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第一章-第2节清华学生问过的215问清华韦正翔教授收集制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绪论1-含清华学生问过的问题9问清华韦正翔教授制作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体系。 (第2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如何保证在无产 阶级成了切蛋糕 的人后,还是最 后取蛋糕的人?
如何证明马克思 主义是科学?
为什么从无产阶 级的利益出发就 可能公正不偏?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 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第2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教材体系用 的是狭义还 是广义的马 克思主义?
自然、社会 和思维之间 有什么必然 联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有三个不可分 割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 主义。(第2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为什么不可 分割?它们 之间有什么 因果关系?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 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 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第2页)
三、马克思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
掌握马克思主义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清华大学韦正翔教授制作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
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四、努力学习和自觉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 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第1-1节清华学生问过的158问共家学派韦正翔教授收集制作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能够在历史上存在下来的是个人意识还是群 体意识?怎么判定什么是群体意识呢?群体 意识与群体心理有什么区别?泡沫性地流行 的东西是以群体意识还是群体心理为基础? 群体和个人对于外在刺激产生的第一反应与 第二反应有什么区别?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什么样的意识形式是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呢?无 意成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是否会与上层建筑的意 识形式发生冲突呢?在所有时代的意识形态中,有 虚假和故意掩盖真相和真理的因素吗?在没有必要 虚伪的情况下,意识形态是否会故意虚伪呢?在意 识形态中是否存在杨长护短和片面地反映真实的情 况里?在个人身上,存在着类似意识形态的状况吗?
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本 质上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形态, 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第83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为什么在阶级社会中,剥削阶级的伦理理论通常都 以具有大众性的方式存在呢?为什么这样的伦理道 德能够为大众自觉遵循呢?为什么这些伦理道德有 的时候还成为了人发动劳动群体进行革命的号角呢? 为什么在平时大众更是维护这些伦理道德的主力军, 而统治阶级相反违背这种伦理道德呢?为什么剥削 阶级在道德问题上需要虚伪呢?
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是:至多考察了人们活 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虑思想动机 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因而从社会意识 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 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定社会历史的客观规 律,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 决定作用。(第82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个体活动的思想动机都是有物质动因的吗? 那有没有真正高尚的人呢?物质动因是否也 有为己和为他之分呢?整体行为的动机与个 体行为的动机有区别吗?人一生的行为动机 与个别的行为动机有区别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形而上学
孤立的观点 静止的观点
矛盾的观点
2020/3/16
否认矛盾的观点
4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辩证法
联系 发展
三条基本规律 对 立 统
五对基本范畴 一
2020/3/16
4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2、对立统一是事物
方
界
法
观
论
2020/3/16
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第三、为什么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
哲学世界观 系统、理论、自觉 一般世界观 零散、经验、自发
2020/3/16
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②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一、哲学基本问题是怎样被明确的
③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第一,什么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
盾 的 普
从空间上看 无处不在 从时间上看 无时不有
事物的共性 绝对
遍
性
2020/3/16
4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矛
事物
盾 从空间上看 矛盾
的
方面 事物的个性 相对
特
事物
殊 从时间上看 过程
性
阶段
2020/3/16
2020/3/16
2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思维——文化
人
社会——政治
自然——经济
2020/3/16
2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第2章-第2节-清华学生问过的222问共家学派韦正翔教授收集制作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你有这样的思维的逻辑吗?如果一个人没有 逻辑思维能力,他能够很好地论证吗?论证 与解释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好的老师未必能 写出好的论文?喻证和类比比较生动,但是 能够用它们来进行论证吗?为什么哲学论文 通常枯燥无味?说服人的时候,用自己的经 验还是用逻辑比较有力?
肯定实践标准的客观性和唯一性,也就必须 承认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任何具体 的实践活动对于真理的检验作用,都会由于 历史条件的种种限制而表现出某种相对性、 有限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实践检验和 证明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完 结。(第67页)
第二,价值具有主体性。价值的具体的主体性是指 价值本身的特点直接同主体的特点相联系。价值的 特点表现或反映着主体性的特点。由于价值关系的 形成是以主体的需要为主导因素的,因此客体对于 主体的意义就会因主体及其需要的不同而不同。 (第69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为什么同样的东西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呢? 百货大楼里为什么有许多你认为是没有的东西?情 人眼里为什么会出西施?缘分对人为什么重要?在 一段时期对于有价值的东西,为什么换一段时间可 能就没有价值了呢?不同的人为什么会看重你的不 同的才能呢?你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的地方,为什么 别人可能不这么认为呢?你自己的弱点为什么可能 被别人看成优点呢?
人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需要为什么通常是从众的? 为什么大家想要的,无论是物质上或精神上的,通 常都是你想要的?为什么改变了生存环境,人的需 要会改变?为什么相对贫困也会给人带来很大的痛 苦?人怎么能够超越自己的需要?基尔凯戈尔做的 人与马车的比喻,说明的是什么问题?
其次,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也具有客观性。客 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并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 决定的,而是由客体本身客观存在的性质、属性决 定的。(第6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第一章-第3节-清华学生问过的69问清华韦正翔教授收集制作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 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 与区别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为什么有的人将失败,别的人已经看得很清楚, 自己却看不清楚呢?算命和预测有什么区别? 成功与否和失败与否可以预测,但是成功的方 式和失败的方式能够预测吗?一个人的前途是 可以预测的吗?为什么人会相信一些人能够成 功,而相信另外一些人不能够成功呢?
(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 与区别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社会行为的主要动机是什么?在高尚行为后面 是不是有利益动机呢?社会赞扬的高尚的道德 品质的总体来源是否与利益有关系?高尚性如 何超越利益的呢?
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第一, 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 径;第三,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 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第50页)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各自有着自身的发展 规律。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要认识这些发展规 律,并遵循这些规律,自觉地改造世界。 (第46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在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东西有无用的吗?社会让 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个人学习的动机与社会 让人学习的动机有什么区别?个人学习的动机 为什么可以是好奇心呢?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意识是能动的、 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根据一定的目的、要 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样反映, 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马克思说:人在“劳动 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 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 着”。人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着“观 念地存在着”的目标和蓝图而进行的。 (第4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第1-2节清华学生问过的152问共家学派韦正翔教授收集制作
劳动者一般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者。在 现代生产中,脑力劳动者的质量和数量日益 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高新技术领域内,脑 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具有直接同一的趋势。 (第87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脑力劳动者为什么更容易出现过劳死?如果 一个国家的脑力劳动者数量比较少,水平也 不够高,这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会高吗?一 个国家是否应该长期把廉价劳动力作为其发 展优势?一个国家的廉价劳动提供者,可能 与脑力劳动者一样富裕吗?为什么知识可以 改变一个人的经济命运?
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其基本要素包 括:一是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它是人 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 件,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人们解决社 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如何,主要取决于 生产工具的质量和数量;生产工具是区分社 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第86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金钱的数量是否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标准?中国的 外汇储备很多,但是为什么中国与美国比,依然生 产力水平低下?靠石油富裕的国家为什么生产力水 平比美国低?科教兴国与生产力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义务教育与科技发展有什么关系?一个国家的民众 是不是有了高级别墅和有小汽车就是生产力发展的 标志呢?靠出售资源获得的财富,能否成为衡量生 产力发展水平?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 的规律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 的规律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类要生存繁衍、追 求美好生活、获得自身的解放和发展,首先 必须解决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资料问题。所 以,马克思认为,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 生产满足这些年需要的物质资料,生产力是 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础。(第8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08年修订版)
考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08年修订版)第一章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的问题。
主要内容:其一是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是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哲学基本派别的划分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基本的定义?答: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基本派别,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3、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答:社会历史观是对社会科学的综合与概括,社会科学是社会历史观的基础;其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定义?答: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5、列宁的物质定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理论意义: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物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6、意识的产生,本质及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答: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从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表现: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是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绪论2-含清华学生问过的34问清华大学韦正翔教授制作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为马克思主义 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第3页)
工业革命大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 本主义是一种比以往任何制度更能 产生巨大生产力的制度。(第4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资本主基本原理概论 清华大学韦正翔教授制作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
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五、重点阅读书目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 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第一章绪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方面,是及其深刻和丰富的。
「哲学理论: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组成€政治经济学理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L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古代朴素「唯物: 形而上学;辩证法严谁是第一性" I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L思维存在性< '唯心{主观客观.同一性r可知论:康德马克思.不可知论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哲学(1)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 2) : 一个人带着乡愁去寻找自己的家园。
两大现象: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人类两大活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I 、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 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 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问题; II 、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 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唯物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 主张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于精神, 主张一是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辩证法: 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世界, 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形而上学: 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物质: 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经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⑴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⑵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⑶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⑷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绪论3-含清华学生问过的21问清华大学韦正翔教授制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这种无私观与 中国哲学中说 的大公无私有 什么联系和区 别?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决定历史的是“行动着的群众” (第13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这种无私观与 中国哲学中说 的大公无私有 什么联系和区 别?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有用的都是真 理吗?真理都 是有用的吗? 建立在什么基 础上的理论最 具有生命力?
为什么每个时 代都有人有自 己的原创性成 果?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 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 和发展真理。这是种与时俱进的 理论品质。(第13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 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 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 科学性是最根本的。与时俱进就 是要把握规律性。实践没有止境, 认识的创新也没有止境。(第 13-1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i>清华大学韦正翔教授,共家学派</i>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清华大学韦正翔教授收集制作<i>清华大学韦正翔教授,共家学派</i>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真理与价值认识与实践的统一<i>清华大学韦正翔教授,共家学派</i>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i>清华大学韦正翔教授,共家学派</i>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i>清华大学韦正翔教授,共家学派</i>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真理与价值认识与实践的统一<i>清华大学韦正翔教授,共家学派</i>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i>清华大学韦正翔教授,共家学派</i>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i>清华大学韦正翔教授,共家学派</i>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i>清华大学韦正翔教授,共家学派</i>(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i>清华大学韦正翔教授,共家学派</i>马克思主义不仅揭示了客观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在批判继承前人认识论成果的基础上,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认识的产生和发展规律问题,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论_韦正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论认识论(一)我们现在呢就是先回答一下,上次课就是下来以后,有同学问到的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有同学说,说老师我怎么经常紧张啊?我觉得你们为什么会紧张呢,就是你们优秀成了习惯,就是一直是那种百分心态,因为在百分心态的情况下呢,哪怕出现了一点点瑕疵,你们都可以,就是非常的紧张,所以说呢,就我感觉你们应该呢,就是想一想,就平时啊,以100%的心态去学习,但是呢,去做任何一件事情的话呢,按80%去接受,为什么呢,这一个就是我们辩证法讲到的,就说你总是有偶然性的存在。
那么那20%你怎么办,去冲击,就是以80%的心态去做事情,然后呢20%去冲击,还有呢这个同学说,那么我们怎么就做到100%去学习的呢,就是我们学习有三种模式,一种是什么呢,学结构,一种是既学结构,又学细节,还有只是呢,只是学细节,我们三种模式,那么就说你要根据你的目的来讲什么是10 0%,如果你是学结构,学结构的话你比方说咱们是八章,总共有八章,你去学六章,你觉得你抓了六章的重点了,其实你那个结构就没学好,有两个地方就是塌脚的。
然后呢有的是什么呢,像你的专业课,你就是不仅是结构要把握,你把我细节才叫百分百,那么这个呢,你抓出你那个点呢就叫100%了,所以说咱们学习当中,要根据目的来确定,就是说是哪一种学习方法,这是一个,那么就说你如果是80%来冲击,你来冲击20%,你倒有可能得100%,也可能得到99%,但是呢,如果说是你一点都不容纳,你说我就是要100%,我就是要100分,然后你遇到一个5分的题你不知道,你马上就全部崩溃了,然后你那95%也没有了,所以这一个呢,就是咱们讲的,怎么来不紧张。
还有一个妥协问题,就是什么东西要妥协,什么东西部妥协,妥协是你已经做过的事情,或者别人已经做过的事情,已经没有办法去更改了,所以说要妥协,但是呢有的东西呢是不能够去妥协,为什么恩,就是如果说未来的,它是可变的,你可以通过沟通就可以去改变的那些事实,那是不能去妥协的,比方我们说,他一天到晚满处,在你的屋子里面满处扔臭袜子,是不是,那么就说你这个东西呢,你是不是我们要去妥协呢,他就不一定去妥协,我们可以改了,让他不要扔臭袜子呢,是吧,然后呢是,而不是我们去学的,跟他一起扔臭袜子,这一个就讲我们妥协,是对过去的东西妥协,对未来的东西,可以改变的东西是不妥协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第2章-第1节-清华学生问过的127问共家学派韦正翔教授收集制作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 节:(1)确立实践的目的和实践方案。实践 目的是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对实践客体的 认识而对实践结果的构想,是实践主体对未 来的实践结果的预测、预见。实践方案是指 人们为实现实践目的而制定的时间活动的规 则、程序和步骤。(第54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 本的观点。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 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 互作用的过程。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 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第54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孔子、柏拉图和康德的认识论与马克思的认 识论有什么区别?孔子、柏拉图和康德的认 识论的目的是什么?不参与社会实践、没有 思维能力的人,是主体吗?不是主体的人能 够得到主体感受吗?为什么男子的主体感比 女子的主体感强呢?主体感是不是也是幸福 感的一种呢?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真理与价值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人的学习动机与目的有关系吗?能否实现 目的对人的学习动机是否有影响?为什么 胸有大志的人学习兴趣比较广泛?工作后 为什么更能意识到学习的意义?人长大后, 为什么更能够理解原来理解不了的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一个由不知到 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 程。(第57-5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辩证唯物论_韦正翔
辩证唯物论(一)那么现在我们呢就上一次咱们课堂上纠结的那个问题呢,进行一次投票,就咱们进行民主投票,那么在网上呢,咱们可以看到了,咱们是一般来说同学是同意两到五句或者是,归纳起来吧,可以说是两句以上,两到五句一般没有,没有需要两句的了。
那么我们分析一下两几种情况,如果说是两句以上,我觉得对大家的压力会有点大,因为你想啊,如果一个同学在写十句,在写二十句,那么你写两句,你可能自然地就会产生一些压力,但是现在从我的角度来说,也不想让大家就是说,过度地那个,过度地压力过大,因为就说跟你们就是什么同学还有一些班长,还有同学讨论的时候,就是特别理解,说你们确实那个特别忙,特别辛苦,所以说呢,能够减少地方呢咱们也就减少。
那么两句呢也是确实太少,因为到时候呢,也确实会影响咱们这个论文的质量。
那么我个人认为呢是两到五句呢是比较合适的,就是每次咱们交两到五句,什么意思呢,你想交两句你就交两句,想交五句就交五句,然后呢,你最后写作业的时候呢,你可以从这五句当中呢,挑两句就可以了,就是说每一次课你至少用两句,那么你交那个,最多交五句就可以了。
我感觉这个比较合理。
另外一点呢就是还要总结一下,因为咱们的这个课呢,应该说是进行到了三分之一多了,那么今天呢,就说对于咱们班上这个设置,首先说班长,班长就是虽然非常辛苦,每一次都来那个主持咱们的这个讨论,然后我们注意到咱们班长越来越自信,我觉得他在这种成长的过程当中,我感觉特别好,我觉得等到咱们那个,到期末的时候呢,那个班长就会变成一个非常自信的一个人了,就在咱们的课堂上,那个经过那么一个锻炼,变成特别自信的一个人了,而且他为大家做的很多事情,可能大家也都不知道,但是咱们在这里给予表扬。
还有呢组长,就是现在咱们的组长呢,我觉得都是非常值得表扬的,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是。
然后呢,还有大家交的作业,现在你们的作业,我全部都看,你看大家可能有的同学说,老师收十次作业,老师会把这个十次作业都能够全部看完吗,我全部都会看完的,而且现在呢就是我有的时候,我就背在我的包里面,走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地方,而且呢就说以后大家这些作业呢,全部都是要,助教都会把它全部登记上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概论第一章(1)
三. 时空之基本思想
阴阳二气充盈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亦无间隙,积而成久大。 ——王夫之
(一)时间与空间
笑儿乡少 回 问童音小 乡 客相无离贺 从见改家知偶 何不鬓老章 书 处相毛大 来 识衰回 。 ,;,
1.时间的含义及特性
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2.空间的含义及特征 空间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
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 化而变化
钟慢 尺缩 质增效应
《相对论》重力场的时间 空间特性是依赖于物质的质 量分布的,物质的质量愈大、 分布愈密、重力场愈强,则 空间的“曲率”就愈大、时 间的流逝就愈慢。
爱因斯坦
(二)时间空间的辩证性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庄子· 天下》 中国古代时空模型: 盖天说:天圆似伞,地方似盘。 浑天说:天圆似卵形,地似卵中之黄,天 包地而浑圆。 宣夜说:天无定形,高远无止境,日月星 辰漂浮其中。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世界及其规律
what
物质世界
普遍联系 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石,根本方法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第三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
第四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第五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第六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哲学不是世 界之外的遐 想,而是现
世的智慧。
—马克思
四伯乐相马的 漫画反映什么道 理?
反映了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 方法论(立场、 观点)不同,得 出的结论就 不同。 世界观 方法论
世界观、方法论 人人都有,但这些 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往往是零散、朴素、 缺乏理论的论证, 也就是非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5章第1节清华学生问过的22问共家学派韦正翔教授收集制作
• 一战期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以产生 • 1929-33年大危机,动摇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根基 • 1933年美国开始罗斯福“新政”,加强征服对经济 生活的干预 • 1936年凯恩斯发表《通论》,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奠定理论基础 • 二战期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垄断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体系最终得以形成
跨国公司也叫多国公司、国际公司,最初是在发 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建立的大型企业。这些企业的 特点是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 分支机构,进行跨国生产、销售或金融等各种经 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第166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是国际垄断同盟 的高级形式,主要由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出 面缔结协定所组成的国际经济集团。(第166页)
垄断条件下竞争的新特点:
• 在竞争目的上,自由竞争主要是获得更多的利 润或超额利润,不断扩大资本的积累,而垄断 竞争则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并不断巩固和扩 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第160页)
垄断条件下竞争的新特点: • 在竞争手段上,自由竞争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 ,而垄断组织的竞争,除了采用经济手段外, 还采取非经济的手段。 • 在竞争范围上,自由竞争主要是在经济领域且 限于国内市场,垄断条件下则扩展到国际市场 和非经济领域。(第160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
• 再次,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 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 • 最后,加快了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第164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 同垄断组织力量相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它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经济关系调整 ,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第16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第一章-第1节清华学生问过的168问清华韦正翔教授收集制作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它揭示了自然和社会 的物质性,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统一的说明自然 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实现了唯物 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第27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研究自然的动机有什么不同 ?伟大的哲学家谈完自然后为什么通常要谈政治? 伟大的自然科学家谈完自然后为什么通常不谈政 治?为什么哲学家在建构政治秩序时喜欢用自然 秩序来进行论证?马克思与其他哲学家有什么不 同吗?科学在论证中有什么威力?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因此具有 客观性。时间指的是事物运动的持续性、顺序 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指的 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第27-28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精神的东西可以超越时空吗?人感觉到的时间 长短和实际的时间长短有什么区别?存在不同 时具备长、宽、高的事物吗?研究具体问题为 什么要设定时空?什么叫抽象地谈论具体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 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26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什么是一元论?什么是二元论?唯心主义一元论 指的是什么?否定了唯心主义一元论,对宗教的 存在会有什么影响?二元论如何为宗教的存在留 下空间?为什么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宗教依 然有存在的余地?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人为什么要不断地找更好的工作?在工作中, 人为什么会不断改变自己的观念?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系,方法论同 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第23页)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 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 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 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第24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要解决的问题纠缠在一起,如何分析呢?横向 分析与纵向分析有什么区别?在纵向分析时,合 理切分为什么重要?如果一个人的知识结构过窄, 可能进行全面的横向分析和深入的纵向分析吗? 分析问题时,怎么就算找到症结了呢?
在矛盾群中,又存在着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根本矛盾贯穿在事物发 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主要矛盾 是矛盾群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 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 (第38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一个幽闭的人是完全孤立的吗?事物之间的联 系是通过联想建立起来的吗?如何正确把握事 物内部和外部的联系?什么样的判断是真理?
事物的联系的普遍性指的是:任何事物内部的 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都具有内在的 结构性;任何事物都同其他的事物处于一定的 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 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 结。(第34-35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为什么人在事业发展中要有意志力?要能经受得 住挫折?要能耐得住寂寞?即使在他人否定自我 时,依然能够坚持住自己的信仰?为什么一个伟 大的事业需要很多代人的自觉的牺牲?人为什么 能够甘于牺牲呢?人靠什么获得自信呢?人是否 要盲目坚持做必然要失败的事呢?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 根本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 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 其相互关系 (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 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 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清华大学韦正翔教授收集制作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 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矛盾必然是两分吗?什么是错综复杂的矛盾?
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 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对立面互为存在 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的对 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第37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只有一个人的时候,能够产生人际矛盾吗?在人 际矛盾中,人的优势地位会发生变化吗?如果没 有发展变化,这种地位会发生变化吗?人在谈恋 爱、结婚、生子的过程中,男女双方的地位会发 生变化吗?两人离婚不见面了,还会吵架吗?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斗 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第37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毫无利害关系的人之间会竞争和嫉妒吗?因为住 在一个宿舍产生矛盾,搬了宿舍后还有矛盾吗? 为什么有的人不住在一起是好朋友,住在一起就 成了仇人?为什么有的人不在一起工作是好朋友, 在一起工作就成了仇人?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什么是成功?人生为什么实现成功时舒服一下, 不久又开始不舒服?人不面对困难会产生什么样 的心理感受?人的征服感从什么地方来?人能够 永远逃离困难吗?人为什么不继续面对困难就有 挫败感?有的人为什么总是选择去征服更大的困 难?人在相互比较时为什么通常是目光朝上的?
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 特殊的。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况:一是不同 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 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 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 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第38页)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 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 的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前提。 发展是在矛盾同一体中的发展。(第37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两个人在一起学习同样的功课,为什么能互相促 进?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什么会互相超越?当两个 人之间的优势地位发生变化时,会产生什么心理 现象?两个大国的竞争为什么会促进相互间的发 展?大国地位的变化会带来什么样的心理变化?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在什么情况下社会表现得比较和谐?在什么情况 下表现得矛盾比较突出?为什么在矛盾比较突出 的时候容易产生新思想和新事物?优秀人物在什 么条件下容易获得发展机会?什么时候会出现时 势造英雄的情况?有的人为什么选择在动荡时扬 眉剑出鞘?
和谐包含着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思 想,强调合作。和谐的本质在于协调多种因素 的差异,发挥各种要素的效能,促进优势互补, 推动事物的发展。(第38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环境和条件不变,会有新事物产生吗?“母 体”会允许异己的新事物存在吗?什么是“潜 龙勿用”?什么叫“不飞则已,飞则冲天”? 作为一种系统的存在和元素的存在有什么区别? 系统更新了,旧元素是否可以用?旧元素在新 系统中会有什么新特点呢?可能出现崭新的事 物吗?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 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正如恩格 斯所说:在发展过程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 偶然性,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 会实现”。(第36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为什么在优秀的群体中,人特别容易郁闷但挺住 了成长也特别快?在一个单位中总是有矛盾着的 两个派别吗?美国是如何通过均势策略保持优势 的?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 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 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第37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事物是无限可分的吗?在分的时候具有层次性 吗?各要素和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客观的吗? 如何找到个人或事物在一定关系中的位置?哲 学在把握联系之网方面有什么优势?在研究问 题是为什么要有理论框架?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此事物的联系也是 多样的。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是:直接联系与 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 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等。不同 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是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 发展趋势。(第35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旧的组织为什么会解体?新的组织为什么会 诞生?国有企业破产是不正常的现象吗?怎 么决定是维持现状好还是打破现状好呢?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 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但在不同的条件下, 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不同。在一定的条件下, 矛盾的斗争性可能处于主要方面,而在另外的 条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又可能处于主要方面。 (第38页)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 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 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 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矛盾 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 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 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属 性又称同一性。(第36-37页)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联系和发展具 有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 之间和事物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和互相作 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第34-35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一个事物都可以分为各要素吗? 各要素之间有关系吗?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 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 都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第34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对相互影响的大小有区别 吗?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各有什么特点?如何 判断什么是本质联系?什么是必然联系?联系 和发展与静止和运动是什么关系?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 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地球 和太阳的相互作用构成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一定形式的运动都意味着一定的变化。变化的 基本趋势是发展。(第35页)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的对立面互相排斥、相互 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 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可以区分为对抗性和非 对抗性两钟基本形式。(第37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那么有两个相同 的人吗?当两个人在一起,会因不同而产生矛 盾吗?你与什么样的朋友会再不来往了呢?朋 友之间在什么方面应该宽容?在什么情况下就 会关系破裂呢?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 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性和发展趋 势。事物的发展方向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 地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第37页)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 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 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 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 件 。(第37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所有运动都是变化吗?所有变化都是发展吗? 理想社会的构想与发展有什么关系?在儒家 的“三统”说和中国人所说的“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中包含发展的观点吗?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 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 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就事 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第35页)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 身的因素,在互相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第37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什么是人的惯性?人是否按惯性行为都会向对 方学习呢?会不会出现一方不断努力学习,一 方只是懈怠的现象呢?为什么要双方都在不断 进步,互相之间才有吸引力呢?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和谐不和谐是否是人为可以调节的呢?利益冲突 是否可以通过和谐的方式解决?自发的人与自觉 的人有什么区别?领袖人物在营造和谐时会发挥 什么作用?如果不公正可能和谐吗?社会和谐与 人的心灵和谐之间有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