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历史时政热点中外货币与金融
中国经济学大事记(2007年7月)
出研究教授 陈文雄一行访 问中 国人 民大学农业 与农村发 展学
置 医曩圈
中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江西财经大学
为江西 财大 教职员 工代表 作 了题为 《 中国高 等教育 发展 的战 略思考》 的学术报 告 , 对近年来我 国高等教 育发展 的成 就和存 在的问题作 了深入分析 , 并就进 一步提 高高等教育质 量 , 做强 高等教育事业 提 出了 自己的见解 。
上, 各位 领导和专家 围绕人 大报 告 , 中国经济增 长速度 的性 就 质、 宏观流动 性过剩与微 观流动性 约束并存 的困境 、 中国外汇 储备 的调整与管理等 问题进行 了积极有益 的讨论 。
域取得杰 出学 术成果的 4 0岁 以下青年 学者 的学 术奖励 , 曾道
智教授 为第二届 (0 5年度 ) 下奖得 主 。在 香大 曾研究室 , 20 坂
荣 获 享 有 盛 名 的 G gehi 奖 。 ugnem
团医 瑚咽
波兰革但斯克大学副校长安娜・ 莎尼亚夫斯
卡 和马尔 采列 ・ 尔德尔 斯基教 授来访 人 民大学 欧洲研 究 中 布 心并进行讲 学 。 演讲后 , 副校长陈雨露教授 会见 并宴请了代表
团。
国医圃
应浙江大学的邀请 , 斯坦福大学 SR PI E的
后 H r o n M ruei n n o k两 位 教 授 与 金 ar R we 、 ag rreGo gHa c y t c
国医— 啁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 P I  ̄ I R) :F 高级研究员、
2007年高考热点问题简析
2007年高考热点问题简析一、香港回归10周年及2007年的两岸关系1、背景材料:(1)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10周年纪念日。
(2)2007年,在祖国大陆积极筹备党的十七大、全力准备迎接2008年奥运会之际,“台独”势力会采取一系列破坏两岸关系的举动,试图加速谋求“法理独立”的步伐。
2、相关链接:(1)香港问题:香港的沦陷过程及原因;香港的回归过程及原因;“一国两制”方针;区旗区徽;回归的意义。
(2)两岸关系问题:近代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两次分离的原因及过程;两岸关系的现状及其国际国内原因;我国处理台湾问题这一内政问题的方针政策(“一国两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等。
)。
3、例题:2007年是香港回归10周年,香港回归是祖国统一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2007年也是两岸关系发展中十分关键的年头。
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材料四2007年将是台湾政局演变十分关键的年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中台办国台办主任陈云林2007年新年贺辞(1)据材料一,分别写出两面旗帜的名称及其首次正式升起的时间(要求具体到年、月、日)。
(2)据材料二,结合16世纪以来列强的侵华进程分析澳门和香港的沦陷历程。
试述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伟大历史意义。
(3)造成材料三中“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试述明清以后台湾两次被外国占领及其回归的过程。
《乡愁》一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中所述局面至今仍未改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据材料四,结合当前形势分析2007年两岸关系面临哪些“重大机遇”?又面临怎样“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祖国大陆应当采取什么对策?(5)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你得到了那些认识?参考答案:(1)①图一: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1997年7月1日。
07年以来的货币政策
2007年是我动国用紧缩货币政策最为频繁的一年,但因为我国当时面临着流动性过剩的局面,所以紧缩效应不是很明显。
呵呵,存款准备金率因为其效应过于激烈,被人们称为“休克疗法”,不宜频繁动用,但我国07年就十次提高,说明了我国政府的无奈,公开市场操作是最为灵活的工具,效果也立竿见影,毕竟可以很快收缩流动性,而且央行也可以灵活的进行操作,因而政府在调控方面应该结合多种工具,再贴现率这东西不好说,我不太了解了。
呵呵央行年内第六次加息突然而至,令人大感意外。
据报道,央行决定从2007年12月21日起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提高到4.14%,调高了27个基点。
从时间点看,此次加息的确有些意外。
之前11月份CPI数据出台,因其创出11年来新高,市场曾广泛预期加息举动将随之而至。
但是,面对市场惯性化的思维模式,央行却选择了“按兵不动”。
也正是因此,有关汇率政策将成为主要选择工具、12月份CPI涨幅数据将会回落等说法开始盛行,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央行的静默举动。
然而,偏偏在市场对年底再次加息逐步“放松警惕”之时,却最终成为政策预期兑现之刻。
对于此次加息出台时间的意外性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其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从紧”,利率政策作为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尽管长期看有逐步被汇率政策替代的可能性,但是总归难以被彻底摒弃。
毕竟加息能够通过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存款的流出成本,发挥抑制投资过热的作用。
其二,加息的政策效果一直备受争议。
由于此次物价上涨主要源自于农产品成本的推动,单纯加息动作不仅无助于增加农产品供给,反而可能增加其生产成本,成为推高价格上行的因素。
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对此表示出一定认同,他表示“由于CPI涨幅中食品价格上涨贡献较大,加息对这种情形是否有效正在研究之中”。
由此,加息动作出台本身实属正常,只是要让政策效果更优,避免其无效甚至是背道而驰的结果,就需要央行在具体加息的比例上“颇费思量”。
案例10:2007年前三个季度中国货币供给状况及金融宏观调控
案例10:2007年前三个季度中国货币供给状况及金融宏观调控一、基本原理1、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措施是一国政府着眼于全局和长远发展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宏观调控主要依托于一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和协调。
对货币政策来说,如何实现货币供给的合理、稳健是保证货币供求真正、持久平衡和实现整个宏观调控有效的关键所在。
2、货币政策宏观调控要走市场化路子,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只有走向市场化,才能充分运用市场调控手段,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功能,通过企业的市场反应实现对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结构、体制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问题。
3、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经济加速发展时期,经济生活中的问题有其特殊的复杂性,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有个过程。
所以在具体实施中,在手段运用、成本与效益、目标之间以及长短期限等方面必须做出合理且可行的权衡。
4、要用积极的办法科学合理地进行调控。
要坚持实事求是,对症下药。
宏观调控中要注重“调整结构”,不要“只压总量”;要“点刹车”,不要“急刹车”;要“切一刀”,不要“一刀切”。
要做到全面分析,准确把握,顺势而为,量力而行,讲求实效。
二、案例内容(一)货币信贷概况2007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金融宏观调控取得成效,金融平稳运行。
货币信贷运行总体上继续向金融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
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广义货币总量增速在连续6个月下降后小幅回升。
2007年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24.4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增幅比上月末提高0.3%,比2003年同期低6.7%。
狭义货币M1余额为9万亿元,同比增长13.7%,增幅比2003年同期低4.8%。
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2.1万亿元,同比增长12.1%。
2、储蓄存款同比少增加2007年9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金融机构,下同)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4.8万亿元,同比增长15.3%,比年初增加2.8万亿元,同比少增加4219亿元。
2007年时政热点专题分析1.rar
2007年时政热点专题分析1一、热点综述2006年10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温家宝总理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各项工作中。
”(1)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3)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
”讲“全面”、“协调”、“可持续”,本身都不是目的,目的都是为了发展。
因此,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一定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主题。
(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邓小平同志反复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要扭住不放。
(5)不再单以GDP的增长来考核政绩。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五个统筹”,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我们不能眼里只盯着GDP,只顾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综合链接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党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相互贯通的。
三、综合实练1、分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不能两眼只盯着GDP,只顾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2007年高考时政热点专题
2007年高考时政热点专题(据《2007高考政治社会热点与模拟测试》、2007年的《考试报》(高考政治)和《中学生时事政治报》整理)专题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考试报》(高考政治第25期)关注点:从政治学科看,高考命题集中在坚持用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主要内容包括国家职能、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宏观调控、社会保障制度、分配制度等。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于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
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
一、背景材料:P52二、知识点结合:(一)经济学常识1、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国家的宏观调控(注意调控手段、分配政策、财政及税收手段的调节)3、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坚持效率优先,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分配制度内容、措施)4、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5、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关注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保护问题)。
6、市场交易原则。
公平是市场交易的灵魂,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所以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做到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7、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8、有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哲学常识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按社会发展的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否则贫富两极分化,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
3、联系(不和谐的现象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关系)、发展(内外因、量变与质变、前进性与曲折性)、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看待成就与不足)4、因果联系(自觉性和预见性)5、整体与部分关系6、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7、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可忽视次要矛盾)8、两点论与重点论9、认识的变化发展10、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1、人民群众的作用,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12、价值观导向作用与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三)政治学常识1、我国的国家性质2、国家职能:政治、经济、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2007年政治高考考点整合表
2007年政治高考考点整合表2007. 2科领域科节大考点小考点页热点经济常识基本理论商品经济1.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P6(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纸币的产生和发展P13(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P262.市场经济与经济制度(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P47(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P36社会再生产环节生产环节3.企业和经营者(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兼并与破产P68(2)企业经营者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P834.产业和劳动者(1)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P98(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P115分配环节5.财政税收和纳税人(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P2(2)税收与纳税人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P176.银行和储蓄者(1)我国的银行银行的产生;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银行的业务和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P36(2)公民的储蓄存款储蓄及其作用;债券与商业保险P51流通与消费7.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1)商品服务市场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市场交易原则P64(2)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家庭消费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P74国际贸易8.世界市场和我国对外贸易(1)当代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经济全球化;外汇与汇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P96(2)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P112(3)关税P115科领域科大考点小考点页热点哲学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世界是物质世界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P6(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P14(3)人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P2.72(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28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P46(2)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P59(3)规律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P72(4)坚持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P86(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P94(6)内因和外因内因和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118(7)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P126(8)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P133(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P138认识论(1)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P2(2)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认识中作用P11(3)实践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P120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P40(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的作用;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48(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调节作用;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P52(4)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p-72(5)理想与现实树立崇高理想;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P94(6)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P125科领域科节大考点小考点页热点政治常识国家制度1.我国的国家制度(1)我国的国体国家的性质和职能;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国家职能P 6(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P20(3)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依法治国P42(4)我国公民与国家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p.54政党制度2.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1)政党与政权政党的特征;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当代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P70p85(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P72(3)加强党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P77国家政策3.我国的民族和宗教(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的基本特征;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98(2)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我国的宗教政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P1164.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1)当代国际社会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主权国家及其权利;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国际法的概念和作用P134(2)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P145(3)我国的对外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P154时事政治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两会六中经济会精神、民生民权问题、政府改革、换届选举、反腐败、打击商业贿赂和保护知识产权、分配改革、人民币升值,工行上市、外汇过万亿、入世过渡期过、灾害天气、三峡工程、青藏铁路、长征70、质量(欣弗、红心鸭蛋,老字号倒)、四川工业强省、四川旅游资源、和谐世界、上海合作组织、中非50、中东盟15、中欧战略、伊朗朝鲜核问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十一五规划》,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创新型国家,构建新农村、和谐社会建构,和谐文化建设、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干部八大作风建设、“八荣八耻”、《江泽民文选》、教育优先发展,《监督法》、新〈〈义务教育法〉〉、《破产法》、《反垄断法》、《物权法》,宏观调控(“双稳健”经济政策、积极就业政策、人才强国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发展现代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政治高考B、考核目标和要求2007. 2目标要求关键知识能力方法样题获取和解读信息1、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采信知识载体审题能力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要素=立意(试题主题)+情景(试题环节)+设问(试题要求---要求+方向+内容)试题呈现方式:文字与图表、数据综合:学科间和学科内综合1、材料、图表(经、政)反映(各反映或共同反映)什么现象?或说明了(体现了)什么(哪些)科道理?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学科——综合科、范围、具体)知识分析、说明或解决具体问题。
2007十大国际金融新闻
2007十大国际金融新闻1 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多国央行联手救市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金融格局的影响再次展示了经济全球化的整体性和脆弱性达到何种惊人程度。
金融工具将不仅仅是“器”,任何与流动性这一阿克琉斯脚踵沾边的细小杠杆都隐藏着巨大的杀伤力。
特里谢在欧洲银行大会上的严肃发言言犹在耳:先生们,对金融工具的监管刻不容缓。
各国央行在略为矜持的犹疑后马上被市场拖入拯救流动性的奋战中。
尽管数以千亿计的美金暂时阻止了形势的恶化,但是面对由成千上万的金融工具格致隔离开的金融市场二元结构的根深蒂固的对立矛盾,2008年无疑还是艰难多舛的一年。
2 美元持续走低,各国喜忧参半从短期来看,次级信贷危机自然是促使美元下行的直接因素之一。
但是从历史上看,巨额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的双赤字严峻状况是美元走低的更大驱动力。
美元贬值对于美国本身似乎利大于弊,而作为国际金融系统最重要的存储货币,美元疲软令其他国家亦喜亦忧。
欧元作为国际货币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但是强势欧元使本来发展就日渐趋缓的欧洲在国际贸易方面的竞争力被削弱。
亚洲各国央行纷纷抛本币买入美元防止本国货币对美元升值过快。
外汇储备已日渐烫手的中国显然不会在汇率问题上掉以轻心,连普通股民现在也可以看出国家在抑制通膨加息和稳定人民币升值步伐之间的左右为难。
3 石油价格突破百元,能源话题再度升温在金融市场如此动荡的2007下半年,石油与黄金大幅飙升,大宗商品成为资金的避风港显然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加之委内瑞拉、伊朗搞事不断,尼日利亚天灾人祸,多年忽悠的百元线终于在08年赢得开门红。
4 欧洲遭遇非洲说“不”,再次凸显世界变局尽管近年来中非、印非合作炒得很热闹,不过非洲在欧洲人眼中的自留地身份并未发生明显改变,但是07年里斯本欧非峰会上的多处摩擦却让欧洲不得不开始正视一个羽翼正逐渐丰满(别人塞来很多鸡毛掸子)的非洲大陆。
为了维护本国脆弱的民族工业,很多非洲国家对欧洲为自己畅通无阻大开绿灯的贸易合作协议提出质疑。
2007—2015年新课标卷高考政治知识点、高频考点分布(最新、简洁)
2007—2015年新课标卷高考政治知识点、高频考点分布(最新、简洁)2007-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政治高频考点:一、《经济生活》高频考点:1.商品价值量、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3年(2008、2010、2011年)2.外汇、汇率、人民币升值——4年(2008、2009、2010、2013、2015年【人民币贬值】)3.消费(生产与消费、价格与消费、消费与公民与企业与国家、消费观念、消费结构)——6年(2007、2009、2011、2013年、2014、2015年)4.市场经济(市场调节、宏观调控)——6年(2007、2008、2009、2012年、2014、2015年)5.企业、公司(企业利润;公司经营、破产、兼并;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劳动生产率;企业自主创新)——7年(2008、2009、2010、2011、2012、2013年、2014年)6.《经济生活》计算题:2007年,个人所得税;2008、2011年,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2009年,银行贷款与企业利润;2010年,外汇汇率与商品价值量;2012、2015年,未考计算题;2013年,汇率变动的影响及企业利润率的计算;2014年,利率的计算。
二、《政治生活》高频考点:1.政府的有关知识——8年(2007、2008、2009、2010、2012、2013年、2014、2015年)2.人民代表大会制——2年(2010、2011年)3.公民的有关知识——8年(2007、2008、2009、2011、2012、2013年、2014、2015年)4.党的知识——2年(2011、2013年)5.政党制度——2年(2012、2013年)6.国际关系、外交政策——6年(2007、2008、2009、2010、2012、2015年)三、《文化生活》高频考点:1.文化的作用——5年(2007、2008、2010、2011、2013年)2.文化的传承、继承、发展、创新——6年(2007、2011、2012、2013年、2014、2015年)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4年(2007、2008、2010、2015年)4.文化的多样性——3年(2009、2012年、2014年)四、《生活与哲学》:1.意识能动性、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007年高考历史时政热点中外货币与金融
2007年高考历史时政热点中外货币与金融2007年高考历史时政热点中外货币与金融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东区)/张江平/彭鋆奇【背景材料】在07年初之时,一系列有关货币的消息纷至而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元已取代美元,成为国际债券市场上的世界主导货币;俄罗斯、委内瑞拉、阿联酋、伊朗等石油大国先后决定其外汇储备要从美元向欧元转移;同时,人民升值持续冲击人们的心理防线,人民币汇率徘徊在7.80前后。
【知识串讲】一、中国史上的货币与金融通宝”的范式,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
6.北宋: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标志着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
7.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这既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的结果,也适应了“一条鞭法”的实行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8.南京国民政府:1935年法币改革和四大家族控制金融。
9.新中国:人民币的发行与建国初期的银元之战。
银元之战:①起因:部分大资产投机者试图通过银元投机来阻止人民币进入上海市场流通,并获取暴利。
②内容:中国政府采取了行政干预手段平息风波。
③实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争夺市场领导权的斗争;④意义:稳定了物价结束了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二、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1.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8世纪中期--1944年)(1)工业革命后确立: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霸主。
(2)一战后动摇:一战后,英国由债权国变成债务国,伦敦和纽约都是世界金融中心,英镑与美元同为世界货币。
(3)二战后崩溃:二战使英国经济受到严重削弱,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
2.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44年以后)(1)一战后崛起:一战后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伦敦和纽约都是世界金融中心。
(2)二战后确立: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弱,同时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资本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2007年高考政治热点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资料
专题二、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热点背景】2006年12月5—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把“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作为2007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作为必须把握好的五个政策原则之一。
并指出,重点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规模,在优化结构中促进经济总量平衡。
坚持有保有压,不搞一刀切。
更多地运用经济杠杆、法律手段引导和规范经济行为。
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
【专题分析】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必要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
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
(2)重要性:能够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
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它能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宏观调控的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以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4.2007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1)要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当前工作的着力点,就是要合理控制投资增长,努力优化投资结构。
坚持以增加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民消费为重点,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2007年高考政治备考关注12大热点问题
2007年热点问题专讲第七讲:提高国家宏观调控水平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联系近两年出现的房价一路飘升、商业贿赂等不正常的经济现象,分析说明国家在加强其他措施予以打击、调节的同时,加强宏观调控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考点背景透析】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的重要调控体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发挥这一调控体系的作用,避免经济发展出现大的波折。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中由于供给不平衡、炒作等原因而在房地产行业、能源等行业出现了供需严重不平衡,房价一路飘升、煤价攀升的同时,也出现了炒房团、炒煤团,以及各个行业里(如医药等)的都存在的商业贿赂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这需要国家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予以整治、打击的同时,更要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予以调节,以保证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
【相关资料精粹】相关材料1: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客观要求;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2)由于单纯的市场机制调节存在着自身的弱点和消极作用,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明显的缺陷,它往往既不能从整体上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也不能达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所要求的共同富裕。
因此,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和改善政府的宏观调控。
(3)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
二者缺一不可,不能把它们割裂甚至对立起来。
相关材料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1)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和首要任务。
总量平衡必须建立在结构合理的基础上。
为了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就必须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结构合理了,总量平衡了,才能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政治]2007年政治或文综高考须知热点问题
[政治]2007年政治或文综高考须知热点问题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的热点问题——十六届六中全会、医疗改革、教育政策、公共卫生、和谐劳动关系、民主权利保障等。
2、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方面的热点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调利率、消费税调整、房地产调控、防止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土地保护、发展文化产业、、反盗版、“三品”安全、反垄断法、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完善市场秩序等。
3、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热点问题——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的热点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农民工权益、农村合作医疗、中央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等。
5、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热点问题——保护知识产权、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义务教育法》修订、建设创新型国家、院士大会、科协七大、嫦娥工程、庞加莱猜想等。
6、坚持科学发展观方面的热点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绿色GDP、新能源观、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等。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方面的热点问题——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民族精神、保护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十一五文化纲要》、反对恶搞、文明上网、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等。
8、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方面的热点问题——人大监督法、转变政府职能、诚信政府、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反腐倡廉、审计工作、人大政府换届选举、人事制度改革等。
9、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方面的热点问题——《文选》发行、建党85周年、反腐败及陈良宇的问题、中央出台干部任期规定等。
10、实现民族共同繁荣方面的热点问题——青藏铁路、三峡大坝、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建设等。
11、实现祖国统一方面的热点问题——两岸经贸论坛、胡锦涛四点建议、拒绝台湾加入联合国等。
12、弘扬奥运精神方面的热点问题——奥运体育图标、福牛乐乐等。
13、共建和谐世界方面的热点问题——贸易顺差、外汇储备、中非合作、俄罗斯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亚欧会议、中国的国际援助、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国-东盟关系、朝鲜核问题、中美中日等关系等。
2007年高考宝典之时政热点篇:关注高考热点、提高应对能力旧人教
2007年高考宝典之时政热点篇关注高考热点提高应对能力——解答高考热点常用关键词一、07年重大时政热点的常用关键词整合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一)时事热点1、06-07年央行加息与提高存款储备金;2、2006年土地、房地产市场调控问题;3、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问题;4、坚持节能降耗问题。
(二)关键词●时事术语:1、科学发展观、政绩观。
2、又快又好。
3、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4、稳健财政政策。
5、稳健货币政策。
6、调整产业结构。
7、新型工业化道路。
8、循环经济●经济常识:1、宏观调控的必要性: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②市场调节有自身弱点和缺陷。
2、宏观调控的重要性:①是社会主义市场基本特征之一;②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3、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4、宏观调控的手段:①经济手段;②法律手段;③行政手段。
●哲学常识1、物质决定意识,因此,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规律是客观的,要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3、矛盾具有特殊性,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5、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6、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政治常识1、政府: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②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捍卫者;③对人民负责原则;④依法治国原则;⑤国家职能(主要是经济与公共服务职能)2、中国共产党:①党的性质;②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领导核心;③党应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④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⑤科学执政、依法执政。
二、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时事热点1、十六届六中全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社会热点——07年金融危机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07年金融危机2007年7月,美国开始发生次贷危机,这年12月,美国经济开始下滑,并迅速升级为金融危机。
这是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美国的五大投资银行中,贝尔斯登已被收购,美林自卖其身,被美国银行收购,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只剩高盛和摩根史坦利在勉力维持。
全球金融市场也在面临不小的挑战,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事实上,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并未超越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逻辑,因为从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来看,导致危机的根源是同一的,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限性。
只不过以消费过度和负债消费为特征的次贷危机,造成一种虚假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经济繁荣,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能力无限增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矛盾。
马克思对危机根源的深刻分析,对我们清醒认识当前的金融危机的实质,具有更加直接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金融危机的理论,是建立在货币危机理论的基础之上的。
马克思认为,货币危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必然产物,在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中,就蕴涵有危机的可能性。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可能性会呈现为现实性。
在现实中表现为资金支付链条的断裂。
商品不能转化为货币,使商品贬值;债务不能转化为现实货币,使债务到期无法偿还;信用货币不足,银行和工厂纷纷倒闭。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述金融危机时,频繁提到银行利用提高贴现率的办法来阻止或缓和金融危机。
在当时实行金本位的条件下,信用货币银行券(纸币)与黄金挂钩,银行券可兑换成黄金,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人们都涌向银行,要把纸币兑换成黄金。
银行则提高贴现率(即提高票据贴现时由银行扣下的利息的利率),实际上是用以控制黄金的流出。
马克思恩格斯所论述的货币危机理论的核心,是支付链条的断裂,信用的破坏和商品的贬值。
在一般情况下,危机常常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另一种是银行信用的危机。
高考政治五大热点专题分析训练
2008高考政治备考:五大热点专题分析训练一、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热点材料】2007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及调整2007年末国债余额限额的议案》,批准财政部发行15500亿元特别国债购买外汇,以此作为即将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资本金来源,该公司由央行和财政部共同组建。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批准,2007年9月17 日财政部宣布,自9月18日开始面向社会各类投资者发行第二期特别国债。
本期国债期限15年,票面年利率为4.68%,每半年付息一次,利息支付日为每年3月18日、9月18日,2022年9月18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
【分析点拨】1.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经过国家权力机关批准的预算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政府不得随意变动。
特别国债作为国家财政的重大变动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批,体现了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财政活动的监督。
2.国债是政府为筹措资金所发行的债券,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具。
我国发行特别国债的目的是减少货币流动性过剩,抑制通货膨胀,体现了国债在调节经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
【针对训练】2007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及调整2007年末国债余额限额的议案》,批准财政部发行15500亿元特别国债购买外汇。
据此回答1~2题。
1.政府发行国债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财政收入B.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C.平衡财政收支D.改善居民生活2.2007年9月18日、9月24日,面向社会发行的特别国债遭遇个人投资者的冷遇。
在目前的情况下,导致我国特别国债受冷遇的主要原因是:①政府信誉下降②国债的相对收益不高③居民收入减少④居民投资渠道增加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1.B.政府发现国债可以形成财政收入,平衡财政收支,但其目的都是为了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
2.C.①③不符合实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高考历史时政热点中外货币与金融
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东区)/张江平/彭鋆奇
【背景材料】
在07年初之时,一系列有关货币的消息纷至而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元已取代美元,成为国际债券市场上的世界主导货币;俄罗斯、委内瑞拉、阿联酋、伊朗等石油大国先后决定其外汇储备要从美元向欧元转移;同时,人民升值持续冲击人们的心理防线,人民币汇率徘徊在7.80前后。
【知识串讲】
一、中国史上的货币与金融
1.商朝:前期以贝作为货币,后期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标志着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2.战国:各诸侯国都有铸币权,如赵国铲币、齐国刀币、秦国圆形方孔钱、楚国蚁鼻钱较著名。
这一方面反映了经济发展、城市兴起和商业繁荣,也反映了诸侯割据和国家分裂的历史状况,妨碍了各地区的经济交往。
3.秦朝: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钱(半两钱)作为统一的货币,通行全国。
它标志着古代货币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制演变,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4.西汉:汉武帝时,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
标志着地方铸币权向中央铸币权的演变,对稳定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5.唐:唐高祖废五铢钱,铸“开元通宝”。
它标志着由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开元通宝”的范式,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
6.北宋: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标志着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
7.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这既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的结果,也适应了“一条鞭法”的实行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8.南京国民政府:1935年法币改革和四大家族控制金融。
9.新中国:人民币的发行与建国初期的银元之战。
银元之战:①起因:部分大资产投机者试图通过银元投机来阻止人民币进入上海市场流通,并获取暴利。
②内容:中国政府采取了行政干预手段平息风波。
③实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争夺市场领导权的斗争;④意义:稳定了物价结束了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二、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
1.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8世纪中期--1944年)
(1)工业革命后确立: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霸主。
(2)一战后动摇:一战后,英国由债权国变成债务国,伦敦和纽约都是世界金融中心,英镑与美元同为世界货币。
(3)二战后崩溃:二战使英国经济受到严重削弱,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
2.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44年以后)
(1)一战后崛起:一战后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伦敦和纽约都是世界金融中心。
(2)二战后确立: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弱,同时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资本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3)1973后解体:1973年石油危机,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3.欧元的崛起:1999年1月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成功启动,标志着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正式建立。
欧元的出现,对欧元区经济
的协调发展和稳定增长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欧洲区域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或联盟的建立取决于各国或集团经济实力,反映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衰和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三、世界史上的重大金融事件
1.资本主义兴起时代
(1)寻金热:14、15世纪,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货币日益取代土地而成为社会的主要财富,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货币和黄金。
对黄金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
它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
(2)早期殖民掠夺:主要方式是抢劫和掠夺(如西班牙的主要手段就是掠夺金银)。
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是欧洲原始资本积累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3)价格革命:从殖民地掠夺回大量金银,使西欧的贵金属增加了,引起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货币购买力降低。
“价格革命”是原始积累的因素之一。
它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资本主发展时代
(1)创办国家控制的银行,以充实国库、稳定币值、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如拿破仑创办法兰西银行。
(2)通过战争索赔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补充资金。
如:中国近代史上《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对英法赔款各800万两白银,《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辛丑条约》赔偿白银4.5亿两等;世界近代史上,普法战争后法国赔款50亿法郎,一战后的德国赔款,等等。
3.1929-1933大危机前后
(1)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导致金融市场不稳定。
10月24日股市崩溃,大危机爆发。
(2)危机中,西方国家先后放弃了金本位,企图以此向用银国转嫁危机。
(3)罗斯福新政从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入手:①整顿银行,逐步恢复银行信行信用;②建立由联邦承担责任的联邦储备体系;③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这不但稳定了人心,还加强了美国商品对外的竞争力。
4.二战后:国际金融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和驱动力。
金融全球化提高了金融体系的运作效率,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但也加大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
【跟踪练习】
1.货币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反映。
右图不能反映下列哪个历史信息?
A.秦朝统一了文字,采用了标准字体小篆
B.秦朝统一了货币的形制
C.秦朝统一了文字,采用了标准字体隶书
题1图
D.圆形方孔体现了中国古代的自然观
2.下列哪些政策或事件与货币直接有关?
①募役法
②摊丁入亩
③一条鞭法
④新航路的开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价格革命对世界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货币购买力降低
B.货币日益取代土地而成为社会的主要财富
C.封建主阶级衰落,资产阶级壮大
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参考答案:1.C2.A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