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情绪调节的几种方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调节的几种方法

自我调节有两个层面,一是观念上的,一是躯体上的。

我比较喜欢通过改变观念来适应环境,这里不外三条原则:

(一)所有的痛苦跟你选择的观念系统有关,如果改变了观念,心理痛苦会不治而愈。

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行为、思想、欲望常常被自己的观念系统限制,不能随心所欲的生活,这就产生痛苦。比如,我们欣赏美丽的女性,并坦然地在人群中表达自己的喜爱,一旦担心被人斥责为好色之徒,那种坦荡的之心就蒙上阴影。如果人能自行其是又不用承担责任和风险是很少有烦恼的。

(二)所有心理痛苦都有意义的,所有的体验对生命都是重要的。

心理痛苦是自我在成长中的必经阶段,既然是成长的烦恼,也要靠成长去解决。如果明白情绪的困扰是一种人类生存的自然状态,快乐和忧伤是交替着的,开朗和沉抑也是交替的,像白天与黑夜。可以把情绪困扰想象为一个不期而来的“客人”。家里客人来了,会让你感觉不舒服,不能那么随便了,行坐、穿衣要规矩一些,说话、做事也有了禁忌。但客人还会走,它不是你家里的人,这样一想就不是那么难受了。

(三)文化造就了人类的辉煌,也造就了人的存在的困境。

文化把无极的世界变成有极,把无序的社会变得有序,把具有动物天性的人从自然界剥离成为循规蹈矩的社会人。按照主流文化模式,每个人就必须削足适履去成为一个普通人,需要去个性,加共性来符合文化期望。正如契可夫笔下《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们正是被强行装入文化套子中的人。装在套子里的你不可能是没有压抑的痛苦,如果你认同这个痛苦,那么痛苦就不再烦恼你,反倒成为你的资源。如果你不认同这个痛苦,希望没有它,或者试图快速消除它,那么你就扩大了这个痛苦。

躯体上的自我调节的方式有很多,数千年来,人们都在通过修炼的努力来获得更大的自我控制能力。修行正是从身到心,然后再由心及身,这就是自我调节或养身的诀窍。这个世界上没有那种自我调节的方式是只有益而无害的。正如轻松的跑步锻炼也可能引发膝关节磨损一样,要很好的通过自我情绪调节来完善心身,就要破除一些迷信,让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自我调节的方式或程度。不然,越想改善越被其累,出力不讨好。正如越想睡越睡不着,想睡的念头使自己的神经处在兴奋之中。

自我调节的常见方法分析

一、运动调节

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运动可以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现代人越来越愿意把金钱和时间花在健身房,运动(跑步、打球、游泳、器械操)的确可以提高人身体的机能、知觉和控制力,增加血液循环,调节心率,改善机体的含氧量,让人的精力在短时间获得一种提升。情绪烦恼是一种难以释放的负性能量,有节律的运动可以把这样的能量通过汗水释放出去。同样,当大脑因为心理压力疲惫不堪时,运动转移了对压力的关注,让我们可怜的心智获得喘息。

质疑:

尽管运动对人的心理情绪有广泛的好处,但是我们很难得到一个运动可以让情感改善令人信服的解释。运动的时候,肌肉的收缩,心率加快,呼吸加深,实际上是增加躯体的紧张与情绪的焦虑。很多人在运动后会有不短的一个时间处在躯体不舒服中,对想通过晨跑来清晰自己头脑的人,往往适得其反。如果真有点效果,那可能是清新的空气带来的,而非你身体运动后的疲惫。运动也会诱发情绪的激动,看看足球场上或竞技场上的暴力你就知道此言不虚。

如果你说运动虽然增加紧张,但可以得到紧张以后的放松。但我们很快发现,运动会提高我们对焦虑的释放阈值,这个阈值像一个水库的闸门,我们把焦虑、烦恼想象为水库里装满的水。运动启动这个闸门,让焦虑流掉,身体就感觉舒服一些。糟糕的是这样的闸门有一个特性,需要每次增加力量才能打开。

这就是运动调节开始好像奏效,多几次身体就没有新鲜感了,焦虑释放不了,人又回到情绪的烦乱中,运动治疗慢慢失效。

不适用人群:

实际上绝大多数人是不适合运动治疗情绪的。运动增加心肺、机体的负担,这也是运动员总是有那么多关节、肌肉病的原因,而且衰老也快,寿命也不长。情绪容易激动的人运动是一种触媒,情绪更难自控,由研究证明,爱运动的人攻击性也比较强。

要学会善用运动原理,慢跑比较好。

相对有效的是慢运动,比如太极拳、瑜伽、散步、体操、慢跑。

二、冥想调节

用想象描绘一个充满野花的田野;聆听瀑布的声音;深吻一朵盛开的玫瑰;飘浮在安静得湖面上,隐身在深山的静谧中等等。冥想是你在使用想象力来调节心身。对绝大多数人来讲,视觉的想象是比较生动有力的。听觉想象就需要有音乐的诱导。实际上,想象主要是激发一种记忆,尤其是身体的记忆,这个记忆是体验。有躯体体验(紧张、痛苦、喜悦、恐慌……)的记忆是不容易忘却的,所以有人说大部分的记忆是储存在身体的皮肤、肌肉、内脏器官里,而非在大脑里。

质疑1:

冥想一个从来没有体验过的情景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冥想一个你虽然到过、体验过,却没有深刻的躯体或心理记忆:舒适感,惊讶,内心激动等,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冥想是一种记忆体验的唤醒,如果一个人终身忙忙碌碌,没有对大自然的兴趣,没有对美的追求,没有对音乐的兴趣,冥想治疗差不多是对牛弹琴。

不适用人群:

没有美好体验的人冥想的时候不如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或短句,静静的重复,专注自己读出的字词,不去理解字词本身的意义,而是注重它的音节。这很像和尚念的经,藏传佛教中的七字真言:嘛、咪……,或“南无阿弥陀佛”。

质疑2

人的想象力受记忆和情感的束缚,冥想的时候往往唤来的不是天使,反而诱发早年的创伤性经历,比如创伤性适应障碍的人是特别怕静坐与冥想的,痛苦情景会像开了闸门的水,不断的闪回。一切光线、声音、气味、味道和身体感觉都与创伤的再次体验有关,冥想让她先入更深的抑郁中。有严重创伤适应障碍的人最好不用冥想。

学会善用冥想原理:重塑记忆

与其冥想不如常回忆自己的一些青春年华和愉快事件。假设自己有一个记忆的图书馆,打开那些与积极经历有关的记忆,重新唤起那些愉快,兴奋,享受、满足和自豪感。把不好的记忆打包收藏,再贴上封条。好的记忆是人们值得常常去浏览的地方,要多花点时间,利用闲暇的时刻对记忆进行回忆、强化和添油加醋。记忆是要时时更新,所以,我鼓励人去夸大以往幸福的体验,以此想象来调节自己。

三、沉思

沉思是一种思想的深奥。沉思可能具有最古老的历史,沉思是在早期的东方宗教信仰中发展起来的。沉思和祈祷有许多共同之处,是指向精神的一种修炼与沉淀。用沉思来调节自己可以增强自我意识,增强自我对情绪的识别、管理与控制力。

沉思与放松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沉思和放松都需要一种精神的集中,不同的是放松是慢慢掩藏住对意识的觉察,沉思却是慢慢强化这种觉察,通过反复思考同一件事,直到自己穷极一种思想,产生类似开悟的感受。关注当下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