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聚落考古与港市遗存的调查研究(厦门大学)

合集下载

考古考研

考古考研
二、论述题(3*30)
1、论述良渚文化
2、殷墟的发现及研究(大概是此意)
3、北齐和东魏墓葬的分期与特征
历史文选太繁琐,没法贴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吧,试题共分三部分:
一、解释字词
二、问答题(以文学常识为主)
三、翻译(三短出处不同的文字)
一、名词解释:
1、瓦当 2、体质人类学 3、黄肠题凑 4、梁思永
墓 8大明宫 9黄肠题凑 10越窑
二.论述
1.中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主要人类化石。
2.中国早期新石器文化的发现和研究。
3.汉唐都城遗址平面布局的变化及其意义。
4砖室墓墓形演变述略。
1994
一. 名词解释
1.直立人 2文化层 3类型学 4相对年代 5琮 6铜石并用时代
2简介楼兰古城址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
1盟书
2俑
吉林大学的考研试题包括考古学通论和综合课。内容如下:
考古学通论:
1,名词解释15个75分:考古学文化,大坌坑遗址,梁思永,瓦当,干拦,封泥,磁州窑,大足石刻,殷墟,山顶洞人,黄肠题凑,等
2,简答题1个30分:现代科技在考古中的作用
论述题1个45分:中国古代墓葬制度的演变(新石器时代到明代)
7放射性碳素断代(C14) 8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问答题(每题20分)
1考古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区分层次的基本方法.
2考古类型学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
3略论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上的应用.
厦门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古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关键柱(关键柱的定义及其作用,什么时候可以打掉它)

福建近岸海域海底地貌研究

福建近岸海域海底地貌研究

福建近岸海域海底地貌研究一、本文概述《福建近岸海域海底地貌研究》一文旨在对福建省近岸海域的海底地貌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

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其近岸海域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复杂的海底地貌形态。

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明确了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接着,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海底地貌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包括海底地形测量、海底沉积物分析、海底地貌分类等方面,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持。

在此基础上,文章详细描述了福建近岸海域的海底地貌特征,包括海底地形、海底地貌类型、海底沉积物分布等。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深入分析,揭示了福建近岸海域海底地貌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

文章还探讨了福建近岸海域海底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海底地貌的影响和潜在风险。

这对于制定合理的海洋开发政策、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总结了研究成果,提出了福建近岸海域海底地貌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福建近岸海域的海底地貌特征,还为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本研究的主要区域聚焦于福建省近岸海域,涵盖了福建沿海的所有重要海域,包括闽江口、厦门湾、泉州湾等主要港口和海湾。

这些区域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海洋环境,对于福建省的海洋经济、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数据来源方面,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多源、多尺度的海洋地理数据。

其中包括了海洋地形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海洋局发布的海洋地形图,提供了海底地形的高程模型(DEM)数据,为海底地貌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还采用了海洋气象、水文等环境数据,这些数据来源于福建省气象局、海洋环境监测站等机构,为我们理解海底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环境背景。

除了上述的基础数据外,本研究还结合了遥感影像数据,包括卫星遥感影像和无人机航拍影像,这些数据能够提供大尺度的海底地貌信息,对于识别和解析海底地貌特征具有重要的作用。

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协调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协调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2024年 第2期海洋开发与管理89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协调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纪煌毅1,2,胡毅1,2,3(1.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 泉州 362200;2.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厦门 361005;3.福建省海洋物理与地质过程重点实验室 厦门 361005)收稿日期:2023-06-14;修订日期:2024-02-26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厦门湾外的全新世潮流沉积沙体研究 (2018J 01063);福建省科技计划引导性项目 海洋单道地震固态接收缆的研制与应用 (2022Y 0070).作者简介:纪煌毅,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通信作者:胡毅,教授,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摘要:水下文物遗址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凝聚历史㊁科学㊁经济和文化价值的无价瑰宝㊂拖网捕捞作为最为广泛的渔业活动,会威胁和影响水下文物遗址的保护,因而有必要研究水下文物遗址与拖网捕捞之间的影响和作用关系,以及寻求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利益之间的平衡㊂我国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之间存在的问题包括水下文物遗址家底不清,拖网捕捞对水下文物遗址的影响研究亟须加强,相关保护管理有待完善等方面㊂通过注重教育㊁文旅协调㊁强化监管㊁夯实研究等措施,可为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㊂关键词:水下文物遗址;海洋渔业;拖网;文物保护中图分类号:K 87;S 97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024)02-0089-07P r o b l e m s a n d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o fC o o r d i n a t e dD e v e l o pm e n t o fU n d e r w a t e rC u l t u r a lR e l i c s S i t e sP r o t e c t i o na n dT r a w l F i s h e r yJ IH u a n g yi 1,2,HU Y i 1,2,3(1.S c h o o l o fA d v a n c e d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F u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Q u a n z h o u362200,C h i n a ;2.T h i r d I n s t i t u t e o fO c e a n o g r a p h y ,M i n i s t r y ofN a t u r a lR e s o u r c e s ,X i a m e n361005,C h i n a ;3.F u j i a nP r o v i n c i a l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M a r i n eP h y s i c a l a n dG e o l o gi c a l P r o c e s s e s ,X i a m e n361005,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U n d e r w a t e rc u l t u r a l r e l i c ss i t e sr e p r e s e n ts i g n i f i c a n tc o m p o n e n t so fh u m a n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e ,s e r v i n g a s i n v a l u a b l er e p o s i t o r i e so fh i s t o r i c a l ,s c i e n t if i c ,e c o n o m i c ,a n dc u l t u r a l s ig n i f i c a n c e .G i v e nth e p e r v a si v e i m p a c t o f t r a w l i n g a s a p r e d o m i n a n t f i s h i n gp r a c t i c e ,t h e r e e x i s t s a p r e s s i n g n e e d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i n t e r p l a y a n d i m p l i c a t i o n s o f t r a w l i n g o n t h e p r e s e r v a t i o no f u n d e r w a t e r c u l t u r a l r e l i c s s i t e s .I t i s i m -p e r a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i n t r i c a t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t h e s e s i t e s a n d t r a w l i n g ac t i v i t i e s ,i n o rde r t o s t r i k e a h a r m o n i o u sb a l a n c eb e t w e e n p r o t e c t i o nu n d e r w a t e rc u l t u r a lr e l i c ss i t e sa n ds u p p o r t i n g th ei n t e r e s t so f t r a w l i n g f i s h e r i e s .T h e i s s u e ss u r r o u n d i n g t h e p r o t e c t i o no fu n d e r w a t e rc u l t u r a l r e l i c ss i t e sa n dt r a w l i n gf i s h e r y i nC h i n a e n c o m p a s s a l a c ko f c l a r i t y r eg a r d i n g th e hi s t o r i c a l b a c k g r o u n d o f u n d e r w a t e r c u l t u r a l r e l -i c s s i t e s ,a p r e s s i n g n e e d t o e n h a n c e r e s e a r c ho n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t r a w l f i s h i n g o n s u c h s i t e s ,a n d an e c e s s i t yt o e n h a n c e p r o t e c t i o n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e f f o r t s .B yp r i o r i t i z i n g e d u c a t i o n ,c o o r d i n a t i n g ef f o r t s b e t w e e n c u l -90海洋开发与管理2024年t u r a l a n d t o u r i s ms e c t o r s,i n t e n s i f y i n g o v e r s i g h t,c o n d u c t i n g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r e s e a r c h,a n d i m p l e m e n t i n g o t h e rm e a s u r e s,v a l u a b l e i n s i g h t s c a nb e g a i n e d t o g u i d e t h eh a r m o n i z e da d v a n c e m e n t o f u n d e r w a t e r c u l-t u r a l r e l i c s s i t e s p r o t e c t i o na n d t r a w l f i s h e r y.K e y w o r d s:U n d e r w a t e r c u l t u r a l r e l i c s s i t e s,M a r i n e f i s h e r i e s,T r a w l,C u l t u r a l r e l i c s p r o t e c t i o n0引言水下文物遗址是联合国 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 计划的重要关注点之一[1],是人类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2],是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㊂水下文物遗址作为稳定容纳水下文物的载体,不仅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适合的栖息环境,同时是鱼类聚居的理想场所,丰富的渔业资源使水下文物遗址周边的拖网渔业活动时有发生㊂研究拖网渔业活动与水下文物遗址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完善拖网渔业活动背景下的水下文物遗址保护对策,对于拖网渔业与水下文物遗址保护协调发展㊁促进历史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㊂我国海域广布拖网捕捞区和拖网渔场[3],同时散落数量庞大的水下文物遗址,其中大部分至今未被知晓和发掘㊂拖网渔民前往鱼类资源丰富的海域捕鱼时,可能因缺乏完整和准确的水下文物遗址信息而误入水下文物遗址所在地㊂由于捕鱼作业使用的拖网具有刮擦海底的特性,随时可能遭遇出露的水下文物遗址,从而造成水下文物遗址的损坏,包括碰撞㊁拖拽㊁钩挂㊁拖捞㊁刻划㊁污染等,甚至导致水下文物遗址损毁㊂例如:在拖网的破坏下,黑海与爱琴海沉船遗址中古老的双耳瓶文物的损坏率最高达62.5%[4];已发现的大西洋中部海域69%的沉船遗址曾被废弃拖网缠绕[5]㊂如果捕捞区域内存在质地坚硬的水下文物遗址,会增加捕捞的复杂程度,同时给拖网渔船带来威胁㊂拖网渔船在作业时会产生巨大的拖曳力,如果拖网缠绕或钩挂到水下文物遗址,且缠绕或钩挂部位较为牢固,会造成拖网损坏,进而可能导致拖网渔船失去平衡甚至沉没㊂比利时和英国均发生过此类事故,因拖网缠绕水下文物遗址导致渔船倾覆且有船员丧生[6-7]㊂因此,在文物保护和拖网作业之间寻求利益平衡,对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需要政府政策㊁渔民合作㊁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共同努力,从而寻找具体解决方案㊂通过采取必要措施减少拖网渔业对水下文物遗址的影响,有利于在保护水下文物遗址的同时促进拖网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后代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图1)㊂图1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协调发展F i g.1 C o o r d i n a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u n d e r w a t e r c u l t u r a lr e l i c s s i t e s p r o t e c t i o na n d t r a w l f i s h i n g1我国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1.1水下文物遗址家底不清我国海域辽阔,拥有庞大的水下文物遗址储量㊂根据国家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统计,我国水下文物遗址总体数量庞大,沿海地区有3000余艘古代沉船[8],且仍有不计其数的水下文物遗址尚未得到系统调查和发掘㊂根据国家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统计,我国已确认的古代沉船遗址有240余处,其中发现已知水下文物遗址最多的是西沙海域和福建海域,分别有106处[9]和40处[10]㊂据统计,英国领海内有约2800艘沉船[11],澳大利亚领海内有超过7500艘沉船[12],远超我国已知的水下文物遗址第2期纪煌毅,等: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协调发展的问题及对策91统计数量,这与我国悠久的航海历史以及广博的海域面积极不匹配㊂由于目前我国已掌握的水下文物遗址数量有限,尚不能对水下文物遗址进行系统区划和保护,其中水下文物遗址家底不清是重要 瓶颈 和制约因素㊂因此,当务之急是掌握我国水下文物遗址的类型㊁数量和位置[13],并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㊂拖网捕捞是我国广泛应用的捕捞方式,根据‘2021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我国拖网渔船数量约占全国渔船总数的19%,拖网渔船渔获量约占全国总渔获量的48%㊂拖网渔船在拖网捕捞区和拖网渔场附近作业时,时常会意外地发现水下文物遗址㊂然而由于水下文物遗址家底不清,加之水下目标不明,拖网渔具往往会误触水下文物遗址等非目标物,极有可能对水下文物遗址造成实际的威胁㊂拖网渔具可能破坏水下文物遗址的整体架构,进而损毁遗址内部的文物;出露的水下文物遗址可能因拖网渔具的碰撞和摩擦而发生位移变形㊁断裂损坏㊁破碎散落㊁捕捞带离,严重威胁水下文物遗址的安全性和完整性㊂上述情况可能导致水下文物遗址的位置㊁范围和数量发生变化,增大我国对水下文物遗址家底的统计难度㊂综上所述,全面掌握水下文物遗址的类型㊁数量和位置对于文物保护和拖网渔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㊂为此,文物管理部门可根据水下文物遗址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划定保护区域,规避拖网渔业活动对水下文物遗址以及文物本身可能造成的威胁和破坏㊂1.2拖网捕捞对水下文物遗址的影响研究亟须加强我国海域水下文物遗址的数量非常庞大,但目前对拖网捕捞等渔业活动对水下文物遗址的影响过程和机理研究还有不足之处,相关专业人才储备较为匮乏,需要综合各个领域的专业支持㊂鉴于拖网渔业活动背景下的水下文物遗址保护属于较新颖的研究领域,亟须开展长期的监测㊁调查和实验,才能深入了解拖网捕捞对水下文物遗址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㊂目前拖网捕捞对水下文物遗址影响的监测和调查鲜有报道,尚不完全了解拖网破坏水下文物遗址的全过程和受力情况,对各种破坏形式和破坏规律的归纳还不全面㊂在实验方面,拖网破坏水下文物遗址的实验分析和物理模型比较少见,尚不能模拟水下文物遗址被拖网破坏的全过程㊂此外,关于已发现水下文物遗址的保护措施相对薄弱,对于避免拖网接近水下文物遗址的预防措施有待完善[14]㊂考虑到原址保护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的首选保护方式,水下文物遗址应以原址保护为主㊂对于不可移动的水下文物遗址,对拖网这种最普遍的渔业生产方式进行影响作用和过程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应通过加强相关技术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为水下文物遗址保护和拖网渔业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㊂1.3相关保护管理有待完善在保护水下文物遗址的同时,应重视保障拖网渔业权益,并综合协调保护管理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因素㊂目前我国缺乏联合管理渔业与水下文物遗址的相关机制,导致拖网渔业活动背景下的水下文物遗址保护措施尚不完善㊂长期以来,我国文物遗址保护工作主要集中在陆地领域,在水下文物遗址保护方面投入不足且认知不充分㊂同时,我国对于拖网渔业与水下文物遗址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尚待完善,在监管和协调方面尚有诸多改进空间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水下文物保护区内不得进行捕捞等活动㊂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海域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其中应包含积极保护和开发利用水下文物遗址㊂因此,任何与水下文物遗址保护相冲突的作业活动都是被禁止的㊂与此同时,我国渔业法律法规较少提及水下文物遗址保护的相关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仅规定对渔业资源保护㊁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捕捞作业工具㊁作业场所和生产经营等进行科学管理,应考虑补充相关条款,增加对水下文物遗址保护的相关规定㊂建立健全相关保护管理制度有利于减少拖网捕捞对水下文物遗址92海洋开发与管理2024年的损害,有利于在政策制度和法律框架下实现拖网渔业与水下文物遗址保护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文物部门与渔业部门的协同管理㊂2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协调发展对策2.1注重教育教育在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中扮演重要角色㊂可通过开设水下文物遗址保护的培训机构,提供关于水下文物遗址保护的教育资源,加强对渔民的历史文化教育㊁爱国主义教育㊁水下文物保护教育,提高渔民对水下文物遗址的文化认同和保护意识㊂考虑到渔民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存在差异,应制定适合不同渔民群体的水下文物遗址保护培训计划,确保培训达到预期效果㊂同时,积极组织水下文物遗址保护实践活动,让渔民亲身体验水下文物遗址保护的价值和乐趣,激发他们对水下文物遗址保护的热情和积极性,吸引渔民乃至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水下文物遗址保护㊂此外,可定期组织渔民参与水下文物遗址保护基础知识学习,邀请文物专家授课,并为成绩通过者颁发学习证明,以此认可渔民对于水下文物遗址保护的努力,同时深化渔民对水下文物遗址保护的责任意识㊂家庭氛围与社会氛围对水下文物遗址保护至关重要㊂向拖网渔民及其家属㊁在校学生等社会群体普及水下文物遗址保护知识㊂长期开展各种与水下文物遗址保护相关的文化活动,如志愿活动㊁展览㊁讲座等,培养水下文物遗址保护的家庭意识和社会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热爱文物㊁保护文物的良好氛围㊂在学习水下文物遗址保护的相关知识后,渔民对水下文物遗址的保护意识将显著加强,在拖网作业时会尽可能避免对水下文物遗址造成破坏㊂同时,如果渔民偶然发现水下文物遗址,也不会将相关文物视为获利资源而私藏或出售㊂此外,渔民通常熟悉当地海域状况,具有较强的水下文物遗址信息获取能力,因此可培养当地渔民成为 考古线人 ,共同发现㊁保护和研究水下文物遗址㊂渔民既可配合考古专家调查水下文物遗址的位置,又可在考古专家的指导下对文物进行紧急打捞和抢救性发掘㊂2.2文旅协调为促进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协调发展,可在渔村积极发展水下文物遗址主题文旅,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体系,将水下文物遗址景观和渔风渔俗融为一体,促进观光度假和考察学习相结合㊂水下文物遗址通常远离城市,开展 坐渔船㊁潜遗址㊁赏文物㊁促保护 等水下文物遗址文旅活动能够满足多样化的旅游市场需求,充分挖掘水下文物遗址的文化底蕴,提高旅游度假层次品位,使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观念深入人心㊂新时代背景下的文物保护工作须切实加大保护力度,让保护成果更广泛地惠及人民群众;合理适度开发利用文物资源,准确提炼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志;充分发挥水下文物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㊁科研学术价值㊁社会审美价值以及时代创新价值,让文物保护成果赓续中华文明㊂与从书籍或视频中了解水下文物知识相比,现场观摩是更深入的认知方式,有助于游客发现历史真相,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获得感[15]㊂水下文物遗址与海洋生物构成的水下景观通常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能够吸引大量游客潜水游玩[16]㊂在渔村发展潜水娱乐活动不仅可给当地带来经济收益,而且能为水下文物遗址保护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㊂考虑到水下文物遗址易受拖网捕捞等渔业活动的影响,可考虑建设水下博物馆,不仅具有保护和展示文物的功能,而且有利于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㊂此外,可考虑将渔船改造为水下文物遗址观光船,配备侧扫声呐㊁摄像机和测距仪等专业设备;较大的观光船能够容纳更多的游客,提供更宽敞的观光空间;随船导游可结合水下文物遗址的历史以及相关渔业文化习俗,提供讲解㊁演示和引导游览等全方位服务,激发游客对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帮助游客更好地理解和传播水下文物知识㊂综上所述,水下文物遗址与渔村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可让游客获得独特的旅游体验以及更好地了解渔业文化和历史知识,同时为当地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㊂此外,发展水下文物遗址主题文旅有助于提高渔民收入水平,进而解决盗捕问题,使第2期纪煌毅,等: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协调发展的问题及对策93渔民成为水下文物遗址保护的重要参与者㊂2.3强化监管虽然拖网捕捞可能对水下文物遗址造成损害,但通过合理监管可使拖网捕捞的损害最小化㊂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完善法律制度以及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水下文物遗址的保护以及对拖网渔业活动的监管;另一方面,加大对水下文物遗址保护的经费投入,通过研制防拖网结构以及设置拖网限制区等方式,保障水下文物遗址免受拖网捕捞的影响㊂水下文物遗址常与拖网捕捞区和拖网渔场等区域重合,为有效避免拖网捕捞引起的水下文物盗捞㊁损坏等风险,世界海洋考古强国在相关监管方面采取很多措施㊂例如:‘爱沙尼亚遗产保护法“规定禁止在水下文物区域内进行拖网作业等海洋活动[17],相关部门应尽可能及时公布水下文物遗址的准确位置,避免渔民进入捕捞;英国海道测量局研发的沉船数据库[18]不仅可以提供沉船所在地的地图和航空照片,而且能够记录沉船的身份㊁位置㊁历史㊁调查等信息,且数据库信息不断更新[19]㊂上述措施避免渔民因误入水下文物遗址区域而受到法律制裁,同时有利于不断发掘水下文物遗址的经济和文化价值[20]㊂此外,发现水下文物遗址的同时意味着大片区域须进行严格监管,不可避免地导致渔民经济利益受损,而开展系统化的水下文物遗址监管有助于保障渔民经济利益㊂制定并实施水下文物遗址特别许可制度可能是有益的尝试,即在水下文物遗址附近进行拖网作业须持有特别许可证,根据拖网尺寸㊁作业范围㊁作业频率与时间㊁渔获种类与数量等因素综合判断拖网对水下文物遗址的威胁等级,并按照渔业管理计划规定的拖网类型㊁捕捞数量以及捕捞时间和范围进行捕捞[21]㊂近年来,随着我国拖网渔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多波束声呐等探测技术[22]可帮助渔民发现和规避水下文物遗址等难以辨识的海底障碍物,保障拖网渔船的航行和作业安全㊂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具有全天候㊁高精度的定位和通信能力[23],可利用该系统对拖网渔船进行监管,当拖网渔船进入水下文物遗址区域进行非法捕捞时,及时对渔船进行监控㊁警告㊁驱离㊂相关管理部门应有效展开对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的协调监管工作,规避监管工作中不规范㊁不科学的情况,保障水下文物遗址保护和拖网渔业的可持续发展㊂2.4夯实研究拖网捕捞对水下文物遗址的破坏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全面了解这一过程须考虑多种因素㊂数值模拟分析可结合拖网运动速度㊁网板尺寸㊁钢索材料㊁网衣尺寸以及文物的形状和质地等多种参数,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进行分析,利用有限元方法求解N a v i e r-S t o k e s方程,预测拖网网板在环境荷载下的水动力响应,在不同条件下模拟水下文物遗址的动态荷载㊁受损程度㊁沉积物悬浮等情况[24-26]㊂此外,可运用有限元方法设计拖网与水下文物遗址相互作用的物理模型[27],研究拖网和水下文物遗址之间的摩擦扰动㊁碰撞挤压㊁钩挂拖拽等过程及其损害,对水下文物遗址产生的变形和穿透进行建模[28],同时分析拖网对水下文物遗址产生的物理影响,并制定影响程度的量化指标[29]㊂与此同时,拖网渔业有助于水下文物遗址的探索和发现,进而为水下文物遗址保护提供科学依据㊂通过观察不同海域渔业资源的分布及其变化,研究人员可获取海水深度㊁沉积物分布等与水下文物遗址相关的海域环境信息,确定水下文物遗址的现场情况并制定保护方案㊂尽管目前针对拖网与水下文物遗址全作用过程的研究较为少见,但深入研究二者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十分必要,有助于分析可能损害水下文物遗址的拖网捕捞行为,有针对性地提出拖网渔具技术指标的优化方法,从而有效保护水下文物遗址㊂3结语水下文物遗址是世界文化瑰宝,同时是文物考古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㊂拖网渔具与水下文物遗址的不当接触会使水下文物遗址遭受直接破坏,并对水下文物遗址周边环境产生长期的影响㊂随着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不断深入,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对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日益重视,在发展渔业活动的同时应保障水下文物遗址的安全,尽量减轻拖网对水下文物遗址的不利影响㊂通过注重教育㊁94海洋开发与管理2024年文旅协调㊁强化监管㊁夯实研究等方式,促进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的协调发展,创造拖网渔业活动背景下的水下文物遗址科学保护模式,书写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水下文物遗址保护新篇章㊂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 s):[1]刘溢滂,胡毅.浅埋水下文物遗址的海洋地球物理声学探测展望:以沉船为例[J].地球科学进展,2023,38(1):99-109.L I U Y i p a n g,HU Y i.P r o s p e c t o fm a r i n e g e o p h y s i c a l a c o u s t i c d e t e c t i o no f b u r i e du n d e r w a t e r c u l t u r a l r e l i c s:a c a s e s t u d y o f s h i p w r e c k s[J].A d v a n c e s i nE a r t hS c i e n c e,2023,38(1):99-109.[2]胡毅,丁见祥,房旭东,等.基于水下文物控制实验的海洋地球物理声学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9,34(10):1081-1091.HU Y i,D I N G J i a n x i a n g,F A N G X u d o n g,e ta l.C o n t r o le x p e r i m e n t sf o ru n d e r w a t e rc u l t u r a lr e l i c ss u r v e y b y m a r i n e g e o p h y s i c a lo fa c o u s t i c s[J].A d v a n c e s i nE a r t hS c i e n c e,2019,34(10):1081-1091.[3]李培志.我国海上综合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公安教育,2004(3):31-35.L IP e i z h i.P r o b l e m sa n d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o f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a w e n f o r c e m e n ta ts e ai n C h i n a[J].P u b l i cS e c u r i t y E d u c a t i o n,2004(3): 31-35.[4] P R I N G L E H.T r o u b l e dw a t e r s f o r a n c i e n t s h i p w r e c k s[J].S c i e n c e,2013,340(6134):802-807.[5] S T E I NM E T ZJH.E x a m i n i n g m i d-a t l a n t i c o c e a n s h i p w r e c k s a n d c o mm e r c i a l f i s h t r a w l i n g&d r e d g i n g[M].G r e e n v i l l e:E a s tC a r o l i n aU n i-v e r s i t y,2010.[6] F I R T H A.M a n a g i n g s h i p w r e c k s[M].L o n d o n:H o n o rF r o s tF o u n d a t i o n,2018.[7] R O B E R T SSE.O c c u p a t i o n a lm o r t a l i t y i nB r i t i s h c o mm e r c i a l f i s h i n g,1976-1995[J].O c c u p a t i o n a l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M e d i c i n e,2004,61(1):16-23.[8] L U B i n g b i n,Z H O US h i c h a o.C h i n a's s t a t e-l e dw o r k i n g m o d e l o n p r o t e c t i o n o f u n d e r w a t e r c u l t u r a l h e r i t a g e:p r a c t i c e,c h a l l e n g e s,a n d p o s s i-b l e s o l u t i o n s[J].M a r i n eP o l ic y,2016,65:39-47.[9]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西沙海域水下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E B/O L].h t t p://w w w.u c h-c h i n a.c o m/c o n t e n t a c.t h t m l?c i d=249,2017-06-27.N a t i o n a l C e n t e r f o rA r c h a e o l o g y.U n d e r w a t e r a r c h a e o l o g y i nX i s h a s e a a r e a a n d t h eM a r i t i m e S i l kR o a d[E B/O L].h t t p://w w w.u c h-c h i-n a.c o m/c o n t e n t a c.t h t m l?c i d=249,2017-06-27.[10]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福建海域水下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E B/O L].h t t p://w w w.u c h-c h i n a.c o m/c o n t e n t a c.t h t m l?c i d=251,2017-07-10.N a t i o n a l C e n t e r f o rA r c h a e o l o g y.U n d e r w a t e r a r c h a e o l o g y i nF u j i a n s e a a r e a a n d t h eM a r i t i m e S i l kR o a d[E B/O L].h t t p://w w w.u c h-c h i-n a.c o m/c o n t e n t a c.t h t m l?c i d=251,2017-07-10.[11] R O B E R T S H.T h eB r i t i s hr a t i f i c a t i o no f t h eu n d e r w a t e rh e r i t a g ec o n v e n t i o n:p r o b l e m sa n d p r o s p e c t s[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o m p a r a t i v eL a w Q u a r t e r l y,2018,67(4):833-865.[12] V E T H P,V I D U K A A,S T A N I F O R T H M,e ta l.T h eA u s t r a l i a nh i s t o r i cs h i p w r e c k p r o t e c t i o n p r o j e c t[A].MA R K S,J E N N I F E R C,S H E L D O NC,e t a l.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t h eA s i a-P a c i f i c r e g i o n a l c o n f e r e n c e o nu n d e r w a t e r c u l t u r a l h e r i t a g e[C].M a n i l a:J e r i c o p i mP u b l i s h i n gH o u s e,2011:8-12.[13]魏峻.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未来[J].国际博物馆,2008(4):100-105.W E I J u n.S t a t u s a n d f u t u r e o f u n d e r w a t e r c u l t u r a l h e r i t a g e p r o t e c t i o n i nC h i n a[J].M u s e u m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2008(4):100-105. [14] F R I Z Z E L LTJ.I n-s i t u p r e s e r v a t i o no f d e e p-s e a s h i p w r e c k s: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b i o l o g i c a l i n t e r a c t i o n s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i m p a c t s[D].T e x a s:T e x a sA&M U n i v e r s i t y,2020.[15]S C O T T-I R E T O N D A,M C K I N N O NJF.A s t h e s a n d s e t t l e s:e d u c a t i o na n da r c h a e o l o g i c a l t o u r i s mo nu n d e r w a t e r c u l t u r a l h e r i t a g e[J].P u b l i cA r c h a e o l o g y,2015,14(3):157-171.[16] K E N T E RJO,B R Y C ER,D A V I E SA,e t a l.T h e v a l u e o f p o t e n t i a lm a r i n e p r o t e c t e d a r e a s i n t h eU Kt od i v e r s a n d s e a a n g l e r s[R].C a m-b r i d g e:U N E P-W C M C,2013.[17] A L E J A N D R O VBO,K U J A L AP,H I R D A R I SS,e t a l.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e m i n a r o nS a f e t y a n dS e c u r i t y o fA u t o n o m o u sV e s s e l s(I S S A V)a n dE u r o p e a nS T AM P W o r k s h o p a n dC o n f e r e n c e(E S W C)2019[M].B e r l i n:D e G r u y t e r,2020.[18] V I D U K A A.I n n e sM c C a r t n e y:e c h o e s f r o mt h e d e e p:i n v e n t o r i s i n g s h i p w r e c k s a t t h e n a t i o n a l s c a l e b y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m a r i n e g e o p h y s-第2期纪煌毅,等: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协调发展的问题及对策95i c s a n d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 t e x t[M].L e i d e n:S i d e s t o n eP r e s s,2022.[19] D E L L I N O-MU S G R A V E V,G U I D E N N.M a r i n e d a t a,a c c e s s,a n d i n t e r o p e r a b i l i t y:t w o c a s e s t u d i e so fE n g l i s hn a t i o n a l r e c o r d s[J].C o n-s e r v a t i o n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o fA r c h a e o l o g i c a l S i t e s,2013,15(3/4):298-328.[20] P A P A G E O R G I O U M.U n d e r w a t e r c u l t u r a l h e r i t a g e f a c i n g m a r i t i m e s p a t i a l p l a n n i n g:l e g i s l a t i v e a n d t e c h n i c a l i s s u e s[J].O c e a n&C o a s t a lM a n a g e m e n t,2018,165:195-202.[21]唐议,赵丽华.我国海洋渔业捕捞限额制度实施试点评析与完善建议[J].水产学报,2021,45(4):613-620.T A N G Y i,Z H A OL i h u a.R e v i e wo f t h e p i l o t o fm a r i n e f i s h e r i e sT A C s i nC h i n a a n d s u g g e s t i o n s f o r t h e f u r t h e r d e v e l o p m e n t[J].J o u r n a l o fF i s h e r i e s o fC h i n a,2021,45(4):613-620.[22]李国栋,谌志新,汤涛林,等.多波束渔用声呐最优工作频点选取方法及探测性能分析[J].渔业现代化,2021,48(5):62-69.L IG u o d o n g,C H E NZ h i x i n,T A N G T a o l i n,e t a l.O p t i m a lw o r k i n g f r e q u e n c y s e l e c t i o n m e t h o da n d p e r f o r m a n c ea n a l y s i so fm u l t i-b e a mf i s h e r y s o n a r[J].F i s h e r y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2021,48(5):62-69.[23]宁津生,姚宜斌,张小红.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发展综述[J].导航定位学报,2013,1(1):3-8.N I N GJ i n s h e n g,Y A O Y i b i n,Z H A N G X i a o h o n g.O v e r v i e wo f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g l o b a l n a v i g a t i o ns a t e l l i t e s y s t e m s[J].J o u r n a l o fN a v i-g a t i o na n dP o s i t i o n i n g,2013,1(1):3-8.[24] T A N G M i n g f u,D O N G G u o h a i,X U T i a o j i a n,e t a l.N u m e r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 o f t h e d r a g f o r c e o n t h e t r a w l n e t[J].T u r k i s h J o u r n a l o f F i s h e r-i e s&A q u a t i c S c i e n c e s,2017,17(6):1219-1230.[25] N S A N G U EBT N,T A N G H a o,X UL i u x i o n g,e t a l.C o m p a r i s o n b e t w e e n p h y s i c a lm o d e l t e s t i n g a n d n u m e r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 u s i n g t w o-w a yf l u i d-s t r u c t u r e i n t e r a c t i o na p p r o a c ho f n e wt r a w l d e s ig n f o r c o a s t a l b o t t o mt r a w l n e t[J].O c e a nE n g i n e e r i n g,2021,233:109112.[26] WA N R o n g,G U A N Q i n g l o n g,HU A N G L i u y i,e t a l.E f f e c t so f o t t e rb o a r da n dc a b l e l e n g t ho nh y d r o d y n a m i c p e r f o r m a n c eo fA n t a r c t i ck r i l l t r a w l s y s t e m[J].O c e a nE n g i n e e r i n g,2021,236:109408.[27] G U A N Q i n g l o n g,Z HU W e n b i n,Z HO U A i z h o n g,e ta l.N u m e r i c a l a n de x p e r i m e n t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o nh y d r o d y n a m i c p e r f o r m a n c eo f an e w l y d e s i g n e dd e e p b o t t o mt r a w l[J].F r o n t i e r s i n M a r i n eS c i e n c e,2022,9:891046.[28]I V A N O V I CA,N E I L S O NRD,O'N E I L LFG.M o d e l l i n g t h e p h y s i c a l i m p a c t o f t r a w l c o m p o n e n t s o n t h e s e a b e d a n d c o m p a r i s o nw i t h s e at r i a l s[J].O c e a nE n g i n e e r i n g,2011,38(7):925-933.[29] B R E N N A N M L,D A V I SD,B A L L A R DRD,e t a l.Q u a n t i f i c a t i o no f b o t t o mt r a w l f i s h i n g d a m a g e t oa n c i e n t s h i p w r e c ks i t e s[J].M a r i n eG e o l o g y,2016,371:82-88.。

海洋考古学_西方兴起与学术东渐_吴春明

海洋考古学_西方兴起与学术东渐_吴春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海洋考古学:西方兴起与学术东渐吴春明 张 威(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福建厦门361005)摘 要: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海洋人文研究在我国传统史学和考古学上长期缺失,引发了对于环中国海海洋人文历史认识的偏差。

奠基于水下探索的海洋考古学作为海洋人文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包括沉船考古、海港考古、海洋聚落考古等主要实践环节,是过去半个世纪西方人文学术的一个部分,近30年来西学东渐并于最近10年传入中国。

环中国海海洋考古实践主要体现在沉船考古领域,不但包括一系列古海岸淤陆中的沉船考古发现,近年来从渤海湾到南海之滨的水下考古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收获,国外海洋考古学者还在环中国海以外地区发现了不少近古欧洲各国的东印度公司远东航路沉船,所有这些实践工作对于研究我们的海洋先民认识与开发海洋的历史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关键词:海洋文化;海洋考古;古代沉船中图分类号:K875/8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5X(2003)03-0039-07 一、绪论:海洋人文研究在我国史学、考古学上的失落英国功能学派人类学大师马林诺夫斯基(B.K.M ali-nov eski)曾经告诉我们,“文化”是人类在满足生物性要求的同时所创造的一个不同于自然环境的、新的、第二性的、派生的环境,即物质文化层面;为使这个有形的文化“环境”得以维持、延续,就同时创造了文化规格,即无形的组织和制度,构成文化的社会、精神层面。

[1](P241)从这个意义去理解,海洋文化就是人们在海洋活动中所创造的凌驾于海洋自然环境之上的一个新的人文存在,既包括船舶、港口、码头、栈桥、海洋贸易物品、海上移民等有形的海洋物质文化“环境”,还有约束海洋社会经济发展的制度与政策、体现海洋人文传统的习俗与族群心理倾向等无形的海洋社会、精神文化层面。

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大国,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文化的历史与现实精辟地概括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水下考古——用科技“打捞”沉船往事

水下考古——用科技“打捞”沉船往事

文图/张瑞(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用科技“打捞”沉船往事水考下古如果有机会去参观停靠在码头的军舰,你一定会感受到它的身躯是多么庞大。

但想要在茫茫大海中寻找沉没的军舰,却似海底捞针……水下考古学是考古学的分支学科,是陆地上的田野考古向水域的延伸。

自诞生之日起,水下考古学就是一门高度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自身发展的特殊学科。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经远舰”的故事,走进水下考古的世界。

经远舰在哪儿?经远舰,全称为经远号装甲巡洋舰,1887年1月3日下水,排水量2900吨,服役于清朝北洋海军(1875年由李鸿章创设的新式海军)。

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日甲午战争中最著名的海战之一)爆发,经远舰在战斗中被日本联合舰队的4艘巡洋舰围攻,直至被击沉都未升起降旗,全舰共有231名官兵牺牲,仅16人生还。

沉没的经远舰在哪里呢?笔者有幸参与了它的水下考古工作。

在没有任何线索的情况下,在宽广的大海中漫无目的地寻找沉船只是白费力气。

我们用了将近两年时间,系统地搜集、整理了有关中日甲午战争和经远舰的历史资料,包括北洋海军战史、日本联合舰队战场记录、经远舰的建造图纸等。

通过详细梳理相关资料,我们最终将经远舰可能沉没的地点缩小到2个相对可控的海域内——分别为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县海域和辽宁省东港市大鹿岛海域。

即便如此,涉及的绝对面积还是太大。

万幸的是,我们找到了黄海海战当天经远舰的照片,照片的背景中,一条隐约的山脉轮廓成为了关键线索。

不久后,我们又在辽宁省丹东市的渔民那里得知——在庄河县海域的老人石附近,有一艘铁质的海底沉船。

这艘铁质沉船会是经远舰吗?我们来到庄河县海域,拍摄了老人石及其身后的黑岛海岸线,再与历史照片进行比对,发现二者的山脉线几乎一模一样。

可以认定,在黄海海战中沉没的经远舰就在这片海域之下。

经远舰历史照片高科技助力钢铁沉船“现原形”确定目标沉船所在的海域范围后,水下考古队员就可以使用特殊设备去寻找它的具体位置了。

厦大图书馆馆藏钓鱼岛问题图书-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

厦大图书馆馆藏钓鱼岛问题图书-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

钓鱼岛是中国的——厦大图书馆馆藏有关“钓鱼岛”资料简介厦大图书馆区域研究资料中心编《筹海图编》(明) 郑若曾撰李致忠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出版。

郑若曾(1503~1570),明清之际著名的布衣军事家、战略家,著有《日本图纂》、《筹海图编》、《江南经略》等传世之作。

其中《筹海图编》中的“沿海山沙图”,是迄今所能见到的我国最早、内容详备而又完整的海防军事地形图。

该书明确地记载了鸡笼山、花瓶山、彭加山、钓鱼屿、橄榄山、黄毛山、赤屿等岛屿,这些岛屿是明朝政府水军防倭御寇必到的海域,也是浙江、福建沿海及台湾民众前往钓鱼岛海域捕鱼的渔场。

钓鱼岛等岛屿名称明确纳入中国福建省界。

《筹海图编》后,明、清代编制的《武备志》、《筹海重编》、《武备秘书》等所承袭。

我馆藏有《武备志》单行本,而《筹海重编》则被收录在馆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地理类》中,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版。

《武备志》(明)茅元仪辑,台北:华世出版社,1984年版。

中国明代大型军事类书,是中国古代字数最多的一部综合性兵书,共240卷,文200 余万字,图738幅,该书在日本宽文年间(1661~1672)也有须原屋茂兵卫等刊本流传。

《武备志·海防二·福建沿海山沙图》中标有钓鱼山、黄毛山、赤屿,这说明钓鱼诸岛已列入明朝的海防防区。

《台海使槎录》(清)黄叔璥撰,台北:台湾大通书局,1984年版。

1722年6月,黄叔璥抵台后经常巡行各地,考察攻守险隘、海道风信。

该书有台湾“山后大洋北,有山名钓鱼台,可泊大船十余”等记载,而钓鱼岛列岛也是清朝海防的前方要塞。

《两种海道针经》,向达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

该书包括《顺风相送》、《海道针经》及《指南正法》三种。

《顺风相送》是我国明朝的一本记载中国古代航海经验的书。

该书是永乐元年为奉差航海,对已有的航海针路“累次校正”的成果加以编整而成的,书中所载的针路、岛屿名称是1403年以前或至少不迟于1403年我国已有的名称。

珠江三角洲史前海洋聚落宏观形态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网

珠江三角洲史前海洋聚落宏观形态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网

和东江三角洲,以蚬壳洲、金兰寺、万福庵、蚝岗为代表,属
到距今 4500 ̄4000 年,海平面趋于稳定,沉积作用推高地
于贝丘遗址。考察当时的地理环境,这些遗址均位于河网地
势,沙丘重新露出海面,人们才陆续回到海湾沙丘上生活。
带的河岸以及河流入海口;另一部分聚落分布在珠江口两
四、5000 ̄3000 年间海平面回升与
类造成极大打击,水域生态系统的骤然改变破坏了水生生物 的生存环境,使其数量锐减,依靠捕捞采集水生生物资源为生 的贝丘居民不得不离开原住地,贝丘聚落因而逐渐荒废,三角 洲河网平原成为聚落分布空白区。另一方面,三角洲南缘海滨 受海退的影响相对较小,沙丘聚落得以持续发展,加上有一部
二、6000 年海进高峰与聚落的
南 方 文 物 2015·2
珠江三角洲史前海洋聚落宏观形态的变迁
程玲
(福建厦门市博物馆)
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海北岸,岭 南中南部区域,主要是由西江、北江、东 江、潭江、流溪河等河流携带的泥沙在 海湾内堆积而成,它形成于海陆交接的 过渡地带,是对气候和海洋环境变化最
白 北 芦苞

西广利 江
三水
坭 花县 流 河溪 河
数次变动,而聚落空间形态演变与全新世自然环境,尤其是
面,出土一批打制石器和炭化物,推测年代约 7000 年前⑧;
·94·
深圳咸头岭沙丘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中期墓葬、柱洞、灶台 海退造成三角洲河网地区湖泊、河流水位下降,水域面积缩
遗迹,遗址最下层年代距今近 7000 年⑨;深圳大黄沙遗址③
小,湖泊含盐量增加而逐渐转化为盐湖,河流变得狭窄湍急,
海进范围 遗址
0 10 20 千米
珠海
大屿山
香港
斗门 崖 门

历年考古学考研试题

历年考古学考研试题

2000(中国考古学)一问答题1阐述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序列2阐述冶铁技术的发明,铁器的使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阐述曹魏邺城的布局及其意义二简答题 1 简介三星堆遗址 2 简介楼兰古城址三名词解释 1 盟书 2 俑2000年(考古学概论)一名词解释 1 关键柱(关键柱的定义及其作用,什么时候可以打掉它)2 磁方位角(方位角的定义,方位罗盘刻度如何标定,怎样使用方位罗盘测量地面上直线的角度)3 器物标签(器物标签有哪些记录项目,如何使用标签,如何填写标签)4 考古图5 考古类型学6 苏秉琦二问答题1 在考古记录中为什么已经使用了照相记录,还要用绘图记录?考古绘图根据什么原理绘制?其原理的要点是什么?考古绘图如何使用这个原理?考古绘图有哪些基本方法?考古绘图用那些方法来表现器物的内部结构?2 什么是考古学文化?考古学文化与古代人们共同体的关系如何?2001年(中国考古学)一问答题 1 从河姆渡文化遗存可以看出河姆渡人在哪些方面取得辉煌成就? 2 “三代断代工程”取得哪些重要成果? 3 泉州宋元港有哪些重要考古发现?二遗址介绍 1 广州秦汉造船工厂遗址 2 隋唐扬州城遗址三名词解释 1 人牲 2 浑铸法 3 买地券 4 经幢2002(中古考古)一论述题1论述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龙山时代)的社会性质2用考古资料对商代晚期墓葬中带墓道的大墓进行分类二简答题1 简述周原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及意义2简述汉长安城的考古发现三名词解释1和县猿人 2 昙石山文化 3 俑 4 黄肠题凑 5 瓦当 6 建窑2002年(考古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 黄肠题凑2 玉衣3 原始瓷器4 半剖视5 《金石录》6 贾兰坡 7人殉和人牲 8 刮削器和砍砸器二问答题1简述正投影原理及其在考古绘图上的运用2考古文物记年法有哪些?3阐述现代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4谈谈磨制石器与玉器2003年(中国考古学)一名词解释1 彭头山文化2 田野考古3 曾侯乙墓 4青瓷 5 湖熟文化 6 几何印纹陶文化 7苏秉琦二简答题1 战国时期都城有哪些特点?2 隋唐含嘉仓有什么作用和意义三论述题1 论述良渚文化的特征2 用考古材料论述晚商时期的社会经济的发展2004年(中国考古学)一名词解释1 打制石器制作方法2 小长梁文化3 老官台文化4 郑韩故城5 崇安(武夷山)汉城6 巩县宋陵二问答题1试述东南沿海(闽台、岭南)新石器时代主要考古学文化及其特征 2 中原地区汉代一般墓葬的主要类型与特征 3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的发现及其意义 4 试述中国考古学发展的新趋势2005年(中国考古学)一名词解释(8选6)1 北京猿人2 曾侯乙墓3 石龙头文化4 仰韶文化5 秦始皇兵马俑坑6 唐三彩7 土墩墓8 白沙宋墓二问答题1 试述长江下游及杭州湾区新石器文化的主要器型、内涵、特征2试述商代都城考古的主要收获3 从两广汉墓的内涵特征看岭南地区的民族文化融合吉林大学2003考古题一、名词解释:(共15分)1、考古学2、遗存3、放射性碳定年4、遗址5、聚落二、请说出与考古学相关的主要学科以及它们各自的主要作用。

长江口邻近海域夏季大中型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年际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长江口邻近海域夏季大中型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年际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势 种(3'&$03'&: 年 间 优 势 种 类 年 际 更 替 率 为 ::2(e _
化(以水螅水母类)桡足类和端足类这#个类群为例! # 年 共 鉴 定 水 螅 水 母 类 ## 种 (仅 , 种 为 共 有 种 ,桡 足 类共鉴定:$种(共有种为&&种,端足类共鉴定&$种( #年仅一种共有种_
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种数平面分布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环境参数(研究了种类组成)种数平面及年际变化的影响因素_
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邻近海域#年共鉴定大中型浮游动物 种 &:$ (隶属(个门的 个 &( 类群,桡足类和水螅水母类是每
年夏季优势类群,调查区大中型浮游动物种类分布大致呈现近岸低)远岸高)南部高于北部的特征,大中型浮游动物种
3'&,
3'&$
3'&:
合计
门类
类群
种类数
占总种类数 百分比$e
种类数
占总种类数 百分比$e
种类数
占总种类数 百分比$e
种类数
占总种类数 百分比$e
刺胞动物门 水螅水母类 &#
&,2&#
&$
&-2$3
&#
&#2)-
##
3'2''
栉水母动物门 栉水母类 3
32&(
3
32,(
3
32&$
3
&23&
环节动物门 多毛类 3 32&( i
网 ?S9; 口流量计示数进行相关换算_网采浮游动物样
品 现 场 使 用 终 质 量 分 数 $e 的 中 性 甲 醛 海 水 固 定 (避

海洋物探技术在水下考古中的应用综述

海洋物探技术在水下考古中的应用综述

海洋物探技术在水下考古中的应用综述作者:***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年第16期摘要:海洋物探技術在水下考古中的应用,是指以声呐、磁力仪、潜水器等为代表的先进设备与技术在水下考古调查和发掘过程中的发展与综合应用。

在山东威海湾定远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过程中,海洋物探技术得到了充分应用。

在大幅度降低遗址发现与定位的难度、提高工作速度方面,物探技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物探调查与人工潜水调查相结合,使水下考古在效率、准确度、安全性等多个方面实现了最佳匹配,可以说是目前水下考古物探调查的最佳实施方案。

充分发挥海洋物探技术的“助力”作用,对于我国水下考古事业的发展而言大有裨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物探技术;水下考古;定远舰遗址19世纪末,清政府于内忧外患之际,于1888年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意义上的海军舰队—北洋海军。

这支舰队成军时,综合实力居亚洲之首。

其旗舰“定远”号(图1)购自德国,是一艘采用钢铁装甲和蒸汽动力的一等铁甲舰,排水量达7430吨,在当时堪称“亚洲第一巨舰”。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遭受重创。

翌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威海卫,包括旗舰“定远”在内的数艘北洋海军舰船折戟沉沙于威海湾内。

这些沉舰在战后遭到日方成系统破拆,仅剩部分舰体残骸。

这些舰船的遗骸已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采用海洋物探技术探明这些舰船的遗存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水下考古与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 海洋物探技术与设备简介海洋物探技术在水下考古中的应用,本质上是部分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现代水下考古中的应用。

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危险性,使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水下物探技术和相关设备才能完成。

其典型技术与应用主要有三类(图2)。

1.1 磁法探测通过测定地球磁场强度的地域变化,探测水下铁磁体,如铁壳沉船等能够引起地磁场强度变化的物体。

磁力仪作为磁法探测的代表性设备,是开展水下考古调查重要设备之一,主要用于铁磁体的探测。

长江下游地区宋元时期沿海港市遗存的考古学

长江下游地区宋元时期沿海港市遗存的考古学

陶瓷和金属制品等文物的研究发现
陶瓷器皿
在宋元时期的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瓷 器皿,包括青瓷、白瓷、青花瓷等,这些 陶瓷器皿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为 研究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 线索。
VS
金属制品
宋元时期的金属制品,如铜钱、银锭、金 属工具等在遗址中也有大量发现,这些发 现为研究当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实 物资料。
撑。
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影响
宋元时期是海上丝绸之路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这一 时期的沿海港市在海上贸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 过对这些港市遗存的研究,可以了解当时海上贸易的 规模、范围、商品种类和贸易路线等情况,为研究海 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影响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不仅推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通过对 这些港市遗存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当时社会的经济 、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为研究海上 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02
长江下游地区宋元时期的 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
地理环境概述
长江下游地区
该地区位于长江入海口以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 环境,为古代港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岸线与水文
长江下游地区的海岸线曲折,拥有多个优良的港口和航道,为海 上贸易提供了便利。
气候与土壤
该地区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和渔业的发展,为居民 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长江下游地区宋元时期沿海港市遗存的考古学研究,揭示这一时期港 口城市的发展演变过程、海运贸易的规模和影响,以及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 度。
研究方法
采用考古学的方法和技术,包括遗址调查、发掘、类型学、年代学、文化因 素分析等,对长江下游地区宋元时期沿海港市遗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 研究。

海岛民宿聚落地方意象系统建构研究——基于厦门鼓浪屿的扎根理论分析

海岛民宿聚落地方意象系统建构研究——基于厦门鼓浪屿的扎根理论分析

海岛民宿聚落地方意象系统建构研究——基于厦门鼓浪屿的扎根理论分析引言:厦门鼓浪屿作为中国近代近代文化遗存的重要载体,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赋予了该地区独特的地方意象。

作为海岛民宿聚落的一个典型代表,厦门鼓浪屿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地方意象系统建构的良好案例。

本文将通过运用扎根理论对厦门鼓浪屿进行分析,探讨其海岛民宿聚落地方意象的形成和演变。

一、海岛民宿聚落的背景与发展1.1 厦门鼓浪屿的自然环境厦门鼓浪屿位于厦门市区的西南部,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

其优美的海岸线、清澈的海水以及丰富的生态资源,构成了该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

1.2 厦门鼓浪屿的人文景观除了自然环境外,厦门鼓浪屿还拥有丰富多样的人文景观。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近代建筑群落,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意义吸引了众多游客。

此外,岛上的历史文化街区、独特的小巷和石质道路等等都为该地区增添了浓郁的地方氛围。

1.3 海岛民宿聚落的兴起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背景下,海岛民宿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住宿形式逐渐兴起。

鼓浪屿的近代建筑群落逐渐被改造为民宿,为游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旅游体验。

这些民宿与岛上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方意象。

二、扎根理论分析海岛民宿聚落的地方意象2.1 扎根理论的基本概念扎根理论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强调从真实环境中挖掘出观点、主题和意义。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运用扎根理论来分析海岛民宿聚落的地方意象。

2.2 海岛民宿聚落的地方意象构成要素地方意象是指人们对于某个地方的认知、感知和价值判断。

海岛民宿聚落的地方意象构成要素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

2.2.1 物质环境物质环境是指海岛民宿聚落中的自然环境和建筑空间。

厦门鼓浪屿作为一个海岛,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为海岛民宿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地方意象。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体验大海和沙滩,感受阳光和海风的清新。

此外,近代建筑群落和石板道等建筑空间也为海岛民宿的地方意象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海洋考古学——精选推荐

海洋考古学——精选推荐

海洋考古学是调查、发掘和研究古代人类从事海洋活动之文化遗存的考古学分支学科。

科学的海洋考古学产生的很晚,1944年,法国海军水下工作小组发明了自携式水下呼吸器(简称SCUBA ),即常规轻潜,为包括考古学在内的一切水下科学探索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证。

1960年,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乔治?巴斯对土耳其格里多亚角海域的古典时代沉船遗址进行调查、发掘,开创性地在水下实践了考古学方法,标志着水下考古技术的诞生。

此后,乔治·巴斯的海洋考古队一直坚持地中海海域青铜时代海洋沉船的水下考古,他于1973年成立了德克萨斯A&M大学航海考古研究所,兼任人类学系海洋考古专业主任,出版了权威的《水下考古》一书。

英国成立了“航海考古学会”,也先后调查、发掘、打捞了大西洋海域的一系列古代沉船,该学会编辑出版《国际航海考古与水下探索杂志(前述IJNA)》,成为面向全世界的高水平的航海和水下考古学术交流平台。

在亚太海域,英国考古学者吉米?格林(在澳洲、泰国、菲律宾海域以及我国东南沿海的工作最具影响,1973年以来的沉船考古工作已经达到20多处。

在当今世界打捞沉船巨大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国际上活跃着一大批专门从事水下文物商业打捞的所谓"寻宝者",他们把目光纷纷投向南海(据统计,南海古沉船的数量超过2000艘)。

1999年,英国打捞专家迈克尔·哈彻在南中国海打捞清代沉船"泰兴号"时,为了便于运输和抬高价格,竟然敲碎了60多万件成色普通的瓷器,将剩下的35.6万件运往欧洲拍卖。

对于这些仅仅是冲着财富而来的打捞,他们给古沉船带来的不啻为一种灾难。

为捍卫国家领海主权和保护"海上丝绸之路"文物安全,最近,我国政府克服资金等困难,下大决心涉足远海,实施了西沙沉船考古和"南海I号"打捞工程。

2007年3月开始,中国考古工作者开始对"华光礁I号"沉船进行抢救性挖掘。

海丝古港遗址研学旅游开发研究

海丝古港遗址研学旅游开发研究

商展经济海丝古港遗址研学旅游开发研究①——以泉州刺桐港为例厦门理工学院 程霞 李阳 王雨婷摘 要:2016年底,教育部等十一部委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意见要求加速推动研学旅行的健康快速发展。

福建拥有丰富的海丝古港遗产旅游资源,因此,基于国家发展研学旅游的战略导向和研学市场需求导向,开发和打造以泉州古刺桐港为典型代表的福建海丝古港研学旅游产品,打造海峡西岸海丝研学基地和旅游品牌,不仅是福建省地方旅游发展的新思路、新机遇,而且也是传承中华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举措和历史担当。

关键词:研学旅游;海丝古港;教育;泉州刺桐港;旅游开发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04.251 研究意义遗产旅游是国家和地方历史传承、价值传导、形象传播、情感传递的重大平台和路径。

福建省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商贸与文化交流重地,泉州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和起始点,留下了包括古港在内的宝贵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遗产资源。

遗产旅游(Heritage Tourism)是将遗产地的历史、文化和族群等要素捆绑为一体作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类型,是当今世界增长最快的旅游形式。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申遗”和遗产旅游的市场效应凸显,遗产旅游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旅游研究的焦点领域,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遗产旅游者行为、遗产旅游目的地管理、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研究方法涉及定性定量研究、模型检验和案例剖析等。

总体看来,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不同学科的介入,遗产旅游研究的视角和关注点不断变迁,理论架构不断丰富,但是遗产旅游研究的理论体系尚不完善,遗产旅游研究内容和深度有待拓展和深入。

2016年11月,国家教育部、文化部、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要求各地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

厦门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文物与博物馆学《考古学通论》考试试卷(A卷)及参考答案

厦门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文物与博物馆学《考古学通论》考试试卷(A卷)及参考答案

厦门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考古学通论》考试试卷(A卷)考试范围:《考古学通论》;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院/系: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一、名词解释(6选4,每题5分,共20分)1.石璋如2.广州汉墓3.聚落形态4.官窑5.基本陈列6.藏品库房二、简答题(6选5,每题10分,共50分)1.列举三个名人大墓并简要说明。

2.列举三个历史时期考古断代法。

3.试列举三种隋唐时期的墓葬,并对其形制加以简要说明。

4.什么是礼器,试从玉器角度分析说明玉礼器的功能与类型。

5.简述文物保护的主要内容。

6.简述陈列艺术形式设计的表现手法。

三、论述题(3选2,每题15分,共30分)1.河北阳原泥河湾遗址群的成因、特点和概况。

2.宋代手工业。

3.藏品定名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6选4,每题5分,共20分)1.石璋如(1902~2004),河南偃师人,甲骨文专家、博士生导师,是中国著名的甲骨文研究专家之一。

他在河南中山大学就读期间即参与殷墟考古发掘工作,1932年毕业后在中央研究院研习考古专业,历任助教、研究员等,后随中研院史语所迁往台湾。

他的主要著作有:《殷墟建筑遗存》、《殷墟墓葬》、《骨卜与龟卜探源》、《殷代车的研究》、《小屯的文化层》、《小屯—安阳殷墟发掘报告》、《中国的远古文化》等2.广州汉墓是西汉中期的诸侯王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山,1983年发掘。

南越王墓为一座“凿山为藏”的石室墓,采用竖八凿洞的方法构筑而成。

平面呈“士”字形,墓室按照“前朝后寝”规格布局,共分7间。

墓内随葬品丰富,品类繁多,出土金银、铜、铁、陶、玉、琉璃、漆木、竹等遗物1000余件,其中以“文帝行玺”金印和“丝缕玉衣”最具价值。

“文帝行玺”金印以及“赵眜”玉印,证明了陵墓主人的身份。

南越王墓的形制结构和葬俗在西汉石室墓中最为突出和独特,被誉为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龙海海域水下文物遗存初探

龙海海域水下文物遗存初探

作者: 郑云
作者机构: 龙海市博物馆,福建龙海363100
出版物刊名: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19-121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 古代沉船;水下文物;航线考证
摘要:龙海市与厦门特区共处一个海湾,是明代中叶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开展海外贸易的中心,也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啟航港。

这里蕴藏着丰富的水下文物资源,随着水下考古全面展开,已经发现四处水下文物遗址,并初步挖掘出一大批瓷器和金属器,为研究沿海地区的历史、经济、文化、民俗提供了十分可靠的资料。

浅析海洋资源和福建滨海先民生存空间的关系——以平潭壳丘头遗址、闽侯昙石山遗址为例

浅析海洋资源和福建滨海先民生存空间的关系——以平潭壳丘头遗址、闽侯昙石山遗址为例

作者: 刘阳
作者机构: 福建博物院
出版物刊名: 福建文博
页码: 78-80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3期
主题词: 贝丘遗址 海洋资源 生存空间
摘要:福州是福建海洋文化的发祥地,以壳丘头遗址、昙石山遗址为代表的贝丘遗址,证明了先民们长期以贝类为主要食物,并将其加工成生产工具,体现了先民与大海相依存的关系。

人类从海洋中获取食物并向更广阔区域探寻生存空间。

本文拟就贝类等海洋食物资源,对早期人类生存环境和食物构成进行初步探究,并对人类的航海能力做出一定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聚落考古与港市遗存的调查研究
聚落是人类衣食住行等文化实践活动的最重要场所,也是人类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海洋性聚落形态是海洋先民依托海洋环境、创造与发展海洋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是海洋性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基本形态之一。

本子课题拟系统调查研究环中国海古代先民海洋聚落的遗迹形态,包括史前海洋性聚落遗址、南北港湾中代表性的古代船家村落遗存、历代各海区中重要海港的遗迹与港市聚落遗存,在调查基础上探索环中国海海洋聚落形态特点与发展的内在规律。

提出的背景:从聚落形态的理论高度调查研究古代人类的居住和活动遗迹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范围考古学的新课题,也是我国考古学界正在探索、实践的新领域。

聚落考古学的理念是,从“人地关系”入手探索古代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从“人人关系”即人群社会组织形态的角度探索聚落单位的宏观形态、布局与内在微观结构、内涵,从文化变迁角度探索聚落形态的历时发展。

本子课题拟将聚落考古学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海洋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将学术界曾经分散、分割调研的诸如沿海史前贝丘遗址、历代海港遗迹与海交史迹、海滨城市古代建筑史迹等,作为一个延续发展的、一脉相承的、完整的海洋聚落形态体系,予以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环中国海海洋性聚落形态的特点与演变。

学术基础:虽然国内外学术界尚未就“环中国海海洋聚落与港市形态”为题做过系统的调查研究,但在聚落考古一般方法与实践、史前海滨聚落遗址、历代海港史迹与建筑等方面,分别做过一系列调查研究。

如在史前滨海聚落与环境考古上,严文明的《胶东考古》、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编《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环境考古》、高蒙河《长江下游考古地理》、肖一亭《先秦时期的南海岛民——海湾贝丘遗址研究》、本课题首席专家吴春明在《闽越国都城考古研究》一书中对闽江下游史前聚落形态变迁到闽越冶都港市兴起的考察等;本子课题负责人焦天龙在The Neolithic of Southeast China一书中探讨了东南沿海新石器文化发展与海洋环境的关系。

在海港史迹与建筑方面,包括部分本课题组成员在内的港史学界,分别在沿海十余处重要海港历史的研究中,涉及到许多海港建筑史迹,泉州、广州等港市还开展了海交史迹等专题调研。

所有这些,都是本子课题调查研究的重要学术基础。

调研内容:本子课题拟从“海洋聚落形态”的高度,从全面考察与重点个案结合的角度,系统综合地调查环中国海海洋聚落形态遗存,研究其一脉相承的内在特点与发展演变的规律。

具体包括:
1.系统调查环渤海、胶东半岛、长江口沿岸及舟山群岛、闽台区域、南海北岸等若干重要海洋文化区内的海滨聚落遗址,包括史前海岸贝丘遗址,历史时代的海滨村落遗迹,建立起早期海洋性聚落遗迹资料库。

2.全面调研合浦、番禹(广州)、东冶(福州)、泉州、漳州、明州(宁波)、太仓刘家港、蓬莱(烟台)、天津、碣石(秦皇岛)等历代港市遗存,古代码头、渡口、船坞、疏港路桥、市舶司(海关)、古航标、灯塔、航路参照等海港史迹,古代港市街巷、商号、货行、信局、钱庄、古代蕃坊、来远驿馆、蕃人墓地与近代“西风东渐”的港市建筑等海洋商贸聚落。

3.开展环中国海海洋聚落与港市遗存基本的考古类型学与年代学研究,弄清环中国海海洋聚落遗存的不同类型,研究各类海洋聚落遗存发展演变的阶段性。

4.宏观调研“人海关系”背景下,发展过程中的各类海洋性聚落形成的海陆环境背景,探讨海洋性聚落同大陆性聚落的关系与区别。

5.选择代表性的港市聚落形态,微观个案调研“人人关系”背景下,不同时空类型的海洋聚落遗存的内在结构,探索微观聚落结构所反映的港市内部族群文化关系、社会阶层关系、功能区分等。

拟突破难点与重点:在沿海地区高速推进的现代化进程中,各类海洋聚落与港市遗迹不断湮灭,残存海洋聚落遗存的调查研究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基础工作。

同时,还要突破传统学术
对从史前贝丘到历史港市遗存被不同学术兴趣的学者群(如史前考古学者、海交史学者)人文分散、分割调查研究的缺陷,树立“海洋聚落形态发展史”的研究方向,系统宏观地调研海洋性聚落形态形成、发展的环境与文化生态背景,考察若干重大港湾聚落与港市遗迹的内涵、特点与变迁,探索历史时代繁荣发展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