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卷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卷

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卷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①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②陆地环境各要素虽然构成一个整体,但是它们是独立存在与发展的③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④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右图中M是绿色植物。

据此条件回答2-3题。

2.右图所示内容与下列森林的哪种作用较为吻合()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D.过滤空气,净化大气3.右图中内容造成了哪些结果()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③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④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4.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的更替,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A.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B.沿纬度方向的分异C.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D.都不是5.下列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是()A.沿京九铁路坐火车沿途看到植被景观的变化B.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穆朗玛峰南北植被不同C.坐火车从乌鲁木齐到连云港看见植被景观的变化D.珠穆朗玛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变化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句所讲述的自然景观属于()A.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B.由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7.下列自然带不属于横贯整个大陆的是()A.苔原带B.针叶林带C.热带雨林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8.读“我国北方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在地的自然带名称:A.,B ,C 。

(2)A、B、C自然带的逐渐更替主要是由于的变化引起的,就纬度位置看,它们同属于五带中的。

(3)就气候类型来看,A属,B属,C属。

9.读右图,回答有关问题:(1)从图中①-③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分布规律。

(2)从图中③、⑤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的分布规律。

2025届高中地理特训卷第二部分第五章整体性与差异性过关练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5届高中地理特训卷第二部分第五章整体性与差异性过关练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五章整体性与差异性过关练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必备知识与技能专练[2023·浙江6月卷]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是一个重要的固碳举措。

下图为湖泊湿地碳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植物多样性增加对湖泊湿地固碳作用的影响是()A.土壤碳含量降低B.根系吸碳量减少C.碳净排放量降低D.微生物活性减弱2.下列对湖泊湿地生态修复的措施,合理的是()A.减少湖滨植物,清除入湖污染物B.放生外来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C.降低湖面水位,重建微生物群落D.改变湿地地形,建设生态缓冲岛[经典高考题]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

据材料回答3~4题。

3.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上游水电站增多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C.下游降水量减少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4.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经典高考题]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下图),回答5~6题。

5.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A.地壳上升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D.物质沉积6.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脆弱性[经典高考题]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8.图示区域()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2024·九省联考河南卷]挪威南部某高寒地区的植被主要由地衣、小灌木等组成。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地区灌木向高海拔的地衣群落扩张,植被出现“绿化”现象(下图);夏季地衣下的土壤温度比灌木下的土壤温度高1.45℃。

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试题答案及解析1.海洋蓝洞形成于第四纪冰期时的陆上溶洞,后因海平面上升被海水淹没而形成。

完成下列各题【1】海洋蓝洞形成时期生物发展的主要事件是A.哺乳动物时代B.人类时代C.裸子植物时代D.孢子植物时代【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海洋蓝洞形成于第四纪冰期,第四纪是人类出世并迅速发展时代,故选B。

【2】材料中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是A.人类活动B.臭氧层被破坏C.地壳下沉D.全球气候变化【答案】B【解析】海平面上升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人类活动燃烧矿物质燃料导致全球变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故选D。

2.下列生物始现于中时代的是A.爬行动物B.哺乳动物C.海生藻类D.孢子植物【答案】A【解析】在地球历史中,发生一些天文与地质事件,将事件的时间段叫做地质时期,在各地质时期,在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空间及太阳系和地球所发生的大事件,在地球自身、地壳运动、岩石、构造、古生物、地磁、古气候等多方面都留下了记录,生物始现于中时代的是爬行动物。

3.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要退出《巴黎协定》,这一行为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A.发展和公平的观念B.公平和环境的观念C.环境和权利的观念D.发展和权利的观念【答案】B【解析】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成全球性问题,这要求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故而对于全球性气候问题,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要退出《巴黎协定》,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和环境的观念。

【点睛】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可持续发展代人的利益。

4.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

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mm—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

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

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单项选择题[2013·安徽名校试题调研]①②③④四图是某大陆从地质历史时期至今沿45°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箭头指地形演变趋向)。

读图,完成1~3题。

1.该大陆最有可能为()A.非洲大陆B.南美大陆C.澳大利亚大陆D.欧亚大陆解析:该大陆穿过45°纬线,结合陆地东西的跨度可推知该大陆位于南半球,应为南美大陆。

答案:B2.推测图④中大陆东岸植被类型最可能是()A.常绿硬叶林B.落叶阔叶林C.温带荒漠D.常绿阔叶林解析:南美大陆45°S东岸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气候干旱,植被类型为温带荒漠。

答案:C3.导致图①和图④大陆东岸植被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海陆分布B.地壳运动C.洋流性质D.大气环流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的跨度在变小,地势在升高,说明受到板块的挤压。

答案:B[2013·新课标原创卷]读大陆自然带分布模拟图,完成4~5题。

4.甲山脉自然带带谱与下列图示自然带吻合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图中甲山脉位于热带荒漠带中,自然带带谱中的基带应为热带荒漠带,排除C、D项;受海拔和纬度位臵的影响,甲山脉不可能出现冰川,排除A项。

答案:B5.绿洲的出现说明其自然带的分布具有()A.地带性规律B.垂直地带性规律C.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解析:沙漠中出现绿洲的条件是拥有丰富的地下水或高山冰雪融水,属于非地带性规律。

答案:D[2013·河北重点中学联考]下图为某山脉山坡的垂直植被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山坡原有的一类自然植被现已完全缺失,该类自然植被可能是()A.热带草原B.常绿硬叶林C.落叶阔叶林D.高山苔原解析:一般来说,生长在原生常绿阔叶林与原生针叶林之间的自然植被是原生落叶阔叶林,而图示缺少这一类自然植被,故C项正确。

答案:C7.导致上题自然植被类型缺失的因素最可能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地势D.人类活动解析:图中显示,原生常绿阔叶林与原生针叶林之间是次生草丛、灌木林,其可能是原生落叶阔叶林被砍伐后形成的,故D项正确。

专题1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备战2024高考地理二轮必刷选择题(人教版2019)

专题1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备战2024高考地理二轮必刷选择题(人教版2019)

专题1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备战2024高考地理二轮必刷选择题(人教版2019)每年7~8月,在气象条件、海水运动和海底地形等因素影响下,鄂霍次克海及千岛群岛附近海域大范围海雾盛行,其中部分区域发生海雾概率高达60%以上。

下图示意相关海域7~8月表层海水平均温度与发生海雾概率的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鄂霍次克海及千岛群岛附近海域发生大范围海雾的有利气象条件为()A.偏南风,风速较低B.偏北风,风速较低C.偏南风,风速较高D.偏北风,风速较高2.图中甲处表层海水温度偏低的原因可能是()A.寒流流经该海区B.夏季大气降水偏多C.夜间海面辐射强D.下层海水上升混合3.与图中鄂霍次克海中部相比,在发生海雾概率超过60%的海域通常还会观测到()A.表层盐度较低B.浮游生物较多C.表层密度较低D.海平面气压较低新疆博格达山地是温带干旱区山地生态系统的最典型代表,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下干旱区山地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演替的典型范例。

下表为1997~2016年博格达山地垂直带分界线海拔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A.1997年自然带带幅宽度最大的是高山垫状植被带B.1997~2016年,所有自然带带幅宽度均略有增加C.相比于1997年,2004年自然带上限升高最多的是高山草甸带D.相比于2004年,2016年自然带面积增长最大的是山地草原带5.导致温带荒漠草原带带幅宽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冰川融水有所增加B.大风天气日数增多C.土壤有机质分解快D.植被覆盖大幅提高空气对流上升时水汽凝结能形成积云,其包括由液滴组成的水积云和由冰晶组成的冰积云,水汽凝结高度越高,出现冰积云的概率越大。

积云的数量和类型可以直接反映下垫面的特征。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的三个气候分区,高原气候区的年积云量明显多于其他两个地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三个气候区的主要划分依据是()①地形地势②海陆位置③大气环流④植被状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高原气候区的年积云量明显多于其他两个气候区,其根本原因是高原气候区()A.海拔高,下垫面对大气加热作用强B.距海近,受海洋水汽影响大C.冰川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D.纬度低、年太阳辐射总量大8.与水积云相比,冰积云的发育指示着()A.地面辐射较弱B.大气保温作用较弱C.对流强度较大D.大气水汽含量较低第四纪冰期时,覆盖北温带的阔叶林大幅退缩,部分树种在厄尔布尔士山脉北坡留存,并在冰期结束后以此为中心扩散,但向南越过山脉扩散的较少。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读甲图“地球自转速度随纬度变更”和乙图“地球公转速度变更”,回答下列各题。

1.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A.30° 1月 B.60° 7月 C.60° 1月 D.30° 7月2.当公转速度为N时A.漠河市民----欢庆“白夜” B.新西兰南部海疆----冰山座座C.松花江河畔----银装素裹 D.悉尼----处于雨季3.若某城市与M点同纬度,则其所在国家主要的自然景观和人口增长模式应当是A.亚寒带针叶林原始型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传统型C.亚寒带针叶林现代型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现代型【答案】1.B2.A3.C【解析】1.本题考查地球自转速度、公转速度的变更规律和读图综合分析实力。

依据甲图0°纬线上的自转速度为1670KM/h,而M点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故推断其位于60°纬线。

图乙中N点时为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地球公转速度的规律: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时(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公转经过远日点时(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

故推断N点为7月初。

2.由上题可以推断地球公转至N点时,为每年的7月初,这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而且起先向南移动,北极圈旁边还是有极昼现象的,所以A正确;新西兰此时处于冬季气候暖和潮湿,不行能出现太多的冰川,B错误;我国处于夏半年,松花江不行能有银装素裹,C错误;悉尼此时为冬季,气温低,降水少,D错误。

3.若某城市与M点同纬度,南半球该纬度没有该城市分布,只能是位于60°N。

则其所在的国家主要的自然景观是亚寒带针叶林。

该纬度所经国家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应当是现代型,C对。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图中序号表示的区域A.①降水稀有,河流均为内流河 B.②光照足够,植被类型为荒漠C.③雨热同期,主要为潮湿和半潮湿地区 D.④水热足够,主要为热带和暖温带地区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到②地势由第一级阶梯到其次级阶梯 B.②到③由畜牧业过渡到种植业为主C.③到④人口密度渐渐递增 D.④到⑤的植被变更体现了经度地带性规律【答案】4.C5.B【解析】4.①位于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属于内流区,但不全是内流河,A 错误;②位于半干旱区,植被类型是温带草原,B错误;③位于东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主要为潮湿和半潮湿地区,C正确;④水热足够,主要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D错误。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当秋风吹起,一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成为秋天最绚烂的乐章。

10月底-11月初可以去北京的钓鱼台银杏大道,11月中下旬可以转战浙江的长兴十里古银杏长廊,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是广东韶关南雄帽子峰镇赏银杏的好时节。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银杏林属于()A.落叶阔叶林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以上地区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为()A.地形B.降水C.光照D.热量3.下列有关土壤说法错误的是()A.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B.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可以反映环境因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C.我们到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不全是自然土壤D.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就是土壤明太鱼是一种冷水性深水鱼,主要分布在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等海域。

明太鱼晾晒成鱼干需天然冷冻,冻结又融化的次数越多肉质越有弹力,口感越好,价格越高。

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最佳晾晒时期。

延边人擅长加工明太鱼,从国外进口冷冻鲜明太鱼,经加工处理后再转销至朝鲜、韩国和日本。

现在延边已成为东北亚明太鱼加工规模最大的地区。

下图示意明太鱼进口、加工及销售路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日本海西南部成为明太鱼主要分布区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B.径流C.寒流D.盐度5.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相比,延边晾晒优质明太鱼干的有利条件有①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快②临近渔场,运输费用低③昼夜温差大,冻融次数多④季风影响小,阴雨天气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某地典型红壤剖面的土层垂直序列图。

据此,完成下题。

图中代表淀积层的是()A.①B.②C.③D.④下图所示盆地某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50天,积雪深度可达20cm。

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

2023届高考地理专题(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3届高考地理专题(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3届高考地理专题(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好题练习冻土退化过程中,地下冰的消融会导致地表发生沉降。

在高含冰量冻土区,这种地表沉降伴随着大量冰体的融化往往会形成热喀斯特湖。

热喀斯特湖通常是一些外部营力导致高含冰量多年冻土融化形成的。

热喀斯特湖形成后,由于积水区域的反射率低,蓄热能力较强,侧向热流也使得周围多年冻土环境发生变化。

湖水的热对流过程将会导致其下部多年冻土持续融化甚至融穿。

读青藏高原某草甸区热喀斯特湖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冻土环境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冻土温度升高,上限上移B.冻土温度升高,下限下移C.越靠近热喀斯特湖,上限越深D.越远离热喀斯特湖,下限越浅2.冻土融穿后,可能对该草甸区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是()A.冻土厚度自上而下逐渐变薄,地下水水位上升B.地下水将不可避免地向地表水转换和流失C.湖岸坍塌后退,沼泽、湿地面积扩大D.高寒草甸、沼泽草甸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历年ꞏ湖南卷)野火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火。

近年来,世界各地野火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蒙古东部地区(见下图)野火发生频率高且区域差异大。

据此完成3~5题。

3.该地区主要野火类型是()A.落叶林火B.针叶林火C.草原火D.荒漠草原火4.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推测下列区域野火发生频率最高的是()A.东方省B.中央省C.南戈壁省D.色楞格省5.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其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A.气温B.降水C.植被生物量D.游牧活动(历年ꞏ广东卷)岸线发育系数(简称SDI)是反映湖泊几何形态的指标,其值越大表示湖岸线越曲折。

我国某内陆咸水湖,拥有丰富的湖岸线资源,部分湖岸区域沙漠化现象较为明显。

下图示意该湖1973—2017年水位和SDI值变化。

据此完成6~7题。

6.导致1973—2004年SDI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水下地貌体出露 ②湖岸土地沙化加剧 ③湖盆区构造沉降 ④人类活动强度减弱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2010—2017年SDI值的变化指示了该湖()A.湖岸线长度变短B.沿岸区域土地沙漠化加剧C.湖泊的面积稳定D.沿岸区域生境多样性增加(历年ꞏ山东德州二模)某高校地理小组在重庆酉阳龙潭槽谷进行地下水采样和动态监测,探究石漠化岩溶槽谷不同坡向的水文特征。

2023年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1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23年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1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点规范练1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21全国Ⅰ卷)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

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

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

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

据此完成1~3题。

1.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A.整体向北移动B.整体向南移动C.面积扩大D.面积缩小2.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A.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B.亚欧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小C.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D.亚欧大陆降水北部最多3.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祁连山地()A.目前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B.目前基带气温高C.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D.冰期基带气温高(2021江苏淮安三模)北极棉花,在北极又称“雪绒花”,它顶着的白白的绒球是自己的种子长出的毛。

右图为北极棉花景观图。

读图,完成4~5题。

4.北极棉花白白的绒球最主要的作用是()A.扩大种子传播距离B.保护种子少受冻害C.吸引昆虫传播花粉D.减少叶面水分蒸腾5.关于北极棉花的推测,合理的是()A.根系发达而深长B.叶面具有蜡质层C.叶片常年呈绿色D.抗病虫害能力强(2021山东德州三模)我国东部某山地在海拔2 140~2 220米处发育有典型的高山苔原带,其土壤有机质丰富,但土层较薄,以苔藓地衣和耐寒矮小灌木为主,草本植物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近几十年来,该山地草本植物不断入侵苔原带,而其原有灌木开始萎缩退化。

调查发现,该山地不同区域的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有显著差异(下图)。

研究表明,随着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

据此完成6~7题。

6.入侵前草本植物分布的“特殊区域”特征为()A.海拔较低、坡度较陡B.海拔较低、坡度较缓C.海拔较高、坡度较陡D.海拔较高、坡度较缓7.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的原因是()①与灌木相比,草本植物涵养水源能力较强②入侵导致灌木减少,生物量减少,耗水量减少③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有机质来源量减少④淋溶作用增强,以及草本植物吸收的有机质较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下图为在我国天山某较小范围地区内选择针叶林林地、草地、灌丛三种不同天然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所得到的冻融期间不同群落类型土壤日均温动态图。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三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强化训练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三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强化训练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三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一、选择题下图示意我国东北长白山地到西南云贵高原的地形剖面及其对应的土壤和植被,甲、乙、丙、丁代表典型植被类型。

据此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依次代表()A.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温带草原B.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C.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温带草原D.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2.棕壤和红壤都有大量凋落物进入,但棕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远高于红壤,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成土母质B.地形C.气候D.植被类型2022年4月18日,我国首个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

2022年7月11日,我国第二个国家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成立。

国家植物园计划收集全球不同地理分区的代表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将承担起遏制植物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丧失等重任。

据此完成3~5题。

3.从地带性来看,华南国家植物园收集的植物应主要来自()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热带雨林4.北京国家植物园和华南国家植物园最适宜收集的植物种类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土壤B.光照C.降水D.热量5.与北京国家植物园相比,华南国家植物园()A.单位栽培成本更高B.影响范围更广C.植物科研价值更高D.可栽种植物种类更多(2023·浙江6月卷)某研学小组计划在澳大利亚西部开展一次旅行并进行野外考察。

图1示意该团队初拟的四条活动线路,图2为澳大利亚三种典型自然植被的景观图。

据此完成6~7题。

图1图26.本次野外地质考察应准备的工具有()①罗盘②雨具③冲锋衣④放大镜⑤手持卫星定位仪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7.若想在沿途欣赏到三种典型自然植被景观,则应选择线路()A.①B.②C.③D.④(2024·惠州模拟)高山林线交错带是高山森林与高山灌丛草甸之间的过渡地带,其上边界为树线,由孤立的树木连接而成,代表了高山森林生长的最高海拔界限;下边界为林线,是郁闭森林的最高海拔上限。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高考真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高考真题

高考真题研究JW鲤择塑卜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9•全国文综m)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答案 1.A 2.D 3.C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土地覆被变化主要表现为“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积雪融化,水分在洼地处积累,形成湿地,A 对。

气温降低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增加,B错。

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降水以降雪为主,降水增多不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减少,C错。

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旱,不利于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D错。

第2题,洪水暴涨只能形成暂时的积水,A错。

由材料“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可知增加的湿地面积主要来自草地,故B错。

地面沉降与湿地的形成关系较小,C错。

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温低,有多年冻土层和越年积雪分布,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导致积雪融水增多和表层冻土融化,为湿地形成提供了水源,且下层冻土不利于水分的下渗,易在洼地形成湿地,D对。

第3题,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地处内陆,降水量少。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土壤水分条件变差,不再适宜发展种植业,更不会转化成对水分需求较多的林地和湿地,A、B错。

气温升高,蒸发加剧会使对水分需求较多的耕地转化成对水分需求相对较少的草地,C正确。

气温升高,不会使耕地转化为寒漠,D错。

(2018・天津文综)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地理必修Ⅰ三单元练习题: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地理必修Ⅰ三单元练习题: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三单元练习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单选题1.此文描述的地质年代是 ( )A .元古代B .中生代C .古生代D .新生代2.中生代恐龙灭绝的事实表明 ( )A .生物灭绝与环境无关B .地球已不适合生命生存和发展C.地质时期地球经历过环境变迁与灾变事件的D .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对人类无任何意义3.在地理环境中,人类区别于其他地理要素的最显著特点是 ( )A .能够不受任何自然条件的限制,在地球表面各地大规模生存和繁衍B .能够有意识地提高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能力C .能够改变自然环境,使自然环境逆向演变D .使自然环境的演变完全顺从人类的意志4.下列地理现象,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 ( )①印度洋海啸 ②海底火山爆发 ③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④广州等沿海城市地面下沉A .①②B .①③C . ③④D . ②④5.在生命出现以前,地表环境的演化主要是 ( )A .有机进化B .生物演化C .化学演化D .有氧环境演化6.在自然地理环境中 ( )A .能找到两个性质完全相同的区域B .有可能找到两个性质完全相同的区域C .不可能找到两个性质完全相同的区域D .两个性质完全相同的区域是很常见的7.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有 ( )① 二氧化碳② 甲烷 ③ 二氧化硫 ④氮氧化物A . ①②③④B .③④C . ②③④D .①②8.地理环境整体性主要表现在,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 ( )A .彼此孤立存在B .相互影响和相互排斥C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D .彼此之间无联系9.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 ( )A .生物循环的作用B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C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 .生物的呼吸作用10.有关采伐森林资源引起后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引起土壤和径流的变化B .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C .使土壤肥力增加D .对当地气候产生一定影响11. “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变化,也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 态的改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选择题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

据此完成1~2题。

1.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A.耐湿B.耐旱C.耐盐D.抗倒伏2.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A.化肥B.农家肥C.农药D.淡水【答案】1.C2.D【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由题意,沿海滩涂是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盐碱化程度高,所以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具有耐盐碱性特征。

2.本题主要考查对沿海盐碱滩涂改造改良的主要措施及可行性。

淡水是改造沿海滩涂盐碱地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由题意,如果缩短滩涂改造的时间,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淡水淋洗土壤以降低盐度。

2010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图2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

完成3—4题。

3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4.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 B.降水 C.热量 D坡向答案:BA 2010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福建卷二、主观题33.(32分)根据材料和图1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泥沙主要来源去。

(10分)(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候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10分)(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2分)答案要点:33.(28分)(1)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也可从广东等省生产成本高等角度分析)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也可从安徽省劳动力富余等角度分析)(2)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真题专练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答案)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真题专练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真题专练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选择题1.(2023·北京卷)某校劳动课开展附近山地自然保护区所有阔叶木本植物种类的分布调查。

学生绘制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所以该保护区( A )A.所处纬度大约是30°NB.年降水量低于400毫米C.山麓地带起点海拔为350米D.落叶乔木仅分布在1 200米以上[解析]由图可知,山麓地带为常绿乔木,可推测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地区,所处纬度可能是30°N,年降水量应该大于800 mm,A正确,B错误;由图可知,山麓起点海拔在230米以下,1 100米等高线附近有落叶乔木分布,C、D错误。

故选A。

(2023·福建卷)唐朝时太湖流域未形成吴淞江河道,在北宋时期修筑江堤后,太湖面积萎缩,吴淞江河道趋于稳定,并成为太湖主要泄洪河道。

近代以来,吴淞江逐渐成为上海海港港口运输的重要通道。

根据材料并结合下图完成2~3题。

2.形成吴淞江北为杨柳,南为兼(芦苇)的主要原因是( C )A.坡向不同 B.热量差异C.淤积状况不同 D.季风风向不同3.唐晚期修筑河堤后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A )A.河堤东侧冲刷加剧 B.吴淞江径流量增大C.河堤西侧淤积增强 D.吴淞江含沙量增大[解析]第2题,吴淞江沿岸以平原为主,没有形成明显的坡向,即没有明显的阴阳坡,热量无明显的差异,A、B错误;吴淞江沿岸季风风向相同,D错误,吴淞江两岸由于地转偏向力导致两岸淤积状况有明显的差异,C正确。

故选C。

第3题,唐朝时太湖流域未形成吴淞江河道,B、D错误;北宋时期修筑江堤后,太湖面积萎缩,说明当时太湖的补给水源主要位于江堤的东侧,受江堤的阻挡,江堤东侧流水冲刷加剧,西侧由于水源减少,泥沙来源也随之减少,江堤西侧淤积减弱,A正确,C错误。

故选A。

(2023·浙江6月选考)某研学小组计划在澳大利亚西部开展一次旅行并做野外考察。

下图1为该团队初拟的四条活动线路,图2为澳大利亚三种典型自然植被的景观图。

2022届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含答案

2022届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含答案

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0·辽宁营口·模拟预测)图为2020年11月底拍摄的长江入海口附近某公园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图示小树枝叶产生疏密差异的原因是()A.水分多少B.热量高低C.风力大小D.光照强弱2.图中砾石滩是()A.人为堆积B.流水侵蚀C.流水堆积D.潮水堆积3.砾石的作用主要是()A.保护植被B.保护岸线C.美化环境D.保持水土(2022·山东·模拟预测)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区,旱、雨季分明。

岛屿西部石灰岩广布,与岛上其他地区相比,这里旱季更显干旱,部分地区呈现出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如下图)。

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反映了()A.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5.与岛上热带稀树草原形成密切相关的地理现象有()①雨影效应②焚风效应③热岛效应④岩溶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021·陕西渭滨·一模)近日,某网友在乘飞机跨越秦岭时的一张航拍图冲上微博热搜。

据图文材料答下题。

6.下述网友对秦岭及附近区域的描述错误的是()A.“壮观的南北分界线”B.“秋天时,一侧郁郁葱葱一侧落叶纷飞”C.“我们关中平原属于半干旱地区”D.“秦岭主峰太白山属于断块山,险峻陡峭,快来旅游吧”7.秦岭对暖湿气流北上,干冷空气南下都有阻挡作用。

图中秦岭两侧“泾渭分明”,一侧“云腾雾绕”,一侧“万里无云”。

根据所学大气性质等知识推测,有丰富云层的一侧更有可能是()A.北方B.南方C.东方D.无法判断(2021·江苏江苏·高三零模)生物土壤结皮在维持荒漠地表稳定性、调节水分和养分循环过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生态功能。

齿肋赤藓往往附着在生物土壤结皮上,一旦水分充足就会快速从休眠中的黑色复苏成嫩绿色,成为“荒漠中的绿毯”。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附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附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1.(2011年高考广东卷)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

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

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7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B.坡向朝南,纬度低C.坡度大,纬度低D.海拔高,降水多3.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

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2011年高考四川卷)表1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4—6题。

地点纬度气温(℃)降水量(mm)一月七月一月七月全年①23°08′13.3 28。

4 40。

0 210.0 1614.1②39°48′-4。

7 26。

0 2。

6 196.0 682。

9③48°58′3。

5 18.4 54.3 53.6 647。

4④54°17′1。

8 13。

4 225.0 117.0 2399。

04.A。

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B。

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C.③-—大兴安岭西侧 D。

④—-西经1 30度附近5。

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B。

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D。

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6。

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 B。

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D。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练习题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练习题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训练题2014.12.291.在生命出现以前,地表环境的演化主要是()A..有机进化 B.化学演化 C.生物演化 D.有氧环境演化2.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B.三叶虫→鱼类→恐龙C.元古代→古生代→太古代 D.哺乳动物→爬行运动→两栖动物3.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A..古生代地层B.元古代地层C.中生代地层D.新生代地层4.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物种是()A.原始鱼类 B.古老的两栖类 C.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 D.蕨类植物5.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A..古生代中期和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中期和中生代末期C.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中期6.人类出现的时期是() A..古生代后期B.中生代C.第三纪D.第四纪7.恐龙盛行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 D.太古代8.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能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我国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C.云贵高原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出现石漠化D.沙漠地区可见到许多绿洲9.现在农业提倡农田内多使用“农家肥”,使用“农家肥”的目的是()A.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B.增加矿物质的含量C.让它直接释放氮素养分D.占据土壤空隙,减少水分,提高土温10.陡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成深厚的土壤的原因是() A.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 B. 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 C.光热条件太差 D.水分条件太差11.有关气候与土壤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多呈碱性B.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中有机物含量少C.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多D.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都较快12.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气候B.空气C.风力D.生物13.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后完成下列问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五年(2018-2022)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卷 新高考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五年(2018-2022)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卷 新高考版

考点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五年(2018-2022)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卷新高考版水丰水库位于鸭绿江上,发电为其主要功能。

绿江村位于库尾的一个半岛上,该村形成了季节性淹没的“水没地”景观。

下图为“绿江村‘水没地’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22江苏卷)照片中河流对岸裸露带形成的原因是()A.岸坡崩塌B.开山采石C.水位涨落D.崖壁贫瘠2.(2022江苏卷)与图中L线高程接近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3.(2022江苏卷)下列月份中,该村“水没地”淹没在水下面积最大的一般是()A.2月B.5月C.7月D.10月我国西北某内流河下游河岸地带发育着荒漠植物群落,胡杨为主要建群种,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

下表反映该植物群落属性及影响因子随离河岸距离增加的变化情况(其中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①海拔②土壤含水量③土壤有机质含量④土壤含盐量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5.(2022湖南卷)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主要得益于()A.胡杨涵养水源B.草本植物水分竞争力强C.地下水埋深浅D.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6.(2022湖南卷)在离河岸950米到1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土壤有机质减少B.乔木与灌木水分竞争C.土壤含盐量增加D.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湿润地区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在植被带及其排列顺序方面具有较大相似性;但受局地因子支配,山地植被带也会存在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情况。

图6示意我国东部热带某山地植被垂直带谱。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2021河北卷)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该山地垂直带谱是()A.I—Ⅱ—ⅢB.I—Ⅱ—ⅣC.Ⅱ—Ⅳ—ⅤD.Ⅳ—Ⅴ—Ⅵ8.(2021河北卷)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该山地垂直带的形成主要由于()①风速大②坡度大③土层薄④蒸发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读中国地域文化区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A.人口数量增多B.气象变化C.森林被破D.围湖造田2.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综合性B.区域性C.整体性D.差异性读下图,完成3~4题。

3.此图可以简单看成是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

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A.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O2④CO2B.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CO2④O2C.①绿色植物②动物③CO2④O2D.①绿色植物②动物③O2④CO24.此图可以说明()①人类活动可以影响大气中CO2的浓度②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中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④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读下图,完成5~6题。

5.图中甲、乙图例所示的植被类型是()A.森林B.草原C.沼泽D.荒漠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例所示植被分布区受赤道低气压和信风的交替控制B.影响甲图例所示植被分布的因素主要是热量C.影响乙图例所示植被分布的因素主要是水分D.乙图例所示植被的分布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读“安第斯山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完成7~8题。

7.甲、乙、丙代表的景观分别是()A.雨林常绿硬叶林荒漠或半荒漠B.雨林常绿硬叶林草原C.雨林常绿阔叶林草原D.雨林落叶阔叶林荒漠或半荒漠8.影响图中5°S~30°S安第斯山垂直自然带分布较少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光照C.水分D.相对高度下图示意博格达峰(天山)垂直自然带分布。

读图,完成9~10题。

9.山地北坡出现森林带而南坡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光照B.热量C.水分D.土壤10.该山麓地区的荒漠带可反映陆地环境的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下图为“某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垂直自然带谱反映了()A.该山地可能位于云贵高原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甲坡的水热状况优于乙坡D.水分差异导致植被类型不同12.乙坡山麓地带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地区气候资料图”,图中山地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据此回答13~15题。

13.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B.该山地是由断层作用形成的块状山C.M地区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1月份M地受来自海洋气流的影响14.M一侧同一自然带的高度比另一侧高,原因最有可能是()A.M侧是阳坡,热量条件好B.M侧是阴坡,热量条件相对较差C.M侧是背风坡,降水较少D.M侧是迎风坡,降水丰富15.图中非地带性沙漠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洋流C.海陆分布D.降水电视剧《走西口》中的主人公田青,从事的是从包头到新疆阿克苏的皮货贩运生意。

下图甲是他的贩运工具,图乙是其贩运途中在沙漠中常见的一种树木,据此回答15~16题。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田青的皮货贩运路线上的景观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B.图甲所示的运输工具也是阿拉伯人的主要交通工具C.包头所处的自然带是温带森林带D.阿克苏所处的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17.图乙中所示树木出现于沙漠中,属于()A.自然带分布的地域分异现象B.自然带分布的非地域分异现象C.海陆位置因素影响下的地域分异现象D.地形因素影响下的非地域分异现象读北半球部分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18~20题。

18.由图中四座山峰位置及海拔高度可知,垂直自然带最多的位于()A.a B.b C.c D.d19.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共有的自然带是()A.b B.c C.d D.a20.e带一直延伸到大洋边缘,是因为()A.气候的影响B.洋流的影响C.人类的破坏 D.岩石的性质班级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综合题21.阅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回答有关问题。

(18分)(1)图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________地区,该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性。

(4分)(2)该地区河流出现汛期的季节一般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其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3)该地区沼泽众多,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4分)(4)若该地区森林面积锐减,则对本区内的土壤和河流有何主要影响?(4分)22.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2分)(1)图1中数码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4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自然带从⑤~①表示的是自然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

(4分)(3)自然带②在南半球的同纬度有无分布?原因是什么?(4分)(4)图2是沿46°S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A的自然带与图1中的________(填序号)自然带相符;图中B自然带名称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5)自然带⑤在________洲分布最广,自然带④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大陆东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4分)23.读甲、乙、丙、丁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已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乙、丙、丁三地均位于我国,回答下列各题。

(10分)(1)甲地西坡山麓植被一片枯黄时,由长到短列出甲、乙、丙、丁四地昼长时间排序。

(2)分析甲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和乙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

(3)近年来,雪线海拔逐年升高的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哪些对策?(4)丙地山脉为我国两大自然区划分界线,则丙地可能是哪座山脉?24.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4分)(2)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

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分)(3)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相同,简析其原因。

(2分)解析:第1题,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使水旱灾害增多、温室效应增强、水土流失加剧、径流量变率增大、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加剧,由此可推知甲只可能是植被的破坏。

第2题,此现象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1.C 2.C解析:第3题,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CO2,放出O2,同时绿色植物还能通过地质作用转化为泥炭、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以②为绿色植物、③为O2、④为CO2、①为动物。

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为D。

答案:3.A 4.D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甲图例所示植被为温带草原,乙图例所示植被为热带草原。

第6题,甲图例所示植被的分布区远离赤道,不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甲图例所示植被的分布区远离海洋,降水较少,主要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受水分条件影响大;乙图例所示植被分布区受赤道低气压和信风的交替控制,为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主要体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受热量条件影响大。

答案:5.B 6.D解析:第7题,本题主要考查利用经纬度和海陆位臵判断气候类型,进一步判断气候类型所对应的自然带。

结合纬度位臵及海陆位臵可判断,甲、乙、丙代表的景观分别为雨林、常绿硬叶林、荒漠或半荒漠。

第8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因素。

该地由于受离岸信风、副热带高气压及沿岸寒流的影响,降水量较小,水分条件的缺乏使该地发育的自然带较少。

答案:7.A8.C解析:本题组考查地域分异规律。

第9题,天山北坡出现森林带而南坡缺失主要是因为山地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南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

第10题,该山麓地带的基带与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带一致,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9.C10.B解析:第11题,云贵高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基带不会出现落叶阔叶林,故A说法不正确;该图反映的是垂直地带性规律,是由于水热差异引起的,甲坡自然带谱丰富,显然该坡水热状况较好。

第12题,乙坡山麓地带为落叶阔叶林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或温带季风气候下发育的自然带,但甲坡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显然甲坡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有关,即该山最可能位于大陆的东岸,故只能选D。

答案:11.C12.D[解析]第13题,M地区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1月份均温最高,为南半球亚热带地区,雨热不同期,故M地区为地中海气候,M地区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南半球亚热带大陆西岸有寒流经过。

第14题,图中山地M侧面临海洋,为迎风坡,降水丰富,山地自然带分布的界线偏高。

第15题,图中非地带性沙漠虽然离海不远,但该区域受西风影响显著,该沙漠位于西风的雨影地带,降水量小,即地形是形成图中非地带性沙漠的主导因素。

[答案]13C14D15A答案16.A17.B解析第16题,包头到阿克苏是东西方向,体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包头所在地区的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而阿克苏则处于温带荒漠带;图甲是双峰驼,而阿拉伯人地处热带地区,其主要交通工具是单峰驼。

第17题,图乙是胡杨,主要生长在西北沙漠中18答案 A解析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多越完整。

19答案 A解析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0答案 B解析e带属热带荒漠带,其延伸到大洋边缘与寒流降温减湿有关。

的绿洲上,是因水分条件改变而产生的非地域分异现象。

21.解析:第(1)题,该地三面环山,平原中开,气候冷湿,有冻土分布,故纬度较高;再联系所学,只有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与之相吻合。

第(2)题,该地河流的汛期一般出现在春季和夏季,春汛的主要原因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化,夏汛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丰沛降水形成的。

第(3)题,该地区沼泽的形成与气候、地势以及冻土的分布等有关。

第(4)题,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淤积抬高河床,使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