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中药科技学校总结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亳州中药科技学校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示范校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亳州中药科技学校
二〇一四年七月
序
用成果证明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学校示范校重点建设中药、中药制药、护理、机械加工技术(医药机械方向)4个专业和1个中药基地特色项目。
在示范校建设中,学校推行“4+1+X”建设模式,即按照示范校建设体制,通过示范校建设带动学校整体工作,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
学校以“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发展个性、突出技能”的办学方针引领示范校建设,共取得七大建设成果:一是形成了一套新的课程标准体系,有效指导专业建设;二是创新了4个具有专业特色的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三是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9门精品课程、8本校本教材,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四是形成了“产教”合一的校企合作机制,使学校的专业设置更符合地方经济的发展;五是培养了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水平;六是深化校企合作,与50家企业、医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成46个校外实训基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七是建成与地方特色经济相协调的中药基地,切实提升了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的贡献力。
学校将认真总结示范校建设的经验和成果,进一步转变思想、深化改革、不断追寻、奋勇前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迎接未来的挑战,把学校建设成“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名校。
用成果证明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亳州中药科技学校示范校建设终期总结报告
亳州中药科技学校示范校建设依据亳州地方经济结构调整而动,围绕区域支柱产业人才需求而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而变。
坚持“以人为本、特色定位”的办学理念, 强化校企合作,精心培养技能型人才,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使学校成为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摇篮。
在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上实现了“三个示范”。
一、建设任务顺利完成,育人服务能力提升
示范校重点建设中药、中药制药、护理、机械加工技术(医药机械方向)4个专业和1个中药基地特色项目。
建设期间,学校严格按照示范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要求,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通过建设,学校育人质量全面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示范带动效果明显,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示范校建设硕果累累
学校以“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发展个性、突出技能”的办学方针引领示范校建设,共取得七大建设成果:一是形成了一套新的课程标准体系,有效指导专业建设;二是创新了4个具有专业特色的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三是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9门精品课程、8本校本教材,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四是形成了“产教”合一的校企合作机制,使学校的专业设置更符合地方经济的发展;五是培养了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水平;六是深化校企合作,
与50家企业、医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成46个校外实训基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七是建成与地方特色经济相协调的中药基地,切实提升了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的贡献力。
学校基础建设增量显著,学校现有学生7625人,2014年毕业生1904人,就业率98.4%,对口就业率95%,示范校建设以来,新增校内实训基地2个、校外实训基地23个;图书馆藏书增至13.8万册(含电子读物5万册),建成校园数字化平台,建成4个100M光纤连接internet;合作企业增至50家,新建行业企业专家指导委员会10个、名师工作室1个;新增专业3个,师资队伍结构更加合理,教师专业能力显著提高。
表1 示范校建设项目总体完成率
1、政府指导,企业参与
亳州市教育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协同指导示范校建设。
地方财政投入816万元项目资金,支持学校建设。
14个专业成立了由校企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保证了行业专家有效地参与建设。
2、体制创新,示范带动
学校在示范校建设中实行“4+1+X”建设模式,即按照示范校建设体制,通过示范校建设带动学校整体工作,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
3、机构合理,制度健全
示范校建设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管教育的副市长任组长,市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领导任副组长;李刚校长任建设工作小组组长,建立了由示范办统揽,教务处、学生处、教研室、技能处协同管理,五个项目组重点实施的“四横五纵”项目管理运行体系。
按倒推机制协调建设任务和工作进度,制定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实施管理办法》、《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专项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等12个专项制度。
二、重点专业建设效果显著,校企合作培养优秀人才
学校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了“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的办学宗旨。
(一)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工学结合
四个重点专业遵循“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总体要求,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职业功能模块的课程体系,坚持理实一体,探索了“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中药专业依托亳州中药资源优势,成立校企专家指导委员会,构建“一体化、三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中药行业的需求和标准为出发点,通过对就业岗位及能力分析,制定专业课程改革方案,建立符合现代药企需求的职业功能模块课程体系。
(2)中药制药专业依托亳州现代中药产业发展,构建了“理实双驱动、工学七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专家指导委员会,完善专业模块课程实施方案,建立“3+1”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基本实现课程设置与岗位对接。
(3)护理专业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护理理念及前沿技术,构建了“理实一体化、分段式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成适合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
(4)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依托亳州药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抓住机械加工专业人才紧缺的机遇,构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行业合作探索并建立“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表2 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情况
2、“教、学、做”一体化,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1)中药专业实行主题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校内外实训基地和网络资源学习平台,实现了教学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目标。
(2)中药制药专业充分利用校园网、多媒体设备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广泛开展项目教学、模拟教学,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岗位实践教学功能。
(3)护理专业以“临床整体护理”为目标,在课堂上深入开展病例项目教学法、临床模拟教学法、以临床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法等;建立科学的“两方三段四要素”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4)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以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教学设施
为媒介,实行项目教学、任务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
主干课程基本实现模拟教学,专业课程基本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了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校本教材与精品课程建设
在四个重点专业建设过程中,学校以课程体系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内容为突破口,修订专业教学计划,与行业企业、医院合作,共同开发9门基于工作过程的精品课程,编写8本实用型校本教材。
完成数字化教学资源课程50门。
表3 校本教材、精品课程建设
(备注:校本教材已出版三本)
(二)着力打造“德能双馨”教师团队
学校以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主,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目前,学校有教职工261人,专任教师251人,双师型教师164人。
专任专业课教师148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40人,占95%。
两年内,培养和引进专业建设带头人13名,聘请行业专家18名,引领专业建设与改革;培养重点专业骨干教师44名,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建立由64名行业专家、技术能手组成的兼职教师人才库,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养。
学校现有省部级优秀教师6人、省市级名师27人、省市级优秀
班主任9人、省级职业资格鉴定考评员10人、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师10人。
表4 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汇总表
(三)校企合作实现“产教”合一
为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实现校企互利双赢,通过建立“产教”合一机制,实现校企多点对接。
1、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
两年建设期内,四个重点专业共建成5200平方米的校内实训基地,72个实训室。
主要承担药剂、中药、护理、助产、机械加工技术等专业的学生实习实训任务,保障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2、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与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安徽沪谯中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亳州)有限责任公司、亳州市人民医院、奇瑞重工(亳州)有限公司等50家企业、医院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建有46个校外实训基地,实现“一专业一基地”的建设目标。
表5 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四)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1、学校结合行业企业评价标准,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参与的评价机制。
在学校评价模式上突出以贡献为导向,在学生评价模式上以能力为核心,实行“双证书”毕业制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表6 毕业生双证获取率
2、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活动,以赛促教。
建设期间,组织校内教学比赛6次,参加省市教学竞赛20次。
5名教师在省级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新发表论文19篇,59篇论文获省市级奖项。
3、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学生技能大赛,学生表现突出,成绩优异。
两年来,参加国家级技能大赛3次,获金牌3个、银牌1个、铜牌7个,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程艺专程发来贺信。
2013年学校获
第十届全国文明风采大赛“卓越组织奖”。
表7 校内技能大赛的举办统计表
表8 文明风采大赛、技能大赛的获奖情况
三、特色项目有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经过2年建设,学校建成引种栽培黄精、葛根等400余种药用植物园15亩;建成拥有中药材及中药饮片标本2000份,腊叶标本1000份,浸制标本400份,腹制标本200份的中药标本馆;在原有精密仪器室和中药检测室的基础上组建化验室、显微鉴别室、理化鉴别室、紫外室、红外室、干燥室、常规检测室、分析化学室、液相室、气相室、原子吸收室等集多种检测功能于一体的中药检测中心;借助数字化校园平台初步建成中药数字化网络学习平台;与安徽沪谯药业集团亳州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中药GAP基地,建成白芍基地985亩、菊花基地300亩。
表9 中药基地特色项目完成情况统计表
四、示范校建设经费投入与使用
示范校项目预算资金总额2272万元,于2014年5月前全部到账。
截止2014年6月4日,资金支出2272万元,支出率为100%。
亳州市财政局核算中心对中央财政资金进行的专项督导检查以及学校所请的专业审计公司对所有资金进行的专项审计均认为,学校示范校经费使用进度合理,支出规范,充分发挥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本着“安全、规范、高效”的目标,按“项目管理、专款专用、分年实施、绩效考评”的原则,实行“学校统一规划、分类分项预算、科学调配”的管理办法,保证了示范校资金科学、规范的使用。
表10 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单位:万元)
表11 中央资金使用支出汇总表(单位:万元)
五、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示范引领作用显著
(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学校发挥“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参与生产”三大功能,全面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能型专业人才。
1、强化重点专业的示范效应,为社会发展输送高素养人才
经过两年建设,学校成为中药及其它相关行业技能型人才输送基地,每年为亳州及周边地区输送技能型人才约2000人。
与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安徽沪谯中药科技有限公司、亳州市人民医院、奇瑞重工亳州有限公司等50家公司、医院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贯彻落实国家惠民政策,社会服务取得新进展
学校积极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开展服务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特殊工种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创业培训、安全培训、残疾人就业培训和企业员工提升培训等项目,两年累计培训11382
人。
3、参与企业研发,为企业排忧解难
吴小菲老师参与亳州市沪谯药业有限公司“小包装生产技术”革新,使该公司生产效率提高3%,经济效益提高了0.5%。
孙玉、李存根和潘婷正3位老师参与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咽炎含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疏风解毒胶囊”等产品技术优化项目,产品现已实现规模化生产,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另外,郭庆等17名教师受聘于医院和企业担任技术顾问。
4、校企合作共建特色基地,实现互利共赢
学校与安徽沪谯药业集团亳州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中药GAP基地,建设白芍和菊花基地,受益师生4000余人,惠及15家企业和600余农户,帮助药农增产增收。
(二) 示范带动,引领辐射
1、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国际交流
学校与加拿大Tai-e中医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加强在信息交流、人才培养、教科研等领域的合作,共同传承中医药文化。
2、开展校际交流,促进学习与提升
2012年-2014年先后有河南省卫生学校、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汽车工业学校、安徽建设学校、安徽旅游学校、安徽科技贸易学校等14所兄弟院校来校考察。
2013年为浙江富阳城镇高级职业中学培训中药学类教师10人。
2013年全国中药传统技能大赛承办单位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来我校征求技能大赛规则的意见与建议,并进行经验交流。
3、承办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为兄弟院校提供竞技平台
学校成功承办2013年安徽省第三届国家级重点和省级示范中等
职业学校田径运动会,我校选手获男子组第一、女子组第三、团体总分第二的好成绩。
省教育厅、省体育局专程发来感谢信。
学校先后承办2013年和2014年亳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各路选手同台竞技,我校选手在比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
4、教育指导,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2012年亳州市中职教育研究中心在我校挂牌成立,依托我校优质的职教资源为全市中职教育发展提供指导。
2013年我校参与编制安徽省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并已实施。
六、典型案例
经过两年的示范校建设,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提炼了7个典型案例。
(一)“一体化、三合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
中药专业与药业行业企业需求相接轨,依托校企合作机制,构建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工作任务为导向、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理实融通、能力与岗位对接、校内实训与顶岗实习合一的“一体化、三合一”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具有中药材种植、加工、炮制、制剂等知识,能服务于生产、管理与经营的德能兼备的实用型人才。
(二)“理实双驱动、工学七对接”模式下的人才培养
中药制药专业依托学校中药质检中心和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实现了“教学实训一体”、“学生员工一体”、“教师技师一体”的“理实双驱动、工学七对接”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有效探索了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新途径。
(三)“理实一体化、分段式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护理专业结合自身办学优势,依托市护理行业协会和卫生部门,构建了“理实一体化、分段式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出校医合作共育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2011级中专护理学生护考通过率高达74%以上、高专学生达99%;其它中级资格证通过率98%以上;毕业生品质好、技能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四)“产教融合”下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抓住亳州市机械加工专业人才紧缺的机遇,依托奇瑞重工(亳州)有限公司、亳州市旭坤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亳州市兴隆机具修配厂等校外实训基地,创新“校企一体、多点对接”人才培养方式,构建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产教零距离对接”。
(五)创新中药特色教育助推学校发展
借助中药基地特色项目,积极探索“文化引领,项目带动”的建设模式,与安徽沪谯药业集团亳州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中药GAP基地,建成白芍985亩、菊花300亩,受益师生4000余人,惠及15家企业和600余农户,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富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培训。
建成的校内药用植物园、中药标本馆、质检中心等,为学生实习、企业培训等提供了实训场所。
(六)抓内涵强师资促发展
学校通过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提出了“明礼、诚信、为师、授业”的建设目标;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国家、省市级教师培训,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和职教理念;利用暑期组织教师开展校本培训和新教师培训,拓展了教师成长渠道;组织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和技能大赛,提升了教师业务水平;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实现“绩效与奖金挂钩”,建成了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
师队伍。
(七)创新养成教育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学校改革德育教育模式,开设“养成教育课程”,以校园生活课程为载体,引入传统经典诵读、五禽戏等地方特色项目,对学生开展成长与成功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能、体、技”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七、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示范学校项目建设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搭建了平台,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为亳州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专业技能型人才,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示范校项目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示范专业相对较少;项目建设发展不平衡,个别专业缺乏深入调研,体系不够完整,措施针对性不强;由于示范校建设是个复杂的、智慧的、创新的系统工程,部分教师因教学任务重,所做工作还不够充实;特色项目资金紧张,投入不足;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有待于进一步深化;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还有待于完善;“双师型”队伍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实习实训设备还需加大投入。
示范校验收不是终点,而是学校发展新的起点。
学校将认真总结示范校建设的经验和成果,进一步转变思想、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学校内涵建设,真正将学校建设成“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