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妙津日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邱妙津日記
「自己一定要寫作,如果不寫作或太久沒寫作人生就完全沒有意義,我生活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要寫作。

」──邱妙津,1994.01.16
對這一代未及深思愛與死的真諦的文藝青年們來說,《邱妙津日記》提供的,不會是件懷舊的紀念品而是一個朝聖的座標,以及面對誠實之愛的靈魂練習本...
如果沒有付印,原稿上這些鉛筆書寫的字跡,也許再過幾年就會消逝了吧。

像一個漸褪的夢,教人無法判清倒底發生過什麼,又是因為什麼而錯愕驚醒。

讀著這份日記,我們越來越不能分辨:邱妙津是真正的活過了,抑或真正地被自己從這世上註銷了?一切就是那樣發生過了,所有事件的痕跡卻越發難以被定義,
被記憶。

在日記中,越是看著她親手埋葬了青春,越是感到青春靈魂之哀悲未了。

人生長夜,她的日記竟像是她自己唯一的商量對象。

彷彿從未有餘波盪漾似的,她去世竟然已經十二年。

好像還是昨天的事情。

所有震驚於她戲劇性死亡的青春靈魂或許曾經想像這個彷彿夠遙遠,夠客觀的時間數字,足夠她們去恢復,去解謎。

孰知白駒過隙,還不夠喘上第二口氣。

彷彿邱當年無法趕赴的,前景無限的時間尾端,一下子追上來,把一切感受都終結了。

時間重新啟動,錯愕也重新啟動:都倒錯了,難道不該是作品先於作者先成為逝者?
這些筆記本,嚴格工整的鉛筆字跡,慎重其事、密密麻麻──何等豐盈而沉重的逝者記憶──這些或將成為她們這一代人最後的手稿。

物傷其類。

有一代人註定在進入她日記時感到焦慮而猶豫,甚至被恐懼攫奪,不知道自己可以決定什麼。

對這世界,對愛人,對自己,究竟該無情還是多情?
關於一個早夭的作家,這些未帶走的筆記本於她作何意義?無人能料想。

在如今這個私密心情身世都逐漸習慣於以鍵盤輸入、網路承載流布的國度,這批遺稿反倒更像是被虛構出來的怪物一般──這也引人遐想猜疑:若邱未死是否還會有這樣一批手稿而非網誌文章?網路能即時回應(或被打擾)的特性是否有可能為她的死亡帶來一線轉機?若果真如此這批日記手稿是否還能維持這樣的內省深度與純粹?
無法得證。

彼時她的心思彷彿已在幽冥之境,一本本筆記本則宛如劫後餘生──是愛的禮物,未竟的生命責任,等待祭司解讀的天國書信。

這些日記內容,像一組組求救或告別的密碼,在記憶縫隙間載浮載沉,溫柔地行過情緒幽谷,有時卻也百般嚴厲檢驗著邱自己的藝術志向與餘生。

關於她,意識底層倒底是什麼樣的景觀,十多年來,沒人能看得真切明白;但卻讓人窺看後以為自己會變得強韌,更懂得那些幽微的悲傷。

人們會看到:這批日記經歷的七年期間,激情的星火燒盡,灼痛地熄滅了,繼而籠罩的是更大的黑暗。

記憶彷彿鎖入一個透明密封罐,能清楚地被凝視,卻道不出任何感覺。

與任何人都毫無關係。

邱妙津去了遙遠的地方──我們卻還在路上。

●每次上中興號跟爸爸或姊姊揮手,心裡那種不忍,他們哪裡知道他們又要把他們的女兒妹妹送去過什麼樣地獄般的生活。

姊姊問我「把自己逐到那麼遠的地方,真的是為了理想嗎」,放逐,真的放逐,我說台北和巴黎的意義都是一樣的,一樣都是放逐,有家歸不得的放逐。

──1990.01.03
●這世界太寂寞也太冷寞,什麼樣的文章都有,就是沒有談論關於如何活著的東西,文學不就是訴說關於「如何活著」的事。

(寫幾本書,有一個人可以愛)。

就是這樣,人生只維繫在這個東西之上,其他的很難使人活下去。

──1992.05.31
●爬上去,再利用寫作爬上去,埋頭苦寫,不相信你無法瞭解世界。

生命的挫折正好有助於埋頭苦寫,不管世界。

──1992.06.26
●死亡和瘋狂都沒什麼好害怕的,它們只是內心的幻象,我可以用更大的愛克服它們的,儘管我要再受多大的痛苦與折磨,我還是要述說愛是不滅的。

──1995.04.14
●早從相識之初,妙津伏案寫日記的姿勢便使我印象深刻,嚴肅、專心、不被打擾、宛若儀式的完成,無論歷經怎樣的遷徙變動,她總把這些日記帶在身邊,我知道,這些日記是她最大的財產,她的很多作品也都可以在日記裡找到雛型。

她不僅是抱著記事心情寫日記,而是藉此嚴密審視自己的心緒,把驚人的誠實、熱情投洩在這裡。

──賴香吟(編者)

關於作者:邱妙津| 1969-1995
台灣彰化人,一九六九年生,一九九一年畢業於台大心理系,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前往法國,留學巴黎第八大學心理系臨床組,一九九五年六月日在巴黎自殺身亡,得年僅廿六歲。

邱妙津多方面的才華在大學時代就開始充分顯現,曾以〈囚徒〉獲得中央日報短篇小說文學獎,並以〈寂寞的群眾〉獲得聯合文學中篇小說新人獎。

除了寫作,邱妙津還擔任義務性的心理輔導工作、雜誌社的記者,同時拍攝了一部長度三十分鐘的十六釐米影片《鬼的狂歡》。

一九九五年六月邱妙津驟然辭世掀起了台灣文壇一陣驚愕,隨即造成一時風潮。

同年十月她的首部長篇小說《鱷魚手記》獲得時報文學獎推薦獎,書中的「拉子」、「鱷魚」等詞也成為台灣女同志習襲用的自我稱號。

最後一部作品《蒙馬
特遺書》更由導演魏瑛娟搬進劇場,這都證明邱妙津作品的影響之日久不衰。

主要著作有《鬼的狂歡》、《寂寞的群眾》、《鱷魚手記》、《蒙馬特遺書》等。

出版社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公司作者 : 邱妙津
書系編號 : 印刻文學176 頁數 : 610頁
圖書規格 : 25K.出版日期 : 2007年12月
裝訂 : 精裝+書盒版.單色+部份彩頁ISBN :
978-986-6873-51-5
EAN : 9789866873515 成陽書號 : INA176-1
媒體推薦
【96年12月好讀推薦】選自作者大學及留法時期的日記,經友人賴香吟依原狀態編輯而成。

日記以猶如戀人絮語般的激烈獨白,磅礡的憤怒氣勢,表達女同志情慾愛意的渴望,以及社會認同與不認同之間的荒涼孤獨。

炫爛的文字、豐沛的情感,像是竭盡生命似地傾吐與思念的告白,讓讀者一窺這位女同志心目中具經典地位作家生前的內心世界。

■推薦理由:《蒙馬特遺書》作者最驚人而誠實的私密日記內容曝光。

「自己一定要寫作,如果不寫作或太久沒寫作人生就完全沒有意義,我生活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要寫作。


──邱妙津(1994.1.16)
內容簡介
一九九五年六月二十五日,年輕小說家邱妙津自死於巴黎,得年二十六歲,聞者莫不唏噓。

其先後出版的作品如《鱷魚手記》、《蒙馬特遺書》等至今仍傳誦不絕,獨特的文體、寫女同志的熱烈情慾、真誠率直的筆法,對年輕一代的創作者啟發甚多。

忽忽又已過了十二個年頭,人間干支走過一輪,如今讀者們終於能看見在她1989-1995年日記中宛如她《蒙馬特遺書》未收錄的小說細節與生命內裡,與直面生活的思索。

我們不只再一次見到其中驚人的生命能量與早慧才氣,也看到她在時間中忍熬傷痛與沉澱靈魂的證據;更看到她其他作品中環環相扣又相互推翻的,對於愛與死亡的辯證的源頭。

其中也包含她學習與進行創作構想的軌跡。

對這一代未及深思愛與死的真諦的文藝青年們來說,《邱妙津日記》提供的,不會是件懷舊的紀念品,而是一個朝聖的座標,以及面對誠實之愛的靈魂練習本。

如果沒有付印,原稿上這些鉛筆書寫的字跡,也許再過幾年就會消逝了吧。

像一個漸褪的夢,教人無法判清倒底發生過什麼,又是因為什麼而錯愕驚醒。

讀著這份日記,我們越來越不能分辨:邱妙津是真正的活過了,抑或真正地被自己從這世上註銷了?一切就是那樣發生過了,所有事件的痕跡卻越發難以被定義,被記
憶。

在日記中,越是看著她親手埋葬了青春,越是感到青春靈魂之哀悲未了。

人生長夜,她的日記竟像是她自己唯一的商量對象。

彷彿從未有餘波盪漾似的,她去世竟然已經十二年。

好像還是昨天的事情。

所有震驚於她戲劇性死亡的青春靈魂或許曾經想像這個彷彿夠遙遠,夠客觀的時間數字,足夠她們去恢復,去解謎。

孰知白駒過隙,還不夠喘上第二口氣。

彷彿邱當年無法趕赴的,前景無限的時間尾端,一下子追上來,把一切感受都終結了。

時間重新啟動,錯愕也重新啟動:都倒錯了,難道不該是作品先於作者先成為逝者?
這些筆記本,嚴格工整的鉛筆字跡,慎重其事、密密麻麻──何等豐盈而沉重的逝者記憶──這些或將成為她們這一代人最後的手稿。

物傷其類。

有一代人註定在進入她日記時感到焦慮而猶豫,甚至被恐懼攫奪,不知道自己可以決定什麼。

對這世界,對愛人,對自己,究竟該無情還是多情?
關於一個早夭的作家,這些未帶走的筆記本於她作何意義?無人能料想。

在如今這個私密心情身世都逐漸習慣於以鍵盤輸入、網路承載流布的國度,這批遺稿反倒更像是被虛構出來的怪物一般──這也引人遐想猜疑:若邱未死是否還會有這樣一批手稿而非網誌文章?網路能即時回應(或被打擾)的特性是否有可能為她的死亡帶來一線轉機?若果真如此這批日記手稿是否還能維持這樣的內省深度與純粹?
無法得證。

彼時她的心思彷彿已在幽冥之境,一本本筆記本則宛如劫後餘生──是愛的禮物,未竟的生命責任,等待祭司解讀的天國書信。

這些日記內容,像一組組求救或告別的密碼,在記憶縫隙間載浮載沉,溫柔地行過情緒幽谷,有時卻也百般嚴厲檢驗著邱自己的藝術志向與餘生。

關於她,意識底層倒底是什麼樣的景觀,十多年來,沒人能看得真切明白;但卻讓人窺看後以為自己會變得強韌,更懂得那些幽微的悲傷。

人們會看到:這批日記經歷的七年期間,激情的星火燒盡,灼痛地熄滅了,繼而籠罩的是更大的黑暗。

記憶彷彿鎖入一個透明密封罐,能清楚地被凝視,卻道不出任何感覺。

與任何人都毫無關係。

邱妙津去了遙遠的地方──我們卻還在路上。

本書目錄
上冊
1989年日記(69篇)
1990年日記(98篇)
1991年日記(90篇)
下冊
1992年日記(30篇)
1993年日記(18篇)
1994年日記(40篇)1995年日記(58篇)
一九八九年
五月十八日
(1)這個禮拜停止給C寫信,明天星期五該給她送信,但這兩個月我給與她的忠誠就到今晚為止,明天她將發現我的背叛,且要漫長地承受我背叛的惡。

(2)終於找到編劇班,外一章和水瓶座劇坊合辦長達六個月的專業訓練課程,我可以如我計劃安排新一段生命,且一償唾涎戲劇的宿願了,又幸運地掉進一個寶庫。

老爸仍無條件支持。

(3)下禮拜馬森將只看到我的作品。

(4)陳姊邀請我到她家,還要做飯給我吃。

(5)買了春上村樹的(挪威森林)上中下,它是賣600萬本的奇書。

(6)今天發現許多新資源(電影視聽館、余光音樂視聽中心、暑假登山活動、企管研習),此外,原定就有的活動(熱門音樂會、畢卡索畫展)。

(7)英文也在科見找到學習的靠山。

(8)上完小說,把茶壺的茶潑在祕書室門口,大笑,別人也開心。

(9)今天破天荒唸了7小時心測,下午5小時,晚上回家又2小時,我竟又能在夜歸後啃教科書,像回到國中,那個恐怖的無敵鐵金剛似乎又要回來了,真幸福。

五月二十二日
19日親口告訴C要棄她不顧了,雖然準備了整整一個月,但還是承受不起,我的心裡又沈重得移不動步履。

我不敢去想起這樣一通電話的內容,我把這塊記憶封鎖起來,不想也剛好無能去回想,是因為太痛苦了嗎?還是比較能不在乎?或是因為20歲了想理智地往前活?但我知道我有負擔,我體內有硬塊消化不了,所以不安。

必須砍斷很多舊的葛藤才能向前走,能去砍斷是因為喜歡向前走了。

2個月內我的轉變為什麼這麼大呢,由極愛到完全不愛,可能是以前抑制我不愛的部分,而現在抑制我愛的部分,而分別只能感覺到極強的愛和不愛,並同樣對這兩種感覺的確定性懷疑。

從前我似乎對於自己是誰、須要什麼非常清楚,甚至有遠超乎一般人的自信,所以在判斷自己感覺愛不愛時總是很確定,而如何在行動上去愛或不愛也總是很堅定。

但現在我發現自己新的體質,是我所未了解的,所以必須重頭回去問我是誰、我須要什麼,因此推翻我原既定的強烈感覺,不愛代表的可能懷疑愛的成分遠大於否定愛。

由愛而不愛傷害我,但能讓她痛苦使我得到一種變相的愛,只有她為我深深地痛苦時她才感覺得到我對她多重要,她自己有多愛我,也才能體會到我所給她的愛有多深,她須要時間去消化我的愛和愛的痛苦,痛苦得愈深、依賴才愈深、也才愛得愈深。

五月二十五日
看完(挪威的森林),渡邊、直子、木漉、阿綠、玲子、初美、永澤,直子死後我嚎啕大哭,渡邊說(木漉停留在17歲,直子停留在21歲,永遠地。

)分離是多巨大的傷痛和寂寞,但活著的路上卻只有分離,渡邊躲在流浪的睡袋裡哭泣。

我不斷地哭,聽別人講笑話時、聽重金屬演唱時、坐在重慶南路邊時、搭計程車時、看挪威森林時、喝酒時、睡著後,昨天我看到自己眼泡浮腫,我嚇到了,因為我並沒流淚那麼多,莫非是睡夢中流的。

而我邊嚴重地流淚邊想我沒理由這麼流淚的,因為事情很單純。

五月二十六日
想像渡邊那樣睡在海邊躲在睡袋裡哭泣,我渴望。

但我現在卻覺得什麼也動不了,像睡在垃圾堆上,混亂怎麼清也清除不了。

覺得一切都來不及了,什麼都無能,我的所有好像又散落一地。

五月二十八日
昨晚搭4點的火車來到高雄,投宿在飯店。

我喜歡自己擁有這樣一個房間,大窗、大床、冷氣、浴室、地毯、電視,那種封閉的擁有感,但這些卻也是物欲的枷鎖,雖然是享樂卻必須用我部分的自由換取。

我一向是個金錢的揮霍者,但其實物質須要很少。

木心說:「人類社會的整體觀念結構,能遷就的遷就,不能遷就的便退開,為了取得退開的動能性,花了數十年功夫。

」我還是想從物質結構中退開,縱容自己在精神結構裡做個「抵賴不掉的享樂主義者」。

物質結構太令我憎惡和恐懼了,我的心只能被精神盤據,必須努力取得退開的動能性--(動能性)這三個字就是我和世界關係裡的關鍵字。

搭了6個小時火車,除了經過員林那站我哭了外,其它時間我無法思考我和C。

如果用最簡單的話說,那就是:(她不是我所須要的人,我無法從她身上得到幸福。

但我迷惑她是我所能遇見最好的人了,我恐懼失去她將殺死我主要那大塊記憶體。

)關於(否定和肯定)這兩極感覺的不斷分歧使我迷惑,我感覺不到愛她,想將她徹底從精神裡驅趕走,但卻恐懼這樣做的愚蠢,因為那將使我陷於徹底孤獨。

這種(徹底孤獨)的屬性是這樣的(雖然我們的相愛方式可能有些問題,但無疑地,我深愛著直子,我內心中存在著一大片只有直子才能觸及到的空間。

)││它可能為我帶來兩種嚴重後果(1)立即掉進死亡的泥沼,且要在這無盡的泥沼裡掙扎到我對於「等待幸福」絕望(2)那塊被她獨霸的記憶體將使我慢慢地意識到自己要被鎖死在裡面,是任何人進不來的一大塊。

我得解釋為何這個禮拜我(一下子就腐爛掉了)--由於那通電話(砌築於脆弱根基上的未來幻想之城,一瞬間崩塌了,只留下死寂的一片平面而已。

)由掛電話的那個動作抽掉最底下的那塊磚頭開始,然後很快地整座20歲後的未來建築都瓦解了,以抗拒20歲的未來發出最大能量的怒吼。

也許意識的屬性是全盤遺忘那通長達7個小時的電話內容,但潛意識的屬性卻是被那些話如蜂窩般地腐爛了,而腐爛了的痛感要慢慢地才傳得到意識,且遺忘也要一點點地被揭開,很久後理智才能恢復功能,找到遺忘的核心。

那通電話裡我所說的話向內殺傷了我遠較向外殺傷她嚴重,為何會有這種殺傷呢--我必須承認我的潛意識裡已長出一個(內在的女人),這個女人珍惜我、
心疼我、依戀我且獨霸我,是完美的母親和情人混合體,她保護我且渴求著我的保護,這個女人是怎麼揉製出來的呢,是用我從C身上感受到的東西做成的。

但實際的C和內在的女人是分開的兩個人,或說潛意識的C和意識的C是分開的兩個人,我的內在女人很可能完全就是潛意識的C,但此刻我的痛苦是我混合著待她們,我目前的悲劇是(由於還無能把這個女人分開對待,而必須放棄「對待」這個東西)。

當我混合待她時,潛意識渴望被她愛渴望得逐漸累積痛苦,意識則根據現實原則抗議無限累積,而要企圖切斷。

當我分開對待她時,要把意識裡的愛驅趕乾淨,以確知自己潛意識的愛來允許意識表現出不愛,但只要意識到更多不愛就會產生傷害。

當我放棄對待她時,意識非但把愛驅趕乾淨,更霸道地否定潛意識愛的存在,這就如同那通電話裡的情況,我以最理智的話向外待實際的她,最後卻向內把自己的潛意識腐爛了。

現在處於愛和不愛兩極分裂的範圍裡,只要分裂則多愛使意識罪惡,多不愛則潛意識罪惡。

若要使意識和潛意識統合,就必須接近或逃開,接近統合成愛,逃開統合成不愛--此刻意識固著於不愛,潛意識固著於愛。

我要努力維持平衡態,動增加痛苦。

五月三十一日
今天跟L談了一個早上,我突然發現愛產生的祕密和性高潮的祕密很像,每個人都有幾處敏感帶和唯一最敏感帶,只有刺激到敏感帶才會產生愛,而愛也和性一樣,絕大部分的時間是靜態的精神記憶,只有少數的點才能刺激到愛的高潮點,而只要是記憶就具有時間的磨滅性,只要是刺激就具有生物的疲乏性--所以愛終歸是一種稍縱即逝的心理狀態,只有精神記憶是永恆的。

我永遠拒絕相信形式,形式箍不住實質,只有實質才能創造形式。

沒有關於形式的神話,所以也不用對實質絕望,等待什麼形式是愚蠢的,享受存在的實質才能握住生命,未來不值得割讓現在的擁有感,因為我更拒絕相信未來。

六月一日
拋棄別人是我很大的主題,我怕我又要拋棄C。

彷彿已經得到她後就得快拋棄她,或說在她最依賴我而我能完全控制她後,我就得快拋棄她。

我到底為什麼?因為怕她終覺悟到我是女的而不要我?要不就是根深蒂固的「自卑」。

我希望自己自由死活不要讓別人干擾我的精神,我渴望自由。

但沒有她我會自由嗎?這個問題我更得思考,這幾年來沒有她我真的自由過嗎?而我真的會找到另一個女人替代她嗎?不,她幾乎是母親和情人的原型,我根本像個男人一樣須要這種女人。

我得堅強起來,把自己照顧好,照顧好我的生活秩序和屬於我的事物,成為一個完整而獨立的「成人」。

因為我必須完整而獨立才有資格去照顧C,我想保護她、愛她,讓她可以依賴,這之前我自己不能很雜亂、無法控制,雖然我可以保持心靈的七彩變化--紅橙黃綠藍靛紫,但生活結構必須切割得很整齊、沖洗得很乾淨,我得負責。

我的那個關於「自律」的大洞是我20歲起要全力彌縫的,一點一點地彌縫,這是我唯一的缺陷,彌縫好了後就能起飛了。

不要慌,給自己一些時間。

因我知
道我要飛往的方向,所以我不願再殘破地被拋在原來的地方,我要飛翔,我要修補翅膀。

生日那天已向C承諾(既然接受20歲,就會嚴肅地去長大)。

長大是(1)照顧好自己(2)對章負責(3)朝未來起飛。

六月四日
兩個多月下來,啃咬爭戰癱瘓腐爛,不知不覺中C已成為我生活裡這麼大塊的部分,我幾乎分分秒秒都在牽掛著她,雖然我們絕少見面,但較諸朝夕相處的情侶我能與她對話,她就住在我的心裡,像我是隨時攜帶著她在過我的生活,我的任何感覺似乎在我感覺到後都會再傳達給那個內在的她,我跟自己說的任何話都似乎是同時在跟她說,她可怖的是附著在我分分秒秒的思考過程上。

我愈來愈看清楚(她占我生命的一部分,我是用潛意識在愛她)所指涉的事實,我根本砍不斷她在我生命裡所占據的部分,因為那是潛意識裡的一大塊,我必須用理智去承認她是我生命裡第一重要的人,而不只是用感情。

我告訴自己要堅強起來才能對她負責,但我卻覺得自己還沒想清楚要放棄或負責這件事。

放棄的理由(1)我倆根本沒有可期待的未來。

還不如盡早結束關係(2)再加上我有許多自我的限制,也無能負責到底(3)我渴望徹底自由的屬性,害怕被任何東西束縛,經常會希望(自己自由死活,不要讓別人干擾到我的精神)。

負責的理由(1)她占我生命的一部分,盤據一大塊我主要的記憶體,我的潛意識頑固且深刻地愛著她(2)我須要依賴她,她也須要依賴我(3)她是我最終愛的歸屬,如果我不試著努力讓我能負責得起她,我得想一想,因為我必須為這種方式負責。

眼前可先暫畫出期考前的短期對待方式(1)一種是如從前固定給她寄信,好處是她可以較安全,壞處是我又得回到過去討厭的受束縛感(2)另外則是仍然每天寫,但寫完就寄,不定期地寄,好處是她可以比以前更常收到信,比以前更密切地感覺到我的存在,壞處是以前我想要中止寫信的那種感覺仍然可能出現,我若增加寄信的頻率就必須負更大承諾的責任,而我自己似乎也不太有穩定感。

但可以確定的是我仍要如日記式地寫它。

在有所承諾之前,幾次決定逃脫的心理動態必須先研究透徹。

六月八日
從4日中共鎮暴部隊開進北平後,這幾天一直都籠罩在新聞媒體的疲勞轟炸中,這些強迫侵入生活裡的聲音不斷在告訴我(感動、哭吧。

中國發生了一場大屠殺,而你是一個中國人。

)我很突兀,一方面我也覺得不該冷漠、該感動、參與中國人的命運和產生同體感,另一方面卻又討厭這種單調、一成不變的疲勞轟炸,覺得一切的流血犧牲終歸於無謂,更遑論局外人的激昂與憤怒,任何感動的情緒和聲援的舉動都帶點可笑的成分││只因為事不關己,產生不了切膚之痛,沒有動機投進去。

C,這個折磨我的女人,6日她又折磨我一次,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愛她了。

三個晚上我都豎起耳朵等待她電話鈴響起,我有多渴望聽到她溫馴如綿羊的聲音,那是此時全世界唯一與我相關的聲音,只有這個聲音能解除我的寂寞,讓我很安全、甜蜜地睡著。

我像拖著一條看不見的鐵鍊,想裝成沒這條鍊,但對於她的想念總迫得我不得不記起,砍卻又不敢砍,因為會流大量的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