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2012.7.19
电子商务基础(理实一体化教材)第2版第一章练习答案及教学建议ok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规划教材中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用书电子商务基础学习指导与练习教学建议及参考答主编韩林副主编黄璐参编唐秋妹周艳红吴媚媚宋一炜戴凤弟(内封)机械工业出版社第1章 电子商务概述【教学建议】1 本章第一学习目标,通过网上购书的电子商务体验,其目的是让学生在“玩”中开始本课程的学习,用“掌握…”来表述,是指学生要学会的操作技能。
2 采用“熟悉…”来表述,是指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目标”;用“了解…”来表述,,的“知识目标”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大意即可,不必死记硬背。
3 采用“能列举…”来表述,只要求学生能区别相关条目,不要求解释它们。
4 本章最后一个学习目标是“情感目标”。
这一目标是通过电子商务体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热爱专业的目的。
目的:通过电子商务零距离接触,加强体验式学习,激发学习专业的兴趣,提高电子商务专业操作技能,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内容:自己在网上购买一见心仪的、廉价的商品,采用货到付款的方式。
要求:把你网上购物的操作过程填入表1-1,并按表1-2的要求,对操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网上购物体验报告表1-1选定网上商城的地址(网址)学习目标:1 通过网上购书的体验,掌握网上现金购物的操作程序和方法。
2 熟悉电子商务的含义和特点。
3 了解电子商务基本组成要素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4 能列举电子商务的2大源动力和5大推动力;11大事件;8项基本功能。
5 通过网上购书的电子商务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好专业的信心。
一 拓展体验网上购物体验活动评价表表1-2【教学建议】:教材中的网上购物体验活动,教师在课堂上真实的网购一本书,对购物过程一边演示,一边要求学生跟教师一起操作,并填写表1-1 。
如果不具备上网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光盘中的“演示文稿”教学。
对“体验拓展”活动,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或课外,独立或分小组合作完成。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上书房信息咨询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根据报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普及率为57.7%;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达98.3%。
我国农村网民占比为26.3%,规模为2.11亿,城镇网民占比73.7%,规模为5.91亿;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5.69亿,占网民总体比例达到71.0%;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到3.64亿。
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到5.69亿,较2017年末增长7.1%,使用比例由68.8%提升至71.0%,其中,手机支付用户规模为5.66亿,半年增长7.4%。
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4.25亿,较2017年末微增294万,用户使用率为53.0%,较2017 年末下降1.7 个百分点。
我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达到2.45亿,占网民总体的30.6%,用户规模半年增加2432 万;我国网约出租车用户规模达到3.46亿,较2017年末增加5970万,增长率为20.8%;网约专车或快车用户规模达到2.99 亿,半年增长率为26.5%,用户使用比例由30.6%提升至37.3%。
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到4.70亿,占总体网民的58.6%。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也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
一是安全问题,工业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融合性特点打破了以往的安全边界。
我国需要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生态,打造完整的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体系。
二是标准问题,制造业装备种类繁多,缺乏行业通用的标准体系与关键标准。
我国需要制定国家标准,并积极参与国际相关标准制定。
深圳市上书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市场调研、行业研究、第三方独立调研、政府/公众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等于一体的综合研究咨询机构。
由业界资深专家和学术界优秀师资创建,多年来,经过研究团队不断的积累与创新,已累计为500余家各类客户提供了专业研究咨询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认可和支持。
极性,引导工业企业上云,加快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
201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6
第 3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1.2 抽样方式
CNNIC 针对子总体 A、B、C 进行调查,为最大限度地覆盖网民群体,采用双重抽样 框方式进行调研。采用的第一个抽样框是固定住宅电话名单,调查子总体 A。采用的第二 个抽样框是移动电话名单,调查子总体 B。
对于固定电话覆盖群体,采用分层二阶段抽样方式。为保证所抽取的样本具有足够的 代表性,将全国按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分为 31 层,各层独立抽取样本。
1.3 调查方式
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系统(CATI)进行调查。
1.4 调查总体和目标总体的差异
CNNIC 在 2005 年底曾经对电话无法覆盖人群进行过研究,此群体中网民规模很小, 随着我国电信业的发展,目前该群体的规模逐步缩减。因此本次调查研究有一个前提假设, 即:
针对该项研究,固话和手机无法覆盖人群中的网民在统计中可以忽略不计。
省内采取样本自加权的抽样方式。各地市州(包括所辖区、县)样本量根据该城市固 定住宅电话覆盖的 6 周岁以上人口数占全省总覆盖人口数的比例分配。
对于手机覆盖群体,抽样方式与固定电话群体类似,也将全国按省、直辖市和自治区 分为 31 层,各层独立抽取样本。省内按照各地市居民人口所占比例分配样本,使省内样本 分配符合自加权。
三、接入方式
(一)上网设备 (二)上网时长
第三章 互联网基础资源
一、基础资源概述 二、IP 地址 三、域名 四、网站 五、网络国际出口带宽
第四章 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
一、整体互联网应用状况
第 3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一)信息获取 (二)商务交易
(三)交流沟通
(四)网络娱乐
二、手机网民应用状况
人民网用户研究报告
用户调研报告作者:太原圆周科技有限公司吴冬2012.08.11引言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增长速度趋于平稳;如此庞大的网民群体说明了什么问题呢?中国已经逐步走向信息化时代的前沿,而信息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信息传播形式的改变,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早已悄然被互联网所替代。
在原有信息传播格局被互联网冲击的同时,互联网行业的竞争也显而易见的,网站作为互联网信息的主要载体,从单一的信息发布到论坛社区的互动交流,从博客兴起到人人追捧微博的今天,我们已然明白了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规律,只有更加贴近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快捷且人性化的服务才能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互联网竞技场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背景介绍1、基本概况人民网作为国内规模最大,信息最全的新闻综合类网站之一,主要向用户提供国内外各类新闻信息,并配以社区、论坛、博客、微博、视频、搜索等交互式平台,构建起了庞大的互联网新闻载体。
然而,伴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新闻网站的要求越来越高,行业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民营综合类网站显然与人民网已形成了竞争的态势,而国内新闻界兄弟单位主办的其它新闻网站也与人民网形成的行业对垒的格局。
与此同时,版面同质化、网络新闻的表现形式没有创新,信息检索不够便捷、没有特色应用产品已成为了新闻类网站的发展的瓶颈,如何打破当下新闻类网站的困局已经成为了摆在各大新闻网站运营方的巨大难题。
为了深入了解用户的真实体验,探索人民网的优势与不足,发掘人民网的与用户间的契合点,支持人民网的发展,本文从应用层面对人民网用户群体的构成、用户对人民网的关注度、用户在使用人民网过程中的具体感受等几方面进行了简略的分析与研究。
2、研究目标通过调研得出用户体验数据,分析人民网提供的内容和服务与用户需求间的关系,找出人民网在页面计设、内容编排、用户互动以及应用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优势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CNNIC: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
CNNIC: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第四章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一、整体互联网应用状况2012年上半年,即时通信用户维持较高的增速,继续保持中国网民第一大应用的领先地位。
此外,网络视频以及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等电子商务类应用的用户规模增幅明显,这几类应用在手机端的发展也较为迅速。
2012年上半年中国网民互联网应用发展特点总结如下:即时通信第一大应用的地位更加稳固即时通信在中国网民中的使用率在2011年底超过八成,至2012年6月底,这一数字继续提升至82.8%,用户人数达到4.45亿,半年增长率达到7.2%。
手机上网的进一步普及,尤其是智能终端的推广,以及手机聊天工具的创新,使得即时通信作为中国网民第一应用的地位更加稳固。
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应用增速加快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在2012年上半年的增速分别达到14.8%和12.3%,截至2012年6月底,两者用户规模分别为1.91亿和1.87亿,较2011年底的用户增量均超过2000万人。
此外,手机在线支付的发展速度也十分突出,截至2012年6月底,使用手机在线支付的网民规模为4440万人,较2011年底增长约1400万人。
微博进入平稳增长期,手机微博用户增长保持强劲势头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已经过半,用户数增速低至10%以下,增速的回落意味着微博已走过早期数量扩张的阶段。
然而微博在手机端的增长幅度仍然明显,手机微博用户数量由2011年底的1.37亿增至1.70亿,增速达到24.2%。
手机网络视频用户增幅明显网络视频用户规模继续稳步增长,2012年上半年通过互联网收看视频的用户增加了约2500万人。
而手机端视频用户的增长更为强劲,使用手机收看视频的用户超过一亿人,在手机网民中的占比由2011年底的22.5%提升至27.7%。
表 5 2011.12—2012.6中国网民对各类网络应用使用率(一)信息获取1.搜索引擎截至2012年6月底,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到4.29亿,较2011年底增长2121万人,半年增长率为5.2%;在网民中的渗透率为79.7%,使用比例与2011年6月、12月基本持平,依旧是仅次于即时通信的第二大网络应用。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前 言1997年,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调查,自1997年至今CNNIC 已成功发布了30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本次报告是第31次报告。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人民生活形态的关键行业,CNNIC 的历次报告则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从起步到腾飞的全部历程,并且以严谨客观的数据,为政府部门、企业等各界掌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自1998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形成了于每年1月和7月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惯例。
第31次统计报告延续了以往内容和风格,对我国网民规模、结构特征、接入方式和网络应用等情况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
本年度《报告》的数据采集工作一如既往地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主管部门指导下,各项调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的密切配合下,基础资源数据采集及时完成。
在此,谨对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接受第31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网民朋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目 录报告摘要.................................................................................................... 4第一章 调查介绍.................................................................................... 6一、调查方法...................................................................................................................................... 6二、报告术语界定.............................................................................................................................. 9第二章 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11一、网民规模.................................................................................................................................... 11(一)总体网民规模.................................................................................................................... 11(二)手机网民规模.................................................................................................................... 13(三)分省网民规模.................................................................................................................... 14(四)农村网民规模.................................................................................................................... 16二、网民属性.................................................................................................................................... 17(一)性别结构............................................................................................................................ 17(二)年龄结构............................................................................................................................ 17(三)学历结构............................................................................................................................ 18(四)职业结构............................................................................................................................ 19(五)收入结构............................................................................................................................ 19三、接入方式.................................................................................................................................... 20(一)上网设备............................................................................................................................ 20(二)上网地点............................................................................................................................ 21(三)上网时长............................................................................................................................ 21第三章 互联网基础资源...................................................................... 22一、基础资源概述............................................................................................................................ 22二、IP 地址........................................................................................................................................ 22三、域名............................................................................................................................................ 23四、网站............................................................................................................................................ 25五、网页............................................................................................................................................ 25六、网络国际出口带宽.................................................................................................................... 26第四章 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 28一、整体互联网应用状况 (2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一)信息获取............................................................................................................................ 29(二)商务交易............................................................................................................................ 30(三)交流沟通............................................................................................................................ 34(四)网络娱乐............................................................................................................................ 37二、手机网民应用状况.................................................................................................................... 40第五章 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状况........................................................ 47一、中小企业互联网基础条件发展状况........................................................................................ 47(一)计算机普及状况................................................................................................................ 47(二)互联网普及状况................................................................................................................ 47(三)宽带普及状况.................................................................................................................... 49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及网络营销发展状况................................................................................ 51(一)电子商务普及状况............................................................................................................ 51(二)网络营销使用情况............................................................................................................ 53三、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特点与趋势............................................................................................ 53附录1 互联网基础资源附表............................................................... 55附录2 调查支持单位............................................................................. 67附录3 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介绍 (6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4报告摘要一、基础数据◇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
《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
(讯)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
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促进了手机端各类应用的发展,成为201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亮点。
网民规模增长进入平台期发展主题从“量变”转向“质变”《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新增网民5358万人。
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
综合近年来网民规模数据及其他相关统计,中国互联网普及率逐渐饱和,互联网发展主题从“数量”向“质量”转换,具备互联网在经济社会中地位提升、与传统经济结合紧密、各类互联网应用对网民生活形态影响力度加深等特点。
手机网民数量持续增长高流量手机应用成亮点截至2013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年增长率为19.1%,继续保持上网第一大终端的地位。
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例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远高于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手机依然是中国网民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在3G网络进一步普及、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视频、音乐等高流量手机应用拥有越来越多的用户。
截至2013年12月,我国手机端在线收看或下载视频的用户数为2.47亿,与2012年底相比增长了1.12亿,增长率高达83.8%,在手机类应用用户规模增长幅度统计中排名第一。
用户上网设备向手机端转移、使用基础环境的改善和上网成本的下降三方面是手机端高流量应用使用率激增的主要原因。
社交类综合平台持续升温网络游戏终端竞争加剧《报告》显示,2013年微博、社交网站、论坛等互联网应用的使用率较2012年有所下降。
类似即时通信等以社交元素为基础的平台应用则发展稳定:在2013年,整体即时通信用户规模在移动端的推动下提升至5.32亿,较2012年底增长6440万,使用率达86.2%。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趋势状况统计报告分析
【智拓精文】中国互联网络发展趋势状况统计报告分析20XX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过去,有人反对“移动互联网”的概念,但现在,“未来的互联网将以无线接入为主,有线互联网将只是互联网的一部分”正在成为共识。
移动互联网发展前景广阔,但技术和人才是急需政策支持解决的问题 5月29日,由人民网研究院组织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及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市场咨询公司等移动互联网研究专家撰写完成的,移动互联网蓝皮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XX)» 发布。
蓝皮书指出,20XX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与空间前景广阔。
同时,专家指出,移动互联网仍处在发展早期,变化是其主要特征,革新是其主要趋势,移动互联网仍需解决人才与技术的难题。
互联网向移动化全面迁移《中国合伙人》刚上映,在上海从事法务工作的XX的“合伙人”就买了电影票约她去观影。
“现在我一般都会先在手机上买票、选座位,然后再上大众点评看附近有没有爆米花或者饮料的团购,顺手也买了。
”看完电影,毛玥珂会用手机定位周围美食,下个单,饱餐一顿。
在她的手机上有七八款购物应用,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
订票、订餐、订旅店、玩游戏、购物支付、看电影……如今,绝大多数的 PC 互联网业务都提供了移动终端的服务。
传统互联网用户所习惯的访问内容、使用服务的交互方式,正在被智能移动设备所改变。
去年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2亿,占总网民数的74.5% ;我国智能终端出货量达到2.58亿部,增速达167%,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国;平板电脑出货量首次超过笔记本电脑,跻身世界第二大平板电脑消费市场,占全球平板电脑消费市场的27%。
用户和终端的高速发展,奠定了移动互联网的巨大市场。
蓝皮书指出,中国互联网业务移动化迁移已经全面展开,移动终端正成为各大互联网企业争夺的战略高地。
《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2012.7.19
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增长速度更加趋于平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
网民规模突破5.38亿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
在普及率达到约四成的同时,中国网民增长速度延续了自2011年以来放缓的趋势,2012年上半年网民增量为2450万,普及率提升1.6个百分点。
当前网民增长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互联网在易转化人群和发达地区居民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下一阶段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将转向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以及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居民。
目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繁荣发展,移动终端设备价格更低廉、接入互联网更方便等特性,为部分落后地区和难转化人群中的互联网推广工作提供了契机。
手机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报告》显示,在2012年上半年,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相比之下台式电脑为3.80亿,手机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
手机上网快速发展的同时,台式电脑这一传统上网终端的使用率在逐步下滑,中国网民互联网接入的方式呈现出全新格局。
当前,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移动上网应用出现创新热潮,手机价格不断走低,对于庞大的流动人口和农村人口来说,使用手机接入互联网是更为廉价和便捷的方式。
这些因素都降低了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门槛,从而促成了普通手机用户向手机上网用户的转化。
手机视频用户规模激增手机微博用户涨幅明显《报告》显示,2012年上半年,通过互联网收看视频的用户增加了约2500万人,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数据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网络视频用户的人均单日访问时长比一季度增加近10分钟,网络视频在用户规模和用户使用深度上均呈现增长趋势。
2012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第30次互联网报告:目录2012-07-19 13:37:46 来源: 网易科技报道有0人参与前言1997年,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调查,自1997年至今CNNIC已成功发布了29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本次报告是第30次报告。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人民生活形态的关键领域,CNNIC的30次报告则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从起步到腾飞的全部历程,并且以严谨客观的数据,为政府部门、企业等各界掌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自1998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形成了于每年1月和7月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惯例。
第30次统计报告延续了以往内容和风格,对我国网民规模、结构特征、接入方式和网络应用等情况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
本年度《报告》的数据采集工作一如既往地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主管部门指导下,各项调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的密切配合下,基础资源数据采集及时完成。
在此,谨对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接受第30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网民朋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年7月目录报告摘要一、基础数据◇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
2012年上半年网民增量为2450万,普及率提升1.6个百分点。
◇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较2011年底增加了约3270万人。
◇截至2012年6月底,农村网民规模为1.46亿,比2011年底增加1464万。
◇2012年上半年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网民比例为70.7%,相比2011年下半年下降了2.7个百分点,手机上网比例则增长至72.2%,超过台式电脑。
电子商务基础(理实一体化教材)第2版第一章练习答案及教学建议ok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规划教材中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用书电子商务基础学习指导与练习教学建议及参考答主编韩林副主编黄璐参编唐秋妹周艳红吴媚媚宋一炜戴凤弟(内封)机械工业出版社第1章 电子商务概述【教学建议】1 本章第一学习目标,通过网上购书的电子商务体验,其目的是让学生在“玩”中开始本课程的学习,用“掌握…”来表述,是指学生要学会的操作技能。
2 采用“熟悉…”来表述,是指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目标”;用“了解…”来表述,,的“知识目标”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大意即可,不必死记硬背。
3 采用“能列举…”来表述,只要求学生能区别相关条目,不要求解释它们。
4 本章最后一个学习目标是“情感目标”。
这一目标是通过电子商务体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热爱专业的目的。
目的:通过电子商务零距离接触,加强体验式学习,激发学习专业的兴趣,提高电子商务专业操作技能,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内容:自己在网上购买一见心仪的、廉价的商品,采用货到付款的方式。
要求:把你网上购物的操作过程填入表1-1,并按表1-2的要求,对操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网上购物体验报告表1-1选定网上商城的地址(网址)学习目标:1 通过网上购书的体验,掌握网上现金购物的操作程序和方法。
2 熟悉电子商务的含义和特点。
3 了解电子商务基本组成要素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4 能列举电子商务的2大源动力和5大推动力;11大事件;8项基本功能。
5 通过网上购书的电子商务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好专业的信心。
一 拓展体验网上购物体验活动评价表表1-2【教学建议】:教材中的网上购物体验活动,教师在课堂上真实的网购一本书,对购物过程一边演示,一边要求学生跟教师一起操作,并填写表1-1 。
如果不具备上网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光盘中的“演示文稿”教学。
对“体验拓展”活动,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或课外,独立或分小组合作完成。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年7月).PDF
第二章 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10
一、网民规模 .................................................................................................................................... 10 (一)总体网民规模.................................................................................................................... 10 (二)宽带网民规模.................................................................................................................... 11 (三)手机网民规模.................................................................................................................... 12
第 26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四)网络娱乐............................................................................................................................ 31 二、网络安全和信任环境 ................................................................................................................ 34
《电子商务作业》PPT课件
近5年报告
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3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超过42%,网民达到5.64亿,手机用户突破11亿户,平均每10人拥有8部手机, 已经是名符其实的世界新兴媒体用户第一大国。 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2年1月16日消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日在京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 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互联网普及率较 2010年提升4个百分点,相比2007年以来平均每年6个百分点的提升,增长速度有所回落。尤其值得关注的是, 中国的的网站数在2011年下半年实现止跌,并快速回升。 《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 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与前几年相比,中国的整 体网民规模增长进入平台期。 我国网民规模继续扩大,但增速逐渐放缓。《报告》分析,过去五年内助推网民规模快速增长的几类人群 中,互联网普及率即将触顶,而其他年龄段和教育水平的人群对互联网的接受速度很难达到年轻和高学历群体 的水平,造成中国网民增速的放缓。 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7月19日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到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将达到约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增幅6.1%;2011年上半年,中国微博 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 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表明,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另外,我国手机网 民规模达3.03亿,依然是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但用户手机网民增幅较2009年趋缓;最引人 注目的是,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是用户增长最快的应用,预示着更多的经济活动步入互联网时代。 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0年7月15日下午13:30消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4.2亿,突破了4亿大关,较2009年底增加 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31.8%,手机网民 规模为2.77亿,半年新增手机网民 4334万。
移动互联网概述
浅析移动互联网行业现状成蕾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2009211114班30号09210423摘要:本文简要介绍移动互联网的概念,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的背景及现状,并讨论了现阶段移动互联网领域所呈现的新特点,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
最后从整个产业链的几个方面: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终端厂商的角度,对移动互联网行业各领域的发展趋势作出浅层分析。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终端网络平台应用用户毋庸置疑,随着智能终端、3G网络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
2012年时中国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一年。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
2012年0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台式电脑用户,达到3.88亿,较2011年底增加了约3270万人,网民中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占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2.2%。
移动互联网领域由于其巨大的潜在商用价值身为业界所看重,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新热点。
移动互联网通过移动终端面向用户提供服务,完成多种信息的处理,这一过程中所提供的服务已经超越了一个企业甚至是某个行业能够单独完成的范围,芯片厂商、终端制造商、电信运营商、应用开发商、内容提供商需要在软硬件、业务平台、应用服务、运营等多个方面开展全面的合作。
在这种情况下,产业连中某一环节的核心企业,都在以某种方式,努力地整合产业链的多种资源,协调产业链上的企业进行团结合作,并缔结为具有一定组织秩序。
规模化效益的产业联盟,形成具备一定竞争力的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竞争的核心,将是不同类型产业联盟之间的竞争。
1.移动互联网概念介绍正如1990年微软针对个人电脑推出Windows3.0,以及1995年Netscape Brower针对桌面互联网所做的创新一样,苹果公司在2007年1月9日推出的iPhone拉开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幕。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1.1987年9月,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Karlsruhe University)维纳·措恩(Werner Zorn)教授带领的科研小组的帮助下,王运丰教授和李澄炯博士等在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ICA)建成一个电子邮件节点,并于9月20日向德国成功发出了一封电子邮件,邮件内容为"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2.1987年11月9日-11日,中国代表团受邀参加了在美国普林斯顿(Princeton)举办的第六届国际学术网络会议(International Academic Networkshop)。
与会期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对美国大学网(BITNET)和计算机科学网(CSNET)的电子邮件延伸至中国一事表示欢迎,向中方代表杨楚泉递交了书面欢迎信。
3.1988年初,中国第一个X.25分组交换网CNPAC建成,当时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沈阳、西安、武汉、成都、南京、深圳等城市。
4.1988年3月,中国计算机科技网(CANET)项目启动,旨在组织中国众多大学、研究机构的计算机与世界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相联。
5.1988年7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通过奥地利无线电公司的卫星线路,采用X.25协议使一台VAX785机成为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一个子节点。
6.1988年12月,清华大学校园网采用胡道元教授从加拿大UBC 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引进的采用X400协议的电子邮件软件包,通过X.25网与加拿大UBC大学相连,开通了电子邮件应用。
7.1989年5月,中国研究网(CRN)通过当时邮电部的X.25试验网(CNPAC)实现了与德国研究网(DFN)的互连。
CRN的成员包括:位于北京的电子部第15研究所和电子部电子科学研究院、位于成都的电子部第30研究所、位于石家庄的电子部第54研究所、位于上海的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位于南京的东南大学等单位。
CNNIC: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手机网民应用状况
CNNIC: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手机网民应用状况二、手机网民应用状况2012年上半年,交流沟通类应用与信息获取类应用依然是手机的主流应用,其中手机网民对手机微博和手机搜索的使用率有较大幅度增长;手机娱乐类应用中,在线收看或下载视频发展速度较快;手机商务类应用渗透率较低,但用户规模增长较快。
图 32 2011.12-2012.6手机网民网络应用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趋于稳定,但依然保持领先地位手机即时通信仍是使用率最高的手机应用,截至2012年6月,手机即时通信用户规模为3.22亿,手机网民使用该应用的比例达83.0%。
经过2011年大幅度增长后,2012年上半年使用率趋于平稳。
当前手机即时通讯发展特点:其一,众多互联网企业布局手机即时通讯工具,在2012年上半年,新型手机即时通讯用户大规模增长;其二,手机即时通讯工具功能不断增强,能实现集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的低成本高效率的通讯服务,并与社交应用不断融合,比如打通邮箱、手机通讯录、微博等产品,帮助用户整合和管理关系链,来满足用户移动社交的新需求;最后,手机即时通讯工具平台化,将其他应用不断引入平台,提供更多附加服务,寻找新的盈利点。
图 33 2011.12-2012.6手机即时通信用户数及其手机网民使用率手机搜索使用率排名第二,仍保持较高增速截止到2012年6月底,手机搜索用户规模达2.6亿,相比2011年,规模增长17.3%;使用率达66.7%,排名第二位,相比2011年,使用率增长4.6个百分点。
随着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产品和服务的不断丰富,手机搜索作为移动互联联网入口之一,价值进一步凸显。
当前手机搜索特点:一方面,随着智能手机不断普及,各大搜索引擎网站不断推出、优化手机搜索客户端,提升了用户移动端的搜索体验,促使更多用户使用。
另一方面,与传统的互联网搜索相比,手机搜索有较好的便利性。
用户随时随地查找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手机搜索迎合这种需求。
《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景状况统计报告》发布
《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景状况统计报告》发布
佚名
【期刊名称】《文化产业导刊》
【年(卷),期】2012(000)008
【摘要】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
手机网民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昭示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
【总页数】1页(P78-7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0
【相关文献】
HIC发布《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发展走向平民化 [J],
NIC发布《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三大差距"在缩小 [J],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J], 国家图书馆研究院;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J],
5.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中国将建成全球最大数字社会[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网民规模及应用情况(201402)
2019/2/6
1、中国网民规模持续增加,但增速放缓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 2014年1月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 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 数量达到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 2013年全年新增网民为5358万,普及率提升 3.7%。 从网民规模看,未来的网络营销受众约为6亿 多人,占国内人口总数的近一半,市场潜力巨大。
14
中国网民规模及应用情况
2019/2/6
15
中国网民规模及应用情况
2019/2/6
8、微博用户规模和使用率均大幅下降
截至2013年12月,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 2.81亿,较2012年底减少2783万,使用率 达45.5%,相比2012年下降9.2% 。 由此可见,需要进一步评估公司微博运营 的必要性。
20
中国网民规模及应用情况
2019/2/6
21
1
中国网民规模及应用情况
2019/2/6
2
中国网民规模及应用情况
2019/2/6
2、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的互联网普及率相 对较高
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的互联网普及率相对
较高,超过65%。而江西、云南、贵州等省份的
互联网普及率则相对较低。可根据各省互联网普
16
中国网民规模及应用情况
2019/2/6
17
中国网民规模及应用情况
2019/2/6
9、服务业电子商务开展比例较低
截至2013年12月,全国开展在线销售(是指通过 互联网接收订单的行为,包括通过网站,电子邮件 等各种方式)的企业比例为23.5%,受行业产品特 点影响,房地产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在线 销售开展比例较低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增长速度更加趋于平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
网民规模突破5.38亿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
在普及率达到约四成的同时,中国网民增长速度延续了自2011年以来放缓的趋势,2012年上半年网民增量为2450万,普及率提升1.6个百分点。
当前网民增长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互联网在易转化人群和发达地区居民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下一阶段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将转向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以及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居民。
目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繁荣发展,移动终端设备价格更低廉、接入互联网更方便等特性,为部分落后地区和难转化人群中的互联网推广工作提供了契机。
手机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报告》显示,在2012年上半年,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相比之下台式电脑为3.80亿,手机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
手机上网快速发展的同时,台式电脑这一传统上网终端的使用率在逐步下滑,中国网民互联网接入的方式呈现出全新格局。
当前,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移动上网应用出现创新热潮,手机价格不断走低,对于庞大的流动人口和农村人口来说,使用手机接入互联网是更为廉价和便捷的方式。
这些因素都降低了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门槛,从而促成了普通手机用户向手机上网用户的转化。
手机视频用户规模激增手机微博用户涨幅明显《报告》显示,2012年上半年,通过互联网收看视频的用户增加了约2500万人,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数据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网络视频用户的人均单日访问时长比一季度增加近10分钟,网络视频在用户规模和用户使用深度上均呈现增长趋势。
与整体网络视频用户规模的稳步增长相比,手机端视频用户的增长更为强劲,使用手机收看视频的用户已经超过一亿人,在手机网民中的占比由2011年底的22.5%提升至27.7%。
在视频网站、运营商等多方积极推动下,用户使用手机终端在线看视频的习惯正在逐步养成。
与此同时,手机微博延续2011年快速增长的势头。
截至2012年6月底,微博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提升5.3个百分点至43.8%,成为使用率增幅最大的手机应用。
手机微博用户的增长,一方面得益于微博自身的即时性和自媒体优势,用户体验较好,流失率较低;另一方面,手机微博客户端功能不断增强也提升了手机用户使用微博的黏性和使用体验。
IPv6地址数大幅增长进入全球排名三甲由于全球IPv4地址已分配完毕,因而自2011年开始我国IPv4地址数量基本没有变化,当前IP地址的增长已转向IPv6,加快IPv6的应用和部署已经成为共识。
中国IPv6地址数量在近一年内飞速增长,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拥有IPv6地址数量为12499块/32,相比上年底增速达到33.0%。
在全球的排名由2011年6月的第15位迅速提升至目前的第3位,仅次于巴西(65728块/32)和美国(18694块/32)。
IPV6地址数的不断发展将进一步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为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奠定基础。
第一章调查介绍一、调查方法(一)网民个人调查3.1调查总体中国有住宅固定电话(家庭电话、小灵通、宿舍电话)或者手机的6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3.1.1样本规模用户调查总体样本30,000个,其中,住宅固定电话用户、手机用户各15,000个,样本覆盖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3.1.2调查总体细分调查总体划分如下:子总体A:被住宅固话覆盖人群【包括:住宅固定电话覆盖的居民+小灵通用户+学生宿舍电话覆盖用户+其他宿舍电话覆盖用户】;子总体B:被手机覆盖人群;子总体C:手机和住宅固话共同覆盖人群【住宅固话覆盖人群和手机覆盖人群有重合,重合处为子总体C】,C=A∩B。
3.2抽样方式CNNIC只针对子总体A、B、C进行调查。
为更大限度地覆盖网民群体,采用双重抽样框方式进行调研。
采用的第一个抽样框是固定住宅电话名单,调查子总体A。
采用的第二个抽样框是移动电话名单,调查子总体B。
对于固定电话覆盖群体,采用分层二阶段抽样方式。
为保证所抽取的样本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将全国按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分为31层,各层独立抽取样本。
将样本根据网民数的开平方根比例分配到31个省、市、自治区。
省内采取样本自加权的抽样方式。
各地市州(包括所辖区、县)样本量根据该城市固定住宅电话覆盖的6周岁以上人口数占全省总覆盖人口数的比例分配。
对于手机覆盖群体,抽样方式与固定电话群体类似,也将全国按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分为31层,各层独立抽取样本。
省内按照各地市居民人口所占比例分配样本,使省内样本分配符合自加权。
为了保证每个地市州内的住宅电话号码被抽中的机会近似相同,即使住宅电话多的局号被抽中的机会多,同时也考虑到了访问实施工作的操作性,在各地市州内住宅电话号码的抽取按以下步骤进行:手机群体调研方式是,在每个地市州中,抽取全部手机局号;结合每个地市州的有效样本量,生成一定数量的四位随机数,与每个地市州的手机局号相结合,构成号码库(局号+4位随机数);对所生成的号码库进行随机排序;拨打访问随机排序后的号码库。
固定电话群体调研方式与手机群体相似,同样是生成随机数与局号组成电话号码,拨打访问这些电话号码。
但为了不重复抽样,此处只访问住宅固定电话。
3.4调查方式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系统(CATI)进行调查。
3.5调查总体和目标总体的差异CNNIC在2005年底曾经对电话无法覆盖人群进行过研究,此群体中网民规模很小,随着我国电信业的发展,目前该群体的规模逐步缩减(截至2011年11月底,我国电话用户累计达到12.6亿户,普及率达到94.2部/百人)。
因此本次调查研究有一个前提假设,即:针对该项研究,固话和手机无法覆盖人群中的网民在统计中可以忽略不计。
(二)网上调查网上调查重在了解典型互联网应用的使用情况。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2年6月1日—6月30日进行了网上调查。
将问卷放置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网站上,同时在政府媒体网站、全国较大的网站上设置问卷链接,由网民主动参与填写问卷。
回收问卷后,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答卷有效性检验,筛除无效答卷。
本次网上调查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101324份。
(三)网上自动搜索与统计数据上报网上自动搜索主要是对域名、网站数量及其地域分布等指标进行技术统计,而统计上报数据主要包括IP地址数和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
1.IP地址总数IP地址分省统计的数据来自亚太互联网信息中心(APNIC)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IP 地址数据库。
将两个数据库中已经注册且可以判明地址所属省份的数据,按省分别相加得到分省数据。
由于地址分配使用是动态过程,所统计数据仅供参考。
同时,IP地址的国家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也会要求中国IP地址分配单位(如中国电信等)每半年上报一次其拥有的IP地址数。
为确保IP数据准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会将来自APNIC 的统计数据与上报数据进行比较、核实,确定最终IP地址数。
2.中国域名总数和网站总数中国的域名总数和网站总数由以下两部分数据相加得到:第一部分是.CN下的域名数和网站数,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采用计算机网上自动搜索得到;第二部分是中国类别顶级域名(gTLD)与网站数,由国内各类别顶级域名注册单位协助提供。
这些数据包括:所有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域名下已开通的网站数;按.COM、.NET、.ORG分类的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网站数;按注册单位所在省份分类的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网站数。
3.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电信企业的报表制度,定期得到中国各运营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连的网络出口带宽总数。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纳入了这些上报数据。
二、报告术语界定◇ 网民:过去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中国居民。
◇ 手机网民:指过去半年通过手机接入并使用互联网,但不限于仅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
◇ 电脑网民:指过去半年通过电脑接入并使用互联网,但不限于仅通过电脑接入互联网的网民。
◇ 农村网民:指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我国农村地区的网民。
◇ 城镇网民:指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我国城镇地区的网民。
◇ IP地址:IP地址的作用是标识上网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中的其他设备,是互联网中的基础资源,只有获得IP地址(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才能和互联网相连。
◇ 域名:本报告中仅指英文域名,是指由点(.)分割、仅由数字、英文字母和连字符(-)组成的字串,是与IP地址相对应的层次结构式互联网地址标识。
常见的域名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或地区顶级域名(ccTLD),如以.CN结尾的域名代表中国;一类是类别顶级域名(gTLD),如以.COM,.NET,.ORG结尾的域名等。
◇ 网站:是指以域名本身或者“WWW.+域名”为网址的web站点,其中包括中国的国家顶级域名.CN和类别顶级域名(gTLD)下的web站点,该域名的注册者位于中国境内。
如:对域名来说,它的网站只有一个,其对应的网址为或,除此以外,,mail.c ……等以该域名为后缀的网址只被视为该网站的不同频道。
◇ 调查范围:除非明确指出,本报告中的数据指中国大陆地区,均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在内。
◇ 调查数据截止日期:本次统计调查数据截止日期为2012年6月30日。
第二章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一、网民规模(一)总体网民规模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
在普及率达到约四成的同时,中国网民增长速度延续了自2011年以来放缓的趋势,2012年上半年网民增量为2450万,普及率提升1.6个百分点。
图 1 中国网民规模与普及率当前网民增长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互联网在易转化人群和发达地区居民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下一阶段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将转向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以及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居民,因而需要关注互联网在这些人群中扩散的障碍。
比较历年来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其中有两个原因的重要性逐年上升。
2012年6月,54.8%的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是因为“不懂电脑和网络”,相比2010年6月,比例上升近十个百分点,IT技能的缺失依然是阻碍互联网深入普及的最大障碍;另一个因素则是自认为年龄太大或者太小而不使用互联网。
相比之下,因为个人使用互联网意识不强(“不感兴趣”/“不需要”),或者没有上网设备而不上网的非网民比重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