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知识点总结八上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一环,本册教材包括了多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和重要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各单元的知识点,本文将对其进行复习和总结。

一、单元一:运动和力1、运动学: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2、动力学:牛顿三定律,特别是第二定律关于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3、力的分类和性质:引力、弹力、摩擦力等,以及它们的作用和效果。

4、动力学问题:物体平衡状态及解决平衡问题的方法。

二、单元二:压力和浮力1、压力:压力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2、浮力:浮力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特别是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3、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密度、压强、黏度等,以及它们与压力和浮力的关系。

三、单元三:细胞与组织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基本构造、各种类型的细胞以及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作用。

2、组织:组织的分类和特点,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3、生物体的构成:器官、系统等概念,以及生物体各部分的相互作用。

四、单元四:植物的结构与功能1、植物的构造:根、茎、叶、花、果实的构造及其功能。

2、植物的营养:光合作用、吸收、运输和分配营养物质的过程。

3、植物的生长:生长素等激素的作用,以及植物生长的过程和环境影响。

五、单元五:人体的结构和功能1、人体构造:骨骼、肌肉、器官、系统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生理功能:消化、循环、呼吸、排泄等基本生理过程及其影响。

3、人体免疫: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各种免疫反应的机制。

4、生殖与发育:人的生殖系统、妊娠与分娩的过程以及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六、单元六:环境与健康1、环境因素:空气、水源、土壤等环境因素的质量及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2、健康观念:健康的概念、标准以及影响健康的因素。

3、疾病预防:各种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特别是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4、安全常识:各种危险情况的应对方法,包括急救措施等。

浙教版八上科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大全

浙教版八上科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大全

浙教版八上科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大全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提纲第1节水在哪里1.地球水的主体是海洋水,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大约2.5L的水,主要通过食物和饮水供应。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

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

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水的组成1.在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可以通过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方法进行检验;负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可以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

水在4℃时密度最大。

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水的密度1.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为: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m=ρvv=m / ρ)。

其中,ρ表示密度(千克/米或克/厘米),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表示体积(米或厘米)。

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10千克/米,合1.0克/厘米。

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 1.0×10千克。

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

第4节水的压强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八年级上浙教版科学知识点

八年级上浙教版科学知识点

八年级上浙教版科学知识点八年级上学期科学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领域的知识。

下面我们来一起回顾本学期的科学知识点。

生物学1.细胞和组织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组织是由一些细胞在形态、构造上相似的聚集体。

本单元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

掌握组织的组成方式和不同种类组织所具有的特定功能。

2.生殖系统和生殖健康生殖系统是负责生殖的器官系统。

本单元掌握男女性生殖器官的位置、结构及其功能。

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和生育知识。

掌握保护生殖健康的方法和措施。

3.节律现象和机体保健人体有很多生理节律现象,如昼夜节律、体温节律、晨起练功节律等。

本单元学习人体生物钟的知识。

了解合理饮食的作用、睡眠的重要性以及体育锻炼的益处。

物理学1.力和压强力是物体对物体施加的作用力,单位为牛顿;而压强则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

本单元深入学习牛顿三定律,包括惯性定律、运动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等内容。

了解压强的含义及其计算公式。

2.机械能机械能是运动物体的能量,由动能和势能两部分组成。

本单元学习如何计算机械能。

了解机械能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光学基础本单元学习光学基础知识,包括光的性质、光学仪器以及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了解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掌握光的反射法则和斯涅尔定律。

化学1.物质的组成本单元主要学习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了解元素周期表、分子结构及其性质等概念。

掌握化学方程式及其计算方法。

2.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本单元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包括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的特征和变化规律,学习化学反应的原理及其应用。

3.溶液和酸碱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构成的。

掌握溶液的浓度计算以及浓度的计算方法。

酸碱是指一类物质的性质,学习酸碱反应的基本规律和酸、碱的性质。

以上是八年级上学期科学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同学们回归基础,巩固知识,为下一步的学习铺平道路。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超实用)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超实用)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3、水的循环:小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4、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5、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原因: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内因:水的三态变化6、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

7、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8、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2节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分子式:H2O)。

第3节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包括完全浸没和部分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大小:浮在水面上,F浮=G;方向:垂直向上;作用点:物体重心。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 G排液=ρ液gV排液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液取kg/m³, V排取m³)3、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完全浸没时的F浮)②F浮>G 上浮(完全浸没时的F浮)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④F浮=G 漂浮此时 V排< V物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

八年级科学知识点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知识点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知识点浙教版八年级是中学教育的关键时期,科学知识的学习也更加深入。

本文将按照浙江教育版八年级科学教材的章节顺序,归纳总结科学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第一章理论物理学1. 运动和相对运动运动是物体在空间内的位置的改变。

相对运动是两个物体之间的运动状态相对于其他物体的运动状态而言。

2. 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做等速运动时,速度不变;而在做非等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发生改变。

3.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物理运动过程中,总能量守恒。

当物体的一部分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时,总能量不变。

第二章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指化学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

反应时,参与反应的化学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后生成的化学物质称为生成物。

2. 酸和碱的概念酸是指能够释放出氢离子(H+)的物质,而碱是指能够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3.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时,反应物中的化学能被释放出来,生成物中的化学能被吸收,使反应前后的能量有所变化。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1. 生物分类学的基本概念生物分类学是指对生物进行分类的学科。

在分类学中,生物被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级别。

2.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两部分组成。

生物环境包括生物种群的组成和空间的分布,而非生物环境则包括物理环境、化学环境和地理环境。

3. 物种的进化物种的进化是指生物种群不断适应自然环境,形态和结构上发生改变,并且适应性更强的个体能够生存下来进一步繁殖,不适应环境的个体会逐渐消失。

第四章科学技术与社会1. 科学技术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会提高人们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科技的消极影响也不能被忽略。

2. 社会发展对科学技术的影响科学技术是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知识进步等因素影响的。

在现实生活中,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一、引言欢迎来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的精彩世界!在本学期,我们将带领大家探索科学的奥秘,涵盖了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每个单元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大家做好准备。

二、单元一:生物的分类与生理1、生物的分类:根据生物的特征,将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类别。

2、生物的生理:研究生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的规律,包括新陈代谢、生长、生殖等。

三、单元二:动物的行为1、动物的行为:研究动物行为的分类、习性、发生机制和意义。

2、动物的神经系统: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功能及人类神经系统的特点。

四、单元三:材料科学1、材料分类:根据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将材料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复合材料等。

2、材料性能:研究材料的基本性能,如强度、导电性、耐腐蚀性等。

五、单元四:地球与宇宙1、地球:了解地球的构造、地壳运动和地球资源等。

2、宇宙:探讨宇宙的起源、星系和黑洞等神秘领域。

六、单元五:物理现象1、力学:介绍力的概念、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2、热学:研究温度、热量和物态变化等基本概念及其实验原理。

3、声与光:探究声波、光的传播规律及折射、反射等现象。

七、单元六:化学现象1、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类型。

2、化学反应与能量: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3、物质构成:介绍分子、原子和元素等基本概念,揭示物质构成的奥秘。

八、总结通过本学期的探索,希望大家能够深入理解生物、动物行为、材料科学、地球与宇宙、物理和化学等领域的知识点,为未来的科学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未来的科学道路上,愿大家勇往直前,不断追求真理,为人类的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浙教版八上科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大全

浙教版八上科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大全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1节水在哪里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

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水的组成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最大。

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水的密度1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m=ρv v=m / ρ)ρ表示密度(千克/米3或克/厘米3) 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合1.0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

第4节水的压强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

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2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知识点一、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变化。

2.机械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二、运动的形式1.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行驶或直线往返运动。

2.曲线运动:物体沿着曲线轨道运动。

三、速度和加速度1.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2.加速度: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公式: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四、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与外界因素无关。

五、力和力的平衡1.力: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力的平衡:物体受到两个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些力相互平衡。

六、摩擦力1.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产生的阻力。

2.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积等。

七、压强和浮力1.压强: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与支持物所受压力的比值。

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2.浮力: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向上的托力。

公式:浮力=重力-排开流体的重力。

八、光学与声学1.光学:研究光的产生、传播和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光沿直线传播,但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光速与光在介质中波长成正比,与介质折射率成反比。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如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如可测距离,可测宽度等。

光线是光线是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光线是一种几何的抽象,在实际当中不可能得到一条光线。

光线要遵守光直线传播的光直线传播定律,可以简化为一条光线即可,常用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实际上不存在)。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reg refraction)。

八年级上册浙教科学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浙教科学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浙教科学知识点在八年级的教学中,浙教科学是必须要学习的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浙教科学,学生们可以了解到许多有关科学的知识点,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浙教科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物理学1.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原理。

当光通过一定的物质时,可能会发生折射、反射和吸收等现象。

通过光的传播原理,我们可以解释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许多现象。

2. 机械波的特性机械波的特性有频率、波长、振幅、速度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特性,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化学1.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类型的原子结合而成,而混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分子混合而成的物质。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在化学变化中所发生的各种变化。

学生需要知道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条件和化学反应的速率等重要知识点。

生物学1. 生命的起源生命起源的学习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知道元素周期表,生命物质,生命起源的理论和实验方法。

2. 遗传基础和生殖细胞遗传基础是每个人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一些用于理解遗传的表达式和术语,包括染色体、基因、遗传物质等。

同时,生殖细胞是遗传的重要载体,也是研究生殖和遗传的重要内容。

地质学1. 地球的历史地球的历史非常悠久,在这个长达数十亿年的历史中,地球经历过很多重要的事件。

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的历史、地球的形成和演变。

2. 大气和水循环大气和水循环是指从大气层到地方水循环的这个循环过程。

学生需要了解循环中的每个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等重要过程。

总之,八年级上册浙教科学课程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学会寻找和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第1节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水的总量中,占比最大的是海水(ocean water),约占96.53%。

2.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来源于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

3.水的循环分为小循环和大循环。

陆上内循环包括陆地-大气的循环,海上内循环包括海洋-大气的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包括五个环节:蒸发(包括蒸腾和升华)、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和地表或地下径流。

4.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在于,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之间建立紧密联系,同时也使淡水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使得水资源得到再生。

5.水循环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

外因包括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内因则是水的三态变化。

6.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不均衡。

7.水与生命密切相关。

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2.5升水。

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则有4/5是水分。

8.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第2节水的组成1.水的电解实验结果表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的分子式为H2O,即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2.水的电解需要电极,其中正极(阳极)产生氧气,负极(阴极)产生氢气。

氧气体积是负极氢气体积的2倍,而氢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则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第3节水的浮力1.液体和气体对于浸入其中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上的,作用点是物体的重心。

2.阿基米德原理指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向上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浮力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密度和形状无关,但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的体积有关。

3.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

如果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会下沉;如果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会上浮;如果浮力等于重力,物体会悬浮。

第4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是由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乳浊液是由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精品)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精品)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精品) Chapter 1: Water in Lifen 1: Where is Water?1.Ocean water accounts for 96.53% of the total water on Earth.2.The largest source of fresh water on Earth is glacier water。

Currently。

humans mainly use river water。

lake water。

and shallow groundwater。

which only account for 0.3% of the total fresh water on Earth.3.Water exists in three states: solid。

liquid。

and gas。

The changes in water's three states belong to physical changes.4.Water and life: An average healthy adult needs 2.5 liters of water per day。

and over 2/3 of the human body weight is made up of water.5.Water cycle:Small cycle: Land - AtmosphereLarge cycle: Ocean - Land - AtmosphereThe five stages of the large cycle een the ocean and land are n。

water vapor n。

n。

surface runoff。

and n (groundwater runoff).The significance of the large cycle een the ocean and land is that it closely connects water。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科学》八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整理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 节地球上的水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 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 3 种。

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 5 个环节: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e、地下径流 f、下渗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 节水的组成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产生淡蓝色火焰。

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最大。

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 节水的密度1、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m=ρv v=m / ρ)ρ表示密度(千克/米3或克/厘米3)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合1.0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

第4 节水的压强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版超有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版超有效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一、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

二、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主若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3、水的循环:小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4、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五、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紧密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给淡水,使水资源取得再生。

原因: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内因:水的三态转变6、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散布不均衡。

7、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天天需升水。

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8、每一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2节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转变)。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水的分子式:H2O)。

第3节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包括完全浸没和部份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大小:浮在水面上,F浮=G;方向:垂直向上;作用点:物体重心。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 G排液=ρ液gV排液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关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液取kg/m³, V排取m³)3、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完全浸没时的F浮)②F浮>G 上浮(完全浸没时的F浮)③F浮=G 悬浮现在V排=V物④F浮=G 漂浮现在 V排< V物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固状态,是动态进程。

浙教版八上科学复习知识点

浙教版八上科学复习知识点

八上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一、水的存在与组成1、水的循环(★本节重点)⑴水循环的过程(能够看图进行描述)⑵水循环的途径:发生在海洋-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水陆间水循环(大循环)发生在海洋-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海上内循环(小循环)发生在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陆上内循环(小循环)2、水的电解实验:①装置(认识)②现象:在两个玻璃管中都产生了气泡,并且负极(阴极)一管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阳极)一管的两倍,V负:V正= 2:1 ③气体的鉴定:电源正极的一端→产生氧气,鉴定方法: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电源负极的一端→产生氢气,鉴定方法: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二、密度1、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3、单位:克/厘米3,千克/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或=103千克/米3)*密度单位的物理意义:如: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4、对于同一种物质而言,它的密度和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为什么?)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5、密度的计算与应用应用一:物质的鉴定与鉴别(利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应用二:证明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6、不规则形状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量(实验)⑴固体质量的测量:天平⑵固体体积的测量:尺子测量(规则几何体),用量筒通过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⑶液体质量的测量――天平⑷液体体积的测量――量筒三、压强㈠压力1、概念:物体之间由于互相挤压而产生的力。

2、压力与重力的区别:⑴意义不同(即它们的定义)⑵力的作用方向不同:压力――垂直于接触面重力――竖直向下⑶力的作用点不同(重力在物体的重心,而压力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3、压力的作用效果(探究实验)探究活动――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出问题: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建立假设:⑴可能与与所受的压力大小有关;⑵可能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整理(独家)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整理(独家)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整理(独家)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分解1.1 物质的组成- 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

- 原子: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是一类物质的基本单位。

-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组成的,可以是同种原子或不同种原子。

-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1.2 物质的分解- 物理变化:物质从一种形态变为另一种形态,仍然保持其性质不变,如冰变成水。

- 化学变化: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如燃烧、腐烂等。

第二章分子运动与物态变化2.1 分子运动论- 分子:物质中微观结构最小的单位,能够进行热运动。

- 分子运动论: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分子的热运动有关。

- 温度:是物质中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的体现。

- 摩尔:一种量的单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

2.2 物态变化- 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物态。

- 三种物态的转化:图示法和示意图法。

- 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沸点、凝点和熔点。

第三章空气的组成和性质3.1 空气的组成- 氮气、氧气、其他气体和水蒸气。

3.2 空气的性质- 空气重量、空气压力。

- 空气的稀薄与稠密、透明、均匀性。

第四章溶液4.1 溶液的基本概念- 溶质和溶剂。

- 可溶性、不溶性。

4.2 溶解现象- 溶解的条件。

- 饱和溶解度、过饱和溶解度与不饱和溶解度。

4.3 溶解热的变化- 溶解热的概念。

- 溶解热对溶解过程的影响。

4.4 饮用水与污水处理- 饮用水的标准。

- 污水处理的必要性。

- 污水处理的方法。

第五章化学式和化合价5.1 化学式的由来- 集合体原子与共价化合的形成。

- 化合物印符。

5.2 化学式- 电价与化合价的区别。

- 氢、氧、氯、氟和硫的电价和化合价。

- 以及化学式的组成及含义。

5.3 离子式- 阴、阳离子的电价和化合价。

- 离子式的表示方法和作用。

5.4 化合价和简单化合物- 简单化合物和复合化合物。

(完整word版)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八上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一节水在哪里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密度的公式:ρ = m / v(公式变形:m=ρv v=m / ρ)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m³或cm³)水银的密度为13.6×10³千克/m³,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³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³千克。

3.密度的单位:(1)密度的单位:kg/m³ 或g/cm³,(2)两者的关系:1g/cm³=1000kg/m³1kg/m³=1×103-g/cm³(3)水的密度:1×10³kg/m³或1g/cm³(4)单位转化:1毫升= 1cm³= 1×106-m³1吨=1000千克=1×106克1毫升= 1×103-升1升=103-m³4.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ρ=m/v(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5.密度知识的应用:(1)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第四节水的压强1.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压力的方向:总是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3.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4.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5.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6.压强的计算公式:P=F/S (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7.压强的单位:帕(1帕=1牛/米²,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8.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2)减小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9.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P=ρ液g h )第五节 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2.方向:竖直向上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八年级浙教版上科学知识点

八年级浙教版上科学知识点

八年级浙教版上科学知识点八年级是初中重要的一个学段,同时也是初中阶段学科知识的一个集中期。

在科学学科中,同学们需要掌握并掌握重点的知识点。

本文将重点阐述八年级浙教版上科学知识点。

一、物理1.力的计算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一个向量量值,单位是牛。

当几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力的合成需要进行计算。

2.物质的热性质物质的热性质指的是其在与热量接触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其中热传导、热膨胀、比热、相变等都是需要掌握的热性质。

3.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机械波,具有频率、振幅、波长等特性。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需要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

4.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光学的基础,需要了解光线入射、反射角度等原理,以及光在经过不同介质时的折射规律。

二、化学1.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组成是化学学科的基础,需要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所组成的,并且不同物质的组成有一定的区别。

2.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需要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并掌握重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3.化学计算化学计算是化学学科的重点内容,需要掌握化学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等知识点。

4.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需要了解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并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特征和实现条件。

三、生物1.细胞细胞是生物体中的基本单位,需要掌握细胞的结构、功能及细胞分裂等内容。

2.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圈、生态位、生物多样性等内容,需要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相互作用关系。

3.人类生殖和发育人类的生殖和发育是生物学中重要的内容,需要了解人类的生殖生理、生殖器官、人类胚胎和胎儿发育等方面的知识。

4.基因遗传和进化基因遗传和进化是生物学中的重点内容,需要掌握基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遗传变异的原因,了解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等方面的知识。

以上是八年级浙教版上科学知识点的主要内容。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八上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一节水在哪里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5.密度知识的应用:(1)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第四节水的压强1.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压力的方向:总是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3.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4.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5.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6.压强的计算公式:P=F/S (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7.压强的单位:帕(1帕=1牛/米²,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8.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2)减小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9.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P= 液g h).第五节 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Vg G F 排排排液浮ρ==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 (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kg/m ³,V 排取m ³) 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 和浮力F 浮的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9 节 水的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 可供使用的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和一个地区的水循环按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1) 全球水资源分布——空间分布不均匀 (2) 全球水资源分布——人均水资源差异大 (3) 我国水资源分布——夏季丰富、冬季欠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水的净化:沉淀、过滤、蒸馏 1. 水资源 :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 储量的 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 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 2.5 升水,
人体重量的 2/3 以上是水分
儿童身上 4/5 是水分
5.水的循环:
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l) 海陆间大循环的 5 个环节:
依米书院专注中小学文化科小班、一对一课外辅导 依米书院滨江校区地址丹枫路 1075 号雪峰银座 5 楼 电话:13706712043 (2)潜水艇: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 的。 (3)密度计:因为 F 浮=ρ排 g v 排 ,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 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 6.密度计 刻度不均匀、上小下大(测密度时,密度计所受浮力不变——处于漂浮状态)
a 蒸发 b 水汽输送 c 降水
d 地表径流 e 下渗 (地下径流)
(2)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a 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 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 3 月 22 日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 水的组成
1. 水的电解
电极 气体的量
检验方法及现象
结论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长期放置 均一、稳定
下沉
上浮
举例 糖水、汽水、饮料等 石灰水、泥水、血液等 牛奶、肥皂水
3. 混合物:由多种(≥2 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4. 常用的溶剂: 水、酒精、汽油、丙酮等。
【思考 1】衣服上沾上了油怎么办?――用汽油擦洗
【思考 2】放在干洗店的衣服为什么不能当日取回?——原理:有无可以溶解在有机
状态 常温常压下液态
水的异常现象 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第三节.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l)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
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2)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 密度的公式:
m =ρ/ v
(公式变形: 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 m 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
(单位:米 3 或厘米 3)
水银的密度为 13.6×103 千克/米 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 1 米 3 的水银的质量是 13.6×
103 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 3 或 克/厘米 3,
依米书院专注中小学文化科小班、一对一课外辅导 依米书院滨江校区地址丹枫路 1075 号雪峰银座 5 楼 电话:13706712043 2.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且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时间分配也不均匀,我国有 300 多个城市面临缺水危机,其中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 3.水的净化 (1) 沉淀法:自然沉淀法 加入凝固剂,如明矾、活性碳等 (作用:使水中的悬浮杂质凝聚成较大的颗粒,叫做凝聚剂) (2) 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 内壁 (3) 蒸馏 原理: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装置组成: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
1
升=10
-3
3 m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
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 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依米书院专注中小学文化科小班、一对一课外辅导 依米书院滨江校区地址丹枫路 1075 号雪峰银座 5 楼 电话:13706712043 第四节 水的压强 1、 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 压力的方向:总是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 3、 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4、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 示; 5、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6、 压强的计算公式:P= F/S(P 表示压强,F 表示压力,S 表示受力面积) 7、 压强的单位: 帕 (Pa) (1 帕=1 牛/米 2,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 8、 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 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 (2)减小压强的方法: 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 9、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 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 (2)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 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 (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 P=ρg h) 推导过程——P= F/S=G/S=mg/s=ρvg/s=ρshg/s=ρg h 【思考】三个分别用铜、铁、铝、制成正方形,它们的质量相同,把它们放在桌面上, 则对桌面产生的压强大小的关系是?——P 铜 > P 铁 > P 铝
第五节 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依米书院专注中小学文化科小班、一对一课外辅导 依米书院滨江校区地址丹枫路 1075 号雪峰银座 5 楼 电话:13706712043 2、方向:竖直向上 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 浮=G 排液=ρ排 g v 排 注意: (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 (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 (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 3,v 排取米 3) 2、 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 G 和浮力 F 浮的大小。 ①F 浮<G 下沉(ρ物>ρ液) ②F 浮>G 上浮(ρ物<ρ液) ③F 浮=G 悬浮 此时 V 排 =V 物 ρ ( 物 =ρ液) ④F 浮=G 漂浮 此时 V 排 < V 物 (ρ物<ρ液) 注意: 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 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 浮=G (沉到水底时:F 浮+F 支持力=G ) 4.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①当ρ液 >ρ物 时,上浮(最终漂浮) ②当ρ液 < ρ物 时,下沉 ③当ρ液=ρ物 时,悬浮 5. 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 ① 因为漂浮时,F 浮=G ,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 其受到的浮力不变。 ②根据 F 浮=ρ排 g v 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 F 浮不变,ρ排减小,所以 v 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2)两者的关系: 1 克/厘米 3=1000 千克/米 3 1kg/m3=1×10 -3g/cm3
(3) 水的密度: 1×103 千克/米 3 或 1 克/厘米 3
(4)单位转化::1 毫升 = 1cm3 = 1×10 -6 m3 1 吨=1000 千克=1×10 6 克
1 毫升
=
1×10
升 -3
第 8 节 物质的分解 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2.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 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 ①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4.有些晶体结合了一定数目的结晶水,称结晶水合物,如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
溶液中,而这些有机溶液往往有毒、易挥发,因此不宜即日领回。
第 7 节物质的溶解
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依米书院专注中小学文化科小班、一对一课外辅导 依米书院滨江校区地址丹枫路 1075 号雪峰银座 5 楼 电话:13706712043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 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称为…的不饱 和溶液。 注意: (1)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否则饱和不饱和溶液就没有确定的意义。 (2)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 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 A.加溶剂 B.升温 饱和溶液 转换方法 不饱和溶液 A.蒸发溶剂 B.降温 C.加溶质 3. 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浓溶液; 溶有较少溶质――稀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4. 溶解度 溶解度公式:溶解度=m 溶质/m 溶剂 × g 100 溶解度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 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 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 (1)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 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 (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 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 (3)溶解度单位为克(g) 5.溶解度曲线: 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1)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曲线陡 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 (2)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