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点复习训练题37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现代经济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中国现代经济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1年东北尔雅高考信息卷34题)“最严酷的时刻来临,商店里食物柜台一空如洗……过春节时,为体现党的关怀,每人凭本可买3两瓜子,不要粮票。
花生根本见不着,据说全出口换了外汇。
”(选自《历史的见证——四十年票证和人民币史》2009年1月版)“严酷时刻”产生的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C.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D.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2.(2011年3月山东省潍坊三县质检14题)右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其中出现C到D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一五计划的实施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国民经济的调整D.“大跃进”运动的展开3.(宁波效实中学2011届高三上期期中考22题)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 5%提高到45%。
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B.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4.“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共同的惨痛教训是()A.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C.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D.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5.(2011年11月潍坊北四县期中2题)根据国情,我国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
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B.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C.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D.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6.(2012年3月江门市一模17题)1960年底,毛泽东针对造成当时经济困难的原因明确提到“人祸”的问题,并且明确指出:这人祸不是敌人造成的,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人祸”是指A.长期战争的破坏B.混进党内的阶级敌人的破坏C.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D.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禁运7.(2011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20题)《中国青年报》“建国60周年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额完成;“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八五”(1991—1995):;“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八五”处的主题词应该是()A. 改革开放走向兴起B. 改革闯关治理整顿C.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D. 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8.到1986年,我国长期使用的数十种票证大多被取消。
2011届高考历史专题汇总及解析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湖州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13)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而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②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③社会秩序的稳定④田庄经济的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 [本文由免费提供]【解析】“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选自《淮南子》大意是:一个人用耒耕地(手握着耒,脚踩着耒下端横绑的短木,把耒尖插入土中,翻动土层)不超过十亩。
“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选自《汉书》记述魏国政治家李悝所说,大意是:现在一个带着五口人的户主,种地百亩,一年的收成是一亩一石半,打成粟是一百五十石。
材料反映了农业生产力得到较大提高,根据选项可以分析出原因是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
第③项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当时社会现实不符;第④项田庄经济的发展出现在汉代。
2.(宁波市2010年高三模拟考试卷3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本文由免费提供]材料二: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
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
《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
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注:铁搭:农具名。
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
)——《太湖地区农业史》材料三:新设备(注:广告图片。
19世纪末。
农业设备在变化。
从美国传入第一批收割机、蒸汽脱粒机、割草机。
机械化减轻了农民的劳动,然而取代了大量劳力。
)材料四:在18、19世纪,农业飞速发展:更合理的轮作制,粮食产量提高,用了新机器,以及对牲畜品种与农业技术的改革。
北京市西城区2011届高三二模试题(历史)
北京市西城区高三年级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2011.5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页,第II卷至页,共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2.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
”汉初统治者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分封制 B.分封诸侯王 C.颁布推恩令 D.设置尚书令13.美学家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
”这种精神在文学艺术上的体现是A.《清明上河图》 B.《红楼梦》C.京剧脸谱 D.《兰亭序》14.1759年,一位清朝官员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
”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①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②丝绸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③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国内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形成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15.如果为下列的地图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A.“清王朝自救运动” B.“近代工业的起步”C.“实业救国的浪潮” D.“民族工业的春天”16.为避免“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而创办的报刊是A.《时务报》B.《民报》C.《新华日报》D.《新青年》17.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
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A.魏源、洪仁玕 B.洪仁玕、康有为C.康有为、孙中山 D.孙中山、陈独秀18.1946年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围绕国民政府的改组问题,各种政治力量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最全图文版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部分)
2011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部分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1题)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 )①大都——北京②汴梁——开封③临安——苏州④益州——成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2.(2011年海南高考3题)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
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
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答案】C3.(2011年海南高考2题)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
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上下相反,好恶乖迕”。
这表明汉初()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答案】A4.(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2题)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计中反映了宋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答案】A5.(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15题)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
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答案】D6.(2011年江苏高考题1题)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
2011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知识点专题复习19
• 3.中共成立后组织和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 转入低潮,使中共认识到了建立革命统一战 线的重要性。 • 4.1923年中共“三大”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正 确方针,但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问题。 • 5.1924年1月,以国民党“一大”为标志, 实现了国共合作。 • 6.1924~1927年,随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及国 共两党由合作走向分裂,国民革命运动由兴 起、到发展,最后失败。国民革命运动的失 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掌握革命领导权和 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新三民主义提出了一 般平民享有民主权利, 把自由和权利的享有 与反帝联系起来 新三民主义增加了节 制资本的主张
民生 主义
• •
1.从把握单元特征入手 首先从宏观上把握本单元的阶段特征。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 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列 强和北洋军阀,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
(1)从列强侵略看,主要争夺国家有所变化。一战后,日美在华展开新一 轮争夺,日美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国家。对华政策:依然是以华治华, 扶植代理人,争夺对华控制权。随着大革命兴起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列强加紧干涉中国革命,并扶植蒋介石,这是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 •
3.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 主要内容:前期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后期宣传社 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
• •
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 指导思想:前期是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后期是马克思主义。
•
特点: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清算封建制度的根源。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上已深入到“思想”的 核心结构,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期,达到了 高潮。前期存在绝对肯定和否定的偏向,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 动相结合。
2011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点突破复习题3
第一部分知识篇第1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
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
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
其特点不包括()A.嫡长子继承制B.神权与王权的结合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D.“国”与“家”结合解析:题中图片反映的政治制度为宗法制,其核心为嫡长子继承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使“国”与“家”紧密结合。
答案:B2.汉高祖刘邦想废太子(吕后所生长子,即汉惠帝刘盈)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新太子。
御史大夫周昌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周昌极力反对汉高祖废太子的原因是()A.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威权B.坚守御史大夫谏议之责C.维护传统宗法继承制度D.根除影响汉政权稳定的隐患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刘邦想废太子(吕后所生长子),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新太子”。
联系历史传统,关于王位继承主要是以嫡长子继承为原则的,以此防止家族内部的权力纷争,所以应该选择C项。
答案:C3.(2010·课标全国,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柳宗元对秦代实行郡县制大加赞赏,认为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这主要是因为在郡县制下,地方官员由皇帝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实现了皇帝和地方官员共同治理天下,即所谓的“公天下”,故D项的说法最符合题意。
答案:D4.秦朝统一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下面关于《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B.秦律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治国家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设置监察部门D.秦朝开始在全国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解析:秦朝颁布《秦律》实行严刑峻法,是为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从本质上看仍为“人治”而非“法治”。
2011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12唐初编定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史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答案】D【解析】在我国古代图书分类中,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13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张居正一条鞭法的实行更有利于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14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
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
《瀛环志略》对开阔中国人的视野,了解西方的政治制度,冲破封建思想樊笼起了一定的作用。
15《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贴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发动镇压戊戌变法运动后,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其余全部废除。
2011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知识点专题复习7
• • • • • •
如何认识不同阶段西方列强侵华的不同 特征 【示例】 (2008·南京师大附中统考题)右 图所示的纪念碑纪念的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D.辛亥革命
•解析:本题为图文情境题,考查考生的识图 和读图能力。图中“遇难者300000”字样反馈 的历史信息就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 •答案:C
夺取抗日 战争的完 全胜利
解放 反对美、蒋的一切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展人 战争 力量和各民主党派、民民主运动。召开“中国人民政治 时期 无党派人士 协商会议” 人 民 民 主 统 一 战 线 ①实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中共、民主党派、 协商的制度,定期召开各级政治协 无党派人士、各民 商会议,发扬人民民主;②1956年 族、华侨、宗教界、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 各人民团体。此统 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 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到一个新阶段;③“文革”中统一 是中国人民政治协 战线政策遭严重破坏;④十一届三 商会议 中全会后,落实政策,调动一切积 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反蒋反 美,解 放全国 完成向 社会主 义过渡 的总路 线总任 务 建设社 会主义 建设有 中国特 色的社 会主义 和统一 祖国
过渡 时期
1957 ~ 1978 年
爱 国 统 一 战 线
①1982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 社会主义劳动者、 1978 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②实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 年至 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 国者、拥护祖国统 今 制度;③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和统一 一的爱国者 祖国、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旗帜
•(6)抗日根据地开展的大生产运动,为抗日战 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整风运动为抗战 的最后胜利做了思想准备。 •(7)中国的抗战得到了世界人民和反法西斯国 家的援助,也得到了海外华侨的支持;苏联 出兵中国东北和美军进攻日本,加速了中国 抗日战争的胜利。
2011年全国各地历史高考题及模拟题汇编-宁波中学
2011年全国各地历史高考题及模拟题汇编:必修2专题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9小题,共0分)1.(2011年10月湖北鄂州摸底19题)《清文献通考》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镜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
后深入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
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
’上从之”。
这段记载充分说明()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2.(2011年10月安溪一中统练29题)下列思想与古代农耕经济相适应的有()①“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②“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③“使民重死而不远迁”④“儒者以纲常立教,为人子为人妻者,既失个人之独立人格,复无个人独立之财产”A.①②B.①③C.①②③④D.②④3.(2011年11月信阳市调研23题)(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
”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已经出现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 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4.(2011年10月安溪一中统练25题)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5.(2011年10月佛山顺德期中13题)《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
2011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知识点专题复习1
从揭示历史的本质属性角度命题。
•研究2 布雷顿森林体系从建立到瓦解体现的本质是(
• • • • A.雅尔塔体系从建立到崩溃 B.世界金融秩序从稳定走向混乱 C.美国经济霸权由鼎盛至衰退 D.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由繁荣走向“滞胀”
)
•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国主导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
• 界货币体系,1973年,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此体系解体,美元 • • 的中心地位丧失,西欧、日本不断冲击着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越来越快,已成为第一生产力。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本质上是生产关系 的调整,适应了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生产力迅速发展的需要。因而
两者中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根本的动力。
• ⊙西欧和日本在二战中经济实力严重下降,战后被迫在经济上接受美援 的同时,外交上受制于美国,被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但随着经济的快
速增长,到70年代,西欧和日本不仅在经济领域冲击美国的经济霸权,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永恒规律。在 这一规律作用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不断 发生重大变化,其经济格局的演变大体经历了 三个阶段。
项目
阶段 英国“世 界工厂” 地位 美国掌握 世界经济 霸权 世界经济 格局多极 化
时
间
表 现 19世纪中期,英国煤、 铁、纺织品的产量超过 了法、美、德三国的总 和
第二课时
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最新考纲下载 •●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学考点睛 •◎从高考命题看,近几年再现率适中。 •◎热点链接:从两极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到当 今世界资本主义国家 • 关系。
世界市场
最新科学技术
提高石油价格
明显放缓
滞胀
税率 出 企业
2011各省历史高考试题汇总(问答题)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
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
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
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
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
”强调对官员的品行与政绩考核:“其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
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
”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
每年考核,公开结果。
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有状,为下下。
”“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材料三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
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
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察,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
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
俟考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
河北2011年高考二模试卷 历史
河北区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二)文科综合历史部分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历史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3页,第II卷4至6页,共100分。
答卷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姓名填写在答题(卡)纸上。
答卷时,考生请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纸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纸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I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852年,英国人米契尔描述中国:“在收获完毕以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梳棉、纺纱和织布。
这个国家9/10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细的本色布都有。
生产者所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以粗布而论,我们是没有任何希望与之竞争的。
”他试图说明的是A.中国人习惯了节俭的生活B.中国的家庭手工业主要从事棉纺织C.中国棉布的生产成本低廉D.中国传统小农经济对英国工业品的顽强抵制2.公元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
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
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
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
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罗马法律①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②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③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被称为公民法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3.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
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主要是因为蒸汽机A.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B.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C.促进了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和改进D.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4.据《九国租界与近代天津》记述,天津口岸的进出口商品检验和保险理赔大权掌握在外商公证行。
2011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知识点专题复习5
1.从知识角度看 . (1)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社会经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 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 济迅速发展 、 阶级关系剧烈变化 、 奴隶制 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 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 (2)利用哲学原理考查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利用哲学原理考查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利用哲学原理考查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时期政治、 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时期政治 、 经济的 反映。 反映。
3.从题型角度看 . (1)就非选择题而言,百家争鸣中各派思想的 就非选择题而言, 许多合理部分,如儒家思想中的“诚信” 许多合理部分 , 如儒家思想中的 “ 诚信 ” 、 “ 民本”思想等,要注意对这一块内容与社 民本” 思想等, 会时事的联系。 会时事的联系。 (2)就选择题而言,运用新材料、新情境对各 就选择题而言, 就选择题而言 运用新材料、 派思想的考查,题目会大量出现。 派思想的考查,题目会大量出现。
2.从能力角度看 . (1)比 较问题的能力 。 如 2009年海南单科 比 较问题的能力。 年海南单科 题比较儒家和法家思想的共性。 第1题比较儒家和法家思想的共性。 (2)研究 、 探究问题的能力 。 如 2009年广 研究、 研究 探究问题的能力。 年广 东单科第26题 通过三组材料,分析、 东单科第 题,通过三组材料,分析、探 究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文化的演变情况。 究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文化的演变情况。广 东高考连续几年考查类似的题目。 东高考连续几年考查类似的题目。希望引 起注意。 起注意。
西周末年,周天子权威已受破坏。东周初, 西周末年,周天子权威已受破坏。东周初,周天子实际上已 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统一的局面已不存在。 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统一的局面已不存在。春秋战国 时期诸侯争霸,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但与此同时, 时期诸侯争霸,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但与此同时,促进统一 的因素不断增长,国家的统一已经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的因素不断增长,国家的统一已经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从经济上来说,由于春秋以来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①从经济上来说,由于春秋以来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各地 社会经济联系加强,各诸侯国经济交流频繁, 社会经济联系加强,各诸侯国经济交流频繁,这就为统一创 造了经济基础。 春秋战国 造了经济基础。 从形式上说,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小国, 时期的统 ②从形式上说,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的数量逐 一趋势 渐减少,到战国后期只剩下主要的七个国家,逐步实现了局 渐减少,到战国后期只剩下主要的七个国家, 部统一,为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部统一,为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从人民的要求看,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③从人民的要求看,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人民渴望结束分裂战乱状态, 人民渴望结束分裂战乱状态,统一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愿 望和人心所向。 望和人心所向。 从民族关系来讲,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 ④从民族关系来讲,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 族逐步融合,为后来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族逐步融合,为后来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政治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中国近代政治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1年12月保定调研34题)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保持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成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
这表明A.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中共积极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C.中共放弃了革命领导权D.中共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不断滋长2.(2012年1月延吉市一模16题)胡锦涛:“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上述材料表明了A.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B.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C.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是胜利的根本原因D.苏美对日作战,对中国的有力配合,是中国抗战胜利的外因3.(2011年4月湖南雅礼中学月考26题)以下是近代不平等条约中的三组条款,其共同的危害是()第一组: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驻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第二组: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第三组:在国内由各国驻兵,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计由黄村经天津至山海关共十二处A.中国的领土主权日益遭到破坏B.中国社会日益半殖民地化C.严重危害了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D.清政府沦为殒强的侵华工具4.(2012年11月山东济南高三质检)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打开大门”指的是A.中国被迫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B.中国失去了香港岛C.外国人可以进入中国内地进行贸易活动 D.外国军舰可以出入中国沿海城市5.(2011年1月绍兴市高三期末质检13题)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以下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③乐善好施时期(1905—1937),④赞赏时期(1937—1944),⑤清醒时期(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
2011年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
由山地、高原中“善骑射”的“六郡良家子”组建的军队,
也一直是汉朝军队的核心。隋及唐前期,关中在经济上已
然衰落,远不能与“山东”相比,但依靠关陇为主体的府
兵,以及国家马场饲养的最多时达到四十万匹的战马,仍
足以控辖全国;当唐朝失去对西北山地的有效控制后,国
势便一蹶不振。在历史学家吴于廑看来,游牧世界与农耕
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知识分子的反思和 探索。
39.(60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祖国西北,地域广阔。复杂 多样的自然环境,农牧并存 的人文特征,使这里成为各 民族繁衍生息、交流融合的 家园。陕、甘、宁等地区曾 是周、秦、汉、唐立国之基。 现代历史上,这里孕育了中 国革命的圣地。西北的全面 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必将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 新的贡献
世界的互动,构成世界范围内农业时代历史发展的动力之
一。就中国历史来说,唐以后草原与中原农耕地区的互动
更为广泛而深入。
•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关中周边 地区对秦汉隋唐统一强盛的作用。(8分) (4)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互动”对唐以后中国历史的影响(12分)
• 材料二
•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 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 矣,内可无以乱,外可无以悔……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 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 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四单元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和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第65课时毛泽东思想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人说:“一九二七年,老蒋够厉害啦!它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
摔在地上。
可他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B.召开遵义会议,扭转时局
C.找到“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毛泽东的下列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 )
①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③中国革命的第二步才是实行社会主义革命④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3.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包括①实事求是②群众路线③改革开放④独立自主 (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D.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5. 毛泽东的下列著作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有()
①《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论十大关系》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 ②③
6.毛泽东思想的特征,即它的活的灵魂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关键词()
A.“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与时俱进”
D.“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
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单纯地流动游击政
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
开展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又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二“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
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
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
的合法权利。
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
道路。
”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毛泽东提出了什么理论?对中国革命带来什么影响?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毛泽东开辟的中国革命道路。
8.中共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他的成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他为世界补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你认为这一评价是否客观。
说明你的理由。
第65课毛泽东思想
一.1.C 2.A 3.C 4.C 5.B 6.A
二.7. (1)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2)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发动的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多次武装起义都失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中国没有进行合法斗争的条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了主体的革命战争;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内容:在中共领导下,坚持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
意义:引导中国革命走向了胜利。
8.客观的。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与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他为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那种以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而否定他的全部历史功绩,以及不承认他的晚年错误,甚至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坚持他的错误的态度是极其有害的历史唯心主义的态度。
毛泽东的名字和光辉业绩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