于涉县城西北约14公里的中皇山腰。

娲皇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

始建于北齐,为一规模庞大,气度恢宏,整肃巍峨,仙姿勃发的古代建筑群。

娲皇宫景区由广场、娲皇宫、朝元宫、停骖宫、广生宫等组成,总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632平方米,分山上和山下两部分,均为坐东朝西,其间以十八盘台阶式通道相连。

计有房屋建筑135间,历代碑刻75通,北齐石窟3个,北齐摩崖刻经6部,集古建、石窟、石刻、石造像于一体,是我国规模最大、时间最早并且最具研究价值的奉祀上古天神——娲皇圣母的古代建筑群,被称为河北省古建筑十大奇观之一。

广场广场由牌坊广场、补天广场和女娲塑像组成。

进入景区的第一座建筑就是古色古香的青石牌坊,牌坊上正中是中国书协顾问、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题写的“娲皇宫”三个镏金大字。

前行不远就是补天广场,6000平方米的补天广场以不同颜色的花岗岩铺设着伏羲的先天八卦图形。

据传,伏羲是从女娲那里得到的八卦,人类文明的历史几乎是从八卦开始的,伏羲和女娲与中华文化的起源息息相关。

广场的上方是白色花岗岩女娲塑像。

神话传说:女娲为人类的始祖,不仅创造了人,且教人通婚姻、别男女、立人伦、生万物,并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治平洪水,杀死猛兽,使人类安居乐业。

因此,这位开宇宙、立世界的女神,一直被人类所崇祀。

女娲塑像高9.9米,象征女娲曾在我国北方生息繁衍。

塑像基座的四周有四幅红砂岩浮雕,第一幅是“万民朝拜”;第二幅是“抟土造人”;第三幅是“炼石补天”;第四幅是“怒斩恶龙”。

四幅浮雕将女娲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的精神,充分地表现出来。

朝元宫朝元宫又名十方院,是山下最前面的一组建筑群,“朝”和“元”是第一的意思。

该宫建于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

1938年被日寇烧毁,1990年主体建筑进行了恢复重建。

主要有天王殿、大乘殿和三官司殿。

涉县娲皇庙会民俗随记

涉县娲皇庙会民俗随记

涉县娲皇庙会民俗随记*导读:《娲皇庙会民俗考察》是一篇介绍涉县道教胜地娲皇宫风俗的文章。

起因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大力挖掘民间文化的瑰宝,作者……《娲皇庙会民俗考察》是一篇介绍涉县道教胜地娲皇宫风俗的文章。

起因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大力挖掘民间文化的瑰宝,作者亦参与了本地文化馆收集民间文学的活动。

所收集整理的民间故事《五湖四海交朋友》《谷草换个金香炉》《双鱼石》《李御史传奇》《杜康造酒刘伶醉》等不仅刊载于《涉县民间文学》,而且在国家正式出版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著作上发表。

由于一些娲皇宫流传故事的吸引,作者在1986年的农历三月十八日前往考察这一道教风俗。

娲皇庙在境内分布有30多处,而以娲皇宫规模为最大,在晋冀鲁豫区也是仅有的,在明、清、民国初期,县道会司管理下,四方人士皆扶老挚幼,带着对娲皇圣母诚恳信仰,前来许愿还愿,种种风俗丰采不一而足。

而作者花两天一夜所观摩到的庙会,因是刚修缮、恢复不多久的,其庙会内容还是受禁锢的。

无论如何这次民俗考察还是很有收获的。

以《娲皇宫记事》而概之。

1990年作者受邀参与河北省民族民间文化研讨会,便将《记事》简略为《娲皇庙会民俗考察》在会上发表。

河北电视台、河北日报报道了研讨会盛况。

其后,这篇被改为《娲皇庙会民俗随记》的文章便在国内外及互联网上传播开来。

并被国家级报告及联合国地名委员会所引用。

供稿:涉县道协筹备组秘书处原文如下:闻名冀豫晋鲁的大型民俗庙会涉县娲皇庙会,南北朝已有之,历经1400余年,久盛不衰。

一般每年农历三月初一开始庙会,三月十八结束。

其时,每天数万人前来参观,有摆地摊的,赶集交易的,观光旅游的,拜佛的。

人很多,很热闹。

像一幅立体的《清明上河图》。

这个民间活动反映了涉县民俗文化,但是它的一些形势及内容也渗透着旧的封建迷信色彩。

以下是为读者提供的一些习俗形式的实录,请舍弃旧的糟粕,吸取精华。

*一.物资交流解放后,庙会中的物资交流活动逐渐盛行。

新时期民间信仰和风俗问题的调查研究

新时期民间信仰和风俗问题的调查研究

河北涉县女娲信仰习俗女娲作为中华民族的始母神、文化英雄神,为人类作出巨大的贡献。

因而,在涉县每年到正月初一、正月十五、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重要岁时节庆日,人们都要到娲皇宫参拜女娲,感谢女娲对他们的护佑,由此也产生了许多与女娲相关的岁时节日习俗、婚庆习俗、求子习俗与石头信仰相关的行为习惯。

2.3.1 女娲信仰与婚姻习俗《风俗通义》中记载:“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媒,因置婚姻。

”女娲向神明祷告,祈求让她成为媒神,负责人类的婚配嫁娶。

而除了书中所提女娲自己提出作为媒神外,还有一点就是兄妹婚的神话传说。

相传开天辟地之时,世上只有女娲和哥哥伏羲二人,俩兄妹顺应天意结为夫妻。

娲害羞就用扇叶遮住脸,而伏羲把锅底的黑灰抹到脸上。

涉县当地在祭祀女娲时,在戏台上演唱的传统曲目必然有河北梆子《上花轿》。

女演员的道具只是一块红头巾。

在中国,无论男女老少都知道这是新娘子结婚用的红盖头。

在结婚那天,新娘子要用红盖头盖在头上。

随着时间发展,当时女娲遮脸用的扇叶变成了今日的红盖头,伏羲脸上抹黑灰的行为也演变成了在新郎脸上涂抹黑鞋油的风俗习惯。

2.3.2 女娲信仰与生育习俗受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故事影响,在娲皇宫里,经常有妇女在婆婆及其他家人的陪同下前来许愿求女娲赐子。

她们在娲皇像前,按照自己生男生女的愿望,用红线绳套在娃娃的脖子上,往布施箱中放些钱,用红布把娃娃包起来揣在怀里,叫着自己为孩子起的名字,一路不回头地往家走,到家后找到合适的位置将娃娃放好。

如果求子成功,那么许愿者就要自己再买或做一个或者两个娃娃,连同拴来的娃娃,一起拿到娲皇宫去还愿。

在这里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生儿子的话就还两个娃娃,生女儿只还一个,如果没有成功生育,就把拴走的娃娃再送回来。

在生完孩子后,人们还会再去娲皇宫为孩子求锁,其实这个锁就是一根红绳。

人们认为孩子从出生到 13 岁这段时间是多灾多难的时期,求锁后孩子可以得到女娲的庇佑,使孩子的生命不被邪魔歪道夺去,直到孩子十三岁成人后父母再带孩子来娲皇宫开锁。

涉县娲皇宫作文

涉县娲皇宫作文

涉县娲皇宫作文
涉县娲皇宫,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城东南10公里的娲皇山上,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补天的故事发生地,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

娲皇宫建筑群包括娲皇殿、娲皇庙、女娲广场、女娲祠等,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娲皇宫,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神话的世界。

娲皇殿是娲皇宫的核心建筑,气势恢宏,古色古香,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殿内供奉着女娲的塑像,传说中女娲用五色石补天的壮举历历在目。

而娲皇庙则是供奉女娲的地方,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当地会举行盛大的女娲节庆典,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朝拜。

女娲广场是娲皇宫的另一亮点,广场上有女娲补天的雕塑,栩栩如生,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看到了女娲用五色石补天的场景。

广场周围还有一些古老的石碑,上面刻满了古代文字,记录着女娲的传说和历史,让人感受到了古代文明的厚重。

除了以上的景点,娲皇宫还有女娲祠、女娲井、女娲桥等许多与女娲相关的文化遗迹,每一个地方都承载着古代文明的沉淀,让人不禁对古代神话和传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这里,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明的魅力,还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娲皇宫不仅是一座宗教圣地,更是一座文化遗产,它的存在让人们对古代神话和传说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让人们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涉县娲皇宫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建筑群,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见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它的存在让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文化底蕴,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来参观,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民间文化旅游产品——涉县娲皇宫的开发研究

民间文化旅游产品——涉县娲皇宫的开发研究
产经透视
民间文1 旅 游产 品 『 匕 涉县娲 皇宫 的开 发研 究
许 馨
3 08 ) 0 3 7 (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 天津
【 摘
要】 民间文化影响着文化旅游景 区的开发和发展 , 女娲文化作为民间文化较为特殊的一种文化 , 民间文化旅游景 区的 对
开发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 本文 以涉县娲皇宫为例, 通过调查 问卷, 究娲皇宫景区对游客的吸 引力状况。 研 针对娲皇宫景 区 在开发和发展 过程 中存在的问题 , 出扩大旅游规模 、 提 发展 多元化 的旅 游产 业和加 大宣传力度等解 决办法, 以提 升娲 皇宫景 区对
程 中 ,面 对 面 ’ “ ’ 重 要特 点 。这些 艺术 形 式 散播 与村 坊 市 井 、 游 超 市 内 所希 望 购 买 到 的 旅游 产 品 , 是其 往往 是独 具 涉 县 地 区 特 色 街 头 巷 尾 , 出现 在 庭 院 、 中 , 传 在 欣 赏 者 自己 的 口里 、 也 房 流 手 的 旅 游 产 品 。而 这些 旅游 产 品 也 并 非 只 有 核 桃 、 椒 、 饼 而 花 柿 上 。第 三 , 民间文 化 的俗 化 和 程 式化 指 以喜 闻 乐见 的方 式 , 承 已 , 具 代 表 性 和 吸 引力 的 , 是 那 些 利 用 当地 特 有 的 资源 所 秉 更 常 着 一 定 的 民族 文 化 的传 统 形 式 ,当 中融 合 了多 种 的 民 俗 文 化 。 制 作 的精 美 工 艺 品 。第二 , 餐饮 住 宿 方 面 : 在娲 皇 宫 景 区 内仅 有 通 过 在 长 期 的 流 传 过 程 中 , 终 形 成 了一 种 通 俗 易 懂 的 , 于 两 家 餐 馆 。而 这 两 家 餐 馆 也 仅 仅 是 个 体 商贩 租 用 景 区 门面 经 最 便 民众 接 受 的程 式 化 的 审美 形式 。第 四, 实用 性 和 娱 乐 性具 体表 营 , 形 成 系 统 的经 营 管 理 模 式 , 次也 过 低 且 在 菜 式 和 门面 未 档 现 为 人 们在 祈 求 美好 愿 望 的时 候 , 情 绪 带 入 到 所编 写 的诸 如 的 装 修 等 方 面 不 够考 究 、 乏 特 点 , 加 谈不 上 童谣等形式 的作品中。这些作品的内容主要以祈福和 为 了 。 景 区 的规 模 来看 , 从 娲皇 宫 景 区 的总 游 览 时 间较 短 。 即使 由

女娲神话探究及文化价值思考

女娲神话探究及文化价值思考

凤诚广橋电初久学孕祁IJournal of Hebei Radio & TV University第26卷第2期2021 年 4 月 25 日Vol. 26 No. 2Apr. 25,2021女娲神话探究及文化价值思考张素英[,刘建红2(1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 石家庄050080; 2 .邯郸市委党校,河北 邯郸056000)摘 要:女娲是中国上古传说中的创世女神。

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制笙簧”和“置婚姻,合夫妇” 等传说广为流传。

传说河北涉县的娲皇宫是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地方,一年一度的女娲公祭活动在 涉县举办多年。

从女娲神话的历史演变、女娲神话与太行山东麓的地域渊源、涉县女娲神话的特色及文化价值等方面可以看出,女娲神话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女娲;伏羲;神话;涉县中图分类号:B 9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 - 469 X( 2021 )02 - 0091 - 05涉县一年一度的女娲公祭是目前国内规模较 大的女娲祭祀活动之一。

涉县民间不但有多处女娲祠庙,还有众多的女娲神话传说。

近几十年来, 国内学者从历史、社会、民俗等不同角度作了诸多有益探索。

我们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 众说纷纭的女娲形象进一步梳理整合,从新的角度追溯邯郸涉县女娲神话的源头,尽可能挖掘其 深刻的文化价值。

一、女娲神话的历史演变1.女娲形象的嬗变有关女娲的记载,最早见于屈原创作的一首 长诗《楚辞•天问》。

诗中写道:“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1]屈原其实在问:女娲究竟从哪里 来?可见在屈原所处的战国时期,女娲的神话传 说就已经在楚国有所流传了。

但屈原有问无答,他是否知道女娲是什么模样,我们不得而知。

同 一时期,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 道而处。

”[2]意思是:女娲身死后,如同盘古等神话传说一样,她的身体化为诸般神异。

其中女 娲之肠化为逶迤的道路,开辟了人类道路之先河。

蜗皇宫——河北行(涉县)56【原创】

蜗皇宫——河北行(涉县)56【原创】

蜗皇宫——河北⾏(涉县)56【原创】蜗皇宫——河北⾏(涉县)56【原创】 5⽉25⽇上午,我们去涉县的娲皇宫。

娲皇宫离县城不远,往西北⽅向⾏车不多远就到了。

看⼀下地图。

在茫茫太⾏⼭的崇⼭峻岭之中,有⼀奇绝⼭峰唤作“凤凰⼭”,此峰孤⽴于群⼭之间,形似屏风,⾊如蕴黛,古称“中皇⼭”。

娲皇宫,坐落在中皇⼭上,为中国神话传说⼥娲娘娘炼⽯补天,抟⼟造⼈之地。

娲皇宫始建于北齐时期。

后经历代修葺续建,娲皇宫现今占地⾯积达76万平⽅⽶。

如今建筑多为明清时期。

每年农历三⽉初⼀⾄三⽉⼗⼋,为⼥娲诞⾠,⼥娲祭典之⽇。

是时各地及海外华⼈前来祭拜华夏族⼈⽂先始,是中国规模最⼤、肇建时间最早、影响地域最⼴的奉祀⼥娲的历史⽂化遗存,被誉为“华夏祖庙”,为全国祭祖圣地之⼀。

先看⼀下景区的地图,了解⼤致景点。

顺着道路向东北⽅向⾛,沿途有⽔⾯⼩景。

这⼤概是想模仿⼥娲那个原始时代的草屋吧。

沿着左边的⽔⾯继续前进。

左侧⼩湖对岸有流⽔景致。

看见索道缆车了,但是好像静⽌不动,没有运⾏啊。

见⼀⼤坝,坝上⽤绿植排列了“华夏祖庙”的⼤字。

在坝上回望刚才我们⾛过的风景⼩区域。

补天湖 ⼤坝的东北⾯就形成了⼀个湖泊,名⽈:补天湖。

湖边的长廊。

现在,娲皇宫是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被中国⽂联、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娲⽂化之乡”,并成⽴“中国⼥娲⽂化研究中⼼”,“⼥娲祭典”被列⼊⾸批国家级民俗类⾮物质⽂化遗产。

涉县还将申报世界⽂化遗产。

还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河北省其他为:⼭海关、⽩洋淀、避暑⼭庄、野三坡、西柏坡)。

⽯牌坊 远远地见到⼀座⽯牌坊了。

这是新建的牌坊,四柱三门冲天式。

⽅柱周⾝雕刻龙凤图案。

⽯牌坊上刻“娲皇宫”。

过⽯牌坊往上⾏,这是回望⽯牌坊,中间的绿植图案⾮常漂亮。

从⽯牌坊往上⾛,就来到了朝元宫。

这是朝元宫前⾯的⽯桥。

朝元宫 原名⼤悲准提庵,⼜名⼗⽅院,始建于清康熙四⼗⼀年(1702),是⼭下古建群中最前⾯的⼀组建筑。

河北举办第十三届公祭女娲大典

河北举办第十三届公祭女娲大典

龙源期刊网
河北举办第十三届公祭女娲大典
作者:
来源:《当代人》2015年第12期
2015年(乙未年)女娲祭典9月30日在河北涉县举行,这是自2003年以来举办的第十三届公祭女娲大典。

在河北省涉县娲皇宫补天广场,随着礼乐奏响,参加祭典活动的全体代表向始祖女娲敬献花篮、敬香,并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郑一民恭读《女娲颂辞》,向始祖女娲行鞠躬礼,乐舞告祭。

涉县是女娲文化之乡,是神话传说中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地方,境内的女娲庙、女娲祠等女娲祭祀场所遍布全县。

涉县女娲祭祀最早可上溯至“帝尧受禅”时期,祭祀地最初为山上的古洞,并在当地形成了古老的“石图腾”崇拜的信仰,汉代开始建神庙、塑雕像,祭祀由民间进入官方。

2006年涉县的“女娲祭奠”活动被列为首批国家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论娲皇故里庙会习俗

论娲皇故里庙会习俗

248申兴文:论娲皇故里庙会习俗论娲皇故里庙会习俗申兴文(河北省涉县文化馆 河北 涉县 056400)涉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西临晋南煤海。

始建于北齐的娲皇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女娲祭奠”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女娲补天的故事家喻户晓,被世人尊为“华夏始祖”的女娲娘娘,在中皇山风雨千载,默默注视着芸芸众生。

每到阴历三月,草木葱茏、野花飘香、百鸟欢唱之季,娲皇庙会就开始了。

山东、河南、山西等地的香客便远道而来,踏着春气,汇聚在中皇山,虔诚拜度,或祈求或还愿,把积攒在心中的那一份渴盼和激动掬捧向天。

是的,女娲不仅是我们诸多崇拜者心中的图腾,还是千百年前来给予后人一种精神支撑。

女娲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主要包括民间祭祀、祈禳还愿、进香朝拜、神话传说、人生礼俗、岁时节庆等。

《楚辞·天问》《礼记》《史记》《山海经·大荒西经》《淮南子·览冥训》、清朝嘉庆《涉县志》等史料都有关于女娲的记载。

涉县临清漳河下游至北岸,娲皇宫即在涉县城西北10公里唐王峧沟的凤凰山上。

西汉时称中皇山,相传,女娲就是在这里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

以庙会的历史沿革为主,代表了涉县女娲文化的历史渊源。

传说农历三月十八日是女娲的生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三月十八日,四面八方的民众到此朝拜女娲,迄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清嘉庆《涉县志》记载:“季春之月,相率祈禳于此(娲皇宫)。

各得其所愿欲。

自是,西而秦晋,东而青兖,南而豫梁,北而燕冀,不愿远数千里扶老挈幼,享献惟谨,金鼓欢呼之声震动山谷,迄今有千余年。

”期间,经历了朝代变迁的曲折发展。

从北齐建成庙,到小规模香会,以后经历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庙会规模逐年扩大,久传不衰,至清朝达到极盛时期。

一、摆会祭祀农历三月的庙会从初一开始,各种关于女娲的祭祀活动也就拉开了序幕;活动会在三月下旬渐次结束。

娲皇宫祭祀活动中,民间祭祀女娲也称“摆社”,以摆社仪式规模为最大,人数多达数千人。

河北涉县地区女娲信仰圈的形成

河北涉县地区女娲信仰圈的形成
全神 ” 。
[ 关键 词] 河北 涉县 ;女娲 信仰 圈; “ 社”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 9 4 7 7 . 2 0 1 5 . 0 1 . 0 1 4 [ 中图分 类号]1 2 7 [ 文 献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 号]1 6 7 3 — 9 4 7 7 ( 2 0 1 5 ) 0 1 . 0 4 4 — 0 3 信 仰 圈是 台湾林 美 容 先生 提 出 的概 念 ,是 指 以 两 者做 了更 为细致 地 区分 :“ 在信 仰 活动上 ,祭 祀 圈
志 。女 娲信 仰 圈的形 成 是涉 县 女娲 民间信 仰 的 重要
特征 。

小社 ,它或 者 包 括一 村 ,或 者 仅 为村 内的一 个 居 民
点 即一小 片居 民区) ;与此 不 同 的是 ,信 仰 圈超 出 了 某 一地 方 社 区 ,有些 越 出了 乡 、县之 境 ,它可 以包 括 某一 区域 。在 社会 功 能 上 ,祭 祀 圈可 以调整 社 区 内部 的关 系 ;信 仰 圈 的作 用在 社 区之外 ,它 可 以调
第3 2卷
第 1 期
河 北 工 程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 0 1 - 3 2
NO . 1
2 0 1 5 年 3月
J o u r n a l o f H e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涵 盖 个 人成 员 资格 的取得 之 志愿 性 ,也涵 盖 村庄 集 祭 祀 圈 是 由 同居一 地 的居 民组成 ,属 于地 缘 结 合 ; 体 意 志表现 之 志愿性 ) 。在全 国,信仰 女娲 的地 区是 信 仰 圈则 由共 信 一神 者 组成 ,属 于可 以超 越 地 缘 关

【女娲祭典与庙会】女娲庙会

【女娲祭典与庙会】女娲庙会

【女娲祭典与庙会】女娲庙会河北省涉县境内的娲皇宫,是奉祀女娲的华夏祖庙,其山崖上的北齐摩崖刻经,是我国著名的摩崖刻经群。

自2003年开始,每年9月下旬都举行女娲文化节和公祭女娲大典,附近的弹音村、唐王蛟8村等村庄于2003年恢复了已经停办60多年的朝顶祭拜娲皇圣母仪式,即“朝顶”。

女娲祭典已经被列入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娲皇宫概况娲皇宫位于涉县县城西北10公里处的索堡村东,面西坐落在中皇山山麓和山腰。

在远古神话中,女娲被称为人皇;在天皇、地皇、人皇中,人皇又称为中皇。

传说女娲曾在娲皇宫所在的山上抟土造人,后人为了纪念女娲,就把此山叫作中皇山,并且修建了祭祀建筑娲皇宫。

娲皇宫由朝元宫、停骖宫和广生宫、娲皇宫、石窟与摩崖刻经等4组建筑组成。

它们建于明清时代,由于火灾、战乱毁坏等原因,多数经过重建。

中皇山山腰绝壁处的娲皇宫是最主要的一组建筑。

娲皇阁是娲皇宫建筑群的主体,共4层,高23米。

它背倚崖壁,用铁索将阁体系在岩壁间的9个“拴马鼻”上,因此娲皇阁亦称“吊庙”。

它的底层起基于石窟,石窟始凿于北齐时期(550~577年),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改建为楼阁,明崇祯元年(1628年)创建娲皇阁,以后屡遭火灾,屡有重建。

现在看到的娲皇阁是清咸丰二年遭火焚后重建的。

其底层是拜殿,摆有香案,拜殿后是石窟,窟内前边是娲皇坐像,窟后石壁神台上是九天玄女。

出拜殿,蹬石阶,上到二层清虚阁,阁内正中设暖阁,女娲盘坐其内。

阁内左右设木梯,蹬梯可上第三层造化阁,阁内女娲塑像怀一抱婴儿,笑容可掬。

第四层是最高的补天阁,阁内的女娲手捧五色石,腾跃天空,作补天状。

梳妆楼位于娲皇阁北侧。

女娲炼石补天,断鳌立极,长期奔波,不辞劳苦,人们为她歇息和梳妆而建此楼。

其高9米,分两层,一层正面祀送子观音,背后墙上画观音送子图。

二层供奉梳理秀发的女娲画像。

公祭女娲与朝顶仪式2003年的首届女娲文化节和公祭女娲大典仪式由河北省旅游局、河北省文物局主办,涉县人民政府、邯郸市旅游局承办,于当年9月26日上午在娲皇宫下新建成的补天广场举行。

非遗+旅游,娲皇宫的国家级非遗盛宴――女娲祭典

非遗+旅游,娲皇宫的国家级非遗盛宴――女娲祭典

“非遗+旅游”,娲皇宫的国家级非遗盛宴--女娲祭典!阳春三月,万象更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中皇山上的娲皇宫,正上演一场浩大的民俗盛宴!从游客中心至补天广场,再到悬崖峭壁之上的娲皇阁,数以千计的祭祀群众绵延不绝,这正是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女娲民间祭祀活动。

相传农历三月十八为女娲生辰,每年从农历三月初一至三月十八,来自四面八方的民众,近至山西长治,远至福建漳州,备祭祀器具,到涉县娲皇宫寻根祭祖,朝拜女娲,迄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民间祭祀女娲称“摆社”或“值社”,是人们为感戴始祖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功德而自发组织的祭礼,涉县对女娲的祭祀在汉代就已盛行,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几乎村村有社,甚至一村多社。

抗日战争爆发后,直至文革时期,祭祀摆社一度中断。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祭祀民俗活动逐渐恢复,2006年,女娲祭典被国务院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三月初三,已恢复的弹音、索堡、石门、桃城、王堡、曲郊等七道社组织人员多则上千人,少则几百人,至娲皇宫祭拜女娲,是时全副古装穿戴,持金瓜钺斧朝天镫、祭旗、功德旗、黄龙旗、五彩旗等祭器,备三牲太牢、时果三珍、馒首干果等祭品,队伍一字长龙,浩浩荡荡,甚是壮观。

除此之外,开锁、坐夜、撒米、拴娃娃等传统习俗及扇鼓、赛戏、花会、愿戏等民俗表演也为娲皇宫增添了浓厚的地域人文色彩,这些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古时表达了百姓对始祖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如今,女娲战天斗地、勇于拼搏、敢于牺牲的精神影响着一代代太行英雄儿女,寻根祭祖、拜谒女娲被赋予了新时代的历史文化精神内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5A级景区娲皇宫与国家级非遗项目女娲祭典的相互依托发展,正是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典范。

极具地域人文特点的女娲民俗文化,吸引游客源源不断来观看、体验,给旅游注入了丰富的人文元素,成为娲皇宫独特的历史文化名片,而娲皇宫作为女娲文化的重要载体,又为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篇):涉县娲皇宫及石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篇):涉县娲皇宫及石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篇):涉县娲皇宫及石刻娲皇宫又称娲皇圣母庙,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索堡镇凤凰山。

娲皇宫现在的建筑建于明万历年间,宫内有北齐刻经洞两个,共刻有经文十三万一千余字,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的北齐摩崖石刻。

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涉县娲皇宫是中国最大、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的古代建筑,修建于公元6世纪。

迄今已有1400多年地历史,为文宣皇帝高洋在位时(公元550—560年)所建的途中憩息之行宫。

千百年来,娲皇宫历经数代,屡遭焚毁,今日所见,多为明清建筑,而北齐遗迹,仅留石窟与摩崖刻经。

现有建筑房屋135间,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分为山上、山下两个建筑群。

山下有朝元官、停骖宫、广生宫和碑坊等。

娲皇宫修建在山势陡峭、地势险峻的山腰上,在一处平台上面修建有娲皇阁、梳妆楼、迎爽楼、钟鼓楼、六角亭、木牌坊、水池房及山门等座建筑。

娲皇阁(三阁楼),坐东面西,为娲皇宫主体建筑,古有“倚崖凿险,杰构凌虚”之称,它悬空而立,高达23米,为歇山斗拱硫璃瓦顶。

该阁建在北齐大石窟的洞顶上,以条石拱券为基,上建三层楼阁,分别名之为“清虚”、“造化”与“补天”。

摩崖石刻《法华经》和《深密解脱经》。

字体工整,挺拔秀丽,为北齐时所刻。

在奶奶顶门内石壁上,有北齐碑一通,正面刻有“古中皇山”四个大字。

在山崖上,有明万历年间“天造地设之境”的大字石刻。

此外,还有北齐时期开凿的石窟。

娲皇宫古朴清幽,历史悠久,对研究历史、书法、石刻艺术及佛教渊源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三月十八,为女娲诞辰,女娲祭典之日。

是时全国多地的人以及海外华侨前来祭拜华夏族人文先始。

涉县娲皇宫是中国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影响地域最广的奉祀女娲的历史文化遗存,被誉为“华夏祖庙”,为全国祭祖圣地之一。

纪念女娲的民俗活动

纪念女娲的民俗活动
俗活动
传说,女娲的生日是农历的三月十八,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一到三月十八,来自全中国各地 的人们到这里来朝拜女娲。清嘉庆《涉县志》载:“季春之月,相率祈禳于此(娲皇宫)。 各得其所愿欲。自是,西而秦晋,东而青兖,南而豫梁,北而燕冀,不远数千里扶老挈幼, 享献唯谨,金鼓欢呼之声震动山谷,迄今千有余年。”这期间,更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从 北齐建立娲皇宫开始,就有了初具规模的庙会,经历了各朝各代的不断发展,完善,庙会规 模不断扩大,到清朝时达到了顶峰
纪念女娲的民俗活动
纪念女娲的民俗活动是女娲祭典,流行于河北省 涉县的民俗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纪念女娲的民俗活动
传说农历三月十八日是女娲的生日,因此,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十八日,来自晋、冀、鲁 、豫四省的人们都要前来朝拜女娲,由此形成影响深远的娲皇宫庙会,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 史。祭拜活动以颂扬人类始祖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断鳌足、立四极、治洪水、通婚姻 、作笙簧等功德为主,主要内容包括民祭、公祭、朝拜等。女娲传说及与其有关的婚嫁、生 育、人生礼仪、岁时节庆等民俗事象构成了奇特的民间文化现象。涉县的许多村名、地名都 与女娲文化有关,如弹音村与女娲造笙管有关,磨盘村与女娲造人有关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卷 第4期 河 北 工 程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V ol.33 No.4 2016年12月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ocial Science Edition) Dec.2016[投稿日期]2016-09-17[基金项目]2016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编号:SD161086) [作者简介]王小荣(1971-),女,河北张家口人,讲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文学与民俗文化研究。

河北涉县女娲祭典的文化研究王小荣(河北工业大学 人文与法律学院,天津300401)[摘 要]河北涉县女娲祭典已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方面体现了女娲祭典在我国民间信仰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其文化现状亟待保护与传承。

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涉县女娲祭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应当坚持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与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以女娲祭典为文化平台的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可持续性,对民间信仰文化的保护传承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涉县女娲祭典;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信仰;对策建议 doi :10.3969/j .issn .1673-9477.2016.04.004[中图分类号] G127;K8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477(2016)04-017-03 涉县女娲祭典是河北省涉县地区关于民间信仰文化中的人类始祖女娲的祭祀庆典活动。

“2006年5月20日河北涉县女娲祭典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属民俗类(序号486,编号IX —38)”[1]。

同年,“涉县女娲祭典被国家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列入《中国节日志》子课题,成为国家文化部的专项课题”[2]。

本文探析涉县女娲祭典的历史传承与信仰文化,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其进一步地传承与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与对策。

一、女娲文化的起源地与女娲故里 关于女娲文化的起源地可以分为“南方起源说”和“北方起源说”两派。

两派学者在关于女娲神话的故事与主题基本上是相同的,关于起源地的不同却产生了分歧。

“南方起源说”的学者认为,女娲神话起源于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和古代的四川地区。

此学说最核心的依据,就是“认为女娲(或者连同伏羲)人首蛇身的形象,正表明她(们)源出于崇蛇乃至被称作‘蛇种’的南方民族”[3](P30))。

“北方起源说”的学者们认为女娲神话的起源地在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一带。

此学说的学者们认为:“在南方流传的此类神话中,女娲出现的次数非常少,但在黄河流域流传的神话,女娲出现的频率却很高”[3](P244)。

“在汉朝之前,关于女娲的神话与兄妹婚的神话毫无关系”[4],也只是在唐代李冗的《独异志》中,伏羲与女娲二人才作为兄妹婚神话的主角而被牵扯到一起①。

“在汉民族中女娲神话有235则,占到总量的95%以上”[5]。

而且,在远古时期,北方也是气候潮湿,适合蛇类的生长,所以单纯地以蛇作为划分标准不足为凭,也实为不妥。

在“北方起源说”中,关于女娲的故里又存在着五种纷争,分别是:“天水说”[6],“晋城说”[7](p105),“周口说”[8](p27-28),“平利说”[9](p20),河北涉县作为“女娲故里”已成定局[10]。

二、涉县女娲祭典的历史传承在涉县西北10公里的唐王峧沟,有一座凤凰山(古时称中皇山),山上的“娲皇宫始建于北齐天宝年间,距今已经有1450多年的历史,是北齐文宣帝高洋所建的离宫。

随着历史的更迭,各朝各代都对娲皇宫进行了多次修建,如今娲皇宫是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影响力最大的奉祀女娲的古代建筑”[11]。

自娲皇宫建立以来,祭祀女娲的活动也就随之展开,而随着娲皇宫规模和在民众心中影响力的提升,祭祀女娲活动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最早记载河北涉县“女娲祭典”政府公祭是在清代。

清代的《涉县县志》有记载:“我朝顺治、康熙、雍正间历修理,每年以(农历)三月初十为神诞日,有司致祭,自月初一讫二十启庙宇,远近士女纷集”[12]。

此段文字虽短,但却记录了当时祭典的盛况。

直到2003年,涉县政府决定恢复政府公祭,同年9月,断层多年的公祭女娲大典在娲皇宫恢复举行。

2003年9月,河北省旅游局与河北省文物局共同主办了该年的政府公祭,而这一年的政府公祭被称为“首届公祭女娲大典”。

公祭恢复之后,就成了河北涉县每年阳历的9月的一项重要活动,每年都以涉县女娲文化节的形式开展。

(一)政府公祭涉县女娲祭典的政府公祭由涉县政府主办。

公祭大典相较于民间的祭祀,更为庄重与严肃。

2003年恢复政府公祭后的首届女娲祭典,与当年9月在娲皇宫补天广场举行,主要议程是:奏祭乐一分钟;21响礼炮,代表21世纪,因为2003年的政府公祭大典是进入21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女娲祭典活动;紧18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接着是代表当时涉县38万人民的38通钟鼓声;然后恭读祭文;敬献祭品和花篮;全体参祭人员行鞠躬礼。

公祭大典结束后,如火如荼的民俗表演随即展开。

而主祭人、参祭人依次到山上进行祭拜。

自2003年以后,基本上每届女娲祭典都是参照该年的公祭仪式举行的。

最近的一次祭典是2015年9月的公祭大典。

从2003年开始,河北涉县已经举办了四届女娲文化节和十三届公祭女娲大典。

(二)民间祭祀相较于庄重严肃的政府公祭,民间的祭祀活动更为丰富,赋予民间祭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形式上也更为活泼。

娲皇宫庙会集中体现民间祭祀。

娲皇宫每年的庙会,最隆重的活动就是摆社。

娲皇宫庙会的祭祀就是以社为基本单位进行的。

每到农历三月十八日这天,各村都会组织百余人,准备好全套祭祀器具,浩浩荡荡地来到涉县娲皇宫,寻根祭祖,谒拜女娲。

祈禳还愿与进香朝拜。

除了集中的祭祀活动摆社以外,整个农历三月娲皇宫都是香客不断。

进香朝拜的日子并不是固定的,不过多在农历的每月初一或十五,平时也可以。

前来的香客来自全国各地,社会各界,有时还会有国际友人前来进香朝拜。

香客祈愿的内容也是各不相同。

在形式上更是多种多样:坐夜的,打扇鼓的,结红布的,绑娃娃的,撒米的,垒石子的,披红的,开锁的,丰富多彩。

而还愿就是香客在祈禳的愿望实现之后,再次来到娲皇宫兑现承诺的举动,前来还愿的香客多会带上祭品、香纸、鞭炮等物品感谢娲皇圣母保佑他们所许的愿望得以实现。

三、女娲信仰与涉县民间习俗在涉县,每到重要的岁时节日,民众都会到娲皇宫来寻求女娲娘娘的庇佑,由此也产生了许多民间习俗与禁忌。

第一,女娲信仰与岁时节日食俗。

明代杨慎《同品》中有记载:“宋以正月二十三为天穿日,言女娲氏以是日补天,并以煎饼置房上,名曰补天穿。

”传说,女娲挑选在正月十六这一天炼石补天,七天七夜,直到正月二十三女娲才将第一张石饼贴近破损的苍天,就这样,整整过去一年零十天,也就是到了次年的二月二才把天给补好。

所以,每年的正月二十日,家家户户的妇女都会烙饼,饼烙熟后,她们会先抛一张饼到房顶上,并将此称为“补天”,以此举纪念女娲补天,不仅如此,她们还会再扔一张饼到地上,称之为“补地”。

此外,在正月十六、正月二十三和二月初二这三天,当地的民众都会吃一种叫“茶饭”的食品,就是将面条与炒米粉拌在一起,选择在这三天吃“茶饭”,是因为这种饭如同女娲补天时所用的补天泥,这也是人们纪念女娲补天功绩的举动。

第二,女娲信仰与人生仪礼习俗。

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出生礼是每个人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时间节点。

因女娲有抟土造人的功劳,所以自然也就承担了“送子娘娘”与保护孩童平安成长的职责。

旧时,幼儿夭折的现象很普遍,即便是活下来的孩子也多是比较弱小,而且多病多灾。

为了能够让孩子顺利长大,家里的长辈都会在孩子出生后,带着孩子到娲皇宫“戴锁”,将孩子的真魂锁在娲皇宫,请娲皇奶奶照看。

等到孩子十三岁的时候,家长会再带着孩子到娲皇宫开锁。

开锁时的仪式比较庄重,要有三个不同姓氏的人,一边用荆条拍打这孩子一边唱开锁歌,每个人反复进行三次,开锁时的唱词并不固定,不过多是保佑孩子健康成长以及对孩子未来的祝愿。

开锁仪式是涉县地区流行的成人礼。

第三,女娲信仰与石器崇拜。

在涉县流传的关于女娲的神话中,伏羲与女娲曾用石磨问卜二人能否成婚,所以在涉县石磨就被视为灵物,民众对于石磨非常敬重,甚至对于一般的石头也非常尊敬。

而且在涉县的各种仪式和重大节日里,人们还要向石磨或石器磕头、祭酒、烧香等,这既是对女娲的崇拜,也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人结婚的轿子要经过石桥,直到现在涉县还留有向石磨求子的习俗(夫妇夜晚到石磨上过夜,以此祈求女娲赐子)。

而且,现在去往娲皇宫的沿路上,有许多用小石子堆砌的“石塔”,当地人有说是求子的,也有说是祈求健康的。

这都体现了石器崇拜在涉县民众心中的地位。

四、涉县女娲祭典保护与传承的对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第一,政府的大力支持是信仰文化传承的重要保障。

河北涉县政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支撑不仅是资金上的支持,而且,在制度层面对其传承与发展提供保障。

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明确各方相应的责任,确立相应的机制驱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执行。

在对涉县女娲祭典的传承与发展中,涉县政府乃至河北省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平台,鼓励企业、民间组织以及个人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培育和扶持民间女娲祭典的组织。

通过制定相应的标准来甄选女娲祭典的传承人,通过涉县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保障传承人的基本生活,让传承人能够投入到女娲文化的传承中去。

通第4期王小荣:河北涉县女娲祭典的文化研究19过与年事已高的传承人访谈调查的形式沟通,做好交谈的记录,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后归档留存。

第二,发挥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是信仰文化传承的关键因素。

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数是源于民间,女娲祭典在传承与发展中,民间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发挥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是传承与发展女娲信仰文化的关键。

第三,加大宣传教育,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每年三月的庙会以及9月的公祭大典,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女娲祭典的魅力。

另外,通过与高校进行合作,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研究能力和实践调研能力的研究型人才。

借鉴中央美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提出的“学、产、民、官”四位一体的运作机制,将学校、产业、民间组织与政府紧密结合,共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提升女娲文化的社会效益。

五、结论与探讨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涉县女娲祭典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与文化接轨,坚持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保证以女娲信仰文化为平台的京津冀文化协同的可持续性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完善女娲信仰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