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水稻褐飞虱的发生与防治及其对产量影响

合集下载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而水稻褐飞虱是水稻上最常见的害虫之一。

水稻褐飞虱对水稻造成严重的危害,给水稻产量和质量造成了重大损失。

防治水稻褐飞虱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工作。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以及综合防治措施。

一、水稻褐飞虱的危害水稻褐飞虱是水稻上的一种常见害虫,主要以吸食水稻叶片汁液为生。

水稻褐飞虱主要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吸食叶汁:水稻褐飞虱主要以吸食水稻叶片的汁液为食,大量吸食叶汁会导致水稻叶片萎缩和枯黄,影响光合作用,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2. 传播病毒:水稻褐飞虱还是一种重要的病毒媒介昆虫,它可以传播水稻白叶枯病、条纹花叶病等多种水稻病毒病害,加重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3. 影响产量和品质:大量的水稻褐飞虱吸食叶汁会导致水稻减产,严重影响水稻的品质和产量,降低农民的经济效益。

二、综合防治水稻褐飞虱的措施为了有效地控制水稻褐飞虱的危害,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包括防治技术和生态调控方法。

1.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化学农药是目前控制水稻褐飞虱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选择一些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

在使用化学农药的过程中要注意合理使用,严格按照标准用药、用量和用药时间,以防止农药残留和抗药性的产生。

2.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天敌、寄生虫、捕食性昆虫和微生物等对水稻褐飞虱进行防治的一种方式。

可以通过引入天敌如蚁、蜻蜓、瓢虫等天敌昆虫或者利用寄生性蜂类对水稻褐飞虱进行生物防治,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3. 配套栽培技术采用一些配套栽培技术也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褐飞虱的危害,如采用合理密植、留茬灌溉、适时肥水管理等措施,增强水稻的抗逆性,减少水稻褐飞虱的滋生和繁殖。

4. 科学施肥管理合理的施肥管理也是控制水稻褐飞虱的一个重要因素。

过量施肥会使水稻生长繁茂,提供了更多的滋生环境给水稻褐飞虱,还会使水稻更易感染病毒病害,因此要科学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肥。

七(4)代褐飞虱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七(4)代褐飞虱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七(4)代褐飞虱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摘要2005~2007年,七(4)代褐飞虱在响水县连续大发生,对水稻生产威胁极大,已成为水稻后期不可忽视的主要害虫。

分析了七(4)代褐飞虱在响水县连续大发生的原因,提出防治对策。

关键词七(4)代褐飞虱;大发生原因;对策;江苏响水我县地处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属淮北沿海中粳稻区。

褐飞虱是本地水稻重要的迁飞性害虫之一,历史上为间歇性重发,而且以六(3)代为主害代,七(4)代仅少数年份发生较重,但近3年,七(4)代褐飞虱连续大发生,对水稻生产威胁极大,已成为水稻后期不可忽视的主要害虫。

现就本地近3年七(4)代褐飞虱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探讨如下。

1大发生原因1.1四(1)代褐飞虱迁入期早据诱虫灯观察,常年本地四(1)代始见期在7月上旬,迁入峰早的年份在7月上旬,迟的年份在7月中旬末,一般年份在7月上旬末至7月15日左右。

2005~2007年,四(1)代始见期分别出现在6月25日、6月26日和7月1日,迁入峰分别出现在6月26~27日、7月4日和7月2日,峰期虫量分别为6头、7头和12头。

四(1)代始见期、迁入峰比常年早10d左右,使得五(2)代、六(3)代发生期提前,十分有利于本地基数的积累,8月下旬调查,六(3)代田间平均百穴虫量分别为73头、186头和65头,奠定了七(4)代大发生的虫量基础。

同时,由于七(4)代虫量上升早、上升快,危害期提前,危害时间拉长,七(4)代发生危害程度重,9月下旬调查未防治田平均百穴虫量分别为5 433.4头、22 164.3头和3 859.6头,3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冒穿田块。

1.2五(2)代、六(3)代褐飞虱有虫源补充迁入据诱虫灯观察,2005年,五(2)代在7月30~31日出现1个迁入峰,峰期虫量7头;2006年,五(2)代在8月13~14日出现1个迁入峰,峰期虫量44头,六(3)代在8月26~29日和9月3~5日连续出现2个大的迁入峰,峰期虫量分别为8 606头和318头;2007年,五(2)代在7月26日和8月16日分别出现1头和3头。

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摘要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外地虫源的大量迁入、气候条件适宜、水稻成熟期推迟、褐飞虱抗药性增强、施药技术不到位造成的。

针对这些原因,防治上应采取“主动出击,积极预防”、“压前控后”的对策。

关键词褐飞虱;发生原因;防治对策褐飞虱是一种迁飞能力强、繁殖速度快的水稻害虫,2005~2007年在浙江省新沂市连续3年水稻穗期大发生,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其中8月中旬至9月中旬,迁入峰次多,迁降虫量大,田间虫卵量高,虫口增殖速度快,滞留危害时间长,为害严重。

部分防治不力田块9月下旬出现“冒穿”、“倒伏”。

1 褐飞虱大发生的原因分析1.1 外地虫源的大量迁入是导致褐飞虱大发生的直接原因褐飞虱初始虫源均由南方(主要是南岭地带及其以南)随暖湿气流长距离迁飞而来。

近3年水稻中后期褐飞虱迁入峰次多,迁入量大,特别是水稻后期褐飞虱随频繁过境本地的暖湿气流迁入,迁入虫量“落地成灾”,导致3、4代褐飞虱大发生。

2007年8月中旬出现成虫迁入高峰,迁入虫口繁殖迅速,3代大发生;3代繁殖及后期不断大量补充迁入的虫源,9月中旬再次出现虫口高峰,4代大发生。

1.2 气候条件适宜,利于生长繁殖褐飞虱生长发育适温为20~30℃,最适温度26~28℃,适宜的相对湿度在80%以上,近3年夏季温度适宜,雨水偏多,秋季气温偏高,利于褐飞虱滞留繁育和前期基数的积累,使得田间虫、卵量高,危害持续时间长。

2007年初伏、中伏气温偏低,对褐飞虱的发生繁殖极为有利,造成褐飞虱短翅成虫出现早、比例高,有效卵量多,卵孵率高,初孵若虫成活率高。

9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气温持续偏高,这种“晚秋不凉”天气,为六(3)、七(4)代褐飞虱繁殖、滞留创造了有利条件,危害时间延长,褐飞虱在田间持续为害至收割期。

1.3 水稻成熟期推迟,寄主环境适宜随着水稻高产、迟熟粳稻品种的种植,部分稻田施肥量偏大,特别是氮肥施用过迟、过多等,导致水稻田间小气候湿度大,植株嫩绿,稻株内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增加,为褐飞虱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的生态环境,同时刺激褐飞虱短翅成虫的形成,为种群大量增殖打下基础。

褐飞虱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褐飞虱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褐飞虱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摘要介绍了水稻害虫褐飞虱的为害特点、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以期为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褐飞虱;发生;防治1为害特点褐飞虱是一种迁飞能力很强、繁殖速度极快的水稻害虫。

它是喜温性害虫,在我县不能越冬,每年均由南方(主要是南岭地带及其以南)随暖湿气流长距离迁飞而来。

褐飞虱主要聚积在水稻的基部、靠近水面的地方,以啃食水稻根部为生。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往往在水稻穗期暴发成灾,致使水稻大幅减产。

褐飞虱对水稻的为害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直接刺吸为害以成虫、若虫群聚于水稻基部,刺吸茎叶组织汁液。

虫量大时引起稻株瘫痪倒伏,俗称“冒穿”,导致严重减产或失收。

1.2产卵为害产卵于叶鞘组织中,致叶鞘受损,出现黄褐色伤痕;刺伤稻株茎叶组织,形成大量伤口,促使水分由刺伤点向外散失,加重水稻的受害程度。

轻者,水稻下部叶片枯黄,影响千粒重;重者,生长受阻,叶黄株矮,茎上褐色卵条痕累累,甚至死苗,毁秆倒伏,形成枯孕穗或半枯穗,产量损失很大。

1.3传播或诱发水稻病害褐飞虱有利于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同时,破坏输导组织,侵染水稻进行为害。

取食时,排泄的“蜜露”因含糖类、氨基酸类,覆盖在稻株上,极易招致病菌滋生。

2发生规律长翅型成虫具趋光性、趋嫩绿性,处于分蘖盛期至乳熟期且生长嫩绿茂密的稻田虫量大。

卵多产在水稻叶鞘肥厚部分的中部,产卵痕呈长条形,初期暗绿色,后变褐色。

短翅型成虫在温暖高湿、食料营养丰富的条件下出现较多。

短翅型雌性比例大、寿命长、产卵量多,稻田内短翅型成虫大量出现为褐飞虱虫量将迅速增加的预兆,必须引起警惕。

褐飞虱成虫迁入的时期和数量是影响发生程度的关键因子。

迁入早、数量多则多为大发生;反之则轻。

在一定的迁入虫量基础上,配合适宜的气候条件、水稻品种和生育期,能促使其大量繁殖,田间小气候更直接影响其发生为害的轻重,天敌数量对田间种群消长也起到一定的促控作用。

2.1气候因素褐飞虱喜温湿,生长与繁殖的适温为20~30℃,最适温度为26~28℃,相对湿度在80%以上。

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在夏季,稻飞虱会进行迁飞,寻找更适宜的生存环境。
03
稻飞虱的危害及影响
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直接造成产量下降
稻飞虱以吸取水稻汁液为生,直接导致水稻植株体内养分流失,从而影响产量 。
诱发水稻病害
稻飞虱的侵害往往容易诱发水稻病毒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等病害,进一步加剧了 水稻产量的下降。
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米质下降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的防治方法。通过释放褐飞虱的天敌 ,如寄生蜂、寄生蝇等,可以控制褐飞虱的数量和危害。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防治褐飞虱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合理安排水 稻种植,科学管理水肥,可以降低褐飞பைடு நூலகம்的繁殖和危害。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防治方法。使用适当的化学药 剂可以迅速杀死褐飞虱,减少其危害。
稻飞虱的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监测网络建设
建立完善的稻飞虱监测网络,包括定点监测和遥感监测等手段,及时掌握稻飞虱的种群动态和危害情 况。
预警系统建立
根据监测数据,建立稻飞虱预警系统,预测稻飞虱的发生趋势和危害程度,为制定应急防治措施提供 支持。
THANK S感谢观看
稻飞虱的生物防治研究
天敌资源发掘
01
寻找稻飞虱的天敌资源,包括寄生性昆虫、微生物等,通过保
护和利用天敌来控制稻飞虱的种群数量。
生防菌剂研发
02
研发高效、安全的生防菌剂,通过生物防治手段来控制稻飞虱
的危害。
生物防治技术集成
03
将生物防治技术与其他防治方法进行集成,形成综合防治体系
,提高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白背飞虱的防治实践
物理防治
农业防治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白背飞虱对黄色和蓝色较为敏感,可以利 用这一特性设置色板诱杀。同时,太阳能 杀虫灯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水稻褐飞虱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常常出现在春季和夏季,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较大的影响。

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叶部损害:褐飞虱的幼虫和成虫都以吸食水稻叶片汁液为食,它们的吸食位置往往是叶片上方,给叶片带来直接损害。

这种损害通常表现为叶面逐渐变黄,甚至干枯脱落,影响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严重时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二、毒素危害:除了通过吸食水稻叶片造成直接损害之外,褐飞虱还会分泌毒素,在水稻叶片上形成黑斑病斑。

这种病斑会导致叶片变形、萎缩,影响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最终会导致水稻减产甚至死亡。

三、传播病害:褐飞虱是一种重要的病害媒介,它们可以传播多种病害,如稻纵卷叶螟、白叶枯病等。

这些病害会进一步加重水稻的受害程度,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褐飞虱的综合防治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合理耕作管理:保持水田的良好通风状况,及时清理杂草和残茬,保持田间整洁,有助于降低褐飞虱的繁殖和传播。

另外,在育秧和苗期及时施肥和浇水,有助于提高水稻免疫力和防御能力,从而减少褐飞虱的危害。

二、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是水稻褐飞虱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使用农药时应注意剂量、浓度以及使用时间,以免造成农药残留问题。

此外,应避免单一化学农药的连续施用,以避免产生抗药性。

三、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控制褐飞虱的数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如:草蛉,孔雀草蛉,瓢虫等食性昆虫,可以有效地控制褐飞虱的繁殖和传播。

综上所述,水稻褐飞虱的危害是比较严重的,对稻米产量和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从而减少它的危害,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稻飞虱分为灰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三种,是一种暴发性害虫,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还能导致纹枯病加重,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影响极大。

防控稻飞虱应树立系统观念。

一是强化系统监测,包括稻飞虱的种群消长、抗药性、寄主抗性和生物型变化的系统监测。

二是重视区域治理,即根据稻飞虱发生、迁飞特性和为害时间进行分区,在不同的治理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预案。

三是优化防控策略,在综合治理原则指导下,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以协调生防与化防为中心,以科学用药和严格农药管理为保障。

这就要求防治稻飞虱不能单靠一种措施去控制其危害,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技术才能奏效。

稻飞虱的综合防治就是以水稻为主体,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在创造不利于稻飞虱繁殖的环境条件下,推广抗虫品种和保护利用自然天敌的同时,做到经济、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

要使各项防治措施协调配套,从而提高整体防治效果。

一、农业防治选用抗(耐)虫品种:实行控虫栽培,合理肥水管理,施足基肥,因苗追肥,避免偏施氮肥,防止水稻后期贪青徒长,过于茂密;根据水稻生长情况,适时烤田,降低田间湿度,恶化稻飞虱发生环境;彻底清除秧田及本田内的稗草,并在早稻收获后马上犁翻稻田,施石灰一次。

以杀死遗留于稻田的若虫及成虫。

二、生物防治稻田中有许多有益生物,是害虫的天敌,如蜘蛛、青蛙、蜻蜓、步甲等能捕食害虫。

如一只狼蛛一天可捕食5~7头稻飞虱。

要很好地保护它们。

三、物理防治点灯诱杀成虫。

利用稻飞虱趋光性的习性,在成虫猖獗时,选择无月光、无风雨的夜晚,采用黑光灯、点火堆、火把等进行诱杀。

四、化学防治采用兼治和挑治相结合的方法,兼治是在需要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或其它害虫时,应选用对稻飞虱也会有高效的农药防治,起到兼治稻飞虱的作用:挑治就是对稻飞虱虫量高的地块,专门挑特效农药防治。

早稻穗期:10~15头/丛,常规晚稻穗期:15~20头/丛,杂交稻:25~30头/丛,开始用药。

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水稻褐飞虱是水稻主要的害虫之一,严重危害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本文将介绍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以及综合防治方法。

水稻褐飞虱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它以吸食水稻叶片中的汁液为生,导致水稻叶片萎蔫、变黄、倒伏甚至死亡。

褐飞虱在吸食水稻叶汁的过程中还会释放出毒液,导致水稻叶片出现黄斑、脱色等症状。

褐飞虱是水稻白叶枯病和白背飘曲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使得这两种病害的传播速度加快,进一步危害水稻的生长。

对于褐飞虱的综合防治,首先要做好水稻田的管理。

及时清理田间的杂草,减少虫源的产生。

注意田间的灌溉和排水,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风条件,减少褐飞虱滋生的环境。

还可以采用轮作和间作的方式,减轻褐飞虱的发生。

可种植一些对褐飞虱有拮抗作用的作物,如红根草等,来减少褐飞虱的数量。

可以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来控制褐飞虱的数量。

常用的农药有有机磷、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等。

在使用农药之前,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进行使用,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避免褐飞虱对农药的抗性产生,应避免连续使用同一种农药,最好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

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控制褐飞虱的数量。

可以利用寄生性昆虫如蚁和蜘蛛等天敌来捕食褐飞虱,减少其数量。

还可以使用一些草木粉剂来喷洒在水稻叶面上,通过草木挥发的气味来驱避褐飞虱。

这种方法对水稻不造成伤害,并且对环境友好。

水稻褐飞虱对水稻的危害不可忽视。

为了有效控制褐飞虱的数量,应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包括田间管理、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通过这些方法的合理运用,可以减少褐飞虱的数量,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水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是水稻上常见的害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将从危害和综合防治两个方面详细介绍水稻褐飞虱。

一、危害1. 直接危害:水稻褐飞虱以吸食水稻叶片汁液为主,大量吸食会导致水稻叶片萎蔫、卷曲、干枯,造成水稻叶面积减少,光合作用减弱,从而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光合产物的积累。

严重时,会导致水稻产量明显降低。

2. 间接危害:水稻褐飞虱为病虫害传播媒介,可传播水稻红褐病、白叶枯病、稻瘟病等多种病害。

褐飞虱在吸食水稻叶汁液的过程中也会排泄大量的粪便,其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二、综合防治水稻褐飞虱的综合防治包括农艺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措施。

1. 农艺防治:选择抗虫品种是水稻褐飞虱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

选用具有抗性或耐受性的水稻品种,能减少虫害发生和危害程度。

合理调整水稻种植密度、施肥和灌溉管理等农艺措施,保持水稻生长健壮,提高植株对虫害的抵抗力。

2. 物理防治:在水稻田间设置黄色黏虫板或黄色黏虫球,利用褐飞虱对黄色的引性敏感,诱虫陷阱收集并清除褐飞虱。

可以采用人工捕集、人工排虫等物理措施来减少虫口的数量。

3. 生物防治:培育和利用天敌是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

培育杀褐飞虱寄主的天敌如大头蜂、肥蛆等,把它们放入水稻田中进行生物防治。

利用杀菌剂对水稻田均匀喷洒,可以有效控制褐飞虱的数量。

4. 化学防治:在农艺、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无效时,可以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选择低毒、高效、环境友好的农药,并根据药剂的使用对象和作物生长发育阶段进行合理的药剂选择和使用。

为了避免产生农药抗性,应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

综合防治水稻褐飞虱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措施,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也要加强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褐飞虱的发生,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通过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可以减少水稻褐飞虱的危害,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近年来我国水稻褐飞虱暴发原因及治理对策

近年来我国水稻褐飞虱暴发原因及治理对策

近年来我国水稻褐飞虱暴发原因及治理对策作者:王彦华, 王鸣华, Wang Yanhua, Wang Minghua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95刊名:农药科学与管理英文刊名:PESTICIDE SCIENCE AND ADMINISTRATION年,卷(期):2007,28(2)被引用次数:12次参考文献(10条)1.Heinrichs E A Impact of insecticides on the resistance and resurgence of rice planthopper 19942.程遐年;吴进才;马飞褐飞虱研究与防治 20033.高希武;彭丽年;梁帝允对2005年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的思考[期刊论文]-植物保护 2006(02)4.王艳青近年来中国水稻病虫害发生及趋势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农学通报 2006(02)5.Ressig W H;Heinrichs E A;Valencia S L Insecticide-induced resurgence of the brownplanthopper,Nilaparvata lugens,on rice varietie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resistance 1982(01)6.Zhong-xian Lu;Kong-luen Heong;Xiao-ping Yu Effect of nitrogen on the to lerance of brown planthopper,Nilaparvata lugens,to adverse environmental factors[外文期刊] 2005(02)7.丁锦华;苏建亚农业昆虫学 20038.Liu Z -W;Han Z -J Fitness costs of laboratory-selected imidacloprid resistance in the brown planthopper,Nilaparvata lugens (St(a)l)[外文期刊] 2006(3)9.顾秀慧;贝亚维;王仁民几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稻褐飞虱生殖影响的初报 1984(06)10.顾中言;许小龙;苏建坤拟除虫菊酯农药导致稻飞虱再猖獗机理及调控方法[期刊论文]-西南农业学报 1999(04)引证文献(12条)1.杨惠俊.邰德良.梅爱中.王春兰.仲凤翔25%吡蚜酮WP田间防治水稻褐飞虱试验[期刊论文]-北京农业 2008(12)2.刘芳.江涛.赵俊玲.张桥.秦吉祥.石细敏.包善微.傅强水稻不同栽插方式对褐飞虱及其天敌种群数量的影响[期刊论文]-江苏农业科学 2009(6)3.易红娟.杨凌峰.张谷丰.孙雪梅江苏通州市稻区褐飞虱暴发特点及控制策略[期刊论文]-中国稻米 2008(5)4.盛仙俏.张发成.刘莉.戴水高.贾华凑不同剂型毒死蜱防治褐飞虱效果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稻米 2010(2)5.张谷丰.易红娟.孙雪梅南通市通州区水稻生育后期褐飞虱暴发虫源分析及治理对策[期刊论文]-江苏农业科学2009(3)6.郭辉.冯锐.张晓丽.秦学毅利用普通野生稻褐飞虱抗性改良水稻恢复系的研究[期刊论文]-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2(3)7.黄凤宽.黄所生.吴碧球.韦素美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水稻种质资源发掘[期刊论文]-植物保护 2012(4)8.易红娟.张谷丰.孙雪梅.丁晓丽沿江稻区褐飞虱重发特点及原因分析[期刊论文]-中国植保导刊 2012(4)9.WU Ying-ying.吴莹莹.黄凤宽.韦素美.黄所生.吴碧球茉莉酸甲酯诱导水稻后对褐飞虱的抗性研究[期刊论文]-广西农业科学 2008(4)10.邱良妙.林仁魁.吴玮.占志雄6种杀虫剂对水稻褐飞虱田间种群的毒力及控制作用[期刊论文]-福建农业学报2011(3)11.郭辉.冯锐.秦学毅.张晓丽聚合回交法选育抗褐飞虱水稻恢复系[期刊论文]-南方农业学报 2011(11)12.陈燕.吴碧球.黄所生.黄凤宽.凌炎.龙丽萍中国南宁和越南褐飞虱不同地理种群比较[期刊论文]-应用生态学报 2013(1)引用本文格式:王彦华.王鸣华.Wang Yanhua.Wang Minghua近年来我国水稻褐飞虱暴发原因及治理对策[期刊论文]-农药科学与管理 2007(2)。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水稻褐飞虱是水稻上常见的害虫之一,其危害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以及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褐飞虱主要以吸取水稻叶片汁液为食,使水稻叶片逐渐变黄,严重时甚至枯死。

褐飞虱还会分泌蜜露,导致叶片上发生黄曲叶病,并诱发病毒病害。

褐飞虱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褐飞虱的吸食会导致水稻叶片的减产。

褐飞虱的吸食会使叶片失去正常的光合作用,影响水稻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进而导致水稻产量的降低。

褐飞虱还可以通过其唾液传播水稻黄矮病毒和白叶枯病毒等病毒病害。

这些病毒会导致水稻叶片出现黄化、弯曲等病症,严重时可使水稻叶片完全干枯。

褐飞虱的繁殖能力很强,一般一年可以繁殖5-6代。

它们的繁殖速度快,数量也多,一旦发生大规模的疫情,就会给水稻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针对水稻褐飞虱的危害,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其危害程度。

下面是几点综合防治措施:选择抗虫品种是一个重要的防治措施。

选择抗虫品种可以减少褐飞虱的危害,提高水稻的抗虫性,从而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合理施肥是防治褐飞虱的重要措施之一。

适当施肥可以提高水稻的抗虫力,从而减少褐飞虱的繁殖和危害。

及时采取化学防治措施也是必要的。

当发生严重的褐飞虱危害时,可以采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雾治理,以控制褐飞虱的数量和繁殖。

掌握好防治的时机也是非常重要的。

褐飞虱的危害主要发生在水稻灌浆期、抽穗期和蕾期,因此在这些时期要加强防治工作,及时监测虫口密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加强农田管理也是综合防治的重要环节。

及时清除农田中的杂草、稻草等杂物,减少褐飞虱的栖息地;合理灌溉,控制水田水位,避免大面积大水,以减少褐飞虱的滋生条件。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减少褐飞虱的危害,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虫品种、合理施肥、化学防治、掌握防治时机以及加强农田管理等。

只有综合利用各项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保障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

水稻稻飞虱主要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水稻稻飞虱主要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B i n g c h o n g h a i f a n g z h i稻飞虱是昆虫纲同翅目飞虱科害虫,也可以称之为蠓子虫。

此类虫子一般会吸食植株的汁液给水稻等其他作物带来影响和危害,一般情况下稻飞虱一共有3种,一种是褐飞虱、一种是灰飞虱,另外是白背飞虱。

此时一旦发生大范围的稻飞虱对于水稻所造成的影响较大,并且还会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因此种植人员需要针对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进行优化,以此规避稻飞虱现象,最终有效控制水稻的产量,为我国提供更充足的粮食作物。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水稻是重要的粮食来源,因此水稻病虫害一直是影响我国水稻种植的主要因素,所以需要结合各类途径消除害虫,优化水稻种植环境,最终提升水稻产量。

一、稻飞虱的基本形态及危害特点水稻是我国常见的粮食作物,更是主要粮食,此类粮食作物的质量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有直接关联,因此需要重视水稻种植工作。

在实际的水稻栽培工作中,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很容易出现稻飞虱灾害,此类灾害对于水稻的影响力度较强,并且还会大范围缩减水稻的产量,严重还会造成绝收现象,因此相关种植人员需要减少稻飞虱带来的影响问题,并且加强对其防控,以此规避稻飞虱的影响力度,确保我国水稻种植效果,最终有效提高种植产量,从而规避各类水稻种植问题。

基于此本文对水稻稻飞虱主要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进行分析,以此有效控制稻飞虱对水稻的影响力度。

1、稻飞虱的基本形态稻飞虱害虫在成虫后可以划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长翅型,一种是短翅型。

在正常生长状态下,长翅型成虫体长一般可以达到4~5mm,并且整体颜色呈现灰黄色,此类害虫背部呈现凸起纵脊,并且颜色较为分明,呈现出黑白分明。

稻飞虱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因此可以借助自身的优势吸食水稻中的汁液,以此满足自身繁衍需求,并且植物在光合作用背景下,可以生成各类产物,因此水稻植株自身存在的营养成分较多,但是在害虫吸食过程中水稻营养成分逐渐减少,所以导致了植株大量出现问题,最终严重影响水稻生长状态,此过程也对于水稻造成较大的危害,所以水稻叶片会长期出现衰老现象。

水稻褐稻虱防治

水稻褐稻虱防治

水稻褐稻虱防治为害症状:褐稻虱成虫和若虫均能为害,多聚集于稻株基部吸取汁液,阻碍水稻的生长,为害严重时,稻丛下部变黑褐色,渐渐全株枯萎。

水稻孕穗期受害后往往不能出穗或成“包颈”的空粒穗;抽穗后被害,则影响谷粒饱满度,千粒重下降,造成严重的减产。

在取食期间,褐稻虱易使稻株发生煤烟病。

此外褐稻虱还能传播水稻病毒病。

形态特征:成虫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种。

长翅型体长4~5毫米,黄褐、黑褐色,有油状光泽,颜面部有3条凸起的纵脊,中脊不间断,雌虫腹部较长,末端呈圆锥形,雄虫腹部较短而瘦,末端近似喇叭筒状。

短翅型成虫翅短,余均似长翅型。

卵产于稻株叶鞘组织中,卵帽外露,2~3粒至20粒为一卵块;卵块中卵粒前端单行排列,后端挤成双行,卵粒细长,微弯曲,若虫有5个龄期,形均似成虫。

l龄灰白色,2龄淡黄褐色,无翅芽,后胸后缘平直,腹背面中央均有一淡色粗“T”形斑纹;3龄体褐至黑褐色,翅芽显现,第3节背上各出现一对白色蜡粉的三角形斑纹,似2条白色横线。

4~5龄时体斑纹均似3龄,但体形增大,斑纹更明显,与短翅型成虫的区别是短翅型左右翅靠近,翅端圆,翅斑明显,腹背无白色横条纹。

1农业防治:选用抗(耐)虫水稻品种,进行科学肥水管理,适时烤田,避免偏施氮肥,防止水稻后期贪青徒长,创造不利于褐飞虱孳生繁殖的生态条件。

2、生物防治:褐飞虱各虫期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种类较多,除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瓢虫等外,还有蜘蛛、线虫、菌类对褐飞虱的发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应保护利用,提高自然控制能力。

3、化学防治:根据水稻品种类型和飞虱发生情况,采用压前控后或狠治主害代的策略,每亩用58%稻虫杀净,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30克,或10%叶蝉散可湿性粉剂250克,加水50~60千克喷雾。

也可用80%敌敌畏乳油每亩用150毫升拌细沙土20千克撒施。

杂交水稻褐飞虱防控措施

杂交水稻褐飞虱防控措施

杂交水稻褐飞虱防控措施杂交水稻是我国农业科技的一项重大突破,其推广和普及使得我国水稻产量大幅提高。

但是,随着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增加,对其害虫——褐飞虱的控制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本文将对杂交水稻褐飞虱防控措施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一、褐飞虱的危害褐飞虱是杂交水稻上的主要害虫,成虫体长约2.5毫米。

以杂交水稻的嫩叶为食,它们会在植株上取食汁液,导致水稻叶片黄化、枯萎,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此外,褐飞虱可能携带病毒,使得水稻叶子出现条纹状、叶片变窄等现象,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杂交水稻褐飞虱防控措施1.生态防治生态防治是指通过增加中、上层次天敌和病原体对褐飞虱的控制力,保持或重新创造一种平衡状态,使褐飞虱的危害程度得到控制的措施。

首先,要增加中、上层次天敌的数量。

杂交水稻田间草丛和田埂草丛是各种天敌的活动场所,增加田间草丛和田埂草丛,可以吸引大量的天敌,对褐飞虱的危害起到很好的防控作用。

另外,在杂交水稻生长阶段,可以将适宜种植的天敌引入水稻田,如蜈蚣、金龟子等,增加天敌的数量,控制褐飞虱的危害。

其次,还可以利用褐飞虱的伏隐期,进行病原体的控制。

例如,杂交水稻田间可种植蚜茧蜂、了蜂、绿僵菌等对褐飞虱有很好的控制作用的保护性细菌,并利用水稻生长期间的花期灭褐飞虱。

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通过喷洒杀虫剂等化学药品来杀死或削弱杂交水稻褐飞虱的措施。

在实施化学防治时,需要根据褐飞虱的发生情况、害虫种群密度、气象条件和病毒感染情况等自然因素综合考虑进行处理。

常用的防治方法有有机磷、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等,把防虫药物控制在必须防治的阶段和虫情程度为关键。

3.综合防治在实践中,综合防治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即在生态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基础上,采取多种防治措施综合使用,提高防治效果。

例如,结合天敌调境技术,调整农田结构,改良农业生产者素质,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有效地控制了褐飞虱害虫,并促进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结论杂交水稻的产量与褐飞虱防治密不可分。

水稻褐稻虱防治

水稻褐稻虱防治
黄,甚至全株枯死。
02
生长受阻
褐稻虱侵害后,水稻的生长受 到阻碍,株高、分蘖数和结实
率等指标下降。
03
品质下降
褐稻虱还可以引发水稻病害, 如稻瘟病、纹枯病等,导致稻
谷品质下降。
褐稻虱对产量的影响
01
直接减产
褐稻虱吸取水稻养分,导致有 效分蘖减少,穗粒数减少,直
接造成产量下降。
褐稻虱侵害后,水稻抗逆性减弱 ,易受其他病害侵袭,进一步造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
褐稻虱的天敌有瓢虫、草蛉虫等,通过保护和释放天敌,控 制褐稻虱的数量。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Bt乳剂、井冈霉素等,对褐稻虱进行防治 。
化学防治
选用高效低毒农药
选用对褐稻虱高效、低毒、安全的农药进行防治 ,如吡虫啉、噻嗪酮等。
掌握防治适期
在褐稻虱卵孵化高峰期至若虫高峰期进行防治, 此时防治效果最佳。
防治效果
通过综合防治手段,该地区成功地控制了褐稻虱的危害,保障了水稻 的产量和品质。
案例二
防治经验
该种植户在长期的种植实践中,积累了 一些防治褐稻虱的经验。
生物防治
通过饲养天敌、释放寄生蜂等方式,有 效地控制了褐稻虱的种群数量。
化学防治
在必要的情况下,使用适当的杀虫剂, 快速控制褐稻虱的危害。
防治效果
成产量损失。
02
间接损失
褐稻虱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01
米质下降
02
食品安全风险
褐稻虱侵害后,水稻营养成分受损,如蛋白质、淀粉含量下降,导致 米质变差。
褐稻虱及其他病害可导致水稻中农药残留超标,给食品安全带来风险 。
02
褐稻虱的生物学特性与生 活习性

褐飞虱大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

褐飞虱大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

褐飞虱大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摘要分析了近几年褐飞虱发生及田间消长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两方面。

关键词褐飞虱;发生特点;综合防治怀宁县位于东经116°28′~117°31′,北纬30°20′~30°50′。

境内有丘陵浅山形成的冲田、傍田及沿江、沿河冲积形成的圩畈田,双季稻占54.5%,一季稻占45.5%。

由于多种原因如劳力紧缺、水源缺乏、虫害严重,一季稻面积逐年扩大,主要有一季迟早稻、一季中稻、一季早晚稻、双季稻,形成四稻混栽的局面。

为水稻主要害虫如螟虫、稻纵卷叶螟、飞虱等提供桥梁田和丰富的食料,有利于世代繁衍。

水稻进入生长中后期(抽穗至灌浆期)褐飞虱快速增殖,发生严重,是影响水稻产量的关键害虫。

自2005年褐飞虱在中晚稻上大发生,吡虫啉类防效下降难以控制其快速增殖,引起大面积“冒穿倒伏”,加之近两年又严重发生,农民已经到了谈虱色变的地步。

本文把褐飞虱在本地区发生特点及取得的防治经验加以总结以飨读者。

1近几年发生的特点1.1迁入期早,迁入量大灯下迁入期早,如2005年、2006年、2007年均在5月上中旬。

迁入量大,后期重发可能性大,形成基数暴发型如1997年、2005年;但迁入量的大小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如果后期气候适宜,也可能暴发,如2006年;迁入量大、气候又适宜则更易大发生,如2005年(见表1)。

1.2短翅型成虫始见期早、量大单季杂交稻短翅型成虫始发期,田间调查表明:多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近几年均较1997年发生早。

如果此期间平均气温偏低,旬极端最高气温也偏低,即盛夏不热的天气,则后期单季稻褐飞虱易大发生。

晚秋不凉,虫口基数大,则晚稻发生较重(见表2)1.3田间飞虱消长规律,中、晚稻褐飞虱抽穗灌浆期增殖快,危害严重水稻分蘖期郁蔽度差,通风透光条件好,不利褐飞虱生存繁殖,对白背飞虱无不利影响,因此田间以白背飞虱为优势种群,中晚稻进入孕穗期,郁蔽度好,食料丰富,褐飞虱种群开始上升逐渐占优势,到抽穗灌浆期快速增殖并为害十分严重(见表3)。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水稻稻飞虱是水稻上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以吸食水稻叶片汁液为主要营养方式,易导致水稻叶片弱化和造成水稻的生长发育障碍,严重时会引起水稻产量降低。

因此,进行稻飞虱的防治非常重要。

稻飞虱是一种小型昆虫,体长约2毫米。

它通常在水稻的生长季节里,从春末开始,逐渐多发,到夏末秋初达到高峰期。

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比较大,其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伤害水稻叶片:稻飞虱在吸食水稻叶片的汁液的过程中,会导致水稻叶片失绿、萎缩、卷缩或变白等现象;2.减缓水稻生长速度:稻飞虱会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故而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导致生长迟缓,影响产量;3.易诱导病菌感染:稻飞虱吸食水稻叶片的汁液,导致水稻叶片表面出现创口,创口为病菌进入水稻体内提供了方便,更容易引起水稻病害的发生。

二、防治方法1.灭虫剂防治灭虫剂防治是一种常见的稻飞虱防治方法,但是在使用灭虫剂的同时,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选用适当的灭虫剂:在防治稻飞虱时,应选择针对该害虫有效的灭虫剂。

在选择灭虫剂时,要根据使用对象、用药期、防治效果和安全性等因素综合考虑。

(2)正确使用灭虫剂:每个灭虫剂都有一个使用说明书,使用前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按照正确的方法和剂量使用,不可随意更换剂量或方法。

(3)合理使用灭虫剂:灭虫剂使用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合理施药的时间和方法,要根据虫情重要程度、药剂有效期和营养生长期等因素综合考虑,确保药效的最大化、药害的最小化。

(4)防止药害:灭虫剂使用后,种植者需要留意水稻的生长状况,发现异常生长情况应及时采取调整措施。

2.物理防治物理防治也是一种可行的稻飞虱防治方案。

如搭建一些亲水性强的器材,如色带、灯具、沙箱等,将稻飞虱引导至害虫收集器当中,然后进行灭虫处理。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稻飞虱防治方案。

在自然界中,存在一些天敌能够控制害虫的繁殖并对其造成损害。

如在防治稻飞虱中常常使用的石蜡蚊子、蓟马、草蛉、小蜂等都能够有效地控制稻飞虱的数量。

种植技术-褐飞虱如何防治?

种植技术-褐飞虱如何防治?

种植技术-褐飞虱如何防治?治褐飞虱,要根据褐飞虱的发生和危害特点,适期用药,并根据田间褐飞虱的发生情况选用适当的杀虫剂。

褐飞虱的发生和危害特点褐飞虱为迁飞性害虫,在北纬25°以北不能越冬,每年虫源逐代、逐区、呈季节性南北往返迁移。

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褐飞虱一般在7月中下旬以后迁入,通常在台风等由南向北的气流过境时形成迁入峰。

每次迁入的成虫,数量一般不会特别大,不足以立即对田间水稻造成大的危害,通常在田间繁殖一两代,虫量才会增加到足以对水稻造成危害的程度。

褐飞虱成虫寿命长,产卵期长,产卵量大。

在温度26~28℃条件下,褐飞虱雌成虫寿命为15~25天(在17~20℃时寿命长达30天)。

雌成虫繁殖力强,每头产卵150~500粒,多的(特别是短翅型成虫)可达700~1000粒;产卵盛期历时10~15天,产卵高峰期通常持续6~10天。

褐飞虱卵完成胚胎发育所需时间与气温高低有密切关系,在15℃、20℃、25℃、28℃及29℃恒温下卵期分别为26.7、15.2、8.2、7.9及8.5天,在28℃左右卵期最短,在25℃左右温度下孵化率最高。

褐飞虱危害水稻可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两方面。

直接危害是直接吸食水稻汁液,消耗稻株养分,造成危害。

褐飞虱的成虫、若虫都能吸汁危害水稻。

间接危害是褐飞虱成虫、若虫刺吸汁液和雌虫产卵时用产卵器刺破叶鞘和叶片,易使稻株失水和感染菌核病,其排泄物滋生霉菌,还会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褐飞虱防治策略水稻对褐飞虱有较强的耐害能力,田间有少量褐飞虱发生时,水稻生长发育不受影响,一般不需要用药防治。

但在褐飞虱大发生的年份,如果水稻生长前中期褐飞虱迁入量大,应及早用药控制田间害虫数量,减少害虫基数。

在水稻生长前中期预防性用药,防治指标一般为每百穴500头,也就是一穴有5头左右。

到水稻生长中后期,褐飞虱防治指标一般为每百穴1000头,也就是一穴有10头左右。

离收获期不远的水稻,茎秆等组织老化,耐褐飞虱危害的能力强,防治指标可以适当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上海农业科技
20 — 06 6
有机水稻褐 飞虱 的发生与 防治及其 对产量影响
黄兴斌 茅一平 龚红卫 黄 雷 ( 上海市崇明县农业技 术推广中心植保站 2 25 ) 0 10
峰出现后 4d高龄若 虫高峰 期 出现 在 9 2 9; 月 4日, 短翅 型成
日 挂牌, 6 共 种类型取样考种 , 以未受害植株为对照, 每类型
选基本相似的穗 5 个 左右 , 0 考查实 粒数 、 空瘪粒数 、 千粒重 , 按单穗产量折算亩产作为各类型危 害对产量的损失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 . 四代田问发生规律 田间三代初孵若虫始见期为 8
月1 4日, 是灯下成虫 峰 ( 月 5日) 7 出现后 4d低 龄若虫 高 0;
算校正防效 , 分析控害效 果。
表 2 防三代控 四代效果调查
133 四代对产量损失的测定。水稻收获前 , .. 在受害田块 严重地段枯死点边缘对不同危害程度分轻( 下部植株受害、 剑叶以下第 1 叶正常) 中( 、 中下部植株受害、 剑叶正常)重 、
( 株受害) : 全 和不同危害( 冒穿 ) 间分 9 3 时 月 0日、 月 51 1 0 、0 23 四代对产 量的影响 . 据对相 同危 害时 间不 同危 害程 度
峰期 ,号 田 药防治 、 号 田未用 药 , 1 用 2 防效为 8.7 四代 81 %; 若虫 高 峰 期 , 1号 田 未 用 药 、 2号 田用 药 防 治 , 效 为 防
(~2 、 1 )高龄(-5分类记载发生数量。 3 )
48%。最终 收获时 1 田危害很轻 , 号 田冒穿枯死 。可 号 2 132 防三代控四代试验。选择长势较一致的两块 田, .. 面 7 .2 只有抓好三代防治, 才能有效控制四代大发生( 见表 2 。 ) 积均为 4 , 亩 分别为 12 。试验 区选用高 效低 毒无残 留农 见 , 、号 药特净虫 S n / , 三代若 虫高 峰期 , 1 田防治 ( L8 e亩 在 o 对 号 8 月3 1日)2 田不 防治 ; 四代 若虫高峰期 , 1 田不 防 ,号 在 对 号 治 , 号 田防治( 月 2 2 9 5日) 。药前查基数 , 药后查活虫数 , 计
峰期出现在 8月 2 3日, 是灯下 成虫峰 出现后 4 d 短翅 型成 9;
9 3 月 0日、0 5 1 植 株测 定 。 率随危 害 时问推 迟 1 月 、0日 空瘪 则明显减少 , 分别 比对照 增 5 .6 3 .4 2 .7 r 4 9 %、54 %、4 1 %(

09 8,=5 .8 — .7x ; .82y 35 5 309 )千粒重 分别 比对照减 71 、 .8
1 材 料 和方 法
嘴日 低 龄短 翅 l f 龄高 翅长 期 )
爵 低 龄短 翅 ∑ 龄高 翅长
11 地点 崇 明 , 良裕公 司有机稻转换期生产基地 。 . 上海
1 2 种植作物品种 .
1 3 方 法 .
单季杂 交晚稻 “ 优湘 晴” 6月 2 寒 。 3日
移栽 。 密度为 2 万穴/ 。 亩
虫始见期 1 月 3日( 0 见表 1 。 )
表 1 三、 四代褐飞虱田间发生调查 ( 单位 : 1 穴) 头/O
20 年 , 05 褐飞 虱在 我县有机稻 生产上 大暴发 , 局部 田块 出现冒穿 , 严重威胁 有机 稻产量 , 为进一 步摸 清该虫在 田间
的发生规律 和验证 防治对 策及对产 量的影 响 , 笔者作 了较系 统 的观察调查 , 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
131 三、 .. 四代田间发生消长调查 。选长势较好 、 褐飞虱发
生较重 的田块 , 8月 1 于 1日~1 0月 1 5日, 固定调查 2个点 ,
22 防三代 控四代 的效 果 .
试验 结果表 明 , 在三代若虫 高
每点查 1 穴 , 3 4 观察 1 , 0 每 -d 次 分不 同翅 型 ( 、 )低龄 长 短 ,
裹 3 四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飞虱对产量的影响
3 小

收稿 日期 :0 6—1 20 0—2 5

12 一 2
维普资讯
上海农 业科 技
2 0 —6 06—
徐稻 3 ” 害发生及 防治要 点 号 病
孙学 富 ( 江苏省 大丰 市草堰镇农 业技 术推 广服 务 中, 2 4 1) 心 2 14 沈 田辉 梁 文斌 ( 苏省 大丰 市植 保植检 站 2 40 ) 江 2 10
虫始见期 8 2 月 6日, 高龄若虫高峰期出现在 9 4日。田 月
间四代初孵若 虫始 见期 9月 8日, 是灯下成虫峰 ( 月 3 7 0日) 出现后 4d低龄若虫 高峰期 出现在 9月 1 0; 7日, 是灯下成 虫
5 3 、 .7 (= 一0 9 5 , =6 9 5 .5x , 量分别 比 .4 4 6g r .6 6 Y .8 —0 2 1 )产 对 照减 8 .9 6 .4 4 .4 r 5 9 %、3 0 %、9 2 %( =一9 9 , :8 .6 — 88 Y 4 4 5 3 65 )见表 3 。 .7 x ( )
轻、 重三种类型植株测定 , 中、 空瘪率分别比对照增1 . %、 17 8
1 . 3 2 .8 r .8 2 y .3 .5 ) 千粒重分别 8 7 %、2 0 %(=0 9 0 , =72 +5 1x , 比对照 减 0 7 、 . 8 3 4g( ;0 9 9 , 一0 4 3 . 3 2 5 、 . 6 r . 7 6 y= . 7 3+ 1 3 5 ) 产量分 别 比对照减 1 .7 3 .7 4 .9 r .6 x , 3 9 %、4 8 %、0 3 %( = 0 9 7 。 :3 3 3 .4 9 y .2 3+1 . 1 ) 32 x 。叉据对 不 同受 害 ( 冒穿) 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