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5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新版
《地球上生命的发源》授课方案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连续和发展课题第三章生命发源和生物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发源一、知识目标1.能够描绘“化学发源说”中对于生命发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发源的不同样见解,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3.讲解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凭证和逻辑进行分析推断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授课目标经过对生命发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渐渐演化而来的,理解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一致性,掌握生命发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三、感神态度目标经过生命发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成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结合对原始地球及现在地球状况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授课重难点一、授课重点描绘“化学发源说”中对于生命发源的过程,关注生命发源的各样见解。
二、授课难点描绘“化学发源说”中对于生命发源的过程。
一、教材分析授课方案思路本节内容是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连续和发展》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前面已经学习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认识了生物在生物圈中的连续此后,就很自然的过渡到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发展,即生物进化的有关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生命发源的过程,为生物进化的历程和原因确立优秀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生命发源的知识素来是学生感兴趣、想研究的一个问题。
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对于生命发源的有关知识,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却不是很清楚。
因此,让学生课前分组进行了关于生命发源资料的收集,并经过联系本质生活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科学的认识生命的发源。
培养学生敬爱客观事实的思想质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对于生命发源的有关假说。
三、设计思路利用人类进化历程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思虑:人类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我们已经知道人类是由 400 万年前的古猿进化来的,那么森林古猿从哪里来的呢?在“资料分析”的活动中,让学生提前查阅有关资料,学生阅读资料中的文字以及图片,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在讲堂上沟通显现,让学生疏组阐述本组见解,进而引出不同样的见解和原始生命发源的过程。
八年级生物下册《7.3.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新人教版
7.3.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课题授课班级初二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过程与方法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教学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教学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教学方法动手、观察、讨论、交流教具与学具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原始地球1.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
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世界各地关于生命起源的神话传说。
2.展示《圣经》片段和“女娲造人”、“自然发生说”的古文,将学生带入悠远而神秘的氛围,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3.介绍宇宙大爆炸、星云假说。
4.指导学生推理、总结。
阅读资料学生根据资料的形成米勒实验证明了原始地球可以产生生命起源所必须的小分子的有机物生命起源的其它观点5.提供视频资料,指导学生观察、分析,简单讲解有关化学知识。
6.将几滴油滴入水中,振荡食管,让学生观察经久不散的小油滴。
7.简单讲解由有机物组成细胞的可能性。
8.组织学生交流,提供视频资料。
总结原始地球状况观察米勒实验的装置,分析实验设计的原理和结果学生代表交流发言,介绍生命起源的其它观点。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必修课程”。
而认识科学的本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石。
教师在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的时候,应充分注意有利于学生认识科学本质的教育内容。
在这一节的教学里,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补充了“宇宙大爆炸”、“其它科学家的贡献”、“从有机物到细胞”等科学假说、实验,并特别强调“这些假说只是一家之言,还有很多科学家提出了其它观点”,就是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
人教初中生物八下《第7单元 第3章 第1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word教案 (4)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②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及新的研究进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命起源问题的探讨与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积极探索科学的精神和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②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
二、教法我根据自己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
在整个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
三是注重渗透数学思考方法。
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因此,对本节课设计如下教学程序:情景导入→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引导分析→得出结论→应用于实践→概括总结三、学法学会学习,是一个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在新的平台上“以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本节课力图创设一个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阅读教材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猜想、讨论、交流,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并提供相关问题情境,运用所掌握的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首先联想生物的进化过程和不同时期地球上的生物,再提出问题:最早的生物从哪儿来呢?即原始生命是哪里来的?生命又是怎样发展的呢?再引入新课——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三个组,每组提供一个资料并创设几个和资料相关的问题,由学生代表写在黑板上面,要求学生根据资料共同探讨得出答案。
第一组资料:P47原始地球表面想象图通过问题①描述原始地球的特征,培养学生科学的想象能力;②这种情况是科学家自己看到的吗?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③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不同,现在的地球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④原始海洋是怎样形成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7单元第3章第1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优质教案(1)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地起源》教学目标1、了解原始地球为生命起源提供地条件、生命起源化学进化地大致过程、米勒地实验及其说明地问题、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地重大成就。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命起源化学进化地顺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地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生命起源化学进化地大致过程,渗透生命是物质地、生命物质是不断变化发展地、生命物质变化发展地量变和质变以及内因和外因地辩证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地教育。
通过了解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地重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地思想教育。
参考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1、首先提出生命物质与世界上其他各种物质一样,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地过程,生命物质地发生即生命起源,生命物质地发展即生物进化。
引出生命起源地课题。
2、关于生命起源地教学,开始可组织学生讨论有关生命起源地各种各样地说法。
要求学生把他们知道地各种说法地主要内容、论点简述出来,并对各种说法进行简单地评价或提出各种说法地论据。
如果学生说不全,教师可做为参与讨论者,与学生一起议论,并提出自己地看法,将学生不知地或知之不全地内容提出来。
这样,教师是以一个与学生平等地朋友地身份参与讨论,而不是以一个居高临下地教育者地身份来教育学生。
讨论中如果出现了不同地看法,引起了争论,教师不要轻易地否定某种意见,要保护学生地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教师应该将讨论或争论引导到化学进化地假说方面来。
为了能使讨论顺利进行,教师可在课下通过板报、课外小组活动或其他方式,将有关生命起源地一些资料、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课前能有一定地知识基础。
讨论中引导学生对各种说法进行比较、评价,最后地结论是:化学进化地假说有大量地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地支持,并为广大学者所承认,因此这种假说更为科学、可信。
由此引出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地内容。
3、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地教学,可运用谈话法,联系生命地基本特征和生命地重要物质基础地旧知识,过渡到生命地起源必先产生有机物地内容上来。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设计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人教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的授课内容。
在学完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以及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了解了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延续之后,就很自然地过渡到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发展,即生物进化的有关内容的学习。
从知识的角度看,前面两章的内容是本章的基础,本章的内容是前两章的延续,本章共分三节。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问题,常见于各种科学杂志、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是科学家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之一,也是学生愿意学习和了解,乐于参与辩论的话题。
因此,本节课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搭建了一个较好的平台。
教学目标:1、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通过课前查阅资料,使学生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能够理解证据和科学推测之间的关系,能根据教材所提供的证据进行一定的逻辑推理,并以此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从中体验到探索生命起源的意义。
重点:有关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生命起源的过程难点:有关科学观点的培养教学策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可以不拘泥于教科书的呈现方式,而应根据教师所掌握的材料和学生获取信息的程度和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可运用“发现学习法”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
课前准备:教师:在上课的两个星期之前,与部分学生一起,按照技能训练的方法完成两个肉汤的对比实验。
准备有关生命起源的相关资料。
学生:课前一个星期,以组(可以四人一组)为单位,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报刊等渠道和媒体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信息,特别是最新的报道,以备上课时交流。
教学过程:板书: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假说神创论自然发生说化学起源学说反思:学生分组讨论,深入学习了科学推测的方法,探究辨析了生命起源的几种学说,效果显著。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学习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
【学习过程】一、预习先行自主学习1、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你了解多少?2、米勒设计的实验装置各有什么作用?3、你自己先描述一下生命起源的过程。
二、互动探究合作求解4、阅读教材P47--49资料分析1、2、3、完成下列问题。
(1)各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①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大气成分有何区别?②你认为原始地球上有生命吗?为什么?③根据米勒等科学家的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么样的推测?④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由此可以作出什么推测?5、阅读教材P49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原始大气高温、紫外线简单( ) 地球降温与水蒸气 ( )凝结成雨水流入江河原始单细胞生物 ( )亿年后,有机物形成 ( )(生命起源过程示意图)三、系统总结四、生活链接6、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为什么?五、强化训练当堂达标7、科学家推测,原始生命的形成的时间,大约在地球形成后的多少年()A、10亿年B、15亿年C、20亿年D、30亿年8、原始大气层里不含()A、氧气 B、氢气 C、甲烷 D、硫化氢9、在实验室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来合成氨基酸的第一位人物是()A、斯巴兰让尼B、巴斯德C、米勒D、孟德尔10、原始的生命起源于()A、原始的大气层B、原始的河流C、原始的海洋D、原始的高山11、关于科学推测,正确的叙述是()A、科学推测需要确凿的证据B、科学推测需要严密的逻辑C、科学推测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D、以上三项都需要12、根据地质学的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年前形成的。
那时,地球的温度,地面上常常发生,天空中常有。
13、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
14、科学家推测,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优秀教学案例
6.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过程和关键因素。
2.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指导,强调重点知识和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围绕“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展开,这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的核心内容。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一节内容既神秘又充满好奇心,它涉及到生命起源的科学假说,如原始地球的条件、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等。学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生命的起源过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力求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案例中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互动交流、总结提升等环节,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基本概念,掌握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原始地球的环境与现在地球的环境有何不同?”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成员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并总结出原始地球的条件。
3.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4.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生命的起源过程中,有哪些关键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过程,包括原始地球的条件、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等。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三章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新人教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研究生命起源的方法。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3)举例说出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4)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命起源化学进化的顺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2)通过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生命起源化学进化的大致过程,渗透生命是物质的、生命物质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生命物质变化发展的量变和质变以及内因和外因的辩证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1)生命起源的过程。
(2)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教学难点】(1)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生命起源化学进化的顺序。
(3)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已经知道,大约几百万年前,地球上还没有人类,人类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还在林中风餐露宿。
那么,地球是从何时开始有了生命的呢?最原始的生命又是怎样出现的呢?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问题,很久以前就吸引着人们去探求。
这节课,我们也一起来探究一下有关《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一)研究生命起源的方法——科学推测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什么样的呢?产生的过程和条件又是怎样的?我们知道,地球上生命的存在需要有机物和能量,还需要其他的一些条件。
关于生命的起源可以通过有关的研究进行科学推测。
科学方法:推测:根据已知的事物,通过思维活动,对未知事物的真相提出一定的看法。
科学的推测需要有一定的证据做基础,凭空想象往往是站不住脚的。
科学推测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也需要丰富的不是很疼相像。
科学家就是根据推测的方法,认为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观察图片,这是人们推测的原始地球。
(二)原始生命的起源月球上有生命存在吗?生命的存在必需具备哪些条件?月球上不可能有生物。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三章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教材分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中的第一节的内容。
学习“生物的进化”,当然应该从“生命的起源”开始,因此,本节内容既是生物进化的历史起点,也是本章学习内容的起点。
但本节的内容与传统的教科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具有一定开放性和伸缩性,这无疑加大了教学的难度。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课程标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一定的资料向学生提出了生命起源的几种不同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生命起源的知识一直是学生感兴趣、想探索的一个问题。
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关于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却不甚清楚。
所以,让学生课前分组进行了材料的收集,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科学的认识生命的起源。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关于生命起源的有关假说。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收集有关生命起源的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2.将学生分成4个大组预习教材内容,布置各组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1.以组为单位,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报刊媒体等渠道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信息观点,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特别是最新的报道。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学案人教版
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学习目标】1、能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2、通过资料分析及阅读等活动,培养资料分析能力、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能力。
3、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学习重点】地球上生命起源的一些理论及相关证据的实验【学习难点】通过资料分析等活动,理解地球上生命上起源的过程【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看书找出:研究生命起源的方法是什么?本方法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科学的推测需要确凿的________,还需要严密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学习任务二:生命起源的过程(一)阅读教材第47页资料分析1,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什么?2、试描述46亿年前地球的样子(在课本上画出即可)。
46亿年前地球上原始大气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不同?3、原始地球的这种状况是科学家自己看到的吗?(二)阅读教材第48页资料分析2,思考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室里,科学家米勒是如何模拟原始地球上生命的出现的?米勒的实验证明了什么?测一测:1953年,美国学者_______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人工合成了多种________,这是构成生物体中________的基本单位.它的实验说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_________,但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教材第49页资料分析3,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二、系统总结:.三、尝试应用1、你认为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为什么?2、我国“女娲造人”和西方“亚当与夏娃”的故事在解释生命的起源问题上有什么相同论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上述论点你的质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历史上有过许多争论,一位科学家把加热到100度的稻草水放在密闭的容器内(加热灭菌)。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新课导入】导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是人们长期争论不休、一直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
地球上原本是没有生命的,那么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怎样形成的呢?【教学片段】片段1:关于生命起源的推测(PPT见光盘)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原始地球的表面想象图,思考以下问题:原始地球的环境是怎样的?根据原始地球的环境推测,原始地球有生命吗?结论:原始地球的天空或烈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火山喷发,熔岩横流.在原始地球上没有任何生命。
片段2:米勒设计实验装置(PPT见光盘)引导学生重点观察米勒实验的操作过程,思考下面问题:米勒的实验装置各部分各模拟了地球的哪些条件?结论:实验装置中的火花放电模拟的是闪电;冷凝器模拟的是降雨;沸水模拟的是原始海洋。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 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三章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教案(表格式)
7.3.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一.明确目标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3、尝试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二.实施目标目标导学一:推测原始生命的起源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本目知识点。
2.出示46亿年前地球模拟图片,请结合教材回答以下问题:(1)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地球上最初有没有生命?最早的生物是怎样的?(2)阅读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说说你比较认可的是哪种观点。
教师总结:观点1:神创论这种观点认为,生命是由上帝或神创造的。
观点2:生物是从非生物环境中自然发生出来的:腐草化萤; 腐肉生蛆; 淤泥生鼠观点3:宇生说这种观点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成核苷酸的基本单位。
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4)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的不同?(5)你认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6)根据米勒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样的推测?教师总结:根据米勒以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7)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由此可以作出什么推测?目标导学二:想象中的原始地球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本目的知识。
2.认真观察原始地球,分析讨论原始地球表面状况。
讨论以下问题:(1)46亿年的原始的地球的特点:(2)原始地球为生命起源提供的条件?教师总结:3.实际用: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结晶蛋白质——牛胰岛素。
1981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又利用简单的有机物,人工合成了组成生命的另一种重要物质——核酸。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核酸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生物小分子氨基酸、核苷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演变为有机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三章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课时:1教材分析: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问题,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
因此,本节课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搭起了一个较好的平台。
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问题比较感兴趣,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却不甚清楚。
所以,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教学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1、原始地球原始地球没有生命,但有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所以,原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激情、质疑激发兴趣表述交流看书思考表述交流得出结论创设情景:地球上最初有没有生命?最早出现的生物是怎样的?导入新课.组织学生看书进行资料分析2、原始生命的出现地球形成以后的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分析讨论表述交流得出结论进一步明确巩固新知组织学生看书进行资料分析知识回顾感悟与收获达标检测:瞭望角进一步探究布置作业课后记:本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向科学难题挑战的精神和能力。
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三章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课题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3.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推测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步演化而来的,理解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统一性,掌握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三、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结合对原始地球及现在地球状况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二、教学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前面已经学习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了解了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延续之后,就很自然的过渡到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发展,即生物进化的有关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命起源的过程,为生物进化的历程和原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生命起源的知识一直是学生感兴趣、想探索的一个问题。
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关于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却不是很清楚.所以,让学生课前分组进行了关于生命起源材料的搜集,并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科学的认识生命的起源。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关于生命起源的有关假说。
三、设计思路利用人类进化历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我们已经知道人类是由400万年前的古猿进化来的,那么森林古猿从哪里来的呢?在“资料分析”的活动中,让学生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学生阅读资料中的文字以及图片,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展示,让学生分组阐述本组观点,从而引出不同的观点和原始生命起源的过程。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三章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名师精编教学案 新人教版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知识目标】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2.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
【能力目标】 1.理解美国学者米勒模拟生命起源的实验装置;2.通过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教学重点】生命起源的过程。
【教学难点】米勒实验装置原理。
【情景导入】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当时的地球火山爆发频繁,地球表面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火山喷出的气体,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
这样的环境中没有生物生存,那么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样发生和发展的呢?展示《圣经》片段和“女娲造人”、“自然发生说”的古文,将学生带入悠远而神秘的氛围,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课堂探究】探究一:生命的起源问题1:阅读课本第51~52页的资料分析,讨论地球上原始大气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的不同?答案:现在的大气成分中有氧气,而原始大气的成分中没有氧气。
问题2:你认为最初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不存在生命。
因为最初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总结过渡】原始地球上形成生命有没有科学依据呢?我们看看米勒是怎么回答的。
探究二:观察米勒实验的装置,分析实验设计的原理和结果问题1:根据米勒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样的推测?答案:根据米勒以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问题2: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部分有机物,由此可以作出什么推测?答案: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从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
【教师总结】生命起源的问题还有许多的难题有待研究和解决,而这些都需要多学科的综合、合作,这就需要同学们学好各门功课,为将来从事生命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也希望同学们今后继续探索生命的奥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起源的知识一直是学生感兴趣、想探索的一个问题.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关于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却不是很清楚.所以,让学生课前分组进行了关 于生命起源材料的搜集,并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科学的认识生命的起源.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关于生命起源的有关假说.
教师指导学生得出结论:
不会再形成原始的生命了.因为不存在原始生命形成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如原始大气、高温、持续不断的雷电等.另外,现在海洋成分也发生了变化.
教师组织学生针对米勒的实验进一步分析实验条件、实验结果.
提出 问题:原始生命诞生的过程以及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什么?
教师补充:以上认识,有些已经在实验室中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实验获得了一定的证据,但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假说方面,需要进一步验证.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2、你认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吗?请说出理由.
3、根据米勒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样的推测?
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及时点拨,并共同得出结论:
1、原始大气的成分包括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其中没有氧气,而现在的大气成分中有氧气.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命起源的化学 进化过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步演化而来的,理解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统一性,掌握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三、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 物主义的世界观.结合对原始地球及现在地球状况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学生准备: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报刊等渠道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资料,尤其是最新的报道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教师展示人类进化的视频,组织学生观看,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我们已经知道人类是由400万年前的古猿进化来的 ,那么森林古猿从哪里来的呢?
4、了解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步演化而来的,理解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统一性,掌握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且了解本节课的学习要求.
目标导入新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
探究新知
【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教师提出问题:
我们不能亲自观察,难以得到直接的证据……因此,关于生命的起源可以通过有关的研究进行科学推测.
引导学生分析: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的有机物,由此可以作出什么推测?
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宇生说的观点: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或构成生命的有机物,来自其他宇宙星球或星际尘埃.
过渡语:
“宇生说”只是生命起源学说中的一种,而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资料分析,认真阅读资料,分析思考,小组讨论,选出小组代表阐述本小组的观点.
学生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讨论,并在教师指导下得出结论.
学生进一步分析思考,组内讨论,并得出结论:原始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年代,由无机物演变成有机物,有机物再进一步演变形成的.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对于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能力进行训练.
【宇生说】
过渡语 :
目前研究较多的两种学说是“宇生说”和“化学起源说”.
教师展示材料:60年代初,美国学者乔治克劳斯等在达斯马尼亚陨石中发现了和真菌相似的纤维包体,此陨石却与太阳同龄.这一发现似乎是宇宙生命论的有力证据;1969年9月28日,科学家发现,坠落在澳大利亚默奇森镇的一颗炭质陨石中就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6种是构成生命蛋白质分子所必需的.科学研究表明,一些有机分子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可以在星际尘埃的表面产生,这些有机分子可能由彗星或其陨石带到地球上,并在地球上演变为原始的生命.展示图片:不明飞行物、陨石坑.
三、设计思路
利用人类进化历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我们已经知道人类是由400万年前的古猿进化来的,那么森林古猿从哪里来的呢?
在“资料分析”的活动中,让学生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学生阅读资料中的文字以及图片,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展示,让学生分组阐述本组观点,从而引出不同的观点和原始生命起源的过 程.
关于生命起源的其他假说,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堂小组讨论并展示,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以及语 言表达能力.
对于技能训练,让学生去认识如何使证据与推测之间逻辑关系更加紧密,并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材料进行大胆的推测.
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人类进化的视频资料;搜集各种神话传说资料;提前两周同兴趣小组成员,按照技能训练的方法完成肉汤的对比实验.
巩固基础知识,并且锻炼学生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的能力.
布置作业
阅读教材P55后“探索地球外的生命”,并查阅相关资料,写一篇小论文,主题为“生命来自于哪里?”.
板书设计
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一、生命起源各种假说
二、证据分析
1、证据:腐肉生蛆→生物是从非生命物质中自发产生的.
学生交流讨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本组代表阐述本小组的观点.
生物兴趣小组展示课下做的斯帕兰扎尼的实验(肉汤腐败的实验),介绍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生物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来自于瓶外的自然环境中.
让学生认识到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时必须严谨.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作出假设和猜测,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利用学生的疑惑,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产生探究的欲望.
展示学习
目标
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结论.
3、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及筛选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师让学生对于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学生提出的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可能有:
1、神创论
2、自然发生论
3、宇生论
4、化学起源说
教师对于学生的阐述及时进行评价并展示教师搜集的材料.
教师引导学生:古代中国人相信“腐草化萤”“腐肉生蛆”“朽木化蝉”“白石化羊”等说法.讨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如何推翻这一观点?
学生思考分析,得出结论: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从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以及将前后知识有机结合的能力.
从“宇生说”过渡到“化学起源说”.
【化学起源说】
教师展示: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做了一个十分简单却令人信服的“鹅颈瓶实验”.巴斯德的实验彻底推翻了 生物可以由非生物直接转变形成的观点.
培养学生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课堂小结
教师对于学生的小结及时评价并且补充,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先让学生回答,最后教师进行补充.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收获以及困惑.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巩固练习
PPT展示练习题.
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回答.
2、原始地球上不存在生命.因为原始地球温度极高,原始大气中无氧气,也无臭氧层,没有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3、根据米勒以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小组讨论:
你认为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为什么?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二、教学难点
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前面已经学习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了解了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延续之后,就很自然的过渡到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发展,即生物进化的有关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命起源的过程,为生物进化的历程和原因奠定良好 的基础.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3、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推测的能力.
教师展示:意大利医生雷迪第一次用实验证明了腐肉不能生蛆,蛆是苍蝇在肉上产的卵孵化形成的.雷迪的实验严谨而且有说服力,说明较大的动物不能自然发生.
引导学生明确的认识到:科学的推测需要确凿的证据,仅凭空想往往是站不住脚的;科学推测不仅需要有严密的逻辑,还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让学生阅读教材P54的“技能训练”中的最后一段文字材料,并且能够对 生命的起源作出推测.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生物不能由非生物直接转变而成,地球上的生命又是如何产生的呢?生命起源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米勒的实验,并且得出生命起源的过程:
第一步:从原始大气的无机物到简单有机物.
第二步:简单的有机物汇集到原始海洋中,形成复杂的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