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维奇

合集下载

马列维奇雨后乡间之晨的情感

马列维奇雨后乡间之晨的情感

马列维奇雨后乡间之晨的情感马列维奇雨后乡间之晨的情感清晨,雨后的乡间,马列维奇静静地漫步在小村庄的林间小道上。

雨水滋润着大地,泥土散发着芳香,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生机勃勃的气息。

马列维奇心里充满着无尽的情感,他忍不住停下脚步,俯身细细观察着地上的小草和花朵。

他的思绪被这片宁静的景象所吸引,仿佛看见了生活中的美好和希望。

这里的一切都是如此朴实而真实,与城市的喧嚣和浮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马列维奇心中感到一种莫名的安宁和舒适,他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那个无忧无虑的时光。

雨后,大自然焕发出崭新的生机。

马列维奇的心情也跟着蓬勃而旺盛起来。

他感到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和谐地共生着。

他沉浸在这片宁静和祥和的环境中,内心充满了爱与感恩。

他开始感受到生命的真谛,感悟到人与自然的联系和依赖。

马列维奇看到一只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歌唱,它的歌声穿透云雾,直达人们的内心。

他想到了人类的创造力和艺术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超越物质的束缚,连接人与人,人与自然。

他意识到,这种力量才是真正的财富,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他开始欣赏起周围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

他发现,这些微小而普通的事物中蕴含着无穷的美和意义。

他明白了,幸福并不在于物质的积累,而在于我们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的追求。

马列维奇的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喜悦,他感觉到自己的心灵在这个宁静的乡间得到了净化和滋养。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感受到它带来的力量和活力。

他知道,他将带着这份情感和力量,继续前行,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马列维奇雨后乡间之晨的情感是平静、安宁和充满希望的。

这样的情感使他重新认识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了他对美的追求和对创造力的渴望。

他深深地明白,只有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人类才能找到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

马列维奇简介及作品

马列维奇简介及作品
马列维奇
俄国 马列维奇 (1878-1935年)
卡西米尔·马列维奇出生于俄国的克伊夫城,后到乌克兰的基辅学 习,逝于彼得堡。是俄国几何抽象画家,至上主义派的创始人。 马列维奇相继受到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的影响,尤其倾向 立体主义,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风格,创立了至上主义。 所谓至上主义是指他1913年从立体主义走向几何抽象时所用的名 词。它的表现手法最简单、最新颖:即白底上的黑方块,一切以 几何形为基础,而毫不寻求表现对象的绘画。它的成分是长方形、 圆形、三角形和十字交叉。马列维奇称至上主义是有创造性的艺 术,是感觉至上。他说:“对于至上主义而言,客观世界的视觉 现象本身是无意义的,有意义的东西是感觉,因而是与环境完全 隔绝的,要使之唤起感觉。”
精选可编辑ppt
4
精选可编辑ppt
《 绝 对 主 义 的 创 作 》
5
精选可编辑ppt
6
精选可编辑ppt
7
精选可编辑ppt
8
精选可编辑ppt
9
精选pt
11
精选可编辑ppt
12
精选可编辑ppt
13
精选可编辑ppt
14
精选可编辑ppt
15
精选可编辑ppt
3
1918年,马列维奇最著名的《白色 的白色》问世。这一标志着至上主义 终级性的作品,彻底抛弃了色彩的要 素,白色成为光的化身。那个白底上 的白方块,微弱到难以分辨的程度, 它仿佛弥漫开来,并在白炽光的氛围 里重新浮现。在这里,马列维奇似将 进入一种难以用肉眼看见,难以用心 灵体察,难以用感觉品味的境地,所 有关于空间、物体、宇宙规律的当代 观念,在这里都变得毫无意义。画家 所要表现的,是某种最终解放之类的 状态,即某种近似涅磐的状态,而那 细小的,难以看清的边缘,就是涅磐 留下的唯一具象痕迹。这是至上主义 精神的最高表达。“方形(人的意志, 或许人)脱去它的物质性而融汇于无 限之中。留下来的一切就是它的外表 (或他的外表)的朦胧痕迹。”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俄国先锋艺术是20世纪初在俄罗斯兴起的一场文化运动,旨在颠覆传统的艺术形式和观念,追求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和社会变革。

在这一运动中,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理论对先锋艺术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至上主义是马列维奇在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主张对"至上真理"的追求,认为只有真理才能指导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至上主义的指导下,马列维奇对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革命理论和实践经验。

这些理论和经验对俄国先锋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俄国先锋艺术家认为传统艺术形式已经无法表达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他们追求与现代社会的密切联系,通过艺术作品传达社会的焦虑和矛盾。

他们发现传统的艺术形式和观念并不能满足这一追求,于是开始寻找新的表现方式。

在这一过程中,俄国先锋艺术家开始借鉴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理论,认为真理存在于社会的进步和变革中。

他们相信,只有通过推翻旧的社会秩序,建立起新的社会制度,才能实现真理与艺术的统一。

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俄国先锋艺术家开始从马列维奇的理论中寻找灵感,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观念。

在艺术实践中,俄国先锋艺术家通过进一步发展现有的艺术技巧和形式,努力表达社会变革的迫切性和艺术表达的重要性。

他们运用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新兴艺术形式,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主题。

这些作品不仅表达了对社会变革的渴望,也扩展了艺术创作的边界,影响了后来的艺术潮流。

俄国先锋艺术和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理论之间并不总是完全一致的。

尽管两者都追求真理和社会变革,但在具体的实践中,他们的关注点和方法有所不同。

马列维奇更加关注社会的宏观变革和政治实践,而俄国先锋艺术家则更加关注艺术表达的个人性和创造性。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理论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借鉴和影响的关系。

俄国先锋艺术家通过借鉴和发展马列维奇的理论,探索了新的艺术形式和观念,并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摘要】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在20世纪初的俄国艺术界扮演着重要角色。

俄国先锋艺术以其独特的创新和挑战传统的风格而闻名,而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思想则为这一运动提供了哲学上的支持。

本文将首先介绍俄国先锋艺术的特点,以及马列维奇对该艺术运动的影响。

接着将探讨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思想,以及俄国先锋艺术如何体现这一思想。

我们将分析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的联系,以及对未来艺术发展的启示。

通过深入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20世纪艺术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思想。

【关键词】俄国先锋艺术,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特点,影响,思想,体现,启示,联系,未来艺术发展1. 引言1.1 俄国先锋艺术的兴起俄国先锋艺术的兴起源于20世纪初,是一场文化革命的产物。

这种艺术形式追求创新、挑战传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思想解放的特点。

俄国先锋艺术家们在绘画、音乐、舞蹈和表演艺术领域大放异彩,打破了传统规矩,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他们内心的探索和反叛。

俄国先锋艺术强调个性和自由,艺术家们试图通过他们的作品展现自己的独特观点和情感。

他们追求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拒绝墨守成规和模仿他人。

俄国先锋艺术作品常常充满张力和冲突,引发观众的深思和共鸣。

这种充满冒险精神的艺术形式成为了20世纪初的一种潮流,在俄国以及世界各地引起了巨大的影响。

俄国先锋艺术家们不断探索和突破艺术的边界,不断挑战传统的审美观念和规范。

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活力和创意,为后世艺术家们树立了榜样,开启了一场全新的艺术革命。

1.2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马列维奇是20世纪初俄国一位重要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提出了至上主义的概念,这对俄国先锋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思想主张艺术应该以超越现实和物质世界为目标,追求真理和精神上的升华。

他认为艺术应该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

在他看来,艺术家应该是社会的领袖和启蒙者,通过艺术作品来传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马列维奇简介

马列维奇简介

马列维奇简介个人简介:俄国画家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Kazimir Severinovich Malevich,1878——1935),至上主义艺术奠基人。

1878年2月11日生于波兰基辅的一个贫困家庭,具有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特色。

曾参与起草俄国未来主义艺术家宣言。

1935 年5月15日卒于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

他从接受严谨的西方艺术美学的教育开始,后和康定斯基、蒙德里安成一起成为早年几何抽象主义的先锋,最终以朴实而抽象的几何形体,以及晚期的黑白或亮丽色彩的具体几何形体,创立这个几乎只有他一个人独舞的至上主义艺术舞台。

“模仿性的艺术必须被摧毁,就如同消灭帝国主义军队一样。

”这就是他铿锵有力的表白。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思想影响了塔特林的结构主义和罗德琴柯的非客观主义,并通过李西茨基传人德国,对包豪斯的设计教学产生影响。

20年代初,苏联文艺界对非写实艺术不再包容和接受,马列维奇只得终止其对抽象艺术的探求,而以教学谋生。

1927年,他唯一的一本理论著作《非客观的世界》在德国出版。

1935年,他在贫困和默默无闻中离开人世。

生平简介:1913年,马列维奇的立体主义突然转向一种图表式形象拼凑,构成半画谜,半招贴画式的性质。

这一幅《一个英国人在莫斯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这幅画上,具体的形象以反逻辑方式并列,是一种前达达派的构想。

画上有俄罗斯教堂、马刀、蜡烛、剪刀、文字、锯子、鱼和梯子等等,这些在生活逻辑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完全按画家的自由意志杂乱地并存在画面上。

它们大小不均,事物间也毫无可供联想的因素。

十月革命后,马列维奇和另一位俄国画家--抽象主义绘画的创始人康定斯基同在苏联的“И30”工作。

他们作画,搞雕塑,还搞设计与舞台美术。

在工作中,他们联系现代的机械文明,开始探索自己将要发动的大规模造型活动,这就是“构成主义”新观念的起端。

十月革命前,俄国的美术界受到西方现代派运动的启迪,在艺术探索上表现得非常活跃。

极简主义的源头: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百年巡礼

极简主义的源头: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百年巡礼

极简主义的源头: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百年巡礼20世纪初俄国先锋派艺术家卡济米尔·马列维奇(KAZIMIR MAIEVICH,1879-1935)生平及创作的学术展览于2015年4月4日在四川美术学院(以下简称“川美”)新媒体艺术中心开幕。

这次展览是去年在北京建筑大学建筑设计艺术研究中心ADA画廊首次举办马列维奇的学术研究展之后的巡回展,由川美新媒体艺术系承办,国际独立策展人方振宁策划。

本次展览上最重要的内容是马列维奇年表与首次翻译为中文马列维奇“至上主义”宣言,这是国际马列维奇研究领域至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年表。

展览空间的布展形式犹如一部马列维奇的史诗。

现场以史料照片为母本,把包括马列维奇第一幅《黑色正方形》在内的二十余幅至上主义画作做最大限度的复原。

策展人方振宁在过去27年来持续对马列维奇进行研究、资料汇总和研究,本次呈现的正是方媒体独自研究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现。

展览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图文并茂的马列维奇生平与创作年表,可以通览马列维奇一生作品的演变过程,也是20世纪初俄罗斯先锋艺术史的一个缩影;第二部分是马列维奇1915年在莫斯科发表的至上主义宣言的核心内容,即《从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到至上主义》,它是马列维奇所创造的至上主义的精华,也是首次被译成中文发表;第三部分是一段26分钟时长的珍贵影像《俄罗斯博物馆时代-马列维奇》;第四部分是装置艺术,在展厅一角复原了1915年彼得格勒“最后的未来主义画展0,10”的“马列维奇之角”。

方振宁说:“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和至上主义创始人,马列维奇对二十世纪的全球艺术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随着对现代艺术流派的深入研究之后逐渐显示出来的。

2015年正值马列维奇在‘0,10’展上发表至上主义宣言100周年之际,同时也是马列维奇逝世80周年。

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上,举办这个展览表明中国艺术家和学者对马列维奇对二十世纪艺术的贡献给予高度地重视和评价。

马列维奇名画赏析感悟

马列维奇名画赏析感悟

马列维奇名画赏析感悟马列维奇(Marc Chagall)是20世纪著名的俄罗斯画家,他的作品以色彩鲜艳、情感丰富而著称。

他的画作常常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深受观众的喜爱。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宗教、家庭、爱情等主题的表现,这些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思考。

其中,他的《巴黎歌剧院》是一幅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这幅画作以浓烈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展现了巴黎歌剧院的场景,画中的人物和建筑都充满了生动的情感和活力。

观众可以感受到画家对巴黎这座城市的热爱和对音乐、戏剧的热情。

画中的色彩和线条都展现了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给人一种愉悦和轻松的感觉。

而在《蓝色的房间》中,马列维奇则展现了对家庭和爱情的思考。

画中的人物都被描绘成了蓝色的形象,这种色彩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表现画家的个人风格,更是为了表现画中人物内心的孤独和对爱情的渴望。

画中的人物虽然都是蓝色的,但他们的眼神却充满了温柔和柔情,这种对比让观众感受到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家庭的向往。

画家通过这幅作品表达了对家庭和爱情的珍视,让观众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思考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

马列维奇的作品不仅仅是对生活的感悟,更是对人性的思考。

在《牧羊女》中,画家用温暖的色彩和柔和的线条展现了对宁静和和谐的向往。

画中的牧羊女身着白色的衣服,手里拿着一束鲜花,脸上洋溢着微笑,整个画面都充满了宁静和和谐的氛围。

观众在欣赏这幅作品时不禁会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画家通过这幅作品表达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让观众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马列维奇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他的画作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思考。

通过欣赏他的作品,观众不仅可以感受到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更可以在思考中感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马列维奇的作品让人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思考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这正是他作为一名艺术家所追求的。

俄国至上主义大师马列维奇

俄国至上主义大师马列维奇

俄国至上主义大师马列维奇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1878年出生在俄国基辅一个糖厂工人家庭,虽然从小只受到很少的教育,但他少时就酷爱绘画。

1904年,马列维奇(26岁)前往莫斯科寻求发展,并被莫斯科绘画雕塑建筑学院录取。

1907年,29岁的马列维奇的作品首次在莫斯科艺术家联展中出现,该展览名为“蓝玫瑰花环”,参展者还有后来的抽象主义绘画之父——康定斯基。

马列维奇参加了由“红方块王子”注1成员组织的展览,并受到了“红方块王子”成员们对艺术新形势探索精神的感召,也开始对法国印象主义大师赛尚(Paul Cezanne,1839~1906)提出的一切形体都是“由柱体、球体和锥体”等几种基本形体组合成的鲜明论点产生了兴趣,这些为马列维奇在1911~1913年间创作的“立体民族风情”系列打下了基础。

马列维奇一生的绘画作品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1911~1913年期间创立的“立体民族风情”系列。

这个时期的作品内容多以体现俄罗斯农民日常生活场景为主。

其中以《雪后的小村之晨》、《割草人》最具有代表性。

这些绘画的色调主要由红色、黄色、蓝色组成,这种三原色对比协调的运用不但使得整幅绘画冷中透暖,而且演绎出俄国强烈艳丽活泼的红绿民族色彩风味。

画中的人和物都以几何锥形和不规则梯形为基本形,每个几何形都是由暗到明的过渡色填充,通过巧妙灵活的搭配,让人物的体积感和画面整体的层次感跃然纸上。

第二个阶段是1913~1920年间的至上主义风格时期。

早期“立体民族风情”的探索,使马列维奇对于几何形萌发了更大的兴趣,随着后来俄国政治矛盾的加深,红色革命思想也深入进俄国前卫艺术家的作品中,他作为俄国前卫艺术领军人物之一,也开始进行有关新艺术风格的大胆尝试,这些促使了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的创立,成为他艺术道路上盛开的最灿烂的花朵。

至上时期他抛弃了绘画中所有的具象形式,彻底地走向了至上风格。

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的总体特征可以归结为:一是以探索方块为主的艺术表现手段。

俄国至上主义艺术家——马列维奇

俄国至上主义艺术家——马列维奇
我把至上主义理解为创作艺术中纯感情的至高无上
这让当时的评论家深表感叹: “我们失去了所钟爱的一切…… 我们面前,除了一个白底上的 黑方块以外什么都没有。”
1913年末,马列维奇开始对克服地 心引力和征服宇宙感兴趣。他曾在 《致马秋申书》中这样说,‚我的 新画作并不仅仅属于地球……确实, 在人的身上, 在人的意识中,有一 种对空间的渴望,一种脱离‘地球’ 的向往。‛ 在他画中,有关宇宙及太空飞行的 主题开始突出起来。他的许多作品, 形体尽管各富于运动感, 但却脱离 了上与下的概念,仿佛在某种无垠 的虚幻空间中自由翱翔。天空的蓝 色遮住了通往太空的视线,于是马 列维奇要把这彩色的天篷扯破。 ‚我已经打破了色彩 极限的蓝色世 界,‛
• 马列维奇于1920年对至上主义的发展作了 总结:‚按照黑色、红色和白色方块的数 量,至上主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黑色 时期、红色时期和白色时期。这三个时期 的发展过程是从1913年至1918年,它们都 是以纯粹的平面发展为基础。‛
•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思想影响了塔特 林的结构主义和罗德琴柯的非客观主 义,并通过李西茨基传人德国,对包 豪斯的设计教学产生影响。
一个英国人在莫斯科
第一军人
• 《白底上的黑色方块》 • 这不仅对马列维奇本人意义 重大,而且对整个现代艺术 史影响深远。它是非具象艺 术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此 后,马列维奇进一步发展出 至上主义绘画的一整套语言 体系。他用圆形、方形、三 角形、十字交叉这些至上主 义基本成份及简单明快的颜 色组构出许多画面,展示了 至上主义方块的多样性。 1918年,经过一个较为复杂 的时期后,他回归简化,达 到轻灵简约的巅峰。
• 这一标志着至上主义终级性的作 品,彻底抛弃了色彩的要素,白 色成为光的化身。那个白底上的 白方块,微弱到难以分辨的程度, 它仿佛弥漫开来,并在白炽光的 氛围里重新浮现。白色方块的出 现,是将艺术家内在至高无上的 情感的外在理性化的极致表现, 是对黑色时期和红色时期的进一 步深化发展。该幅作品中白色方 块以倾斜的形式融入整个白色的 背景中,整个艺术作品被一个平 面的白色方块所引导,马列维奇 巧妙地利用了白色方块达到一种 艺术作品的独一无二的至上纯粹 的精神,是对至上黑色方块和至 上红色方块的一种精神升华。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是20世纪初期俄国艺术界的两个重要运动。

俄国先锋艺术是一种反对传统艺术观念和审美标准的运动,试图推动艺术从现代性的角度重新审视现实和创造的方式。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则是一种将艺术与政治相结合的理论,主张艺术家以创作为手段,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改变社会制度。

俄国先锋艺术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的俄国社会政治环境。

当时,俄国正处于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的时期,艺术家们开始质疑传统的美学观念和艺术形式,试图通过艺术表达自己对现实的看法和对未来的憧憬。

著名的俄国先锋艺术家如马列维奇、梵高等成为了这一运动的代表。

俄国先锋艺术运动包括了多种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如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等。

这些艺术家们试图创造一种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艺术形式,强调个人的情感和表达以及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他们尝试使用新的绘画技巧和艺术媒介,如立体主义、抽象艺术等,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这种艺术追求的是对真实和创新的追求,试图颠覆传统的审美观念和观念。

马列维奇认为艺术应该具有政治意义,并主张艺术家应该放弃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的事业。

他提出了“艺术家工人”的概念,认为艺术家应该像工人一样为社会辛勤劳动,创作出能够激励革命精神和号召人民团结奋斗的作品。

他的理论对俄国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导了一代艺术家关注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使艺术与革命结合。

虽然俄国先锋艺术和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运动都试图通过创新的艺术形式和理论来改变现实,但两者在目的和追求上存在一些不同。

俄国先锋艺术更注重于艺术本身的创新和表达,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具多样性和个体性。

而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则更强调艺术的社会和政治意义,追求用艺术改变社会制度和创造文化革命。

虽然俄国先锋艺术和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运动在20世纪初期取得了一定的影响,但随着斯大林时期的到来,俄国艺术界受到了政治压力和审查的限制,这些艺术运动逐渐被打压和限制。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摘要】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思潮。

俄国先锋艺术家通过对马列维奇至上主义思想的探索和表达,为传统艺术带来了新的启发和冲击。

马列维奇在其发展至上主义思想的过程中受到了俄国先锋艺术的启发,将其理念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俄国先锋艺术家以抽象、直觉和情感为主要表现手段,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马列维奇对俄国先锋艺术的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有着密切的关联,影响着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

展望未来,这种艺术思潮将继续对艺术界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俄国先锋艺术、马列维奇、至上主义、影响、发展、表现、评价、关系、当代艺术、影响、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俄国先锋艺术简介俄国先锋艺术在20世纪初期兴起于俄罗斯,是一种革命性的艺术运动,旨在挑战既有的艺术观念和传统。

这一运动受到了当时欧洲先锋艺术运动的影响,如法国立体主义、意大利未来主义和德国表现主义等。

俄国先锋艺术强调对形式和色彩的抽象处理,追求以新颖的方式表现现实世界和情感。

代表俄国先锋艺术的艺术家包括马列维奇、库特瓦、罗戈津、勃尔什尼科夫等。

他们通过创新的形式和技巧,向观众传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情感。

俄国先锋艺术的作品常常充满生机和力量,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俄国先锋艺术的发展对当时的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现代艺术奠定了基础。

它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方式,挑战传统的审美标准,为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马列维奇的带领下,俄国先锋艺术不仅在俄罗斯国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也对国际艺术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2 马列维奇简介马列维奇(Kazimir Malevich,1878-1935)是俄罗斯先锋艺术运动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一位具有深厚哲学思想的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具有颠覆性思想的先锋主义者。

马列维奇的艺术理念跳脱出传统的绘画观念,提出了“无对象主义”、“超物质主义”等概念,成为了俄国先锋艺术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至上主义 马列维奇

至上主义 马列维奇

至上主义马列维奇至上主义是现代主义艺术流派之一,是几何抽象主义的主要流派。

其代表人物为为卡兹米尔·塞弗里诺维奇·马列维奇,代表作品有《白底上的黑色方块》、《白底上的白色方块》等。

当我第一眼看到《白底上的黑色方块》这幅作品时,十分惊讶,我不能明白,大千世界,各种各样景色事物,马列维奇都没有画,却只画了一个方形,还是用铅笔绘制,似乎回到了小学时代。

想要弄清楚马列维奇这样创作的原因和深意,有必要了解一下马列维奇这个人的经历,并看看他自己是如何解释的。

卡兹米尔·塞弗里诺维奇·马列维奇于1878 年2月11 日出生在基辅的一个有波兰血统的普通家庭。

少年时代的马列维奇只接受过很少的教育,对艺术之类的事情几乎毫无了解。

他第一次接触到作画是在看到有个成年人在粉刷屋顶时。

他前期的绘画像许多俄国风景画家一样,热衷于表现自然景物的光影变化,用马列维奇自己的话说: “就像一个印象派画家那样作画”。

之后马列维奇不断地变换着作画的风格,这些画体现出塞尚、高更、博纳尔、马蒂斯等人对他的影响。

1915 年夏,探索不止的马列维奇再度改变风格,转向创作纯抽象绘画,并给这种绘画起名为“至上主义”。

就在这年的末,他向《0、10画展》(未来主义末次大展) 送交了首批至上派作品,其中有一幅极为“简单”的作品,即《白底上的黑色方块》。

正是随着这幅作品的问世,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新流派——至上主义,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马列维奇还发表宣言介绍了自己的创作思想和构思原则。

“至上主义”绘画使公众不知所措,也大大超越了评论家们的理解。

评论家们和公众叹息道:“我们所钟爱的一切都失去了吗,我们面前除了一个白底上的黑方块以外,一无所有。

”据当年现场拍摄的照片显示,马列维奇提到的那件作品《白底上的黑色方块》被高高地挂在展厅的一角,那里通常是俄国家庭悬挂圣像的位置。

这意味着马列维奇将自己的艺术信仰集中于此画。

依照马列维奇的解释,《白底上的黑色方块》是表现非客观感情的初始形式。

马列维奇——从具象绘画到至上主义(1):印象与乡愁

马列维奇——从具象绘画到至上主义(1):印象与乡愁

马列维奇——从具象绘画到至上主义(1):印象与乡愁马列维奇1935 年去世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除了少数追随者之外,他的人生与艺术几乎不为人知。

但如今,马列维奇的作品早已在艺术史上占据了显赫地位,半个多世纪后,他终于获得了世人的肯定。

观众在观看马列维奇作品《黑方块》他的代表作《黑方块》已变成一种象征、一种鼓舞、一种典范,甚至成为那些寻求灵感及正当性的艺术家的参照点或合理依据。

那么,马列维奇到底是如何成为现代艺术(与设计)界的终极偶像的?让我们一同来走进他的世界!CHAPTER 01生于乌克兰的波兰裔农家子弟卡西米尔·马列维奇1878 年出生于乌克兰地区基辅的波兰裔家庭。

波兰在 18 世纪被分割后,有不少波兰家庭被迫停留于俄国及乌克兰境内。

马列维奇精通波兰语,又经常强调他在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乌克兰影响。

马列维奇虽然基本上属于俄国文化,却能在他生涯的不同阶段,与波兰及乌克兰的知识圈维持着特殊关系。

卡西米尔·马列维奇1878 - 1935据马列维奇1933 年所写的简短自传称,他父亲曾任职于糖厂,糖厂多半坐落于离城镇较远的偏僻乡下,提炼糖的甜菜需要辽阔的土地,种植甜菜也需要大量的劳力以及机械的使用。

马列维奇不像未来主义者那样热衷于机器与技术,这并不令人奇怪,因为如果要他在工厂的工人与农民之间做一选择,他宁可选择后者,因为他羡慕农民在大自然中自由的生活方式。

父亲肖像马列维奇1902 - 1903马列维奇第一次接触到素描与绘画,还是从农民身上获得的,他认为工人与农民的主要不同点是,农民有画画的能力,工人不仅不会画画,就连自己的家都不懂得如何去布置。

所有的乡下人都对艺术感兴趣,他们所制造出来的物品令人感到愉快。

马列维奇非常喜欢看乡下农民在墙壁上作画,他们知道如何去装饰壁钟、马匹及花瓶,他们也很懂得以各种不同的黏土及蓝色,去装饰他们的地板和壁炉。

母亲的画像马列维奇1900 年马列维奇在少年时处于好奇与喜爱,曾亲手尝试过此类传统的技法。

马列维奇黑十字赏析

马列维奇黑十字赏析

马列维奇黑十字赏析摘要:一、马列维奇简介二、黑十字作品背景三、黑十字作品赏析四、作品的艺术价值五、对后世的影响正文:马列维奇黑十字赏析一、马列维奇简介马列维奇(Kazimir Malevich,1878-1935),原名卡济米尔·马尔列维奇,是一位俄罗斯画家。

他被誉为抽象艺术的奠基人之一,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列维奇的绘画作品以简洁、抽象的形式著称,他的创作理念对后来的许多艺术家产生了重要启示。

二、黑十字作品背景《黑十字》(Black Cross)创作于1923年,是马列维奇在俄罗斯革命后的作品。

这一时期,俄罗斯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列维奇的艺术风格也随之发生变化。

从这幅作品开始,他开始尝试将抽象与现实相结合,表现出一种更为简化的艺术形式。

三、黑十字作品赏析《黑十字》是一幅极具创意的作品。

画面以简约的黑色十字形为主题,背景为白色。

黑色十字形的线条尖锐,充满力量感,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马列维奇通过十字形这一符号,传达出一种宗教般的神秘氛围。

同时,十字形也象征着俄罗斯传统的宗教文化,体现了作品的历史背景。

四、作品的艺术价值《黑十字》作为马列维奇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这幅作品体现了马列维奇对抽象与现实相结合的艺术探索,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其次,作品简洁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对比,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最后,这幅作品还具有很强的思想内涵,反映了当时俄罗斯社会的变革。

五、对后世的影响马列维奇的《黑十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推动了抽象艺术的发展,还对现代设计、建筑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许多现代艺术家都受到马列维奇的启发,开始尝试将抽象与现实相结合,创造出更具表现力和思想深度的作品。

总之,马列维奇的《黑十字》是一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的作品。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俄国先锋艺术是20世纪初在俄罗斯出现的一股艺术运动。

这一运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有一定的联系。

俄国先锋艺术运动的出现与俄罗斯社会的动荡与变革有关。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社会面临着农民起义、工人运动和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等问题,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俄国艺术家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并希望通过艺术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思想也对俄国先锋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至上主义是列宁于1902年提出的一种社会主义理念,强调革命、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领导地位。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思想为俄国先锋艺术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给予了艺术家勇气和支持。

俄国先锋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表达风格出现在艺术舞台上。

先锋艺术家们试图摆脱传统艺术的束缚,以新颖的形式和表达方式探索艺术的可能性。

他们注重实验和创新,尝试运用各种媒体和表现形式,如绘画、雕塑、戏剧、舞蹈、音乐等,来表达他们对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在内容和主题方面,俄国先锋艺术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群众的命运。

他们试图通过艺术来反映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的丑恶和不公,呼吁社会改革和革命。

这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思想相呼应,强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领导地位,以及为社会主义革命而斗争的重要性。

俄国先锋艺术也遭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阻力。

在当时的沙皇俄国,艺术和文化受到官方审查和限制,很多艺术家被监禁或流亡。

他们的作品被官方视为反动和颠覆性的,对社会秩序构成威胁。

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俄国先锋艺术始终保持了其反传统、独创和批判的特性。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密切相连。

这一艺术运动在表达方式上突破了传统艺术的束缚,尝试以新颖的形式和内容反映社会现实,并呼吁社会的改革和革命。

虽然受到了官方的限制和打压,但俄国先锋艺术依然坚持反传统、独创和批判的艺术风格,为俄国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俄国先锋艺术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重要的艺术运动,它出现在俄国革命之前的一段时间,对于俄国文化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则是俄国革命后的一种思想流派,对于俄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之间的关系。

俄国先锋艺术是一股以反对传统艺术观念为目标的运动,它试图打破传统的艺术形式和观念,通过创新和实验来探索新的艺术形式。

在这个时期,俄国的艺术家们相信只有通过创新和实验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作品,他们试图摒弃过去的传统和约束,追求个性和自由。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是由俄国文学家阿列克谢·马列维奇创立的思想流派,它的核心思想是将艺术置于社会政治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马列维奇认为艺术是革命的先锋,艺术家应该承担起宣传和领导革命斗争的责任。

他主张艺术家要远离艺术的自我追求,而是要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革命事业中去。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有着一定的关联和相互影响。

俄国先锋艺术和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都试图摒弃过去的传统和约束,追求创新和自由。

俄国先锋艺术家们通过实验和创新来打破传统艺术观念和形式,而马列维奇则试图将艺术从束缚中解放出来,让它成为服务于社会革命事业的工具。

俄国先锋艺术家们的创作也受到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的影响。

在俄国革命之后,马列维奇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俄国的文化艺术界,许多艺术家开始将自己的创作与社会政治联系起来。

他们试图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来宣传和支持革命,成为革命的先锋。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两者都试图摒弃过去的传统和束缚,追求创新和自由,通过艺术来改变社会。

它们共同促进了俄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并对于俄国社会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马列维奇——从具象绘画到至上主义(2):决裂与创新

马列维奇——从具象绘画到至上主义(2):决裂与创新

马列维奇——从具象绘画到至上主义(2):决裂与创新Symphony No. 9 in E minor from The New World, Op. 95: IV. Allegro con fuoco 音乐:Czech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Dvořák: Symphony No. 9 in E minor, Op.95 'From the New World', Te Deum CHAPTER 05与拉里昂诺夫“决裂”马列维奇后来的艺术演化,是将造型进一步简化为带清晰边缘的几何图形,如《收割的女人》、《采收裸麦》。

这些作品均严格运用塞尚的原理,每一件东西都简化成几何造型。

收割的女人马列维奇1912 年采收裸麦马列维奇1912 年马列维奇在文章《谈艺术新体系》中鲜明地陈述道:“……塞尚知道为何要几何化……他呈现给我们的是以圆筒状、立体形及球形为基础来建立自然,将物体分解成简单几何形来表现。

”雨后乡间之晨马列维奇1911 年莱热(1881-1955)运用此原理时,是以几何实体进行近乎单色调的抽象集结,而马列维奇并不放弃他画中的人物内容以及不同色彩的使用。

形式的对比费尔南德·莱热1913 年马列维奇在 1912 到 1913 年的作品,人物最易解读而色彩充满活力,风格类似莱热后来的作品。

他对此曾有过说明,“身体的结构虽然依立体派,但已有全然不同的特色,作品使人有一种金属的联想,如果我们以黑白的复制品来看莱热的画作,将更能感受到金属的感觉,因为没有色彩的复制品,似乎更接近金属的调子。

”挑水桶的农妇:动感的安排马列维奇1912 - 1913至此,马列维奇对造型进行了几何的分析,他不再依传统的透视原理作画,这使得作品更趋抽象。

如 1912 -1913 年所作的《挑水桶的农妇:动感的安排》,充满几何实体的画面中已见不到农妇的轮廓,从标题即可预见他首先考虑的是造型安排。

幼儿园美术活动《马列维奇的几何作品》大班教案

幼儿园美术活动《马列维奇的几何作品》大班教案

幼儿园美术活动《马列维奇的几何作品》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并认识俄国艺术家马列维奇及其几何作品,了解作品的特点和意义。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绘画创作。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马列维奇的几何作品及其特点,学会用几何图形进行创作。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运用几何图形进行创意绘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马列维奇的作品图片及相关资料,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绘画环境,适当的光线和通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马列维奇的作品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讲解:教师介绍马列维奇的生平和几何作品的特点,让幼儿了解作品的意义。

3. 示范:教师现场演示如何用几何图形进行绘画创作,讲解绘画的技巧和方法。

4. 创作: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用几何图形自由组合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5. 展示与评价: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交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进步,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绘画表现,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绘画活动,共同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

2. 区域活动:在幼儿园的其他活动中,如主题活动、区域游戏等,引导幼儿运用几何图形进行创作,巩固所学知识。

3. 作品展示:在幼儿园内组织作品展览,让幼儿的作品得到更多人的欣赏,提高幼儿的成就感。

七、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观察力和想象力等方面的表现。

2. 作品评价:评价幼儿作品的创意、构图、颜色搭配等方面,鼓励幼儿发挥个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列维奇早期的作品揭示了画家几乎全部自己的求学历程,反映了前30年的西方绘画从印象主义直到未来主义的演变过程。马列维奇在其中又融入了一种源自于俄国圣像画的更具地方色彩的灵感,“原始农家”艺术与原始主义的纯净色彩及简单形体。
从1910年开始,他的艺术与俄国前卫艺术一脉相承。塞尚的分析立体主义与意大利画家的未来主义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马列维奇继续探索符号与立体主义现实之间的差异,尝试消除作为具象艺术根基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对立,以及孤立“纯粹”的符号。因此,他在俄国诗人柯来伯尼科夫的影响下创造了不合逻辑的画,即“理性之外”的“跨越理性”的绘画。与具象图案和简单抽象相比,马列维奇倾向于选择最简单的形式,如方块。他不断探索着形体、色彩与空间的关系,断言:“如果想成为真正的画家,那么画家必须抛弃主题与物象。”以这句箴言而付诸实践的至上主义代表作《黑色正方形》,成为了现代艺术的关键之作。这是一幅绝对抽象的油画作品。马列维奇自己视此为艺术中纯粹创造的第一步。这是一幅对客观世界进行否定的至上主义作品。在《至上主义》中,大小不同的几何形体从线条到平涂色都在不断变化着,它们相互交错,重叠或避开。一条细细的黑线把作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稍稍向上倾斜的黑色大四边形,它的右上角消失于画面之外;由几乎与平面平行的纯色图像组成的下半部分似乎更为稳定。从这幅绘画开始,马列维奇展开了构筑“无物象的世Suprematicist Composition: White on White,又译为《至上主义构图:白上白》
马列维奇曾经说过,“方的平面标志之至上主义的开始,它是一个新色彩的现实主义,一个无物象的创造……所谓至上主义,就是在绘画中的纯粹感情或感觉至高无上的意思。”在否定了绘画中的主题、物象、内容、空间之后,简化成为了最终的表现,人们的意识在接近于零的内容之中,最后在绘画的白色沉默之中,被表现出来。“无”成为了至上主义最高的绘画原则。
在马列维奇的绘画中,真正做到写实主义,就是绘画要只为自身而存在。也就是说,创作仅仅存在于绘画本身,其所包含的造型并非借自于大自然,而是源于绘画的质与量。所有的至上主义艺术的基本上造型都源自于方形:长方形是方形的延伸,圆形是方形的自转,十字形是方形的垂直于水平交叉。《黑十字》及《黑色圆形》就是《黑色正方形》的姐妹作品。这已经成为了至上主义美学的简约化身。马列维奇在其生涯的不同时期,画过好多个黑色正方形的版本,最后甚至伴随他长眠于地下。以此为代表的至上主义作品,其内涵均存在于其本身以及与其有关联的东西上。一具至高无上的黑方块,并不象征任何东西,它只是一种存在。由此而推进,则最终在《白色上的白色》成了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
他从接受严谨的西方艺术美学的教育开始,后和康定斯基、蒙德里安成一起成为早年几何抽象主义的先锋,最终以朴实而抽象的几何形体,以及晚期的黑白或亮丽色彩的具体几何形体,创立这个几乎只有他一个人独舞的至上主义艺术舞台。“模仿性的艺术必须被摧毁,就如同消灭帝国主义军队一样。”这就是他铿锵有力的表白。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思想影响了塔特林的结构主义和罗德琴柯的非客观主义,并通过李西茨基传人德国,对包豪斯的设计教学产生影响。20年代初,苏联文艺界对非写实艺术不再包容和接受,马列维奇只得终止其对抽象艺术的探求,而以教学谋生。1927年,他唯一的一本理论著作《非客观的世界》在德国出版。1935年,他在贫困和默默无闻中离开人世。马列维奇首创了几何形绘画,留存于世的那些作品在这么多年以后,仍以它的单纯简约而令人惊讶。他称得上是二十世纪抽象绘画的伟大先驱。他一生以其谜一般的作品,为20世纪的艺术界勾勒出了另一片璀璨的星空,预示了从达达主义到后来的极简主义等多种艺术运动时代的来临。他为艺术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任由后来者遨游与徜徉。
1913年末,马列维奇开始对克服地心引力和征服宇宙感兴趣。他曾在《致马秋申书》中这《白色上的白色》样说,“我的新绘画完全不属于地球。地球象个被蛀坏的房子一样,已经被遗弃了。确实,在人的身上,在人的意识中,有一种对空间的渴望,一种脱离‘地球’的向往。”在他画中,有关宇宙及太空飞行的主题开始突出起来。他的许多作品,形体尽管各富于运动感,但却脱离了上与下的概念,仿佛在某种无垠的虚幻空间中自由翱翔。天空的蓝色遮住了通往太空的视线,于是马列维奇要把这彩色的天篷扯破。“我已经打破了色彩极限的蓝色世界,”他充满激情地宣称,“我转向白色,除我之外,还有飞行员同志们,游弋于这个无限之中。我已经建立了至上主义的旗号。游弋吧,自由的白色之海,无限躺在你面前。”当太空的主题达到顶点,白色便成了其终极的标志。
[编辑本段]至上主义艺术的独舞
至上主义是传统绘画时代终结的标志,而整个至上主义艺术团体中几乎只有他一个人。
至上主义绘画彻底抛弃了绘画的语义性及描述性成份,也抛弃了画面对于三度空间的呈现。那些平面的几何形,不具有丝毫的体积感和深度感。在马列维奇的作品中,那些几何构图自由而奔放,在画面上形成一种旋转的或离心的动感,这可能与未来主义及辐射主义的影响有关。此外,马列维奇绘画中的表现性特质,也是蒙德里安那种冰冷的、中性《白底上的黑色方块》的抽象画所不具有的。对马列维奇来说,一个方形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特的表现性个性,一切具有自身表现性特点的要素统统要排除在绘画之外,构图的全部重点是不带任何感情因素的直角系统。
1918年,马列维奇最著名的《白色的白色》问世。这一标志着至上主义终级性的作品,彻底抛弃了色彩的要素,白色成为光的化身。那个白底上的白方块,微弱到难以分辨的程度,它仿佛弥漫开来,并在白炽光的氛围里重新浮现。在这里,马列维奇似将进入一种难以用肉眼看见,难以用心灵体察,难以用感觉品味的境地,所有关于空间、物体、宇宙规律的当代观念,在这里都变得毫无意义。画家所要表现的,是某种最终解放之类的状态,即某种近似涅磐的状态,而那细小的,难以看清的边缘,就是涅磐留下的唯一具象痕迹。这是至上主义精神的最高表达。“方形(人的意志,或许人)脱去它的物质性而融汇于无限之中。留下来的一切就是它的外表(或他的外表)的朦胧痕迹。”
[编辑本段]简历
俄国画家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Kasimier Severinovich Malevich,1878——1935),至上主义艺术奠基人。1878年2月11日生于波兰基辅的一个贫困家庭,1912年在驴尾巴展览会上陈列的《手足病医生在浴室》、《玩纸牌的人》,又具有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特色。还曾参与起草俄国未来主义艺术家宣言。十月革命后参加左翼美术家联盟。1930年以嫌疑犯被捕入狱,后获释。1935 年 5月15日卒于列宁格勒 (今圣彼得堡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