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西方早期的改革 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合集下载

【小初高学习]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一)欧洲君主专制理论的构

【小初高学习]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一)欧洲君主专制理论的构

课时跟踪检测(一)欧洲君主专制理论的构建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从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大帝加冕(见右图)开始,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都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A.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B.王权神圣不可侵犯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解析:选A “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方面体现了世俗君主的权力具有了神圣的性质,另一方面又体现出王权要依附于教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2.“世俗权力之服从宗教权力,犹肉体之服从灵魂。

”阿奎那这句话体现了他主张( )A.王权至上B.法律至上C.教权至上 D.政教合一解析:选C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关键信息是“世俗……服从宗教……”。

A、B、D三项均不符合阿奎那的主张。

3.西方专制主义理论带有明显的神学色彩,这说明( )A.神权与王权是合二为一的B.基督教成为当时人们的普遍信仰,专制理论神化后更便于人们接受C.教会借助王权巩固其统治地位D.人们普遍接受了君主专制理论,如同接受宗教信仰一样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的神学色彩是由于当时基督教在欧洲盛行所致。

4.詹姆士一世在议会中声称:“国王完全有理由被尊称为神,因为他在人间行使类似神权那样的权力。

”这充分说明( )A.他是教会组织的统治者B.国王权力必须在神权之上C.他在极力贬低神的地位D.他在借助神权强化王权解析:选D 本题可用排除法。

詹姆士一世本身并非教会组织的统治者,排除A项;他虽然极力强化王权,但是并没有把自己的权力置于神权之上,更没有贬低神的地位,故排除B、C两项,故选D项。

5.法国国王亨利四世讥讽英王詹姆士一世是“基督教世界中最聪明的大傻瓜”。

你认为他把詹姆士一世称为“大傻瓜”的理由最有可能是( )A.詹姆士一世兼任苏格兰和英格兰两国的国王B.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理论C.詹姆士一世的统治恶化了同议会的关系D.詹姆士一世的理论激怒了罗马教皇解析:选C 詹姆士一世的“聪明”在于他用“君权神授”的理论为其专制统治提供了依据。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西方早期的改革单元整合岳麓版选修1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西方早期的改革单元整合岳麓版选修1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西方早期的改革单元整合岳麓
版选修1
[网络构建]
[考题例证]
例(2016·海南卷)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子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

由此可知,他( ) A.维护教皇权威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D.支持宗教改革
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

威廉·廷得尔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这说明他主张宗教改革,故选D项;A,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材料体现不出“信仰自由”,故C项错误。

答案:D
[升华拓展]
1.文明的冲突、交流一直以来都是历史发展的重要现象,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教派矛盾、冲突,甚至宗教迫害,但最终走向宗教宽容,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乃至今天的世界格局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也成为高考关注的重点。

2.一定要把欧洲宗教改革放在整个历史大背景中去理解和掌握。

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正在发展,要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去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潮流。

还要与其他改革进行比较,提高自己的综合比较和分析归纳能力。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3学案: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3学案: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含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背景(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2)阶级关系:社会地位较低的士阶层活跃起来.(3)教育学术: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2.概况: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子;等等。

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3.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1)地位: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2)主张:①核心思想: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他认为仁就是爱人,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政治思想: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③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1)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①政治思想: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②伦理观: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善良。

(2)荀子: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①政治思想: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强调人民力量。

②伦理观:提出“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3)影响: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三、道家和法家1.道家思想(1)老子:春秋晚期,道家创始人。

①哲学思想:世界本原是“道”,万物都存在对立面并相互转化。

②政治思想:主张“无为"和“小国寡民”。

(2)庄子:战国时期,继承发展老子的学说.①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②放弃一切欲念,获取精神自由。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3章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第1节 英国“护国主”克伦威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3章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第1节 英国“护国主”克伦威

第一节英国“护国主”克伦威尔●新课导入奥利弗·克伦威尔是英国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新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独立派的首领。

克伦威尔生于亨廷顿,曾就读于剑桥大学的雪梨苏塞克斯学院,信奉清教思想。

在1642—1648年两次内战中,先后统率“铁骑军”和“新模范军”,战胜了王党的军队。

1645年6月在纳西比战役中取得对王党的决定性胜利。

1649年,在城市平民和自耕农压力下,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共和国。

1653年,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自任“护国主”。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位资产阶级传奇人物?学完本节课,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教法案例本节课主要包括四个框目的内容,讲授时要分清主次。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克伦威的客观评价,而评价的依据是克伦威尔在内政与外交方面的措施及其带来的历史影响。

关于第一目“‘铁骑军’与‘新模范军’的统帅”的讲授,建议教师将其作为“了解”的内容进行处理。

本目讲授的是克伦威尔在内战中崛起的基本过程,从中可以看出,克伦威尔杰出的军事才能和较高的政治素养。

第二目“建立‘护国主’政治”,教师应将其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讲授时建议把握以下三点:(1)护国主政体建立的背景:国内政局动荡不安,新生的英吉利共和国受到了威胁。

(2)护国主政体的性质是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统治,但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统治。

因此,它和封建专制有本质的区别。

(3)补充护国主政体建立的意义:它是特殊时期出现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政体,有力地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应该给予肯定。

第三目“争夺海上霸权”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此部分内容在必修模块已经有所涉及,虽然并不深入,但可以和本部分内容形成互补。

本目应该引导学生形成两个认识:(1)克伦威尔通过三次英荷战争,为英国确立海上霸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克伦威尔还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

第四目“克伦威尔功过评说”,是本节课学习的落脚点。

此处授课建议教师首先给学生说明一些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原则:评价历史人物首先要坚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要从历史人物本身的功过是非出发,不能依据自己的主观好恶来评判;其次还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即历史人物有功也有过,不能一概而论;再次,评价历史人物一般要坚持生产力的标准、历史潮流的标准、人民利益的标准等几个重要的标准。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文档:第三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 学案12 含答案 精品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文档:第三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 学案12 含答案 精品

学案12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学习目标] 1.辩证地认识彼得一世改革的意图。

2.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

3.认识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一、背景1.必要性(1)17世纪末,西欧各国迅速发展,俄国闭塞落后;(2)当时还处于内陆的俄国急于打开通向欧洲的海路。

2.可能性(1)1689年,彼得一世正式掌权;(2)彼得一世的欧洲之行使其深谙国际形势。

深化探究材料一17世纪末,俄国只有21个手工工场,主要使用农奴劳动。

中央政务由按沙皇意愿设置的几十个部门负责,职责不清,效率低下,贪赃枉法盛行。

地方的“督军”权力广泛,往往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

当时的俄国只有陆军,没有海军。

士兵一面当兵,一面还从事手工业和做买卖。

文化教育受教会控制,学校数量很少。

全俄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也只占总人数的23.6%。

思考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答案彼得大帝的改革是时代的要求。

17世纪末,西欧各国发展迅速,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

其落后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材料二彼得一世热心向西方学习,他派代表团去西欧各国考察,学习西欧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聘请技师和专家,引进各种先进机器设备。

彼得一世也曾乔装打扮随同前往,他在荷兰认真学习造船技术,还拿到了毕业证书;在英国,他参观了科学院和牛津大学,拜访了大科学家牛顿;回国后,彼得一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推动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思考材料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彼得一世为了改变俄国落后面貌,热心学习西方文化。

[概念解读]1.征兵制:符合一定条件的国民(通常指达到一定的年龄),就必须有从事军职的义务。

2.重商主义:强调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出口大于进口)所能获得的财富。

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

[重点精讲]如何辩证地认识彼得一世改革的意图?(1)他的改革有改变俄国落后面貌、跻身于世界强国的一面,这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西方早期的改革单元小结与测评教案(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西方早期的改革单元小结与测评教案(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第三单元西方早期的改革一、新教与天主教(旧教)的主要差异1.在经典方面新教认为,《圣经》是教徒的唯一最高权威;而天主教则认为《圣经》只有通过罗马教廷的解释才能成为教徒的最高权威。

2.在教义方面新教主张“因信称义”,破除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开展革新;而天主教则要维护教皇绝对的传统权威和领导地位,主张“因行称义”,教权高于王权。

3.在教规方面新教无严格的教规制度,其活动方式较为灵活、开放,与各方面接触和对话;而天主教则有严格的教规制度,其活动方式较为保守。

4.在仪式方面新教主张主教、牧师都可以结婚,反对独身;而天主教则规定主教、神父都不能结婚,必须“守贞洁”,终身不娶。

二、欧洲宗教改革的性质1.从其发动背景看14、15世纪,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衰落,近代资本主义因素逐渐产生,天主教会的特权地位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2.从其过程看它简化宗教仪式,反对奢侈腐化,迎合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要求。

3.从其结果看它沉重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因此,宗教改革运动实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盖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

三、彼得一世改革的历史进步性1.从改革的背景看(1)随着14~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17世纪,英、法、荷等欧洲国家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但俄国的封建落后势力仍旧非常强大,不仅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了王权。

(2)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但他们自身力量弱小,希望借助王权的庇护得到发展;封建君主也希望借助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自己的统治。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封建君主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与资产阶级的要求相适应。

2.从改革的内容看(1)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

加强了中央集权,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2)改革奉行的重商主义政策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经济学说和经济思想的体现。

(3)改革注重实施与本国特点相符合的思想文化政策。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优化提升学案 岳麓版选修1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优化提升学案 岳麓版选修1

第11课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略)单元优化提升一、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宗教“异端”形式的原因1.是由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格局决定的。

在当时,天主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不仅支配着各国封建政治的重要权力,还垄断了整个思想文化与教育的意识形态。

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在当时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为了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这一斗争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

2.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是很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以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

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加尔文教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这些思想和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对应训练]1.中世纪时,欧洲人民的反封建、反教会斗争都以宗教“异端”的形式出现。

其根本原因是( )A.教会是中世纪欧洲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B.教会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C.教会对人们的影响无处不在D.早期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解析:选D。

早期人们反封建斗争常以宗教“异端”思想发动民众,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萌芽刚刚出现,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只能依托宗教“异端”形式进行反教会斗争。

二、德国、瑞士和英国三大宗教改革运动的比较2.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约翰·加尔文又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只能通过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去证明上帝的决定。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前者否定了《圣经》的绝对权威B.后者不利于人文主义的发展C.二者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信仰要求D.二者都破除了教权与世俗权力的束缚解析:选C。

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宗教改革都是以资产阶级宗教代替封建宗教,体现资产阶级要求,故C项正确;两场改革并没有否定《圣经》的绝对权威,两场改革均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故A、B项错误;二者均没有破除教权与世俗权力的束缚,故D项错误。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西方早期的改革单元过关检测卷 岳麓版选修1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西方早期的改革单元过关检测卷 岳麓版选修1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西方早期的改革单元过关检测卷岳麓版选修1(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天主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支配地位,主要是因为( )A.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B.“什一税”的大量征收C.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者D.统一了《圣经》版本且有解释权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所列四项都是原因,但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应选C。

答案:C2.中世纪,罗马教廷在西欧建立了大一统的神权统治。

以下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每年获取大量的地产收入B.奉行政教合一的原则,教皇与国王共同统治人民C.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D.在社会生活方面,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解析:在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等级森严,其影响无处不在。

经济上它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每年搜刮难以数计的社会财富;政治上它竭力控制各国的教权和政权,使封建王权从属于教权,但没有奉行政教合一的原则,故B项所述与史实不符。

天主教会也垄断了思想文化教育,它成为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和民族国家形成的最大障碍。

答案:B3.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

马丁·路德这一主张的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解析:马丁·路德的观点突出了个人自省的作用而不是外在的苦修和事功,从而否定了封建天主教会的“因行称义”。

答案:A4.加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材料所体现的是(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B.加尔文宗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C.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2019最新】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西方早期的改革单元整合岳麓版选修1

【2019最新】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西方早期的改革单元整合岳麓版选修1

【2019最新】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西方早期的改革单元整合岳
麓版选修1
[网络构建]
[考题例证]
例(2016·海南卷)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子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

由此可知,他( )
A.维护教皇权威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D.支持宗教改革
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

威廉·廷得尔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这说明他主张宗教改革,故选D项;A,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材料体现不出“信仰自由”,故C项错误。

答案:D
[升华拓展]
1.文明的冲突、交流一直以来都是历史发展的重要现象,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教派矛盾、冲突,甚至宗教迫害,但最终走向宗教宽容,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乃至今天的世界格局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也成为高考关注的重点。

2.一定要把欧洲宗教改革放在整个历史大背景中去理解和掌握。

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正在发展,要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去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潮流。

还要与其他改革进行比较,提高自己的综
合比较和分析归纳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课标要求:
知识与要点:
分析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
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小字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原因;
分析教材补充材料,加深对彼得一世改革内容的理解;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系统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彼得一世改革是时代的要求;
体会彼得一世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体会彼得一世改革为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日常经验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学习,已经对彼得一世的改革比较熟悉,但是往往只是一些基础性的感性认识,还没有形成对整个改革的理性思考。

学生思维能力水平分析:
学生对彼得一世的改革,还不能理解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所以讲课时应注意对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介绍。

本课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
本课难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讨法、图表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设问:这座雕像塑造的是谁?
(俄罗斯帝国的奠基人彼得大帝)
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俄总统普京—这位当前令俄罗斯大部分民众拥戴的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做出了什么重大历史贡献?他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是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探讨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问题探究一:阅读课文,你能理清黑字标题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回答后幻灯展示:一、“时代的要求”改革的背景
二、“移植西方文明”是改革的措施
三、“俄罗斯帝国的崛起”是改革的影响
(一)时代的要求——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问题探究二:提炼课本信息,找出改革的背景
学生讨论回答后展示并分析:
必要性:
1、17世纪,西欧各国发展,闭塞落后;
2、当时还处于内陆的俄国急于打开通向欧洲的南北海路;
可能性:
3、1689年,正式掌权;
4、彼得一世的使其深谙国际形势。

练习巩固:
彼得一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
A.改变俄国的落后状态,巩固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
B.废除农奴制度,使俄国成为一个西欧式的大国
C.对外扩张,与西欧国家争夺欧洲霸权
D.建立一个横跨亚欧的大帝国
二、移植西方文明——彼得的改革措施
问题探究三:为什么说17世纪末的俄国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
讨论后幻灯展示:
知识运用:
下列关于彼得一世改革作用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
A.打击了农奴制度
B.促进了经济发展
C.加强了军事力量
D.巩固了贵族、地主和商人的国家
三、俄罗斯帝国的崛起——影响
问题探究四:彼得一世的改革有何利弊?教材69页
学生讨论回答后幻灯展示并分析:
1、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

2、改革存在的不足(局限性):
①改革仅限于学习西方的技术文明和生活方式,并没有学习西方制度;
②手段的过于野蛮和粗暴(镇压近卫军;处死太子);
③农民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利益;(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征兵和征调劳工)
④从长远看,改革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改革后的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

3、改革的积极意义:
①取得巨大成效,俄国跻身于欧洲强国的行列,改变了欧洲原有的政治格局;
②宣告了强大的俄罗斯帝国的正式诞生;
③客观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讨论:1、如何评价彼得一世?(是“暴君”还是“大帝”?请用史实说明)(俄总统普京:“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为什么?)
彼得一世在位期间,顺应历史潮流,仿照西欧实行军事和经济改革,增强了国家实力,使俄国跟上了西欧近代化的步伐,奠定了近代俄国强大的基础,因此彼得一世可以称为俄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政治家;
其主要局限性:
(1)是未能废除农奴制度
(2)侵略扩张也给欧亚人民带来了灾难
(3)野蛮、粗暴的手段推进4、改革加重农奴的负担
2、阅读以下材料和课本练习“解析与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彼得一世改革评价。

(1)马克思说:“彼得一世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


俄国的野蛮:经济文化落后;
彼得一世的野蛮:推行改革手段的野蛮。

(2)斯大林说“这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
引进西方成果摆脱封闭脱落后的局面
(3)普希金说“俄国在斧头的敲击声和大炮的隆隆声中作为一艘新下水的军舰进入了欧洲强国的行列。


俄国跻身欧洲强国行
三、小结:
思考题:
如何理解改革既促进又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促进:鼓励开办手工工场、推行重商主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工商业。

阻碍:通过强化农奴制来为手工工场提高劳动力。

首先,农奴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阻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

其次,已被资本主义企业雇佣的工人,按其社会地位说,大部分是代役租农民,他们须向地主交纳货币地租,因而在他们的工资中,除最低生活费外,还必须包括地租的数额。

这就使工厂主不得不把一部分剩余价值分给封建主,从而降低了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再次,在农奴制下,广大农奴购买力极低,国内市场狭小,也限制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