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词词性导学案(精选组织)

合集下载

词类活用导学案(教师版)

词类活用导学案(教师版)

编号:036高考文言实词复习学案(三)(教师版)审核人:高三语文组考情分析: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题,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难点,也是高考文言文考查的热点,每年必考。

高考《考试说明》在这一考点的表述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考查的实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并且古今词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一类。

二是要弄清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根据上下文确定该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考题趋势:课标全国卷不直接命题考查,但放在翻译题中间接考查。

主要出题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L学习目标:找出活用字词,并准确解释其在句中的含义。

【考点探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数词活用。

【思维建模】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直接作状语的;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却经常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地”“一月月地”,合起来引申为“慢慢地、逐渐地”。

2.名词用作动词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中的“礼”,就是“礼遇”的意思。

二、动词活用动词用作名词在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的修饰限制,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即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三、形容词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坚”“锐”,就是“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的意思。

青州三中高考语文实词的使用导学案

青州三中高考语文实词的使用导学案

青州三中高三语文导学案(美术班专用)编号:教学课题课型主备教师把关教师使用教师使用时间、班级实词的使用复习考点点击实词的使用学习目标实词的使用重点难点实词的使用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课前预习一、试题的特点高考语文试卷几乎是每年必有实词运用的试题,其试题的特点主要有下列三点:1.着重考常用实词的运用现代汉语实词数量巨大,高考着重考查对常用词语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在常用词语中,从词性来说,又着重考查动词,形容词的使用,偶然兼及其他词类。

例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②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疾病。

③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

A.窜改驱除融解B.篡改祛除融解C.窜改祛除溶解D.篡改驱除溶解.例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

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稽查犬”的检验,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②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的作品来的。

③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

A.聚集品位赞扬B.云集品位赞叹C.云集品位赞叹D.聚集品位赞扬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1补充深化例1答案:这题被选6个词语,全是常用动词。

“窜改”只是改动意思,而“篡改”却有“用作伪的手段对经典、理论、政策等进行改动或曲解”的意思。

可见句①只能选用“篡改”。

“驱除”有赶走、除掉的意思,“祛除”有除掉的意思,现在用于去疾病、邪祟方面,只能用“祛除”。

“溶解”指物质成为溶液的过程,而“融解”的意思为融化,句③只能用“融解”。

例2答案:这题所选3组6个词语,主要是常用动词,兼及常用名词“品位”“品味”。

其难易度与例1相仿佛。

2.着重考查近义词语的辨别例1中的3组是近义词语,已作分析。

文言文实词导学案

文言文实词导学案

天目高中高三语文备课组——有了思想的能力,我们才能抵御孤独,享受宁静。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等等,是文言文的主要构成内容,正确理解文言实词是准确解读文言文的关键。

对文言实词的考查“考试说明”是这样表述的:“正确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意思就是“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这一要求包含着以下两层意思:一是考“常见实词”,即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或在中学课本中经常涉及的实词,偏僻难懂的实词不在考查范围之内。

二是“在文中的含义”,说明并不是单纯考查字典中的释义,而是考查这些实词在上下文中体现出来的语境义,要结合上下文作判别,不要死记硬背。

实词的考查具体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偏义等语言现象。

其实,很多实词词义我们是可以推断出来的,那到底怎样来推断,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印发资料——常见文言实词例释。

(一)经典例题,探究规律1.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

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

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2.陈万年字幼公,沛郡相人也……善事人,赂遗外戚许、史,倾家自尽,尤事乐侯史高。

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高考掠影(04浙江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家歙州家:定居。

B.君行坏堰坏:使……毁坏。

C.迁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知:主持、执掌。

D.四方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瓮中可:符合、适合。

(07浙江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忝其父祖耳忝:羞辱,有愧于B.自饭期人之浅也期:看待C.畏其敏畏:担忧D.饮酒不衰衰:减退(08浙江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昌初致仕致仕:做官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累:屡次C.李文爽燕集燕:通“宴”,宴饮D.不赏艰难艰难:艰涩牛刀小试1.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

初中七年级文文言文实词复习导学案

初中七年级文文言文实词复习导学案

初中七年级文文言文实词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课文中的文言实词2.初步辨析并掌握文言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3.正确理解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思。

学习过程:一、什么是实词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

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及代词。

请同学们一起完成:如其言阅十余岁“言”“岁”是________词蒙辞以军中多务及鲁肃过寻阳“辞”“过”是_________词友人便怒曰屠大窘“怒”“窘”是__________词,实词就是这些句中有实际意义的词。

二、实词分类:(一)通假字:“通假”就是“通用、假借”,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1.找出下列例句中的通假字①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行》②不亦说乎《<论语>十二章》在《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尊君在不”中的“不”读成“fǒu”,读音相同,所以“不”通“否”,解释为:不;同样《<论语>十二章》中“不亦说乎”中“说”读成“yuè”,所以“说”通“悦”,解释为:愉快。

可见,一般而言,通假字的解释分为两点:①“……”通“……”②解释为:……2.当堂训练,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其人舍然大喜(《穿井得一人》)②对镜帖花黄《木兰诗》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十二章》①中“舍”同“释”,解除,消除;②中“帖”同“贴”粘贴;③中“有”同“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二)词性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现象。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

主要有: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作状语,动词也可活用为名词,形容词的意动和使动等1.名词活用作动词,课堂练习:一狼洞其中:《狼》恐前后受其敌:《狼》“一狼洞其中”中的“洞”本来是名词,解释为“洞穴”,这里用作动词,解释为“打洞”;“恐前后受其敌”中的“敌”本来是名词,解释为“敌人”,这里用作动词,解释为“攻击”。

实词导学案

实词导学案

《文言实词》导学案(教师用)[教学目标]1.学习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几种基本方法。

2.运用推断的方法进行合理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预习案]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正确含义。

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喂养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招致3.将军身披坚执锐坚硬的盔甲锐利的兵器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任用5.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傲慢二总结:这些实词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有的是我们书本学过的,有的是课外练习做过的。

然而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些实词可以说都是一些特殊的实词,还是比较难的。

比如说涉及了一些词类活用或者是一些并不常用的词义。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理解这些实词呢?关键:1、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2、掌握正确的方法推断文言实词一般来说,有六种基本方法,我们先来看第一种:[学习案]实词推断的常用方法一联想推断1.联想课文有关语句:课文迁移法,对所学课文中重点词义准确记忆,通过联想比较推断。

①既有令名,复求寿考便言多令才美好②铨简秀士简能而任之选拔官吏③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执政④引次江北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2.联想成语推断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借助熟知的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使解题“柳暗花明又一村”。

①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欲盖弥彰,清楚②召医而尤其故怨天尤人,责问③不素餐兮《诗》尸位素餐白吃饭④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精竭虑殚、竭:尽二语言结构推断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灭2..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

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

文言实词专题学案词类活用

文言实词专题学案词类活用

2014届高考文言文复习导学案文言实词词类活用(教师版)【学习目标】:1、复习重点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2、重点掌握根据语境和语法推断活用现象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根据语境和语法推断活用现象的方法。

【学习课时】:2课时【学习过程】一、(20137分)4分)答案:①(4分)如果(他们)不靠(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一旦纷纷聚集做盗贼,那危害就大了。

3分)答案:②(3分)傅先生是天下(闻名)的贤士,我尚且不能和他做朋友,你是什么人,怎敢直呼其名。

【考点阐释】一、什么是词类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

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

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

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

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

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

词类活用是学好文言文的四大要素之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什么是实词的一词多义,什么是词类活用,如何判断,是学习文言文语言规律的关键。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本环节师生共同研究高考考查的方向、形式,归纳出判断实词多义的可行性方法。

【典例分析一】原题再现:(2010重庆卷)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

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

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

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

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

道为赎之,嫁士族。

考察选项:D、贫甚,质女婢于人质:人质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高考考点中的此类活用现象。

解答此类题目可以采用语境分析法和语法分析法。

根据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

然后代入语境,根据上下文推知含义。

实词复习导学案1

实词复习导学案1

高考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3月28日14教案复习目标:复习巩固课本及相关重点实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重点难点梳理1.考点诠释考纲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就是指在浅易的古代诗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在文章中比较重要。

“在文中的含义”是指文言实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通常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考试中涉及较多的就是这几类词,偶尔也会考到副词、代词。

文言实词考查范围主要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等。

2.考查重点、难点试题所选的古诗文材料一般都来自课外,但是所考查的实词却离不开课本,往往是平时学习中经常接触的、比较重要的实词,且往往是常见实词的不常见义项。

从历年高考所考的实词来看,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词,也是教材中经常出现的词,体现了高考的“试题在课外,知识点在课内”的特点。

题型以客观选择题为主,间有主观题。

难点主要有:难以辨别的一词多义,容易混淆的古今异义词,不易看出意义临时变化的词类活用。

由于文言实词的多义性,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由课内向课外的知识迁移能力。

天天练1.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

第一种人大老远看了,赶紧绕道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生怕不小心会中毒。

第二种人来到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人受害。

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的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

于是在树旁圈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

至于第四种人,在看见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喔!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与其他药材的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新药。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立意提示:我们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有缺陷、有过错、对社会有一定危害性的人如失足青年、吸贩毒人员和各式各样的罪犯;也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尤其是文化现象。

实词词性导学案(精选组织)

实词词性导学案(精选组织)

编码1yw030 主备:王璐主审:张代策审批:隋安庄使用时间2014年月日使用人班级姓名实词专项知识学习一、词类知识及相关练习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

依语法功能和语汇意义,词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一)实词能够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叫实词。

实词都有词汇意义。

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能帮助实词造句,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叫虚词。

实词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包括具体事物、抽象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的名称。

例如: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小提示:表示人的名词后面可以加“们”表示多数。

如:同志们同学们。

小练习: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名词。

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同学们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

这么多树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而这大地就是印度的广大人民群众。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可能意愿等意义。

例如: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小提示:判断词“是”主要构成判断句,起联系判断强调的作用,表示肯定,肯定的意味有轻有重。

例如:A 我是学生。

B牛是反刍动物。

C是我搞错了。

D他是来了。

E这个办法是好,可是我不会。

F这个人说一是一,说二是二。

小练习: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动词。

我们来了不久,在厨房里吃饭的时候,就爆发了一场“战争”:两个舅舅忽的一声站起来,把身子探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

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一样响:“叫你们全给我讨饭去!”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等。

文言文实词导学案 -

文言文实词导学案 -

义了。

3.词义转移: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

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4.词义弱化: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

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

“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5.词义强化: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

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如“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今天表示仇恨、怀恨。

“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如“口诛笔伐”,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6.感情色彩变化: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

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

“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

“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7.名称说法的演变: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

如:“目”现已换成“眼睛”,“寡”现已换用“少”了,“足”现已换用“脚”了。

掌握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靠积累、记忆。

着重记那些和现代汉字,形同、音同而义异的词。

同时可以和含有古代词义的成语相互参证。

如:“走”古义是“小步快跑”,引申为“跑”;“偷”是“勉强”、“凑合”的意思。

这就可以和“走马观花”、“不胫而走”、“苟且偷生”中的“走”和“偷”对照理解。

(二)同形异义除单音词古今异义外,要特别防止古汉语相邻的两个单音节词与同形的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的混淆。

练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古代表示刚直侠义之人,现在表示为正义牺牲的人。

专题01 词性(导学案)-高中语文现代汉语语法系列讲与练

专题01 词性(导学案)-高中语文现代汉语语法系列讲与练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系列讲与练之01词性(实词虚词)ʕ◉ᴥ◉ʔ一、学情分析ʕ◉ᴥ◉ʔ了解和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是正确辨析病句的前提,近年来初中和高中教材都很少涉及语法知识,但是在高考真题试卷中,频繁地考到了语法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语法知识的欠缺,直接影响了对病句题、句式变换题和文言文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的正确理解把握。

只有知道了什么是正确的,才能辨别什么是错误的。

因此,先学语法基本常识,为同学们补上欠缺的这一课极其重要。

汉语一般可分为五级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也称词组)→句子(包括单句和复句)→句群。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最小的语法单位,比如:单音节语素(山)、双音节语素(徘徊、坦克)、多音节语素(高尔夫、奥林匹克)。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词义具有整体性,即词的意义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例如,“火车”不等于“火”加“车”,“雪白”不等于“雪”加“白”。

词所表达的概念或意义是抽象的,它代表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认识。

词能够独立运用,在句子中充当一定的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

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而成,具有一定语法结构和意义的语言单位。

短语是由词组合而成的,其意义往往等于构成成分意义的总和。

例如,“高级电脑”的意义就是“高级”和“电脑”两个词意义的结合。

短语是临时组合的,其结构相对松散,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或改变。

例如,“大河”可以扩展为“大的河”。

句群是最大的语法单位,句群也叫句组或语段,是前后衔接连贯的,能表达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的一组句子。

语法作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我们重点要讲解的也是“词”“短语”“句子”和复句的基本知识。

这次讲的是“词”专题。

ʕ◉ᴥ◉ʔ 二、知识讲解ʕ◉ᴥ◉ʔ一、词语分类词语分类:根据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可以分成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1、名词1、介词2、动词 2、副词3、形容词 3、连词4、数词 4、助词5、量词 5、叹词6、代词 6、拟声词实词,作为语言中承载具体或抽象概念的词汇,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教师用导学案语法复习之词性(最新整理)

教师用导学案语法复习之词性(最新整理)

高一语文必修1导学案班级:组别:组号:___________ 姓名:现代汉语之词性知识(第1课时)教学目标:掌握现代汉语词性的分类及其语法特点能迅速区分实词的的类别及运用自主学习(学习要求:了解各类词的分类情况,重点掌握其含义及语法特点)一、分类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二、实词(一)名词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2、种类:(1)表示人的: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2}表示具体事物的:房子、汽车、电话、计算机;(3)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4)表示时间的: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时间名词)(5)表示处所的:北京、四川、中国、美国、亚洲;(处所名词)(6)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以上、之下;(方位词)3、名词的语法特征:(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2)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柳树梢头(3)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4)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学”、“不房屋”(5)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等,这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6)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

(7)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二)动词1、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2、种类:(1)表示动作行为的:说、笑、写、看、走、休息、学习(动作动词)(2)表示发展变化的:增加、减少、提高、降低、发生、出现(表示存在、变化、消失)(3)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心理活动动词)(4)表示可能、意愿的:能、会、要、敢、得、可、可以、应、应该、愿意(能愿动词)(5)表示趋向的: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趋向动词)(6)表示判断的,只有一个:是(也叫判断词)3、动词的语法特征:(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爱祖国”(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除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外、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

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复习导学案MicrosoftWord文档

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复习导学案MicrosoftWord文档

文言文实词复习导学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掌握高考常考查的文言实词的各种意义和用法;2.训练解题技巧,提高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3.理解常见文言实词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并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1.了解考纲要求,明确文言实词考点范围;2.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并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1.根据语境,正确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2.强化训练,以练促讲,摸索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

教学时数四课时。

第一课时一.考点阐释“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考试大纲》保留内容。

我们要注意两点隐含信息: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关键是理解教材中120个左右的实词;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的条件。

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态,又是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文言文的复习备考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

然而,文言文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不是仅仅靠积累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

除了这些,高考还会涉及一些中学课本中经常出现的或古文献中使用率较高的文言实词,这些都要靠平时阅读时积累。

还要特别注意与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通假等现象联系理解。

二.一词多义一个文言实词一般有多个义项,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它意义却又是唯一的。

因此我们一定要善于把实词放在语言环境中来考查分析,根据上下文来进行词义的推断。

一词多义的复习,我们主要了解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有以下这样一些推动方法。

三.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一)依形推义法汉字本是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

高考文言文实词复习导学案

高考文言文实词复习导学案

高考文言文实词复习导学案一。

一词多义(一)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1.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2、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以为民先)3、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二)指出下列横线词语的本义和比喻意义,并举例说明。

1.手足情深,焉能或忘本义:比喻义:2.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本义:比喻义:3. 草菅人命,纵横乡里本义:比喻义:※辨析实词词义的方法①语境分析法(即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例1:“应”的意思推断:A.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B.(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C.所举应法,得其罪辜:例2: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

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

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②结构(对称)分析法翻译下列加横线的词语: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B、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C、“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D、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E、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F、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G、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③语法分析法划分句子成分法,翻译“信”字在各句中意思A、“信义著于四海”B、“烟波微茫信难求。

”C、“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D、“楚王贪而信张仪。

”④联想推断法(联系所学过的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听: B.其旁古木数十,不可斧斤斧斤:C.或多惶惧,失去常度度: D.入城,隳池踏田,民怨隳:二.词类活用导学案(一)名词活用1.试找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词并解释,并试着找出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规律和特点。

A:(1)东犬西吠 (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3)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5)而相如廷叱之(6)常以身翼蔽沛公 (7)人皆得以隶使之(8)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B:1、嫂蛇行匍伏。

词性导学案

词性导学案

承德四中七年级语文学科第 1 周导学案编号:3、标明下列各组词的词性:坚决—决心()()可爱—热爱()( )答案—答应() ( )气愤—气魄()( )残杀—残忍() ( )兴奋—兴趣()( ) 安心—担心() ( ) 安慰—欣慰()( ) 归纳:同一个汉字与其它汉字组成的词,词性不一定相同。

4、判断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写在句末括号中。

①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

()②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③月色给大地带来一片朦胧。

()④隔着云看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

()⑤他患了一场大病。

()⑥他病了三天。

()⑦这把锁锈死了。

()⑧这把锁长了锈。

()归纳: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词性会发生改变。

四、当堂检测:将下列各题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下列词语中不都属于名词的一组是()A. 学生鲁迅上午左右B.东西星期一英雄黑板C.风红旗保卫高兴D.巴金思想夏季花朵2.下列词语中都是名词的一组是()A.学校理想这里飞机B. 跑步时间孩子父亲C.道理学习阳光海洋D. 春天善良南面苹果3.下列词语中不都属于动词的一组是()A.跑步跳远思念书本 B扩大应该是进来C.援助做饭忘记回来D.关心能够要求唱歌4.下列词语都是动词的一组是()A.学生热爱跳舞允许B.讨厌上去是帮忙C支持爱护悠闲憎恶 D扩大思念激动哪里5.下列词语不都属于形容词的一组是()A. 诚实善良前进顽强 B 飞快兴奋幸福笔直C. 高红缓慢伟大D. 美丽悲伤优秀卑鄙6.下列词语都属于形容词的一组是()A.美丽鲜红洪亮纯朴B.弯曲愿意明天激动C.笔直回来风筝渺小D.快乐要求夏许多7.找出词性完全相同的一组()A宝贵光荣骄傲战友 B 制造报答提高寻C角色语文经常兴趣 D非常偶尔清楚风景五、总结反思2、“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复习教案文言实词(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复习教案文言实词(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复习教案文言实词(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归纳总结、举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文言实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已学过的文言实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复习。

2. 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字词,进行讲解和举例分析。

3. 选取一些典型的文言文段,让学生翻译和解读,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已学过的文言实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复习:学生自主复习已学过的文言实词,教师巡回指导。

3. 讲解与分析: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字词,进行讲解和举例分析。

4. 翻译与解读:选取一些典型的文言文段,让学生翻译和解读,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策略1. 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文言实词。

2. 利用举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实词的用法。

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适量的关注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测试成绩:定期进行文言实词测试,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六、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文言实词接龙游戏,巩固记忆。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选取一段文言文,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文言文教材,提供学生学习。

2. 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文言文图片、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八、教学实践1.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文言实词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背诵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感。

文言文实词

文言文实词

文言文阅读·实词推断导学案【使用说明】1.文言实词的理解主要考查词语的理解、推断能力,这要求一方面要有大量的课内积累,能由课内知识向课外迁移;一方面要在训练中积累做题的经验,学会准确推断。

2.认真阅读方法指导,联系已有经验,真正有所感悟深化。

3.独立完成探究题目,联系文本,答题规范。

4.不带★的所有同学要全部完成,带★的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做。

【学习目标】⒈掌握牢记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能够根据具体语境做出准确判断。

⒉学会分析、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

⒊感受古文独特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考纲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阅读浅易文言文,梳理常见文言实词。

自主学习·感悟提升【方法感悟】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一是识记和累积,掌握文言实词的基础知识;二是学会推断。

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较高的阅读能力。

完成近四年山东高考题中的实词题目,思考山东高考设题的方向。

1.(2013,山东)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采之可茹.茹:吃B.皆竞秀.献状秀:开花C.被.鹤氅衣被:通“披”,穿着D.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狎:接近2.(2012,山东)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躬.履涂泥,率先期门躬:弯腰B.犹称.所长而达之称:称赞C.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固:坚决D. 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能和睦3.(2011,山东)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勿已.。

如是,又何以行之已:停止 B.泽命不渝.,信也渝:坚持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修:治理 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济:渡过4.(2010,山东)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人濒.行濒:临近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客:寄居C.遽薄.京师薄:逼近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卒:步兵【高考典题】合作探究·智慧分享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并总结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导学案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导学案
E.前倨后恭F.不亢不卑G.党同伐异;H.革故鼎新
★试试看
1、追亡逐北。பைடு நூலகம்
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3、谷则异室,死则同穴。
4、攘除奸凶。
★高考链接
1、对下列句子中A选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2013年广东卷
A、(周访)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作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收留
C、(周)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前往D、(周)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愉快
2.翻译下文中划线部分。(10分)2008年福建卷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第三组
例1、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例2、吏误收(周)访,访奋击收者收:收留(是否正确)(2013年广东卷)
※归纳方法:三、推断法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明确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在文言文阅读及考试中的重要地位。
2、学习解题方略,掌握准确把握词义的方法。
3、学会知识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三、学习方法:
学案导学,合作探究
四、学习步骤:
小组合作探究,分小组研讨文言语句,推断词义,归结推断方法。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归纳方法:七、推断法
★试试看:
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3、昌宗从旁趣说(人名),使速言。
4、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五、课堂小结:实词的解读必须结合具体语境来进行科学的推断,通过文言文的读记形成大语感,加上通晓文言文特有的背景信息(如古文化常识等),如果再加上有训练有素的“猜读”能力,辅之以正确的阅读方法,那么,“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将不再是“雾里看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码1yw030 主备:王璐主审:张代策审批:隋安庄使用时间2014年月日使用人班级姓名
实词专项知识学习
一、词类知识及相关练习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

依语法功能和语汇意义,词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一)实词
能够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叫实词。

实词都有词汇意义。

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能帮助实词造句,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叫虚词。

实词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1.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包括具体事物、抽象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的名称。

例如: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小提示:
表示人的名词后面可以加“们”表示多数。

如:同志们同学们。

小练习: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名词。

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同学们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

这么多树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而这大地就是印度的广大人民群众。

2.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可能意愿等意义。

例如: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小提示:
判断词“是”主要构成判断句,起联系判断强调的作用,表示肯定,肯定的意味有轻有重。

例如:
A 我是学生。

B牛是反刍动物。

C是我搞错了。

D他是来了。

E这个办法是好,可是我不会。

F这个人说一是一,说二是二。

小练习: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动词。

我们来了不久,在厨房里吃饭的时候,就爆发了一场“战争”:两个舅舅忽的一声站起来,把身子探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

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一样响:“叫你们全给我讨饭去!”
3.形容词
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等。

例如: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小练习: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形容词。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4.数词
表示数目(包括确数、概数和序数)。

例如:
赵庄是离平桥村五里的较大的村庄。

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小提示:
表数量的增加,可用倍数或分数表示;表数量减少的,只能用分数而不能用倍数表示。

5.量词
表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单位。

例如:
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棋,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量词用法:多与数词连用,简称数量词(实为数量短语);可重叠表“每”的意思;有的可以单独作主语、定语(登台唱(首)民歌)
小练习: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数量词。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6.代词
代替人和事物的名称,或起区别指示作用,或用来提问。

例如: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

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也不停步,只在心理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小练习: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代词。

忽然间,他举起了翅膀:这翅膀拍起来比以前有力得多,马上就把他托起来飞走了。

他不知不觉地已经飞进了一座大花园。

这儿苹果树正开着花;紫丁香散发着香气,它那又长又绿的枝条垂到弯弯曲曲的溪流上。

啊,这儿美丽极了,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三只美丽的白天鹅从树阴里一直游到他面前来。

他们轻飘飘地浮在水上,羽毛发出嗖嗖的响声。

小鸭认出了这些美丽的动物,于是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二、大显身手:
(一)把下面各词归类。

校园繁忙北京积蓄三万豁亮诚实中间哪里瞻仰战场颓唐夜晚
二分之一斤朵驾驶那里自己坚固起来大伙政治希望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数词:
量词:
代词:
(二)标出下列语段中划线词的词性。

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多么好看。

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
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鲜艳,那么逗人喜爱。

大金帅苹果则金光闪
闪,呈现出一片黄澄澄的颜色。

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红玛瑙似的果子。

葡萄呢,就更加绚丽,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
明,真像是用水晶石的玉石雕刻出来似的;而那种叫红玫瑰的,则紫中带亮,活
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

三、巩固提升:
(一)、在加点的词语下面标明实词的类型。

一个人
..了自己
..,但他.的心灵
..却因此变
..中毁灭
..的搏斗
...虽然在同不可战胜
....的厄运
得无比高尚
..的悲剧
..。

..都是最伟大
..在一切时代
..。

所有这些
现在我.对于自己
..望着海面,等待
..有..的处境已稍稍
..有了好感,不再整天把眼睛
什么
..自己的生活
..,尽量
..心思丢.在一边,开始一心一意去安排
..船来;我.已经把这种
改善
..自己的生活了。

未来的道路
..并不平坦
..。

..,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二)、选择题。

选出正确的一项
1、找出词性完全相同的一组()
A.宝贵光荣骄傲战友
B.制造报答提高寻求
C.角色语文经常兴趣
D.非常偶尔清楚风景
2、下列词语不都属于形容词的一组是()
A.诚实善良弯曲顽强
B.飞快兴奋幸福笔直
C.高好缓慢伟大
D.制造美丽优秀卑鄙
3、下列词语中都是名词的一组是()
A.学校理想这里飞机
B.跑步时间孩子父亲
C.道理学习阳光海洋
D.春天善良南面苹果
4、下列词语中不都属于动词的一组是()
A. 跑步跳远思念书本
B.扩大应该是进来
C.援助做饭忘记回来
D. 关心能够要求唱歌
四、作业:
1、复习今天所讲的实词的知识。

2、选取所学的课文中的两段文字(每段不少于200字),找出这些文字里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进行归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