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 李占国

合集下载

《基础会计》(李占国)(第四版) 知识点注释 11. 第十一章 会计核算综述

《基础会计》(李占国)(第四版) 知识点注释 11. 第十一章  会计核算综述

第十一章1.会计的历史变迁会计产生于社会生产实践即物质资料的生产中。

会计作为一门学科是近几百年的事,但其作为一项记录、计算和考核收支的工作,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都是源远流长,几乎同人类社会一样古老。

(1)古代会计阶段:(2)近代会计阶段——近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主要是指西方从15世纪50年代产生于意大利的复式簿记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末出现的第一份代表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会计研究公报”为止的这一段历史时期的会计理论与实务。

其主要标志有二:❶利用货币计量进行价值核算;❷广泛采用复式记账法,从而形成现代会计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基石。

随着19世纪初产业革命的完成,以及以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特点的股份公司的出现,要求在经济活动和财务活动中以“自由职业”身份出现的注册会计师或特许会计师产生了,1854年,在英国的苏格兰成立了第一个会计师协会——爱丁堡会计师公会,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3)现代会计阶段:会计学科在20世纪30年代成本会计的基础上,紧密配合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需要,逐步形成了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会计体系,从而使会计工作从传统的事后记账、算账、报账,转为事前的预测与决策、事中的监督与控制、事后的核算与分析。

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从此,现代会计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2. 会计目标会计目标是指财务会计目标。

“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通过财务会计所意欲实现的目的或到达的最终成果”①通过前述的会计的历史变迁,我们已经知道在会计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会计服务的对象不同,人们通过会计意欲实现的目的也有所不同,即财务会计目标不同。

历史进入20世纪30年代,现代经济的发展加速了企业组织形式的变革,股份公司这一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因其经营资金主要来源于众多的投资者并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既要利用会计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也要通过会计向投资人和债权人提供与其进行投资或信贷等经济决策相关信息。

基础会计学__李占国

基础会计学__李占国


漏税 漏税是指纳税人无意识地漏缴或者少 缴税款的行为。漏税是由于纳税人不熟悉 税法规定和财务制度,或者由于工作粗心 大意等原因造成的。如错用税率,漏报应 税项目,少计应税数量,错算销售金额和 经验税率等。漏税与偷税有着性质上的区 别,判定漏税的关键是并非故意,因而在 处理上也不同。
税收筹划范畴

骗税
骗税是指纳税人用假报出口等虚构事实或隐 瞒真相的方法,经过公开的合法的程序,利用 国家税收优惠政策,骗取减免税或者出口退税 的行为。 《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六条规定,有骗取出 口退税行为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骗取的退税 款,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对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在规 定期间内停止为其办理出口退税。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逃税 逃税是指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 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 欠缴税款的行为。 这种行为有以下特征:纳税人必须有欠缴 税款的事实,即在税务机关核定的期限内没有 按时缴纳税款。同时,纳税人有转移、隐匿财 产的行为,并且这一行为产生了税务机关无法 追缴欠税款的后果。 这种行为与偷税不同。偷税是纳税人采取隐 匿事实、伪造账目,隐瞒应该缴纳税款的数额 ;逃税是纳税人承认应纳税额,但采取转移、 隐匿财产的手段,隐瞒缴纳税款的能力。

节税
节税是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当存在着多 种纳税政策、计税方法可供选择时,纳税人通 过充分利用税法中固有的起征点、减免税等一 系列优惠政策,以税收负担最低的方式来处理 财务、经营、交易事项。

证券法
为了规范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的 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 对证券的发行、交易和上市公司的收购等进行 了明确规范。

《李占国《基础会计学》第四章 账户与借贷记账法的运用课件》

《李占国《基础会计学》第四章 账户与借贷记账法的运用课件》

借:材料采购——丙材料
30 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 100
贷:应付账款——桃林公司
35 600
[例4—13]如果上例款项公司采用签发商业承兑汇 票的方式采购,期限为6个月。怎么核算?
[例4—14]上述甲乙丙三种材料全部验收入 库,结转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
借:原材料——甲材料 202 000
三、借入资金业务的核算
(一)账户设置 1、“短期借款”账户 2、“财务费用”账户 3、“应付利息”账户
借方
短期借款
贷方
归还的短期借款本金额 取得的短期借款本金额
余额:期末尚未归还的 短期借款本金额
借方
财务费用
贷方
企业发生的各项财务费 期末转入“本年利润”

账户的金额
无余额
借方
应付利息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预付款多余,退回:
借:银行存款 贷:预付账款
第三节 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 与成本计算
一、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 二、产品成本的计算
认识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
企业为生产一 定种类和数量
的产品而耗费
企一业定一时定期生产包括耗费的材 时过期程在发生生的应料、折旧、人 产计经入营产管品成本工、水电和其 理过的程费中用。 他费用。 发生的费
5600
贷:银行存款
308600
短期借款核算的账户设置和运用
银行存款
××× ××× ××× ×××
短期借款 应付利息 账户性质:负债类 账户结构:贷增借减 对应账户:见图示
短期借款
归还数
借入数
期末余额
×××
按月支付利息
按季或半年支付利息

《基础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大纲 、授课计划、教案 李占国

《基础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大纲 、授课计划、教案  李占国

《基础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李占国一、教学大纲1. 课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于财务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会计基本理论、方法和实际操作技能,提高会计实务能力。

2. 课程目标(1) 理解会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会计核算流程和各项会计政策;(3) 培养学生的会计实际操作能力;(4)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内容(1) 会计基本理论:会计概念、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等;(2) 会计核算方法:复式记账、账户设置、凭证编制、账簿登记等;(3) 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4) 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变更等;(5) 会计实际操作:原始凭证审核、记账、编制报表等。

二、授课计划1. 第一章:会计基本理论课时:2课时内容:会计概念、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等2. 第二章:会计核算方法课时:2课时内容:复式记账、账户设置、凭证编制、账簿登记等3. 第三章:会计报表课时:2课时内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4. 第四章: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课时:2课时内容: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变更等5. 第五章:会计实际操作课时:4课时内容:原始凭证审核、记账、编制报表等三、教案1. 第一章:会计基本理论教学目标:了解会计概念、要素、等式和科目等基本理论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学步骤:(1) 介绍会计概念及其发展历程;(2) 讲解会计要素及其分类;(3) 阐述会计等式及其应用;(4) 介绍会计科目及其设置原则。

2. 第二章:会计核算方法教学目标:掌握复式记账、账户设置、凭证编制和账簿登记等核算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教学步骤:(1) 讲解复式记账原理及方法;(2) 介绍账户设置原则及方法;(3) 练习凭证编制;(4) 演示账簿登记过程。

《基础会计》(李占国)(第四版) 教案 1. 第一章 企业与会计 教案

《基础会计》(李占国)(第四版) 教案 1. 第一章  企业与会计  教案

第一章企业与会计一、本章教学时间安排二、本章学习目标本章作为会计学基础的导言,将介绍有关会计学基础课程的基本架构与内容,是学习以后各章的基础。

主要包括:❶了解企业并初步认识会计以及会计功能;❷能够用货币量化的企业活动及其抽象概括;❸会计信息输入、转换、输出的一系列过程;包括:体现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实际操作手段或工具,以及系统运行的环节或程序。

三、本章重点难点内容1、企业的利害关系人及其关注点2、会计交易或事项的界定及其归纳的类型3、会计信息加工处理的四个环节及其所对应的方法体系四、本章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开篇应简要介绍本课程在学科体系中的作用、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要求。

2.介绍不同会计含义的学术观点,强调本教材的基本观点3.简要介绍会计核算的方法,具体内容待后续章节展开五、课堂提问的问题1.企业资金的来源途径主要有哪些?资金在企业内部的循环过程是怎样的?2. 会计的基本职能有哪些?其理论依据是什么?3. 会计作用与会计任务的基本关系是怎样的?4. 会计的方法与会计核算的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六、本章思考题1. 如何理解企业利害关系人及其关注点?2. 如何形象理解地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3. 如何理解经济环境对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作用?4. 根据“管理活动论”的观点,会计的含义是如何理解?七、本章作业题《基础会计项目实训与习题集》(第4版),李占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02,978-7-04-047037-6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用书《基础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第4版),李占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08,978-7-04-046305-7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八、本章应讲授的主要内容(一)开篇1. 课程内容《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

基础会计学 李占国

基础会计学  李占国
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一般情况下,资产以其取得的历史成本计价,而 不按其立即进入解散、清算状态的现行市价计价。
第二,对长期资产的摊销,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 销等问题的处理,均以企业在折旧年限或摊销期内会持续 经营为前提。
持续经营前提只适用于正常状态下的会计主体,如果一旦 企业宣告破产而清算,则此前提就不再适用,会计方法也 要进行相应改变,按国家关于企业清算的规定办理。
清朝后期,借贷复式记账法传入我国,沿用至今。
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十三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复式记账的萌芽,经过长 期的推广、改革与完善,发展成为科学而完备的复 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
1494年,意大利人卢卡·帕乔利著《算术、几何、比 与比例概要》(《数学大全》)一书,全面系统地介 绍了复式记账法。该书的问世,标志着近代会计的 最终形成,也被称为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会计的监督职能寓于会计的核算职能之 中,是在核算过程中的监督。也只有搞 好会计监督职能,才能保证经济活动按 预期的要求进行,才能发挥会计核算的 作用,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采 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社会再生产过程 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 监督,旨在通过提供会计信息以实现最优 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向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 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 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 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 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如何提供信息
一、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是指会计人员按照一定的标准, 对应输入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容、输入时 间及对输入经济业务的内容应归述的会 计要素进行识别、选择,并在此基础上 对账户中已记录的会计信息是否全部列 入会计报表及如何列入会计报表所进行 的识别确定。

《基础会计》(李占国)(第四版)-知识点注释-4

《基础会计》(李占国)(第四版)-知识点注释-4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四章账户与记账方法1. 会计账户的定义与内涵会计账户——也称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会计交易或事项,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各具体项目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一种工具。

设置会计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会计账户的内涵包括:❶账户设置的主要依据是会计科目;❷账户具有一定的格式;❸设置账户的目的是为财务报告的编制提供数据资料。

2. 会计计量与账户的结构设置账户的目的是用来记录发生的经济业务,所以账户不但要有明确的核算内容,而且必须具有便于记录经济业务的结构。

由于会计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各会计要素具体项目的变动,从数量上看不外乎是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因此,账户的基本结构就相应地划分左右两方,分别记录增加额和减少额。

3. 会计账户的主要功能账户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一系列有用的信息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是以价值销售体现出来的。

主要包括:❶本期增加发生额——一定时期(如一个会计期间)的增加额合计;❷本期减少发生额——一定时期(如一个会计期间)的减少额合计;❸期末余额——在某一会计期间终了时(一般为月末)本期增加发生额与本期减少发生额相抵后的差额;❹期初余额——在某一会计期间开始时该账户的结余金额,由于会计期间的首尾相接,本期的期末余额转入下期,便是下期的期初余额。

至于账户的左右两方中,在哪一方记增加,哪一方记减少,则取决于该账户归属于哪一项会计要素。

4. 账户的设置与会计账户体系会计账户体系是指按照全面反映企业会计要素的要求,根据设置的会计科目而建立的会计账户系统。

企业的会计科目体系决定了其使用的会计账户的体系。

账户可按如下标准进行分类。

(1)按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可将账户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和利润类共六类账户。

(2)按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分类。

可将账户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两类。

❶总分类账户是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❷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

李占国《基础会计学》第三章 记账方法与借贷记账法

李占国《基础会计学》第三章  记账方法与借贷记账法
从一定时期即动态来观察,企业在每一个会计期间 的经营活动中,既取得收入同时又要发生相应的费用, 按照有关会计原则的要求,可以正确地计算出当期实现 的利润。其计算公式为: 利润 = 收入 - 费用
利润

收入

费用
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
可用公式表示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或: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通过该公式可以说明以下问题:
1、资产类账户的结构
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 余额在借方。其账户的基本结构如下: 借方
期初余额
资产类账户
××××
贷方
本期借方发生额 ×××× 本期贷方发生额 ×××× 期末余额 ××××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计算公式
账户的 期末 余额
期初 余额
账户的 借方 发生额

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 1.明确会计要素的平衡关系; 2.掌握企业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影响的几 种类型; 3.了解复式记账的原理、种类; 4.掌握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账户结构、 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
第一节
二、单式记账法 三、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的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的书写规范: 上借下贷,借贷错开 借:库存现金 1000 1000 贷:银行存款
下面以ABC公司2011年9月份发生的经济 业务(假设就发生了这些业务,实际上 并非如此)为例进行说明会计分录的编 制方法。
借贷记账法的会计分录分类
1.简单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只同另一个账 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 计分录。 2.复合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同几个账户贷 方发生对应关系,或一个账户贷方同几个账户借方 发生对应关系,即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的会计分录。

李占国版《基础会计学》第八章 财产清查

李占国版《基础会计学》第八章  财产清查

(三)财产清查的作用
财产清查既是会计核算的一种方法,又是单位内部 实施会计控制和会计监督的一种活动。其作用主要表 现在: 1、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真实可靠 2、充分挖掘财产物资的潜力 3、强化财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4、完善财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
二、财产清查的种类
1.按其清查的对象和范围分类 全面清查
本企业
收到对方确认并盖章的回单后,应填制“往来 账项清查表”,及时处理应收、应付的款项。
2、编制“往来帐项清查表”
往来账项清查表
年 总分类账户名称: 明细分类账户 名称 账面余额 清查结果 核对相 符金额 核对不 符金额 核对不符原因分析 未达账 项金额 有争议款 项金额 其他 备注 月 日
若发现未达账项,亦可采用前述调节方法予以调整相符。对于清查过程中 有争议或确实无法收回以及不需支付的款项,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 以便减少坏账损失,避免呆滞款项长期挂账。
一般情况下,开户银行会定期将单位一定时期内在该行存款 的变化和结存情况,以“对账单”的形式转给存款单位,供其核 对。
银行存款日记账
逐笔核对 发生额、 余额
核对结果 (1)双方余额一致 (2)双方余额不一致
余额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某方账簿登记发生差错, 对于这种情况 应查明原因, 及时予以更正; 二是大多数此类情况是由“未达 账项”所造成。
减: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款项
调节后的存款余额 会计主管签章:
减: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款项
调节后的存款余额 制表:
④“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说明:
A、调节后的存款余额 状 况
双方一致
双方不一致
企业与银行调节后的存款余额
表明双方记账正确,银行对账单的存款余额为 企业真正实有存款数。

《基础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案全 李占国

《基础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案全 李占国

《基础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案第一部分一、实训目的与要求1. 实训目的(1)理解会计基本理论,掌握会计基本操作技能。

(2)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职业素养。

2. 实训要求(1)熟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2)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3)能够独立完成企业典型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二、实训内容1. 会计凭证的编制与审核(1)了解各种会计凭证的用途和格式。

(2)学会编制和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2. 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1)掌握日记账、总账、明细账的设置方法。

(2)学会账簿的登记原则和技巧。

3. 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1)熟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2)学会利用会计报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

三、实训方法1. 讲授与示范:讲解会计实训知识点,演示会计操作过程。

2.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会计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考核评价:对学生的实训成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四、实训步骤1. 组织学生学习会计实训教材,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 教师讲解实训要求,明确实训目标。

3. 演示会计操作过程,让学生熟悉操作流程。

4.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分析案例,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6. 完成实训任务,提交实训报告。

7. 教师对学生的实训成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五、实训时间与地点1. 实训时间:根据课程安排确定实训时间。

2. 实训地点:会计实验室。

六、实训材料与工具1. 实训教材:基础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指导书。

2. 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用品。

3. 计算器、电脑等辅助工具。

七、实训评价1. 评价标准:依据实训要求,对学生的操作技能、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评相结合。

八、注意事项1. 学生应按时参加实训,遵守实训纪律。

《基础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大纲 、授课计划、教案 李占国

《基础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大纲 、授课计划、教案  李占国

《基础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李占国一、教学大纲1.1 课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特开设《基础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熟练运用会计法规、政策和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具备一定的会计实际操作能力。

1.3 课程内容1.3.1 会计基本理论1.3.2 会计科目与账户1.3.3 会计分录与试算平衡1.3.4 会计凭证、账簿与报表1.3.5 会计核算方法1.3.6 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1.3.7 会计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二、授课计划2.1 授课方式采用讲授、案例分析、模拟实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2.2 授课时间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3 授课安排第1-8课时:讲解会计基本理论、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分录与试算平衡第9-16课时:讲解会计凭证、账簿与报表、会计核算方法第17-24课时:讲解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会计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第25-32课时:进行会计模拟实训三、教案3.1 第一次课:会计基本理论教学内容:会计的定义、职能、目标、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会计的定义和职能,引导学生了解会计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介绍会计的目标、基本原则和方法。

3. 互动:提问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2 第二次课:会计科目与账户教学内容:会计科目的设置、分类和账户的开设。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分类和账户的开设。

3. 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应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后续章节教案依次类推)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模拟实训、期中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基础会计学李占国PPT课件

基础会计学李占国PPT课件
第三:目的是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性、 合理性和有效性。
SOFTBYTE
Annual Report
22
13
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会计工作的电算化和两个会计新领域(财务会计和管理 会计)的形成,加速了会计发展的进程,被认为是会计 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14
中国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原始的计量记录行为
刻木记事、绘图记事、结绳记事
西周时期
“会计”一词的出现: 最早记载会计一词是西周的《周 礼》 月计、岁会
(二)会计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是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
析、考核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 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这是会计的另一个职能,与前述的会计 核算职能相辅相成。
21
会计监督职能的基本特点
第一:主要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会计 监督要依据特定的标准。
第二:要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后、事中、 事前的全过程监督。
6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会计作为 一种管理活动,是在生产实践活动中产生 的,并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 而不断发展。
7
会计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古代会计 第二阶段:近代会计 第三阶段:现代会计
8
1.古代会计
古代会计经历时间很长,大约自原始社会末期至15世 纪之间。
一是现代电子技术与会计的结合,电子计算机逐渐代替传统手 工操作,使会计核算的手段现代化,会计由手写簿记系统发展 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二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会计分化为财 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其职能范围越来越广,使只注重 核算的传统簿记,发展为今天既核算又管理的具有现代含义的 会计。
19

《基础会计》(李占国)(第四版) 基础会计授课计划(教学日历)

《基础会计》(李占国)(第四版) 基础会计授课计划(教学日历)

《基础会计》授课计划(教学日历)课程名称:基础会计英文名称:Electronic Technique课程代码:043125B1学分/学时:4/72(理论教学59学时+课堂实训学时+机动2学时)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等专业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后续课程: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开课院系:商学院教材:1.《基础会计》(第4版),李占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02,978-7-04-046673-7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基础会计项目实训与习题集》(第4版),李占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02,978-7-04-047037-6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用书3. 《基础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第4版),李占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08,978-7-04-046305-7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一、课程学习目标《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学、财务管理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❶熟悉企业会计交易或事项的基本内容、形象地认识会计并理解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了解并熟悉会计确认企业经济活动的原始载体;❷掌握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具体分类,掌握会计等式及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掌握借贷记账法基本原理及主要内容,了解记账凭证的作用及购车要素;❸能够运用借贷记账方法,分析并掌握制造业企业的主要会计交易或事项的核算;❹掌握会计的基本操作技能与方法运用;❺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理解会计的内涵及会计基本准则的作用。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学习内容和基本要求《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由以下五大模块组成:1、会计信息系统与会计事项原始载体模块的基本要求和内容(8学时)(1)❶了解企业的分类;❷熟悉企业注册登记的手续。

(2)❶理解会计交易或事项的界定;❷熟悉企业经济活动的内容及分类;❸把握企业“利害关系人”的关注点。

《基础会计》(李占国)(第四版) 知识点注释 1. 第一章 企业与会计

《基础会计》(李占国)(第四版) 知识点注释 1. 第一章  企业与会计

第一章企业与会计1. 企业的概念与特征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服务、流通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

我们可以归纳出企业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征:❶企业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社会组织,也就是能够给社会提供服务或产品;❷企业是以取得收入为目的,即以营利为目的;❸企业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以自身的资产对外承担责任;❹必须依法设立,在工商及税务等部门合法登记。

2. 企业的类型与组织形式(1)企业的分类: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具有多重属性与复杂形态。

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照行业性质不同进行的分类、按企业规模不同进行的分类、按所有制不同进行的分类。

(2)企业的组织形式:①公司制企业;②非公司制企业。

(3)企业的注册步骤:(1)工商登记;(2)税务登记的主要内容;(3)税务登记的程序。

3. 会计交易或事项的界定(1)会计交易或事项的定义——也叫交易事项,或经济业务,是指企业与信息用户相关,并且导致经营实体的各项资产和权益发生变化的经济事项。

(2)会计事项的特点:❶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事项;❷能引起企业(会计主体)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经济事项。

4. 融资活动——钱从哪里来?融资活动——亦称筹资活动是指企业资金的筹措或取得之交易。

钱从哪里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开门柴、米、油、盐、酱、醋、茶,家庭如此,公司企业更是如此,没有钱(资金)将一事无成。

所以,筹集资金的融资活动,乃企业一切活动的根本。

(1)自有资金(或资本)的筹措——也就是企业的资本金,因此又称注册资本。

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和外商资本金。

(2)借入资金的筹措——是指企业为了弥补自有资金的不足而向金融机构、债权人借入的资金。

借入资金要适度并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同时要考虑借款的成本效益问题。

借入资金有:银行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取得是借款。

李占国版《基础会计学》账务处理程序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李占国版《基础会计学》账务处理程序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原始 凭证
现 银行 外币 金 存款 存款
② 日记账
收付转 款款账
核对 ⑥
① 记账凭证 ④ 科目汇总表 ⑤ 总分类账
汇总 原始 凭证
核对 ⑥

明细分类账
财 务 ⑦会 计 报 告
四、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性
• 优点: 账务处理比较简单,简明易懂,登记总 账的工作量可大大减轻,经济业务量越大,效 果就越明显;同时,通过编制科目汇总表,可 起到试算平衡的作用,有利于保证记账凭证和 账簿纪录的正确性。
三、科目汇总表的格式及编制方法
科目汇总表是定期(如五天、十天、十五天或一个月) 根据所编制的记账凭证,按相同会计科目分借方和贷方汇 总其发生额的表格。其具体编制方法如下:
(1)将既定汇总期内的全部记账凭证按照相同科目归 类汇总(可借助“T”型账户作为工作底稿);
(2)计算出每一会计科目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和本期贷 方发生额;
优点 缺点
(1)可以简化总分类账的登记工作;
(2)收款凭证以借方科目汇总,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以贷 方科目汇总,并且分类平衡,使记账数字不容易失误;
(3)在汇总凭证和总账账页中明确反映账户的对应关系, 便于分析经济业务内容,而且发生差错也容易寻找。
多了一道编制汇总凭证的手续。倘若企业经济业务量少,编
制汇总记账凭证的手续就显得麻烦。
贷方科目:
汇总转账凭证
年月日


借方科目 1பைடு நூலகம்10日 11—20日 21—31日 合 计
(凭证号数) (凭证号数) (凭证号数)
账页 借贷
合计
四、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步骤
(1)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及转 账凭证;

《基础会计》(李占国)(第四版) 知识点注释 5. 第五章 记账凭证

《基础会计》(李占国)(第四版) 知识点注释 5. 第五章  记账凭证

第五章记账凭证1.记账凭证的概念在我国会计实务中,会计分录的载体为记账凭证。

在每一笔实际业务操作中,记录过程均包括以下3个步骤:❶分析每一笔交易或事项对会计账户的影响;❷将交易信息通过记账凭证加以表现;❸将记账凭证中的信息转入恰当的分类账账户中。

所以,记账凭证——是指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设置的账户运用复式簿记编制的,用以确定会计分录并作为登记分类账账户直接依据的凭据。

虽然不用记账凭证也可以将会计交易信息直接记录到分类账账户中,但很少有公司这样做,因为记账凭证可以起到以下作用:❶在同一位置显示了每一笔交易的完整内容或影响;❷提供了会计交易或事项的发生的时间顺序;❸帮助防止或定位差错,因为每一笔会计分录的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可以很容易进行比较。

2.记账凭证按其用途进行分类记账凭证的用途——是指其在会计交易或事项处理过程中适用性。

一般可分为通用记账凭证和专用记账凭证两类。

(1)专用记账凭证——适用于反映某一类会计交易或事项应编制的记账凭证。

会计交易或事项按照是否涉及货币资金,可分为收款业务、付款业务和转账业务,所以,专用会计凭证可分为:❶收款凭证;❷付款凭证;❸转账凭证。

(2)通用记账凭证及其格式——适用于所有会计交易或事项应编制的记账凭证。

在采用通用记账凭证的企业,无论会计交易或事项是收款业务、付款业务,还是转账业务,所编制的记账凭证均应采用通用记账凭证。

3. 记账凭证的基本要素记账凭证必须具备以下基本内容,也即记账凭证的基本要素:❶填制单位的名称;❷记账凭证的名称;❸填制凭证的日期和编号;❹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❺应借、应贷会计科目(包括总账科目、明细科目)的名称及其金额;❻过账备注(过账标记);❼所附原始凭证张数(简称“附件”);❽有关人员的签名或盖章。

包括制证人员、稽核人员、记账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出纳员(收、付款记账凭证)。

4. 记账凭证填制的基本要求(1)必须以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为依据;(2)按照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正确填制会计科目、子目和编制会计分录;(3)选择、确定记账凭证的种类;(4)填写记账凭证的日期;(5)记账凭证中金额的填写;(6)记账凭证应按行次逐笔填写,不得跳行或留有空行;(7)填写记账凭证的编号;(8)计算和填写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9)记账凭证的签名或盖章;(10)错填记账凭证的更正,记账凭证时发生错误,应分别以下情况处理:❶如果没有登记入账,应将其作废并重新填制;❷如果已经登记入账,应采用正确的更正方法予以更正。

《基础会计》(李占国)(第四版) 知识点注释 7. 第七章 会计账簿

《基础会计》(李占国)(第四版) 知识点注释 7. 第七章  会计账簿

第七章1. 会计账簿的定义及结构功能(1)会计账簿——亦称账簿,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并由专门格式的账页连结在一起的,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序时、分类地记录各项交易或事项,为编制会计报告进行会计数据加工和存储的簿籍,俗称“账本”。

设置和登记账簿是会计的一种专门方法。

对会计账簿定义的理解应注意把握以下三点:❶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任何一个会计主体应该为每一个会计科目开设相应的会计账户;❷一旦将会计科目填入具有一定格式的账页中,该账页就称为记录该会计科目所规定的内容的账户;❸由一系列具有专门格式且相互连结的账页所组成的簿籍就是会计账簿。

(2)会计账簿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❶封面和封底——标明单位名称和账簿名称并保护扉页和账页;❷记载与账簿使用有关事项的扉页——登记账簿须知、账簿启用及交接记录、账户目录;❸记录交易或事项的账页——记录某项交易或事项增减变化及结果。

2. 会计账簿的分类会计账簿的种类很多,为了具体地认识各种账簿的特定,更好地运用账簿的功能,应对会计账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按会计账簿用途分类——主要是就其对会计报表编制的作用而言的。

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

(2)按会计账簿外表形式分类——会计账簿的外表形式,主要是就其账簿登记的方便性和保管的安全性而言的。

主要分为以下三种:❶订本式账簿;❷活页式账簿;❸卡片式账簿。

(3)按会计账簿账页格式分类——会计账簿的账页格式,是就其账页的结构和会计科目规定的内容的特定而言的。

主要分为三栏式账簿、数量金额式账簿和多栏式账簿三种。

3. 库存现金日记账的定义及分类库存现金日记账——是由出纳人员根据记录现金收付的收款凭证、付款凭证,按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连续登记的一种日记账。

按照我国《库存现金管理条例》中对企业库存现金收支的管理规定,库存现金日记账除应提供企业在每日的库存现金收入、库存现金支出及其余额的信息外,还应提供反映库存现金收支是否符合国家对库存现金收支的管理规定方面的信息,因此,在库存现金日记账上应设置“对应科目”栏。

《基础会计》(李占国)(第四版) 知识点注释 3. 第三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基础会计》(李占国)(第四版) 知识点注释 3. 第三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第三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1. 会计要素的概念企业活动中能够用货币计量的内容统称为会计交易或事项。

在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中如何记录,便是人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比较简捷和有效的方法是按照会计交易或事项的特征对其进行分解和归类,使之成为独立的范畴并具有特定的含义,形成固定的会计术语来涵盖或描述有关的会计交易或事项。

所以,会计要素——是指对会计交易或事项按其经济特征进行归类并予以抽象概括的会计专业术语。

2. 资产要素的定义及特征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资产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2)资产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这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控制。

会计意义上的控制概念类似于但不完全等同于所有权的法律概念。

(3)资产是一种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3. 资产要素的构成内容按照资产的流动性(变现能力)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1)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或一个会计年度内变现、出售或耗用的资产。

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和存货等。

(2)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等。

4. 负债要素的定义及特征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包括法定义务和推定义务两大类。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5. 负债要素的构成内容企业的负债按其流动性(偿还期限的长短)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大类。

(1)流动负债——是指企业将在1年内(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清偿的债务。

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和应付及预收款项两大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销售商品的售后回购 ➢ 以融资租赁方式组入的资产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 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重 要交易或事项。
➢ 重要性原则与会计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关。
➢ 对于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 实性和不至于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判 断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简化。
➢ 在评价某些项目的重要性时,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 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 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 谨慎性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任意设置各 种秘密准备 。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 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 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会计主体前提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明确了会计处理与财务报告的空间范围。 第二、确定了会计的独立性。 会计主体并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前提的基本含义是,企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 事项的确认与计量,应以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以它现时 的形式并按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的经营下去为前提。
司会机构的设立 :设置了会计官员---司会和规定了会计 报表的编报制度。
唐宋时期—全面发展
会计机构的设立:会计司 四柱结算法
宋朝的会计
蒋敬,考算梁山 钱粮支出和纳入; 湖南潭州人氏,落科举 子出身,科举不第,精通 书算,积万累千,纤毫不
差,人都唤他做 “神算子”
•明清两代
•1840-- 鸦片战争后—西式会计在中国的传播
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一般情况下,资产以其取得的历史成本计价,而 不按其立即进入解散、清算状态的现行市价计价。
第二,对长期资产的摊销,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 销等问题的处理,均以企业在折旧年限或摊销期内会持续 经营为前提。
持续经营前提只适用于正常状态下的会计主体,如果一旦 企业宣告破产而清算,则此前提就不再适用,会计方法也 要进行相应改变,按国家关于企业清算的规定办理。
会计的监督职能寓于会计的核算职能之 中,是在核算过程中的监督。也只有搞 好会计监督职能,才能保证经济活动按 预期的要求进行,才能发挥会计核算的 作用,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采 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社会再生产过程 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 监督,旨在通过提供会计信息以实现最优 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一是现代电子技术与会计的结合,电子计算机逐渐代替传统手 工操作,使会计核算的手段现代化,会计由手写簿记系统发展 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二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会计分化为财 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其职能范围越来越广,使只注重 核算的传统簿记,发展为今天既核算又管理的具有现代含义的 会计。
会计的萌芽——采用“结绳记事”、“刻石记数” ; 会计核算方法的发展——西周时代出现“会计”一词, 并建立了“官厅会计”; 宋朝创建的“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 在, “四柱清册”的出现,使会计技术达到了新水平, 是我国最早的比较科学、系统、完善的中式会计方法; 明末清初,我国商人设计了“龙门账”,设总账进行 “类记录”,开始复式记账。
会计监督职能的基本特点
第一:主要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会计 监督要依据特定的标准。
第二:要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后、事中、 事前的全过程监督。
第三:目的是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性、 合理性和有效性。
SOFTBYTE
Annual Repபைடு நூலகம்rt
(三)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关系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其他职能是这一职能的派生。与其他经 济管理活动相比,这种核算具有全面性 和综合性。
➢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 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 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 在附注中说明。
➢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 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 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 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 报告,不应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 式为依据。
高等学校财务会计专业系列教材
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 (二)相关性 (三)可理解性 (四)可比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 (六)重要性 (七)谨慎性 (八)及时性
客观性 相关性
明晰性
实质重于形式 重要性
会计信息质 量要求
谨慎性 及时性
可比性
一、可靠性(客观性)
客观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 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 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会计信息,保证会计 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基础会计学 (会计学原理)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账户 第三章 记账方法与借贷记账法 第四章 制造企业一般业务核算 第五章 账户的分类 第六章 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第七章 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第八章 财产清查 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十章 账务处理程序 第十一章 会计工作组织
第一章 总论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需要相关,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的过 去、现在和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 测。
三、明晰性(可理解性)
明晰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 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 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 有可比性。
向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 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 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 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 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如何提供信息
一、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是指会计人员按照一定的标准, 对应输入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容、输入时 间及对输入经济业务的内容应归述的会 计要素进行识别、选择,并在此基础上 对账户中已记录的会计信息是否全部列 入会计报表及如何列入会计报表所进行 的识别确定。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会计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是通过货币对经济活动进行确
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 作。 这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管 理工作的基础。
会计核算职能的基本特点
第一: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 状况,即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第二: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要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不仅
•1949—计划经济时期
•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 1992年颁布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 计准则》;
• 2006年,修改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 。
结论
➢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会计的发展;而 会计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 没有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而会计不发 达的;也没有一个会计不发达的国家, 而经济能发达的。”
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1854年在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注册会计师专业团 体 ——爱丁堡会计师协会, 标志着会计的服务对象扩大到整个社会,它的主要职责 就是办理经济活动的公正。会计史学家认为这是会计发 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3.现代会计
现代会计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 特点:会计发展迅速——
清朝后期,借贷复式记账法传入我国,沿用至今。
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十三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复式记账的萌芽,经过长 期的推广、改革与完善,发展成为科学而完备的复 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
1494年,意大利人卢卡·帕乔利著《算术、几何、比 与比例概要》(《数学大全》)一书,全面系统地介 绍了复式记账法。该书的问世,标志着近代会计的 最终形成,也被称为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第一节 会计的基本含义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及特点 三、会计的基本含义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会计是因人类社会生产实践和经济管 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会计作为 一门学科是近几百年来的事,但其作为一 项记录、计算和考核收支的工作,无论在 中国和外国,都是源远流长,几乎同人类 社会一样古老。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会计作为 一种管理活动,是在生产实践活动中产生 的,并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 而不断发展。
会计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古代会计 第二阶段:近代会计 第三阶段:现代会计
1.古代会计
古代会计经历时间很长,大约自原始社会末期至15世 纪之间。
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会计工作的电算化和两个会计新领域(财务会计和管理 会计)的形成,加速了会计发展的进程,被认为是会计 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中国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原始的计量记录行为
刻木记事、绘图记事、结绳记事
西周时期
“会计”一词的出现: 最早记载会计一词是西周的《周 礼》 月计、岁会
如何提供信息
二、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是指对确认的项目进行数量 (主要体现为货币额)确定的过程。
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一是要运用计量 单位,即主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二是 选择计量标准,即计量属性。
如何提供信息 三、会计记录
会计记录。
如何提供信息 四、会计报告
会计报告是指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 求,按照一定格式将会计信息提供给信 息使用者,据以进行分析、预测和决策。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前提的含义是,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 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由于会计分期,产生了当期与其它期间的差别,
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 了应收、应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第二、由于定期提供信息的需要,会计上不得不对某些 业务采用估计的方法来核算,使得会计信息受到主观因 素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期间可以分为年度和中期。以一年确定的会计期间 称为会计年度,中期指短于一个会计年度的会计期间, 如半年、季度和月份。按年度编制的财务报告称为年报, 以中期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告称为中报。在我国,会计 年度自公历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