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训练——牧童诗

合集下载

吕岩《牧童》阅读答案与翻译赏析

吕岩《牧童》阅读答案与翻译赏析

吕岩《牧童》阅读答案与翻译赏析《牧童》是唐朝诗人吕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反映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

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吕岩《牧童》阅读答案与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吕岩《牧童》阅读答案与翻译赏析1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眠。

1.简析诗中的“铺”和“弄”二字的妙处。

(3分)2.后两句诗刻画了牧童怎样的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参考答案1.①“铺”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草的茂盛和“横野”的辽阔无垠,给人以平缓舒坦的感觉;②“弄”从听觉的角度传达出了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的特点以及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

评分标准:共3分。

描写的角度1分,草和笛声的特点以及人的主观感受2分。

意思对即可。

2. 刻画了一个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无羁无绊,自由自在,自然天真的牧童形象。

寄寓了作者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生活的向往。

评分标准:共4分。

人物形象2分,情感2分(答“对牧童的喜爱之情”给1分)。

意思对即可。

注释弄:逗弄。

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横野:宽阔的原野参考译文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完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欣赏天空中的明月。

译文二: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

牧笛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里休息了。

赏析《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断时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牧童诗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

牧童诗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

牧童诗原文翻译及赏析牧童诗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牧童诗原文翻译及赏析1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牧童诗》译文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

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

《牧童诗》注释陇(lǒng):通“垄”,田垄。

长安:唐代京城。

机关用尽:用尽心机。

《牧童诗》赏析这是一首饶有理趣,借题发挥的警世诗。

“牧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描写牧童自在自得的神情,悠然牛背上,短笛信口吹,宛然如画。

牧童牧着牛儿,从前村慢慢走过;吹着笛儿,笛声在田间随风飘悠。

“牧牛”尽“吹笛”,生动地描摹出牧童洒脱的形象、悠闲的心情:同时,诗人把牧童放在“村”尽“岸”的背景上,使画面境界外阔,显得“野”味浓郁。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即事论理,拉出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名利客”尽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

有多少在官场上争名逐利的庸人,费尽心机,其实不如牧童自在快乐啊!在一贬一褒之中,表露出作者清高自赏、不尽俗流合污的心态,同时也在赞美牧童。

该《牧童诗》尽《红楼梦》之“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中悠闲自得,吹笛牛背,早出晚归,不愁食衣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自然既飘逸而又理想,可惜在黑暗的制度下,只不过是文人学士们的“空想”之一。

《牧童诗》创作背景在《桐江诗话》中记载,这首诗应该是黄庭坚七岁时创作,即公元1051年(皇祐三年辛卯)。

黄庭坚父亲黄庶邀请几位诗友一起在家饮酒吟诗时,其中一位说:“久闻令郎少年聪慧,何不让他也来吟一首!”这时,黄庭坚想起了吹笛子的小牧童,便以牧童为题,作一首诗。

牧童诗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横吹隔陇闻。

(吹笛横吹一作:短笛风斜)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译文: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

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

中小学语文古诗《牧童》鉴赏基础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中小学语文古诗《牧童》鉴赏基础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中小学语文古诗《牧童》鉴赏基础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牧童
唐·吕岩①
草铺.横野②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③卧月明。

【注】①吕岩,也叫吕洞宾。

唐末、五代著名道士。

②横野:宽阔的原野。

③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1.简要赏析这首诗中加点的字。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参考答案】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

“弄”字写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2.【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喧嚣、安然自在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吕岩《牧童》诗词赏析

吕岩《牧童》诗词赏析

吕岩《牧童》诗词赏析牧童唐代: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文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注释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

铺:铺开。

横野:辽阔的原野。

弄:逗弄,玩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用来遮风挡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赏析首句“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

一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

第二句“笛弄晚风三四声。

”描述了听觉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一“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具有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仅仅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第三句“归来饱饭黄昏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直接描写牧童,牧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之后了。

末句“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诗人没有描写牧童躺下做什么,牧童可能是想舒展下身子,也可能是欣赏月色。

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全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

《牧童》一诗,不但让读者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读者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儿童诗:《牧童》全文及注释

儿童诗:《牧童》全文及注释

【导语】吕岩,也叫做吕洞宾。

唐末、五代道⼠。

名□(⼀作□),号纯阳⼦,⾃称回道⼈。

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仙之⼀。

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或“关右⼈”,元代以后⽐较⼀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西芮城)⼈,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东东平)⼈。

牧童 唐代: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卧⽉明。

译⽂ 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样,四处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

他连蓑⾐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

注释 牧童:放⽜放⽺的孩⼦。

铺:铺开。

横野:辽阔的原野。

弄:逗弄,玩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草或棕⽑编织成的,披在⾝上的防⾬⽤具,⽤来遮风挡⾬。

卧⽉明:躺着观看明亮的⽉亮。

赏析 ⾸句“草铺横野六七⾥“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葱茏。

⼀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

草场的宽阔⽆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个场景。

第⼆句“笛弄晚风三四声。

”描述了听觉上的感受,侧⽿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弄”字,更显出了⼀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笛声的悠扬悦⽿,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具有⽆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这⾥的“六七⾥”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第三句“归来饱饭黄昏后”,诗⼈笔锋⼀转,开始直接描写牧童,牧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之后了。

末句“不脱蓑⾐卧⽉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困来即眠,⽆牵⽆挂,⾃由⾃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诗⼈没有描写牧童躺下做什么,牧童可能是想舒展下⾝⼦,也可能是欣赏⽉⾊。

诗⼈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有⽆限的想象空间。

全诗展⽰了⼀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和明⽉。

《牧童》古诗文赏析

《牧童》古诗文赏析

《牧童》古诗文赏析这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这里的人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家户户都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一颗鲜红的太阳高高地挂在蓝色的天空中,已经玩耍了一天的它热得满脸通红,脸上似乎滚落下了一滴滴晶莹剔透的汗珠。

它却依然散发着金灿灿的光芒,把天和地全部都笼罩在里面,好像是一个圆滚滚的大火球一样,精神依旧是那么得抖擞,好像是一个希望能够整日玩耍的顽皮小孩子一样,恋恋不舍地对人们说着“再见”,慢慢地向下移动着。

这夕阳下的草原显得更加美丽。

辽阔的草地更加浓绿,似乎是一幅生动逼真的水墨画那样,绿得又像是一大块翡翠。

小草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摆着自己娇小柔弱的身躯,似乎在欢快地舞蹈。

一大片舞蹈的绿草,又像是广阔的绿色海洋中来回起浮的波浪,是那么得和谐。

突然,在这片原本寂静的大草地上,传来一阵阵清脆动听的笛声。

那笛声悠扬悦耳,随着微风慢慢地飘来。

连地上的绿草似乎也陶醉起来,停止舞动自己的小身体,静静地抬起头来,细心倾听着这笛声中的每一个音符。

这悦耳的笛声时而快,时而慢,时而缓,时而舒,时断时续的',仿佛是神奇的大自然谱的曲,唱的歌,十分动听。

只见,在草地的深处慢慢地走出了一头老黄牛,一个顽皮淘气的小牧童坐在老黄牛踏实的后背上,手中拿着一支长长的木笛,放在嘴唇边上轻轻地吹着小曲儿,自己也陶醉在这美妙的笛声之中。

小牧童刚刚在农田中辛苦地干了一天活儿后,终于放牧归来。

他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自己的家门口前,敲了敲木门后,一位老妇人急忙打开了门。

小牧童也连忙牵着老黄牛走进屋里,和家人们一起坐在餐桌旁吃起了晚饭,亲切愉快地谈论起自己这一天的所见所闻。

吃饱了饭后,已是黄昏了。

小牧童瞧见天色渐晚,又急急忙忙地出了家门,再次来到碧绿的大草地上。

他现在累得筋疲力尽,连身上穿着的蓑衣也不脱,就一头钻进柔软的草垛子里,望着天空中皎洁的大玉盘似的月亮,躺在草地里休息了。

这就是“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声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诗》原文及译文

《牧童诗》原文及译文

《牧童诗》原文及译文《牧童诗》是一首饶有理趣,借题发挥的警世诗,是黄庭坚七岁时创作的。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牧童诗》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牧童诗黄庭坚〔宋代〕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译文: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

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

赏析:这是一首饶有理趣,借题发挥的警世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描写牧童自在自得的神情,悠然牛背上,短笛信口吹,宛然如画。

牧童骑着牛儿,从前村慢慢走过;吹着笛儿,笛声在田间随风飘悠。

“骑牛”与“吹笛”,生动地描摹出牧童洒脱的形象、悠闲的心情:同时,诗人把牧童放在“村”与“岸”的背景上,使画面境界外阔,显得“野”味浓郁。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即事论理,拉出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名利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

有多少在官场上争名逐利的庸人,费尽心机,其实不如牧童自在快乐啊!在一贬一褒之中,表露出作者清高自赏、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同时也在赞美牧童。

该《牧童诗》与《红楼梦》之“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中悠闲自得,吹笛牛背,早出晚归,不愁食衣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自然既飘逸而又理想,可惜在黑暗的制度下,只不过是文人学士们的“空想”之一。

创作背景:在《桐江诗话》中记载,这首诗应该是黄庭坚七岁时创作,即公元1051年(皇祐三年辛卯)。

黄庭坚父亲黄庶邀请几位诗友一起在家饮酒吟诗时,其中一位说:“久闻令郎少年聪慧,何不让他也来吟一首!”这时,黄庭坚想起了吹笛子的小牧童,便以牧童为题,作一首诗。

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

五年级古诗词三首牧童练习题

五年级古诗词三首牧童练习题

五年级古诗词三首牧童练习题一、基础巩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牧童()蓑衣()横野()笛弄晚风()2、解释下列字词。

(1)弄:________________(2)饱饭:________________(3)卧月明:________________3、默写《牧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牧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描绘了一幅牧童晚归休憩图。

B 诗中“草铺横野六七里”一句写出了原野的广阔。

C “笛弄晚风三四声”中的“弄”字,写出了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的特点。

D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对牧童悠闲生活的嫉妒。

二、阅读理解(一)牧童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5、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后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

6、诗中“铺”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7、诗中“六七里”和“三四声”这两个数量词的运用有什么好处?(二)舟过安仁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8、解释下列字词。

怪生:________________使风:________________9、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10、诗中两个小孩的行为有趣在哪里?(三)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1、解释下列字词。

相媚好:________________亡赖:________________12、这首词描绘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做什么?13、词中“卧”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三、拓展提升14、比较《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这三首古诗词在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牧童》

《牧童》
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古诗大意: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
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古诗积累: 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诗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池 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再见

牧童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牧童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牧童诗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古诗文、作文大全、教学资料、试题大全、条据书信、公文素材、方案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ncient poems, essays, teaching materials, test questions, letter letters, official documents, project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牧童诗原文、翻译及赏析牧童诗原文、翻译及赏析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牧童》译文及赏析答案

《牧童》译文及赏析答案

《牧童》译文及赏析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演讲致辞、祝福语、名言句子、感悟故事、心得体会、总结报告、工作计划、党团资料、条据书信、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peeches, blessings, famous quotes, sentences, insights, experiences, summary reports, work plans,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nd rules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牧童》译文及赏析答案《牧童》唐代: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牧童诗句练习题

牧童诗句练习题

牧童诗句练习题牧童诗句一直以来都是古代文学中经久不衰的主题之一。

从古至今,许多优秀的诗人都创作了关于牧童的诗句,其中蕴含了深厚的哲理和美好的意境。

本文将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牧童诗句,进一步领略其中所蕴含的诗意。

题目一:请用一句话描述“牧童诗”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参考答案:牧童诗以自然田园为背景,描绘了牧童的劳作与生活,展现出淳朴纯真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题目二:请从骚体、雅体和宋词三个方面,分别选取一首牧童诗句进行分析,并解释其意境和情感。

参考答案:1. 骚体:《离骚》作者屈原的名篇之一,“采蘩”一篇中的牧童诗句:“采蘩于山之樵兮,沃若采薇。

”这句诗以骚体文学的独特形式,描绘了牧童在山野中采集蘩草的情景。

诗句中的“沃若采薇”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牧童的快乐和兴奋之情。

2. 雅体: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句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句诗不仅形容了壮丽的自然景色,还暗含了人生短暂、时光流转的情感。

牧童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生活,领会到自然的变幻与可贵。

3. 宋词:苏轼的《村居》中的一句:“日日松门见竹亭。

”这句词以简洁精炼的语言,运用松门竹亭的形象,描绘了牧童日常生活的片段。

通过这些寻常的景物,牧童经历了自然的变化,与大自然产生和谐共鸣。

题目三:请用自己的话总结牧童诗中常见的意象和主题。

参考答案:牧童诗中常见的意象有牛羊、花草、山水等,主题则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劳作与生活的描写为主。

牧童诗描绘了旷野边境上牧童们勤劳辛劳、天真烂漫的形象,展现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共存。

这些诗句常常以简洁的语言,抒发诗人对牧童纯真生活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美好的讴歌。

总结:牧童诗句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

通过练习题的形式,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牧童诗的主题和特点。

通过对骚体、雅体和宋词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理解了不同文学形式中表现牧童生活的方式。

我们发现,牧童诗描绘了牧童们劳作、生活和与自然的关系,展现了纯真、劳动和和谐的价值观。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词鉴赏《牧童》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词鉴赏《牧童》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词鉴赏《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释】铺:铺开。

横野:辽阔的原野。

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

弄:逗弄,玩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翻译】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

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

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鉴赏】《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

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牧童吕岩阅读理解

牧童吕岩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牧童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水墨图,请你给这幅图拟一个标题。

(2)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向往怎样一种生活?
(3)简析诗中的“铺”和“弄”二字的妙处。

(3分)
(4)后两句诗刻画了牧童怎样的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牧童晚归休憩图
(2)向往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3)①“铺”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草的茂盛和“横野”的辽阔无垠,给人以平缓舒坦的感觉;②“弄”从听觉的角度传达出了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的特点以及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

(4)刻画了一个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无羁无绊,自由自在,自然天真的牧童形象。

寄寓了作者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生活的向往。

唐·吕岩《牧童》、宋·黄庭坚《牧童诗》阅读训练

唐·吕岩《牧童》、宋·黄庭坚《牧童诗》阅读训练

唐·吕岩《牧童》、宋·黄庭坚《牧童诗》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5~16题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诗
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诗首句一个“铺”字,表现出青草茂盛、原野开阔的自然景象,给人和缓舒适的感觉。

B.吕诗次句一个“弄”字,传达出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之感,衬托出乡村深夜的静谧。

C.黄诗首句从远处的“前村”落笔,而一个“过”字使得“牧童骑牛”这一画面具有了动态感。

D.黄诗次句“隔陇闻”以声写人,却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极具想象力。

16.两首诗的结尾两句各尽其妙,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进行赏析。

(6分)
15.(3分)B(“乡村深夜的寂静”错,应该是“黄昏”时分。


16.(6分)①吕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再现了牧童休息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②黄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将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表露出作者清高自适、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

评分建议:每点3分:表达方式1分,分析鉴赏2分。

关于牧童的诗歌

关于牧童的诗歌

关于牧童的诗歌1、《牧童诗》宋代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2、《牧童词》唐代储光羲不言牧田远,不道牧陂深。

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

圆笠覆我首,长蓑披我襟。

方将忧暑雨,亦以惧寒阴。

大牛隐层坂,小牛穿近林。

同类相鼓舞,触物成讴吟。

取乐须臾间,宁问声与音。

3、《牧童》唐代卢肇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4、《牧童》唐代刘驾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

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

5、《牧童/令牧童答钟弱翁》唐代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6、《牧童词》唐代李涉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7、《牧童》宋代周敦颐东风放牧出长坡,谁识阿童乐趣多。

归路转鞭牛背上,笛声吹老太平歌。

8、《牧童曲》宋代李复牧童喜晴卧溪曲,群牛互斗残我竹。

惊起旁行不肯来,闻呼却走如生鹿。

园夫奋詈辱其翁,老翁操箠自驱逐。

牛奔冲狂乱坏篱,补篱更剪溪边木。

9、《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0、《村晚》宋代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1、《牧歌》清代孙原湘上牛坐,伏牛卧,牧童光阴牛背过。

牛尾秃速牛角弯,牛肥牛瘠心先关。

母呼儿饭儿不饭,人饿须知饲牛晚。

放之平泉,以宽牛劳;浴之清浅,以息牛喘。

牛能养人识人意,一牛全家命所寄。

阿牛牵牛去输租,劝爷卖牛宁卖吾。

12、《春雨》唐代李咸用大帝闲吹破冻风,青云融液流长空。

天人醉引玄酒注,倾香旋入花根土。

湿尘轻舞唐唐春,神娥无迹莓苔新。

老农私与牧童论,纷纷便是仓箱本。

13、《倚瑟行》唐代鲍溶金舆传惊灞浐水,龙旗参天行殿巍。

左文皇帝右慎姬,北面侍臣张释之。

因高知处邯郸道,寿陵已见生秋草。

万世何人不此归,一言出口堪生老。

高歌倚瑟流清悲,徐乐哀生知为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训练——牧童诗
14.阅读下面两首描写牧童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牧童诗
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牧童
答钟弱[注]翁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 钟弱为平凉太守,热衷于功名。

(1)这两首诗中都描写了牧童的笛声,请简要分析其对刻画牧童形象的作用。

(4分)
答:
(2)这两首诗表达主旨的手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参考答案】
14.(1)两首诗都借笛声来刻画牧童的形象。

前一首诗写骑在牛背上的牧童,吹出嘹亮的笛声,隔着田陇都能听见,
与那些在官场争夺名利的人比起来,牧童的生活是多么自由自在。

后一首诗写牧童归来饱饭黄昏后,面对晚风中的六七里野草,悠闲地吹起笛子,表现了牧童闲适的心情。

(2)前一首诗直接将牧童生活与长安名利客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官场仕途的厌恶和对牧童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

后一首诗通过描写牧童悠闲恬静的生活图景,间接地表达了对钟弱热衷于功名的劝告。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和内容的能力。

前一首诗的主旨已在后两句中点明,诗人是运用对比的手法,将牧童的生活与长安名利客的官场生活进行比较,赞美前者,否定后者。

读后一首诗要注意诗后的注,后一首诗也暗含对比,主旨表达得含蓄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