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囚绿记

合集下载

必修2《囚绿记》课后诗歌赏析

必修2《囚绿记》课后诗歌赏析

象征手法
象征手法
通过具体的形象或物象来表现某 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使 诗歌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象征的运用
在《囚绿记》中,作者通过绿意 盎然的常春藤来象征生命、希望 和自由,通过囚禁常春藤来反思 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压迫。
象征意义
通过象征手法的运用,使诗歌的 主题更加深刻,引发读者对生命、 自由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意象塑造
意象塑造
通过生动的形象、鲜明的色彩和具体的场景 等,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意境,以表达作者 的情感和思想。
意象的运用
在《囚绿记》中,作者通过描绘常春藤在囚禁中的 生长和变化,塑造出一个坚韧不屈、充满生命力的 意象。
意象的审美效果
通过意象的塑造,使诗歌具有更强的视觉冲 击力和情感共鸣,让读者在美的享受中领略 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诗歌的现实意义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现实生活 的启示和意义。
学生互动与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进行内部讨 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倾听
他人的观点。
分享交流
讨论结束后,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 点和心得体会,通过交流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
VS
里程碑意义
该作品标志着中国现代诗歌的成熟,为后 来的诗歌创作树立了新的标杆。
读者评价
高度赞誉
许多读者对《囚绿记》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人 生哲理。
情感共鸣
这篇诗歌引发了读者的情感共鸣,使人们更加关注自然环境和生态问题,反思人类与自 然的关系。
05 《囚绿记》的课堂互动与 讨论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课文分析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课文分析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课文分析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教学目标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3.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3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2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

核心知识一、基础知识1、红色的字注音。

淅沥()揠苗助长()猗郁()蕈菌()涸辙()急不暇择()嵌()葱茏()答案:xīlìyàyīxùn héxiáqiàn cōng lóng2、形近字┏徙(xǐ) 迁徙┏猗(yī)猗郁┏暇(xiá)闲暇┏揠(yà)揠苗助长┣徒(tú) 徒弟┣倚(yǐ)倚靠┣遐(xiá)遐想┗偃(yǎn)偃旗息鼓┗陡(dǒu)陡峭┗绮(qǐ)绮丽┗瑕(xiá)瑕疵3、多音字┏(xiān)纤细┏(dù)度假┏(dī)提防┏(lèi) 劳累纤┫度┫提┫累┫(léi)硕果累累┗(qiàn)纤夫┗(duó)度德量力┗(tí)提醒┗(lěi)罪恶累累4、词语解释【涸辙】课文中指的是干涸了的车辙。

涸,水干,枯竭,语出《庄子.外物》。

【急不暇择】比喻焦急的心情,等不及做仔细的选择。

【移徙】课文中指搬动、移动。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也作“拔苗助长”。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偃,拔。

【淅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抑郁】压抑、忧郁的心情。

【猗郁】充满生气的样子。

【烽烟】烽火台报警之烟,也指战争(借代修辞)。

5、词语辨析“固执”和“顽固”【辨析】两个词都可以做形容词,都有坚持、不肯改变的意思。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囚绿记6篇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囚绿记6篇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囚绿记高一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囚绿记精选6篇(一)教案标题:《囚绿记》语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囚绿记》这个文学作品的背景和内容。

2. 掌握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3.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意义和风格。

4.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囚绿记》这个文学作品的背景和内容。

2. 深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意义和风格。

教学难点:1.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意义和风格。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

2. 课前准备好《囚绿记》的文本资料和相关解读。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展示与《囚绿记》相关的图片或音乐,调动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对该作品的好奇心。

Step 2:背景知识介绍(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囚绿记》的作者、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等相关知识,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Step 3:阅读与理解(20分钟)1. 教师逐段地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囚绿记》,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教师对文学作品中的关键词语、句子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Step 4:讨论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关于文学作品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例如作品的主题、人物的性格特点等。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意义和风格,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Step 5:小组活动(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根据《囚绿记》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自由讨论并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总结发言。

Step 6: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他们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亮点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多读好书,提高鉴赏能力。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学生以《囚绿记》为素材,写一篇读后感或进行相关阅读研究。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囚绿记》的背景和作者的其他作品,提升文学研究能力。

陆蠡《囚绿记》课文原文

陆蠡《囚绿记》课文原文

陆蠡《囚绿记》课文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

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

窗是朝东的。

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5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11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

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的。

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

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出。

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

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至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当公寓里的伙伴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

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

但我并不感到孤独。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

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州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

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

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胳,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囚绿记

囚绿记
但“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常春藤” 吗?
司马迁, 受宫刑,却 能忍受这世 间最大的耻 辱,因为他 心中有未完 成的《史 记》。
北京市人,“文化 大革命”初期响应号召 由北京赴陕西务农,因 积劳致残下肢瘫痪,后 返回北京,顽强生活, 潜心文学创作,现为专 业作家。作品主要有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插队的故事》《夏日 的玫瑰》《合欢树》等 等。
“绿”指的是作者寓所窗口的常春藤。 “囚绿”是因为喜爱。
整体把握
课文哪几段写“囚绿”的?
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给每个层 次拟一个类似 “囚绿” 这样动 宾结构的小标题)
整体把握
结构思路
情感
1.寻绿(1—4段): 从窗户写起, 交代绿的由来。
2. 观绿(5—7段): 开始对绿枝条直接描写。 3.囚绿 (8—12段):文章主体,与文章标题
• 5、作者“囚绿”后对绿的称呼有了 怎样的变化?被囚者是不是也和作者 有着同样的心情?如果不是,又有何 表现?
• 绿友。
• 依旧向外生长,向着阳光的方向。绿 友“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 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者为什么要囚绿? 后来为什么又放 绿?
为了让绿色与“我”更接近、更亲密, 以装饰简陋的房间,抚平“我”抑郁之心,燃 起“我”对生活的希望。
但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我”被青藤那顽 强的抗争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精神所感染, 作者仿佛看见了呼唤光明和自由的千千万万个 中国人,故珍重开释了这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 “绿囚”。
概括归纳
课文中的常春藤有何特点? 绿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归纳主旨
《囚绿记》作者通过对窗前的一株 不屈于黑暗而永向光明的常春藤的描 写,颂扬了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 发了作者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高中语文 第03课 囚绿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03课 囚绿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03课囚绿记1.作者简介陆蠡,原名。

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

他的处女作是《》,主要散文集有《》《》《》。

作家曾评价他说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

2.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瞥见()涸辙()茎叶()婆娑()猗郁()蕈菌()淅沥()孔隙()揠苗助长()1.陆圣泉抗日烈士海星海星竹刀囚绿记巴金2.piēhéjīng suōyīxùn lìxìyà1.课文的题目叫“囚绿记”,却不仅仅写囚绿,此前此后都写了些什么呢?请用“绿”的形式概括文章各个部分。

①寻(得)绿(1—4段)。

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其实是在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

这背景是很寒伧的,但有了绿枝条,就顿然有了生气和活力。

②观(赏)绿(5—7段)。

开始对绿枝条直接描写。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伸须、攀缘、舒叶、凋谢。

这一部分是以写心理活动为主,所谓“观”的对象和“观”的行为倒成为其次,成为抒情的依托。

③囚绿(8—12段)。

这五段是文章的主体,与文章标题呼应,写出了绿枝条生命变化的五个阶段:引绿入室,发现生的欢喜,绿条执意向外,绿条渐瘦渐弱,打算放绿出“牢”。

囚绿至此结束,情感回到原来的喜绿状态。

④放(释)绿(13段)。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是文章背景,既是作者活动的背景,也是绿枝生存的背景。

对绿枝条的关心和照看突然暂停,变成求生的谋划。

最后“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绿枝条获得新生。

⑤怀(忆)绿(14段)。

一年后仍旧怀念“圆窗和绿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

2.作者在各个阶段的情感是不断变化的,仔细感受并用词语来概括。

寻(得)绿——喜悦满足观(赏)绿——欢喜留恋囚绿——生的欢喜、不快、恼怒放(释)绿——诚意祝福怀(忆)绿——真挚怀念3.“我”“囚绿”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最后“我”又让“绿囚”恢复了自由?为了让绿色与自己“更接近”“更亲密”,“我”要囚住这绿色,“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比喻猗郁的年华”,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教学课件(共62张PPT)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教学课件(共62张PPT)
• ①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 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并不感到 孤独,……(择绿的原因)
• ②(第7段)
4.创设情境,与绿对话:
选用文中语句,以“我欣赏
你,因为你是
”的句
式说话,表达作者对绿的喜
爱之情,体会绿的形象。
• 5.归纳总结绿的内涵:在这一阶段,作者心目 中“绿”是 生命、希望、慰安、快乐 的象征。
永不凋零的绿叶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
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 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 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 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 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 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 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 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 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 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 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 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 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 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 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 赞誉。
2020/7/14
北京市人,“文 化大革命”初期响应 号召由北京赴陕西务 农,因积劳致残下肢 瘫痪,后返回北京, 顽强生活,潜心文学 创作,现为专业作家。 作品主要有《我的遥 远的清平湾》《插队 的故事》《夏日的玫 瑰》《合欢树》等等。
2020/7/14
海伦·亚当斯·凯勒 (Helen Adams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 6月1日),是美国一位 残障教育家。她在19个 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 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 借着她的导师安·沙利 文(Anne Sullivan)的 努力,使她学会说话, 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 并且毕业于哈佛大学.
• ①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 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面长得更 快。
• ②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 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 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囚绿记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囚绿记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囚绿记
一、文学常识
陆蠡,现代散文家、翻译家,著有散文集《囚绿记》、《海星》、《竹刀》,译著有《罗亭》、《鲁宾逊漂流记》。

二、鉴赏文章
“囚绿”就是作者囚禁窗外的常春藤,作者通过破碎的窗口把窗外的常春藤柔条牵进作者居室。

因为常春藤是绿色的,故简称“囚绿”。

本文通过写作者赏绿<囚绿<放绿<思绿的过程,表现了作者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

三、写作素材
1942年4月,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查封了书店,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

陆蠢不顾胞妹的劝阻,亲自去巡捕房交涉,便遭关押。

后被解到汪伪政府所在的南京审讯,敌宪问:“你赞成南京政府吗”陆蠢说,“不赞成!”敌人又问:“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依然是:“绝不可能!”7月21日临刑时,年仅34岁。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第 1 页共1 页。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囚绿记》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囚绿记》教案篇1教学目标:朗读以悟情品析以释旨续写以练笔教学方法:整体感知读写赏悟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并释题1、“囚”是什么意思?2、“绿”是指什么?明确:绿色的常春藤3、那么“囚绿”是怎么一回事呢?(用文中的话回答)明确: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二、选读语段,体悟感情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这样做表现了他对“绿”有怎么样的感情吗?明确:喜爱2、请你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对绿喜爱的语段内容,并酝酿一下如何有感情地把它朗读出来。

(1)学生找出体现作者喜爱绿的语段,并轻声地朗读。

(2)小组内先交流朗读,然后讨论如何朗读更好。

(3)全班同学交流朗读,体会作者对“绿”的感情。

*教师可根据情况组织全班朗读,并对朗读予以指导。

三、圈画语句,品悟文旨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

那么,作者为何对绿有如此之情,请你从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语句。

明确: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并不感到孤独,……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囚住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齐声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2、还有没有其它的缘故呢?请你找出文中能体现作品。

写作背景时间的语句。

明确: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终于在一天早晨……。

离开北平一些年了。

……3、哪个同学能说说中国的这段历史呢?4、面对列强入侵,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能无动于衷吗?他写这篇文章真得就没“别有用心”吗?请你从文中圈画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而又富有哲理的语句,然后在文旁进行批注。

人教版-语文-高一-教材梳理3.囚绿记

人教版-语文-高一-教材梳理3.囚绿记

庖丁巧解牛文题解读本文选自《中国现代散文(1918—1949)》(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四卷,写于1938年秋,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

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那么“囚绿”是怎么一回事呢?“囚绿”就是作者囚禁窗外的常春藤。

作者通过破碎的窗口把窗外的常春藤柔条牵进居室,因为常春藤是绿色的,故简称“囚绿”。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因为他爱绿。

他把绿“囚”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又对绿充满了思念。

本文通过写作者赏绿、囚绿、放绿、思绿的过程,表现了作者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

走近作者陆蠡(1908—1942),原名陆圣泉,笔名陆敏、六角。

浙江天台人。

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

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

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

他的散文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作者真诚、淳朴的心灵闪光。

作品大都瞩目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穷疾苦,通过对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淳朴的优良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颂赞,表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可贵品格。

在艺术上,那乡野泥土的气息,忧郁动人的故事情调,优美清丽的文笔,严谨的构思,形成他独特的风格。

其文笔缜密、漂亮、醇厚,感情深沉、诚挚、朴实。

曾翻译俄国屠格涅夫的《罗亭》、英国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法国拉·芳登的《寓言诗》和拉·马丁的《希腊神话》。

背景纵览1935年,作者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

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有抱负的青年作家陆蠡的内心是压抑而痛苦的,情感是复杂的。

本文是抗日战争爆发一年之后写的,作者回顾了一年前在北平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在述说之中,有懊悔,有自责,表现出对常春藤品格的敬佩。

在写作本文时,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民族的自由解放,已成为每个有良心的中国人的共同呼声。

陆蠡在这篇讴歌绿的文章中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2 《囚绿记》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2 《囚绿记》

艾水水
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 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要永远 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 煌!
课后练习
请以“我心中的_____(景物)” 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囚绿记
陆蠡
解 题
绿—— 窗前的一株常春藤
囚绿—— “我”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 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叫它 垂在我的桌前,以便时时欣赏。
整体感知
写作思路:
遇绿→赏绿→囚绿→放绿→念绿 (1-4) (5-7) (8-12) (13) (14)
情感变化 :
一见钟情 日久生情 情不自禁 一往情深
品味语言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 “烽烟四逼中的旧都” 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 民陷于水深火热。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成为一座“孤岛 ”,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 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作者陆蠡当时就是自告奋勇留在 上海的文艺工作者之一。1942年4月13日,他被日本兵抓捕 ,在狱中他宁死不屈,被刑审数月,惨遭杀害,年仅34岁。
“绿”的象征意义
蓬勃 向阳 固执 象征 生命、希望 光明、自由
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不屈服于黑暗
文章主旨:作者通过赞美一株象征着生命和希望的常春藤“永不
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了广大中国人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抒 发了自己对光明、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忠于祖国的情怀。
拓展延伸
思考:作者心中的这抹“绿”给你什么样的 人生启示?
方法:
言美,情切。
1、形容词、动词——准确简练、形象生动, 富有表现力。 2、修辞手法——使语言更优美生动,增强语 言的表现力,使作者的情感更真切动人。 3、表达方式——抒情、议论、描写、叙述, 使文章生动、形象、灵活,富有感染力。

高一必修语文之囚绿记

高一必修语文之囚绿记

品读文章
文中哪些语句触动了 你的心? 请找出来读一读,品 一品
小试牛刀
写你喜爱的、给与你正 能量动物或植物 和大家 分享 ! 要求: 字数不限;感情 真挚;语言流畅优美。
飞雪迎春到时,第一抹新绿 会让你( 惊喜 );
人皆苦炎热时,浓郁的绿荫 会让你( 惬意 );
草木摇落露为霜时,片片黄 叶让你( 落寞 )。
囚 绿
陆 蠡
镇平一高 顾书雨

学习目标
1、 把握作者情感 。
2、 探究文章主旨。 3、品味文章语言 。
解题
囚,囚禁; 绿, 常春藤的绿枝条; 记,记述。
记述囚绿的一段往事。
朗读课文
1、 复述作者囚绿的经过。
2中筛选概括出作者深 爱绿的原因
提示:关注绿枝条特点、 作者处境、时代背景
示范: “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 陌生的”,但因为绿的存 在,“我并不感到孤独。 绿,“它是慰安”。
文章主旨
绿是不屈抗争,追求光明 精神的代表、象征。 作者赞美绿,实际是在赞 美中国人民顽强抗击日本帝 国主义的不屈不挠、追求光 明的精神。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

4.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1)了截: 明了简单。
(2)缘引: 攀缘,牵引。
(3)猗郁: 茂盛的样子。
(4)涸辙: 干涸了的车辙。涸,水干,枯竭,语出《庄子• 外物》。
(5)急不暇择: 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6)揠苗助长: 比喻不管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 反而坏事。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 )。 A.瞥 见(piē) 淅 沥(xī) 茁 壮(zhuó) . . . B.移徙 (xǐ) 茎 叶(jìng) 嵌 着(qiàn) . . . C.猗 郁(qí) . 纤 细(xiān) 蕈菌 (jùn) . . D.婆娑 (suō) 囚系 (jì) 陆蠡 (lǐ) . . .
作者理解绿枝条之后“放绿”的行为,以及分 别之后的“怀绿”。 总之,无论是作者的感情触发,还是文 章的行文结构,都与“囚绿”有着极为密切的 关系,因此作者将文章命名为“囚绿记”。
4.陆蠡的《囚绿记》备受称道,是因为它不仅在思想上,而且 在艺术上都闪烁着自己特有的光彩。结合全文予以分析。 【与你交流】(1)新奇精巧的结构。文章开篇不是 采用破题法,开门见山,而是从“去年夏间”的事 情开始,娓娓道来,逐层展开。文章先写“我”何 以一下子就选定这简陋、炎热的房间,接着补叙理 由:能见到一片绿影。文章进而写“我留恋于这片 绿色”,极写“我”对绿色之爱;而“忽然有一种 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一句,把文章推入中心:囚 绿。然而后来,“我”发现“绿友”追求光明,永 远向着阳光;要是没有阳光,它就会枯萎变色。至 此,作者才借写“绿友”点出“文眼”:它是个“ 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于是“我”决定开释
“观绿”“亲绿”的愿望,也说明作者境遇不佳, 生活在大都市北平举目无亲的困境,他正需要绿 色来愉悦自己的眼睛,安慰自己的心灵。另外,这 句话还对后面写作者与绿枝条的“亲密交往”起 了铺垫作用。 (2)“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 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 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这两句话点明了绿色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对 绿色的挚爱:绿色在作者心中就是生命中一切美 好事物的象征。作者的赞美、歌颂之情蕴含其中 ,同时也为自己“囚绿”交代原因。 (3)“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 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 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囚绿记3篇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囚绿记3篇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囚绿记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囚绿记精选3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囚绿记》的作者以及作品背景。

2.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心理变化。

3.掌握小说的主要情节、结构以及主题思想。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心理变化。

2.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结构以及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中的主题思想。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1.出示《囚绿记》的封面图片,询问学生对小说的了解和看法。

2.简要介绍《囚绿记》的作者、作品背景以及创作意图。

【阅读理解】1.指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结构。

2.由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各个人物的特点和形象,并且描述他们的心理变化。

3.学生报告各组的讨论结果,整理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心理变化。

【分析主题思想】1.指导学生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如追求自由、人性的复杂等。

2.指导学生找出小说中支撑这些主题思想的关键情节和语言表达。

3.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

【文学鉴赏与批评】1.指导学生从文学的角度分析小说的艺术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等。

2.展示一些与小说相关的文学批评文章或评论,让学生学习如何观察、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拓展延伸】1.让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比较其写作手法与《囚绿记》的异同。

2.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小说的理解和评价。

五、教学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共同总结《囚绿记》的主要情节、结构以及主题思想。

2.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思考和阅读文学作品。

六、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深入阅读并分析《囚绿记》,并写一份详细的读书报告。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囚绿记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1. 了解《短歌行》的背景和作者。

2. 熟悉《短歌行》的内容和结构。

3. 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培养学生对于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和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必修二《囚绿记》

必修二《囚绿记》

抗日烈士陆蠡
进步人士陆蠡被捕后, 日本人问他:“你爱不爱国?” 他大声回答:“爱国!” 又问:“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答曰:“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

永向光明
民族
坚强不屈
个人


囚 绿

怀
作者借物抒情,以 小见大。通过写在孤旅 生涯中“囚绿”的故事, 借窗前一株永向光明的 常春藤,赞美“永不屈 服”的精神,歌颂忠贞 不渝的民族气节,抒发 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 情。
春 风 又 绿 江 南 岸 , 明 月 何 时 王 照 安 我 石 还 。
——
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 , 春 来 江 白 水 居 绿 易 如 蓝 。
——
碧 玉 妆 成 一 树 高 , 万 条 垂 贺 下 知 绿 章 丝 绦 。
——
囚 绿 记
陆 蠡
作者简介
陆蠡(1908— 1942),现代散文家、 翻译家,抗日烈士。 散文集有《海星》 《竹刀》《囚绿记》 等,译著有《罗亭》 《鲁宾逊漂流记》等。
绿
笼子 囚禁对象
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 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 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短语概括。
写作思路
赏绿(1~7) 囚绿(8~12) 释绿(13) 思绿(14)
情感变化
喜悦 喜悦 尊敬 留恋 爱怜 祝福
怀念
期盼
作者为什么喜欢绿?请从文中 找出表明原因的语句。“绿”给你什么人生启示?
是生命,是希望, 是慰安,是快乐。
绿
蓬勃向上,充满生机。
永远向着阳光, 永不屈服黑暗。
写作背景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日寇入侵,华北人民处 于水深火热之中。

《囚绿记》相关介绍

《囚绿记》相关介绍

《囚绿记》内容简介:1940年发表。

作者在北平的一家公寓外发现了一株常春藤,异常惊喜,就将它的柔条牵进屋里。

常春藤尽管被“幽囚”在黑暗的小屋里,却固执地向窗外迎着阳光生长。

作者去上海前,又将常春藤的柔条移回原来的位置,并祝福它永葆青春。

作品借物抒情,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风格含蓄委婉。

作者与长青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的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命状况和真挚的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本文结构新奇精巧."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着"绿"展开思路,铺展线索.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和"怀绿"第一部分(第1~4段),寻绿.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交代绿的由来,其实是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第二部分(第~5~7段),观绿。

作者对绿枝条进行了直接描写.第三部分(第8~12段),囚绿.这五段是文章的主体,与文章主体呼应,写出了绿枝条生命的五个阶段.第8段写作者引绿入室.叙述描写不多,以抒情为主.第9段写发现"生的欢喜".外加一个联想,插入从前乡下的事情,使文章跌宕生姿.第10段写绿枝条执意向外。

第11段写绿枝条逐渐消瘦.描写绿枝条衰败的过程。

第12段写计算绿囚出"牢"的日子.第四部分(第13段),放绿."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是文章的背景,既是作者活动的背景,也是绿枝条生存的背景.对绿枝条的关心和照顾突然暂停,变成了求生的计划.最后"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绿枝条获得新生.第五部分(第14段),怀绿.一年后怀念"圆窗和绿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写作特色:由于作者与绿枝条的命运有某些相似之处,同处一室,同被囚禁,体验到生的欢欣、生的艰辛;再加上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虑烦恼,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这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一个原因,但这种心绪表现得非常隐蔽,文章之"巧",由此而来,所以抒情上显得深沉婉转,语言上淳朴清丽,成为本文的另一个特色.作者简介: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

囚绿记

囚绿记

4.以情感线索为基点,重点剖析中心环节 “囚绿” ,引导学生探讨“绿”的一般象 征含义和深层象征义。
“绿”的一般象征含义:生命、希望、慰安、快乐
“绿”的深层象征含义:对自由光明的追求。
5.作者是用什么方法 将情与景联系起来的?

托物言志
完成教学重点 景
第四步 深层探究 领会主题
深层探究
提问: 你认为本文的主 题是什么?
领会主旨: 爱 囚
不是所有的爱都带来温暖, 不是所有的爱都能滋润心田。 爱,不应该成为伤害。
完成教学难点
第六步 布置作业
牛刀小试
陆蠡被日本宪兵逮捕后,日本人问 他:“你爱不爱国?”他大声回答: “爱国!”又问:“日本人能不能 征服中国?”答曰:“绝对不能征 服!” …… 假设陆蠡临牺牲时,眼前又闪现出 那一抹远在旧都的绿色,他会想到 什么呢,他会对他的“绿友”说些 什么呢? 请以“蓦然,我又想起了你,我所 挚爱的绿友”作为开头,写一段话,
1、自主学习法
2、圈化批注法
3、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 抒情导入 激发兴趣
当你在春天 发现第一颗破土的嫩芽时 你是否感到惊喜; 当你在夏日 看到绿满大地时 你是否感到惬意; 绿色是生命的赞歌, 绿色是幸福的天使, 没有绿色,阳光将失去作用; 没有绿色,生命将毫无意义。 有人说:绿色是雨水的种子,将醇美的甘露化作一片爱意; 有人说:绿色是阳光的种子,把宽厚慈祥化为茁壮的生命力; 有人说:绿色是无私的化身,层层绿叶只为衬托花儿的美丽。
第二步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找出本文的写作思 路及其相对应的情 感变化?
写作思路
遇绿(1~4) 赏绿(5

情感变化
热切追求 喜欢满足 因爱生怒

高一下册语文《囚绿记》教案

高一下册语文《囚绿记》教案

高一下册语文《囚绿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囚绿记》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2.学生能够掌握表达复杂情感的技巧和方法。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小说主题和内涵。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重点讲解以下内容:1.小说《囚绿记》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主题和内涵。

3.探究小说通过人物和情节揭示的思想和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3.2 讲解环节3.2.1 小说《囚绿记》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囚绿记》是中国现代小说家林语堂所著的一篇短篇小说。

该小说讲述的是在大革命时期,由于家丑外扬而受到政府迫害的贵族少女绿蓉被关进牢房的经历。

林语堂通过描写绿蓉在牢狱中的生活,表达了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思考。

3.2.2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主题和内涵小说中主要人物有绿蓉和狱卒。

绿蓉性格强烈、自尊心极强,但在遭遇严重打击后,逐渐表现出对生活的无望和对人性的幻灭。

狱卒虽然身为官府的走狗,但在和绿蓉接触的过程中,逐渐产生道德觉醒,开始反思自己的职责和作为人的价值。

小说的情节简单、却又富有情感,主要表达了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思考。

在绿蓉被迫入狱之后,她开始对人生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追问自己“自由到底是什么?”,逐渐意识到了人性本质的苍凉和渺小,同时也对命运和自由产生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3.2.3 探究小说通过人物和情节揭示的思想和价值观小说通过绿蓉和狱卒这两个形象,揭示了人性的压抑和伤害,探究了由自身产生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同时也表现出对人性自由和人生观的深刻思考。

小说所表现的价值观,主要是对人性的理解和对审美价值的反思,呼吁人们保持自由的思考态度和对人性深入的理解。

3.3 活动环节3.3.1 学生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小说中涉及到的主题和内涵,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3.3.2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散文的形式写下自己对小说《囚绿记》的评价和体会,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文学的理解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天台县平镇陆蠡故居
重点字词
陆蠡(lǐ) 涸(hé)辙 婆娑(pósuō) 猗(yī)郁 囚系(xì ) 蕈(xùn )菌 ⑴了截:直截。 ⑵涸辙:干涸的车辙。 ⑶急不暇择:因着急而没时间选择。 ⑷婆娑:①盘旋舞动的样子、②枝叶扶疏的 样子③眼泪下滴的样子。 ⑸猗郁:茂盛的样子。
文本探究一
散文家陆蠡
值得骄傲的朋友 崇高的灵魂接触
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和一个 ——巴金
常春藤一样的陆蠡
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你爱国吗?” “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按 :指汪伪政权)么?” “不赞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 能征服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 他上了酷刑。
1942年3月,陆蠡与张 宛若女士结婚,三个 月后,他英勇就义。

绿色代表生命的活力 绿色给人带来舒畅的心意 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有生活的情趣 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显示出勃勃生机 桃红柳绿那是春的象征 青山绿水那是景的美丽 莺歌燕舞奏响绿色的旋律
绿 记
第一课时
整体把握 文本探究
课文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主旨。 能力目标: 2、赏析作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目标 3、体味作者行文曲折生动地表达出的向 往光明、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
茨威格
美国美国 著名的现实主 义作家杰克· 伦 敦因债务和疾 病的袭来,精 神陷入崩溃。 1916年11月21 日,他在卧室 内给自己注入 了过量的吗啡, 永远地睡着 了……
杰克· 伦敦
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高喊“日本因 经济繁荣而得意忘形, 精神却是空洞的,你们 知道吗?” 然后用刀 准确地刺向自己的小 腹……
三 岛 由 纪
日本诺贝尔 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认为 “死是最高的 艺术”,甜甜 地吸着煤气, 成就了他所认 为的“最高的 艺术”……
川 端 康 成
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莫泊桑用裁纸 刀割开了喉咙……
莫 泊 桑
荷兰天才画家---印象派大师---文森 特.凡高因爱情的挫 折、生活的残酷用手 枪对准自己的心 脏……
凡高
永不凋谢的绿叶
史铁生:写作就是为了不至于自杀。人之为人在于 多一个毛病,除了活着还得知道究竟活的什么劲儿。 种田做工吃饭乃是为活着提供物质保证,没有了就饿 死冻死;写作便是要为活着找到可靠的理由,终于找 不到就难免自杀或还不如自杀。
表现出外形美
2、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 的年华。 把绿看成爱、青春、幸福的象征。 3、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 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离开了阳光后的常春藤是如此柔弱。 4、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 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1、找出表现作者“囚绿”原因的句子,并作 分析。 “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书 案……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现实的功利主义色彩。自私。 不仅要用它置换物质生活空间, 还要用它填补精神生活的空洞。
2、“绿”在囚禁下有何反应?常春藤的反应表 现了怎样的性格?对此,作者的心理如何,如 何做的?作者的做法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 找出语句,分析。
执着、坚贞、顽强不屈。
课外学习 拓展延伸
请欣赏以下与绿有关的两组图 片,片,从而探讨有关于绿色的真 谛以及性格象征.
不应凋零的绿叶
老舍
现代文学 巨匠--老舍文革 中不堪迫 害纵身跳 入冰冷的 湖中……
傅雷,字怒 安,现代翻译 家、学者。 “文革”初不 堪残酷迫害, 1966年9月3日 晨和他的夫人 朱梅馥在上海 寓所双双用绳 套住自己的脖 子……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分析拓展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一、阅读“爱绿”部分,思考,小组讨论: 1、 找出表达作者爱绿的语句。 2、作者为什么对绿钟情如此? 找出句子,并分析。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找出表达作者爱绿的语句。
第五段直抒胸臆: “绿色是多么宝贵的啊……我急不暇择的 心情即使是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第六段进一步用“度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 欢喜”“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 的茎叶的欢喜”表达绿给予自己的兴奋与 快乐。
文本探究五 3.在作者的眼里,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作者描写的绿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 着感情与想象。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 “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 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象作者所说 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 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 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得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 成娇弱,好象病了的孩子”;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 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 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么的固执啊!”它是“永 不屈服黑暗的囚人”。这些特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 的美化、拟人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绿枝条当作人来写的。
1.标题“囚绿”是什么意思?这里的“绿”指什么 从全文看,“囚绿"是怎么一回事?
提示:
“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绿”指绿色的常春藤。 “囚绿”指“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 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 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绿的特点:
蓬勃 向阳
固执
象征: 生命、希望 光明、自由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 神
我渐渐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我仍然 不放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既怨怒又爱恋,既欲释又难舍的心态。 理智与情感的矛盾。
合作研究 艺术分析 赏析课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
找出文中写绿的句段,小组四人讨论, 品味作者笔下的绿的性格特点。
1、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 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纤细的脉络、嫩 芽。下雨的时候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2、作者为什么对绿钟情如此? 找出句子,并分析。 门虽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 而陌生。但我并不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 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润,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 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现实世界的“孤独”“陌生”“困倦”“不快”,在 与绿的“对话”,与“自然”的沟通中消解,“我”从 “绿”中悟到生的乐观和勇气,“绿”给予“我”精神 的慰藉和生命的向往。 社会人际空间的孤独和自我心灵世界的丰富对 立而统一。
“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都朝原来的方向。” 表现了常春藤不甘被囚、追求光明、顽强不屈 的性格形象。
“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
表达作者对常春藤眷恋中不满的心态。
3、离开阳光使常春藤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作者又是怎样做的?表现了怎样的 心理?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 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 了的孩子。
“绿”象征什么?你认为“绿”在文中具 体可以指什么?
象征: 光明、自由与和平。
“绿” 1、向往光明和自由、坚贞不屈的作者本人! 的意 2、蒙难、渴望自由与和平的北平的人们! 蕴 3、日寇铁蹄下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
文本探究三
1.课文既然划分为寻绿、观绿、囚绿、 放绿、怀绿五个层次,可作者为什么给文 章命名为“囚绿记”? 选定“囚绿”来给文章命名这与文章要表现的 主题有关。文章5个层次中,“囚绿”写绿枝条 艰难的状况,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 绿”表达作者复杂的心情,这是卢沟桥事变后, 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 作者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坚决反抗的反映。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 后来为什么又放绿?
为了让绿色与“我”更接近、更亲密,以装饰 简陋的房间,抚平“我”抑郁之心,燃起“我”对 生活的希望,“我”把绿色囚住。但是抗日战争爆 发后,“我”被青藤那顽强的抗争性格,永向光明 的执著精神所感染,作者仿佛看见了呼唤光明和自 由的千千万万个中国人(当然也包括作者本人), 故珍重开释了这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绿囚”。
绿

物 言
蓬勃、向阳、固执

物 抒
生命、希望,追求光明、自 由,坚贞不屈的抗战精神


探究性学习
在文中隐约交代了当时的写作背景, 请找出关于这些背景的语句,探究一下 作者的写作意图. 背景: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烽烟四逼中的旧都”.



文本探究二
整体感知
本文围绕哪个字来展开的 ?囚绿之前, 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快速阅读课文, 理清全篇思路,概括大意。) 寻 ( 赏 ( ( 囚 放 ( ( 怀 )绿 )绿 )绿 )绿 )绿
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
江天台,散文家和翻译家。 1931年毕 业于上海国立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 州语文学社。1933年到1934年在泉州 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散文。太平洋 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 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 在1942年被捕,不久由巡捕房转到虹 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月数月,惨遭 杀害,年仅34岁。主要散文集:《海 星》《竹刀》《囚绿记》
绿
抒情线索
一、(1-7)对“绿”(常春藤)的 喜爱之情,为下文囚绿做铺垫。 二、(8-11)囚绿的过程。着意表 现他囚绿的固执和青藤不甘被囚的 执著。 恋绿
囚绿
三、(12、13)释放“绿”,表达对 光明的呼唤和追求。
四、(14)对“绿”的思念之情。
释绿
思绿
1.寻绿(1—4段).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 其实是在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 2.观绿(5—7段).开始对绿枝条直观描写. 3.囚绿(8—12段).这是文章的主体,与文章标 题相呼应,写出了绿枝条生命变化的五个阶段. 4.放绿(13段).“卢沟桥事变”的文章背景,既 是作者的活动背景,也是绿枝条生存的背景。 5.怀绿(14段)。一年后仍旧怀念“圆窗和绿 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