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环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地理科学专业是一门以研究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性学科。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地理科学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地理学知识技能的需求,下面就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探讨。

一、培养目标1.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系统的地理学知识体系;2.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地理学知识解决科学、教育、决策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3.具备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具备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4.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5.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和信息处理能力。

二、课程设置1.地理学基础课程:地理学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气候学、地貌学、海洋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

2.专业核心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

3.实践课程:地理实习、地理调查与研究方法、地理数据处理与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等。

4.选修课程:旅游地理学、区域规划与发展、生态旅游、农村与农业地理、都市流域与城市发展等。

三、实践教学1.地理实习:通过地理实习,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加深对地理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2.地理调查与研究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进行地理调查和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如问卷设计、调查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等。

3.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理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如地图制作、空间数据分析等。

4.科研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环节的设置,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实践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实习:每年安排一次地理实习,组织学生到地理学相关领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

2.社会实践:每年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和实践,了解社会、经济、环境等实际问题。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研究地球表层人地系统,阐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总体规律,重点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环境整治与保护、自然灾害防治、生产力综合配置、重大经济建设项目和工程设施合理布局等方面为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性论证和科学依据。

将地理科学专业建成专业口径宽、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省内外同类院校特色鲜明的一流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教师素质和扎实的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具有自主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能在中等学校从事地理及环境教学、地理教育研究工作,也能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和地理教学研究、地理科学研究、地理实际应用等各种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掌握教学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主要课程和特色课程主要课程:地球概论、环境保护概论、地质学、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水文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地图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信息系统。

特色课程:洞庭湖区专题研究、地理教学技能、乡土地理。

四、实践教学环节集中实践:军事训练、地质与地貌实习、气象与水文实习、植物与土壤实习、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测量与地图实习、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类)一、专业代码070701专业名称:地理科学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教学科研机构、企业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教学、科研、规划、开发、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接受地理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地理教学、研究、规划、开发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业务素质: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研究方法;掌握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具备从事地理教学的良好的教师素养;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进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修养;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野外考察及现代信息技术方法,具备一定的独立科研能力。

3.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四、主干学科:地理学五、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测量与地图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经济地理学、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水文与水资源学、地理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实习支教:18周(汉语言、民考汉、双语班);2.教育实习:8周(民考民);3.人文地理综合实习:3周;4.自然地理野外实习:2周;5.毕业论文:8周;6.军事训练:2周;7.见习:1周七、修业年限:汉语言、民考汉、双语班学生为四年,民考民学生为五年(含一年预科)。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地理科学差不多理论、差不多知识,把握地理科学差不多思想方法和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理论,具备较高的教师教育职业综合素养,能够在中学与中等教育机构进行地理教学和研究的教师、有关机构环境教育工作者,以及能在旅行治理、房地产治理有关部门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要紧学习地理科学的差不多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把握运用地图、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与资源环境实验分析的差不多技能并具有初步的教学、科研、开发和治理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把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差不多理论和差不多知识;2、把握地理科学的差不多理论、差不多知识和差不多实验技能;3、了解相近专业如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治理、地理信息系统的一样原理和方法;4、熟悉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法规;5、了解地理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进展动态;6、把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有关信息的差不多方法;7、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心理和躯体素养,具备较强适应能力、和谐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主干学科地理学相近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治理、地理信息系统要紧课程自然地理学(地球概论、地质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土壤地理与植物地理、水文与水资源)、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地理教学论、世界地理、经济地理学、测量与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概论、环境学概论、广西地理、地理专业英语特色课程外语教学课程:地理专业英语标准学制四年弹性学制3~6年最低毕业学分170学分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总学时总学分构成表指导性教学打算表(见附表)要紧课程简介课程编号:141ZB001课程名称:地球概论(The generality of the Earth)课程类不:专业必修课授课学时:45(35+10)学分:3 周学时:3课程目标:把握《地球概论》的差不多知识,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各种宇宙天体、恒星和星系、太阳系以及地月系;把握天文望远镜、天球仪和活动星图的使用。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能,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地理教学和地理教学研究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为地方相关部门培养地理科学专门人才。

二、就业主要领域(方向)1、中等学校、教育部门进行地理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学教研、教学管理岗位。

2、与地理科学相关的机关(如国土资源管理局、旅游局、环保局等)、事业单位(如城乡规划设计院等)的管理和研究岗位。

三、培养规格(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1、学科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现代地理技术手段和基本思想方法。

2、专业面向的职业所需技能:(1)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并通过教学实践环节,获得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

(2)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科学修养。

(3)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富有科学创新精神,具备地理实际应用的基本能力,具备初步的科研素质和能力。

(4)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一定的管理能力。

(5)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3、关键能力(1)勤奋敬业的精神:要求本专业学生必须思想端正、定位准确、诚实守信、努力学习。

(2)学习能力:学习并掌握专业要求的课程知识、技能知识,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

(3)工作能力:胜任地理课堂教学的能力和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运用地理科学的相关知识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创新研究,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职业延展能力:能运用地理科学研究内容广泛的特点和学生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对其所在地区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二)核心职业能力1、语言:具备流利的中英文交流能力,必须取得普通话二级乙等以上证书和相应的英语证书能力。

城环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城环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城环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院简介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

半个世纪以来,经过几代地理教育工作者的励志创业,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科建设水平和改善实验教学环境的历程中,建成了由4个本科专业、7个硕士专业、1个博士专业和1个博士方向以及多个学科建设平台、学术研究平台和实验教学平台组成的完整的地理科学人才培养体系。

本科专业包括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以及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包括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区域经济学、旅游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地理教学论,博士专业为人文地理学,博士方向为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近80人,其中: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16人;另聘请有中外兼职教授7名,其中院士2人。

教师队伍具有年龄结构年轻化、学历结构博士化、职称结构高层化的特点。

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近800人,硕士研究生600多人,博士研究生30多人。

学院以地理学科为基础,融合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发展。

学院是中国地理学会华中地区代表处、湖北省暨武汉市地理学会的挂靠单位和武汉地区旅游教育培训定点单位,拥有湖北省人文地理重点学科、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中国两型社会建设改革实验区研究院等省部级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平台,建有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城乡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地理研究所、土地科学研究中心、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院等多个院校级研究机构。

近五年来,学院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50多项,科研总经费达4000多万元,在城市地理与区域规划、环境变迁与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

近五年来,学院获批4个财政部实验室建设专项项目,实验设备总价值超过1400多万元,已建成16个专业实验室,并建有湖北省地理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然地理过程实验中心、人文地理过程实验中心、地理信息系统实验中心、空间分析与规划制图中心、土地利用与环境变迁实验中心等实验教学平台,还拥有宜昌野外综合实习基地、南方测绘武汉分公司等野外实习和校外实训平台。

城环10级培养方案(新)

城环10级培养方案(新)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好的开拓创新精神和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地理教育人才。

基本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地理科学和教育学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地理科学研究和地理教育方法与技巧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从事地理教育和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团结协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审美与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备良好的教师修养,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能胜任新形势下的地理教育;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知识、理论、方法与技能,了解地理科学发展的前沿与趋势,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地理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主要课程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测量与地图学、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植物地理学、水文学与水资源、土壤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城市地理学、计量地理学、地理教学论、地理教学技能训练、心理学基础、教育学基础、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三、学制4年四、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五、教学时间分配表项目周数学分各学期分配情况(周数)备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军事训练 3 3 3 0 0 0 0 0 0 0学年论文 5 5 0 0 0 3 0 2 0 0 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教育实习或毕业实习8 8 0 0 0 0 0 0 8 0 见习 2 2 0 0 0 0 0 2 0 0 毕业论文(设计) 6 6 0 0 0 0 0 0 0 6 复习考试12 0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入学及毕业教育 2 0 0.5 0 0 0 0 0 0 1.5 学年总结 1.5 0 0 0.5 0 0.5 0 0.5 0 0 机动 1.5 0 0 0 0.5 0.5 0 0 0.5 0 课程教学123 160 15 17 17 17 17 17 11 11 小计164 184 20 19 19 22.5 18.5 23 21 20 六、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类别学期课类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计百分比%学时通识教育必修课243 177 136 153 0 0 0 0 709 25.7 专业类必修课195 282 219 164 320 153 0 0 1333 48.4 专业类选修课计划开设0 0 204 238 340 546 289 119 1736学生应修0 0 68 85 119 102 85 51 510 18.5 通识教育选修课0 0 0 0 51 51 51 51 204 7.4 小计438 459 423 402 490 306 136 102 2756 100学分通识教育必修课14 10 8 11 0 0 0 0 43 26.9 专业类必修课12 15.5 12 10 16.5 9 0 0 75 46.9 专业类选修课计划开设0 0 12 14 20 31 17 7 101学生应修0 0 4 5 7 6 5 3 30 18.8 通识教育选修课0 0 0 0 3 3 3 3 12 7.5 小计26 25.5 24 26 26.5 18 8 6 160 100注:专业类必修课指学科基础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专业类选修课指学科基础选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七、课程计划表课程类别课程号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分学时分配表周学时先行课考试方式双学位课素质课程课程课类授课实验课外通识教育课必修课计算机基础 1 3 56 0 34 4 1 理高等语文 1 3 52 0 0 4 1 文大学体育1 1 1 30 0 0 2 1 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 3 48 0 0 3 1 文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1 1 2 42 0 0 3 1 文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1 1 2 15 0 15 1 1 文高级程序语言与设计 2 3 51 0 24 3 1 理大学体育2 2 1 34 0 0 2 1 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24 0 10 3 1 文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2 2 2 51 0 0 3 1 文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2 2 2 17 0 17 1 1 文大学体育3 3 1 34 0 0 2 1 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3 34 0 17 2 1 文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3 3 2 51 0 0 3 1 文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3 3 2 17 0 17 1 1 文大学体育4 4 1 34 0 0 2 1 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 6 51 0 51 3 1 文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4 4 2 51 0 0 3 1 文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4 4 2 17 0 17 1 1 文选修课学生至少修取12个学分。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070501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070501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070501)人才培养方案地理科学专业始建于1984年,依托校级重点学科——地理学,现已建成为学校重点专业之一。

该专业拥有校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精品课程群2个,面向全校开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1门。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3人,副教授7人,博士9人,德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德州市优秀教师4人,校级教学名师(教学骨干)3人,聊城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1人,另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名校和知名企业聘请客座教授9人。

团队成员主持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项,获批山东省教育厅优秀教研论文二等奖3项,出版校级规划教材3部,在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出版个人专著3部,在SCI、EI及其他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0余项。

本专业密切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重点培养现代地理科学基本理论扎实、基本知识全面、基本技能熟练、教学能力适应现代地理教学发展需要,能够在中等学校、高等院校、人口、国土与环境、测绘与规划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管理规划与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报考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环境科学、地质学、地理信息系统、地图与遥感、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硕士。

近年来,在校生参加“挑战杯”、“节能减排”、GIS与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国家级竞赛,获国家二等奖8项、三等奖10项、山东省特等奖1项。

6篇学生毕业论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士论文,多篇在校生论文被国内核心期刊录用发表。

近五年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为45%,录取率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多人被中国科学院大学、211、985名校录取,涌现出多个“考研大满贯宿舍”。

该专业在青岛、泰山、秦皇岛等地建有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在德州九中、实验中学、德州跃华中学、乐陵市与庆云县教育局等建有教育实习基地,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多人考取国家公务员,或被重点中学录用教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的宗旨
地理科学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宗旨,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宽
广的学科视野,高超的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强、批判精神健全、实践
能力丰富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目标
1.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掌握和了解地理学的有关学科发展史、理
论基础和实践模型;
2.掌握和以地理学的视角思考和分析自然与人文遥相呼应的问题;
3.掌握空间情景感知和可视化分析技术;
4.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理空间分析技术;
5.具有跨学科科学研究能力,能够承担各种地理科学研究课题;
6.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分析相关问题;
7.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能够在复杂的地理科学研究工作中发挥重
要作用;
8.具有较强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和思维能力;
9.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职业素质。

三、培养内容
1、专业基础课程:本科生应学习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地理学史,地
理学专题,地理数据与空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实验室等;
2、专业课程:本科生应学习地理学。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师范)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师范)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毛泽东思想、邓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Mao
小平理论与“三 Zedong's Theory 、Deng Xiaoping's 3700009 个代表”重要思 Theories and Three Represents
3
54/3 第 5 学期
马教院
想概论(一)
Significant Thoughts(1)
掌握科学的体育健康与锻炼知识、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方法和技能、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 锻炼、形成健康生活理念,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合格要求。
二、学制
4 年。学习年限 3~6 年。
三、授予学位及学分要求
学生必须在修满教学计划培养方案规定的 178 学分外,另需修读教师教育课程 30 学分,方能毕 业。其中通识教育 51 分,含必修 43 学分,选修 8 学分。专业基础课程 24 分,含必修 18 学分,选修 6 学分。专业核心 30 分。专业方向课 32 分,含必修 25 学分,选修 7 学分。实验教学 41 学分。在上 述课程之外,另需修读教师教育课程 30 学分,其中课程教学 18 学分,实践教学 12 学分。
2 36/2 第 5 学期
3090471 城市地理学
Urban Geography
2 36/2 第 6 学期
开课单位
资环学院
资环学院
资环学院 资环学院 资环学院 资环学院 资环学院 资环学院 资环学院
3097265
火山学
Volcanology
1 18/2 第 7 学期
3090231
物候学
Phenology
2 36/2 第 4 学期
气象观测与分
3090234

地理科学本科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2)

地理科学本科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2)

地理科学本科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2)地理科学本科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师范本科)责任人:张吉献方相林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重基础理论,重创新精神,强实践技能,强综合素质”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着力培养具有扎实的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地理科学的基本哲学思想,掌握地理科学基本方法途径和基本技能,能在资源开发与利用、生态环境监测与治理保护、国土整治与城市乡村区域发展规划与管理、产业配置与调整等领域进行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了解世界发展潮流和中国的实际,有学习创新和开拓意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

2、全面系统掌握现代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地理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了解相关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具有较宽厚的专业知识面和较高的人文及科学素养;具有获取知识和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具有基本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能够通过野外考察、实验操作、遥感图像判读等获取获取第一手科学资料和地理信息,具备将本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和其它学科知识结合的能力。

在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培养上,主要强化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遥感与地理信息、区域地理学等“四大学科”的理论基础,用区域开发与规划、环境变化与监测评估、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遥感与数量地理等技术课程提升本专业人才的素质。

在资源利用与开发保护、地理环境变化与评估监测、区域规划设计与发展、地理信息管理与遥感技术等方面形成突出的四种专业能力。

3、熟悉教育法规,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能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以及现代教育技术从事现代地理教学,4、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有较强的地理表达能力,包括绘图、摄影、制表、素描等,熟悉文献检索和获取地理科学新知识及相关学科信息的手段方法,并能以学术的视野与国内外同行进行沟通、交流、合作。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701(执笔人:邱文彬审核人:邹君审定人:罗文)一、专业培养目标面向21世纪科技、经济、社会和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瞄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重应用”的本科人才培养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地理科学思维的基础扎实、适应面广、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素质中学地理教育和环境教育师资。

二、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同时兼顾环境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培养,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地理教学、地理教学研究、地理科学研究、地理实际应用及环境教育等各种基本能力。

具体要求为:1、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和环境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地理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2、掌握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育和环境教育的基本能力;3、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科学的修养;4、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和环境教育的基本能力;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三、主干(核心)课程自然地理学(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与地貌学、生物与土壤地理)、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图与遥感、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教学论、区域分析与规划等。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名称1.学制:四年;2.修业年限:三年至六年;3.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五、毕业学分及授予学位要求1、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80学分方可毕业。

其中通识必修课53学分;通识选修课4学分,学科(专业)基础课20学分,专业必修课37学分、专业选修课14学分;教师教育课程必修12分;教师教育课程选修4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24学分;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项目12学分。

城市与环境学院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pdf

城市与环境学院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pdf

城市与环境学院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掌握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应用技能;具备通过野外综合考察、实验分析等获取第一手科学资料和地理数据的能力;能够分析、归纳、整理相关数据,掌握一定的数理统计分析和计算机技术,具有定量分析研究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问题的能力;具有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力,掌握资料调查与收集、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自主设计实验和开展野外调查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接受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具有国际视野,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及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

培养能够在教学科研单位、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资源开发与利用、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地理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环境保护、全球变化、区域发展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应用及管理的复合应用型经世致用人才。

二、培养规格1.学制与学位1)修业年限:3-6年2)毕业标准:学生需按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读各类课程合格,修满160学分,且其他条件符合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条件,方可毕业。

3)授予学位:理学学士2.素质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信为人的品行素质,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的职业素质,具有追求真理、严谨细致、不断探索的科学素质。

3.能力要求1)学习、跟踪、掌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最新理论、技能及行业发展的能力。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地理、资源、环境的科学资料、数据、图件进行调查、收集、处理、制图、编辑、评价、管理的能力。

3)具有整理归纳和综合分析相关数据,运用数理分析方法和信息处理技术,进行定量研究和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4)接受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协调攻关能力及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环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院简介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

半个世纪以来,经过几代地理教育工作者的励志创业,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科建设水平和改善实验教学环境的历程中,建成了由4个本科专业、7个硕士专业、1个博士专业和1个博士方向以及多个学科建设平台、学术研究平台和实验教学平台组成的完整的地理科学人才培养体系。

本科专业包括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以及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包括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区域经济学、旅游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地理教学论,博士专业为人文地理学,博士方向为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近80人,其中: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16人;另聘请有中外兼职教授7名,其中院士2人。

教师队伍具有年龄结构年轻化、学历结构博士化、职称结构高层化的特点。

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近800人,硕士研究生600多人,博士研究生30多人。

学院以地理学科为基础,融合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发展。

学院是中国地理学会华中地区代表处、湖北省暨武汉市地理学会的挂靠单位和武汉地区旅游教育培训定点单位,拥有湖北省人文地理重点学科、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中国两型社会建设改革实验区研究院等省部级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平台,建有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城乡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地理研究所、土地科学研究中心、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院等多个院校级研究机构。

近五年来,学院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50多项,科研总经费达4000多万元,在城市地理与区域规划、环境变迁与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

近五年来,学院获批4个财政部实验室建设专项项目,实验设备总价值超过1400多万元,已建成16个专业实验室,并建有湖北省地理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然地理过程实验中心、人文地理过程实验中心、地理信息系统实验中心、空间分析与规划制图中心、土地利用与环境变迁实验中心等实验教学平台,还拥有宜昌野外综合实习基地、南方测绘武汉分公司等野外实习和校外实训平台。

优秀的师资队伍、完善的实验条件和严格的人才培养体系,造就了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并且已有大量学生保送或考取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究生,或到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知名大学深造,展现了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

专业编号:445专业代码:070501一、专业简介华中师范大学地理专业历史悠久,可追溯至1924年私立华中大学的史地专业。

1956年华中师范大学开始招收地理专业本科生,1958年地理系正式成立。

半个多世纪以来,地理专业经历了4个时期:创业奠基期、稳步发展期、维持发展期、突破发展期。

地理专业教师队伍中,有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得者、教育部高校理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编制组核心成员、国家教师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专家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师地理教学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理事、医学地理委员会副主任、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地理学会理事长、湖北省优秀教师等。

地理专业实验教学拥有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支撑。

目前,面向本科生开放的地理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已经形成了以地理过程、地理教育、地理技术、地理应用等4个实验平台、20个室内实验室、1个野外实习基地和6个由我院牵头建设的校外教育实习基地等教学平台。

地理专业是湖北省地理学会、湖北省李四光研究会、武汉市地理学会的挂靠单位。

半个世纪的发展,本专业已经形成了“体现学科交叉特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现教师教育特色,注重学生教学能力培养;体现社会需求特性,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体现因材施教特质,注重学生个性特长培养”的专业特色。

自1956年开始培养本科生以来,已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3000多名地理专业人才,已经成为湖北地理教师的摇篮。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扎实、基础知识全面、基本技能熟练,教学能力适应现代地理教学发展需要,能在重点高中从事地理教学、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三、基本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并掌握地理科学和教育学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地理科学研究和地理教育方法与技巧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从事地理教育和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团结协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审美与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备良好的教师修养,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能胜任新形势下的地理教育;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知识、理论、方法与技能,了解地理科学发展的前沿与趋势,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地理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四、主要课程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气象与气候学、地貌学、水文与水资源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图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学科教学论(地理学科教学设计、地理课程与教材研究)五、学制及授予学位学制:4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六、课程学分分布表七、课程计划表八、实践实验教学环节九、社群教育平台1.每个学生应至少选修3个学分。

2.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认定的社群教育平台学分如下:(1)参与科研学分。

包括:获批学校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并按时结项,第一完成人(主持人)获得3个学分,第二、第三完成人获得2学分,第三、第四完成人获得1学分;在核心期刊(学校社科处和科技处认定的,含拓展版)上发表论文1篇,获得3个学分;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提交项目报告,教师签署肯定意见的(学院提供模板),获得2个学分。

(2)获得奖励学分。

包括获得省部级以上重要奖项(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GIS大赛、导游大赛等),获得3个学分;获得学校各种奖励(包括三好学生等),获得1个学分。

(3)获取证书学分。

获取专业等级证书(如教师资格证、环境影响评估师、规划设计师、导游证等)、或应用型技能证书(英语六级证书、计算机二级以上证书等),获得2个学分。

(4)学术讲座学分。

学生于第1-7学期期间听8次学院组织的学术讲座,当场获得盖章,并及时提交学术讲座报告(学院提供模板),获得1个学分。

(5)自主创业学分。

学生向学院教学办申请自主创业项目,获得批准,且实施3个月以上,写出项目结项报告准予结项的,获得2个学分。

(6)社区服务学分。

学生向学院教学办申请社区服务项目,获得批准,且实行3个月以上,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总结报告的,获得2个学分。

3.教师每周应有1个学时(三年累计有150—160学时)用于对学生的社群教育辅导和指导。

十、说明1.本专业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两个专业相同的课程有:高等数学、地球概论、自然地理学导论、人文地理学导论、地图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学思想史、地质学基础、气象学与气候学、地貌学、水文与水资源学、土壤地理学、计量地理学、植物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专业英语、GIS设计与应用(实验)、地理科学文献研读与写作、环境影响评价。

本专业仅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相同的课程有:经济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交通地理学、医学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城市与性别、可持续发展基础、经济学基础、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城市规划原理。

本专业仅与“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相同的课程有:地面气象观测、自然资源学、全球变化、乡土地理、自然灾害学、环境科学、遥感地学分析、中国地理学史、遥感图像处理、数字图像处理。

2.本专业只有一个培养方向。

本专业选修课分为五个模块,即基础和综合类课程、方法技术类课程、自然地理类课程、人文地理类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

学生可根据要求和兴趣选择课程。

3.任意选修课,建议学生选择人文与艺体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课程各4个学分,共12个学分。

学生不得修取与本专业已开设专业课程相同或近似的课程;学生所修取的辅修专业课程学分可按要求冲抵任意选修课程学分。

4.本专业课程分为五个模块:基础和综合类课程、方法技术类课程、自然地理类课程、人文地理类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

基础和综合类课程(括弧内数字为学分):高等数学C(必,4)、线性代数(选,2)、概率统计(选,2)、高等语文(选,2)、自然地理学导论(必,2)、地球概论(必,2)、人文地理学导论(必,2)、地理学思想史(必,2)、中国地理学史(选,2)、人文科学基础(选,2)、地理专业英语(选,2)、地理科学文献研读与写作(选,1)、中国地理(必,2)、世界地理(必,2)、乡土地理(选,2)。

共16个必修学分、15个选修学分。

方法技术类课程(括弧内数字为学分):地图学(必,2)、遥感概论(必,2)、地理信息系统(必,2)、计量地理学(选,2)、遥感地学分析(选,2)、计算机基础(选,2)、高级程序语言设计(选,2)、多媒体技术及应用(选,2)、GIS空间分析(选,2)、GIS设计与应用(选,2)、空间数据库(选,2)、数据库技术应用(选,2)、数字图像处理(选,2)。

共6个必修学分、20个选修学分。

自然地理类课程(括弧内数字为学分):地质学基础(必,2)、气象学与气候学(必,2)、地貌学(必,2)、水文与水资源学(必,2)、土壤地理学(必,2)、植物地理学(必,2)、地面气象观测(选,1)、综合自然地理学(选,2)、全球变化(选,2)、海洋地理学(选,2)、自然资源学(选,2)、自然灾害学(选,2)、环境科学(选,2)、环境影响评价(选,2)。

共12个必修学分、15个选修学分。

人文地理类课程(括弧内数字为学分):经济地理学(必,2)、城市地理学(选,2)、旅游地理学(选,2)、人口地理学(选,2)、工业地理学(选,2)、农业地理学(选,2)、医学地理学(选,2)、交通地理学(选,2)、文化地理学(选,2)、社会地理学(选,2)、政治地理学(选,2)、城市和性别(选,2)、历史地理学(选,2)、可持续发展基础(选,2)、经济学基础(选,2)、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选,2)、城市规划原理(选,2)。

共2个必修学分、32个选修学分。

教师教育类课程(括弧内数字为学分):心理学基础(必,2)、教育学基础(必,2)、地理学科教学设计(必,2)、地理课程与教材研究(必,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必,2)、地理教学技能训练(必,1)、地理学实验教学设计(选,1)、地理学科教材分析(选,1)、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选,1)、中学地理教学研究(选,1)、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解读(选,1)、地理教育趋势与前沿(选,2)、儿童发展(选,1)、中学生心理辅导(选,1)、教育研究方法(选,1)、教育哲学(选,1)、有效教学(选,1)、班级管理(选,1)、课程设计与评价(选,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