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与免疫重点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重点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重点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重点整理考试题型:单项选择(1分×10=10分)多项选择(2分×5=10分)名词解释(2分×10=20分)判断不改错(1分×15=15分)简答(包括画图)(5分×5=25分)问答(10分×2=20分)一、名词解释1、免疫:指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的保护性反应,在正常情况下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2、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感染或接种疫苗获得的短暂或终生的免疫力。

3、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固有免疫,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天然防御功能。

4、抗原: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亦称免疫原。

5、完全抗原:凡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6、半完全抗原:只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完全抗原,或不完全抗原。

7、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上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它是抗体及TCR/BCR特异结合的基本单位,又称表位。

8、交叉反应:共同抗原与特异性抗原决定簇即可与自己相应的抗血清起反应,也可与另一种抗原的抗血清起反应,此即为交叉反应。

9、胸腺依赖抗原(TD-Ag):为T细胞依赖抗原,属完全抗原,有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组成。

10、胸腺非依赖抗原(TI-Ag):为T细胞非依赖抗原,是有多个重复B细胞表位组成。

11、超抗原:是一类用极少量能活化大量的T细胞或B细胞,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抗原物质。

12、多克隆抗体:在含多种抗原表位的抗原物质刺激下,体内多个B细胞克隆被激活并产生针对各种不同抗原表位的抗体,起混合物即为多克隆抗体。

13、单克隆抗体:即单个B淋巴细胞克隆所分泌的抗体。

14、MHC: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15、正常菌群:正常情况下,在人类和动物体表及呼吸道、消化道和生殖道中寄生的一大群微生物,其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它们与机体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称其为正常生物群,或正常菌落。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一、名词解释1 、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 、抗体: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B 细胞转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3 、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4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细胞识别抗原,自身的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效应物质,将抗原破坏、清除的全部过程5 、超敏反应:是指某抗原或半抗原再次进人致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6 、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与核质的单细胞微生物。

细菌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完整的细胞器7 、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一般不能全部杀死非病原菌和芽胞。

8 、灭菌:是指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非病原菌和芽胞。

9 、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10 、衣原体:是一类能通过除菌滤器、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并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二、填空题1 、抗原具有两个基本特性,即: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2 、抗体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内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3 、自身抗原有三种类型:隐蔽自身抗原,修饰自身抗原,自身正常物质。

2 .细菌的基本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螺菌。

4 .细菌的基本结构从外向内分别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菌毛。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芽胞。

5 .临床上常以杀灭:芽孢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

6 .革兰染色的步骤分: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 %酒精脱色,稀释复红复染四步。

7 .革兰染色阳性菌呈:紫色,阴性菌呈:红色。

8 、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9 .高压蒸气灭菌的压力为103 .4kPa ,温度可达121 .3℃,维持时间是15 ~30min 。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知识重点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知识重点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知识重点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包括对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识别和清除。

免疫应答:机体对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和清除的过程。

由体内的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共同协调完成。

免疫系统的功能: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正常情况下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清除损伤或衰老的自身细胞清除突变的自身细胞异常情况下超敏反应(过高)或免疫缺陷(过低)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癌变或持续感染机体的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的特征:①在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

②可以遗传。

③对一切异物(包括抗原性和非抗原性)均有免疫作用。

③各个体间的免疫能力仅有强弱之别。

XXX感化:皮肤黏膜的樊篱感化,血—脑樊篱,胎盘樊篱非特异性免疫中的免疫分子:补体系统,防御素,溶菌酶,细胞因子1.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①募集和迁移②吞噬和杀菌③降解和消化2.NK细胞的首要免疫生物学效应:①抗肿瘤②抗病毒和胞内寄生菌的感染③介入免疫病理损伤特异性免疫的特征:①是机体在生活进程中接触抗原后形成②仅对相应的抗原有免疫效应③有明明的个体差别④不克不及遗传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黏膜免疫系统成熟的T、B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存在的场所。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等。

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

免疫系统免疫细胞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

单核细胞:其他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肥大细胞。

细胞分子可溶性分子: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

膜免疫份子一、中枢免疫器官一)骨髓骨髓的功能:1.骨髓是首要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多能造血干细胞包括:髓性多能干细胞(分化成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淋巴性多能干细胞(分化成淋巴细胞,NK细胞)2.骨髓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骨髓是抗体发生的首要场所二)胸腺1.胸腺的组织结构:髓质(内层):含大量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胸腺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呈环状的胸腺小体(胸腺正常发育的标志),发育成熟的T细胞存在于髓质中;皮质(外层):主要是未成熟T细胞(即胸腺细胞),含少量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总结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总结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总结重点知识第一章1、免疫系统的功能:①免疫防御:是指机体排斥外源性抗原的能力。

正常时防止病原微生物感染,异常时超敏反应(过高)或免疫缺陷(过低)。

②免疫自稳: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残损组织的能力。

异常时发生自身免疫疾病。

③免疫监视:是指机体杀伤和清除异常突变细胞的能力。

异常时细胞突变或持续感染。

2、中枢免疫器官包括:①胸腺: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②骨髓: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扁桃体,黏膜淋巴组织。

脾脏是最大的免疫器官。

第二章1、抗原: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之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组织)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统称抗原。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如细菌、细菌外毒素等。

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2、抗原决定簇: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或化学基团,又称抗原表位。

3、抗原免疫途径以皮内最佳,皮下次之,腹腔注射和静脉注射效果差,口服易导致耐受。

免疫耐受静脉最明显。

4、异嗜性抗原:是存在于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第三章1、免疫球蛋白:又称抗体,是B 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显示免疫功能。

2、互补决定区:V区有3个HVR(高变区),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结合部位,由于这些高变区序列与抗原表位互补,故称~。

3、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得到两个相同的Fab和一个Fc. 胃蛋白酶水解IgG得到一个F(ab')2 和一个pFc'。

4、调理作用:IgG抗体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G 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5、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结合于靶抗原上的抗体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重点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重点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第一章医学免疫学免疫: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感染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免疫的基本功能:1、免疫防御2、免疫自稳3、免疫监视微生物方法学和医学微生物学奠基人——科赫第二章免疫系统免疫细胞: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免疫器官分类:1、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和成熟的部位。

2、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免疫细胞定居、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中枢免疫器官分类:1、骨髓(造血器官,也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2、胸腺3、法氏囊外周免疫分类:1、淋巴结:分布全身的豆形淋巴器官2、脾脏(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3、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骨髓的功能:1、造血(所有血细胞的发源地)2、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再次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胸腺的功能:1、是T淋巴细胞(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2、免疫调节功能:分泌胸腺激素和细胞因子;3、形成血-胸腺屏障:阻止血液中大分子进入胸腺。

淋巴结的功能:1、成熟免疫细胞居住的场所2、发生免疫应答(IR)场所3、过滤淋巴液捕获抗原4、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脾的功能:1、免疫细胞居住地2、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3、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细胞因子4、过滤血液捕获抗原5、存储红细胞的血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的功能:1、形成生理屏障2、参与局部免疫应答3、参与口服抗原介导的免疫耐受T、B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起核心作用。

免疫细胞分类:1、干细胞2、淋巴细胞3、单核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的分类:1、T淋巴细胞2、B淋巴细胞3、NK细胞第三章抗原抗原(Ag):指一类能刺激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表位或抗原决定簇: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结构或基团。

抗原的特性:1、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2、免疫反应性(抗原性):即抗原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高一病原与免疫学知识点

高一病原与免疫学知识点

高一病原与免疫学知识点病原与免疫学是生物学中重要的一部分,研究疾病的发生与预防。

了解病原体及免疫学知识,对于保护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一生物课程中的病原与免疫学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一、病原体的分类病原体是引起疾病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以下是对不同类型病原体的简要介绍:1. 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它们可以存在于土壤、水体、人体等环境中。

一些细菌可以引发疾病,如霍乱和肺炎。

2. 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它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生存和繁殖。

许多常见的感冒和流感就是由病毒引起的。

3. 真菌:真菌是一类包括酵母菌和霉菌在内的生物。

真菌可以引发皮肤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4. 寄生虫:寄生虫是一类依赖宿主生物体而存在的生物。

例如,蚊子传播的疟疾就是由寄生虫引起的。

二、人体免疫系统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套复杂的防御机制,它能识别和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从而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1. 先天免疫:先天免疫是人体天生具备的免疫反应。

它包括机体的皮肤屏障、粘液屏障和巨噬细胞等,可以阻止病原体的入侵。

2. 适应性免疫:适应性免疫是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反应。

它通过识别和记忆病原体,使得机体能够迅速、精确地对抗感染。

适应性免疫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

三、免疫系统的功能与应用免疫系统不仅仅是一种保护机制,它还在生物学研究和医学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免疫系统的功能与应用:1. 抗病毒治疗:了解人体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有助于开发抗病毒药物。

例如,利用了解的免疫机制,科学家研发出了治疗艾滋病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2. 免疫疫苗:免疫疫苗通过引入非致病的病原体来激活免疫系统,从而让机体产生对该病原体的免疫力。

疫苗的研发和使用在疾病预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 科学研究:病原与免疫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各种疾病的发生机制,并为开发新药物和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四、常见疾病与预防措施了解疾病及其传播途径对于采取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病原与免疫重点名词解释

病原与免疫重点名词解释

病原微生物与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1、Ag(抗原):是一类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且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Ig(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3、异嗜性抗原:存在于不同种属个体间的共同抗原。

4、抗原决定簇(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5、ADCC: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即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 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6、单克隆抗体(McAb):由识别一个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产生的均一的抗体。

7、MHC:存在于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

8、CD分子: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McAb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归为一个分化群(CD),并以此代替分化抗原以往的命名。

CD分子指的是与人类细胞发育、分化、活化有关的膜抗原。

9、APC:能表达被T细胞所识别的MHC-抗原肽复合物的任何细胞。

10、BCR复合体:由BCR和Igα、Igβ组成。

BCR特异性结合抗原,Igα、Igβ将抗原结合信号传至B细胞核内。

11、TCR复合体:由TCR和CD3 组成。

TCR特异性结合抗原,CD3将抗原结合信号传至T细胞核内。

12、细胞因子:免疫细胞或免疫相关细胞产生的高活性、多功能的小分子蛋白或多肽。

13、干扰素: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和动物的组织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糖蛋白。

14、Th1与Th2细胞:TH1细胞:分泌IL-2、IFN-γ、TNF等,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和迟发型超敏反应的T细胞。

Th2细胞:分泌IL-4、IL-5、IL-6、IL-10、IL-13等,主要参与体液免疫的T细胞。

15、免疫应答: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自身活化、增殖、分化及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的全过程。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点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点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点第一章微生物基本概念、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微生物基本概念微生物是一类体形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无法被肉眼直接观察,需要使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看到。

微生物的种类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真菌和病毒。

根据细胞结构和繁殖方式的不同,微生物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

第二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形态有球形、杆状和螺旋形,测量单位为微米。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包括质粒、核糖体和胞质颗粒)和核质。

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不同,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层较多,磷壁酸有,无外膜,较为坚韧,对青霉素敏感;而革兰阴性菌的肽聚糖层较少,磷壁酸无,有外膜,较为疏松,对青霉素不敏感。

细菌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鞭毛、菌毛、荚膜和芽孢等。

第二章细菌生理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pH值和气体环境。

细菌的生长繁殖方式为无性二分裂,大多数细菌20-30分钟分裂一次,而结核分枝杆菌则需要18-24小时分裂一次。

在培养基中,细菌会出现生长现象,如对营养物质的利用和生长速度的变化。

本文介绍了细菌培养基和细菌产物的概念及其意义,以及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相关的知识点。

细菌培养基分为液体、半固体和固体三种。

不同类型的细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会呈现出不同的生长形态。

细菌产物包括热原质、抗生素、毒素、侵袭性酶、色素、维生素和细菌素等。

这些产物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正常菌群是指人体表面和腔道中存在的微生物群,对人体无害且有益。

条件致病菌在特定条件下会引起疾病,而菌群失调则是指正常菌群中微生物数目和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改变。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是导致菌群失调的常见原因。

生态制剂可以用于菌群失调症的治疗。

消毒和灭菌是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其中灭菌可以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

无菌操作是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中的操作方式。

自考《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小体。

2、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3、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感染或医院获得感染,是指医院各类人群(包括患者、探视者、陪护者及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获得的感染。

4、感染:在一定的条件下,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侵入机体,与机体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5、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6.抗生素: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代谢产物。

7.L型细菌:失去细胞壁在高渗低脂条件下存活而呈现多形性的细菌。

8.鞭毛:是位于某些细菌表面的细长而弯曲的丝状物,为细菌的运动器官。

9.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由双股环状DNA构成,控制细菌非生命必须性状。

如控制性菌毛的F质粒,控制耐药性的R 质粒,控制毒力的Vi质粒等。

10.单克隆抗体:通常指一株B淋巴细胞杂交瘤增生而形成的单一克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高度均一、高度专一性的抗体。

二、填空题(共20格,每格1分,计20分)1、根据微生物的结构、组成差异,可分为: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3类。

2、人体寄生虫是指:寄居在人体并引起机体损伤的低等动物。

3、细菌的形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3类。

4、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4种。

5、细菌的测量单位是:微米。

6、细菌的生长方式是:二分裂无性繁殖。

7、根据细菌生长繁殖对氧气需求不同,可将细菌分为: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微需氧菌4种。

8、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现象有均匀混浊、沉淀生长、膜状生长3种。

三、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计15分)1、细菌的基本结构不包括:(D)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2、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C)A、胞质颗粒B、质粒C、核糖体D、核质3、关于细菌的鞭毛,描述错误的是:(B)A、鞭毛是运动器官与致病有关;B、鞭毛可在细菌中传递遗传物质;C、鞭毛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具有免疫原性;D、抗原为(H)抗原,用于细菌鉴别;4、关于芽胞,错误的是:(A)A、芽胞是二分裂无性繁殖;B、芽胞是细菌抵抗不良环境形成的休眠体;C、芽胞对外界因素抵抗力强;D、临床上常以杀灭芽胞为灭菌标准;5、许多革兰氏阴性菌和少数革兰氏阳性菌在代谢过程中合成的一种多糖,注入人体可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是:(D)A、毒素B侵袭性酶C、细菌素D、热原质6、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若发现手术切口、烧伤创面等出现绿色的渗出物,应考虑:(B)A、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B、铜绿假单胞菌感染C、幽门螺杆菌D、霍乱弧菌7、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指的是:(B)A、消毒B、灭菌C、防腐D、无菌8、用于耐高温、耐潮湿的物品灭菌的最常用、最有效的灭菌方法是(D)A、煮沸法B、流通蒸汽灭菌法C、巴氏灭菌法D、高压蒸汽灭菌法9、紫外线消毒,错误的是:(B)A、紫外线波长易被细菌吸收,干扰其复制,导致其死亡;B、可杀灭物体中的细菌C、空气消毒时,有效距离不超过2M;D、适用于病人的书报、衣物、手术室等消毒10、乙醇消毒作用最好的浓度为:(C)A:99%B、90%C、70%-75%D、50%--60%11、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错误的是:(D)A、环境因素B、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C、消毒剂的作用时间与性质D、所有消毒剂浓度越大,消毒作用越好;12、病原菌在局部组织生长繁殖,一时性或间断性侵入血流,但不在血中繁殖,称为:(B)A、毒血症B、菌血症C、败血症D、脓毒血症13、因为摄入被病人或带菌者排泄物污染的食物、饮水而感染称为:(A)A、消化道感染B、呼吸道感染C、皮肤黏膜创伤感染D、节肢动物媒介感染14、机体在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后,病原菌末立即消失,仍在体内继续存留一定时间,与机体处于相对平衡,称为:(D)A、显性感染B隐性感染C、慢性感染D、带菌状态15、关于外毒素,错误的是:(A)A、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脂多糖成分B、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在代谢过程中产C、化学成分大多是蛋白质D、毒性很强,极少量即可致易感动物死亡四、思考题1、结合免疫学概念的学习,请回答:①现代免疫的概念?(6分)答:是指机体识别和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护自身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知识点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知识点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知识点【知识点】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温度37℃、pH值7.2-7.6、气体专性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需氧菌2.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无性二分裂3.细菌繁殖的速度:大多数20-30min分裂一次,结核分枝杆菌18-24h分裂一次。

4.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1液体培养基形成菌膜——专性需氧菌;沉淀生长——链球菌;均匀浑浊生长——兼性厌氧菌;2半固体培养基沿穿刺线生长——无鞭毛,云雾状生长——有鞭毛;3固体培养基菌落: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单个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增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落,菌苔——多个菌落融合成片为菌苔。

5.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1热原质: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后可引起发热的物质;大多数是革兰阴性菌合成,其化学成分为革兰阴性菌的胞壁成分——脂多糖;耐热,高压蒸汽灭菌无法将其破坏;液体中的热原质可用吸附剂或特殊的石棉滤网除去,玻璃器皿上的热原质可经250℃、30min干考法破坏。

2抗生素:大多数由放线菌、真菌合成,可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的物质,可用于感染性疾病或肿瘤的治疗。

3毒素与侵袭性酶。

4色素5维生素6细菌素【知识点】1.正常菌群的概念:在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由不同种类微生物构成的微生物群,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而且有利,称之为正常菌群。

2.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拮抗作用、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衰老等3.条件致病菌:在特定条件下,例如寄居部位改变、机体免疫力降低、菌群失调,正常菌群中的某些微生物也可引起疾病,称之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4.菌群失调:正常菌群中各种微生物的数目和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改变时,称为菌群失调。

5.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症、医院感染的概念。

6.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大肠杆菌、白假丝酵母菌、肺炎链球菌等7.菌群失调症的常见原因:长期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8.菌群失调症的治疗:生态制剂例如整肠生9.消毒:杀灭物体或人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知识讲解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知识讲解

1、什么是免疫?答、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生理平衡的保护性生理反应过程,但在一定条件下可导致免疫性病理损伤,引起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

2、免疫功能有哪些?它的执行者是谁?答、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免疫细胞3、人体的免疫系统由什么组成?各有何功能?答、免疫系统包括: 免疫器官(包括脾脏、骨髓、胸腺、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4、T细胞和B细胞有哪些重要的表面分子?它们各有何作用?T细胞 1】TCR-CD3复合体:是T细胞识别抗原和传导信号的主要单位2】CD4,CD8:为TCR与MHC-抗原肽复合物相互识别的辅助受体3】CD28,CD2,LFA-1: (1)CD28 为T 细胞活化提供协同刺激信号(2)CD2增强T细胞与靶细胞或APC间的结合强度(3)LFA-1 促进细胞相互粘附,争抢免疫效应。

(4)CD40L(CD154) :CD4O的配体,信号传导,活化B细胞;诱导B细胞的形成;参与B细胞的阴`阳性选择 (5)撕裂原结合蛋白:刺激淋巴细胞的分裂B细胞 1】BCR-CD79a/b 识别结合抗原,传导BCR识别信号 2】CD80/86CD80与CD28结合;促T细胞活化;CD86与CTCA-4结合抑制T细胞的活化 3】CD40 与CD40L 结合,促进B细胞活化 4】CD19 B细胞特异性标志,能传导活化信号 CD21即CD2增强BCR结合Ag,同时转导信号给CD19 CD81 稳定CD19与CD215】Fc受体与补体受体CD32,CD23参与B细胞的功能调节后CD35 –C3b受体,促B细胞活化 6】撕裂原结合蛋白参与B细胞的抗原呈递什么样的物质能成为抗原?能刺激特异性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生、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的物质称为抗原抗原的特异性由什么决定的?抗原决定簇什么是共同抗原?共同抗原是来自不同种的个体的抗原性物质。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名词解释(一)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名词解释(一)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名词解释(一)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名词解释病原生物(Pathogen)•定义:病原生物指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或非微生物性因子。

•示例: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都属于常见的病原生物。

例如,流感病毒是一种引起流感的病原生物。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定义:免疫系统是身体的天然防御系统,能够识别和抵御病原生物以及其他对身体有害的物质。

•示例:当身体暴露于病原生物时,免疫系统会发动免疫反应以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例如,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识别并摧毁入侵的病原生物。

抗体(Antibody)•定义:抗体是一种由免疫系统产生的特殊蛋白质,能够识别并结合特定的病原生物或其他异物。

•示例:当身体感染病原生物时,免疫系统会产生与该病原生物特定抗原相互作用的抗体。

这些抗体能够帮助身体识别并摧毁病原生物,从而清除感染。

免疫反应(Immune Response)•定义:免疫反应是免疫系统对病原生物或其他外来物质的反应和应对方式。

•示例:当身体暴露于病原生物时,免疫反应会在免疫系统的参与下发动。

这一过程包括炎症反应、白细胞的活化和抗体的产生,从而协同作用来清除病原生物并恢复健康。

免疫力(Immunity)•定义:免疫力是身体对于病原生物的抵抗力和防御能力。

•示例: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使得身体更容易抵御病原生物的侵袭。

某些人可能天生拥有较强的免疫力,因此更不容易生病。

免疫缺陷(Immunodeficiency)•定义:免疫缺陷是指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或丧失的状态,使身体变得容易被病原生物感染。

•示例: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是一类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导致频繁感染和多种健康问题。

疫苗(Vaccine)•定义:疫苗是一种激活免疫系统并引起一定免疫反应的物质,用于预防特定疾病的发生。

•示例:新冠疫苗是一种用于预防COVID-19的疫苗,它可以激活免疫系统产生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以保护人们免受感染。

精选病原生物与免疫学重点知识点

精选病原生物与免疫学重点知识点

•病原生物概述•免疫学基本概念•抗感染免疫目录•超敏反应与自身免疫病•肿瘤免疫与移植免疫•现代免疫学技术与方法01病原生物概述定义分类共生关系病原生物与宿主之间存在的互利共生关系,如某些寄生虫和宿主之间。

寄生关系病原生物寄生于宿主体内,依靠宿主的营养物质生存并繁殖,如细菌和病毒等。

致病关系病原生物通过破坏宿主细胞、产生毒素或引起免疫反应等方式导致宿主疾病的发生。

030201病原生物致病机制侵袭力毒素作用免疫逃避持续感染02免疫学基本概念免疫器官包括中枢免疫器官(如胸腺、骨髓)和外周免疫器官(如淋巴结、脾脏),是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与成熟的场所。

免疫细胞主要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等,具有识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功能。

免疫分子如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参与免疫应答和调节。

免疫系统组成与功能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具有特异性、记忆性和区分“自我”与“非我”的能力。

免疫应答过程包括抗原识别、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效应细胞与效应分子的产生及发挥效应等阶段。

固有免疫应答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具有先天性和非特异性。

免疫应答类型及过程免疫调节与免疫耐受免疫调节免疫耐受免疫调节与免疫耐受的机制03抗感染免疫皮肤和黏膜作为人体第一道防线,通过物理和化学屏障作用,阻止病原体侵入。

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补体系统的激活与效应吞噬细胞能够识别和吞噬病原体,通过溶酶体酶等机制将其消化。

补体系统是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能够被病原体或免疫复合物激活,参与炎症反应和细胞溶解等过程。

非特异性免疫防御机制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及效应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T细胞能够识别抗原并激活免疫反应,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和表达共刺激分子等方式,促进炎症反应和细胞毒作用。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B细胞能够产生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促进病原体的清除。

《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课后答案

《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课后答案

《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课后答案第一章病原生物学绪论一、名词解释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人类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症状、对人体感染和致病的机理、特异性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措施,以控制甚至消灭此类疾病为的目的的一门科学二、填空题1.细菌学、病毒学和其他微生物三大部分2.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共六类微生物。

3.活细胞,非细胞型微生物。

三、选择题1.E2.C3.C4.E5.E第二章细菌概述一、名词解释1. 质粒: 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结构为双链闭合环状DNA,带有遗传信息,具有自我复制功能。

可使细菌获得某些特定性状,如耐药、毒力等。

2.正常菌群:正常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对人类无害,成为正常菌群.3.无菌操作:采取物理或化学的消毒和灭菌方法,控制环境、用具,使之处于无菌状态,即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

4.败血症:细菌由炎症局部进入血液,并在血液中大量繁殖,产毒素引起全身性亚种的中毒症状,称为败血症。

5.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填空题1.7.2-7.6,37℃2.急性期恢复期4倍或4倍以上3.103kpa 121.3℃15~20min4.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培养应用高渗培养基5.抗毒素血清丙种球蛋白三、选择题1.A2.E3.B4.A5.E6.E7.A8.C9.C 10.E四、简答题1.试比较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异同?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肽聚糖组成由聚糖、侧链、交联桥由聚糖、侧链构成疏松二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维平面网络结构肽聚糖厚度20-80nm 10-15nm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医院感染:肺炎、胸腹腔炎症泌尿系感染切口感染5.试分析菌群失调发生的原因,怎么预防菌群失调症。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名词解释重点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名词解释重点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名词解释重点病原生物:指可以引起疾病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和寄生虫等。

免疫学:研究机体对抗外来病原体和防止自身疾病的过程和机制的学科。

重点解释:1. 抗原(Antigen):指可以激发机体免疫反应并与特异性抗体或免疫细胞结合的物质。

抗原可以来自病原体的表面分子、细胞组分或细胞内组分,也可以来自其他生物或化学物质。

2.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指人体内具有抵抗病原体入侵和发挥免疫功能的一组组织、器官和细胞。

主要包括淋巴组织(淋巴结、脾脏、扁桃体等)、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和免疫调节分子等。

3.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指机体对抗抗原侵入的免疫反应。

免疫应答主要分为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两种类型。

细胞免疫应答是通过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应答则是通过B淋巴细胞和产生的抗体参与的免疫反应。

4. 抗体(Antibody):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类蛋白质,与特定抗原结合并中和病原体、促进其清除。

抗体主要由B淋巴细胞分泌,具有多种结构和功能类型。

5. 免疫记忆(Immunological Memory):指免疫系统对于曾经接触过的抗原产生记忆,使得下一次再次暴露于相同抗原时,免疫系统能够更快、更强烈地应对,产生更高水平的免疫应答。

6. 免疫调节(Immunoregulation):指免疫系统内部调控机制,以维持免疫平衡。

免疫调节包括免疫增强(通过增强免疫应答来应对病原体)和免疫抑制(抑制免疫应答,以防止对自身组织的损伤)两种类型。

7. 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 Tolerance):指机体对自身抗原产生种种抑制机制,以防止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攻击。

免疫耐受是免疫系统健康运作的重要保障。

以上是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解释,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免疫的名词解释病原

免疫的名词解释病原

免疫的名词解释病原免疫的名词解释——病原免疫,作为一个广为人知的名词,是人们常用来描述人体对抵抗外界疾病的能力的术语。

它源于拉丁语中的immunis,意为“不感染”的状态,这一概念被认为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早开始形成的一种防疫理论。

而要理解免疫的本质,病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概念。

病原,顾名思义,就是指引发疾病的原因或症状。

它可以是一种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也可以是一些其他的外部因素,如有害物质、放射线等。

当人体接触到病原体时,免疫系统就会被激活,从而产生抵抗某种病毒或细菌的反应。

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一种复杂的机制,它由一系列器官、细胞和分子组成。

免疫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识别是否存在病原体,并对其进行攻击和摧毁,从而保护人体免受疾病的侵害。

这其中的关键角色就是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主要分为两大类: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是一类在免疫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细胞,分为B细胞和T细胞。

B细胞负责分泌抗体,而T细胞则分为细胞毒性T细胞、辅助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调节和加强免疫系统的反应。

而巨噬细胞则负责吞噬和消化病原体。

当人体免疫系统遭遇病原体时,一系列复杂的反应会在体内同时展开。

首先,病原体会通过侵入人体的粘膜、皮肤等屏障,进入到人体内部。

此时,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会发现并吞噬这些病原体。

吞噬后,巨噬细胞会将病原体内的物质分解并展示在细胞表面,以此激活B细胞和T细胞。

接下来,B细胞就会分化成淋巴细胞,开始分泌抗体,这些抗体将与病原体的表面蛋白结合,阻止其进一步侵入人体细胞。

同时,细胞毒性T细胞和辅助T细胞也会被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会直接杀灭感染的细胞,而辅助T细胞则会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方向。

此后,调节性T细胞会发挥作用,以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从而保持免疫系统的平衡。

这一系列复杂而精确的反应,使得人体免疫系统能够在抵御病原体的同时,保持自身组织的完整与健康。

病原体的种类繁多,从细菌、病毒到寄生虫等各种微生物,都可能成为引发疾病的原因。

免疫与病原微生物名词解释

免疫与病原微生物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1.正常菌群在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无害,为人体的正常微生物群,通称正常菌群。

2.条件致病菌在特定条件下,正常菌群与机体之间的这种生态平衡可被破坏而引起疾病,这些能引起疾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

3.L型细菌许多细菌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细胞壁肽聚糖受损或合成受抑制,可形成细胞壁缺陷菌,称为L型细菌。

4.外毒素有些细菌在生长过程中由细胞内分泌到细胞外的毒性物质。

5.内毒素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为脂多糖,是细胞壁的最外层成分,只有当菌体自溶或用人工方法使细菌裂解后才释放。

6.类毒素一些经变性或化学修饰而失去原有毒性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的毒素。

7.抗毒素能中和某种毒素的抗体或含有这种抗体的血清。

8.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液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

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9.菌血症致病菌有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10.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

11.脓毒血症指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内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12.内毒素血症格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也可由病脏内大量格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

13.溶源性细菌带有整合在细菌DNA上的噬菌体基因的细菌。

14.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以及细菌芽胞)的方法。

15.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16.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机体或物品的操作技术。

17.巴氏消毒法是一种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而不影响被消毒物品中的营养成分的消毒方法。

18.高压蒸汽灭菌法在103.4kPa蒸汽压力下,灭菌器内温度打到121.3℃,维持15-20min,可杀死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的最常用最有效的灭菌方法。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知识重点1,免疫系统的功能:①免疫防御:是指机体排斥外源性抗原的能力。

正常时防止病原微生物感染,异常时超敏反应(过高)或免疫缺陷(过低)。

②免疫自稳: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残损组织的能力。

异常时发生自身免疫疾病。

③免疫监视:是指机体杀伤和清除异常突变细胞的能力。

异常时细胞突变或持续感染。

2,中枢免疫器官包括:①胸腺: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②骨髓: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扁桃体,黏膜淋巴组织。

脾脏是最大的免疫器官。

第二章1,抗原: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之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组织)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统称~。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如细菌、细菌外毒素等。

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2,抗原决定簇: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或化学基团,又称抗原表位。

3,抗原免疫途径以皮内最佳,皮下次之,腹腔注射和静脉注射效果差,口服易导致耐受。

免疫耐受静脉最明显。

4,异嗜性抗原:是存在于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1,免疫球蛋白:又称抗体,是B 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显示免疫功能。

2,互补决定区:V区有3个HVR(高变区),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结合部位,由于这些高变区序列与抗原表位互补,故称~。

3,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得到两个相同的Fab和一个Fc.胃蛋白酶水解IgG得到一个F(ab')2 和一个pFc'.4,调理作用:IgG抗体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G 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5,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结合于靶抗原上的抗体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

6,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①IgG:血清中含量最多、半衰期最长、较强的抗感染中和毒素调理作用、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介导I 、II型超敏反应。

病原免疫名解简答

病原免疫名解简答

名词解释:1.现代免疫:机体的免疫系统能识别“自己”与“非己”物质,通过产生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此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免疫正常时对机体有利,预防疾病;但有时也对机体不利,导致疾病。

2.微生物: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泛、增值迅速、种类繁多、肉眼不可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3.抗原(Ag):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诱导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结合的物质。

4.免疫原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最终产生免疫效应分子或效应细胞的性能。

5.抗原性:抗原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性能。

6.抗原决定基: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7.类毒素:外毒素通过甲醛去毒,保留抗原,制成疫苗。

8.抗体(Ab):B细胞特异识别抗原后,活化、增值、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球蛋白。

9.免疫球蛋白(Ig):具有抗体活性或其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10.单克隆抗体:只针对一种抗原决定基的B细胞克隆合成并分泌的一种均一的抗体。

11.补体:存在于正常人与脊椎动物血清的一组与免疫相关并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

12.T细胞抗原受体(TCR):是T细胞特异识别抗原,是T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

13.细胞因子:体内多种细胞产生,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

14.免疫耐受: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某种抗原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15.超敏反应:被某种抗原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引起的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16.卡介苗:有毒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在含有甘油、马铃薯的培养基上,经过13年连续传230代后获得的无毒株,预防结核病。

17.消毒:即杀死物体上或局部环境中所有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消毒不能杀死芽孢。

18.灭毒:即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菌、非病原菌的繁殖体及芽孢)的方法。

19.无菌操作:物体上没有活的微生物存在称为无菌。

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品的操作方法称为无菌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微生物与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1、Ag(抗原):是一类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且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Ig(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3、异嗜性抗原:存在于不同种属个体间的共同抗原。

4、抗原决定簇(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5、ADCC: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即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6、单克隆抗体(McAb):由识别一个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产生的均一的抗体。

7、MHC:存在于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

8、CD分子: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McAb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归为一个分化群(CD),并以此代替分化抗原以往的命名。

CD分子指的是与人类细胞发育、分化、活化有关的膜抗原。

9、APC:能表达被T细胞所识别的MHC-抗原肽复合物的任何细胞。

10、BCR复合体:由BCR和Igα、Igβ 组成。

BCR特异性结合抗原,Igα、Igβ将抗原结合信号传至B细胞核内。

11、TCR复合体:由TCR和CD3 组成。

TCR特异性结合抗原,CD3将抗原结合信号传至T细胞核内。

12、细胞因子:免疫细胞或免疫相关细胞产生的高活性、多功能的小分子蛋白或多肽。

13、干扰素: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和动物的组织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糖蛋白。

14、Th1与Th2细胞:
TH1细胞:分泌IL-2、IFN-γ、TNF等,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和迟发型超敏反应的T细胞。

Th2细胞:分泌IL-4、IL-5、IL-6、IL-10、IL-13等,主要参与体液
免疫的T细胞。

15、免疫应答: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自身活化、增殖、分化及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的全过程。

16、免疫耐受: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形成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也称为负免疫应答。

17、耐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

18、变应原:是指能够选择性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应答,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性物质。

19、肿瘤特异性抗原(TSA):是指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或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组织细胞的新抗原。

20、自身免疫病:在一定条件下,当自身免疫超越了生理限定,导致自身组织或器官发生病理损伤、出现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时,则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21、类毒素: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脱毒保留免疫原性的物质。

22、抗毒素:外毒素或类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的针对外毒素或类毒素抗体。

23、免疫标记技术:.免疫标记技术是将抗原-抗体反应与标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用荧光素、酶、放射性核素、胶体金等标记物标记抗体或抗原,通过检测标记物间接测定抗原或抗体。

24、热原质:即菌体中的脂多糖,由G-菌产生,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

25、消毒: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杀死细菌芽胞的方法。

26、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病原微生物(包括繁殖体和芽胞),如高压蒸汽灭菌法。

27、转化:受体菌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方式。

28、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主要为质粒)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使受体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29、正常菌群:是定居于人的体表和开放性腔道中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群。

30、毒血症:病原菌侵入机体局限组织中生长繁殖后,只有其产生的外
毒素进入血液,细菌本身不侵入血流,外毒素作用于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如白喉棒状杆菌等。

31、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全身严重的中毒症状,如鼠疫和炭疽菌,引起不规则发热,皮肤和黏膜有出血点,肝脾肿大等。

32、菌血症:病原菌有局部侵入血流,但不在血液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地经过血流到体内有关部位在繁殖而导致的疾病。

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

33、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在其中大量繁殖,并可通过血流到达机体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新的化脓灶。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毒血症,可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肾脓肿等。

34、肥达试验:是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O、H抗原,及甲型副伤寒菌、肖氏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的H抗原与受检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测定血清中有无抗体及其效价,以辅助诊断伤寒和副伤寒。

35、卡介苗(BCG):是将有毒力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在含胆汁、甘油和马铃薯的培养基中传代230次,历时13年而获得的减毒活疫苗。

预防接种后,可使人获得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力。

36、结核菌素试验:用结核菌素作皮试,测定能否引起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以判断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无免疫力。

37、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可通过滤菌器,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38、衣原体: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滤菌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39、立克次体:是一类体积微小,与节肢动物(虱、蚤、蝉等)关系密切,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40、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具有与细菌相似的基本结构及生物学性状。

41、外斐反应:变形杆菌OX19、OX2、K菌株与立克次体有共同抗
原,应用变形杆菌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立克次体抗体,以辅助诊断斑疹伤寒的试验。

42、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间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方式。

43、垂直传播:病毒通过胎盘或产道直接由亲代传给子代的传播方式。

44、病毒包涵体:有些病毒感染细胞后,在细胞核或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圆性或不规则的团块结构,嗜酸或嗜碱性染色的斑块结构,称为包涵体。

45、持续性感染:是指有些病毒感染机体后,可在受感染细胞内长期存在或终身带病毒,而且经常或反复间断地向外界排出病毒。

46、潜伏感染:经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组织或细胞内而不增殖。

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活而出现急性发作。

47、慢发病毒感染:病毒或致病因子感染后,经过很长的潜伏期,有的可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以后出现慢性进行性疾病,直至死亡。

48、抗原漂移:指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仅发生亚型内部较小的量变,即HA和NA仅发生小变异,引起流感小规模流行。

49、抗原性转变: 流感病毒表面结构(HA和 NA)一种或两种发生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形成新的亚型,由于人们对变异病毒缺乏免疫力,从而引起大流行。

50、Dane颗粒:也称为大球形颗粒,是结构完整、有感染性的HBV颗粒,存在于HBV感染者血液中,因Dane在1970年首次用电镜观察到而得名。

51、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为终宿主。

52、中间宿主: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为中间宿主。

53、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不仅寄生在人体,还可寄生在家禽、家畜及野生动物内,并作为传染源经一定途径传播给人。

在流行病学上,这类除了人以外的脊椎动物宿主称为保虫宿主。

54、转续宿主:有些寄生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虽然能够生存,但不能继续发育至性成熟,待有机会进入适宜宿主后方能正常发育,这种不适宜寄生的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55、土源性蠕虫:生活史无需中间宿主的蠕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