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采薇》赏析
《采薇》原文译文赏析

《采薇》原文译文赏析《采薇》原文译文赏析(通用6篇)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翻译赏析,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采薇》原文译文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采薇》原文译文赏析篇1《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
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
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
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采薇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译文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
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
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
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
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
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
说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
征役没有休止,哪能有片刻安身。
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
《诗经·小雅·采薇》原文及赏析

《诗经·小雅·采薇》原文及赏析《小雅·采薇》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
这是一首戎卒返乡诗,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全诗六章,每章八句。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诗经·小雅·采薇》原文及赏析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诗经·小雅·采薇》原文及赏析原诗: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
四牧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汇评〕采薇,遣戍役也。
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出车》以劳还,《杜》以勤归也。
(《毛诗序》)宣王之世,既驱猃狁,劳其还师之诗,前四章皆兴也,下二章皆赋也。
(〔汉〕申培《诗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一) 〔赏析〕《采薇》一诗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全诗共分六章,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的苦况。
这位戍边战士长期远离家室,戎马倥偬。
军旅生活是那么艰苦,驻守地转移不定,王室公事无休无止,战士们无暇休息,有时还得采薇充饥。
对此,难免怨嗟,产生渴望返回故乡之情,但为了抵御狁的侵扰,为了实现边境早日安定,战士们坚持下来,恰当地处理了个人忧伤痛苦与保卫疆土的矛盾。
诗三百《采薇》原文+赏析

诗三百《采薇》原文+赏析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玁(xiǎn)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盬(gǔ)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注释】①蔽:一种野菜。
②亦: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作:初生。
止: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③莫:同“暮’,晚。
④玁狁(xian yun):北方少数民族戎狄。
⑤遑:空闲。
启:坐下。
居:住下。
(6)柔:软嫩。
这里指初生的菠菜。
(7)聘:问候。
(8)刚:坚硬。
这里指菠菜已长大。
(9)阳:指农历十月。
(10)盬(gu):止息。
(11)疚:病。
(12)尔:花开茂盛的样子。
(13)路:辂,大车。
(14)业业:强壮的样子。
(15)捷:交战,作战。
(16)騤騤(ku);马强壮的样子。
(17)腓(fei):隐蔽,掩护.(18)翼翼:排列整齐的样子。
(19)弭(mi):弓两头的弯曲处。
鱼服:鱼皮制的箭袋。
(20)棘:危急。
(21)依依:茂盛的样子。
(22)霏霏:纷纷下落的样子。
【译文】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刚才长出来。
说回家啊说回家,一年又快过去了。
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因为玁狁故。
没有空闲安定下,都是因为玁狁故。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初生正柔嫩。
说回家啊说回家,心里忧愁又烦闷。
心中忧愁像火烧,饥渴交加真难熬。
我的驻防无定处,没法托人捎家书。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已经长老了。
说回家啊说回家,十月已是小阳春。
战事频仍没止息,没有空闲歇下来。
心中忧愁积成病,回家只怕难上难。
光彩艳丽什么花?棠棣开花真烂漫。
又高又大什么车?将帅乘坐的战车。
诗经采薇注释及赏析

小人:指士兵。
戎(róng):车,兵车。
四牡业业:驾兵车的四匹雄马高大雄壮。业业,高大雄壮的样子。
定居:犹言安居。
捷:胜利。谓接战、交战。一说,捷,邪出,指改道行军。三捷,一月多次行军。
骙(kuí):雄强,威武。这里的骙骙是指马强壮的意思。
腓(féi):庇护,掩护。
翼翼:整齐的样子。谓马训练有素。
玁(xiǎn)狁(yǔn):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
柔:柔嫩。“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指刚长出来的薇菜柔嫩的样子。
烈烈:炽烈,形容忧心如焚。
载(zài)饥载渴:则饥则渴、又饥又渴。载……载……,即又……又……。
戍(shù):防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
聘(pìn):问,谓问候。
刚:坚硬。
阳:农历十月,小阳春季节。今犹言“十月小阳春”。
想起我离家的时候,杨柳依依随风飘飞。如今我在归乡的途中,纷纷扬扬的雪花漫天。路途泥泞步履艰难,饥渴交加满身疲惫。我的心是多么凄凉悲伤,满心的伤痛又有谁能体会!
【赏析】
《采薇》是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归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作的诗,诗中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诗的前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抒发思家归盼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移,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虽是口头语、眼前景,却反映了戍边士卒生活的艰苦。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
弭(mǐ):弓的一种,其两端饰以骨角。象弭,以象牙装饰弓端的弭。鱼服,鱼皮制的箭袋。 日戒:日日警惕戒备。
棘(jí):急。孔棘,很紧急。
《采薇》原文、注释及解析

《采薇》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采薇《诗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②。
曰归曰归③,岁亦莫止④。
靡室靡家⑤,猃狁之故⑥。
不遑启居⑦,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⑧。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⑨,载饥载渴⑩。
我戍未定(11),靡使归聘(12)。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13)。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14)。
王事靡盬(15),不遑启处(16)。
忧心孔疚(17),我行不来(18)。
彼尔维何(19)?维常之华(20)。
彼路斯何(21)?君子之车(22)。
戎车既驾(23),四牡业业(24)。
岂敢定居(25)?一月三捷(26)。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27)。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28)。
四牡翼翼(29),象弭鱼服(30)。
岂不日戒(31)? 猃狁孔棘(32)!昔我往矣(33),杨柳依依(34)。
今我来思(35),雨雪霏霏(36)。
行道迟迟(37),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注释〕①本篇选自《诗经·小雅》,是西周后期的作品。
描写出征士兵在归途中回顾同猃狁作战时的艰苦情况。
薇,即野豌豆。
又名大巢菜,可食。
②作,生,指刚刚萌生。
止,语助词。
③曰,语助词,无实义。
归,回故乡。
④莫,古“暮”字。
岁暮,犹“年末”。
⑤靡,无。
这句意为终年在外,有家犹如无家。
⑥猃狁(xian yun险允),我国古代北方民族。
西周称猃狁(一作“猃狁”),春秋时称北狄,秦、汉时称匈奴。
⑦不遑,不暇。
启居,跪坐和安坐。
启,跪,危坐。
居,安坐,安居。
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危坐(跪)时腰部伸直,臀部同足离开;安坐时则将臀部贴在足跟上。
⑧柔,柔嫩。
指始生之薇。
⑨烈烈,犹炽烈。
⑩载饥载渴,意即又饥又渴。
载,语助词。
(11)戍,防守。
定,停止,结束。
一说指“定处”。
(12)聘,问,问候。
这句意为没有人可为自己探问家中安泰否。
(13)刚,坚硬;指薇菜将老而粗硬。
(14)阳,十月为阳。
(15)靡盬(gu古),无止息。
(16)启处,犹“启居”。
(17)孔,甚,很。
诗经采薇全文赏析

诗经采薇全文赏析导读:采薇先秦:佚名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译文及注释译文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
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
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
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
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
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
说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
征役没有休止,哪能有片刻安身。
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 显示全部赏析这首诗描述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
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
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
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
此诗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
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 显示全部创作背景《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
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初中语文文言文诗经《采薇》原文与译文(含鉴赏)

诗经《采薇》原文与译文(含鉴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用,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用。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译文]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赏析有关《采薇》这一首诗的背景,历来众说纷纭。
据毛序为:“《采薇》,遣戍役也。
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礹狁之难。
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
故歌《采薇》以遣之。
”其实,真正的经典,无一例外都有着穿越时空的魅力。
它曾经如此真切细微地属于一个人,但又如此博大深厚地属于每一个人。
所以,纵然这首诗背后的那一场战争的烽烟早已在历史里淡去,而这首由戍边战士唱出来的苍凉的歌谣却依然能被每一个人编织进自己的生命里,让人们在这条民歌的河流里看见时间,也看到自己的身影。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采薇》译文和注释赏析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采薇》译文和注释赏析《小雅·鹿鸣之什·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玁(xiǎn)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盬(gǔ)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译文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刚才长出来。
说回家啊说回家,一年又快过去了。
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因为玁狁故。
没有空闲安定下,都是因为玁狁故。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初生正柔嫩。
说回家啊说回家,心里忧愁又烦闷。
心中忧愁像火烧,饥渴交加真难熬。
我的驻防无定处,没法托人捎家书。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已经长老了。
说回家啊说回家,十月已是小阳春。
战事频仍没止息,没有空闲歇下来。
心中忧愁积成病,回家只怕难上难。
光彩艳丽什么花?棠棣开花真烂漫。
又高又大什么车?将帅乘坐的战车。
诗经小雅采薇全文赏析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注析:薇:野豌豆苗,可食。
作:生,指初生。
止,语末助词。
曰:言、说。
一说为语首助词,无实意。
莫:即今“暮〞字。
靡室靡家:无有家室生活。
意指男旷女怨。
猃〔xian,上声〕狁〔yun,上声〕:即北狄,匈奴。
不遑:不暇。
启:跪、危坐。
居,安坐、安居。
古人席地而坐,故有危坐、安坐的分别。
无论危坐和安坐都是两膝着席,危坐〔跪〕时腰部伸直,臀部同足离开;安坐时那么将臀部贴在足跟上。
柔:柔嫩。
“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
烈烈:犹炽烈。
载饥载渴:那么饥那么渴;即又饥又渴。
戍:防守。
定,止。
聘:问,谓问候。
刚:坚硬。
阳:十月为阳。
今犹言“十月小阳春〞。
靡〔gu,上声〕,王引之释为无止息。
启处:犹言启居。
孔:甚,很。
疚,病,苦痛。
常:常棣,既扶移,植物名。
路:假作“辂〞,大车。
斯何,犹言维何。
君子:指将帅。
戎车:兵车。
牡:雄马。
业业,壮大貌。
定居:犹言安居。
捷:接。
谓接战、交战。
一说,捷,邪出,指改道行军。
此句意谓,一月屡次行军。
騤〔kui,阳平〕:雄强,威武。
腓〔fei,阳平〕:庇,掩护。
翼翼:安闲貌。
谓马训练有素。
弭〔mi,上声〕:弓的一种,其两端饰以骨角。
象弭,以象牙装饰弓端的弭。
鱼服,鱼皮制的箭袋。
日戒:日日警惕戒备。
棘:急。
孔棘,很紧急。
昔:指出征时。
依依:茂盛貌。
一说,依恋貌。
思:语末助词。
霏霏:雪大貌。
迟迟:缓慢。
赏析:《采薇》描述久戍在外的士卒在回家的途中的情景。
《采薇》原文及赏析

《采薇》原文及赏析《<采薇>原文及赏析》《采薇》是《诗经》中的经典篇目,相信大家对它都不陌生。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细细品味一下这首充满韵味的诗。
原文是这样的: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咱们先来聊聊这诗里的故事。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士兵,他们远离家乡,在边疆戍守,抵抗着猃狁的入侵。
他们一边采摘着薇菜,一边念叨着回家。
那薇菜从刚发芽,到鲜嫩,再到变老,时间就这么一天天过去,可回家的日子却遥遥无期。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这里的“薇亦作止”,那薇菜刚刚冒出芽来,多新鲜呐,就像士兵们刚开始戍边时的那份朝气和期待。
可“岁亦莫止”,一年就要结束了,还回不了家,心里那个失落哟。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士兵们心里着急上火,又饿又渴,戍守的地方也不固定,连个能帮他们打听家里消息的人都没有。
想想看,要是咱们在外面,联系不上家人,得多着急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两句简直绝了!当初离家的时候,杨柳随风飘舞,多么美好的景象。
现在回来,却是大雪纷纷,道路泥泞。
这一对比,把那种时光的变迁、心境的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就好像咱们小时候出门玩耍,阳光明媚,回来时却已夜幕降临,那种感觉,是不是一下子就懂了士兵的心情?再来说说这诗的艺术特色。
它的语言特别质朴,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词儿,但就是能打动人心。
重复的“采薇采薇”,就像士兵们单调又无奈的生活,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盼着回家。
文言文《采薇》赏析

文言文《采薇》赏析文言文《采薇》赏析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都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采薇》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戍边之歌。
全诗分为六章,每章八句,比较完整地展现了征人由久戍思归到归时痛定思痛的感情历程。
从结构上看,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前三章,主要表现思归之情;第二部分包括第四、五章,主要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的辛劳;第三部分即最后一章,写归途的情景。
全诗以采薇开篇,以行道迟迟,载渴载饥结束,首尾照应,突出地表现了戍卒所遭受的身心痛苦,笔端始终萦绕着浓重的悲怨情调。
第一部分的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
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来引起下文。
采薇即采集野生的薇菜,粮草不续,士兵只好以它充饥。
诗歌的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到面带饥色的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章虽然采用重复的形式来表达同一种情绪,但是作者在字句上略加变化,从而表现出感情的进展。
例如,第一章开头两句写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第二章写道: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这是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第三章则是: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是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
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这些意蕴都是通过薇菜的变化表达出来的。
再者,在每章的后六句具体描写思归之情时,表达形式也有所变化。
比如,第一章作者仅仅说,到了年底,还回不了家;并抱怨:靡室靡家,狁之故;不遑启居,狁之故,是狁害得他有家难归。
而第二章则说: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他因思乡而心头烦闷,好像火烧一样,而且感到饥渴难忍,还想到:我的驻地没有一定,连捎个家信也不可能。
《采薇》原文鉴赏

《采薇》原文鉴赏《采薇》诗抒情的本义是表现士卒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情感,这种情感概括为一个字就是“哀”,哀情贯穿《采薇》诗的始末。
《采薇》原文诗经·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马癸}{马癸}。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鉴赏这是一首描写戍卒出征还归的诗,是历来为人称颂的名篇。
全诗共六章。
前五章为第一大部分,是戍卒对昔日服役思归的回忆;第六章为第二大部分,写戍卒归家途中遇雪而心中悲哀的苦况。
两部分互相映衬,互相生发。
根据《诗序》说:“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遗戍役,以守卫中国。
故歌《采薇》以遣之。
”以“采薇”起兴,按照朱熹《诗集传》的说法,也许是“以其出戍之时采薇以食,而念归其日之远也。
”故诗的前三章以薇菜的“作止”、“柔止”、“刚止”三种变化,从薇菜的“作”(初生)、“柔”(柔嫩)、“刚”(坚硬),表示时间的推移,重叠了三次“曰归曰归”,表明期待已久,归而未得,单调、烦燥、不满的心情溢于言表。
下以“岁亦莫(暮)止”、“心亦忧止”、“岁亦阳止”三句相承接,把忧愁、还归和时光荏苒用复叠的方式连在一起,反复以“欲归不得——一年将尽——我心忧伤”渲染出一种怅恨哀怨的气氛。
心忧而且岁暮,眼看着物候迁移,自己久戍未归,这种凄苦的心情是十分感人的。
而这种感人的忧愁之情又通过“忧心烈烈”、“忧心孔疚”表现得无可遮拦。
时光白白流逝,一年又到了岁暮,思归未得,戍卒的心情本已十分凄苦,何况还“载饥载渴”,更进了一层。
【诗经六月原文注释及赏析】诗经《采薇》原文及赏析

【诗经六月原文注释及赏析】诗经《采薇》原文及赏析《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
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
原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xiǎnyǔn)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kuí)。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注释(1)薇: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学名救荒野豌豆,现在叫大巢菜,种子、茎、叶均可食用。
(2)作:指薇菜冒出地面。
(3)止:句末助词。
(4)曰:句首、句中助词,无实意。
(5)莫:通“暮”,也读作“暮”。
本文指年末。
(6)靡(mǐ)室靡家:没有正常的家庭生活。
靡,无。
室,与“家”义同。
(7)不遑(huáng):不暇。
遑,闲暇。
(8)启居:跪、坐,指休息、休整。
启,跪、跪坐。
居,安坐、安居。
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危坐时腰部伸直,臀部与足离开;安坐时臀部贴在足跟上。
(9)玁(xiǎn)狁(yǔn):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
(10)柔:柔嫩。
“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
指刚长出来的薇菜柔嫩的样子。
(11)烈烈:炽烈,形容忧心如焚。
(12)载(zài)饥载渴:则饥则渴、又饥又渴。
载。
载。
,即又。
又。
(13)戍(shù):防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
诗经采薇的艺术特色

诗经采薇的艺术特色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采薇》是《诗经》中的一篇。
《采薇》是一首描写女性的歌谣,表达了女子在父母的期待下婚配他人的心情。
以下是《采薇》的艺术特色:
1.婉约清新:《采薇》以清新的语言描绘了女子在田间采摘薇草
的情景,展现了婉约的风格。
诗歌通过细腻而清新的描写,表
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女性的深切感受。
2.写实描写:《采薇》以写实手法描绘了女子采薇的场景,通过
细腻入微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这种写实
描写是《诗经》的一个显著特点,反映了当时生活的真实面貌。
3.借物言志:诗歌通过描写女子采薇的过程,借薇草的成长和采
摘,表达了女子婚配的心情。
借物言志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
辞手法,通过自然界的景物反映人物的内心情感。
4.抒发情感:《采薇》通过对女子心情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女
子的关切之情。
这种情感表达是《诗经》的一贯特色,强调情
感真挚、真实而深刻。
5.音乐性:《诗经》本身就是古代的歌谣,具有很强的音乐性。
《采薇》作为其中的一篇,通过韵律和节奏的运用,强化了诗
歌的音乐性,使其更适合歌唱演奏。
总体而言,《采薇》展现了《诗经》作为古代诗歌的一些典型特征,如婉约、写实、借物言志等,为后来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采薇》译文与赏析

《采薇》译文与赏析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用,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用。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译文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赏析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
猃狁的凶悍,周家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戊役,守卫中国,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
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
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
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诗经采薇的赏析

诗经采薇的赏析
《采薇》是《诗经》中的一篇古诗,是一首对于婉约女子的赞美之词,以下是对《采薇》的赏析:
《采薇》描绘了一个婉约美丽的女子出门采集草药的情景。
全诗由四句构成,每句四个字,采用了平平仄仄的格律。
诗中的"薇"指的是一种野生的草药或花草。
首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意味着女子正在采集薇草,而薇草的生长似乎为她们停下来,享受这美好的时刻。
这句中的"薇亦作止"也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生命在此刻休息静止。
第二句"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表达了女子下山归家的心愿,同时也表达了光阴的流逝,一年一年过去,岁月如梭,没有停留。
第三句"靡户维桑,薄言采蘩,日短归止"描绘了女子所在的房屋周围没有桑树,只有薄草和煤烟。
她们只能采集些蘩草。
"日短归止"表示白天时间有限,需要赶紧归去。
最后一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对这位女子的赞美。
"青青子衿"指的是她们年轻的时尚装饰,"悠悠我心"形容她们的心思远离尘嚣,沉静悠远。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出一种青春、自由和宁静的美感。
通过描绘女子采薇的情景,凸显了她们纯洁的心灵和婉约的气质,对于女子的赞美也体现了对美的追求和赏识。
这首诗以朴素的形式抒发了对自然、生活和美的感悟,给人一种宁静和愉悦的审美体验。
诗经-采薇赏析

诗经-采薇赏析第一篇:诗经-采薇赏析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又称诗三百,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包含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
其中风、雅、颂,是诗经的体裁,也是诗经作品分类的主要依据。
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修辞。
诗经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一首诗。
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其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最有名的诗篇之一。
全诗六节,用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描述了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阴雨霏霏,雪花纷纷的寒冬,踽踽独行在返乡的途中。
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
当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
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
接下来,我就将对《采薇》中的写作手法、结构和主题思想进行简要的评论。
首先,《采薇》主要采取兴的写作手法,前三章的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起兴,以此来引起下文。
“采薇”即采集野生的薇菜,粮草不续,士兵只好以它充饥。
诗歌的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到面带饥色的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诗经》介绍一、《诗经》的产生《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三百零五篇。
《诗经》的创作,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它堪称中国文学史的光辉起点。
千百年来,人们传咏它,研究它,历久不衰,代代相传。
古往今来,关于《诗经》的文章著作,不可胜数,早已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这便是“诗经学”。
《诗经》本来只称为“诗”、“诗三百”或“三百篇”。
汉武帝时独尊儒术提倡读经,从此《诗经》便被奉为垂教万世的宝典,并改称为《诗经》。
所谓“经”,即经典之义,也就是能称为典范的著作。
至于现在仍使用《诗经》这个名称,那是依照传统的习惯,便于同其它广义的诗区别开来。
《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
其中“风”包括“周南、召南、邶(bèi)、鄘(yōng)、卫、王、郑、齐、魏”等十五个地区的诗歌,合称十五国风,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以上三大类的划分,在于音乐曲调的不同:“风”是地方乐调;“雅”为正乐之歌,即周王朝王都的歌曲;“颂”则是庙堂祭祀所用的曲调缓慢的乐章。
由此可见,“诗三百”最早都是配乐、歌咏的。
后来,曲调失传,只剩下唱词,这便是后人所见到的《诗经》。
收入《诗经》的作品,从时间看,包括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即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这五百多年间的诗作;从地域上说,大部分产生于黄河流域为主的中原地带,包括今天的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区,最南到湖北北部的长江流域。
如国风中的周南、召南就产生于江汉流域。
收入《诗经》的作品,由于大多是民间口头流传而后采集编定的,所以具体写作年代和作者姓名都无从考证,但《诗经》的确反应了群众集体的艺术智慧。
那些无名诗人虽然湮没无闻,但他们对中国文学作出的卓越贡献的确是不可磨灭的。
这些历时几百年,地跨数千里而产生出来的诗篇,在当时各地语言不统一,交通又不便利的情况下,是怎样采集、写定并汇编成书的呢?从文献记载上看,采集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采诗”。
这是当时采诗以观民风的制度。
《汉书·识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乐,以闻天子。
”意思是早春的季节,群居的奴隶将散入田间劳动,采集诗歌的使者摇响木铃,行游在路上以采集诗歌,将采诗献给专管音乐的太师,并将诗歌配上音乐,以此给天子欣赏,以观民风。
采诗的另一条途径是“献诗”。
其情况有两种:一是诸侯国的官员写诗献给周天子,如《国语》就有“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的记载,这里说的就是诸侯国的官员向周王朝献诗的情况;献诗的另一种情况是,民间乐工自下而上地向天子献诗。
《左传·宣公十五年》就有这样的记载:“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
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
”总之,各地的民间歌谣、文人创作、庙堂乐章就这样通过多种渠道,源源不断地汇集到周王朝的乐师那里。
他们再经过一番编辑、整理、配乐的工作,然后让乐歌班子演唱给天子听。
二、《诗经》的思想内容《诗经》有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内容,具有众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它形象地展现出一幅幅周朝社会生活的生动画面。
人们常把《诗经》比作“周朝社会的一面镜子”。
这是因为《诗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描述了复杂的社会生活,表现了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
它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
《诗经》所体现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民的心声,首先在十五国风中大量地反映出来。
这是因为《国风》中的绝大部分诗作都属于民间歌谣,在这些歌谣中,劳动人民唱出了他们的苦难和欢乐,愤怒和不平,唱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从而具体、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周朝社会的历史面貌。
其次,即使是《雅》、《颂》部分,也有不少诗作同样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矛盾。
虽然《雅》、《颂》中多有歌功颂德,拜神祭祀的诗歌,但除此之外仍有真实反映社会矛盾、人民心声的诗作。
其中:有的切中时弊,讽刺朝政昏庸,揭露统治者的丑恶;有的对人民在国家动乱中遭受的疾苦表达了一定的同情。
因此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周王朝的社会现实。
总之,《诗经》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体现着极强的现实性和人民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以恋爱婚姻为题材的爱情诗在《国风》中占有相当的份量。
从内容看,有的写青年男女邂逅定情,有的写幽期密约,有的写相互思慕,有的写恋爱婚姻的忧喜得失,离合变化。
这些大多出自民间的歌谣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表达坦率直爽,感情真挚热烈,纯朴健康。
譬如《诗经》的首篇《关雎》就是一首动人的情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窹寐求之。
求之不得,窹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首诗是写一个男子思慕一位在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并设法去追求她:用琴瑟作乐来表达爱慕之意,用钟鼓奏乐来使她快乐。
表现了青年男子纯真的爱情和相思之苦,也表现了它对美满婚姻的顽强追求。
《关雎》是《诗经》中最优美的民间情歌。
再如《卫风·氓》以叙事为主,陈述了女主人公初恋时的天真痴情,结婚后的忍辱负重,被遗弃后的独自悲伤。
字里行间浸透了主人公的哀怨之情,道出了旧礼教束缚下的劳动妇女的共同心声。
这首诗不仅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妇女遭受压迫的社会现实,而且也对后世的《琵琶行》、《长恨歌》、《孔雀东南飞》等名篇起到了极大的影响和借鉴作用。
(二)反抗并揭露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譬如大家所熟悉的《伐檀》、《硕鼠》,就直接喊出了反压迫,反剥削的愤怒呼声,同时还表达了对理想“乐土”的渴望。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伐檀》“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再如《七月》、《大东》、《桑柔》等诗篇,也同样真实地反映了奴隶遭受贵族的压迫剥削,他们虽终年劳苦,却不免饥寒交迫。
在这些诗篇里,人民将贵族老爷比做大老鼠。
质问他们“不稼不穑”、“不狩不猎”,为啥吃穿不缺?人民终年为他们劳动,自己却没衣没食,不知怎样度过寒冬。
还指责那些贪欲、暴虐的官僚,迫使人民从西往东,居无定所,受苦受难。
诗中无不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对统治阶级残酷的压迫,发出了不平的呼声。
(三)反映繁重的徭役和怨战情绪《诗经》中有不少民歌,真实描写统治者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刻画了战士思念家乡,妇女思念征夫的痛苦心情,表达了人民对不义战争的诅咒和怨恨。
如《君子于役》、《东山》、《小明》等就属于这类诗歌。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东山》“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二月初吉,载离寒暑。
心之忧矣,其毒大苦。
念彼恭人,涕零如雨。
岂不怀归,畏此罪罟。
”《小明》这些诗歌,具体、生动地反映了繁重的徭役、行役,强加于人民,使他们离乡背井,日夜奔忙,不能回家耕种,无法养活家人。
虽想擅自回家,又怕加罪,遭受更大的迫害。
诗中的诅咒与怨恨显而易见。
(四)反映人民的劳动生活在《诗经》的许多篇章中,从不同的侧面真实地再现了当时人民的劳动生活。
有的反映了当时农业、牧业生产的情况;有的还描写了劳动人民筑土墙,建房屋,布置新屋的劳动场面。
《七月》、《甫田》、《无羊》、《駉》等诗作就再现了当时的农牧业生产的情景。
“九月筑场埔,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昼尔于茅。
霄尔索綯,其始播百谷。
”《七月》“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
谁谓尔无牛,九十其润。
尔羊来思,其角濈濈”《无羊》“駉駉牡马,在坰之野。
薄言駉者,有驈有皇。
有骊有黄,以车彭彭。
思无疆,思马斯臧。
”《駉》以上诗句形象地反映出当时的农牧业已有相当的发展。
总之,《诗经》的内容极为丰富,它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也为后人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三、《诗经》的艺术成就《诗经》之所以成为我国文学的鼻祖还在于它在艺术技巧方面具有很高成就。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一)“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文学史上,《诗经》是大量运用“赋、比、兴”艺术表现手法的开端,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为它下了一个清楚的定义:“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即铺叙其事。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即比喻的手法。
“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即借物起兴。
1、“赋”的运用“赋”是铺叙其事,即用叙述、描写的手法表现人物经历、事件经过和事物的发展变化。
例如《七月》全诗共八章,细致地铺叙了一年十二个月的农家生活:春耕、秋收、养蚕、打猎、缝衣、酿酒、凿冰等生活内容。
而且描述细腻入微,堪称《诗经》中运用“赋”的典范作品。
再如《氓》中,也多处运用了“赋”的手法。
生动细致地描述了主人公勤劳善良而被遗弃的不幸遭遇。
2、“比”的运用“比”即比喻手法,用甲事物比作乙事物,其作用在于使表达生动形象。
例如《硕人》采用比喻手法将人物写得非常生动形象:“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里重叠运用比喻句子,描写女子的美貌,显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和高超的文字修养。
难怪后代诗文描写美女往往袭用这类诗句。
甚至有人称之为《长恨歌》、《洛神赋》等诗文的范本。
《诗经》中还有通篇运用“比喻”手法的。
如《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诗中把剥削阶级贪婪丑恶的形象比作大老鼠,显得比喻贴切、生动、,很具感染力。
3、“兴”的运用“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叹之词,也就是借物起兴。
作为“兴”的句子多用于诗的发端,有触景生情,象征事物,烘托气氛,唤起感情等多种作用。
“兴”还常常兼有“比”的作用,合称“比兴”。
如《关雎》从水边一对对形影相随,笃于伉俪之情的雎鸠鸟的叫声,引出下文君子追求淑女的缠绵情思的描述,其开头的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是起兴。
再如《氓》的第三、四章开头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隕”也都是为下面的直抒胸臆起兴的。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对后代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从楚辞、汉乐府,到唐诗、宋词直至今天的现代自由诗,都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赋、比、兴”手法。
古代优秀的诗人发扬《诗经》的“比、兴”传统,创造出无数动人的艺术形象,以至形成中国诗歌的独特风格。
(二)精练、娴熟的语言表达《诗经》虽属上古的作品,但它在驾驭语言的艺术技巧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娴熟的程度,足以为后世垂范。
在《诗经》的许多篇章中,常常仅用三言两语,甚至一词一语,就能将丰富的感情,复杂的事件,美妙的意境,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