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朱敦儒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
部编八年级上《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2021年同步练习卷(附答案详解)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2021年同步练习卷一、诗歌鉴赏(本大题共8小题,共80.0分)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西楼”点明作者登楼的地点,“清秋”交代当时正值初秋时节。
B.“中原乱,簪缨散”,“乱”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散”揭露了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
C.“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感慨。
D.词的下片抒情,格调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表达了词人在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警醒下,深重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2)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问题。
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 本词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2)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请结合词句赏析“悲风”蕴含着作者怎样的“色彩”。
3.欣赏古诗,回答问题。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 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问题。
【甲】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 甲乙两首诗词写作背景各异,甲诗写于唐代由盛而衰的①______ (历史事件)之后,乙词写于北宋末年②______ (历史事件)之后。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默写古诗文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默写古诗文(1)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__________________。
(朱敦儒《相见欢》)(2)结庐在人境,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3)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4)__________________,徙倚欲何依。
(王绩《野望》)(5)__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沙》)(6)折戟沉沙铁未销,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7)杜甫《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移情于物,因时伤怀,表达诗人深切的爱国情怀。
(8)《雁门太守行》中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写出了守城将士威武雄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10)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1)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__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
(李清照《渔家傲》)(13)一切景语皆情语。
李白的“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洋溢着远游的浪漫与喜悦;王维慰问边塞守军,用“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抒发漂泊无定、抑郁激愤之情;刘祯的“风声一何盛,______________”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15)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6)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大漠风光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相见欢》练习题
相见欢练习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
(1)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
(3分)(2)词的最后一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
(3分)(3)词的下阕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4)用自己的话描述“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画面,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赏析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的表达效果。
(4分)(7).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4分)(8).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9)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10).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11). 著名抗金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用以再现扬州烽火硝烟的场景。
同样提及“扬州”,朱敦儒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请结合下片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12).“相见欢”是这篇作品的。
(1分)(13).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清秋”一词,点明登楼时节,渲染肃杀氛围。
B.“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以乐景写哀情。
C.“倩悲风”一语,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传神。
D.“吹泪过扬州”一语,富有动感,极具感染力。
(14).画线句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请加以分析。
(3分)(15) 下列诗句与“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项是( )(2分)A.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B.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沙》)C.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欢》朱敦儒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相见欢》朱敦儒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原诗】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独自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请悲伤的风把我的泪吹到扬州吧。
【习题】1、下列对朱敦儒的《相见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词是作者南渡后登金陵城上西楼眺远时,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全词气魄宏大,寄慨深远,凝聚着当时广大爱国者的心声。
B、《相见欢》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
词人之所以捕捉“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意象,是用落日和逝水来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
C、词的下片回首中原,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之痛,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
“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
“簪缨散”,说他们在北宋灭亡之后纷纷南逃。
“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和斥责。
D、结尾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
2、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何作用?3、“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C 分析:是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2、景象: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一派衰败的景象。
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作用: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二是奠定全词悲凉抑郁的情感基调。
3、借代;代指达官贵人。
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以及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
4、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方法,请托“悲风”把泪吹过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相见欢》朱敦儒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相见欢》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原诗】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独自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请悲伤的风把我的泪吹到扬州吧。
选择题:1、下列对朱敦儒的《相见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词是作者南渡后登金陵城上西楼眺远时,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全词气魄宏大,寄慨深远,凝聚着当时广大爱国者的心声。
B、《相见欢》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
词人之所以捕捉“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意象,是用落日和逝水来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
C、词的下片回首中原,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之痛,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
“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
“簪缨散”,说他们在北宋灭亡之后纷纷南逃。
“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和斥责。
D、结尾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
2、下列对周敦儒的《相见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
朱敦儒仓促南逃金陵,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B.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
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
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营造了本词的氛围。
C.词人是带着浓厚的国破家亡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
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由无边秋色,万里夕阳联想到国家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
D.面对眼前秋高气爽,夕阳垂地,大江东流的壮阔景象,词人也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悦。
【答案解析】1、下列对朱敦儒的《相见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此词是作者南渡后登金陵城上西楼眺远时,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全词气魄宏大,寄慨深远,凝聚着当时广大爱国者的心声。
B、《相见欢》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
《相见欢》朱敦儒 阅读鉴赏题 考题汇总 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相见欢》阅读鉴赏题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相见欢[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
独自登上金陵西门上的城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看着这万里长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因金人侵占,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1. 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2.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
景象: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一派衰败的景象3分。
作用: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1分)二是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
(1分)
3.“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借代;(1分)代指达官贵人(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在头上)。
(1分)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1分)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1分)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
(1分)
1。
古代诗歌赏析朱敦儒《相见欢》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朱敦儒《相见欢》阅读练习及答案(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6分)相见欢①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
(1)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
(3分)(2)词的最后一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
(4分)(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1)“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是王勃名作《滕王阁序》里的一句名言,它的意思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都有“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之意。
(2)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
(3)《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只有做到了“,”,才能无所凭借在无穷的时空里自由遨游。
(4)《陈情表》一文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 “,”。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15. (1)(3分)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
(景物,“秋色”“夕阳流水”1 分,特点,“冷落萧条”1 分;感情1 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16.(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4)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每空1分,错、漏、添字均不得分)。
相见欢朱敦儒习题及答案
相见欢朱敦儒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班级:姓名:资料:【原诗】【翻译】【精品习题及答案】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相见欢》朱敦儒【原诗】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独自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请悲伤的风把我的泪吹到扬州吧。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2、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诗句是: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二、选择题:1、下列对朱敦儒的《相见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此词是作者南渡后登金陵城上西楼眺远时,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全词气魄宏大,寄慨深远,凝聚着当时广大爱国者的心声。
B、《相见欢》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
词人之所以捕捉“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意象,是用落日和逝水来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
C、词的下片回首中原,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之痛,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
“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
“簪缨散”,说他们在北宋灭亡之后纷纷南逃。
“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和斥责。
D、结尾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
【解析】C是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三、赏析简答题:1、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何作用?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相见欢》朱敦儒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相见欢》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题型:【选择题】【简答题】【原诗】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独自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请悲伤的风把我的泪吹到扬州吧。
【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对朱敦儒的《相见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此词是作者南渡后登金陵城上西楼眺远时,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全词气魄宏大,寄慨深远,凝聚着当时广大爱国者的心声。
B、《相见欢》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
词人之所以捕捉“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意象,是用落日和逝水来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
C、词的下片回首中原,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之痛,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
“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
“簪缨散”,说他们在北宋灭亡之后纷纷南逃。
“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和斥责。
D、结尾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
【解析】C是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2、下列对周敦儒的《相见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
朱敦儒仓促南逃金陵,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B.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
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
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营造了本词的氛围。
C.词人是带着浓厚的国破家亡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
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由无边秋色,万里夕阳联想到国家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
D.面对眼前秋高气爽,夕阳垂地,大江东流的壮阔景象,词人也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悦。
【解析】D.面对眼前萧条冷落的秋景,……诗人感到悲凉、抑郁。
二、赏析简答题:1、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何作用?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相见欢》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相见欢》朱敦儒精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独自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请悲伤的风把我的泪吹到扬州吧。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2、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诗句是: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二、选择题:1、下列对朱敦儒的《相见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此词是作者南渡后登金陵城上西楼眺远时,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全词气魄宏大,寄慨深远,凝聚着当时广大爱国者的心声。
B、《相见欢》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
词人之所以捕捉“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意象,是用落日和逝水来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
C、词的下片回首中原,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之痛,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
“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
“簪缨散”,说他们在北宋灭亡之后纷纷南逃。
“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和斥责。
D、结尾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
【解析】C是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2、下列对周敦儒的《相见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
朱敦儒仓促南逃金陵,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B.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
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
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营造了本词的氛围。
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阅读及答案
.页眉.
页脚. 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写作背景此词写于靖康之难,汴京沦陷,朱敦儒南逃金陵时。
【注】倩(qìng):借助。
1.请从景中藏情的角度鉴赏这首词的上阙。
2.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 1.上阙写景,但景中藏情。
千里清秋,夕阳垂地,万里长江,滚滚东流,这些是眼前景物,但“清秋”“夕阳”“逝水”渲染出极其肃杀、悲凉的气氛,暗含着山河残破、国运衰落的气象,寄寓着诗人悲凉抑郁的心情。
2.表达了诗人的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以及对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对沦陷人民的同情。
《相见欢》练习及答案
《相见欢》练习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本词作的作者是南唐亡国之君,史称,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2、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
其感情基调是。
3、文中点明伤情的地点是,时间是,季节是。
4、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5、词中写景简练而有序:“”一句是写仰望之景,“”一句是俯视之景。
6、“月如钩”是特定环境下的月景,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7、“锁”字是传神之笔,试赏析。
8、“剪不断,理还乱”有什么表达效果?现在人们常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参考答案:1、李煜李后主千古词帝2、亡国哀思凄婉3、西楼台夜晚秋天4、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5、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6、(1)从月的形状上看是残月,象征人事的缺憾,蕴寓着冷落凄清的感情;(2)从月所反映的时间上看,并非月圆团聚之时,为下文的“离愁”营造了气氛。
7、人间秋色,无所不在,如何能“锁”住,这是词人“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印象,被“锁”者,非清秋也,是指人。
8、暗用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难解。
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
教学设计、教案和课件的区别一、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1、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3、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部编版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相见欢 练习
相见欢练习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
(1)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
(3分)(2)词的最后一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
(3分)(3)词的下阕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4)用自己的话描述“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画面,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赏析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的表达效果。
(4分)(7).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4分)(8).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9)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10).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11). 著名抗金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用以再现扬州烽火硝烟的场景。
同样提及“扬州”,朱敦儒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请结合下片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12).“相见欢”是这篇作品的。
(1分)(13).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清秋”一词,点明登楼时节,渲染肃杀氛围。
B.“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以乐景写哀情。
C.“倩悲风”一语,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传神。
D.“吹泪过扬州”一语,富有动感,极具感染力。
(14).画线句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请加以分析。
(3分)(15) 下列诗句与“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项是( )(2分)A.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B.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沙》)C.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部编版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相见欢 练习
相见欢练习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
(1)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
(3分)(2)词的最后一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
(3分)(3)词的下阕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4)用自己的话描述“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画面,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赏析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的表达效果。
(4分)(7).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4分)(8).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9)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10).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11). 著名抗金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用以再现扬州烽火硝烟的场景。
同样提及“扬州”,朱敦儒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请结合下片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12).“相见欢”是这篇作品的。
(1分)(13).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清秋”一词,点明登楼时节,渲染肃杀氛围。
B.“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以乐景写哀情。
C.“倩悲风”一语,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传神。
D.“吹泪过扬州”一语,富有动感,极具感染力。
(14).画线句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请加以分析。
(3分)(15) 下列诗句与“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项是( )(2分)A.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B.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沙》)C.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部编版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相见欢 练习
相见欢练习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
(1)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
(3分)(2)词的最后一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
(3分)(3)词的下阕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4)用自己的话描述“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画面,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赏析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的表达效果。
(4分)(7).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4分)(8).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9)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10).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11). 著名抗金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用以再现扬州烽火硝烟的场景。
同样提及“扬州”,朱敦儒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请结合下片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12).“相见欢”是这篇作品的。
(1分)(13).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清秋”一词,点明登楼时节,渲染肃杀氛围。
B.“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以乐景写哀情。
C.“倩悲风”一语,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传神。
D.“吹泪过扬州”一语,富有动感,极具感染力。
(14).画线句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请加以分析。
(3分)(15) 下列诗句与“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项是( )(2分)A.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B.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沙》)C.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部编版八上语文《相见欢》
见
宋欢
朱 敦 儒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野蛮. (mán) 抵赖. (lài) 警惕. (tì) 国行公祭. (jì) B.悼. 念(diào) 颠. 倒(diān) 呓. 语(yì) 铸兹(sì) 祀我国殇. (shānɡ)
首页 末页
写作背景 靖康年间(1126--1127) 金兵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 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 量的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 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 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史称 “靖康之耻”, 北宋灭亡,宋 室南迁。这首词是朱敦儒靖康之 难后南渡避难,客居金陵(今江 苏南京)时所作。
【主旨点睛】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 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
【结构图解】 登楼远眺 回首中原
触景生情 亡国之痛
深切怀念 悲愤交集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朱敦儒(宋)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 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 风吹泪过扬州。
4.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 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中原乱,簪缨散”,词人回忆中原沦陷,统 治阶级无心抗敌,抒发了亡国之痛;
“几时收?”是质疑是不满也是感叹,抒发了 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难以收复的无奈之情。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词人要请悲风将自 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抒发了诗人对战事的 关切,对故土的怀念,对人民的同情。
返回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 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 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 泪/过扬州。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南唐)
无言独上西楼, 如钩。寂寞 深院锁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相见欢》
【文题解读】
相见欢,词牌名,又名 “乌夜啼”“秋夜 月”“上西楼”等。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 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 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 吹泪/过扬州。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南唐)
无言独上西楼, 如钩。寂寞 深院锁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 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主旨点睛】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 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
【写作特色】
景中藏情,情景交融。
千里清秋,夕阳垂地,万里长江,滚滚东流, 这些是眼前景物,但“清秋”“夕阳”“逝水” 渲染出极其肃杀、悲凉的气氛,暗含着山河残 破、国运衰落的气象,寄寓着诗人悲凉抑郁的 心情。
【结构图解】 登楼远眺 回首中原
相
见
宋欢
朱 敦 儒
【作家作品】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今 属河南)人,宋代词人,有“词俊”之名, 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著有词集《樵歌》。
写作背景 靖康年间(1126--1127) 金兵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 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 量的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 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 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史称 “靖康之耻”, 北宋灭亡,宋 室南迁。这首词是朱敦儒靖康之 难后南渡避难,客居金陵(今江 苏南京)时所作。
触景生情 亡国之痛
深切怀念 悲愤交集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朱敦儒(宋)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 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 风吹泪过扬州。
1.对这首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写词人登楼所望之景,意境开阔, 景色优美,给人带来愉悦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见欢朱敦儒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
班级:姓名:
资料:【原诗】【翻译】【精品习题及答案】
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参考答案】
《相见欢》朱敦儒
【原诗】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
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独自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请悲伤的风把我的泪吹到扬州吧。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
2、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
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诗句是:
二、选择题:
1、下列对朱敦儒的《相见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词是作者南渡后登金陵城上西楼眺远时,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全词气魄宏大,寄慨深远,凝聚着当时广大爱国者的心声。
B、《相见欢》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
词人之所以捕捉“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意象,是用落日和逝水来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
C、词的下片回首中原,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之痛,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
“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
“簪缨散”,说他们在北宋灭亡之后纷纷南逃。
“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和斥责。
D、结尾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
三、赏析简答题:
1、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
一、理解性默写:
1、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2、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
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诗句是: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二、选择题:
1、下列对朱敦儒的《相见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此词是作者南渡后登金陵城上西楼眺远时,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全词气魄宏大,寄慨深远,凝聚着当时广大爱国者的心声。
B、《相见欢》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
词人之所以捕捉“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意象,是用落日和逝水来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
C、词的下片回首中原,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之痛,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
“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
“簪缨散”,说他们在北宋灭亡之后纷纷南逃。
“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和斥责。
D、结尾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
【解析】C是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
三、赏析简答题:
1、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