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苏教版五下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全册)特别说明:本教案为2015年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蒜叶的生长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和与积的奇偶性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球的反弹高度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六单元圆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单元课题:等式与方程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教学重点: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理解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天平实物)谈话:这是天平;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它?师作简单介绍: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
这是天平的左右两个盘;这是指针。
当天平的指针指着中间;表示天平左右两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也叫做天平平衡。
天平的哪一边下垂;就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2.揭题:今天我们利用天平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一页例1天平平衡的情境图;谈话:你能看图写出一个等式吗?学生思考后独立填写。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50+50=100。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口答:天平的一端放一个50克的鸡蛋和一个50克砝码;另一端放一个100克砝码;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来表示。
(2)教师小结: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
它表示等号两边的数值是相等的。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例2的四幅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填写。
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集体反馈。
教师板书:x+50>100 x+50=150x+50<200 2x=200教师小结:天平哪一边下垂;就说明那一边物体的质量大;另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小;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
2015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最新版)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一课时等式与方程教学目标:1、认识等式,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与方程的练习与区别,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利用等式性质和方程的意义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直接写出得数:5x+4x= 8y-y= 7x+7x+6x=7a×a= 15x+6x= 5b+4b-9b=二、自主学习1、出示天平提问:知道这是什么吗?你知道它是按照什么原理制造的吗?追问:如果天平左边的物体重50克,右边的放多少克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呢?2、教学例1,出示例1图。
提问: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板书:50+50=100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明确:指出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
等式有什么特征?(等式的左边和右边结果相等:等式用等号连接)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做等式吗?(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3、教学例2,出示例2图提问:天平往哪一边下垂说明什么?(哪一边物体的质量多)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集体汇报。
板书: x+50>100 x+50=150x+50<200 x+x=200追问:如果让你把这四个式子分类,应分为几类?为什么?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而这些等式与前面所看到的等式又有什么不同?(等式中含有未知数)知道像x+50=100,x+x=100这样的等式叫什么吗?(方程)说说什么是方程?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讨论: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他们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圈表示。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练习后组织交流: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这里的未知数只能是x吗?2、完成“练一练”第2题生独立练习。
(完整版)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最新整理)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一、教学目标要求: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三、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五、课时安排:12课时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要求: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2.引导:(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二、教学例2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完成练一练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四、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1题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
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
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
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
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八、课时安排:12课时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最新版五年级苏教版数学1-2单元教案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仪器?
3、问:同学们知道天平有什么用处吗?
二、自主探索
(一)教学例1
1、出示如图所示的情景,说一说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什么?
2、问: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5、说明:像这样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左边是50+50,右边是100。(板书:等式)
2、“练习一”7
看图列方程并解答。
3、“练习一”8
4.“练习一”9
在○里填“>”“<”或“=”。
5.“练习一”10
看图列方程并解答。
6.“练习一”11
列方程求表中未知数的值。
7.“练习一”12
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
8.“练习一”13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补充习题》上的相关练习。
教学方法与手段:
挂图,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是方程?
3、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8-x=3 20+30=50
5+x>9 y-16=54
二、教学新授
㈠教学例3
1、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
追问:这样列方程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
8、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二)教学例8
师:你能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吗?
学生尝试独立作答;
(二)完成“练一练”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1
解方程。
2、“练习二”2
2015年春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方程[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完成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累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等式的性质和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难点: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设计]1、等式与方程,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4课时2、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 3课时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 3课时4、整理与复习 2课时[单元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完成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
数学[五]年级(下)单元名称:方程第21页。
2015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
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
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
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八、课时安排:12课时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五数第一、二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一一五数第一、二单元教案第一单元:认识负数教学内容:1、认识负数:教材第lmdash;6页例1 mdash;例4以及练习一2、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第10mdash;ll页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
通过教学,一方面可以适当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含义。
负数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并有着广泛应用的数。
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认识负数。
这些都为学生初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模型。
2、通过现实生活问题,是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1)以统计表的形式昌县商店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 让学生认识到在统计工作中,通常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2)以平面图的形式呈现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或南北方向的大街行走的情况。
引导学生用正数和负数表示行走时方向相反的路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联系。
3、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后面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做些准备。
教学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认识负数(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P lmdash;3练习一lmdash;5 题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苏教版五下册数学教案5篇
苏教版五下册数学教案5篇没有具体的教学思路,我们是写不出完整的教案的,教案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面镜子,无忧文档我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苏教版五下册数学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苏教版五下册数学教案篇1教材分析:例1学习是二下教材第一单元打头内容,第一次出现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步式题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
教材以看木偶戏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自己来了解信息,提出问题。
综观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及方法,也有小括号的学习,另有乘加乘减解决问题,虽然例1和例2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但细细琢磨,从学生的认起起点及教材的编排体系来分析,把例1作为单独一课时进行划分比较合适。
这样划分的理由是:例1教材的意图是让学生掌握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知道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用先再这样的方法进行思考,例2的重点笔墨则是让学生认识小括号,会用小括号。
若把例1例2合并在一课时进行教学,会存在顾此失彼现象,学生对两步计算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及方法有可能不会较深的感悟,在此情况下,用短暂的时间来认识小括号,难点也无法突破。
而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小括号学习一直困扰着二年级学生。
解决问题第一次出现是一上年级的求总数和求剩余,而一下年级的两数比较解决问题,二上年级则是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都是依据新课程的一个显着特点算用结合来呈现的,也就是说式题教学都是辅以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来展开教学。
例1是解决问题在第一学段的'第二次隆重出现。
重点是落实在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虽然学生在前几个星期已经能较熟练的计算加减混合两步计算式题,但他们并不清楚要解决这个问题,我应该先想(算)再想(算)。
所以,我认为,例1教学,式题的运算技能培养不是重点,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是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及数学语言的完整表达。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主要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主要包括方程的认识、方程的解法以及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技能和简单的数学概念,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本单元的内容,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的知识相结合,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解法。
2.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方程的解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重点:让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学会解简易方程。
3.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方程的实际意义。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自主探索解方程的方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4.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如小黑板、粉笔等。
4.教学资源:收集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分配物品等,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中存在的关系,引出方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如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等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方程求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最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2017-2018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方程》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
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编排的一篇“你知道吗”简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就有方程的思想,并有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历史记载。
1从等式到方程,逐步构建新的数学知识。
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对象,教材用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数→方程”的线索教学方程的意义。
(1)借助天平体会等式的含义。
(2)教学方程的意义,突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3)用方程表示直观情境里的相等关系。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材里,学生是应用四则计算的各部分关系解方程。
这样的思路只适宜解比较简单的方程,而且和中学教材不一致。
《标准》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中小学教学的衔接出发,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也要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因此,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在直观情境中,按“形象感受→抽象概括”的方式教学等式的性质。
(2)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解决的都是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其中大多数都是第一学段里没有出现的。
这些实际问题如果列算式解答,学生体会其中的数量关系有一定难度;如果用方程的知识解答,利用的是问题中最本质的数量关系,思路就顺畅得多。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到问题里的等量关系。
列方程时的数量关系与列算式时明显不同。
列算式时的数量关系把已知和未知隔裂,已知条件作为一方,要求的问题为另一方,通过已知数量的运算得到未知数量。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析
从左往右数,第几行是从前往后数。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
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这部分内容也是学生在第三
学段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重要基础。
(1)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探索能力和合作意识,加之已有
情 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他们会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分
来,在经历体验中产生需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学生的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对的表示方法,符
标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 (三维) 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 重点 与难点
教学 方法 与手段
使用
教学重点:准确地用数对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难点:掌握和体会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问题的策略
和方法。
方法:激趣、质疑、引导 手段:小组讨论、交流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教材通过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产生用数对表示位置的
(3)用数对表示位置。
小军坐在第 4 列第 3 行在数学上
可以用数对表示为(4,3)。
你知道这个数对含义吗?数学中的
4 表示什么意思?3 呢?
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 在第 4 列,3 表示
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用 小军坐在第 3 行
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用小括号括
起来。
师指抽象图中任意一个圈问:请你
学生回答
学生行为
学生:不够清楚,比
补充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在第几列第几行?
小军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
(2)出示抽象图。
如果把每个学生的座位用圆圈表示,
每一行有几个圈呢?一共要画几列
呢?出示抽象图:
第6行 ○ ○ ○ ○ ○ ○ ○ ○
2014-2015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2、出示自主学习导学单
(1)、题目中有怎样的等量关系?
(2)、怎样列方程解答?
1、出示情景图,弄清题意。
(板书:去年的体重+2.5=今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
3、强调:小红去年的体重不知道,我们可以高为x千克,再列方程解答。
4、示范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
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易混、易错点: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及检验的方法
学生认知基础:整数、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对天平的认识。
时间分配
学13分讲12分练15分
教法与学法
发现法、探究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学生活动
教师助学
课后改进
一、自主先学
2、学生根据导学单的要求自学课本4-5页。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巩固等式的性质,以及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知识。
2、会用解方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会用解方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易混、易错点: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及检验的方法
学生认知基础: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及书写格式、检验的方法。
时间分配
学10分讲8分练22分
2、练习一第4题前两题。解方程,并检验。
3、练习一第5题
四、小结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练习一第4题后两题。
1、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是方程?
4、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
1、出示例3第一幅图。
⑴问:怎样在天平两边增加砝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课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2015最新精编版)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2015最新精编版)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XXX学校教学设计(2015年春季定稿)教案说明:本教案是第一二单元教案,支持全文阅读。
教案内容可能存在不足之处,请广大网友仔细阅读并谨慎下载。
学科:数学任课班级:任课教师:日期:2015年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教学科目:数学班级:每周节数:9节时间单元:五年级教科书名称及册数:新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总授课节数计划:180节实授节数出入原因: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一至三周:等式与方程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与方程的练与区别,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利用等式性质和方程的意义列出方程。
第四至九周:折线统计图、蒜叶的生长、因数与倍数、和与积得奇偶性、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球的反弹高度、期中考试第十至十六周:分数加法和减法、圆、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复、期末考试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等式和方程展开,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进而理解方程的意义。
同时,通过其他数学知识点的研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等式和方程。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整体数学基础较好,但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本单元教学内容需要注重实际应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培优辅差计划及措施:针对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拓展阅读,提高其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个性化的帮扶措施,帮助其逐步提高数学基础和解题能力。
学困生帮扶计划及措施:针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采取一对一的辅导方式,重点帮助其理解和掌握本单元教学内容。
帮扶结果及月考进退步统计:学困生:姓名基础状况及奋斗目标:帮扶措施:期期月月月月中末备注:在上次检测基础上有进步者打“√”,退步者打“×”。
2015年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2015年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本文是2015年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包含教学工作计划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方面和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需要了解方程和等式的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并能用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还需要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关系,会求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和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此外,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分数与分数、分数与小数间的互化和大小比较。
学生还需要掌握圆的特征,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初步掌握计算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思考方法。
最后,学生需要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
在情感与态度方面,教学需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同时,教学需要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还需要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
教学时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研究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研究活动、研究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研究态度。
最后,教学需要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一单元教学要求主要包括方程、折线统计图、倍数和因数。
在方程方面,学生需要了解方程的特点,在直观的情境里,按“形象感受→抽象概括”的线索探索等式性质,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在折线统计图方面,学生需要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并能够看懂折线图中的数据内容,并利用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能够在提供的方格纸上画折线表示数据及其变化态势。
在倍数和因数方面,学生需要利用乘法算式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掌握自然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在因数和倍数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和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与公倍数的方法;最后,学生需要掌握5、2、3的倍数的特征。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还有哪些景点的位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呢?
2、练一练。
(1)完成第1题。
你是怎样找到这些点的?围成的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2)完成第2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4题。
怎样用数对表示试验小学和图书馆的位置?实验小学(5,5)中两个5表示的意思是否一样?(3,2)(2,3)表示的位子哈相同吗?为什么?你能找出这两个位置在吗?
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感受数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受数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受数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课时教学设计首页课时教学设计首页课时教学设计首页课题课题课题二确定位置确定位置确定位置确定位置用数对表示位置用数对表示位置用数对表示位置用数对表示位置一第几第几第几课时课时课时第第第第1111课时课时课时课时授课授课授课时间时间时间教具教具教具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课课三维三维三维11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一、复习导入(出示图)
第4行○○○○○○○
第3行○○○○●○○
第2行○○●○○○○
第1行○○○○○○●
第第
1……7
列列
请用数对表示图中A、B、C的位置。
你是怎么确定位置的?说说你的想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新苏教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 (2)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蒜叶的生长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和与积的奇偶性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球的反弹高度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六单元、圆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单元课题:等式与方程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教学重点: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理解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天平实物)谈话:这是天平,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它?师作简单介绍: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
这是天平的左右两个盘,这是指针。
当天平的指针指着中间,表示天平左右两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也叫做天平平衡。
天平的哪一边下垂,就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2.揭题:今天我们利用天平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一页例1天平平衡的情境图,谈话:你能看图写出一个等式吗?学生思考后独立填写。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50+50=100。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口答:天平的一端放一个50克的鸡蛋和一个50克砝码,另一端放一个100克砝码,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来表示。
(2)教师小结: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
它表示等号两边的数值是相等的。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例2的四幅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填写。
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集体反馈。
教师板书:x+50>100 x+50=150x+50<200 2x=200教师小结:天平哪一边下垂,就说明那一边物体的质量大,另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小;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
最新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蒜叶的生长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和与积的奇偶性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球的反弹高度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六单元、圆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单元课题:等式与方程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教学重点: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理解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天平实物)谈话:这是天平,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它?师作简单介绍: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
这是天平的左右两个盘,这是指针。
当天平的指针指着中间,表示天平左右两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也叫做天平平衡。
天平的哪一边下垂,就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2.揭题:今天我们利用天平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一页例1天平平衡的情境图,谈话:你能看图写出一个等式吗?学生思考后独立填写。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50+50=100。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口答:天平的一端放一个50克的鸡蛋和一个50克砝码,另一端放一个100克砝码,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来表示。
(2)教师小结: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
它表示等号两边的数值是相等的。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例2的四幅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填写。
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集体反馈。
教师板书:x+50>100 x+50=150x+50<200 2x=200教师小结:天平哪一边下垂,就说明那一边物体的质量大,另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小;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
新苏教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蒜叶的生长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和与积的奇偶性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球的反弹高度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六单元、圆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单元课题:等式与方程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教学重点: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理解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天平实物)谈话:这是天平,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它?师作简单介绍: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
这是天平的左右两个盘,这是指针。
当天平的指针指着中间,表示天平左右两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也叫做天平平衡。
天平的哪一边下垂,就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2.揭题:今天我们利用天平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一页例1天平平衡的情境图,谈话:你能看图写出一个等式吗?学生思考后独立填写。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50+50=100。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口答:天平的一端放一个50克的鸡蛋和一个50克砝码,另一端放一个100克砝码,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来表示。
(2)教师小结: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
它表示等号两边的数值是相等的。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例2的四幅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填写。
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集体反馈。
教师板书:x+50>100 x+50=150x+50<200 2x=200教师小结:天平哪一边下垂,就说明那一边物体的质量大,另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小;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
苏教版五数下一二三单元教学案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寻找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课时安排:等式与方程,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4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6课时整理与练习………………………………………………2课时第一课时等式和方程的含义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出示例1,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学生在本子上写。
指名回答,板书:50+50=100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二、教学例2学生自学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2.小组同学交流四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X+50>100 X+50=100X+50<100 X+X=1003.把这4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要说出理由。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第一种:X+50>100 X+50=100X+50<100 X+X=100第二种:X+50>100 X+X=100X+50<100 X+50=100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分法:你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像右边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方程,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到什么是方程,读一读,不理解的和同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一课时:等式与方程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图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理解方程的意义。
3、引导体会式子、等式、方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加深对方程含义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仪器?2、天平。
3、问:同学们知道天平有什么用处吗?4、班里交流。
二、自主探索(一)教学例11、出示如图所示的情景,说一说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什么?2、问: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3、独自写一写。
4、交流:50+50=1005、说明:像这样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左边是50+50,右边是100。
(板书:等式)6、学生自己写出一些等式,并在班级里交流。
(二)教学例21、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独立填写。
3、交流。
4、说明: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
5、问:怎样利用天平图来判断数量的相等和不相等?6、天平哪一边下垂,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7、追问:哪些是等式?与例1中的等式有什么不同?8、都含有未知数。
9、指出: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10、小组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11、交流:(1)方程也是等式,是一类特殊的等式;(2)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50+50=100。
(三)完成“练一练”1、第一题⑴问: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⑵指名说一说判断的理由2、第二题⑴读题后独立完成:将算式中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⑵全班交流⑶指出:可以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也可以用字母“y”或“其它字母”表示未知数。
三、巩固练习1、“练习一” 1根据线段图列方程。
⑴看线段图列方程。
⑵交流,说说想法。
2、“练习一” 2⑴说说图意,数量关系。
⑵在书上写出方程。
⑶交流。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做《补充习题》上的相关练习。
教后记:第二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3.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就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等式的性质和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是方程?2、指名口答。
3、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8-x=3 20+30=505+x>9 y-16=544、指名口答,并说说为什么?二、教学新授㈠教学例31、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
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
2、出示例3第一幅图。
⑴问:怎样在天平两边增加砝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⑵学生讨论。
⑶交流:①左右两边都加上10克的砝码;②左右两边都加上同样重的砝码,比如a⑷你能写出等式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板书:50+10=50+1050+a=50+a)3、启发:比较这两幅天平图和相应的两个等式,想一想,第二个等式与第一个等式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生:第二个等式中的a可表示任何数。
相同的地方是左右增加的一样多,等式仍然成立。
4、观察下图,先填一填,再说说你的发现。
⑴问:你能分别说一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⑵学生联系天平保持平衡的过程说一说,等式怎样变化,结果是等式。
交流后填一填。
⑶校对。
5、通过上面四组天平图,你有什么发现?生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㈡教学试一试:根据等式的性质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
⑴学生看清题意后独立填写。
⑵交流,说说根据。
㈢教学例41、出示例4的天平图。
问:你能根据天平图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生:X+10=502、启发:怎样才能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呢?3、小组讨论交流: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把方程两边都减去10,左边只剩下x。
4、讲解:求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时,要先写“解”,表示下面的过程是求未知数x的值的过程;再在方程两边都减去10,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写出这个过程时,要注意把等号对齐。
5、问:x=40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我们可以通过检验来判断:把x=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6、问:如果等式的左、右两边相等,说明了什么?如果不相等呢?7、学生检验:40+10=50x=40是正确的。
㈣完成“练一练”1、第1题:解方程。
⑴独立解方程,指名板演。
⑵交流:用规范的格式写解方程的过程。
2、第2题:看图填空。
⑴同桌交流:天平上各有几个什么水果?⑵根据天平左右平衡的关系填空。
⑶交流。
三、巩固练习1、“练习一” 3在括号里找出方程的解,并在下面画横线。
⑴学生独立完成。
⑵交流:你是怎样找出方程的解的。
2、“练习一” 4(作业)解方程,并检验。
⑴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⑵根据学生的板演情况作出指导。
3、“练习一” 5看图列方程并解答。
⑴看图,说说图意。
⑵列方程解答,指名板演。
⑶校对指导。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布置作业:《补充习题》上的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教后记:第三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
2、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3、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这一等式的性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2、指名口答。
3、在一个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那么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4、学生自由猜想,说说自己的理由。
二、探索新授(一)教学例51、出示例5中两组天平图,弄清每一组天平图所表示的意思。
2、说说每组天平图中物体的变化情况。
3、根据每个天平图中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写出相应的等式。
4、交流。
5、问:根据上面的现象,你认为等式可能具有什么性质?6、再写一个等式,并把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看结果还是不是相等。
7、★追问:都能除以0吗?(除数不能为0)指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8、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9.完成“试一试”。
(二)教学例61、出示例题,弄清题意。
2、说说数量关系式:长×宽=长方形的面积3、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方程。
5、交流:A: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B: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6、请检验一下。
(三)完成“练一练”解方程x÷0.2=0.81.指名板演。
2.交流,说说解方程的依据。
二、巩固练习“练习一” 6 解方程,并检验。
(作业)①独立解方程,指名板演。
②交流:说说解方程的依据。
三、课堂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四、布置作业:《补充习题》上的相关练习。
教后记:第四课时:练习一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性质。
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及检验。
3、使学生在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动检验等习惯,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熟练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明解方程的依据教学过程:一、多层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7题(1)根据图意怎样列方程?(4x=36)(2)方程左右两边应当同时除以几?(3)学生独立完成计算2、完成练习一第8题(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2)指名学生进行板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3)全班讲评,集体核对。
3、完成练习一第9题(1)学生独立完成(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3)全班集体核对4、完成练习一第10题(1)学生独立完成(2)在小组中交流,每人选择一题说思考方法(3)错误汇报,说说错误的原因与正确方法5、完成练习一第11题(1)根据表格说说数量关系(总价=数量×单价)(2)学生独立完成(3)全班集体核对6、完成练习一第12题(1)根据图意怎样列方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2)学生独立完成(3)全班集体核对7、完成练习一第13题“两人用去的钱同样多”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一种方法来表示题中的相等关系吗?(一本练习本+3枝铅笔=8枝铅笔)你看出了什么?(1本练习本相当于5枝铅笔)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解决数学问题时,方程用处大吗?四、作业练习一第8题板书设计:练习一解方程的步骤:(1)写“解”字。
(2)等号对齐(3)根据等式性质解方程(4)检验教后记:第五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
2、培养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发展思维灵活性。
3、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自觉进行检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同学们,我们每年都在长高,体重也在增加。
(出示例7)小红称得体重36千克,她说:“我比去年增加了2.5千克。
”你知道小红去年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吗?2、学生用以前的知识解答:36-2.5=33.5(千克)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用一种新的本领来解答这道题,新本领就是: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授(一)教学例71、出示情景图,弄清题意。
2、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按条件叙述的顺序进行思考)(板书:去年的体重+2.5=今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3、强调:小红去年的体重不知道,我们可以高为x千克,再列方程解答。
4、示范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
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是x千克。
X+2.5=365、完成书上的填空。
6、你是怎样检验的?7、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在小组里交流。
追问:这样列方程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8、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二)完成“练一练”⑴读题,读懂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