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
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
中学地理教学资料《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关注人地关系、体现应用价值、强调学法引导的地理课程教材改革(社会版)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地理就是学习“新疆出产哈密瓜”“大庆盛产石油”,以及“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内蒙古草原辽阔”等“物产+地名”的“地方志”式的内容,而且认为最好的地理学习方法就是“死记硬背”,甚至有人认为地理学家就是“风水先生”。
其实,这种状况早已发生了变化。
上海市二期课改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了四个“关注”的课程理念:关注促进学生发展的地理;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关注实践与应用的地理;关注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地理。
基于这一理念的指导,二期课改的地理课程教材更加注重地理入门学习的兴趣激发,地理学习方法的渗透指导,地理范例的引入应用,自然与人文地理的相互融合,力求使中学地理课程能够反映学科应用价值,体现学科理性魅力。
【《标准》阐述】地理课程目标: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体验地理学习的过程,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地理思维,了解研究(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手段;树立环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积累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1997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了《重新发现地理学》一书,重点向地理学界以外的读者介绍在纷繁的学科研究前沿,如城乡规划、区域经济、环境保护、人类生态和国际关系等领域,都广泛应用了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取得的巨大的成果。
在我国,也很有必要重新发现和认识地理学。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地理学科被重视的程度大幅度滑坡,参加地理高考的学生在许多院校的系科不被兼收,很多学校地理系报考人数还不如招生人数多,第一志愿者更是廖廖无几。
在中学,地理课程也常被称之为“副课”,有的学校甚至任意削减地理课时,中学地理教师改行或流失现象也时有发生。
其实,环视我们绚丽多姿、日新月异的家园,就会惊奇地发现,她无不凝聚了地理学的独特贡献。
随着全球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地理知识已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详细解读2024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详细解读2024引言:本文将详细解读2024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旨在帮助教师、学生和家长更好地理解该标准,以便更有效地实施和学习地理课程。
一、背景介绍:2024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是根据教育改革和学科发展的需要,结合国内外地理教育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知识进行制定的。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知识和地理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求。
二、主要内容:1. 课程目标:明确了初中地理课程的培养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的培养。
2. 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地理信息素养、地理思维素养、地理实践素养和地理价值观素养。
3. 课程内容:详细列出了各个年级的地理课程内容,包括地理基础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实践。
4. 学习要求:明确了学生在不同年级应具备的学习要求和能力,以及学科评价的指标和方式。
5. 教学方法:提出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实地考察、讨论研究等,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6. 教材建设:强调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鼓励多样化的教材形式和资源利用。
7. 教师角色:明确了教师在地理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和责任,提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
三、实施建议:1. 学校:加强地理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教学资源和设施支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培养。
2. 教师:熟悉新课程标准,合理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3. 学生:积极参与地理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注重实践操作和思维训练,培养地理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4. 家长:关注孩子的地理学习情况,与学校和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提供学习支持和鼓励,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结语:通过详细解读2024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课程目标、核心素养、学习要求和教学方法等内容,为地理课程的实施和学习提供指导和参考。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24年版)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24年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24年版)前言地理课程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地理素养,提高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地理基本知识,了解地理基本规律,提高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进行地理观察、地理调查、地理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增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课程内容1.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基本结构、地图的阅读与制作。
2. 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
3. 人文地理: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等人文环境要素。
4.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跨区域地理现象和问题。
5. 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政治等可持续发展要素。
三、教学建议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2.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网络、模型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观察、地理调查、地理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
四、课程资源1. 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地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地理知识。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丰富地理信息资源,拓宽学生的地理视野。
3. 图书资源:引导学生阅读地理方面的书籍,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
4. 实践活动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等场所,为学生提供地理实践活动机会。
五、课程实施与评价1. 课程实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本课程标准,确保地理课程的有效实施。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试行稿)》(全文)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的精神,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的要求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的精神,根据上海城市发展需要和时代特点,特制订《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指导思想,确立新的课程体系。
《课程方案》旨在依托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数字化城市的教育环境,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完善学习方式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关注学生学习经历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理念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兴趣爱好、个性与特长等发展特点。
●树立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的观念,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
●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实践环节和拓宽学习渠道,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建构和丰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形成的统一。
2.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情感●丰富德育内涵,在重视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的基础上,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弘扬上海“艰苦创业、敢为人先、海纳百川、崇尚科学”的城市精神,增强学生的民主与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生命意识,重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培养。
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
中学地理教学资料《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关注人地关系、体现应用价值、强调学法引导的地理课程教材改革(社会版)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地理就是学习“新疆出产哈密瓜”“大庆盛产石油”,以及“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内蒙古草原辽阔”等“物产+地名”的“地方志”式的内容,而且认为最好的地理学习方法就是“死记硬背”,甚至有人认为地理学家就是“风水先生”。
其实,这种状况早已发生了变化。
上海市二期课改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了四个“关注”的课程理念:关注促进学生发展的地理;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关注实践与应用的地理;关注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地理。
基于这一理念的指导,二期课改的地理课程教材更加注重地理入门学习的兴趣激发,地理学习方法的渗透指导,地理范例的引入应用,自然与人文地理的相互融合,力求使中学地理课程能够反映学科应用价值,体现学科理性魅力。
重新发现和认识地理(为什么要重新发现和认识地理?)【《标准》阐述】地理课程目标: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体验地理学习的过程,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地理思维,了解研究(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手段;树立环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积累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1997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了《重新发现地理学》一书,重点向地理学界以外的读者介绍在纷繁的学科研究前沿,如城乡规划、区域经济、环境保护、人类生态和国际关系等领域,都广泛应用了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取得的巨大的成在我国,也很有必要重新发现和认识地理学。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地理学科被重视的程度大幅度滑坡,参加地理高考的学生在许多院校的系科不被兼收,很多学校地理系报考人数还不如招生人数多,第一志愿者更是廖廖无几。
在中学,地理课程也常被称之为“副课”,有的学校甚至任意削减地理课时,中学地理教师改行或流失现象也时有发生。
相关介绍~~I高中地理教材中的两个案例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是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大建设项目,著名地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大陈吉余教授为浦东国际机场选址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4年版本)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全国版)
(2024年版本)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全国版)一、前言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初中地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地理学科的基本观念,了解我国的地理环境、地理特征和地理分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地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了解我国的地理环境、地理特征和地理分布。
3. 学会使用地理图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
4. 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包括观察、描述、分析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学会地理调查、观测和实验等方法,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树立全球观念。
三、课程内容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自然环境- 地球的形状、结构及运动- 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 地壳构造与地震、火山2. 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 地图的编制与阅读-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第二部分:自然资源与环境1. 水资源- 地表水、地下水及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2. 土地资源- 土壤类型、土地利用及可持续发展3. 生物资源- 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4. 气候资源- 气候类型、气候灾害及气候资源的利用5.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分布、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三部分:人口、城市与经济发展1. 人口- 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2. 城市- 城市化、城市布局及城市问题3.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合作与经济发展战略第四部分:区域地理1. 北方地区- 地理特征、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2. 南方地区- 地理特征、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3. 西北地区- 地理特征、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4. 青藏地区- 地理特征、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第五部分:国际合作与全球地理问题1. 国际合作- 国际组织、全球性问题与合作机制2. 全球地理问题- 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四、实施建议教学建议1.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16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地理等7门学科学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16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地理等7门学科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命题要求的通知【法规类别】中等教育【发文字号】沪教委基[2016]15号【发布部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日期】2016.02.26【实施日期】2016.02.2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16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地理等7门学科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命题要求的通知(沪教委基〔2016〕15号)各区县教育局: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沪教委基〔2015〕31号)的要求,为做好2016年由市教育部门组织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网上评卷的上海市普通高中地理、信息科技、历史、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和思想政治7门学科(以下简称“7门学科”)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工作,现就上述7门学科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命题要求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7门学科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命题工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推进高中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推进高中课程改革,促进高中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切实减轻高中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
二、命题原则7门学科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分别以《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试行稿)》《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试行稿)》《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行稿)》及其调整意见、《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试行稿)》《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以及《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及其调整意见中高中阶段基础型课程学习内容为依据。
命题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偏题和怪题。
上海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上海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上海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指在上海地区高中阶段,为了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
基本认识和理解,以及对地理环境和地理问题的基本分析和解决能力,所制定的一套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
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地球和人类社会的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使他们具备对地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地理基础。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包括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地球的运动和地
理坐标,地球的地理环境,地球的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等基本知识,以及地图的使用和制作,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应用等基本技能。
二、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包括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如
地球系统、地形地貌、气候与气象、水文地理、生态环境等,以及地理学的基本科学方法和技术,如地理调查、地理实验、地理观测等。
三、地理学科的基本思维和基本素养。
包括地理学科的基本思维方式和基本素养,如地理思维方式、地理问题解决能力、地理信息获取能力、地理分析能力等。
四、地理学科的基本价值观和基本态度。
包括地理学科的基本价值观和基本态度,如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对人类社会的关爱和服务,对地球和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的责任和担当等。
总之,上海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旨在通过对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
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学习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使他们具备对地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地理基础。
希望广大地理教师和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上海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地理学科的繁荣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2024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2024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引言
本文档旨在介绍2024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内容
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理解,提高他们对地球的认识,并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2. 课程结构: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将地理课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初中一年级、初中二年级和初中三年级。
3. 主要内容:
- 初中一年级:学生将学习基本的地理概念和地球的构造,包括大陆、海洋、气候等。
- 初中二年级:学生将学习不同地区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特点,包括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文化等。
- 初中三年级:学生将学习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 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地理实验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地理观察和调查能力。
5. 评估方式:通过考试、小组项目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评估学生
的地理学习成果和能力。
目标
1. 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培养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3. 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跨学
科学习能力。
以上是2024年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旨在
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地理学习经验,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和综合素质。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详尽解读)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详尽解读)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详尽解读)一、前言1.1 课程性质初中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课程,以学习地球与地图、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为主。
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其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认识,强化其可持续发展观念。
1.2 课程理念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知识、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通过地理学习,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3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需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学会地理观察、调查、探究等方法,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课程内容2.1 地球与地图主要包括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地图阅读和绘制等知识。
学生需理解地球的自然现象,掌握地图的编制方法和技巧。
2.2 自然地理涵盖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地貌等知识。
学生需了解自然地理现象的成因、特点和变化,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3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资源、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知识。
学生需分析人文地理现象的规律,探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4 区域地理涉及世界地理和我国地理。
学生需认识世界各大洲、国家的地理特征,了解我国地理分布、自然和人文特点。
三、课程实施3.1 教学建议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
注重运用地图、模型等教具,以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2 学习评价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技能运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提问、作业批改、测验考试等。
3.3 教学资源教师可利用地理标本、地图、图表、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开展自主学习。
四、课程标准解读4.1 课程标准结构课程标准分为前言、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附录四个部分。
前言阐述课程性质、理念和目标;课程内容明确地理学科的主要知识点;课程实施提出教学建议、学习评价和教学资源;附录包括地理学习领域目标、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地理课程标准(全)
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人类正在重新审视自己以往所走过的历程,总结过去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而高速发展经济所带来的严重教训,努力探索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
这些都给地理科学以及地理课程的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目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对地观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数字地球概念的建立,也都为地理课程革新注入了活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
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类智慧圈等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因此,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
第二,地域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
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
二、基本理念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三)从方法入手学习区域
传统 “区域地理”部分的编写特点:教材将中国 分成几大区域和七大洲及其主要国家一起,按照地理 位置、地形、河湖、气候、工业、农业、人口、城市 等顺序,一个一个进行阐述。由于学术界的分区标准 不一,使得以往每一次的教材编写,都为如何进行分 区、选择哪些国家作为教学内容而争论不休。 而教师的教学则是根据教材内容逐一进行教学。这种 “八股”式的区域地理教学模式,也使学生逐渐失去 了地理学习的兴趣。
(四)从教材编写入手体现课改理念 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核心理论
五 点 编 写 意 见
联系实际,反映热点,贴近学生 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 注重地理图像与图表信息的呈示 关注跨学科知识,整合现代信息技术
(五)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依托,落实课改理念
课 堂 教 学 改 革 的 四 个 方 面
灵活组织教学内容 优化组合地理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拓宽教学渠道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地理学科被重视的程度大幅度 滑坡,参加地理高考的学生在许多院校的系科不被 兼收,很多学校地理系报考人数还不如招生人数多, 第一志愿者更是廖廖无几。在中学,地理课程也常 被称之为“副课”,有的学校甚至任意削减地理课 时,中学地理教师改行或流失现象也时有发生。 其实,环视我们绚丽多姿、日新月异的家园,就会 惊奇地发现,她无不凝聚了地理学的独特贡献。随 着全球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 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地理 知识已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的重要 组成部分。因此,中学地理课程必须也应该引起人 们的重新认识和极大关注。
在学生全面发展上,既包括其综 合素质的提高,也包括个性特长 的引导。
二期课改的地理课程教材,在区域地理学习方面有了 重大的突破。《标准》首次将学法指导作为学习的主 题纳入“学习内容”中,强调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 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使学生通过不同层次、典 型区域的学习,达到学会从不同途径了解、认识任何 一个区域的目的。 如:
沪教版(上海)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中国区域篇(上)- 1.3 《青藏高原地区》说课稿
沪教版(上海)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中国区域篇(上)- 1.3 《青藏高原地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青藏高原地区》是沪教版(上海)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中国区域篇(上)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以及人文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青藏高原的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地理概念和地理技能。
但是,对于青藏高原这一特殊地区,学生可能存在一些认知误区,比如认为青藏高原就是西藏,或者认为青藏高原就是高原而已。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认知误区进行引导和纠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以及人文特点,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青藏高原的敬畏之情,增强学生对我国国土资源的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以及人文特点。
2.教学难点:青藏高原形成的原因、青藏高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手段,创设青藏高原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青藏高原为例,分析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以及人文特点,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青藏高原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青藏高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程新授:(1)介绍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如高海拔、低氧薄、寒冷等。
(2)讲解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说明其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重要地位。
上海初中地理课程标准
上海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学科,它涉及到地球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领域,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前沿性的学科。
上海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旨在通过对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球,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上海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
学生应当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理环境,包括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等基本知识,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包括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动物资源等自然环境,了解人口、城市、交通、工业、农业等人文环境。
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球,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其次,上海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技能。
学生应当具备地图阅读能力,能够读懂地图上的地理信息,包括地形、气候、交通等信息,掌握地图上的比例尺、方位角等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地图测量和地图绘制。
此外,学生还应当具备基本的地理调查和研究能力,能够利用地理工具和方法进行地理调查和研究,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上海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
学生应当具备地理思维,能够通过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地理观念和地理意识,能够关注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关注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命运。
此外,学生还应当具备地理素养,能够尊重自然、尊重人类,具有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地球环境保护和社会建设。
总之,上海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旨在通过对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球,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球,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命运作出贡献。
最新上海市《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施方案(1)
最新上海市《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施方案一、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
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1.课程定位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具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综合性。
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
第二,地域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
第三,实践性。
地理学是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发生并发展的,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正确认识来自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加以应用。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2.课程理念⑴关注促进学生发展的地理要改变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学习中来,发现问题,收集信息,积极探究,逐步形成和发展学习地理的能力。
建立和完善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的地理课程评价体系。
沪教版初中地理课标
沪教版初中地理课标沪教版初中地理课标正文:一、课程目标1. 了解地球及其周围环境的基本特征,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 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科学推理能力。
4.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包括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球自然环境(1)地球的形态和构造(2)地球的自然环境(3)地球的气候和天气(4)地球的自然资源2. 地理要素和地理现象(1)地形地貌(2)水文(3)土壤(4)气候(5)人口、民族、文化和经济3. 地理规律和地理知识(1)地理循环和生态系统(2)地理区域化和地理信息技术(3)地球上的国与省三、教学策略1. 感性认识与理性分析相结合2. 实践体验与知识记忆相结合3. 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4. 探究性学习与综合性学习相结合四、教学评价1. 课程评价以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
2. 单元评价包括知识评价和实践活动评价。
3. 综合考核评价包括单元考核和期末考核。
五、附则1. 沪教版初中地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同时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 课程实施要求按照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大纲执行。
拓展:1. 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体验,了解地理要素和地理现象,例如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和模拟等方式。
3. 学生可以通过综合考核评价,了解学生在地理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表现,例如通过单元评价和期末考核等方式。
上海高中地理说课稿范文
上海高中地理说课稿范文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上海高中地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围绕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价与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材内容分析《上海高中地理》是针对上海市高中学生地理学科的教学用书,它紧密结合上海的地理环境和城市特点,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空间思维能力。
本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每个单元都包含了若干章节,既有对基础知识的讲解,也有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以及相关的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
二、教学目标设定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上海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城市布局、经济发展等基本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选择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索地理知识。
2. 案例教学法:选取与上海相关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地理知识。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上海的地理环境,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实践性。
4.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上海的城市形象宣传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内容做铺垫。
2. 知识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上海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征、城市发展历史等基础知识。
3. 案例分析:选取上海的城市更新、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上海的地标性建筑、工业园区、生态保护区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上海的地理特色。
上海高中地理说课稿
上海高中地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一节关于上海高中地理的内容。
本次说课的主题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上海”,旨在通过对上海城市化发展历程的探讨,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化的概念、特点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城市化的基本概念,掌握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和上海城市化的特点;能够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建议。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城市化进程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上海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特点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地理学的视角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我将通过展示上海历史与现代的城市图片,对比上海的过去与现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接着,我会提出问题:“上海是如何从一个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二)新课讲解1. 城市化的概念与标志我会首先解释城市化的定义,即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然后,通过实例讲解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包括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等。
2. 上海城市化的历史进程接下来,我将带领学生回顾上海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从19世纪的开埠通商,到20世纪的工业化发展,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城市化,分析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影响。
3. 上海城市化的特点在这一部分,我会重点讲解上海城市化的特点,如快速度高、规模大、国际化程度高等,并结合实际案例,如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发展,来具体说明这些特点。
4. 城市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然后,我会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并讨论这些问题对居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关注人地关系、体现应用价值、强调学法引导的地理课程教材改革(社会版)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地理就是学习“新疆出产哈密瓜”“大庆盛产石油”,以及“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内蒙古草原辽阔”等“物产+地名”的“地方志”式的内容,而且认为最好的地理学习方法就是“死记硬背”,甚至有人认为地理学家就是“风水先生”。
其实,这种状况早已发生了变化。
上海市二期课改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了四个“关注”的课程理念:关注促进学生发展的地理;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关注实践与应用的地理;关注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地理。
基于这一理念的指导,二期课改的地理课程教材更加注重地理入门学习的兴趣激发,地理学习方法的渗透指导,地理范例的引入应用,自然与人文地理的相互融合,力求使中学地理课程能够反映学科应用价值,体现学科理性魅力。
重新发现和认识地理(为什么要重新发现和认识地理?)【《标准》阐述】地理课程目标: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体验地理学习的过程,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地理思维,了解研究(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手段;树立环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积累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1997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了《重新发现地理学》一书,重点向地理学界以外的读者介绍在纷繁的学科研究前沿,如城乡规划、区域经济、环境保护、人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生态和国际关系等领域,都广泛应用了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取得的巨大的成果。
在我国,也很有必要重新发现和认识地理学。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地理学科被重视的程度大幅度滑坡,参加地理高考的学生在许多院校的系科不被兼收,很多学校地理系报考人数还不如招生人数多,第一志愿者更是廖廖无几。
在中学,地理课程也常被称之为“副课”,有的学校甚至任意削减地理课时,中学地理教师改行或流失现象也时有发生。
相关介绍高中地理教材中的两个案例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大上海浦东国际机场1996设项目,著名地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大陈吉余授为浦东国际机场选址做出了重要贡献。
橡胶树原产赤道附近,对温、湿要求较高,橡胶又是重要我国著名地理学家任美锷教授等人通195年的战略物资探明人工种植橡胶潜在的自然条件,将橡胶宜林多年考察,大大拓展了我国橡胶宜林以南的我国许多地区2推的面积,使我国逐步发展成为橡胶种植与生产大国。
其实,环视我们绚丽多姿、日新月异的家园,就会惊奇地发现,她无不凝聚了地理学的独特贡献。
随着全球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地理知识已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中学地理课程必须也应该引起人们的重新认识和极大关注。
)地理入门学什么?(从景观入门走进地理】【《标准》阐述同步编写《地理景观》光盘教材,光盘教材和课本,都要选用丰富多样、生动形象、典型精美的地理景观图像,用图像感知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相关介绍地理起始学习年级教材的开篇亲爱的同学,每当你背起书包,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向学校的时候,是否有过这样的好奇: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你可知道祖国的国土有多么辽阔,你可知道祖国的河山是如何壮丽?哪里“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哪里“十里不同天,一山有四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传统的地理入门学习是从有关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开始的,因为这些知识被认为是后续地理学习的准备知识。
这些知识涉及到:经纬网;半球的划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时区和日界线;地图比例尺的换算;地图的阅读等。
但是对于六年级、七年级的初中低年级学生来讲,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在地理起始学习年级的集中教学,无疑是给初次接触地理、对地理充满好奇的学生泼了一盆冷水:地理这么难?地理这么枯燥?地理就是学这些?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地理教材首次引入了电子教材——《地理景观》光盘教材。
地理入门学习首先浏览光盘,让学生从光盘的图像和视频中感知地理景观的丰富多样,地理景观的地区差异,地理景观的发展变化:同样是热带景观,为什么会出现雨林、草原和沙漠的不同景观?同样是热带草原,为什么雨季景观和干季景观大不相同?同样是城市,为什么有的城市被称为“汽车轮子上的城市”,而有的城市却不通汽车?为什么有的地区多火山地震?为什么有的地区多洪水泛滥?为什么有的地区盛产石油,有的地区出产龙眼?为什么世界各地的气候会有差异?……让学生带着好奇和疑虑,慢慢走进色彩斑斓的地理世界。
另外,除了把对后续学习影响较大的部分地图知识放在景观地理学习以后,地理教材还将地球和地图的其他基础知识,分散到各个章节中,以降低集中学习的难度。
相关介绍《地理景观》光盘主要菜单自然地理景观宇宙地形河湖冰川……地形类型荒漠冲积平原火山……乞力马扎罗山维苏威火山……富士山人文地理景观……城市旅游人口古文化艺术宝藏纪念地民族自然风光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国法中国长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方法入手学习区域(区域地理学习怎么突破?)【《标准》阐述】学习内容主题:怎样学习国家地理;中国区域的知识结构;怎样学习中国区域;自主学习认识国家;自主学习认识世界的地区;自主学习认识中国的省区和地区。
说明:六至八年级阶段《标准》专门安排不同尺度的区域作为“自主学习”的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自主学习的区域可以从教材中选取,也可以另外选取。
传统的“区域地理”教学有这样一个特点:教材将七大洲及其主要国家,将中国分成几大区域,按照地理位置、地形、河湖、气候、工业、农业、人口、城市等顺序,一个一个进行阐述,教师则根据教材内容逐一进行教学。
这种传统的区域学习方式,难以对教师“用教材教地理”而不是“教地理教材”做出引导,并使得以往每一次的教材编写,都为如何进行分区、选择哪些国家作为教学内容而争论不休,也使得教师由于教学中重复“八股”式的教学内容,而逐渐使学生失去地理学习的兴趣。
相关介绍《标准》对教材编写“国家地理”的说明国家地理的介绍不必面面俱到,要突出国家间自然与人文的特征性差异。
如有的可突出其人文特征,有的可突出其自然特征;有的可突出其地理位置的优势;有的可突出其风土人情;有的可突出其某一传统产业,有的可突出其某一新兴产业;有的可介绍影响其经济发展的自然因素,有的国家可介绍影响其经济发展的人文因素……相关介绍“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过程建议搜集各种地图、文字、图表资料等,获取一个国家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以及其他地理信息;用比较规范的地理术语,简要归纳其主要的地理特征。
自主学习的过程可以是:●个人或小组自主确定要学习的国家●个人或小组确定并交流自主学习的内容主题●搜集、阅读、分析相关资料●确定成果方式。
成果的体现方式可以是:演讲、地理小报、网页等●进行成果交流和评价。
成果交流可以运用质疑、对话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二期课改的地理课程教材,在区域地理学习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
《标准》首次将学法指导作为学习的主题纳入“学习内容”中,强调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使学生通过不同层次、典型区域的学习,达到学会从不同途径了解、认识任何一个区域的目的。
如《标准》在国家地理的学习要求中,设计了“怎样学习国家地理”“怎样学习中国区域地理”“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结构与学习方法”的内容,并紧接着安排了“自主学习认识国家”的学习主题。
教材的编写则相应地选择了一些主要的国家进行范例介绍,随后以形式多样的文体格式,以文字和图像相配合的组织编写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国家的材料。
相关介绍传统高中地理教材部分内容的纲●自然资●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理环境气候资源水资源岩石圈土地资源大气圈生物资源水圈矿产资源生物圈能源资源地理环境的特征海洋资源)(为什么要从案例引入专题学习?从案例引入学习专题【《标准》阐述】十至十二年级阶段的学习内容,教材编写以“专题”形式呈示。
每一主题可以列为一个专题,也可以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专题;还可以将几个主题内容合并成一个专题。
专题标题可另行设计;有关专题应结合主题内容选择典型案例进行阐述。
传统的地理教材注重地理知识内容的完整性,比较忽视地理与生活的联系,使得原本非常生活化的地理与学生疏远了。
在学习有关地理原理与地理规律时,教材总是首先对这些原理与规律进行阐述,然后才举例加以论证。
如“天气和天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过程”的教学内容,教材阐述的顺序是:“气团和锋面”——“寒潮”——“副热带高压”——“梅雨”。
在对这些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交待后,教材才举例说明我们日常见到的某某现象属于这种情况。
这种编排方式非常适合教师的“教”,但却不适合学生的“学”。
因为在学习相关的地理原理与规律时,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没有相应的经验储备,更缺乏渴望了解新知识的心境。
针对弊端,《标准》要求高中地理新教材要以专题形式呈示,并引入典型案例进行阐述。
即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层层分析,逐步归纳,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地理原理与规律。
如“台风、寒潮和梅雨”的内容,新教材以“东南沿海的台风”、“上海的寒潮”、“江淮的梅雨”等学生生活中经历过天气现象作为专题和案例引入,将诸如气团、锋面、气旋等地理概念和原理融入其中阐述,并设计了“袭击上海的9711台风”、“钱雨(龙卷风)”、“梅雨对经济的影响”等《专栏》供学生阅读拓展。
在阐述生态环境治理、资源开发利用、产业结构调整、流域整治与开发内容时,教材编写了“以色列荒漠化治理与开发”、“高原上的‘聚宝盆'”、“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整治与开发”等案例。
从地图着眼学习地理(为什么要强化地图的运用?)【《标准》阐述】学会阅读、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方法……地图是学习和研究地理的一种工具。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在实地拿着一张地图不会看、不会用,但对着地图,他可能会对诸如图例、比例尺、方向等要素讲得头头是道。
这与长期以来中学地理课程侧重地图要素、地图分类等概念性地图知识的学习,忽视地图的实际运用有关。
二期课改的中学地理课程,对“地名”、“物产”等知识的识记要求大大降低了,但加强了对地图知识的学习、运用的要求。
而且不仅强调地图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强调要让学生了解地图是一种记录、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并逐步使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因此,二期课改的地理教材在阐述地图知识之前,首先设置了“你使用过地图吗?”、“你是在什么时候想要翻阅地图的?”、“你知道地图有哪些用途吗?”等问题,并在教材中设计了各种实际运用地图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问题和活动。
如:你们学校的大门是朝什么方向开的?你坐在教室里听课面向什么方向?你是怎样确定这两个方向的?每个同学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从家到学校的行走路线和方向……以后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教材有计划、有针对地安排学生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地接触、阅读各种类型的地理图表,以逐渐使学生学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