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试讲教案
初中政治重点试讲教案
初中政治重点试讲教案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知道如何拒绝毒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抵制毒品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爱生命,自觉远离毒品的意识。
教学重点:毒品的危害、如何拒绝毒品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抵制毒品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毒品危害的视频,引起学生对毒品的关注。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毒品的了解和看法。
二、自主学习(5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毒品的危害。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强调拒绝毒品的重要性。
四、互动环节(10分钟)1.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毒品诱惑场景,展示如何拒绝毒品。
2.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毒品诱惑。
五、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列举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毒品诱惑,思考如何拒绝。
2. 写一篇关于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感悟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毒品的危害,提高抵制毒品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初中政治试讲人教版教案
初中政治试讲人教版教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历史、地理等,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我国的发展优势和挑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的发展优势和挑战,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引导学生感受爱国情怀。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如春节、中秋节等。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发展优势的认识,如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
三、合作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学生要热爱祖国。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表明自己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的决心。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
2. 学生分享自己为祖国发展做出的努力,如学习、实践活动等。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我国的发展优势和挑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播放案例视频,如我国扶贫工作、生态文明建设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我国的发展优势和挑战。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学生要正确认识我国的发展优势和挑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表明自己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的决心。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初中政治走近老师试讲教案
初中政治走近老师试讲教案年级学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尊敬老师的意义,认识到老师在工作中的辛勤付出。
2. 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增进与老师的沟通与交流。
3. 提高学生与老师相处的能力,学会理解、尊重和关心老师。
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到尊敬老师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与老师良好的沟通习惯。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尊敬老师的内涵。
2. 如何培养学生与老师沟通的勇气和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
2. 提问:你们认为尊敬老师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二、自主学习(5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尊敬老师的意义。
2. 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尊敬老师?老师在工作中有哪些辛勤付出?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尊敬老师的意义,强调老师在工作中的辛勤付出。
2. 举例说明尊敬老师的具体表现,如尊重老师的劳动、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与表扬、与老师友好相处等。
3. 讲解如何与老师沟通,提高学生与老师交流的勇气和技巧。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与老师沟通的经验和感悟。
2. 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与老师沟通的注意事项。
五、案例分析(10分钟)1. 出示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与老师的沟通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六、总结提升(5分钟)1. 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2. 强调尊敬老师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尊敬老师的理念。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写一篇关于尊敬老师的感悟文章。
2. 制定一个与老师沟通的计划,努力提高与老师的交流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明白了尊敬老师的重要性,学会了与老师沟通的技巧。
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注意以下几点:1. 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尊敬老师的内涵,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礼节。
高中政治试讲社团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经济生活中的道德选择,掌握道德选择的含义、原则和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经济生活中的道德问题的能力,提高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经济生活中的道德选择的含义和原则。
2. 经济生活中的道德选择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1. 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处理经济利益与道德原则的关系。
2.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判断和决策。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收集与经济生活中的道德选择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经济生活中的道德选择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经济生活中道德选择的看法。
二、讲授新课1. 讲解道德选择的含义:道德选择是指在特定情境下,个体在面对道德冲突时,根据自己的道德观念和原则,做出符合道德要求的选择。
2. 讲解道德选择的原则:a. 尊重他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b. 公平正义:在处理经济关系时,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c. 责任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社会负责。
3. 讲解经济生活中的道德选择的现实意义:a.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b. 促进个人道德素质的提高。
c. 增强国家软实力。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经济生活中的道德选择案例,如食品安全、环保问题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道德冲突,提出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道德选择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与经济生活中的道德选择相关的练习题,如判断题、选择题等。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点评。
三、实践活动1. 教师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与经济生活中的道德选择相关的新闻或案例,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大学思政课试讲5分钟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授课时长:5分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提升学生参与社会建设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和谐社会的内涵- 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与担当教学难点:-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分钟)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重要的社会话题——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那么,和谐社会的内涵是什么?我们每个人应该如何为之努力呢?二、讲授新课(2分钟)1. 和谐社会的内涵- 教师讲解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
- 通过实例说明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强调每个人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都有责任和义务。
-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和谐社会的理念,如尊重他人、关爱弱势群体、维护公共秩序等。
三、课堂互动(1分钟)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我们大学生应该怎么做?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
四、总结与升华(1分钟)教师: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了解到和谐社会的内涵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积极践行和谐社会的理念,从自身做起,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后作业:- 请每位同学撰写一篇关于“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的短文,字数500字左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简短的时间,引导学生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建设的热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高中政治试讲万能教案模板(优秀7篇)
高中政治试讲万能教案模板(优秀7篇)高一年级政治教案篇一★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我国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政府履行其职能的作用。
2、理解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我国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及履行的原因;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管理和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
3、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结合日常生活的事例,感受政府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1、从国家行使国家职能的具体事实,判断其属于何种职能2、说明政府履行其职能对我们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我国的政府职能的学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升华对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的认同。
同时,公民也应向政府寻求解决自身困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帮助,这也有助于政府工作的改进。
★教学重点、难点政府职能的问题★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本框题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要运用政治生活的具体事例来帮助理解。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运用电脑课件展示:1、国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促进经济发展2、实施再就业工程,安置下岗职工3、制定措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教师总结:上述活动,都属于我国的国家职能。
这也是我们要学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五、危难之中见“公仆”本色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6页并播放有关“非典”时期的资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在“非典”期间,通过政府积极履行其职责,首先,缓解了群众的恐慌心理,减少了“非典”对人们的工作、生活的消极影响,提高了人民与疫情斗争的信心与勇气。
通过政府的努力,稳定了市场秩序,保证了“非典”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2、假如没有这样一个政府,“非典”给我国人民生产、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1)如果政府不及时公布疫情、澄清事实,群众的恐慌心理加剧,会无法正常生产和生活。
(2)市场会出现混乱,部分行业、企业会经营困难,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初中政治试讲教案模板5篇
初中政治试讲教案模板5篇任时光飞逝,我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
回顾一学期的政治教学工作,我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
谨记于下,权作经验教训的总结。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初中政治试讲教案模板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初中政治试讲教案模板1笑对学习压力一、正确面对学习压力与考试焦虑1、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存在一定压力,我们要正确面对待学习压力。
⑴学习不可能没有压力,我们要辨证的看待学习压力①适度的学习压力有助于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激发学习潜能,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②学习压力过大,超出了心理承受能力会导致过度紧张,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影响身心健康。
⑵导致学习压力过大的原因有自身方面的因素和外在方面的因素。
①自身因素:对自己期望过高,考试准备不充分,过于计较成绩与名次等。
②外在因素:父母期望过高,考试竞争过于激烈等。
⑶面对学习压力,积极态度是调节自身状态,正视面临的负担和压力,将学习压力转换为学习动力。
①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的;②制订适当的学习计划,一步步实现学习目标;③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信心和勇气;④和知心朋友交流,寻求帮助。
2、考试焦虑是正常的情绪反应。
⑴适度考试焦虑能使考生保持兴奋和紧张状态,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
⑵过度考试焦虑会影响考生正常水平的发挥。
3、导致考试焦虑的原因。
⑴特定的应试情景,身体不适,自身知识储备不足;⑵缺乏自信,害怕失败,追求完美等。
4、过度考试焦虑是一种消极情绪,采用科学的调控方法,可以减轻或者消除过度焦虑。
⑴自信训练法;⑵认真学习,复习,制定合适的目标,平时勤奋学习;⑶进行深呼吸和积极的自我暗示;⑷寻求心理咨询。
第4课时教学设计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正确的学习观念是正确,有效学习行为的前提和基础。
⑴学习目的是学习观念的灵魂,正确的学习目的对于学习行为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⑵学习态度是学习观念的重要内容。
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态度能帮助人们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学习效率;⑶树立正确学习观念,应做到:①强化学习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培养学习的自信心;②讲究学习方法,正确对待考试和分数;③正确对待学习中的竞争与合作,确立终身学习意识。
初中政治试讲教案6
初中政治试讲教案6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平的含义,认识到公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公平、维护公平的意识,学会从身边小事做起,为维护公平正义作出努力。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良好的公民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公平的含义与表现2. 公平的重要性3. 维护公平的方法与途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公平的含义、表现及其重要性。
2.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公平的概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公平与不公平的现象。
2.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公平的认识和体会,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公平的重要性,学会维护公平。
4. 小组合作:分组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创设情景:模拟考试作弊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作弊是否公平。
1.2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总结引出公平的概念。
2. 讲解公平的含义与表现2.1 讲解公平的含义: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某一方。
2.2 举例说明公平的表现:如在社会资源分配、机会均等方面。
3. 讨论公平的重要性3.1 分组讨论:公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2 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4. 学习维护公平的方法与途径4.1 分析案例:选取一些维护公平正义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其精神。
4.2 小组合作:讨论如何在生活中维护公平,完成相关任务。
5. 总结与反思5.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分享对公平的认识和体会。
5.2 教师点评,强调公平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维护公平正义。
六、课后作业1.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公平对待他人?2. 实践:从身边小事做起,为维护公平正义作出努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并培养优秀的学生,为培养具有公平正义意识的公民奠定基础。
江苏初中政治试讲教案
江苏初中政治试讲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道德与法治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学会在不同情况下保护自己。
3. 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教学重点:1. 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
2. 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接受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事实。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未成年人受法律保护的宣传片,引导学生关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问题。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认识和体会。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回应。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未成年人受法律保护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未成年人如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复习心得。
二、课堂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回应。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份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宣传方案。
2. 各组展示宣传方案,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最佳方案。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大学思政10分钟试讲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理解其内涵和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的理解。
2. 学会如何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授新课(7分钟)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要求。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属性。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要求。
(三)案例分析(1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以下哪些行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无私奉献;(2)损害国家利益;(3)遵守法律法规;(4)恶意欺诈。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四)课堂小结(1分钟)1. 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公民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我们要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五)课后作业(1分钟)1. 请同学们课后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3. 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
大学思政课老师试讲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明确其在大学生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道德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个人修养中的体现。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个人修养。
2. 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成就,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就背后的原因。
2. 提问:这些成就的取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何关系?(二)新课讲授1. 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个人修养中的体现,如爱国情怀、敬业精神、诚信品质、友善态度等。
3.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个人修养。
(三)互动环节1. 分组讨论: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提高自身道德素养?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四)总结1. 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自身实际,撰写一篇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修养中的体现的感悟。
2. 参与校园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结合实际案例,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3.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个人修养。
初中政治实际试讲教案
初中政治实际试讲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规则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网络规则的必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网络规则的良好习惯,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3.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培养良好的网络素养。
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网络规则,认识到遵守网络规则的必要性。
2. 难点:培养学生遵守网络规则的良好习惯,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教学方法:1. 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法:通过讲解网络规则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网络规则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遵守网络规则的必要性。
4.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遵守网络规则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网络中的经历,让学生意识到网络的普及和影响力。
2. 提问:你们觉得网络规则重要吗?为什么?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网络规则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介绍常见的网络规则,如网络安全法规、网络道德规范等。
3. 讲解遵守网络规则的必要性,引用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三、课堂互动(10分钟)1. 小组讨论:如何遵守网络规则,提高网络安全意识?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出遵守网络规则的方法和技巧。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呈现一系列网络违规行为案例,如网络欺诈、网络暴力等。
2.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的危害,讨论如何避免类似行为。
3. 讲解网络规则的处罚措施,让学生明白违反网络规则的后果。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网络规则的认识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养成遵守网络规则的良好习惯。
3. 提醒学生关注网络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网络规则的认识和理解。
2.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网络规则的掌握程度。
3.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网络规则的情况。
高校思政试讲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掌握法律基本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2. 法律基本知识教学难点:1. 如何将法律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2. 如何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律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a. 教师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引导学生理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
b. 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讨论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法律基本知识a. 教师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关系、法律责任等法律知识。
b. 学生举例说明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 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和道德问题。
2. 学生讨论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五、总结与作业1.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文章。
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
2. 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1. 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 课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知识相关PPT3. 案例分析材料教学时间:2课时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面试试讲初中道法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九年级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和现状,理解法治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教学重点: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和现状。
2. 法治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法治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法治故事或案例。
二、新课讲授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a. 介绍我国古代法治思想的发展。
b. 介绍我国近现代法治建设的历程,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c. 介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的成果。
2. 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a. 介绍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如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等。
b. 分析我国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 法治的重要性a. 从国家层面: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
b. 从社会层面:法治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
c. 从个人层面:法治是公民权利保障、个人自由发展的基础。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法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作业布置1. 撰写一篇关于法治的短文,谈谈自己对法治的认识。
2. 收集身边的法治故事,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和现状,让学生了解法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试讲辅导初中政治教案
试讲辅导初中政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我国的基本国情,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基本国情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果,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引出本课主题。
2. 教学新课:(1)介绍我国的基本国情,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人口资源等方面的特点。
(2)讲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让学生理解“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含义,以及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阐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让学生知道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和任务。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社会现象,让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话题,展开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要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 下一节课前进行课堂检测,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学老师试讲思政课教案
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授课时间: 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抽象性和理论性。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实际相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吗?它对我们有什么意义?2. 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二、新课讲授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 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
- 解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物质与意识、矛盾与统一、质量互变等。
- 介绍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
- 解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共产主义、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等。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 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等。
三、案例分析1. 选取一个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的现实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结果。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掌握情况。
二、讨论1. 引导学生就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结果。
三、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初中道法老师试讲教案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遵纪守法、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景模拟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 介绍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讨论顺利进行。
4. 情景模拟- 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情景,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 总结与反馈-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6. 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板书设计1. 课程名称:初中道法2. 主题:法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 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 情景模拟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关爱社会。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高中政治试讲教案模板
⾼中政治试讲教案模板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备学⽣,因材施教,努⼒实施课堂改⾰,积极探索中学政治快乐课堂,中学阶段政治教学的⽬的是:激发学⽣学习政治的兴趣,培养学⽣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使他们树⽴学习政治的⾃信⼼。
下⾯是⼩编为⼤家整理的5篇⾼中政治试讲教案内容,感谢⼤家阅读,希望能对⼤家有所帮助!⾼中政治试讲教案1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新课标要求(⼀)知识⽬标1、识记当代国际社会主要有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组成,了解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及其在国际社会的权利和义务2、理解国际组织的内容及其作⽤。
(⼆)能⼒⽬标提⾼运⽤马克思主义⽴场、观点和⽅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以及⾃主学习、探索的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培养学⽣关⼼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民共同利益相统⼀的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国家主权是国家的⽣命和灵魂,中国是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国家。
教学⽅法教师启发、引导,学⽣⾃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教学中通过联系有关历史地理知识和实例,让学⽣感悟当代国际社会的复杂现状,理解理解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特点和作⽤。
教学过程(⼀)引⼊新课2005年4⽉21⽇,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沈国放接受华⽂媒体采访时阐明了中国在联合国改⾰、尤其是安理会改⾰问题上的⽴场。
沈国放说,中国对联合国改⾰的⽴场主要有三点:⼀是解决发展问题应是联合国改⾰的重点;⼆是安理会改⾰应通过磋商以达成⼴泛⼀致;三是应解决发展中国家在安理会代表性不⾜的问题。
⼤家熟悉的联合国是当今世界影响⼒国际组织,除此之外,世界上还有许多世界性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国际社会就是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的,这也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进⾏新课⼗四、国际社会的构成教师活动:引导学⽣阅读教材92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学⽣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国际社会是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的,国家不同于地区,国家拥有主权,⽽地区没有,如台湾就是我国的⼀个地⽅⾏政区域,不是⼀个国家,也不拥有主权。
根本政治制度试讲教案模板
根本政治制度试讲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对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热爱,增强制度自信。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认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
知识目标: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学难点:民主集中制原则。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 温故知新回顾已学知识,引导学生回忆我国的政治制度体系,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回答导学达标中的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特点、组织活动原则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5.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政治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7.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程要点,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提问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综合素质: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合作意识等方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思政课十分钟试讲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学科:思想政治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认识到其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2. 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和意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哪些内容吗?二、新课讲授1. 教师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内容,引导学生逐一理解。
2. 结合具体事例,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
3.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体现?三、课堂互动1.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生活案例。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评价其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学生讨论:我们应该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 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程度如何?3. 教学过程中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4.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有效?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悟文章。
2. 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一个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教案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2课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授课日期】2010年5月16日【课标要求】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新课程标准1.3规定的“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要求。
【教材分析】第一目:消费心理面面观,介绍四种典型的消费心理,明确对它们的评价和态度;第二目:做理智的消费者,介绍四种需要践行的消费原则,了解具体的践行要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者的内在联系是:从不同的消费行为中分析消费心理,进而引导人们现行正确的消费原则,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教学重点是树立正确消费观、践行正确消费原则;教学难点是消费心理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全面认识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原则。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四种消费心理的基本含义,正确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明确四大消费原则的内涵和具体要求,理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时代意义,结合个人行为说明怎样做理智的消费者。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不同消费心理和四大消费原则,通过观点的碰撞,提高比较、鉴别、理论总结能力,继而培养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和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环保意识、绿色消费理念,养成适度消费、量入为出等消费习惯。
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和发展观。
使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做理智消费观。
【教具】黑板;粉笔;教科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了解了消费的类型、了解了消费结构及恩格尔系数的问题。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消费心理呢?正确的消费原则是怎么样的呢?今天就与大家一起来了解正确的消费观是如何树立的问题。
现在我们开始来学习第三课第二节的内容,请把书翻到第20页。
讲授新课:第二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板书)(一)消费心理面面观(板书)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板书)[师] 大型超市节假日进行促销活动,市民们纷纷去抢购。
购买后有些顾客认为买到了实惠的东西(他们早就相中了商品,搞活动的时候买,便宜了不少);买了不该买的东西(他们看邻居都去了就跟着去了,头脑一热就买了,东西虽便宜,但却是可买可不买甚至是买了用不着的);什么也没买(没有需要的商品,再便宜也是浪费)。
请问买了不该买的东西这类顾客是什么心理?你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类事情?[生] 积极思考,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师] 从众心理。
我们认为商场搞优惠活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给消费者让利了,但归根到底还是商家促销赚钱的手段。
从众心理分为合理的和盲目的,合理从众让人们买到了实惠,而不顾自身需要的盲目从众让消费者花了冤枉钱。
所以,我们要避免盲从,坚持理性消费的原则!理性消费是全面考虑自身的经济状况、考虑商品性价比,从实用性角度出发作出的理智而冷静的选择。
从众心理所带来的利、弊及对待态度(板书)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板书)[师] 小林的服装怪怪的:裤子上左一个大兜右一个小兜,兜上还有许多铁环,走起路来叮当作响。
他所穿的服饰价格还挺高的!请问是什么心理驱使小林购买这套服装?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他的消费行为?请看书本第20页的插图。
[生]认真阅读课本,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师] 求异心理。
求异就是要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得和别人不一样。
求异心理要一分为二地看,合理求异能推动新工艺、新产品的出现,是可取的;但如果求异不符合自己的身份、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那就过分了,不可取了。
求异心理所带来的利、弊及对待态度(板书)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板书)[师] 小学穿双星鞋,初中穿李宁,高中穿耐克!小学大众版、初中过渡版、高中限量版。
是什么心理造成部分中学生名牌装备不断升级呢?应该怎样看待?[生]学生就材料与所提问题发表观点、不分组不讨论。
[师] 攀比心理。
这种现象虽然不具有普遍意义,但确实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特别是在部分城市中学生中存在着。
攀比:有一人有我也得有且要更好。
攀比消费不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因为虚荣、为了炫耀,向上看齐,这是不健康的,要反对。
攀比心理所带来的弊端及对待态度(板书)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板书)[师] 通过前面三种消费心理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盲目从众不可取、过分求异不值得提倡、攀比心理是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真正得到实惠要考虑很多因素,这恰恰就是求实心理中我们要求的那个“实”,也就是(大家一起说)价格、服务、质量、需要等。
求实即综合考虑商品的质量、价格和自己的实际需要来实施消费。
讲究实惠,根据需要选择商品,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求实心理所带来的利及对待态度(板书)[师] 我们已经详细的分析了四种消费心理,对消费心理有了充分的认识。
在书中20页上方“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大家是怎样看待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关系呢?[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师] 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二者之间存在着联系与区别,学习中应注意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者的区别: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选择、购买、使用、评估和处置与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产生的心理活动。
有求名心理、求新心理、爱美心理、求异心理、安全心理等。
消费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满足消费需要的活动。
二者的联系:消费心理影响制约消费行为,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表现,消费心理贯穿于消费者的消费活动全过程,并规定着消费行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在消费中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让我们接着讨论。
(二)做理智的消费者(板书)1.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板书)[师] 前几年,在饭店用餐后把吃剩的饭菜“打包”带回家有点让人不好意思。
如今,“打包”的风气越来越流行。
大家是怎么看待“打包”这一现象?是不是过时了?[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师]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同学们形成了两种主张,一种是认为新时期仍然要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另一种则认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要因时而异。
持第二种观点的同学提出:不花钱少消费既不利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也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看到了消费能刺激生产,这点分析的很好,但是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存在误解。
我们要明确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并不是让我们少花钱、抑制消费,而是让我们消费时别浪费,生活中要积极奋进。
收入多了,仍要勤俭节约,是说正常消费,正常生活时,不要浪费不能奢靡。
就像持第一种观点的同学说的,我们国家的资源相对短缺、每个人面临的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国家自立自强的保证,也是个人克服困难、成就事业的必备素质。
所以,无论何时,即使是生活好了,收入提高了,也要继续坚持。
它是我们树立正确消费观的重要原则之一!2.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板书)[师] 既然说到节约,同学们就会想到资源节约,这就不能不提绿色消费。
请同学们阅读书中22页关于发泡塑料餐盒的例子,提出解决“白色污染”的策略。
[生]阅读课本,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
[师] 经过讨论,大家提出了使用纸袋或布袋、使用无铅汽油、双面使用纸张的提议,这些提议归结起来就是书中提倡的5R消费,大家一起读下: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消费,归纳起来就是人类健康、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三方面的协调兼顾,其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永续发展。
3.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板书)[师] 40%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有很多只用一时便不再用的东西,这些商品多是凭一时冲动而购买的,造成浪费。
大家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当时是怎么想的?[生]阅读课本,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
[师] 随大流购买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是不理智的。
别人都买的东西,不一定适合自己的需要,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理性的思考自己的消费行为。
4.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板书)[师] 在当今经济社会中出现了一些新型奴隶,比如说房奴、车奴、卡奴等。
不少年轻人倾其所有,每月大部分收入用来偿还贷款。
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不敢换工作。
还有一种奴,尤以老年人为甚,他们经济条件宽裕,却把福日子当穷日子过,现代化的“守财奴”。
结合现代奴隶谈谈这样把握消费的“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
[师] 量入,就是要综合考虑当前收入和未来收入的总体情况,适度就是要使消费和收入水平相适应,过分超前的消费不可取;过分滞后的消费,像守财奴,也不可取。
坚持适度消费的原则,还要提倡勤俭节约的精神。
勤俭节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有钱省着花,而是指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收入水平相当的合理消费。
反对超前消费与坚持适度消费是一致的。
判断一种消费行为是否超前不能仅仅局限在现有收入上,还应考虑收入的动态因素(预期收入)。
如果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收入能力,或者明知自己无能力消费,却硬与别人盲目攀比,就是超前消费。
为了面子而举债,背上沉重的负担,影响了消费水平,得不偿失。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列举了诸多消费行为,又分析了行为背后的4种消费心理,对它们,我们要区分对待(反对盲目从众和过分求异、自觉用求实心理引导消费、反对攀比心理)。
在摆正消费心理的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它们是: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保护环境;绿色消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所以我们说,消费是行为、消费是心理、消费是文化、消费是品味、消费是智者的选择。
本课为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生动的感性材料去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选择实践性强、操作性强、观点碰撞性强的案例,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讨论中,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经济生活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以及经过讨论、发言后,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能够较好地掌握。
在这一点上,教师一定要做到充分相信学生,这正是新课标改革的目标之一。
【随堂练习】一.“不买最好的,只买最贵的”,这句话反映了一部分人的消费心理,经济学家称之为“炫耀性消费”。
消费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下列选项中体现消费观与人生价值观正确关系的是 (A)①消费方式是人生价值观的外在表现②消费品位折射着人生的价值追求③炫耀性消费扭曲了人生的价值④炫耀性消费提升了人生的价值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三.充分展示个性已经成为人们在消费上的普遍追求。
对借助消费来展示个性的现象,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B)A.这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这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C.这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D.这是完全错误的消费心理四.“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不少城里人已不再热衷于到大景点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