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

合集下载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标题: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 小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1. 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小数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例题和讲解。

2.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旧知识:整数加、减法运算规则。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整数加、减法,那么小数加、减法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a. 小数点对齐。

b. 从最低位开始,按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c. 结果中的小数点与加数或减数中的小数点对齐。

2. 举例说明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a. 举例:计算 3.25 1.5。

i. 小数点对齐:3.25 1.50。

ii. 从最低位开始计算:5 0 = 5,2 5 = 7,3 1 = 4。

iii. 结果:4.75。

b. 举例:计算 5.6 - 2.48。

i. 小数点对齐:5.60 - 2.48。

ii. 从最低位开始计算:0 - 8,不够减,向高位借位,6 - 4 = 2,5 - 2 = 3。

iii. 结果:3.12。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运算方法。

2. 强调小数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节课内容:小数乘、除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运算规则和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合作意识。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小数加、减运算技能,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1.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技巧。

教学难点:1. 小数点对齐。

2. 小数的进位和借位。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回顾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进位和借位的规则。

2. 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那么小数加、减法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二、探究小数加、减法(15分钟)1. 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a. 小数点对齐。

b. 从低位开始,按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c. 相同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

d. 哪一位相加满十向上一位进一。

e. 哪一位不够减从上一位借一当十,加上原来的数再减。

2. 示例讲解:通过示例演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三、练习小数加、减法(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解,纠正错误并总结注意事项。

四、巩固提高(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学生相互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

3. 教师点评并总结解题方法。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运算技巧。

2. 强调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以及进位和借位的规则。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练习册上的小数加、减法练习题。

2.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小数乘、除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例、练习和巩固提高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运算技巧。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优质教案.pdf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优质教案.pdf

2、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新
意事项
朋友 —— 小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
数的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处处要用
到小数加、减法的知识。 (出示教材第 92
页例 4 情境图)
二、交流共享。
1、教学小数加法。 出示例 4 主题图,提问:从价目表上你们 知道了哪些信息? (1)出示问题:买 1 个馒头和 1 杯豆浆 一共要多少元?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熟练地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基本结构
引 学 质 疑
内容和 过程
学生活动 ( 五学 )
教师活动 ( 五探 )
一、谈话引入。
1、笔算下面各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说
35+98 98- 87 91- 29 56+23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说笔算整数 加、 减法的注
学 生 列 师板书:
个馒头和 1 杯豆浆一共要 1.2 元,那么 1 式。
3.4 - 2.8
碗面条比 1 碗馄饨贵多少元? 共
师板书:
( 2)提问:能不能也用竖式把你的思考
学生独立解 元 角

过程表达出来?
答,指名板
3.4

引导学生讨论: 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怎么
演 ,集 体回 - 2.8

办?
馈。
0.6
学生汇报: 馒头 0.5 元, 豆浆 0.7 元, 馄饨 2.8 元, 面条 3.4 元
师板书: 0.5+0.7 。
教师巡视, 并 进行适当的 引导。
个人复备
敬业 精业 创业
集体备课教案
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
让学生列式,指名回答。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小数的概念,能够用小数表示数量,如0.5表示一半,0.25表示四分之一等;2.能够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能够准确地计算小数之间的加减运算;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经济报表分析等。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讲解小数的加减法,并通过实际案例给学生提供计算小数的机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数问题,如“如果一本书的价格为59.99元,你手里有80元,你还需要付多少钱?”等问题来引出小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重点介绍小数的概念,如何用小数表示数量,小数点后的数位表示的意义等。

3. 教学难点掌握小数的加减法,并且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学方法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的听讲理解、演示、练习、互助和老师的指导等教学方法。

5. 教学步骤第一步:小数的加法1.要求学生回忆小学二年级加法的运算过程。

2.老师以例子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小数的加法,如0.45+0.28=。

3.老师解释小数的加法过程,如对齐小数点、逐位相加等步骤。

4.让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实际问题解答的小数加法计算。

第二步:小数的减法1.以例子的形式,来介绍小数的减法,如0.78-0.33=。

2.让学生自行进行小数的减法操作,并检查答案。

3.引导学生发现减法规律,学会对齐小数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小数的减法计算。

第三步:小数的应用实例1.教师通过举例,如购物计算、经济报表分析等,引导学生进行小数的应用实例。

2.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实际小数题目的解答。

6. 教学总结老师对今天所讲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和总结,并汇总学生提出的疑问和不懂之处,尽量解答让学生有个全面的认识。

四、教学评估1.课堂作业: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小数加减法的作业。

2.练习题:教师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计算准确度。

3.随堂测试:在讲解完小数的加减法后,通过随堂测试来检测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理解水平。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数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能够理解小数的概念及大小比较;2. 能够运用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实例探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本质及规律;2. 通过趣味游戏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目标:1.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2.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用数学的语言描述问题。

教学重点:1. 小数的概念及大小比较;2. 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规律。

教学难点:1. 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2. 小组合作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1. 预习教材,准备教学课件和练习册;2. 准备教具:百分表、小数运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通过小组讨论,回顾数字的大小比较,并引入小数大小的比较。

2. 用实物或图片,让学生了解小数的概念,如一把尺子可以分成10份,每份是1/10,表示为0.1。

二、教学展开(35分钟)1. 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10分钟)(1)用实例演示大小比较的方法,如:0.3与0.5的大小比较,将其转化为分数进行比较,即3/10与5/10,由于5/10大于3/10,所以0.5大于0.3。

(2)让学生自己来完成小数的大小比较,并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如何将小数转化为分数比较大小。

2. 学习小数加减法(20分钟)(1)用实例演示小数加减法的方法,如:0.2+0.3=0.5,可以将0.2和0.3的小数点对齐,然后一位一位相加。

(2)让学生自己完成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通过趣味游戏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3. 解决实际问题(5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练习小数的加减法,如:小明有0.8元钱,他买了一本价值0.15元的练习簿,他还剩下多少钱?三、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所学知识点,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小数加减法习题,加强学生巩固小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优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优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运算规则上有所不同,需要学生通过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小数的概念和运算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小数点的对齐和进位、借位的处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情境和实例,如购物、测验成绩等。

2.准备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

3.准备黑板和小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观察商品的价格,引出小数加、减法的概念。

例如,苹果的价格为2.5元,香蕉的价格为1.8元,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购买苹果和香蕉的总价。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呈现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解释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以及小数点的对齐和进位、借位的处理方法。

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

可以选择基础题或拓展题,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小数点的对齐和进位、借位的处理。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章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小数加法,第二课时学习小数减法。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能熟练进行整数加、减法运算。

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运算规则上存在差异,需要学生重新认识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小数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小数的概念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意义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小数加、减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小数卡片、练习题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小数计算器、小数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实例,如购物时找零、测量身高等,引导学生发现需要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的问题。

让学生阐述自己对小数加、减法的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强调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

通过示例,展示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加、减法的规则。

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8单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8单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案

8.3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简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计算小数加、减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发展迁移类推的能力,体验探究的乐趣。

3.情感目标: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笔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5+98 98-87 91-29 56+23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笔算整数加、减法的注意事项。

2.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小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的加、减法。

在实际生活中,处处要用到小数加、减法的知识。

(出示教材第92页例4情境图)这是李阿姨刚开张的早点店,这节课让我们到她的早点店看一看吧!二、交流共享课件出示情境图说一说你知道的数学信息。

并说说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自学探究:①买1个馒头和1杯豆浆一共要多少元?列式依据:②如何计算?③1碗面条比1碗馄饨贵多少元?列式依据:④如何计算?⑤小数在加、减时需要注意什么?合作交流:孩子们自学完成之后,可以小组或者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自学结果并且互相探究不理解的、不会的,通过互相帮助可以学习一些内容,如果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做标记,全班同学一起解决。

展示点拨:问题①①买1个馒头和1杯豆浆一共要多少元?列式依据:求1个馒头和1杯豆浆一共的价钱用加法问题②②如何计算问题③③1碗面条比1碗馄饨贵多少元?列式依据:1碗面条—1碗馄饨3.4—2.8=问题④④如何计算?⑤小数在加、减时需要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

从低位算起。

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93页“想想做做”第1题。

请大家独立计算,在小组内开展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一位小数加、减法,对于学生来说较容易。

小学数学苏教新版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新版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新版三年级下册教案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内容江苏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92~93页。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髙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具学具教学挂图。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谈话:我们每天都去早餐店买早餐,这里面可是有不少的数学问题呢!你想研究一下吗?出示挂图:观察有几种食品。

小组讨论: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把自己购买早点的方案在组内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结合学生学过的搭配规律,探究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为学生进一步探索购买早点要花的钱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

1.每人尝试计算自己购买早餐要花多少钱?计算有困难的可以请组内小伙伴一起解决。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

估计有以下两种方法:(1)将早餐的价格看成以角为单位,将小数加法转化成整数加法。

(2)将早餐价格中的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

3.全班交流。

请一名学生交流自己购买早点的情况,花了多少钱?自己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统计班内有多少学生和他购买了同样的早点?自己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设计意图:以学生已有的购物经验和知识经验(整数加减法)为依托,尝试运用口算方法解决自己所提的问题是完全可能的。

在学生树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相互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探索成功的喜悦。

4.引导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1)以购买1个馒头和1碗豆浆为例,请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估计会出现下面两个竖式:5 0. 5+7 +0. 712 1. 2分组讨论:加法的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为什么要把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为什么得数中也要点上小数点?这个小数点应该点在什么位置?计算小数加法和计算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3)用竖式算一算自己刚才购买早点的价钱算得对不对?设计意图: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成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生主动迁移过去加法竖式计算的经验,尝试运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互动探究学习、迁移知识训练的方式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倡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体会和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知道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在计算过程中体会算理,加深对小数加碱方法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揭示学习内容1、教师谈话:我们以前学习了整数加减法,那么,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老师这里有2道题,请2个同学来做一做,其他同学一边看他们的计算过程,一边思考3个问题:①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②计算是从哪算?③计算时要注意什么?2、指名计算48+9= 25-17=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3、反馈题目是否正确,指名回答三个问题。

4、教师小结:通过练习,我们知道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低位开始计算。

②那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那一位不够建要向前一位退1再减。

这是以前学的整数加减法,那么小数怎么计算呢?今天请你们来研究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简单小数的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1、利用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1)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开学了,同学们到文具店买学习用具,每个蓝色笔记本0.9元,每个书包25.8元,每个文具盒6.8元每个红笔记本2.6元??)(2)利用你获取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你会列式吗?引导学生一人说提出的问题,一人说怎样列式,教师板书学生所说的算式,在学生提问并列式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题,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我们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共花多少元?一个卷笔刀比一支铅笔贵多少元?一支铅笔比一个卷笔刀便宜多少元?)教师肯定他们的说法后反问:你们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列式)0.8+0.6= 0.8-0.6=这2道题怎么算呢?请你们来研究研究。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加减法基本原理和方法;
2.学会应用小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其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规律;
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包括按位对齐、补零等;
3.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和抽象化,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课时:小数的加法
1.小数加法的定义、意义和规律;
2.小数加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小数加法的实际应用。

第二课时:小数的减法
1.小数减法的定义、意义和规律;
2.小数减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小数减法的实际应用。

第三课时: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1.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
2.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相关技巧;
3.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常见难点解析。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小数加减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
2.例题演练法:教师通过示例演练,帮助学生熟悉小数加减法的应用;
3.课前预习法:教师通过布置课前作业,要求学生提前熟悉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
1.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小测验等形式进行评价;
2.评价内容涵盖知识点掌握情况、解题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等;
3.评价结果用于教学效果的反馈并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资源及参考文献
1.《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2.《小学数学教学指导》。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第3课《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第3课《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第3课《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第3课《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内容主要包括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则以及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小数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对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运算规则上存在差异,需要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小数的概念和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及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灵活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加深对运算规则的理解。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及实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小数加减法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写有小数,用于课堂演示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入小数加减法。

展示一些价格标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商品的价格。

例如,苹果的价格为2.5元,香蕉的价格为1.2元,让学生计算购买2斤苹果和3斤香蕉需要支付多少钱。

2.呈现(10分钟)展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小学数学苏教新版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新版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新版三年级下册教案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小数的含义,理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

2、使学生经历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①理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②掌握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

(二)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8+ 67 = 27 - 14 = 3 5- 2 9=2.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小数的加、减法又该如何计算呢?今天我们一同来研究小数的加、减法。

(板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主题图。

第1页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意义的数学问题?2.教师有选择性地板书问题。

主板书:买一个转笔刀和一枝没有橡皮的铅笔,一共要多少元?一个转笔刀比一枝没有橡皮的铅笔贵多少元?副板书:一个书包和一个文具盒一共多少元?一本笔记本比一本练习本贵多少元?……3.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主板书的两个问题)怎样列式?4.指名学生列式。

5.你会用哪些方法计算?6.学生先独立尝试解决,再与组内同学交流。

7.指名学生汇报:学生1:答:买一个转笔刀和一枝没有橡皮的铅笔一共要1.4元,一个转笔刀比一枝没有橡皮的铅笔贵0.2元。

学生2:第2页答:买一个转笔刀和一枝没有橡皮的铅笔一共要1.4元,一个转笔刀比一枝没有橡皮的铅笔贵0.2元。

8.他们算得对吗?你会验算吗?指名学生板演。

9.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新知。

教师:在笔算小数加、减法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预设:小数点要对齐,从低位加起、减起,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

教师: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预设:相同数位要对齐。

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材版本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小数的概念,能够进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2.培养学生精细化、注意力集中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小数加法和减法运算;2.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课件、小黑板、彩色笔、教学卡片等;2.教学材料:练习册、同步练习题等。

教学过程1.导入小数的概念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数的例子,如购物时的价格、温度计上的数字等,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

2.小数的读法与写法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学生跟随教师朗读和书写。

3.小数的加法3.1 案例1:0.2+0.3=?教师通过小黑板展示计算过程,让学生跟读计算过程,理解小数的加法运算。

3.2 案例2:0.56+0.28=?教师通过小黑板展示计算过程,让学生自己尝试跟读计算过程,巩固小数加法运算。

4.小数的减法4.1 案例1:0.5-0.2=?教师通过小黑板展示计算过程,让学生跟读计算过程,理解小数的减法运算。

4.2 案例2:0.89-0.45=?教师通过小黑板展示计算过程,让学生自己尝试跟读计算过程,巩固小数减法运算。

5.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强调小数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练习题,学生在课后自行完成,并在下一堂课上批改。

课后作业完成教师布置的小数加减法计算练习题,认真查漏补缺。

拓展阅读1.如何理解小数的概念?小数,是指整数后面带有一定位数的数,也可以理解为分数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小数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购物时的价格、温度计上的数字等。

2.小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小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超市购物时的计算、平均温度的计算等。

掌握小数加减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单元《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单元《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单元《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单元《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对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有一定的理解。

同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基本知识,对小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本节课中进一步学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素材,如图片、卡片等。

2.准备小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小游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故事引入小数加、减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有一天,小明和小红去超市购物,他们买了一些物品,小明付出了10元,小红付出了5元,他们应该找回多少钱?”。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一些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例子,如:“2.5 + 1.5 = ?”,“3.6 - 1.2 = ?”。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练习小数加、减法的运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的小数加、减法知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优质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优质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通过详细的步骤解释和小数点的运算规则,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对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小数加、减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于小数点的处理和运算规则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点的处理和运算规则,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2.学具:学生练习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有3个苹果,你的朋友给你2个苹果,你一共有几个苹果?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有3.5元,你的朋友给你1.2元,你一共有多少钱?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

江宁区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第3课《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

江宁区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第3课《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

江宁区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第3课《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第3课《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主要介绍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书写方式和计算方法上存在差异,学生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

另外,学生可能对小数的概念和意义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小数加减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激励性评价: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小数加减法的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学道具:准备小数点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意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入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展示商品的价格,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两件商品的总价。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中的《3.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一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概念、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授的。

本节内容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对小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还是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等,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2.准备小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时找零钱等,引入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小数的加减法运算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的加减法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小数的加减法题目。

让学生在交流中,巩固所学知识。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3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3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3课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苏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八单元第3课时,主要内容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小数点对齐的技巧,以及如何在计算过程中保持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PPT、黑板、粉笔、练习本以及计算器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先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例如:“小明有3.5元,他又买了一支0.8元的铅笔,请问他还剩下多少钱?”让学生们思考并回答。

2.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用PPT展示一个简单的小数加法例题,例如:2.3 + 1.5,我会详细讲解如何对齐小数点,并逐步演示计算过程。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数加法对齐小数点先加个位数再加十位数写下结果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2.3 + 1.5 =2. 4.7 2.1 =3. 3.8 + 0.9 =答案:1. 3.82. 2.63. 4.7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课堂教学的效果,观察学生们对小数加减法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更多的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并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小数加减法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情景引入的设定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题讲解的过程中,对齐小数点的技巧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讲解是教学的重点,因为这是学生们在实际计算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探索,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从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简单的数学推理。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小数,学会了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有关小数的知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

教师结合例题图说明:王阿姨的早点摊每天供应四种早点。

提问:你能说说每种早点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吗?
(2)小数加法计算。

①如果想买1个馒头和1碗豆浆,一共要付多少元?怎样列式?
(板书:0.5+0.7)
②0.5+0.7得多少呢?怎样算?
(5角加7角是1元2角,0.5+0.7=1.2元)
③0.5+0.7用竖式怎样计算呢?
师边说明边板书:0.5元是5角,0.7元是7角,5角加7角是1元2角,是1.2元。

④师结合板书提问:在计算中为什么要把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为什么得数中也要点上小数点?这个小数点应该在什么位置?
⑤谁能说说0.5+0.7用竖式怎样算?
(3)小数减法运算。

①求买1碗面条比买1碗馄饨多付多少元,怎样列式?
(板书2.4-1.8)
②2.4-1.8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③师结合板书提问: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不写?为什么得数是0.6而不是6?
④谁能说说2.4-1.8用竖式怎样算?
2.教学“试一试”。

(1)任意选两种食品,先求它们的价格的和,再求它们的价格差。

(2)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求的是哪两种食品的价格和价格差,你是怎么算的?
(3)集体交流。

3.小结:
刚才我们计算了一些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计算,你能说说是怎样算的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提问:计算这些小数加减法和计算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想想做做3。

(1)学生读题,说说题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求什么?
(2)教师用玻璃杯和小棒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竹竿全长 4.6米,露出水面部分长1.2米”的意思。

(3)学生解答。

集体交流说说你的解题过程。

3.想想做做4。

(1)学生独立完成第(1)问和第(2)问,集体交流。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整理,教师选择几个问题供学生解答。

4.想想做做5。

(1)学生看题,指名说说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找出得数比1大的算式,集体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