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对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观察物体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观察物体人教新课标
教师出示两幅镜子图,一幅是镜子里的数字,一幅是镜子里的钟面,要求学生写出实际的数字和时刻。
介绍:运用两次镜像能把原先的物体还原。拿镜子对着镜子图照一下,镜中显现的确实是真正的数字和时刻。
三、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观看物体
教后反思
目的是让小孩清晰镜子与实物的方向关系。
板书设计
镜面图形
教后反思
学科
数学
课题
观看物体的练习课
课型
练习
课时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把握对称图形的特点。
2、会在方格纸上画对称图形。
3、培养学生的观看、动手操作能力。
4、养成认真、认真,严谨治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
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把握对称图形的特点。会在方格纸上画对称图形。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教后反思
学科
数学
课题
观看物体3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游戏和动手操作,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3、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鼓舞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生活之美,学会观赏对称的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观看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正确判定镜子里的模样。
教学难点
教具预备
课件、实物,玩具恐龙,不同角度观看到的图片。
教学设计
教学建议
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今天老师给大伙儿带来了两张照片,请大伙儿来关心辨认一下,是我们班的哪一位小朋友?
课件出示从不同角度(侧面和背面)拍照的班级中某位小朋友的照片。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7篇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7篇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7篇《镜面对称》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观察物体”中第69页的例题3和练习。

教学目标:1、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的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讨论和游戏等活动,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3、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建立镜面对称现象的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镜面对称在镜面成像时所发生的变化。

教具准备:大镜子一面、小镜子每人一面,反写的数字、文字、算式卡片,半个图案的蝴蝶、天坛、青蛙、雪花等图片,钟面,课件。

教学过程:一、巧用情境,感受镜面对称现象的存在1、欣赏“倒影”,激趣导入多媒体出示:“倒映水中的湖光山色”,即课本第一幅主题图。

让学生说出主题图中见到的景色:“山的倒影、树的倒影、房子的倒影、船的倒影、鹅的倒影……”2、巧用情境,提出问题师:你们在哪里还见到过类似“映在水中山色”的现象。

(生:镜子里。

多媒体出示:“映在镜子里的擦桌子的男孩”,即课本第二幅主题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镜面有关的数学知识。

(板书:镜子中的数学)你们想知道镜子中有哪些数学吗?你们先想一想并提出你最想知道的有关镜子中的数学问题?【评析】课伊始,趣亦生。

一段“倒影”欣赏,再现了生活中“倒影”、“镜子成像”现象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探索数学问题的欲望。

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数学经验提出“镜子中的数学”问题,如此导入新课,有趣而自然。

二、照镜实践,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特征师:镜面对称现象有什么特征呢?我们通过“猜测判断”和“演示验证”两个活动来理解并作出归纳。

1、猜测判断课件出示题目:(1)男孩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男孩(向前或向后)走一步。

举起双手,镜子里的男孩(举起或放下)双手。

(2)女孩左手拿着一张纸,右手拿着一支铅笔;镜子里的女孩(左手或右手)拿着一张纸,(右手或左手)拿着一支铅笔。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 镜面对称-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 镜面对称-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 镜面对称-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5课“镜面对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镜面对称的概念,掌握镜面对称的性质,并能运用镜面对称进行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镜面对称的概念,知道镜面对称是一种图形变换方式。

2. 使学生掌握镜面对称的性质,能运用镜面对称进行图形的变换。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1. 镜面对称的概念及性质的理解。

2. 运用镜面对称进行图形变换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镜子、图片、课件等。

2. 学生准备:剪刀、彩纸、直尺、圆规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如:照镜子、舞蹈表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2. 学生回答:都是通过镜子实现的,左右对称等。

3. 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镜面对称。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镜面对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镜面对称是一种图形变换方式。

2. 教师讲解镜面对称的性质,引导学生掌握镜面对称的规律。

3.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镜面对称的,并说明理由。

4. 学生练习:运用镜面对称进行图形的变换。

三、实践操作1. 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运用镜面对称进行变换,并展示作品。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镜面对称进行创意设计?3.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镜面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 教师布置作业:运用镜面对称进行创意设计。

板书设计:1. 镜面对称的概念和性质2. 镜面对称的应用作业设计:1. 运用镜面对称进行图形变换的练习。

2. 创意设计:运用镜面对称设计一幅作品。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总结,使学生掌握了镜面对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知识学习总结要点汇总

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知识学习总结要点汇总

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知识点汇总四、观察物体重点、难点、建立观察角度(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2、轴对称(1)通过欣赏图片,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找到一条恰当的直线即对称轴,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即能够完全重合)。

(3)能辨别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镜面对称(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经历探索、掌握镜面对称现象基本特征的过程(镜子里外的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发展空间观念。

知识点、每个图形的左、右或上、下都是一样的,我们就把这样的物体叫做对称。

2、用虚线把图形平分成完全对称的两个部分,这个虚线叫做对称轴。

3、倒影属于上下对称。

照镜子时,前后、上下位置不发生变化,只有左右的位置发生对换。

4、长方形、正方形、圆都是对称图形。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五、统计重点、难点(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画正字)。

(2)进一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的),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样本容量、比较信息,描述信息等),并让学生尝试作出简单的决策。

知识点、“正”字表示法,“正”表示数量5。

2、在统计图中,如果一格表示数量2,那么半格就表示数量1。

例题、在二(一)班选班长时,四位同学的选票如下:张刚:正正王芳:正正正刘红:正李强;正正(1)整理数据姓名张刚王芳刘红李强票数(2)()的选票最多;(3)()的选票最少;(4)王芳比张刚多多少票?六、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和组合(1)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镜面对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镜面对称

我 的 发 现
1、像与物体上、下方向相同。
2、像与物体左、右方向相反。
3、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猴子捞月亮
它们捞到月亮了吗?
这种现象是镜面对称
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
5
9
4+13=17

别பைடு நூலகம்
井底之蛙
9:00
3:30
7:05
人 教 版 二 年 级 上 册
汇报自学成果
1、你向前走一步,镜子中的你会怎么样? 2、你后退一步,镜子中的你会怎么样? 3、如果你蹲下,镜子中的你会怎么样? 4、你再站起来,镜子中的你会怎么样? 5、你举右手,镜子中的你举的是哪只手? 6、你抬起左脚,镜子中的你会怎么样?
7、你的头向左转,镜子中的你会怎么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三、单元特点借助直观形象、操作活动以及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

如观察、剪一剪、画对称轴或图形的另一半、照镜子、折出对称轴。

四、具体单元1.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例1(1)这里的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是以后学习“三视图”和投影几何的雏形,在这里只是观察形象实物图,让学生判断的观察到的物体也是以立体形式出现的,比较简单。

以后还将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几何图形,让学生判断的是平面的“投影”。

(2)本例通过让学生判断下方的三幅恐龙玩具图分别是谁看到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向学生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可以借助照相这个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3)教学时,要让学生实际观察一下,借助直观形象发展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能力。

2.轴对称对称包括轴对称(反转)、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镜面对称。

其中反转、平移、旋转是三种比较基本的图形变换,我们将在二年级学习平移和旋转现象。

在这儿,教材按照概念的引入、教学、应用三个层次来单元的。

“对称”概念的引入通过蜻蜓、树叶、蝴蝶、脸谱等实物图形引出对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对称物体的特点,并感受对称物体因其匀称、均衡而给人的美感。

(为了不使学生在理解上造成困难,我们在这儿不出现“轴对称”的概念,只说“对称”。

)例2(概念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剪衣服的活动过程,并让学生仿照着随便剪一剪。

第五单元-镜面对称

第五单元-镜面对称

课题名称:镜面对称教学年级:二年级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主要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68页例2、“做一做”2.教材编写特点《镜面对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9——71页的内容,属于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

教材非常简洁,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湖面倒影和照镜子的情境开始引导学生了解镜面对称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这类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多见的,以此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几个“照镜子”的练习,感受镜面对称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镜面对称是相当于一个平面形成的对称。

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照镜子的活动,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初步了解镜像的性质。

通过“做一做”的活动,让学生亲自照一下镜子,通过镜子内外的人的前后位置和左右位置的关系进一步感受镜面对称的性质,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照镜子的时候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4.我的思考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前一课时“对称图形”知识的延伸与拓展。

这部分内容是根据“课标”要求新增加的。

从教材编写的意图来看,“镜面对称”这部分内容不是纯粹的知识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性活动,它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目标。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整个教学过程应以教材为基础,并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多种感悟情境和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镜面对称”特征。

例3通过湖面的倒影(相对水平平面的对称)、照镜子(相对竖直平面的对称)这两类最常见的现象,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的现象,理解镜面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本节内容的“做一做”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很难理解镜子内外人的前后位置和左右位置的关系,较好的办法也是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亲自站在镜子前方,做一做动作来感知(如条件不允许,可布置成课外作业回家感知)。

在此基础上,还可做一些小游戏来进行巩固,如“镜子里的你”,甲、乙两个学生面对面站,甲做动作,乙回应,乙回应的动作应是甲在镜子里的动作,乙充当甲镜子里的影像。

二年级上册《镜面对称》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镜面对称》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镜面对称》说课稿二年级上册《镜面对称》说课稿1一.说教材:镜面对称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的第三课时。

本节课的教材通过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湖面的倒影、照镜子”。

让学生认识镜面对称,初步感受镜面对称的特点,知道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现象中包含着重要的教学思想。

教材通过设计照镜子的活动,让学生亲自照一照,通过镜子内外的人的前后位置和左右的关系进一步感受镜面对称的性质,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二.说教法:教学力求体现自觉性、民主性原则。

采用学生独立探究和老师适当引导的方法进行。

自主性教学原则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听为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

利用自主探究的基本模式、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主线。

加强学生共同探究、独立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天赋和数学美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本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力求借助这些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感受对称美、突破难点,提升效率。

三.说学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共同合作的能力,,从而落实教法中的“三动”,让学生学会观察、想象、操作、验证。

从具体操作中来验证自身想象的结果,把自身的所看、所想,愿意说给别人听,让学生想说、会说。

逐步练就“会学”的本领,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过程:这节课以明明的一天贯穿始末。

这样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升他们的兴趣。

低年级的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坚持,这是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

因此,让学生在整节课上都以饱满的情绪贯穿始末,是我在这节课坚持的理念。

一.创设情境。

本课以明明的一天贯穿始末。

1.课件演示。

上午,来到了公园。

提问:观察,你们知道了什么?2.过渡到第二个情境,中午,明明来到了红红家里,进到屋里,却发现那儿还有一个明明,和自身一模一样,他做什么动作对方也做什么动作,为什么会有两个明明呢?谁是真正的明明呢?你们能帮明明解开这个谜吗?通过引导学生观看这两个情境,不但使学生初步感知了镜面对称的特点,而且也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对称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打下了基础。

二年级上册《镜面对称》

二年级上册《镜面对称》

下面说法对吗?
(2)女孩举起双手,镜子里的女孩也举起双 手。
这是小明照镜时的情 形,请问实际上小明 是哪只手拿球? 是哪只手拿球? 左手拿球
这是小芳 照镜时的情形, 照镜时的情形, 请问实际上小 芳是哪只手梳 头? 左手梳头
11:00
6:00
12:00
……………… ………………
欣赏了这几幅图,你有什么发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观察这幅图,你又有什么发现? 观察这幅图,你又有什么发现?
镜 面 对 称
我们也来照镜子 1、前后活动头部 ; 2、上下活动头部 ; 3、左右活动头部 ; 你 有 什 么 发 现?
下面说法对吗?
(1)女孩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女孩向后退 一步。

二年级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五单元知识点整理一、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1. 字词积累。

- 会认的字:这一单元有许多新的生字需要认识,例如“刺、猬、板、凳”等。

要准确掌握这些字的读音,通过反复认读、拼音辅助等方法加深记忆。

- 会写的字:像“采、背、板、椅”等字,要注意字的笔画顺序、字形结构。

比如“采”字,上下结构,上面是“爫”,下面是“木”,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的规范。

- 多音字:如“教”,在“教室”中读“jiào”,在“教书”中读“jiāo”。

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准确判断多音字的读音。

2. 课文内容。

- 故事讲述了一只青蛙和一只小鸟对于天的大小的争论。

青蛙坐在井里,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在天空中飞翔,看到的天是无边无际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 文中的对话描写很精彩,要注意青蛙和小鸟对话时的语气。

青蛙的话充满了无知和固执,小鸟的话则比较客观。

- 这篇课文是一则民间故事。

寒号鸟和喜鹊是邻居,冬天快要到了,喜鹊忙着做窝准备过冬,而寒号鸟却整天出去玩,不听喜鹊的劝告。

最后寒号鸟在寒冷的夜里被冻死。

故事教育我们要勤劳,不能得过且过,要为将来做好打算。

- 文中描写寒号鸟和喜鹊的动作、语言的句子很有特点。

例如寒号鸟“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表现出它的懒惰和拖延。

- 故事中的种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却不管叶子上的蚜虫,最后葫芦都落了。

这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中的问题。

- 文中对葫芦的描写很细致,从开始的“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到后来葫芦的掉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 语文园地五。

- 识字加油站:通过认识表示身体部位的字,如“股、脾、胃”等,扩大识字量,并且可以了解这些字的部首和字义的关系。

- 字词句运用:学会用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不同的语气,如句号表示陈述,问号表示疑问,感叹号表示强烈的感情。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镜面对称》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镜面对称》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镜面对称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平面镜成像的一些特点。

2.通过假想、观察、实验等活动理解镜面对称,发现和提出尝试解决问题。

3.在探究、实验中领略镜面对称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主动探索未知。

二、教学重点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三、教学难点探索镜面对称的性质:上下、前后位置不变,左右位置相反。

四、教学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面小镜子。

教师准备一些镜面对称的图片。

学校里有大镜子的组织学生去镜子面前“照一照”,如果没有,教师准备一面大镜子。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引出水面对称1.讲述“猴子捞月”的故事,引出问题。

——月亮真的掉到水里了吗?猴子为什么捞不到月亮?2.汇报:平静的水面就象镜子一样,猴子捞的是天上月亮的倒影,当然捞不到月亮。

水面这个大镜子真是太奇妙了。

3.同学们,平常你见过这种现象吗?出示第一幅主题图。

让学生说出主题图中的倒影。

4.继续欣赏水面对称图片(说明这些都是对称现象,大小形状一样,是一种上下对称。

)视频:公园岸边景色和湖中倒影形成镜面对称现象5.导入镜面对称师:除了水以外,你还见过能照出人或其他事物的东西吗?(镜子里。

出示第二幅主题图。

映在镜子里的擦桌子的男孩。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镜面有关的数学知识。

(板书:镜子里的数学)你们想知道镜子里有哪些数学吗?先想一想再提出你最想知道的有关镜子里的数学问题?视频:小朋友在镜子前做运动[以生动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通过观察生动有趣的情境,并结合平时的认知,初步悟出人在镜子里可以成像,像和人的动作一样。

](二)镜面对称,探究镜面对称的特征师:刚才我们看到了镜子里的擦桌子的男孩,你们想不想自己到镜子前去做一做动作,照一照自己呢?师:那么,大家一起来观察观察“我们“和”“镜子中的我们”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变?(学生们投入到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的探究活动中。

镜面对称,你了解它吗?

镜面对称,你了解它吗?

镜面对称是一种物理现象,在新课改中,它出现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本上。

教材要求学生通过活动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的现象。

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依据教学参考书中的一句话:“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而进行引导学生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课本中所出示的均是人照镜子的图,但在教学中不可避免的是一些实物照镜子,这时教学出现问题。

试问我们教师只是本着教学参考而教吗?这样的教学是否肤浅?学生,教师是否对镜面对称的认识是混沌不清呢?答案好似不言而喻了。

笔者就自己的粗浅认识来与大家交流对这一部分的研究。

一、什么是镜面对称我们的教学参考中对镜面对称有一定的阐述;镜面对称、也就是相对与一个平面形成的对称,湖面的倒影,人在镜子里可以成像,这些现象都是学生生活中经常看到的。

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理解起来比较方便。

其中湖面的倒影是相对水平平面的对称,而照镜子是相对竖直平面的对称,这是最常见的两类镜面对称。

但笔者认为要想清楚的认识镜面对称,那就要先明白对称的意义。

对称;是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一点、直线或平面,在形状、大小、长短和排列等方面都相等或相当,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那么镜面对称是物体,图形的某一个面或某一点以法线为对称轴一一对应。

(此概念源于高一课本B 版必修)二、镜面对称的几种情况照镜子是多么平常的一件事。

我们所有的人都会照镜子。

但镜面对称有几种不同情况,这可能是许多人没有留意到的吧。

1.具有生命的人或动物照镜子当具有生命的人或动物照镜子时,镜面对称具有上下,前后位置不变。

左右位置相反的特点,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此时、无论照镜子的人,还是旁观者的人都是以镜子前实像的视觉点为出发点去观察去判断。

2.不具有生命的物品照镜子当我们拿一个不具有生命的物品去照镜子,此时我们会发现镜外的实物与镜子中的镜像成一一对应的关系,没有发生左右位置相反的变化。

这是为什么呢?事实上,很简单因为我们观察的视觉出发点是我们(旁观者)3.不具有生命的特殊物品照镜子不具有生命的特殊物品的镜面对称现象是报纸上的字、钟表上的数字、书上的字等,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数字、字它们在照镜子的时候后面有背景,这样的镜面对称就具有左右位置相反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