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成果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方案

合集下载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芦草沟镇中心学校“学研展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案
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校芦草沟中心校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
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校芦草沟中心校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
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校芦草沟中心校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
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校芦草沟中心校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
将蜡烛和光屏对调位置
③① C.②④ D.③④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或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恰当
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校芦草沟中心校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知道显微镜望远镜的主要结构和物镜目镜的成像情况
物镜:靠近物体的凸透镜。

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物物f u f 2<<,

物f v 2>)
物镜:靠近物体的凸透镜。

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的缩小的像。

<
<
v
f2
f
u2
>f
由于物体据望远镜的距离很大,第一次成像在物镜的焦点附近且无限靠近焦点,可以近似地认为等于焦点处,
明确: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所。

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教学难点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准备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如放大镜、老花镜、近视镜、照相机镜头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透镜。

(二)新课教学1、透镜的分类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特点。

讲解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实验探究:让学生用平行光分别照射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光线的折射情况。

得出结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透镜的相关概念介绍焦点和焦距的概念,通过实验让学生找到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4、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大小、正倒、虚实与物距有什么关系?设计实验:介绍实验器材,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不同物距下的像的性质。

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讲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是如何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

(三)课堂练习通过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八年级生物《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八年级生物《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教学设计第一节透镜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课前准备:透镜一组、老花镜、近视镜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复习:2.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恒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利用投影仪把教学内容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

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睛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同学们想了解有关透镜的哪些问题?看来同学们对透镜很有兴趣,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要想得出答案,我们就要通过探究和实验来获得。

二、进入新课(一)凸透镜和凹透镜在我手里有几个透镜,它们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同学们认真观察,看有什么不同,能分几类,找出它们的特征。

学生们在仔细观察、讨论,并进行比较,概括出它们的特征。

透镜有两面往里凹的,也就是中间薄,边缘厚。

也有往外凸的,也就是中间厚边缘薄。

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convex lens);把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concave lens)。

通过大家的观察、讨论和概括,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透镜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透镜教案

第五单元透镜及其应用请大家参考刚才的思路对以下六种透镜分类,小组之间可以进行讨论。

【教师归纳】在物理学中将中间厚,两边薄的称为凸透镜,中间薄,两边厚的成为凹透镜。

(二)透镜的制备:【探究】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以上透镜都至少有一个面为球面,所以我们可以结合着球体来说明透镜的制备。

当两个球体靠近时,会在中间出现重叠,这个部分恰好为一个凸透镜。

如果连接两个球面的圆心会得到一条直线,其叫做主光轴,主光轴又称主轴。

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是光心。

对于厚度远小于球面半径的薄透镜而言,我们可以近似认为光心在透镜的中心。

光心这个点特殊在哪里呢?实验表明通过光心的光线不会改变其传播路径。

若两个球体延主光轴远离彼此,那此时中间会呈现出凹透镜。

同样凹透镜也有光心,并且过光心的光不改变传播方向。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将放大镜正对太阳,在其另外一侧放上一张纸或者树叶,通过移动放大镜的位置,让纸上呈现出一个又小又亮的光斑,如果保持该姿势一段时间,会发现纸会被点燃。

这个现象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

【探究实验】下面从几条特殊光线来说明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首先,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照射凸透镜,此时会发现光路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请试着描述一下。

(偏向主光轴、交于一点)这个点我们定义为是此凸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紧接着下一个概念,那就是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在此衍生一个问题,如果去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大小?(用一束平行光去照射,通过移动凸透镜的位置,直到在白纸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此时我们就找到了其焦点的位置,再去测量该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也就可以得到其焦距了)将入射光线转移到凸透镜的另一侧会发现光线同样会会聚到一个点上。

这说明一个凸透镜有两个焦点。

特殊光线一: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平行过焦)【分析归纳】结合三棱镜对光的折射现象,解释说明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根据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可得第二条特殊光线,即入射光线过焦点,则出射光线会平行于主光轴(过焦平行)。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人教版

教学设计稿:第一节:透镜——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并会进行凸凹透镜的识别。

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②知道两种透镜对光的作用;了解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触摸体验透镜实体,进而更好地识别凸凹透镜。

②观察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不同透镜对光所起作用的不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②通过透镜中光路的可逆及焦点的对称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物质世界的美妙。

二、教学重点:透镜的识别、相关概念及两种透镜对光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透镜光路的完成。

四、教学过程1、出示幻灯片:眼镜图片→各种透镜图片→实验室透镜图片,引入课题。

2、或分组分发实验室凸凹透镜让学触摸,提问:每组的透镜发现了什么不同?进而得出透镜的种类及定义:板书见幻灯片3、巩固练习1:画出透镜的各种形状,请学生识别凸凹透镜(见幻灯片)。

4、出示幻灯片,讲解透镜的画法,结合画出的透镜讲解相关概念:①主光轴:连接透镜两个球面所在球心的直线。

通常用点连线表示。

②光心:主光轴上透镜的中心。

通常用字母“O”表示。

※光心的特点:通过光的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5、演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两种透镜后的传播情况,同时通过幻灯片展示其过程,引导学生理解两种透镜对光线起的作用。

提问:为什么它们对光线的作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本质形状不同——透过现象看本质)6、焦点与焦距(结合幻灯片讲解):①在上图凸透镜中实际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叫凸透镜的焦点,它是能量的会聚,是实焦点;说明:课件中加入冰凸透镜取火的图片,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知识点。

②而在凹透镜中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主光轴上的交点叫凹透镜的焦点,它没有能量的会聚,所以是虚焦点。

③凸凹透镜都有且只有两个焦点;都用F表示。

④测量表明:任何透镜的两个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相等→焦距的定义: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五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五篇】

【导语】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学习能⼒,为⼤家准备了⼈教版⼋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教案【五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5—1透镜 教学⽬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

2、过程和⽅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保持对⾃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难点: 焦点、焦距的定义。

透镜对光的折射作⽤。

教学器材: 激光源、各种透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 完成光路图: 空⽓玻璃 ⽔空⽓ ⼆、导学达标: 引⼊课题:我们经常⽤到⼀些玻璃器件。

如: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 进⾏新课: 1、透镜:⼀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实物观察)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图3.1-1⽰) 2、透镜的做法: 主光轴:连接圆⼼的直线 光⼼:透镜的中⼼光⼼在主光轴上。

通过光⼼的光线传播⽅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折射作⽤: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叫发散透镜。

4、焦点和焦距: 焦点:与主光轴平⾏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有⼏个? 焦距:焦点到光⼼的距离。

单位是什么? 5、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6、两种透镜上能画三条特殊的光线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常⽣活中你见到的透镜。

教学后记:对光⼼、主光轴的知识进⾏补充。

会聚、发散的结论。

§5—2⽣活中的透镜 教学⽬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常⽣活中的应⽤。

2、过程和⽅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在本节课中,我将以《透镜及其应用》为主题,设计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生动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活动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应用。

难点: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蜡烛、光屏、白纸、直尺。

学具:每个孩子一台显微镜,一组透镜实验套件。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透镜小游戏,让孩子们初步了解透镜的概念。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讲解透镜成像的规律。

3. 实践环节:孩子们分组进行透镜实验,观察不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记录实验现象。

5. 应用拓展:让孩子们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透镜现象,如放大镜、摄像头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应用。

难点: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初步了解了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但在探究透镜成像规律时,部分孩子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这部分孩子的学习情况,加大对他们个别辅导的力度。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孩子们的透镜实验,共同探索生活中的透镜现象。

组织一次透镜作品展示活动,让孩子们用自己的作品展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关于孩子们的透镜认知程度,我会在课程导入环节,通过一个有趣的透镜小游戏,让孩子们初步了解透镜的概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1.生活实例导入: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实例为例,如眼镜、相机等,引导学生关注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现象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透镜成像实验,如凸透镜成实像、成虚像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问题导入:提出与透镜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眼镜能矫正视力?”、“凸透镜和凹透镜有何不同?”等,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给予同伴在实验操作、思考问题等方面的反馈,促进共同进步。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激励作用。通过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4.凸透镜的应用:介绍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相机、投影仪等,引导学生理解凸透镜的实际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场景,如相机、眼镜等。
2.分享与交流:小组成员相互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互补。
3.问题解决:小组合作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如“如何判断凸透镜成像的性质?”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的价值观。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实例为切入点,如眼镜、相机、投影仪等,引导学生关注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形成知识体系。

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凹透镜。

2.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4.了解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6.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7.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透镜及其应用》实质上是前一章《光的折射》的一个应用实例。

主要学习透镜的初步知识及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因此将它单列一章。

本章中的重点考点是:1.透镜对光的作用;2.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4.透镜的应用。

中考中关于透镜的焦点、焦距、主光轴等一般不单独出题,经常渗透在其他问题中,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常以作图题形式出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中考卷中频频出现。

生活中的透镜常以填空、选择题出现。

1.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及平时生活中已接触过透镜,并且通过上一章”光现象“的学习,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2.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人交流的愿望,有主动与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观点,为透镜的学习做好了思想和心理准备。

本章可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用处也比较大,也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

但初中生对其理解不是太容易,尤其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因其成像原理比较抽象,也难看到内部结构,教师可采用渐进的模拟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基础,并通过实验应用和作图讲解使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有了初步了解。

1.为了降低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难度,探究实验时可以提出问题开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把难点实像和虚像放到探究实验之后,再以“想想议议”栏目让学生思考凸透镜成像规律。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1. 理解透镜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2. 掌握透镜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3. 能够解释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原理和特性:a. 透镜的定义和组成。

b.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变焦原理。

c. 透镜的焦距和倍率的计算方法。

2. 透镜的分类和使用方法:a. 按形状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b. 按用途分类: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3. 透镜的应用:a. 放大镜:原理、特点和应用。

b. 显微镜:原理、特点和应用。

c. 望远镜:原理、特点和应用。

d. 光学仪器、眼镜等其他透镜的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图像,让学生猜测透镜的作用和原理。

2. 建构:引导学生观察使用透镜的常见物品,如放大镜、显微镜等,并尝试解释其原理。

3. 探究:设置实验,通过调整透镜与物体间的距离和位置的变化,观察透镜成像的变化,探究透镜的特性和焦距。

4. 归纳:总结透镜的分类和使用方法,并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透镜的应用。

第二课时:1. 复习:通过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

2. 引入:通过展示几个透镜的实际应用场景,引导学生讨论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透镜的应用进行研究和讨论,包括原理、特点和应用。

并要求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

4. 总结:让学生汇报小组的研究成果,并对透镜的应用进行总结。

5. 拓展:让学生自主探索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并鼓励他们设计自己的实验来验证透镜的特性。

教学评价:1. 知识理解能力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展示,评价学生对透镜基本原理和特性的理解程度。

2. 实验设计能力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报告,评价他们对透镜实际应用的掌握程度和科学思维能力。

3. 学习态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态度,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学习成果评价: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实验报告,评价他们对透镜应用的理解程度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利应用》同步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利应用》同步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利应用》同步教案一. 教材分析《透镜及其应用》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透镜的基本原理、不同类型的透镜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容安排上,先介绍透镜的基本原理,再介绍不同类型的透镜,最后讲解透镜的应用,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光学基础知识,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但他们对透镜的认识还较浅显,需要通过本章学习,进一步深化对透镜的理解。

同时,学生对生活中的透镜产品较为熟悉,但对其原理了解不多,本章内容能够帮助他们揭开透镜的神秘面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的基本原理,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学会使用透镜观察物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透镜的基本原理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3.透镜的成像规律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凸透镜、凹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2.教学课件3.相关视频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透镜的日常生活用品,如眼镜、相机等,引导学生关注透镜,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为什么能起到放大或缩小作用吗?”2.呈现(10分钟)讲解透镜的基本原理,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如焦点、焦距等。

通过展示课件和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透镜的构造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探究它们的成像规律。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提问:“你们发现哪些物体适合用凸透镜,哪些物体适合用凹透镜?”5.拓展(5分钟)介绍透镜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太空望远镜、显微镜等。

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教案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透镜的概念和分类;2. 掌握透镜的焦距、倍率的计算方法;3. 掌握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概念和分类:-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和光路示意图。

2. 透镜的焦距和倍率:- 焦距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焦点的位置和图像的性质;- 倍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透镜的应用:- 透镜在眼镜和放大镜中的应用;- 透镜在照相机和望远镜中的应用;- 透镜在显微镜和投影仪中的应用。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应用引发学生对透镜的认识和好奇心。

2. 理论讲解:依次介绍透镜的概念、分类、焦距和倍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结合示意图进行说明和演示。

3. 实验操作:利用物体和透镜进行实验,观察并测量透镜的焦点位置和图像的性质,验证理论计算的准确性。

4. 应用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选择一种透镜应用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包括原理、结构、工作过程等。

5. 讨论和总结:学生展示小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归纳透镜的应用特点和优缺点。

6. 拓展:通过观看相关视频、阅读相关资料等进行拓展,了解更多透镜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四、教学评估1. 实验操作中的准确性和结果分析;2. 小研究的深入程度、研究方法和结果展示;3. 学生对透镜概念和应用的理解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研究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提升教学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的定义、分类和基本性质,能够识别各种透镜并进行简单的分类。
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够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3.掌握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并了解其应用范围。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透镜的基本知识和特性,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透镜实例,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
3.引导学生动手进行透镜实验,培养他们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动手实践,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方法论能力。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对透镜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和易错点。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透镜实例,如观察放大镜、望远镜等。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3.教师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为主题,旨在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光的反射、折射等基本知识,但对透镜的认识尚浅。针对这一学情,我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透镜的全面认识,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
4.了解透镜的缺陷,如像差、色差等,并了解相应的校正方法。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透镜应用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成像规律,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透镜成像原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了解透镜在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作用,关注可持续发展。
5.倡导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倾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学习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但在透镜及其应用方面,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对薄弱,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尚需加强。此外,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途径,主动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教师应给予适时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建立自信,为后续物理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1.基础知识巩固:
(1)结合教材,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光学性质和成像规律。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透镜成像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实践应用:
(1)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应用,如眼镜、放大镜、照相机等,分析其成像原理。
(2)设计一个简单的透镜应用实验,如制作一个放大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校本研修成果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方案

校本研修成果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方案

校本研修成果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方案引言:校本研修是指教师们基于学校实际情况,围绕特定的问题进行的研究和学习。

校本研修能够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能够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目标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本文将介绍校本研修成果透镜的概念及其应用于单元教学的方案。

一、校本研修成果透镜的概念校本研修成果透镜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教师们在校本研修中的成果,找出其中的亮点和值得借鉴之处,然后将这些成果应用于教学设计中。

通过校本研修成果透镜,可以促进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应用校本研修成果透镜于单元教学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面是一个校本研修成果透镜应用于单元教学的方案。

1.单元主题及目标主题:环保行动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能力。

2.教学内容和活动(1)教学内容-环保主题相关的知识点:如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影响等。

-环保行动的方式和方法: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种树、节约能源等。

(2)教学活动-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对环保问题的见解。

-观看相关的视频资料,介绍环保行动的案例。

-实地考察,参观环保设施或机构。

-环保行动实践:如组织垃圾分类,种植绿植等。

3.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1)教学资源-视频资料:收集一些有关环保行动的视频资料,供学生观看。

-图片和文字材料:准备一些图片和文字材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地考察的安排:与当地环保机构合作,安排学生进行参观和实地考察。

(2)教学策略-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问题导向学习:通过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环保问题的解决方案。

-案例教学:通过介绍一些成功的环保行动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总结:通过运用校本研修成果透镜,我们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策略,并且能够根据学校和学科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全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全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全章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透镜的基本概念、性质、种类和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透镜的形状、材料、焦距等基本概念,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认识透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为后续学习光学现象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观察能力和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对光学知识了解不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发现光学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的形状、材料、焦距等基本概念;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认识透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透镜的性质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分。

3.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透镜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

2.演示法:展示透镜的形状、材料、焦距等特征。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透镜的性质。

4.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透镜、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2.实验器材:玻璃板、白纸、刻度尺等。

3.课件:透镜图片、动画、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透镜现象,如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引导学生关注透镜,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如透镜的形状、材料、焦距等,并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加深理解。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透镜的性质。

实验内容包括:测量透镜的焦距、观察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透镜的性质。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透镜现象。

度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优秀教学案例

度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优秀教学案例
2.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如让学生分析照相机、投影仪等设备的工作原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距、像距条件下成像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成像规律。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设备是如何工作的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如会聚光线、发散光线等,让学生了解透镜的基本作用。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让学生亲身体验透镜的成像现象。
3.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透镜的成像原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通过动画展示凸透镜成像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成像规律。
(二)问题导向
1.以学生的疑问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凸透镜能成倒立的像?”“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成像有何不同?”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互相尊重、积极进取的价值观。
为实现这些目标,我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营造轻松、愉快、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物理;同时,我还将通过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理现象,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பைடு நூலகம்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精选全文完整版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透镜及其应用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知道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4、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6、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7、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成虚像的主要特征。


4、通过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5、通过眼睛、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的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透镜及其应用_九年级物理教案_模板

透镜及其应用_九年级物理教案_模板

透镜及其应用_九年级物理教案_模板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本章课时安排和教学建议] 1、教学安排(共15课时)课题课时安排内容作业一、透镜第1课时1、活动4.1 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2、活动4.2 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3、WWW-1课堂实验指导书P106-1、2、3、4、6实验报告册第2课时1、学习焦点与焦距2、训练画光路图3、活动4.3测定远视眼镜的焦距4、WWW-3、4课堂实验课本WWW-2指导书P107-5、7、8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原理第1课时探究“研究凸透镜的成像原理”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2、探究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和特点尝试完成实验报告、对探究过程分析、思考第2课时1、探究什么情况下物和像在透镜两侧,什么情况在同侧?2、物距和像距的变化情况3、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缩小的像?什么时候光屏总是接不到像?等一系列成像的问题。

完成实验报告课本WWW-1、2、3、4第3课时巩固提高(指导书P112WWW进行课堂练习)补充8题第4课时复习课1、2两节知识梳理、巩固提高补充小练习三、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第1课时1、观察照相机和底片,观察用照相机拍照的过程2、学生课前自制视觉暂留的小实验,课堂演示、交流3、多媒体展示—“照相机和人眼”、电影电视和“视觉暂留”4、学生分组活动“视力矫正”课本www-1、2实验报告册补充6题第2课时巩固提高(指导书P117页课堂练习)补充8题四、望远镜与显微镜第1课时1、透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2、学生观察使用显微镜(从生物实验室借)3、分组观察望远镜4、多媒体演示“望远镜、显微镜发展史、原理”等有关资料指导书P123-1、2、3、4、5、6实验报告册第2课时1、学生自制水滴显微镜2、学生组装开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模型(可选做其一)补充4题五、光的折射透镜的奥秘第1课时1、活动4.7——观察光从空气射入水时的折射情况2、活动4.8——观察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情况3、活动WWW中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看上去弯折的现象4、学生归纳总结折射规律课本WWW、实验报告册指导书P128页1~5题第2课时1、活动4.9——探究透镜的奥秘2、多媒体演示——“幻日奇观”、“海市蜃楼”等教学资料3、书上WWW——3、4、指导书P129页6~11题补充4题第3课时本节梳理、课堂练习补充8题本章复习第1课时知识梳理、本章课堂练习补充习题订正试卷第2课时单元测试合计15课时 2、教学建议(1)体会新教材关于透镜知识的呈现顺序和方式上的变革,重视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在教学中凸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研修成果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方案《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很多特征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相一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根据这一阶段的教育技术培训内容,将《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方案设计如下:
1.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教学效果,而采用最新技术的最直接效果,就是可以吸引学生,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将直接提高他的学习兴趣,有力的促进其对知识的吸收和应用。

为此这节课我设计了一个主题网站,将学生的作品,动画,交互式的问题融入到网站中,形成一个教学的主线。

在实际教学中,我先让班上的每一位同学制作一个,关于本章节的知识结构的PPT演示文稿,让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结合起来。

上课时学生利用网络共同分析作品,总结规律。

另外利用网络,上课的时候学生完成的题目马上可以全班进行分享,例如本节课中,学生填写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就将学生的作业通过网络进行发布,及时的纠正问题。

同时,学生的演示也可以同步的播放,从而充分的发挥了网络的作用,这种形式大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个性化学习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环境,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任何教学活动由于各种因素的差异,不可能对每个学生产生相同的效果,也不应该产生相同的效果。

而信息技术的加入,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支持。

例如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网络观看同学的作品,这样从那种角度去观察,进度如何,重点如何确定都由学生自己把握,形成自己的观点。

同时我还为学生设计了,分层次的巩固练习,和课外知识扩展。

当学生提前完成某个正常的教学环节后,可自行有选择的进入。

这样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够充分的利用上课的时间,而基础比较差的同学也能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体验成功。

3.协作性学习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3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当学生观看了作品以后,针对作品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一方面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还要说服同组的成员,达成集体共同的意见,充分体现了协作性学习的重要性。

4.教师的主导作用
网络和课件的大量应用,很容易将课堂的主体回归,变为了对主体的放任自流,过渡的弱化教师的作用。

我在设计的时候,利用网络上的电子举手,电子监控,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度进行调控。

例如,当学生看完了作品以后,我要求学生电子举手,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掌握学生的完成情况,而且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也有所了解,比如一名同学最先完成了,是他对知识掌握非常熟悉,还是看问题很粗心,于是我就可以马上进行指导。

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都能比较充分的体现。

总之,由于本单元教学内容在网络环境支持下进行,比较充分的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本单元教学内容利用网站将学生电子作品、教学动画、分层次练习、问题思考、课外知识融合在一起,形成教学的主线,从而实现物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独特性、协作性,同时加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