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名著赏析
世界名著赏析

世界名著赏析世界上有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它们流传至今,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赞赏。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部部经典的艺术品,展现了作者的智慧和才华。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几部世界名著进行赏析。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
该小说通过主人公伊丽莎白·班内特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英国乡村贵族家庭的生活和人际关系。
奥斯汀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如傲慢的达西先生和聪明机智的伊丽莎白。
小说以幽默和讽刺的语言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偏见和虚伪,让读者在笑声中思考人性的真实和社会的不公。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繁华和空虚。
小说主要讲述了年轻有为的富商盖茨比为了追求自己所爱的女人而不懈努力的故事。
菲茨杰拉德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了那个时代的矛盾和虚幻,通过描写盖茨比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深刻地反映了美国梦的幻灭和人性的脆弱。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被誉为拉丁美洲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布恩迪亚家族为中心,讲述了这个家族一百多年来的衰落和兴盛。
马尔克斯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将现实与幻想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他通过精彩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力,表达了对人类命运和历史的深刻思考,让读者在繁复的故事中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孤独。
《傲慢与偏见》、《了不起的盖茨比》和《百年孤独》都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作者的独到见解和艺术造诣。
通过对这些名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世界文学的博大精深。
不论是对于文学爱好者还是普通读者来说,这些作品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让我们一起读懂这些世界名著,感受它们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发吧!。
西方文学名著赏析要点总结

西方文学名著赏析要点总结19世纪中后期文学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包法利夫人》福楼拜●写实主义:现实主义的另一个译名,更加突出它在美学方面的特点。
侧重如实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
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
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作为美学概念现实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式之一。
●自然主义: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在法国兴起后波及到欧美各国,基本出发点和前提是描写真实。
以真实客观描写现实和人性,人的机体为目的。
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是传统现实主义的发展,描写的视野更加宽阔。
在文学创作中使用科学的观察方法与实现方法。
先驱: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代表人物:左拉●各国文学特点英国:关怀小人物命运法国:由浪漫主义转变而来,描写城市生活现象与心理。
俄国:结合农奴解放,塑造小人物、多余人和新人形象。
采用传统的讽刺手法,民族气息浓郁。
●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1)叙写人情风俗史2)强调客观性和真实性3)描写普通人生活勃朗特三姐妹4)描写典型环境夏洛蒂《简爱》5)细节真实艾米丽《呼啸山庄》6)坚持人道主义7)以小说为主要题材《简爱》,自传性作品,第一人称写。
美好人生=尊严+真爱+金钱。
突出点:1)女性经济独立2)女性求职3)以圣经为武器司汤达,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
缺乏父爱,一生未婚,习惯于玩世不恭。
格言“不自由,毋宁死。
”第一部作品《阿尔芒斯》(《红与黑》前奏曲)◆《红与黑》副标题:1830年纪事地点:维利叶尔小城主人公:市长--德瑞纳,农民、工厂主--索黑尔,索黑尔儿子—于连,市长夫人,维德夫人(仆人),维拉木尔侯爵,维拉木尔侯爵女儿—玛特尔。
书名的政治象征:1)“红”象征革命,“黑”象征教会。
2)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教会的复辟时期。
3)法国的红军装,教会的黑袍4)热情与阴谋5)于连中枪血染胸膛,玛特尔身穿黑色丧服亲吻于连被砍的头颅。
于连的心理活动:瞬间的自卑——自尊的反抗——胜利的满足——瞬间的自卑……于连人物形象分析:个性复杂的人物,性格分裂。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简单框架)(大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专用)

一、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公元前九世纪行吟诗人,成文于-6世纪,记载-12世纪的事,-3世纪定稿1、史诗分为《伊里亚特》《奥德塞》两部分2、两个主要英雄人物:阿基琉斯(英俊骁勇,感情强烈、但过于自尊,盛怒之下不免残忍赫克托尔(遇事冷静,比较内向,性格稳重,有人情味3、人神双线推进,多用善用比喻二、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公元前 5世纪1、俄狄蒲斯形象分析:正直、诚实,为了躲避杀父娶母的厄运而四走奔走,力图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说明其有独立意志和坚强毅力,遵循高尚的道德准则,敢于反抗神喻2、作者的命运观:肯定独立意志和高尚品质,但命运使一个优秀人物成为罪人,命运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就值得怀疑。
但作者没有否定命运, 主人公也未能逃出命运的劫数, 存在历史局限性。
3、结构和艺术手法:歌队的穿插;临近高潮落笔的“回顾式”结构;不断“发现” “突变”推动剧情。
4、 130个剧本, 7个流传至今。
三、但丁《神曲• 地狱篇》 (13-14世纪1、恩格斯对但丁的评价: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2、神曲的三部分篇名:《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
拦路的三头野兽:豹、狮、虎。
3、两个形象:维吉尔――理性的指引,经过各种苦难的考验,涤除各种罪恶,在道德上得到净化;贝雅特里奇――信仰的引导,走出迷惘,到达理想的境界。
4、神曲的两重性:虚构的情节与场景源自中世纪宗教思想。
运用宗教文学中常用梦幻故事的写法,以前隐喻、象征等手法,具有一部宗教文学作品的特征;素材取自现实生活, 从现实出发评价人物、表示态度,富有现实感,使虚幻的的地狱具有可感性。
塑造出有立体感的人物, 主观抒情色彩强烈。
用意大利文写成; 兼有中世纪文学的一般特征,也表现出新文学的特征。
5、象征意像:黑暗的森林 ---意大利现实三头猛兽 ---阻碍人类达到光明世界的邪恶力量但丁在森林中迷路 ---人类的迷惘但丁游历 ---追随理性与信仰6、第五歌、第十九歌的内容:第五歌:地狱第二圈。
世界名著赏析

世界名著赏析世界名著是人类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们承载着作者的智慧与情感,通过精妙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思想理念,引领读者进入另一个世界,感悟人生的真谛。
本文将对几部世界名著进行赏析,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一、《麦田里的守望者》《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代表作品,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小说之一。
作品以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尔德的视角展开,揭示了他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人性的担忧。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霍尔顿的内心独白,淋漓尽致地刻画了青少年心灵的纠结与迷茫。
在虚伪与功利的社会背景下,霍尔顿表现出对人际关系的困惑和对世俗价值观的唾弃。
他一直扮演着“守望者”的角色,试图保护那些纯真无邪的存在,抗拒成长的压力。
这种对童真的追求和对人性的关切,流露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
二、《百年孤独》《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文学代表作,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展示了这个家族的辉煌与衰落、忍耐与痛苦。
作品以奇幻的叙事风格,筑构出一个浩渺瑰丽的幻想世界。
马尔克斯细腻地描绘了每一位家族成员的命运和心理变迁,借以抒发对时间、历史与人性的思考。
小说中繁复的情节和巧妙的时间跳跃,赋予作品极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通过对个体经历的详细描绘,作者探索了人性中的孤独、爱欲和命运的无常,引人深思。
三、《诺丁山》《诺丁山》是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代表作品之一,以其深入人心的情感描写和精准的心理刻画而闻名。
小说以主人公菲利普·凯瑟尔的成长历程为主线,展现了他在追求爱情和自我认同的过程中的种种困惑和挣扎。
通过丰富的细节和真实的生活场景,毛姆生动地描绘了菲利普内心的矛盾和冲突。
他对身世不明和异于常人的外貌感到困惑和自卑,同时,他对于他人的欺骗和背叛感到痛苦和失望。
小说通过凯瑟尔在爱情、友谊、信仰等多个方面的探索,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人与人之间的纠葛。
世界文学名著赏析

世界文学名著赏析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将人类的思想、情感和美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世界上有许多经典的文学名著,这些作品超越时代的限制,成为人们共同的文化财富。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几部世界文学名著进行赏析,探索它们的深层内涵和独特之处。
1.《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说以婚姻为核心,通过对社会等级、个人品德和人际关系的刻画,展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真实面貌。
小说主要聚焦在伊丽莎白·班内特和菲茨威廉·达西之间的爱情故事。
奥斯汀巧妙地将两位主角的成长与改变渗透在情节中,借此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偏见的存在。
作品以细腻、机智的笔触展现了人物形象,同时探讨了社会阶级对婚姻的影响。
通过对聪明、坚毅的伊丽莎白与冷酷、傲慢的达西分分合合的描写,奥斯汀展示了婚姻中理性与感性、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引发读者对婚姻、性别和社会观念的深思。
2.《百年孤独》(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品,被视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通过对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沉浸在孤独中的描写,展示了人类命运的无常和历史的循环不息。
小说以马奎尔·布恩迪亚家族的家谱为线索,穿越时间和空间,跨越世纪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衰沉浮。
作品中充斥着神秘、荒诞的事件和意象,通过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营造出一个虚实交错的奇幻世界。
马尔克斯巧妙地运用寓言和象征的手法,探讨了人生的迷茫、命运的无常和人类欲望的冲突。
通过布恩迪亚家族成员的描写,作品凸显了人性的善恶、孤独和对真爱的追求。
《百年孤独》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主题打动了全球无数的读者。
3.《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巨著,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西方文学名著赏析

西方文学名著赏析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是一本由高奋编写的书籍。
此书于2008年11月出版,总页数达到252页。
此书收集了众多伟大的诗人、小说家、戏剧家的作品。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是无数伟大的诗人、小说家、戏剧家与你在这里聚首,你将借助他们的智慧登顶艺术文明的殿堂。
奥斯特洛夫斯基用钢铁般的意志带领你披荆斩棘,勇往直前;高尔基引导你用批判的眼光明辨世界的丑陋,用爱点亮暗淡的心灵;歌德以诗一般的智慧与你促膝长谈,照亮你人生的前程;雨果告诉你外表的丑与美并不是评判人的标准,内心的善与恶才是准绳;欧·亨利向你展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风采,将你带人无比真实却又悲喜交加的文学世界;库伯给你讲述印第安人的悲惨历史,奏响那带着愤懑与无奈的挽歌;泰戈尔教会你如何用诗歌吟唱美,赞美爱……。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赏析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赏析外国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其中涵盖了许多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人性探索,引领读者进入一个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境界。
本文将就几部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进行赏析,通过解读小说中的细节和情节,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欣赏这些杰出的文学作品。
《人类群星闪耀时》《人类群星闪耀时》是法国作家塞弗林的作品,这部小说通过对法国高等教育体制下的种种不公以及社会底层的贫困生活的生动描绘,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黑暗。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阿兰,是一个渴望知识和自由的年轻人,他通过不屈不挠的努力考上大学,但面对封闭的体制和权力的阻碍,他感到无力和困惑。
他的努力和追求代表了社会底层的人们渴求改变现状的心声。
通过对阿兰的塑造,塞弗林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了人性中的复杂和纠结,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深思。
《百年孤独》《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杰作。
这部小说以布恩迪亚家族为主线,讲述了一百年来这个家族的兴衰和命运。
马尔克斯通过奇幻、写实、荒诞的手法,展现了布恩迪亚家族世代循环的悲剧。
小说中丰富的人物和众多的情节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幅庞大而壮丽的画卷,同时也揭示了人类命运中的孤独和无奈。
马尔克斯以精湛的笔触塑造了许多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使读者更容易投身到故事中,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麦田里的守望者》《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代表作。
这本小说通过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的视角,描述了一个年轻人在大都市中的迷茫和无助。
霍尔顿对社会的虚伪和偏见感到失望,并向往纯真和正直的生活。
他试图保护那些他认为在混乱世界中还保有纯洁的孩子们,以此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腐败现象的忧虑。
塞林格通过鲜明的写实风格和霍尔顿的独特性格,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深思和触动的内心世界。
《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
通识2外国文学名著鉴赏

简述3*10--------论述2*20--------赏析1*30一。
荷马史诗,英雄主义(通过哪些方面体现)荷马史诗是一部纯粹的英雄主义和神话主义的史诗。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它的两部曲。
伊利亚特把笔墨集中于众英雄齐心协力冲破万难攻下特洛伊城的经过,众英雄形象鲜明、气质各异,其叙事结构宏大,气势浩荡。
奥德赛则集中叙述了主人公奥德赛回家的经过与他的儿子帖雷马科的寻找父亲以及二人报仇的经过。
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产物。
史诗所着力刻画的英雄人物身上大部分既洋溢着氏族英雄的气概又显现着早期奴隶主的意识。
阿基琉斯勇猛过人,锐不可挡;他能够顾全大局,不计前嫌,毅然出战;他爱憎分明,因好友的阵亡而悲痛欲绝,杀死对手后又将其拖于战车后以泄愤。
这些都体现了他英雄主义的本色。
可是他因为个人利益蒙受了损失就拒绝参战,并且为了显示自己的重要地位而不愿和解,最终导致了希腊军队的重大伤亡,这种易怒与任性正显示了他身上所具有的氏族贵族的个人意识。
相比之下,赫克托尔更具有英雄主义气概和集体主义精神。
他预感到城邦将被摧毁,自己将要阵亡,妻子将沦为奴隶。
可是他毅然代父上阵,身先士卒,最后血洒疆场。
《伊利昂纪》中对于赫克托尔辞别妻子出战和阵亡后全城为其举哀的场面的描写加重了这一形象的悲剧色彩。
奥德修斯是荷马史诗中奴隶主特征最明显的一个人物。
他是伊大卡王,又是希腊军中智勇双全的将领。
他具有作为奴隶主的各种品质和才干。
他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他具有百折不挠的勇毅,虽历尽磨难仍一心要返回家乡;他对爱情专一,抵制住了女神们的种种诱惑最终回到了妻子身边;他关心下属,同情奴隶,受人爱戴。
同时,他也有虚伪狡诈的一面,对不忠的家奴也极其残忍。
由此可以看出,史诗在竭力渲染各个英雄人物高贵品质的同时,并没有回避他们的缺点,有时甚至还是严厉的批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就在于他们虽然是普通的人,会犯错,但却能做出不平凡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对《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及其现实意义的分析班级:学号:姓名:摘要:《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来的一批比较先进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两部文学作品的阅读,我们不难发现两部作品所展现出来的人物形象都反映出了当时不同的社会现实,而且两部文学作品都表现出了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并且在当时也带来了不同的社会作用。
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塑造的一个为了打击骑士文学的文学形象,作者通过对堂吉诃德的描写,生动的说明了骑士文学给世人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给骑士文学以致命的打击。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则是一个孤独的人文主义者,他以失败告终,哈姆雷特的失败向人们揭示了人文主义时代的悲剧。
Abstract: Hamlet a nd Don Quixote were the advanced literary in the Renaissance Period .After read the two novels,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different characters in these novels reflected different social problems. And they all expressed the ideas of humanism. These two images also brought different social functions at that time .Don Quixote is one of which Cervantes’s molds in order to attack the knight literature .According to the description of Don Quixote, vivid explain ed that knight literature brought a serious of bad influence to the human beings, thus gives the knight literature by the fatal attack. Hamlet is a lonely humanism, he is end in failure .His failure has indicated the tragedy which in the Humanism Era.关键词:人文主义、哈姆雷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堂吉诃德、现实意义、悲剧Key words:humanism; Hamlet; characters; art features; Don Quixot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ragedy前言: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都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作为戏剧艺术的大师,他们的作品都达到了世界文学的巅峰。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之一,代表了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剧中莎士比亚塑造的著名人物哈姆雷特也被列入了世界文学的艺术画廊。
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伟大的作家,在他创作的作品中,以《堂吉诃德》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和欧洲最杰出的作品。
下面我仅对两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以及所折射出的现实意义作简要的分析,我们会发现两部作品所体现出的人文主义思想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1 《哈姆雷特》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人物形象分析1.1 主要内容:《哈姆雷特》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的重要作品,主要讲述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英国读书期间,叔叔克劳迪斯杀害了自己的父王并篡夺了王位,母亲也已改嫁他人。
哈姆雷特回国后知道了这些,整天忧郁度日。
直到有一天,他父亲的灵魂和他相见了,告诉了他自己是如何被新国王杀害的,新国王是如何登基的。
此后哈姆雷特便不再沉沦,决定为父报仇。
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最终还是和仇人同归于尽了。
1.2 主要人物及其形象分析:剧中的主要人物有哈姆雷特(prince Hamlet)、克劳迪斯(Claudius)、波洛纽斯(Polonius)、雷欧提斯(Layettes)、欧菲莉亚(Ophelia)、葛尔簇特(Gertrude)、霍瑞修(Horatio)、罗生克兰(Rosencrantz)和盖登思登(Guildenstern)、福丁布拉(Fortinbras)。
下面我仅对哈姆雷特和克劳迪斯的人物形象进行简要分析。
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分析:①、哈姆雷特是古丹麦的王子,首先引入眼帘的就是一个人文主义形象,当然这和他在“威登堡大学”里所受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
②、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
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和理想一样完美。
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
他像一个思想家那样思考许多哲学问题,却终究找不到答案。
于是他要为父报仇,可是他的内心又充满了矛盾,因为它不光只是为父报仇,而是扭转整个乾坤。
在这样艰巨的任务面前,他想要行动也行动不起来。
③、性格过于内向、审慎及单枪匹马的处境使他犹豫不决,从而造成了他行动上的踌躇,因此最后只能是与敌人同归于尽。
④、他的悲剧既有罪恶实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也有其本身性格弱点的主观原因。
所以,哈姆雷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悲剧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他不只是为了赢得人们同情的眼泪,而是要通过悲剧产生、发展、结局的整个过程唤起人们对生命意义的严肃思索。
虽然他是一位悲剧人物,但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在他身上凝聚了一种敢于抵抗的英雄气概。
他坚持正义,为了目标而不断努力。
即使再大的风、再大的浪也无法阻挡他那顽强的意志。
就像高尔基笔下的海燕、海明威笔下的桑迪亚哥、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的保尔.柯察金,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也丝毫不退缩。
哈姆雷特那敢于拼搏斗争的精神是最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即使面对再大的挑战、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拿出勇气,勇敢的去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克劳迪斯的人物形象分析:反面角色克劳迪斯虽然阴险狡诈、残暴狠毒(他想借英国国王之手除掉哈姆雷特,失败后又想借雷欧提斯之剑杀死哈姆雷特,并预备了毒酒作为万全之策),但他的性格又是多方面的:他礼贤下士,对老臣波洛纽斯更多地表现出朋友间的信任和依赖;他精明干练,在得知福丁布拉斯练兵之后,他立即表现出一个君主的机智和决断;他也有柔情的一面,他没有直接杀死哈姆雷特,主要是考虑到王后的心情,而王后的心情又牵动着自己的心;他也有良心发现的时候,在哈姆雷特借演戏窥探他内心的不安之后,他独自一个跪着祈祷,想“试一试忏悔的力量”。
克劳迪斯主要是一个封建等级秩序的维护者,是人文主义的对立面。
2 《哈姆雷特》的艺术特色以及艺术成就分析2.1 艺术特色:(1)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哈姆莱特》虽是一个宫廷复仇故事,但所涉及的生活内容却远远突破了宫内的限制。
(2)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动人,其间的起伏变化不是外加的,而是哈姆莱特与克劳迪斯的性格冲突所决定的。
在曲折复杂的戏剧冲突中人物有充分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性格。
打破了古代戏剧的框架,在一个剧本中把悲剧因素和喜剧结合在一起,加强了情节的生动性,使“崇高和卑贱、恐怖和滑稽、豪迈和诙谐离奇古怪地混合在一起”。
(3)人物的个性化。
为了塑造好人物的性格,莎士比亚一是把人物放在内外两重的矛盾冲突之中,一方面是主人公与客观环境的冲突,另一方面是主人公的内容冲突。
二是善于在对比中突出主人公的性格。
三是充分发挥独白的作用,通过独白,有力地提示了哈姆莱特的内心活动和他思想性格发展的过程。
(4)描写心理语言丰富多彩。
《哈姆雷特》中描写人物心理的语言十分丰富,这在莎士比亚所有悲剧中也是十分突出的。
例如哈姆雷特的性格大部分是以“疯话”表达出来的,他的“满口荒唐言”就像迸发出来的火花一样。
克劳迪斯阴阳怪气的语言正好体现出他口蜜腹剑的丑态。
波洛涅斯爱用诗体语言给人以滑稽可笑的形象。
2.2艺术成就: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句话就概括说明了《哈姆雷特》的艺术成就,这是一部不朽之作才能达到的效果。
莎士比亚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对后代作家的影响颇为深远,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文章情节生动、语言丰富、题材的典型性和鲜明的人物个性构成了莎士比亚戏剧的最大艺术特色。
他从民间和古典作品中汲取营养,发挥自己独特的见解,把文艺作品锤炼的炉火纯青。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莎士比亚的戏剧当做典范,号召无产阶级的作家要“莎士比亚化”。
在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相继兴起的年代,莎士比亚曾经是欧洲文坛的旗帜。
在这面旗帜下,进步的作家和批评家们与封建势力进行了多次较量。
今天,莎士比亚的戏剧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突出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
3 对《堂吉诃德》的内容及其人物形象的简要分析3.1 《堂吉诃德》的内容简介《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小说全名为《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德.拉.曼恰》,主要描写一个瘦弱的没落贵族堂吉诃德因迷恋古代骑士小说,竟像古代骑士那样用破甲驽马装扮起来,以丑陋的牧猪女作美赛天仙的崇拜贵妇,再以矮胖的农民桑丘.潘札作侍从,三次出发周游全国,去创建锄强扶弱的“骑士业绩”。
以致闹出许多笑话,到处碰壁受辱,被打成重伤或者被当成疯子遣送回家。
3.2 对《堂吉诃德》人物形象的简要分析塞万提斯创造的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史上非常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在西方,人们把他和哈姆雷特、浮士德并称为三个最杰出的典型。
《堂吉诃德》之所以得到世人的好评,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作者对“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塑造的非常成功。
堂吉诃德是一个具有矛盾性和多重性的一种典型,他蕴含和揭示了许多本质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是穿透历史的,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性。
“他活着是个疯子,死了是个智者”,善于幻想现实是堂吉诃德的一个代名词。
4 《堂吉诃德》的现实意义塞万提斯写《堂吉诃德》是为了打击、讽刺胡编乱造、情节离奇的骑士小说以及对人们造成的恶劣影响。
塞万提斯对这个故事的描写嘲讽了流行一时的骑士小说,从此以后,骑士小说在西班牙和欧洲一蹶不振。
《堂吉诃德》的意义还在于作者以喜剧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人们自身存在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堂吉诃德和桑丘是一组既互相关联又相互衬托的人物,前者体现了人对理想的追求,后者体现了人对实际生活的关注。
二者相互影响,到后来,堂吉诃德渐渐看到理想的梦幻性质,桑丘则看到了主人精神世界的美好。
二人一路上风趣幽默的对话,以及小说对西班牙现实生活的生动描写,使得读者从他们身上看见了自身存在的对立矛盾,从堂吉诃德的喜剧性形象中看到悲剧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