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检查表

合集下载

结构设计规范(结构设计评估检查表)

结构设计规范(结构设计评估检查表)

共5页,第1页
结构设计评估检查表
是否已采用制图法对关联零部件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检查(间隙、干涉、机罩的开闭、检查、加润滑油、调整等) 加 工 尺 寸 是否正确记入了用于固定、搬运时的尺寸 是否记入了可动部分的行程(动作范围) 累计尺寸是否无误 是否标出了整体尺寸 是否正确表示了占有空间的大小 是否考虑了公差(尺寸的允许误差) 是否有不必要过严公差要求(并包含配合公差) 对表面粗糙度是否做了指定 表面粗糙度是否合适,是否有要求过严现象 是否考虑了形位公差(平行度、垂直度、圆柱度等) 所设公差是否合乎制作误差及组装误差要求 是否考虑了加工基准面 重 量 重量是否满足基本性能要求 零件的重量是否限制在适合搬运的20kg以下 机械性质(拉伸强度、刚性、硬度、比重)是否合适 加工性能(切削性、焊接性、延伸性)是否没问题 材 料 是否足够的耐腐蚀性,不够时,是否指定了表面处理 是否考虑了尽可能从库存品中选择材料 没有库存品的场合,所选择的材料是否能弄到手 是否无意中指定了特殊的材料(高价、无库存、加工性差) 是否可以弯曲 是否焊接 钣 金 焊接指定有否遗漏 、 焊 是否考虑了焊接变形 接 是否考虑了钣金公差 是否考虑了防止应力集中问题 机械加工是否可能 是否考虑了用什么样的机械加工的问题(用现有设备加工是否可能)(是否有未经验过的机械加工之处)
共5页,第4页

结构设计评估检查表
是否标记出第三象限法 比例是否无误 是否有设计者、制图者的签字 零件名称是否贴切并已记入 是否已记入零件号、图号 是否以记入材质、热处理及其他特殊事项和重量 是否指定了一般加工误差
共5页,第5页
结构设计评估检查表
规 划 技术规格(性能、重量、大小)是否满足要求 产品成本、开发周期是否合适 是否可实现目标所设定的功能 功 能 必要的功能是否考虑到了 是否考虑了产品源配合的装配问题 机构与结构是否满足功能要求 是否考虑了最合适的结构 是否考虑了最简单的结构 机 构 、 结 构 轴的回转方向以及手柄、衬套、水嘴等动作及方向是否正确 水流动的方向是否正确,是否做了图示标准 对转动部分的考虑是否周到全面 移动及动作时,与周围零配件是否有干涉现象 对环境是否有影响(振动、噪声等) 形状是否满足功能要求 是否采用了最简单的形状 形 状 其形状是否具有加工的可能性 其形状是否便于组装和拆卸 是否为适应操作的最佳形状 外形是否有利于抛光、电镀、拉丝等表面处理工艺 强 度 是否保证了静力学强度及疲劳强度 弯曲变形是否没有问题 尺寸是否遗漏 是否有重复尺寸 其尺寸是否可行(要考虑到加工性) 对倒角(C)及圆弧过渡(R)是否做了指定 是否检讨了C、R处的配合零件的相应尺寸 是否尽可能采取了整数尺寸 配合的指定是否合适 (与相关零件的)关联尺寸是否合适

结构设计规范检查表

结构设计规范检查表
结构设计工艺检查表
机型:
阶段:
日期:
NO 检查项目
参考标准
自检 他检
1
螺钉种类要求尽量少且尽可能使用已有的螺丝
2
பைடு நூலகம்避位、限高处理
3
总体
装配防错设计
4
装配可操作性(提高效率)
5
辅料种类控制
6
同一平台衍生机型尽量保持设计一致
7
安装螺钉时电批嘴是否会与机身五金、软线路板等存在干涉
8
按钮装配考虑更换性,尽量避免采用死扣方式
14
距PCB元件高度>3.0mm),避免增加剪脚工序来控制干涉、短路问题
15 避位、限高 主板等与PCB的电容、电感等元件不能发生干涉
处理
16
五金支架不能压到PCB线路
17
LED、LCD漏光防护措施
18
减少螺钉种类
19 装配防错设计 相似的物料要增加模印
20
每处按钮、装饰块增加不同骨位防止装错
21
部分元件以组件方式来料录入BOM
22
附件包装:附件包装来料包好,减少低附加值加工,利于生产集成化
23 来料改善
24
25
问题点描述
对策
责任人
完成 时间
效果 验证
9
按钮采用连钮方式
10
装配可操作性 (提高效率)
打螺钉、装排线的位置尽可能采用结构避位,减少贴3M胶工序,控制辅料成本
11
输出线使用外部插接方式,在PCB上使用插座连接
12
PCB宽度需要考虑邮票孔尺寸
13
用于上接触型插座的排线增加白色加强板
大的插件料管脚结构处需避位,规定PIN脚高度(PIN脚距PCB的高度<2.0mm,底盖

(完整版)手机结构设计检查表-checklist-重要

(完整版)手机结构设计检查表-checklist-重要

一. 塑胶件Plastic components1.有无做干涉检查?If interference test2.有无做draft检查?If draft test3.有无透明件背后丝印/喷涂要求?如果有,不能有任何特征在该面上.If requirements of silk printing or painting in the back of the transparency components, and with no features on it.4.壳体材料,Housing material5.壳体最小壁厚,侧面是否厚度小于1.2mm.If the least thickness of the side wall of the housing less than 1.2mm6.设计考虑的浇口位置,有无避位?If anti-interference according with the gate7.熔接线位置是否会是有强度要求的地方?If weld line with requirements of intensity8.壁厚突变1.6倍以上处有无逃料措施?If wall thickness break over 1.6 times with slope transition9.壳体对主板的定位是否足够(至少四点)If housing locating to main board enough(at least with four points)10.壳体对主板的固定方式,如果是螺丝柱夹持,是否会影响附近的键盘手感?If the screw nipping method of housing to PCBA affect the near key click11.壳体之间的固定及定位应该有四颗螺丝+每侧面两个卡扣+顶面两卡扣+周边唇边If housing fixing and locating with four screws and each side with two snap fits and upper side two snap fits and lip around.12.螺丝是自攻还是NUT?螺径?单边干涉量?配合长度?螺丝头的直径?( 机械螺钉锁3牙,自攻螺钉5牙以上)If screws manner, such as self-tapping or nut, the screw diameter? One side interference quantity? Matching length? The screw cap diameter?(Over 3 pitch assembly length mechanical screw, over 5 self-tapping screw)13.螺柱的直径?孔的直径?螺柱壁厚?The screw boss diameter? The boss hole diameter? The thickness of boss wall ?14.螺丝面是定位面吗?测量基准是什么?If screw surface locating surface? The measure benchmark?15.唇边的宽度(1/2壁厚左右),高度?之间的配合间隙是否小于0.10mm?The lip width(about1/2 wall thickness),height? If the assembling clearance less than 0.10mm16.卡扣壁厚/宽度?公卡扣壁厚是否小于0.70mm?卡扣干涉量是否小于0.5mm?The clip thickness/width? If male clip thickness less than 0.70mm, or clip interference less than 0.5mm17.卡扣导入方向有无圆角或斜角?If clip guide direction with R or bevel18.卡扣斜销行位不得少于5mm.在此范围内有无其他影响行位运动的特征?The clip slide pin not less than 5mm,within which if affect slide move 19.LCD周围有无定位/固定的特征rib?If locating or fixing features around LCD20.SPEAKER/RECEIVER/VIBRATOR周边有无定位/固定特征?If locating or fixing features around SPEAKER/RECEIVER/VIBRATOR?21.LENS周边有无对LEN浇口/定位柱/定位脚等的避位?If anti-interference to gate/locating pole/locating foot around LENS 22.对电铸件斜边有无避位?If anti-interference to the electroform components bevel edge23.键盘周边有无定位柱?加强RIB?If locating pole or reinforced rib24.转轴处壁厚是否小于1.2mm?If thickness at the hinge less than 1.2mm?25.转轴处根部有无圆角?多少?If root at the hinge with R? and what is the R?26.唇边与卡扣的配合是否是反卡结构?是否还有空间增加反卡?If the match between lip and clip counter-clip structure? If more space to add counter-clip?27.外置天线处是否有防掰出反卡?If outside antenna with anti-breaking off counter-clip28.电池仓面是否设计了入网标签及其他标签的位置?深度?If battery store surface with PTC label or other label, and what is depth?29.外面拔模角度是否小于2度?If pulling angle less than 2 degree30.热熔柱直径大于0.8mm时是否考虑了防缩水的结构?(空心柱)If protection to avoid shrinkage under melting pole diameter over 0.8mm(hollow pole)?31.超声波焊接材料的匹配性是否与供应商沟通过?If discuss with the supplier about the assembling quality of the ultrasonic weld material32.超声波能量带的设计是否合理(三角形,0.4*0.4)?有无防溢胶设计?If ultrasonic energy belt design (triangle, 0.4*0.4) reasonable? If with anti-spilling glue design?33.螺柱/卡扣处是否会缩水?If shrinkage at the screw boss and the snap34.有无厚度小于0.5mm的大面(大于400平方mm)?If big side(over 400 square mm) with thickness less than 0.5mm35.筋条厚度与壁厚的比例是否小于0.75:1?If the scale of thickness of the rib and the wall less than 0.75:136.铁料是否厚度/直径小于0.40mm?模具是否有尖角?If metal thickness/diameter less than 0.40mm. If mould with sharp angle?37.壳体喷涂区域的考虑,外棱边是否有圆角(大于1mm)以防掉漆?遮蔽夹具的精度?If outside edge with R(over 1mm) to avoid paint falling about the housingspray area, the precision of the shielding jig?38.双色喷涂的工艺缝尺寸是否满足W0.7mm*H0.5mm?If the size of the double color spraying technique slot match the 0.7mm*0.5mm39.塑料材料的颜色色板是否得到?If the plastic color panel available40.喷涂材料与塑材是否匹配?有无油漆厂的确认?颜色色板是否拿到?If spray material match the plastic, if the conformation of the paint plant,if the color panel available41.喷涂/丝印的测试标准及要求是否已经发给供应商?If the spray /silk print test standard and requirement sent to suppliers42. 吊绳孔:方便吊绳,强度可靠,应承受10公斤的拉力If the hang up line hole convenient for hang up line, intensity reliableenough to endure pulling force of 10 kg四, 电池 Batteries外置式电池 Outside battery1.电芯类型?Li-ion/Li-ion Polymer? 最大出厂厚度?Battery core types? Li-ion/Li-ion Polymer? Thickness?2.底壳底面厚度?侧面厚度?材料?What is the housing rear underside thickness? The side face thickness? Materials?3.面壳厚度?材料?What is the cover housing thickness? The materials?4.超声能量带的设计?溢胶措施有无?If ultrasonic energy belt and spilling plastic measures or not5.保护电路空间是否和封装厂确认?If conformation with encapsulation plants about the protection of circuit space6.电池呼吸空间是否考虑?(要留0.20mm的厚度空间)If battery breathing space or not? (0.20mm thickness space)7.内部是否预留粘胶空间(不小于0.15mm供两层双面胶)If double adhesive tape space inside or not (not less than 0.15mm for two layerdouble adhesive tape)8.底壳外表面是否留出标签的地方及厚度?If housing rear exterior side with label place, and the thickness?9.推开电池按钮时,电池能否自动弹出来?If battery flip out automatically when pushing out the battery button10.电池外壳周边是否因为分形线的位置而很锋利?(从截面看)If the battery cover is sharp due to the location of part line11.电池接触片要低于壳体0.3mm,目前设计是多少?The battery touching piece should be 0.3mm lower under the housing, What is the present design?12.电池安装方向是否合适?是否和电池连接器SPEC一致?If battery installation direction correct and in line with battery connector?13.电池按钮材料?能否耐2000次测试?The material of battery button? If battery button submitted to 2000 times test14.按钮如果依靠弹簧或弹片传力,有无借用零件?有无设计参考?要考虑手感.If with the help of components when passing force on spring or metal sheet, If design reference or not , take click into consideration.内置式电池BatteryIn-built batttery1.电芯类型?Li-ion/Li-ion Polymer?最大出厂厚度?Battery core types? Li-ion/Li-ion Polymer? The thickness?2.Li-ion Ploymer封装是否有底壳?厚度?If Li-ion Polymer encapsulation with bottom shell, and the thickness?3.壳体材料?侧边厚度?The housing material? Side face thickness?4.包装纸厚度?标签位置?The package paper thickness? The label location?5.电池接触片要低于壳体0.3mm(NEC标准),目前设计是多少?The battery touching piece should be 0.3mm lower under the housing, What is the present design?6.封装与电池盖的距离是否小于0.10mm?If the distance between battery and battery cover less than 0.10mm7.有无考虑呼吸空间?If breathing space or not ?8.定位及固定方式?The locating and fixing method ?9.安装方向?拆装空间?The installation direction and the disassembling space?10.接触电部位有无固定电池的特征?If battery fixing features at the electricity touching part?11.电池盖固定方式?The battery cover fixing method?12.电池盖材料?厚度?The battery cover material and the thickness?13.电池盖装配方向?拆装方式?卡扣数量?位置?The battery cover installation direction and disassembling method and the quantity of the clips and the location?14.电池盖有无按钮?If button with battery cover15.按钮行程是否正确?顶面是否有圆角以利电池盖滑出?If button travel correct? And if R with the top side as to battery cover sliding out easily?16.按钮材料?能否耐2000次测试?The button material? If pass 2000 times tests17.按钮如果依靠弹簧或弹片传力,有无借用零件?有无设计参考?要考虑手感If with the help of components when passing force on spring or metal sheet,If design reference or not , take click into consideration.五. 小镜片 Sub Lens1.镜片的工艺(IMD/IML/模切/注塑+硬化)The lens techniques (IMD/IML/die cutting/injection+hard coating)2.镜片的材料(PC/PMMA/GLASS)The lens materials(PC/PMMA/GLASS)3.镜片的厚度及最小厚度The lens thickness and the least thickness?4.IMD/IML/注塑镜片P/L,draft,radius?IMD/IML/injection lens P/L,draft, radius?5.固定方式及定位方式,最小粘接宽度是否大于1.5mm?The fixing and the locating methods ? and if the least adhesive width over1.5mm?6.窗口(VA&AA)位置是否正确If window(VA&AA) location correct7.冲击试验是否会有问题(100g钢球20cm高)If impact test ok(100g steel ball 20cm high)8.表面硬度是否足够(2H/3H…)If surface hardness enough(2H/3H…)9.镜片的耐摩擦测试(500g力50次,划伤宽度不大于100微米)The lens friction endurance test(50 times under force of 500g, scratchingmark width less than 100um)10.镜片本身及固定区域有无导致ESD问题的孔洞存在If ESD problems caused by holes in lens and fixed area?11.周边的电铸或金属件如何避免ESDHow to avoid ESD in electroform and metal parts?12.小镜片周边的金属是否会对天线有影响(开盖时)If metal near small lens affect the antenna(when cover lifting)13.镜片外面是否超出壳体面,应该降低0.05mm避免磨损.If lens outside parts beyond housing surface, and should be o.oo5mm loweras to avoid friction14.有无将测试标准发给供应商?If test standard sent to suppliers?六. 转轴Hinge1.转轴的直径The hinge diameter?2.转轴的扭力The hinge torque3.打开角度(SPEC)The opening angle4.有无预压角度(开盖预压为4-7度,建议5度;合盖预压为20度左右)If prepress angle(opening angle 4-7degreee, 5degree suggested; closingangle about 20degree)5.固定有无问题,有无轴向串动?If location ok, and axial move with hinge direction6.装拆有无空间问题?If space ok when (dis)assembling7.固定转轴的壁厚是多少,材料(推荐PC GE C1200HF或者三星HF1023IM)What is the fixed hinge wall thickness and material(PC GE C1200HF or Samsung 10231IM recommended)8.转轴配合处的尺寸及公差是否按照转轴SPEC?If the size and tolerance of the hinge assembling according to hinge SPEC 9.转轴与另一端的支撑是否同心?If the hinge and the crutch on the other end concentric?10.转轴处壳体是否有壁厚不均潜在缩水的可能性?If the hinge housing parts thickness unequal or shrinkage?11.与转轴对应的一端轴套与壳体的配合尺寸;The assembling size of housing and hinge cover opposite the hinge?12.壳体上有无设计转轴终了位置的止动缓冲垫?If stop cushion in the housing at the final state of hinge moving 七. 连接FLIP(SLIDE)/BASE的FPCThe FPC connecting the flip(slide) /base1 .FPC的材料,层数,总厚度The FPC material, layers and total thickness?2.PIN数,PIN宽PIN距PIN quantity, PIN width, and PIN distance3.最外面的线到FPC边的距离是多少(推荐0.3mm)The distance between most outside line and FPC edge ?(0.3mm suggested) 4.FPC内拐角处最小圆角要求大于1mm,且内拐角有0.20mm宽的布铜,防止折裂. The least corner R inside FPC should be over 1mm, and with copper of 0.20mm wide to avoid break5.有无屏蔽层和接地或者是刷银浆?If shielding cover, grounding or silver brushing?6.FPC与壳体的长度是否合适,有无MOCKUP 验证If the length of FPC and housing accurate, and with MOCKUP validation 7.壳体在FPC通过的地方是否有圆角?多少?推荐大于0.20mm.If R in the housing where FPC passes, and the degree ? over 0.20mm suggested 8.FPC与壳体间隙最小值?(推荐值为0.5mm)The least thickness between FPC and housing(0.5mm suggested)?9.FPC不在转轴内的部分是否有定位及固定措施?If location and fixing method in the FPC parts outside the hinge? 10.对应的连接器的固定方式The opposite connector fixing method11.FPC和连接器的焊接有无定位要求?定位孔?If locating requirement at the joint of FPC and the connector ? and the locating hole?12.补强板材料,厚度The strength added board material and the thickness?十四, 装配检查,assembling checkup1.翻盖打开角度The flip angle2.翻盖面和主机面的间隙The clearance between the flip surface and the housing surface 3.各配合零件的配合面处有无拔模If draft at the assembling surface of the assembling components 4.各配合零件之间的间隙是否合理.If the clearance of the assembling components reasonable5.所有零件的干涉检查,The interference test of all the components。

装配式结构工程综合检查表

装配式结构工程综合检查表
10
砼养护
养护方法、时长及效果
11
地下室外墙带模养护
12
高强及大体积混凝土保温、保湿
13
砼观感
断面尺寸偏差、垂直度、平整度、色差
14
缺陷:烂根(地下室等)、过振、漏振、冷缝、裂缝(屋面保护层等)、气泡、蜂窝、麻面、孔洞等现象漏浆(现浇节点和叠合板现浇板)
15
其他
防水工程质量控制(蓄水实验等)
16
降板位置混凝土质量控制
序号
检查项目(子项)
检 查 情 况
1
钢筋检验批质量验收及原始记录
2
模板检验批质量验收及原始记录
3
混凝土检验批质量验收及原始记录
4
装配式检验批质量验收及原始记录
5
其他分项工程检验批验收及原始记录
6
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检验记录
7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报告
8
混凝土结构实体位置与尺寸偏差检验记录
9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附件二
装配式结构工程综合检查表
检查时间: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建筑面积
层数
地下地上
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类型
预制构件名称及装配率
检查部位
序号
项 目
分值


一般
实得分值
1
施工管理
20
20~18
17.9~16
15.9以下
2
工程资料
20
20~18
17.9~16
15.9以下
3
模板
10
10~9
8.9~8
7.9以下
4
钢筋
梁、柱箍筋加密区(间距控制)
6

结构设计检查表

结构设计检查表
7.外观问题
R角是否能完美的做成。
分模线是否影响外观
是否需要美工线
8.其它问题
3D文件必须重生
外发文件必须删除supress特征。
运动机构件一定要把他的运动全过程都画出来,以减少错误。
装配尽量简单,要保证各个零件之间装配快速完成
2.干涉问题
机构件之间的干涉检查
电子件之间的干涉检查
机构件和电子件之间的干涉检查(注意运动过程中的干涉)
3.单个零件结构的合理性
减少装配零件,设计要简单化
进行壁厚分析检查
1壁厚是否均匀,是否平缓过度(倒C角或者R角)
2钣金折弯角是否一致,过小是否不容易加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减少模具的复杂性
2减少斜顶
3减少滑块
4尖角利边
5对插位
斜顶问题:
1有没有斜顶,是否可以通过切割塑胶材料来取消斜顶
2斜顶是否有足够的退出空间
3斜顶是否会干涉其他特征
有没有倒扣,切除倒扣部分
对平板及透明件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模具的浇口.
5.成本问题
尽量降低成本
6.共用问题
能共用其他机种零件的尽量共用,以降低成本。
零件结构强度是否足够。结构强度能强一定让它强。
1如果是塑胶件过高的螺钉柱要加Rib
2塑胶件片状的螺钉过孔柱一定要加Rib。加强其强度。
卡勾检查
外观倒角
倒C角:定位柱螺钉柱卡勾便于零件安装
按键行程是否足够
是否会出现熔接痕。
翘翘板式按键按的时候会不会碰到侧壁。
4.零件模具问题
在产品的结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模具的成本和寿命.尽量
结构
检查项目
问题点
1.装配问题
模拟实际组装检查零件固定和干涉(PROE建立简化模型):

结构设计检查表checklist

结构设计检查表checklist

钣金件一般情况下,对于一条边的一部分弯折,为了避免撕裂和畸变,应设计止 裂槽或切口。切口宽度一般大于板厚t,切口深度一般大于1.5t。 钣金弯折件的弯折区应避开零件突变的位置,弯折线离突变形区的距离L应大于 两倍的弯折半径r,即L≥2r。 铆装螺母中心到弯折边内侧的距离L应大于铆装螺母外圆柱半径R与弯折内角半径 r之和,即L>R+r。 压铸件凡是在壁与壁的连接处(模具分型面部位除外)都应设计圆角,不仅有利 于压铸成型,避免应力及产生裂纹,并可以延长模具寿命,当压铸件需要电镀或 涂覆时,圆角可以防止镀(涂)料沉积,获得均匀镀(涂)层。压铸件圆角一般 取:1/2壁厚≤R≤壁厚 锌铝合金压铸件最小的铸造斜度一般取:外表面1°;内表面1.5°;型芯孔(单 边)2°
13
其它
评审时间
相关 批准人 文档 状态 名称
评审记录 □ 是 □ 否 □ 免 □ 是 □ 否 □ 免 □ 是 □ 否 □ 免 □ 是 □ 否 □ 免 □ 是 □ 否 □ 免 □ 是 □ 否 □ 免 □ 是 □ 否 □ 免 □ 是 □ 否 □ 免 □ 是 □ 否 □ 免 □ 是 □ 否 □ 免 □ 是 □ 否 □ 免 □ 是 □ 否 □ 免 □ 是 □ 否 □ 免 □ 是 □ 否 □ 免 □ 是 □ 否 □ 免 □ 是 □ 否 □ 免 □ 是 □ 否 □ 免 □ 是 □ 否 □ 免 □ 是 □ 否 □ 免 □ 是 □ 否 □ 免 □ 是 □ 否 □ 免 □ 是 □ 否 □ 免 □ 是 □ 否 □ 免
□ 是 □ 否 □ 免 □ 是 □ 否 □ 免 □ 是 □ 否 □ 免
□ 是 □ 否 □ 免 □ 是 □ 否 □ 免 □ 是 □ 否 □ 免 □ 是 □ 否 □ 免
编号 器件编码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A06/A07 A06/A07 A06/A07 A06/A07 A06/A07 A06/A07

平面包装结构设计检查表模板

平面包装结构设计检查表模板

2 of 3
检查方法及指引
3 of 3
检查工程师:
日期:
项目负责人:
日期:
说 明:
1、此表旨在加强设计人员在平面设计完成后达到自检作用,也可作为一般性平面设计指导文件参考; 2、所有的设计依据必须以公司设计要求为先;
3、发出前完成此表交与项目负责人确认后,才能发出;
评分结果
(满分100分)
4、所有检查项目须认真填写;
产品型号:
项目
内容
注:□为设计人员填写,◇为主管填写
平面包装设计检查表
设计名称:
结果
□ ◇是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否 □◇ □ ◇是 □◇ □ ◇是 □◇ □ ◇是 □◇ □ ◇是 □◇ □ ◇是 □◇ □ ◇是 □◇ □ ◇是 □◇ □ ◇是 □◇ □ ◇是 □◇ □ ◇是 □◇ □ ◇是 □◇ □ ◇是 □◇ □ ◇是 □◇ □ ◇是 □◇
模具编号
评分
5、所有检查须与设计图相吻合,若没有此项请空白不填写;

概要(结构)设计检查表

概要(结构)设计检查表
是/否
是否所有的界而都提供所要求的信息;
是/否
是否已说明内部各界面之间的关系;
是/否
界面的数量和复杂程度是否已减少到最小;
是/否
该设计是否是模块化的;
是/否
可维护性
这些模块是否具石髙内聚度和低耦合度;
是/否
是否已经对继股设计、代码或先前选择工具的使用进行了详细说明;
是/否
性能
主要性能参数是否巳被详细说明;
是/否
是否所有的设计决策都能追溯到原来确定的权衡因索;
是/否
所继承设计的已知风险是否已确定和分析;
是/否
建设单位:
代表签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 月 日
使用单位:
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监理单位:
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承建单位:
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是/否
该设计是否反映了实际操作环境(硬件、软件、支持软件);
是/否
可行性
从功能、成果、进度、预算和技术角度上看该设计是否可行;
是/否
是否存在错误的、缺少的或不完整的逻辑;
是/否
数据使用
所有复合数据元索、参数以及对象的概念是否都已文档化;
是/否
是否还有任何需要的但还没有定义的数据结构.反之亦然;
是/否
是/否
可靠性
该设计是否能够提供错误检测和恢复;
是/否
是否已考虑非正常情况;
是/否
是否考虑了网络、数据安全;
是/否
该设计是否满足该系统进行集成时所遵守的约定;
是/否
易測性
是否能够对该套系统进行测试、演示、分析或检査来说明它是满足需求的;
是/否
该套系统是否能用增量型的方法来集成和测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
检查项目
问题点
1.装配问题
模拟实际组装检查零件固定和干涉(PROE建立简化模型):
1检查螺钉柱的个数和位置
2检查卡勾的个数和位置
3定位柱定位安装
4防鼓肋(防止零件鼓出或凹陷)
5唇边
6零件组装的时候会不会干涉其他零件
螺钉问题:
1机械牙锁合要大于3个
2自攻牙锁合要大于3个
3螺钉屁股是否干涉其他件
对产品上线时的效率,如生产线的装配人数需尽量少,且每个工位的装配尽量简单
零件结构强度是否足够。结构强度能强一定让它强。
1如果是塑胶件过高的螺钉柱要加Rib
2塑胶件片状的螺钉过孔柱一定要加Rib。加强其强度。
卡勾检查
外观倒角
倒C角:定位柱螺钉柱卡勾便于零件安装
按键行程是否足够
是否会出现熔接痕。
翘翘板式按键按的时候会不会碰到侧壁。
4.零件模具问题
在产品的结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模具的成本和寿命.尽量
装配尽量简单,要保证各个零件之间装配快速完成
2.干涉问题
机构件之间的干涉检查
电子件之间的干涉检查
机构件和电子件之间的干涉检查(注意运动过程中的干涉)
3.单个零件结构的合理性
减少装配零件,设计要简单化
进行壁厚分析检查
1壁厚是否均匀,是否平缓过度(倒C角或者R角)
2钣金折弯角是否一致,过小是否不容易加工
1减少模具的复杂性
2减少斜顶
3减少滑块
4尖角利边
5对插位
斜顶问题:
1有没有斜顶,是否可以通过切割塑胶材料来取消斜顶
2斜顶是否有足够的退出空间
3斜顶是否会干涉其他特征
有没有倒扣,切除倒扣部分
对平板及透明件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模具的浇口.
5.成本问题
尽量降低成本
6.共用问题
能共用其他机种零件的尽量共用,以降低成本。
7.外பைடு நூலகம்问题
R角是否能完美的做成。
分模线是否影响外观
是否需要美工线
8.其它问题
3D文件必须重生
外发文件必须删除supress特征。
运动机构件一定要把他的运动全过程都画出来,以减少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