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新进展-讲义

合集下载

移动通信技术第一章概述PPT课件

移动通信技术第一章概述PPT课件
接入网架构
接入网通常由基站、基站控制器、 汇聚节点等组成,根据网络规模和 覆盖范围,可以灵活调整其架构。
核心网
核心网定义
核心网是移动通信网络的心脏, 负责处理和管理整个网络的通信
业务。
核心网功能
核心网主要承担用户管理、业务 控制、路由管理、资源管理等功 能,确保各类通信业务的顺畅运
行。
核心网架构
核心网通常由移动管理实体 (MME)、服务网关(SGW)、 公共数据网网关(PGW)等组 成,根据网络规模和业务需求进
调相(PM)
通过改变载波的相位来传递信息。
调相和调频的组合(CPM)
通过改变载波的相位和频率的组合来传递信息。
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信源编码
对原始信号进行压缩编码,减少信息冗余,提高传输效率。
信道编码
对传输的信息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
MIMO与波束赋形
MIMO(多输入多输出)
利用多个天线同时发送和接收信号,提高信号容量和传输速率。
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工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移动通信技术在工业互联 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移动通信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包括远程监控、数据采集、设备维护等领域。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可以实现工业设备的 远程管理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同时,移动通信技术还可以为工业互联网提供灵活的网络接入和数据传输 服务,支持工业生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多址技术
FDMA(频分多址)
通过将频带分成多个子频带,每个子频带分配给一个用户,实现 多用户同时通信。
TDMA(时分多址)
将时间轴分成多个时隙,每个时隙分配给一个用户,实现多用户同 时通信。

移动通信之概论PPT课件

移动通信之概论PPT课件
无线电波是一种电磁波,能够在 空间中传播,用于移动通信的无
线电波通常在微波频段。
无线电波传播方式
无线电波可以通过直射、反射、折 射和散射等方式传播,在移动通信 中,主要依靠直射和反射传播。
无线电波传输特性
无线电波传输具有传输损耗、穿透 损耗、阴影效应等特性,这些特性 对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和性能产生 影响。
移动终端设备分类
根据用途和功能的不同,移动终端设备可以分为智能手机、功能手 机、平板电脑等类型。
终端设备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用户需求的变化,移动终端设备也在不断发展和 演进,智能化、多功能化、轻薄化成为发展趋势。
03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
2G时代
总结词
基础技术,语音通话为主
详细描述
2G时代主要实现了移动设备的语音通话功能,提供了基础的短信服务,是移动 通信技术发展的基础。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移动通信网络概述
网络演进和发展
移动通信网络是指能够实现移动终端 之间或移动终端与固定终端之间通信 的网络,主要由基站、移动交换中心、 网关等组成。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提高, 移动通信网络也在不断演进和发展, 从2G、3G到4G、5G,网络速度更快、 容量更大、延迟更低。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人工智能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01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机器学习 和深度学习算法优化移动通信网 络的性能,提高网络容量和传输 效率。
02
人工智能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还 包括智能客服、智能推荐、智能 语音识别等,提升用户体验和商 业价值。
6G时代的展望
6G时代将实现更高速度、更低延迟 、更广覆盖的无线通信服务,满足未 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通信需 求。

9 移动通信新技术及新应用PPT课件

9 移动通信新技术及新应用PPT课件
➢ 研究新一代的移动通信系统,突破传统蜂窝体制的限制,以 获取更高的频谱效率和更大的系统容量。
➢ 一种直观的想法是简化基站的结构和功能,使之成为只需完 成信号的收、发功能和进行简单的信号预处理的“无线信号 收发单元” ,并通过光纤、同轴电缆或微波无线信道与核心 处理单元连接,在核心处理单元完成信号处理功能。--分布 式无线(移动)通信系统。
4 DWCS中的新概念-(1)分布式
➢ 地上:分布式天线系统 天线散布于整片区域中,将接收到的无线电波转化为光信号
➢ 地下:分布式光纤系统 光信号通过光纤网传至各处理器,进行分布式计算处理
10.1 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
4 DWCS中的新概念-(1)分布式
➢ 分布式处理系统: ✓ 各处理器分别负责一部分天线信号的处理,包括信号的调 制/解调,编码/解码等等; ✓区域内所有处理器进行分布式计算; ✓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
10.2 平流层气球通信系统
2 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2)系统组成
10.1 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
4 DWCS中的新概念-(1)分布式
➢分布式核心网络 节点分布在IP网络上,每个节点完成一部分功能,如交换、
路由等;网络采用IP技术,如IP/ATM,IP/SDH,IP/WDM等。
HLR
VLR
data
data 数据库
IP over XX
网络节点
10.1 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
10.1 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
1 背景
➢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DWCS)方案 ✓ 最简单的实现方案是每个小区在所有的无线信号收发单元 上同时发射相同的下行链路信号,上行链路信号被小区内 所有的无线信号收发单元接收并传送到中心处理单元; ✓ 另一种方案是突破蜂窝小区的概念,在整个业务区域内用 大量的无线信号收发单元来完成无线覆盖的分布式天线结 构。仅与移动台相近的信号处理单元负责与移动台进行通 信。

移动通信讲义 第七章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讲义 第七章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七章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一节 GSM数字蜂 窝系统 (六)编码与调制 3. GSM系统的交 织 4. 调制 GSM系统采用 GSMK(BT=0.3)窄 带数字调制,传输 速率为 270.833kbps。
第七章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一节 GSM数字蜂窝系统 (七)话音激活与功率控制 在GSM系统中,采用话音激活与功率控制可有效地减少同信道干扰。 话音激活控制就是采用非连续发射(DTX)。图6-22给出非连续发射 (DTX)的原理框图。在发端,话音激活检测器(VAD)的功能是检测是 否在讲话,或仅仅是噪音。图6-23给出话音激活检测器(VAD)的框图。 图中反演滤波器利用背景噪音在每帧的频谱特性相似的特点,根据背景 噪音频谱特性的差异来区分话音是否存在。其原理是,反演滤波器的系 数只是在仅有噪音时才导出,当有话音存在时则将噪音衰减,形成频谱 特性的差异,以此来判断出是话音。反演滤波器输出的信号能量与一门 限值比较,大于门限才判定是话音信号。
第七章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节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2.GPRS的会话管理 GPRS的会话管理(session mpt)是指 GPRS移动台连接到外部数据网络 的处理过程,其主要功能是支持用户终端对PDP移动关联的处理。 所谓 PDP移动关联是指GPRS系统提供一组将移动台与一个PDP地址(通常是IP 地址)相关联和释放相关联的功能。通常移动台附着到网络后,应激活 所有需要与外部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地址,当数据传输结束后,再解除 这些地址。移动台只有在守候或就绪状态下,才能使用PDP移动关联的功 能。 PDP地址一般是指IP地址,移动台通常被分配三种PDP地址: 1)静态PDP地址。归属PLMN(HPLMN)运营商永久地给移动台分配的PDP 地址。 2)动态 HPLMN PDP地址。激活 PDP移动关联时,HPLMN给移动台分配的 PDP地址。 3)动态 VPLMN PDP地址。激活 PDP移动关联时,VPLMN给移动台分配的 PDP地址。

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及关键技术ppt课件

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及关键技术ppt课件

数字移动通信商用
2002
模拟移动通信商用
1994
摩托罗拉发明手机
1985
1973
雷达技术在二战期间诞生
1941
贝尔德发明电视机
1926
马可尼发明无线通信
1906
精选编辑ppt
4
我国移动通信发展历程第一代: Nhomakorabea模音拟业移务(动模通拟)信
中国购买使用 TACS/AMPS…
第二代:中数话低字音速(率移数数动字据)业通务信
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 趋势及关键技术
通信一班第6小组:
精选编辑ppt
1
目录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未来移动通信技术
精选编辑ppt
2
01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Click here to add your title
精选编辑ppt
3
世界无线通信发展百年历程
全球移动通信用户15亿
宽带3G移动通信商用 2004
累计移动用户
新增移动用户
增长率
精选编辑ppt
7
02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Click here to add your title
精选编辑ppt
8
FDMA(1G模拟时代)
FDMA
功率
精选编辑ppt
9
1G:模拟蜂窝+FDMA
大区制
高功率天线
MS 1
最至主交换中要心 需求: 系统容量
30-80 公里
MS 2
5G:解 决三个主 要问题?
频谱利用 无线接入 无线传输 无线组网 业务与终端
精选编辑ppt
容量不足 能耗高 提升用户体验
18
问题1:容量不足

中国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讲义

中国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讲义

四川移动-网管中心
8
GSM系统结构与接口
网路子系统( NSS)
网路子系统( NSS)主要包含有 GSM 系统的交换功能和用于用户数据与移动性管理、安全性管
理所需的数据库功能,它对 GSM 移动用户之间通信和 GSM 移动用户与其它通信网用户之间通
信起着管理作用。 NSS 由一系列功能实体构成,整个 GSM 系统内部,即 NSS 的各功能实体之
四川移动-网管中心
6
2G技术_EGPRS
EDGE (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lobal Evolution ,增强 型数据速率GSM 演进技术)络容量及数据传送比GPRS 更快,足有384Kbps 。网络商只需在软硬件上作少许相应 改动,便可继续沿用现有GSM 系统,去支持移动多媒体 服务,完全符合低成本高效益的理念 .
四川移动-网管中心
3
2G技术_GSM
GSM 全名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中文为全球移动通讯 系统,俗称“全球通”,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 信技术,其开发目的是让全球各地可以共同使用一个移动电话网络标准,让用户 使用一部手机就能行遍全球。 1994 年进入我国,此前一直是采用蜂窝模拟移动技 术,即第一代移动通讯技术( 2001 年12月31 日我国关闭了模拟移动网络)。目前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各拥有一个 GSM 网,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 GSM 系统包括 GSM 900 :900MHz 、GSM1800:1800MHz 及 GSM-1900 :1900MHz 等几个频段 。GSM 系统有几项重要特点:防盗拷能力佳、网络容量大、手机号 码资源丰富、通话清晰、稳定性强不易受干扰、信息灵敏、通话死角少、手机耗 电量低。GSM 手机的方便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智能卡,人们称之为 SIM 卡, 机卡可以分离,这样用户更换手机时定制的个人信息就可以实现转移。

移动通信技术讲义-第7讲 第二章 移动通信的组网

移动通信技术讲义-第7讲 第二章 移动通信的组网

移动通信技术讲义-第7讲第二章移动通信的组网移动通信技术讲义-第7讲第二章移动通信的组网移动通信的组网是指移动通信系统中各个基站之间的连接和协作方式,确定了整个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和架构。

本章将详细介绍移动通信的组网相关概念、技术和方法。

2.1 单基站组网单基站组网是指一个基站单独提供无线接入网络和终端连接服务,不需要和其他基站进行协作。

该组网方式常用于较小的无线覆盖区域,如无线家庭网络、无线局域网等。

在单基站组网中,基站负责终端的接入和数据的传输,同时也负责管理和调度空中资源。

这种组网方式简单灵活,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场景。

2.2 多基站组网多基站组网是指多个基站共同协作形成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无线网络。

在多基站组网中,各个基站之间通过无线链路或有线链路进行连接,共同提供无线接入和终端连接服务。

多基站组网通过基站之间的协作,可以实现无缝切换、增强系统容量和提高覆盖范围。

多基站组网通常采用分布式架构或集中式架构。

2.2.1 分布式架构分布式架构是指将网络功能分布在多个基站中,每个基站都具备分时复用和频率复用等基本功能。

各个基站之间通过专用接口或公共传输网进行连接。

分布式架构具有灵活性高、可扩展性好等优势,适用于网络容量需求较高的场景。

2.2.2 集中式架构集中式架构是指将网络功能集中在一个控制中心,各个基站通过有线链路与控制中心相连。

集中式架构具有网络控制集中、协调能力强等优势,适用于网络覆盖范围广、终端密度大的场景。

2.3 移动通信组网技术与方法移动通信组网涉及到多种技术和方法,包括频率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空分复用、调度算法等。

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技术和方法。

2.3.1 频率复用频率复用是指将一定频段的信道分为多个子信道,不同基站在不同子信道上进行通信。

频率复用可以有效提高系统容量和频谱利用率。

2.3.2 时分复用时分复用是指将时间分割成多个时隙,不同基站在不同时隙上进行通信。

时分复用可以保证不同基站之间的通信互不干扰。

移动通信技术讲义-第2讲

移动通信技术讲义-第2讲

双工通信 2. 双工通信 定义: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均可同时收发的工作方式, (1)定义: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均可同时收发的工作方式,即任一方在发话的同 时仍能收听对方的方式,它不必按键发话,象普通电话一样使用方便. 时仍能收听对方的方式,它不必按键发话,象普通电话一样使用方便. (2)实例:现在的有线电话及手机 实例: 分类:双工通信可分为异频双工 频分双工(FDD))和同频双工( 异频双工( ))和同频双工 (3)分类:双工通信可分为异频双工(频分双工(FDD))和同频双工(时分双工 (TDD)). TDD)). )) (4)大多数双工制系统收发使用相隔足够距离的不同频率工作,称为频分双工 大多数双工制系统收发使用相隔足够距离的不同频率工作, (FDD),如1-2图所示.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及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等都 FDD),如 ), 图所示.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及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等都 f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优点( 点 可归纳如下: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优点(6点)可归纳如下: (1) 频谱利用率高, 有利于提高系统容量. 频谱利用率高, 有利于提高系统容量. (2) 能提供多种业务服务, 提高通信系统的通用性. 能提供多种业务服务, 提高通信系统的通用性. (3) 抗噪声, 抗干扰和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 抗噪声, 抗干扰和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 (4) 能实现更有效, 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制. 能实现更有效, 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制. (5) 便于实现通信的安全保密. 便于实现通信的安全保密. (6) 可降低设备成本和减小用户手机的体积和重量. 可降低设备成本和减小用户手机的体积和重量.
1.2.2 模拟网和数字网
人们把模拟通信系统 包括模拟蜂窝网 人们把 模拟通信系统(包括模拟蜂窝网 , 模拟无绳电话与模拟 模拟通信系统 包括模拟蜂窝网, 集群调度系统等)称作第一代通信产品,而把数字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系统(包括数 集群调度系统等 称作第一代通信产品,而把数字通信系统 包括数 称作第一代通信产品 字蜂窝网,数字无绳电话,移动数据系统以及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等) 字蜂窝网,数字无绳电话,移动数据系统以及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等) 称作第二代通信产品. 称作第二代通信产品.

《移动通信》 讲义

《移动通信》 讲义

《移动通信》讲义一、移动通信的概述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移动通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最早的大哥大到如今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移动通信,简单来说,就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它让人们摆脱了有线通信的束缚,能够随时随地保持联系,获取信息。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80 年代。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采用模拟技术,只能进行语音通话。

随着技术的进步,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引入了数字技术,不仅提高了语音质量,还支持短信等简单的数据业务。

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则实现了更高速的数据传输,使得人们能够在手机上浏览网页、观看视频等。

如今,我们正处在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的时代,享受到了更快的网络速度和更丰富的应用服务。

同时,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也已经开始商用,为未来的智能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移动通信的系统组成移动通信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1、移动台移动台就是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

它具备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功能,是用户与移动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工具。

2、基站基站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它负责接收和发送移动台的信号。

基站通常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形成一个覆盖区域,以确保用户在移动过程中能够保持通信连接。

3、移动交换中心移动交换中心负责对整个移动通信网络进行管理和控制,包括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以及用户的位置管理和计费等功能。

4、传输网络传输网络用于连接基站和移动交换中心,以及不同的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通信。

它保证了信号的稳定传输和数据的准确交换。

三、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1、多址技术多址技术是解决多个用户如何共享有限的频谱资源的问题。

常见的多址技术包括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等。

频分多址将频谱分成不同的频段,每个用户占用一个频段进行通信。

时分多址则将时间分成不同的时隙,每个用户在特定的时隙内进行通信。

移动通信技术A接口讲义课件

移动通信技术A接口讲义课件

BSSAP的程序
* Assignment
# Blocking
# Resource indication
# Reset
* Handover required indication
* Handover resource allocation
* Handover execution
# Handover candidate enquiry
在一个新的MSC/BSC接口建立SCCP连接(切换)
SCCP的应用—连接释放
BSS
RLSD
RLC
MSC
连接释放总是从MSC开始的。当有如下情况发生时: 1)一种处理结束(呼叫、位置更新等) 2)完成一个成功的切换 3)与原BSS的连接释放 MSC发SCCP的RLSD消息,此消息的用户数据项是 可选的。
用于链路启用或链路故障时,表示链路的状态。
F CK SF LI FIB FSN BIB BSN F
填充信号单元FISU 来自第二级的插入信令单元FISU,也叫填充信号单元,用于
链路空时来填补位置。
F CK LI FIB FSN BIB BSN F
消息信号单元----MSU 由用户产生的可变长的消息信号单元MSU,用于传递来自第四 级用户级的信令消息或信令网管理消息。
BSSMAP程序的计数器
Timer Title Time T1 Time to receipt of BLOCKING ACKNOWLEDGE. O&M T2 Reset guard period at the MSC O&M T4 Time to receipt of RESET ACKNOWLEDGE at the BSS O&M T5 Overload timer in the MSC, T6 Overload timer in the MSC, T7 Handover required periodicity O&M T8 Time to receipt of successful handover information O&M T10 Time to return of ASSIGNMENT COMPLETE or ASSIGNMENT FAILURE from MS (note) O&M T11 Maximum allowed queuing time for assignment O&M T12 Time to receipt of RESET CIRCUIT ACKNOWLEDGE at the MSC O&M T13 Reset guard period at the BSS O&M T16 Time to receipt of RESET ACKNOWLEDGE at the MSC O&M T17 Overload timer in the BSS, T18 Overload timer in the BSS, T19 Time to receipt of RESET CIRCUIT ACKNOWLEDGE at the BSS O&M T20 Time to receipt of CIRCUIT GROUP BLOCKING ACKNOWLEDGE. O&M Tqho Maximum allowed queueing time for handover O&M

6G通信网络技术讲义

6G通信网络技术讲义

© ZT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吞吐量可提升10倍以上
秘密 ▲
信道编码及调制技术:小数据包的编译码技术
• 主要应用场景:URLLC(低时延,高可靠),mMTC(覆盖增强); • 主要研究目标:信息分组长度308bits以下的小数据包的性能提升;
LDPC:
© ZTE All rights reserved © ZT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GFB-OFDM
子载波级 处理模块
子载波级 处理(包
多载波类型
括IFFT)
子带级联合处理
编码调制 后的数据
子载波级
子带级处
处理(包 单载波类型 理模块
括IFFT) . .
1、完全兼容5G的LDPC码硬件编译码器; 2、具有更低的差错平层(10^-7)和便于 硬件实现更高吞吐量,更契合6G的需求 3、矩阵选择只与码长有关,与码率解耦, 解决5G LDPC的调度灵活性问题
秘密
秘密▲

New BG
积累了完善的LDPC设计工具集 1616
>10 x
性能超越5G LDPC
© ZTE All rights reserved
• 逻辑组网:网中网;接入网切片 • 物理组网:SVC/Cell-free/X-centric
• 广义QoS
• 按需动态 • 可信/安全 • 基于任务
© ZTE All rights reserved
4
无连接传输:eMUSA for IoT/V2X
这团点
加起来
秘密 ▲
eMUSA 完善创新技术
1. 最优低相关复数多元码 2. Data-only检测 3. 导频超低碰撞概率 4. 多域联合多用户接收 5. Advanced-SIC

现代移动通信PPT课件

现代移动通信PPT课件

Multimedia
Integrated
Point
frequency
1G
2G
Data Digital
Smart
Analog Voice
.
11
Beyond 3G/4G的研究和个人通信
Beyond 3G/4G的研究
目前国际上有关第四代移动通信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其基本 需求、核心技术还处于萌芽阶段。但较为明确的一点是,第四代 移动通信的实用期定在2010年。
超过400万,国际漫游用户每月呼叫次数超过500万,用 户平均增长超过50%; 1993年欧洲第一个DCS1800系统投入运营。到1994年已有6 个运营者采用了该系统。 中国 1992年在嘉兴地区引入第二代数字移动蜂窝网GSM 系统
. 40
GSM系统的网络结构
GSM系统包括NSS、 BSS、MS和操作维护中心。
在一个小时内建立的Q次呼叫中,若N次丢失,则呼叫中断概率为 N/Q,呼叫中断概率跟系统设计、严重干扰、越区切换等有关。
. 23
通信概率
❖ 通信概率
移动通信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和无线信号传播裒落影响,不可能达 到覆盖范围的100%。
通信概率是指移动用户在给定服务区域进行成功通话(达到规定 通话质量)的概率,它包移动通信
GPRS技术(通用无线分组业务)为GSM系统无线商务 提供了高速数据通道; CDMA 1X开始在中国大规模建设; 日本在移动通信上实现无线互联网应用(i-mode)的成 功开创了无线数据业务的新时代; 中国在无线数据应用领域正在起步。
. 8
第三代移动通信
❖概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为IMT-2000;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已确定;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商用已在2001年10月面世;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大规模商业应用在2005年以后。

现代移动通信课件

现代移动通信课件
海量连接
5G/6G网络将支持每平方公里百万级的连接数,满足物联网、智慧城 市等大规模连接需求。
AI赋能移动通信技术创新与应用拓展
AI技术创新
通过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AI技术,优化网络性能、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 本等。
应用拓展
AI技术将推动移动通信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如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 促进数字化经济快速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移动互联网应用
基于移动数据业务,提供各种互联网应用服务,如网页浏览、电 子邮件、社交媒体、在线视频等。
移动智能终端与应用软件
智能终端
具备操作系统和多种应用 软件的移动设备,如智能 手机、平板电脑等。
应用软件
运行在智能终端上的各种 应用程序,包括社交应用、 游戏应用、工具应用等。
移动应用商店
提供各类应用软件的下载 和安装服务,方便用户获 取和管理应用程序。
关键技术指标
包括峰值速率、用户体验速率、频谱 效率、移动性、时延、连接数密度、 流量密度等。
超高速率、超低时延、海量连接等特性分析
超高速率
5G/6G网络将提供比4G快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速率,满足高清视 频、虚拟现实等大流量应用需求。
超低时延
5G/6G网络将实现毫秒级时延,满足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实时性 要求高的应用场景。
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 拜访位置寄存器(VLR)、归属 位置寄存器(HLR)、鉴权中心 (AUC)、设备识别寄存器 (EIR)。
包括操作维护中心(OMC)。
CDMA网络架构
移动台(MS) 包括移动终端(MT)和用户识别模 块(UIM)。
基站子系统(BSS)
包括基站收发信机(BTS)和基站控 制器(BSC)。

新一代移动通信工程教学PPT第1章概览

新一代移动通信工程教学PPT第1章概览
第一代(1G)以模拟式蜂窝网为主要 特征,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商 用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北美的AMPS (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欧洲的 TACS(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两大系统,另外还有北欧MNT及日本的 HCMTS系统等。
陵和山地、空中和海上以及室内场所;
1.1 移动通信发展历史
3.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 具有更高的频谱效率,能提供更大的通信容量; ➢ 能与固定网络兼容,和现有移动通信网互联互
通并实现全球漫游; ➢ 网络结构可配置成不同形式,以适应各种服务
需要,如公用、专用、商用和家用; ➢ 具有高级的移动性管理,能保证大量用户数据
1.5 综合工程案例
以GSM蜂窝系统为例,介绍其网络结构及 主要业务。
基站子系统
网络子系统
MS TE MS
BSC BTS
BTS BSC
VLR MSC
OMC
HLR AUC EIR
PSTN ISDN PDN
图1-2 GSM蜂窝系统的网络结构
1.5 综合工程案例
由图可见,GSM蜂窝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可分为移动台、基站子系统和网络子系统。 ➢ 基站子系统(简称基站BS)由基站收发台
1.1 移动通信发展历史
4.超三代/第四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4G国际标准: ➢ WCDMA的后续演进标准FDD-LTE ➢ 我国主导的TD-LTE ➢ WiMAX的后续研究标准,即基于
IEEE802.16m的技术
1.1 移动通信发展历史
4.超三代/第四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LTE-Advanced是LTE演进的技术,完全兼 容LTE。LTE-Advanced的相关特性如下。

阐述现代移动通信新技术

阐述现代移动通信新技术

阐述现代移动通信新技术摘要:概述挪动通信技术的开展历史,对目前乃至下一代的的挪动通信关键技术进行剖析。

1 挪动通信概述挪动通信是指通信当中恣意一方或者双方能够在挪动过程中进行通,也就是说,必需有一方具有挪动性。

其方式能够是挪动方与固定方之间的通信,又或者是具有可挪动性两者之间的通信。

挪动通信可以到达人们所希望的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进行通信的愿望。

自从上世纪80年代,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端,挪动通信得到了迅猛的开展。

几十年间挪动通信技术的开展,促使挪动电话从最初的富人独享的玩具,到如今成为人人所能具有的日常生活用品。

挪动通信技术阅历了模仿系统、数字系统直到当今的第三代宽带系统的普遍应用,而将来通信技术LTE也在慌张的测试当中。

2 挪动通信技术的开展进程过去几十年当中,全世界挪动通信技术得到了极大的进步,挪动通信技术特别是蜂窝技术被疾速应用,令广阔的用户摆脱了终端设备的约束、完好的完成了个人通信方式的挪动性、传输手腕的牢靠性及继续性。

目前为止所运用过的挪动通信技术依照其开展进程可划分为三代,其具有以下的特性:1)第一代挪动通信系统(1G)提出于上世纪80年代初,完成于90年代初。

基于模仿传输的1G挪动通信技术,具有业务量小、交全性差、质量差、缺乏加密行及速度低等特性。

基于蜂窝构造组网的1G通信技术,直接采用模仿语音调制技术,传输速率约2.4kbit/s。

不同国度采用不同的工作系统。

2)第二代挪动通信系统(2G)。

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第二代挪动通信系统中采用数字技术,应用蜂窝组网技术。

多址方式由频分多址转向时分多址和码分多址技术,双工技术仍采用频分双工。

2G通信网络采用蜂窝数字挪动通信,具有数字传输优点的同时也克制了1G通信网络所具被的缺陷,通话语音质量及失密性能得到了极大进步。

3)第三代挪动通信系统(3G),也称IMT2000,是正在全力开发的系统,最为突出的特性是具有智能信号处置的才能,智能信号处置单元将成为最根本的功用模块,支持话音和多媒体数据通信,可以提供前两代产品所不具备各种宽带信息业务的选项,例如高速数据传输、电视图像和慢速图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通信新进展陈为刚Email: chenwg@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9年10月·天津大学2主要内容概念与发展历程主要技术挑战关键技术介绍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与机遇3什么是移动通信?(1)什么是移动通信?⏹移动台和基站的移动性,无线通信的一种移动台的移动性⏹手持步行、车载、机载、舰载等基站的移动性⏹应急通信车、移动卫星通信等⏹战术通信网、Ad hoc网络、协作通信等4什么是移动通信?(2)5什么是移动通信?(3)移动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以GSM为例)BSS Base Station System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BSC Base Station ControllerMS Mobile StationNSS Network Sub-SystemMSC Mobile-service Switching Controlle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AuC Authentication Server GMSC Gateway MSC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S7BTSBSCMSCVLRHLRAuCGMSCBSS PSTNNSS AECDPSTNAbisBHMS6什么是移动通信?(4)移动通信的基本范围⏹无线电寻呼系统:专用系统⏹集群移动通信系统:铁路、矿山等调度系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无绳电话:“小灵通”即来源于无绳电话⏹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海事卫星;低轨移动卫星通信系统⏹无线移动数据通信: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城域网(WMAN)、下一代通用地面无线接入系统(UTRA)7移动通信发展历程(1/4)无线通信:麦克斯韦、赫兹、马可尼等移动通信:寻呼系统;集群系统蜂窝移动通信⏹60年代,贝尔实验室提出蜂窝的概念⏹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1G):“大哥大”⏹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G):目前国内大多数手机⏹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3G):3G手机⏹4G的概念的提出未来的移动通信:智能化网络与智能化终端8移动通信发展历程(2/4)2008年底,全球移动用户数量已经达到40亿9移动通信发展历程(3/4)1924年10移动通信发展历程(4/4)移动通信终端11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历程(1/3)1987年11月18日,广州开通我国第一个TACS 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首批用户发展了700个。

1989年6月广东珠三角首先实现了移动电话自动漫游。

1991年11月15日上海首先在150MHz 频段上开通汉字寻呼系统。

1993年9月19日浙江嘉兴开通我国第一个数字移动电话通信网。

1995年4月全国15个省市相继建设GSM 数字移动电话网。

6月,全国模拟移动电话联网自动漫游运行。

2001年7月9日中国移动通信GPRS(2.5G)系统投入试商用。

11月2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第1亿位客户在北京产生,中国移动通信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2002年1月8日中国联通CDMA 网开通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4月8日,中国联通新时空CDMA 网正式运行,开始大规模放号。

2008年4月1日中国移动面向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深圳、厦门、秦皇岛、青岛和保定等10城市用户,正式进行TD-SCDMA 放号。

2009年1月7日工信部代表国务院向三大运营商发放了3G 牌照,每个运营商各获得1张3G 牌照。

12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历程(2/3)1G系统“大哥大”13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历程(3/3)2G手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14主要内容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主要技术挑战关键技术介绍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与机遇15移动通信面临的技术挑战1有限的无线资源与不断增加的用户与业务的矛盾⏹频谱资源受限;传输功率受限⏹用户数量不断增加;语音、数据和多媒体等业务2 干扰受限⏹同频道干扰、邻频道干扰3 恶劣的无线传播环境⏹无线传输的开放性,接收环境的复杂性,终端的移动性⏹快衰落:时间、空间与频率上16挑战1有限的无线资源与不断增加的用户与业务的矛盾17有限的频谱资源移动通信特征之一:利用无线电波传输无线频谱资源规划情况⏹整个可用的频谱低于1THz,通常为9 kHz –300 GHz⏹二代系统:GSM 900:900MHz ;DCS1800:1800MHz ;IS-95:824-849MHz,869-894NHz⏹三代系统:WCDMA:1850-1910MHz,2110-2170MHz ;TDS-CDMA:2GHz ;⏹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07):2007年11月16日,日内瓦;IMT-2000与IMT-advanced的频段可以通用,且启用了新频段:♦ 2.3-2.4 GHz (TD-SCDMA)、698-806 MHz、3.4-3.6 GHz、450-470 MHz、790-862 MHz18有限的传输功率传输功率受限⏹降低对其它通信系统的干扰⏹考虑要降低对人和其它生物的辐射,发射功率受限⏹移动终端尤其是手持台多采用电池供电,容量有限以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技术传输⏹2GHz,2Mbps:300mW ⏹5GHz,100Mbps:30W19不断增加的移动通信用户数不断增加的移动用户数(以中国为例)933.4071983.809月785.3071050.408月745.2070265.107月825.0069519.906月814.8068694.905月847.7067880.104月1005.1067033.103月1006.5065978.002月848.50(比2008年12月底增长数)64971.501月比上月增加数(万户)移动用户数(万户)2009年/月份20不断拓展的移动通信业务移动通信的基本业务发展趋势21挑战2干扰受限系统22大区制到蜂窝及频率复用频率复用23频率复用与干扰干扰的概念:同频道干扰;邻频道干扰24频率复用与干扰干扰与功率受限对吞吐率的影响25挑战3恶劣的无线传输环境26多径传输与衰落(1/3)无线传输环境⏹路径传播衰落♦无线电波在空气中的衰减特性得到,一般在网络规划时考虑⏹慢衰落损耗♦阴影效应造成中尺度上信号衰减,采用衰落储备预留的方法⏹快衰落损耗♦多径信号叠加造成♦无线传播的开放性;接收环境复杂性;终端移动性27多径传输与衰落(2/3)恶劣的传输环境:⏹无线传播的开放性;接收环境复杂性;终端移动性BSMS12328多径传输与衰落(3/3)时间选择性衰落频率与空间选择性衰落空间选择性衰落29角度扩展与空间选择性衰落空间选择性衰落30角度扩展与空间选择性衰落空间选择性衰落31频率扩展与时间选择性衰落时间选择性衰落32时延扩展与频率选择性衰落频率选择性衰落33移动通信面临的技术挑战(小结)1 无线资源的有限与不断增加的用户与业务2 干扰受限,尤其是小区边缘干扰更为严重3 恶劣的传输环境,严重的快衰落移动通信的任务:利用有限的无线资源,设计合适的技术方案对抗干扰与衰落,实现用户的各种业务需求。

34主要内容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主要技术挑战关键技术介绍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与机遇35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1/2)高效调制技术多址技术:FDMA,TDMA,CDMA,OFDMA等多天线技术(MIMO)无线资源管理⏹接入控制;动态资源分配;负载均衡⏹移动性管理;拥塞控制等网络体系架构,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36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2/2)分集与自适应均衡信道编码:Turbo,LDPC码等空时编码:STC扩展频谱技术:DSSS,FHSS 协作通信37调制解调技术概述(1/2)移动通信对调制技术的要求⏹干扰受限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多径传输下,具有较强的抗衰落能力⏹功率受限,具有较强的抗非线性失真能力⏹频谱资源有限,具有较高的频率利用率⏹解调一般采用非相干解调或有导频的相干解调等38调制解调技术概述(2/2)分类⏹模拟调制:⏹数字频率调制:FSK,MSK,GFSK,GMSK ⏹数字相位调制:QPSK,OQPSK,pi/4-DQPSK ⏹幅度相位联合调制:QAM,APSK ⏹其他高级调制方式:♦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扩频调制: 直接序列(DS)扩频、跳频扩频39调制解调技术:FM模拟调制: 调频(FM) 1G的业务信道40调制解调技术:数字调频数字频率调制:⏹FSK (1G控制信道),MSK,GFSK,GMSK (GSM)41调制解调技术:数字相位调制数字相位调制:⏹BPSK,QPSK,DQPSK,π/4-DQPSK,O-QPSK等⏹π/4-DQPSK采用非相干解调(D-AMPS,PDC)♦差分相干解调♦鉴频器解调⏹QPSK可通过插入导频信道实现相干解调(IS-95)42调制解调技术:幅度和相位联合调制(1)16QAM与16APSK43调制解调技术:幅度和相位联合调制(2)64QAM与64APSK44调制解调技术:幅度和相位联合调制(3)64QAM与64APSK45调制解调技术:OFDM多载波调制技术:本质上是一种频分复用(FDM)技术基本原理:把高速的数据流通过串并变换,分配到速率相对较低的若干个频率子信道中进行传输。

信道12345678910频率频分复用的信道分配()()01220Re ,0N j f t j n ft s n s t e d n e t T NTππ-∆=⎧⎫=≤<=⎨⎬⎩⎭∑46⊗()t 1cos ω⊕⊗()t 2cos ω⊗()t N ωcos ⊗()t 1cos ω⊗()t 2cos ω⊗()t N ωcos 频分复用(FDM)信道缺点:需要保护间隔,频带利用率低。

思考:为什么需要频率间隔?调制解调技术:OFDM47调制解调技术:OFDMOFDM子载波:sT ()()01220Re ,0N j f t j n ft s n s t e d n e t T NTππ-∆=⎧⎫=≤<=⎨⎬⎩⎭∑1s fT ∆=特点:各子载波相互正交其中:48节省的带宽频率OFDM 的信道分配一种特殊的多载波传输方案正交频分复用(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调制解调技术:OFDM49•子载波是交叠的•每个子载波的峰值都位于其他子载波的零点•接收信号在峰值点上不受其他载波干扰正交频域时域3个子载波的情况OFDM子载波频谱减小了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大大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调制解调技术:OFDM50子载波调制:将N 个复信号调制到N 个正交的子载波上,再将这些已调信号相加,()()01220Re ,0N j f t j n ft s n s t e d n e t T NTππ-∆=⎧⎫=≤<=⎨⎬⎩⎭∑1s fT ∆=其等效基带信号可表示为:()()120,0N j n ft b s n x t d n e t T NTπ-∆==≤<=∑()()()()1122/0/s n N N j k j n fkT NNb b s n n x k x kT N d n ed n eππ--∆=====∑∑令sT t kT kN==代入表达式,得:IFFT 的形式调制解调技术:OFDM51多址接入技术(1)什么是多址接入(Multiple Access)?⏹多址接入主要解决众多用户如何共享频谱资源的问题多址接入技术的要求⏹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较大的系统容量⏹实现复杂度适中52多址接入技术(2)多址接入技术的分类⏹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空分多址(SDMA)⏹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随机多址等(CSMA)53多址接入技术(3)频分多址(FDMA)⏹实现复杂度较低,适用用模拟和数字系统⏹系统容量有限,不便于在大容量系统单独使用54多址接入技术(4)时分多址(TDMA)⏹可采用单载波支持多用户使用,大容量系统的基站简单,简化移动台双工器的设计⏹突发传输,实现复杂度尤其是同步复杂度较高55多址接入技术(5)码分多址(CDMA)⏹3种多址方式的比较56多址接入技术(6)57多址接入技术(7)码分多址(CDMA)⏹具有强的抗干扰与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在蜂窝系统中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和软容量⏹可以采用多用户检测技术(MUD)改善性能⏹远近效应比较敏感,需要进行功率控制,基站需要线性功率放大器58多址接入技术(8)空分多址(SDMA)⏹智能天线与波束成型59多址接入技术(9)O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 的信道分配:60分集技术分集(Diversity)的基本概念⏹接收端对收到的多个衰落特性相互独立的信号进行特定的处理,以降低信号电平起伏,提高传输可靠性分类⏹空间分集技术:用多个天线传输同一信号⏹频率分集技术:用两个以上载波频带传输同一信号⏹时间分集技术:在不同的时隙传输同一个信号⏹极化分集:采用不同的极化天线传输同一信号61扩频技术(1):FHSS窄带系统可利用跳频来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转化为时间选择性衰落⏹联合纠错编码,实现频率分集62扩频技术(2):FHSS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跳频技术⏹GSM系统中的慢跳频⏹802.16e中的跳频技术⏹802.20中的跳频技术63扩频技术(3):DSSS直接序列扩频系统中通过RAKE接收实现频率分集64扩频技术(4):DSSS扩频和解扩得过程实现了频率分集65扩频技术(5):DSSS扩频和解扩得过程实现了频率分集⏹宽带信号经历频率选择性衰落,实现频率分集66信道编码(1)信道编码的实质实现了时间域上的分集作用⏹克服噪声造成的随机错误⏹克服干扰和衰落造成的突发错误分类⏹分组码⏹卷积码⏹Turbo码,Turbo乘积码,卷积Turbo码⏹LDPC码,多进制LDPC码等67信道编码(2)信道编码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1G中的数字信令的传输:BCH,CC ⏹2G系统中的卷积码:CC ⏹3G系统中的Turbo码⏹4G中信道编码的选择: LDPC码或者多进制LDPC码?68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1962年,Gallager发明;1996年,Mackay重新发现这一结果⏹线性分组码,定义在稀疏的随机矩阵,译码采用并行迭代译码通信标准中的LDPC码⏹无线城域网802.16e ⏹无线局域网802.11n ⏹10Gbps以太网802.3an⏹数字广播:DVB-S2, DVB-T2,中国地面、移动、卫星多媒体广播⏹ITU G975.1光纤通信信道编码(3)69信道编码(4)LDPC码⏹线性分组码⏹校验矩阵,Tanner图⏹校验节点、变量节点110110101011011101H ⎛⎫ ⎪= ⎪⎪⎝⎭13560v v v v +++=70信道编码(5)(1)初始化(2)校验节点的更新(3)变量节点的更新(4)重复步骤2、3,直至译码成功或是达到迭代次数LDPC 码译码算法简介71MIMO 技术与STC (1)MIMO技术与STC⏹MIMO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STC :Space-Time Coding72MIMO 技术与STC (2)优点⏹MIMO可提高频谱利用率与系统容量⏹结合空时编码改善传输的可靠性,增大覆盖范围等主要方案⏹复用型方案:BLAST⏹分集型方案:STC,STTC,STBC ⏹复用与分集的折中型方案73MIMO 技术与STC (3)两类空时编码方案比较高速率量化器复用型STC译码器误码率高误码率低低速率量化器分集型STC译码器74MIMO 技术与STC (4)进一步发展⏹自适应MIMO技术(或增强型MIMO技术):HARQ,AMC,自适应天线选择等⏹MIMO+OFDM⏹空时频(STF)联合编码:多域协同宽带无线通信75协作通信(1)单天线系统(体积、复杂度和功耗等限制)协作通信(共享天线互为中继,协作传输)⏹空间分集,减小慢变、平坦、阴影衰落和传输损耗的影响,提高系统鲁棒性⏹提高传输速率,降低传输时延、中断概率⏹实现资源共享,适应网络变化,节约资源76协作通信(2)中继协议⏹放大中继Amplify-and-forward ⏹译码中继Decode-and-forward ⏹编码协作Coded-cooperation77协作通信(3)中继协议⏹放大中继Amplify-and-forward 78协作通信(4)中继协议⏹译码中继Decode-and-forward79协作通信(5)中继协议⏹编码协作⏹Coded-cooperation80其它关键技术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网络规划、设计以及优化网络运行管理无线资源管理自适应均衡跨层优化认知无线电3G系统中的功率控制、多用户检测算法等…81关键技术介绍(小结)传统调制、信道编码、分集、自适应均衡、功率控制、多用户检测等仍是重要研究内容,MIMO(STC)+ OFDM (OFDMA)+ LDPC码协作通信、认知无线电在未来无线通信中的应用网络体系结构、网络规划,运行管理,资源优化等更为复杂82主要内容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主要技术挑战关键技术介绍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与机遇83移动通信的标准演进84移动通信的发展机遇目的:⏹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如选择工作类型、单位等,确定研究方向等)提供参考传统移动通信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关键技术研发与标准化工作⏹核心芯片、设备与测试仪器⏹网络规划、设计、优化及场测⏹新应用开发以2009年立项的“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相关项目为例进行说明85关键技术研发与标准化(1/2)2.3 项目2008ZX03003:IMT-Advanced 研发和产业化⏹2009ZX03003-001 IMT-Advanced TDD 特定技术研发⏹2009ZX03003-002 IMT-Advanced 频谱聚合技术研发⏹2009ZX03003-003 IMT-Advanced 协作多点传输技术研发⏹2009ZX03003-004 IMT-Advanced 中继技术研发⏹2009ZX03003-005 IMT-Advanced 增强MIMO 技术研发⏹2009ZX03003-006 IMT-Advanced 多址技术研发⏹2009ZX03003-007 IMT-Advanced 新型无线资源管理研究及验证⏹2009ZX03003-008 IMT-Advanced 关键技术仿真平台⏹2009ZX03003-009 IMT-Advanced 关键技术试验平台开发⏹2009ZX03003-010 802.16m 技术方案研发与评估⏹2009ZX03003-011 IMT-Advanced 开放性关键技术研究2.7 项目2008ZX03007:无线移动通信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项目管理支撑⏹2009ZX03007-003 电波测量与信道建模技术研究⏹2009ZX03007-004 面向WRC11的频谱有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验证86关键技术研发与标准化(2/2)国家对标准化工作的支持⏹2009ZX03001-010 TD-SCDMA HSPA+及增强技术标准和关键技术研发⏹2009ZX03002-007 TD-LTE TTCN 规范研究87核心芯片、设备与仪器(1/2)移动通信的核心芯片与设备研发⏹2009ZX03001-001 TD-SCDMA 增强型多媒体终端基带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2009ZX03001-002 TD-SCDMA 增强型多媒体手机终端的研发和产业化⏹2009ZX03001-003 TD-SCDMA 增强型多媒体数据卡的研发和产业化⏹2009ZX03001-004 TD-SCDMA HSUPA 系列化商用无线系统设备研发与产业化⏹2009ZX03002-001 TD-LTE 系统预商用设备开发⏹2009ZX03002-002 TD-LTE 基站预商用设备开发⏹2009ZX03002-003 TD-LTE 终端基带芯片研发⏹2009ZX03002-004 TD-LTE 终端射频芯片研发⏹2009ZX03002-005 TD-LTE 数据卡终端研发⏹2009ZX03002-006 TD-LTE 基站天线的研发⏹2009ZX03007-001 面向IMT-Advanced 等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射频芯片、器件与模块研发⏹2009ZX03007-002 面向IMT-Advanced 等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模混合集成电路研发⏹2009ZX03004-005 手机新型操作系统、应用平台和中间件的发展策略研究⏹2009ZX03004-006 终端共性技术开放式研究⏹2009ZX03004-007 新型移动用户识别卡应用及关键技术开放式研究88核心芯片、设备与仪器(2/2)移动通信的高性能测量仪器⏹2009ZX03001-005 TD-SCDMA增强技术终端综合测试仪⏹2009ZX03001-006 基于TTCN的TD-SCDMA增强技术终端协议一致性基本集测试仪表开发⏹2009ZX03001-007 TD-SCDMA 增强技术协议一致性测试系统研发⏹2009ZX03001-008 TD-SCDMA 增强技术路测仪研发和产业化⏹2009ZX03002-008 TD-LTE TTCN 基本测试集仪表开发⏹2009ZX03002-009 TD-LTE 无线综合测试仪表开发89网络规划、设计、优化及场测网络规划在3G发展中的意义国家支持的项目情况⏹2009ZX03001-009 TD-SCDMA及其增强技术网络规划创新方法研究和高性能规划工具研发⏹2009ZX03002-010 LTE公共测试验证平台建设⏹2009ZX03002-012 TD-LTE组网技术的研究⏹2009ZX03002-014 LTE 网络规划工具开发⏹2009ZX03005-001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测试与评估环境开发90移动通信新应用的开发新应用对移动通信的推动作用支持开发新应用的项目⏹2009ZX03002-011 TD-LTE公共技术与业务应用平台建设⏹2009ZX03002-013 LTE业务应用及网络演进研究⏹2009ZX03004-004 宽带移动业务关键技术开放式研究⏹2009ZX03005-002 复杂环境和机动应用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开发与示范应用⏹2009ZX03005-003 面向重点行业应用的宽带无线多媒体接入系统开发与示范应用91作业查找资料,综述宽带移动通信中无线传输环境的特点,并以一种技术为例说明该技术是如何处理无线传输的非理想情况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