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 李占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一般情况下,资产以其取得的历史成本计价,而 不按其立即进入解散、清算状态的现行市价计价。
第二,对长期资产的摊销,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 销等问题的处理,均以企业在折旧年限或摊销期内会持续 经营为前提。
持续经营前提只适用于正常状态下的会计主体,如果一旦 企业宣告破产而清算,则此前提就不再适用,会计方法也 要进行相应改变,按国家关于企业清算的规定办理。
会计的萌芽——采用“结绳记事”、“刻石记数” ; 会计核算方法的发展——西周时代出现“会计”一词, 并建立了“官厅会计”; 宋朝创建的“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 在, “四柱清册”的出现,使会计技术达到了新水平, 是我国最早的比较科学、系统、完善的中式会计方法; 明末清初,我国商人设计了“龙门账”,设总账进行 “类记录”,开始复式记账。
司会机构的设立 :设置了会计官员---司会和规定了会计 报表的编报制度。
唐宋时期—全面发展
会计机构的设立:会计司 四柱结算法
宋朝的会计
蒋敬,考算梁山 钱粮支出和纳入; 湖南潭州人氏,落科举 子出身,科举不第,精通 书算,积万累千,纤毫不
差,人都唤他做 “神算子”
•明清两代
•1840-- 鸦片战争后—西式会计在中国的传播
第二节 会计信息及其质量要求
一、会计信息的需求与供给 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一、会计信息的需求与供给
(一) 信息需求与会计目标 (二) 如何提供信息 (三) 提供什么样的信息
会计目标,是指人们通过会计工作所 预期达到的目的。
观点一
Fra Baidu bibliotek
决策有用观
观点二 Product
受托责任观
《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2.近代会计
近代会计一般被认为自15世纪至20世纪40年代末。
从12世纪到15世纪,意大利威尼斯出现了借贷资本家,采用 “借”、“贷”两字作为借贷复式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帕乔利的《算术、几 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公开出版,该书系统地论述了借贷复 式记账原理及其运用,并介绍了以日记账、分录账和总账三种 账簿为基础的会计制度,为现代会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销售商品的售后回购 ➢ 以融资租赁方式组入的资产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 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重 要交易或事项。
➢ 重要性原则与会计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关。
➢ 对于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 实性和不至于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判 断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简化。
➢ 及时收集 ➢ 及时处理 ➢ 及时传递
高等学校财务会计专业系列教材
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和记账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假设 (二) 持续经营假设 (三) 会计期间假设 (四)货币计量假设
会计基本前提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也称为经济实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 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只要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 都需要进行会计核算,都是会计主体。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需要相关,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的过 去、现在和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 测。
三、明晰性(可理解性)
明晰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 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 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 有可比性。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会计作为 一种管理活动,是在生产实践活动中产生 的,并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 而不断发展。
会计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古代会计 第二阶段:近代会计 第三阶段:现代会计
1.古代会计
古代会计经历时间很长,大约自原始社会末期至15世 纪之间。
会计主体前提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明确了会计处理与财务报告的空间范围。 第二、确定了会计的独立性。 会计主体并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前提的基本含义是,企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 事项的确认与计量,应以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以它现时 的形式并按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的经营下去为前提。
基础会计学 (会计学原理)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账户 第三章 记账方法与借贷记账法 第四章 制造企业一般业务核算 第五章 账户的分类 第六章 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第七章 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第八章 财产清查 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十章 账务处理程序 第十一章 会计工作组织
第一章 总论
•1949—计划经济时期
•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 1992年颁布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 计准则》;
• 2006年,修改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 。
结论
➢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会计的发展;而 会计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 没有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而会计不发 达的;也没有一个会计不发达的国家, 而经济能发达的。”
高等学校财务会计专业系列教材
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 (二)相关性 (三)可理解性 (四)可比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 (六)重要性 (七)谨慎性 (八)及时性
客观性 相关性
明晰性
实质重于形式 重要性
会计信息质 量要求
谨慎性 及时性
可比性
一、可靠性(客观性)
客观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 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 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会计信息,保证会计 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清朝后期,借贷复式记账法传入我国,沿用至今。
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十三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复式记账的萌芽,经过长 期的推广、改革与完善,发展成为科学而完备的复 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
1494年,意大利人卢卡·帕乔利著《算术、几何、比 与比例概要》(《数学大全》)一书,全面系统地介 绍了复式记账法。该书的问世,标志着近代会计的 最终形成,也被称为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一是现代电子技术与会计的结合,电子计算机逐渐代替传统手 工操作,使会计核算的手段现代化,会计由手写簿记系统发展 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二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会计分化为财 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其职能范围越来越广,使只注重 核算的传统簿记,发展为今天既核算又管理的具有现代含义的 会计。
第一节 会计的基本含义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及特点 三、会计的基本含义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会计是因人类社会生产实践和经济管 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会计作为 一门学科是近几百年来的事,但其作为一 项记录、计算和考核收支的工作,无论在 中国和外国,都是源远流长,几乎同人类 社会一样古老。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前提的含义是,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 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由于会计分期,产生了当期与其它期间的差别,
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 了应收、应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第二、由于定期提供信息的需要,会计上不得不对某些 业务采用估计的方法来核算,使得会计信息受到主观因 素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期间可以分为年度和中期。以一年确定的会计期间 称为会计年度,中期指短于一个会计年度的会计期间, 如半年、季度和月份。按年度编制的财务报告称为年报, 以中期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告称为中报。在我国,会计 年度自公历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一节 会计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会计信息及其质量要求 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和记账基础 第四节 会计要素的计量原则 第五节 会计核算方法
第一章 总论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会计产生和发展 简史,理解会计概念,明确会计特点和 基本职能,掌握会计要素,明确会计核 算方法,了解会计法规和会计工作组织 的有关内容,为学习本课程奠定理论基 础。
会计监督职能的基本特点
第一:主要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会计 监督要依据特定的标准。
第二:要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后、事中、 事前的全过程监督。
第三:目的是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性、 合理性和有效性。
SOFTBYTE
Annual Report
(三)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关系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其他职能是这一职能的派生。与其他经 济管理活动相比,这种核算具有全面性 和综合性。
➢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 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 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 在附注中说明。
➢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 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 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 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 报告,不应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 式为依据。
如何提供信息
二、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是指对确认的项目进行数量 (主要体现为货币额)确定的过程。
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一是要运用计量 单位,即主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二是 选择计量标准,即计量属性。
如何提供信息 三、会计记录
会计记录。
如何提供信息 四、会计报告
会计报告是指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 求,按照一定格式将会计信息提供给信 息使用者,据以进行分析、预测和决策。
会计的监督职能寓于会计的核算职能之 中,是在核算过程中的监督。也只有搞 好会计监督职能,才能保证经济活动按 预期的要求进行,才能发挥会计核算的 作用,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采 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社会再生产过程 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 监督,旨在通过提供会计信息以实现最优 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向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 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 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 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 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如何提供信息
一、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是指会计人员按照一定的标准, 对应输入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容、输入时 间及对输入经济业务的内容应归述的会 计要素进行识别、选择,并在此基础上 对账户中已记录的会计信息是否全部列 入会计报表及如何列入会计报表所进行 的识别确定。
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会计工作的电算化和两个会计新领域(财务会计和管理 会计)的形成,加速了会计发展的进程,被认为是会计 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中国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原始的计量记录行为
刻木记事、绘图记事、结绳记事
西周时期
“会计”一词的出现: 最早记载会计一词是西周的《周 礼》 月计、岁会
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1854年在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注册会计师专业团 体 ——爱丁堡会计师协会, 标志着会计的服务对象扩大到整个社会,它的主要职责 就是办理经济活动的公正。会计史学家认为这是会计发 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3.现代会计
现代会计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 特点:会计发展迅速——
要进行事中、事后的核算,还可以预测未来的 经济活动。 第三:会计对会计交易或事项的核算必须以凭 证为依据。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二)会计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是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 析、考核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 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这是会计的另一个职能,与前述的会计 核算职能相辅相成。
➢ 在评价某些项目的重要性时,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 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 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 谨慎性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任意设置各 种秘密准备 。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 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 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会计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是通过货币对经济活动进行确
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 作。 这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管 理工作的基础。
会计核算职能的基本特点
第一: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 状况,即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第二: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要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不仅
第一,在一般情况下,资产以其取得的历史成本计价,而 不按其立即进入解散、清算状态的现行市价计价。
第二,对长期资产的摊销,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 销等问题的处理,均以企业在折旧年限或摊销期内会持续 经营为前提。
持续经营前提只适用于正常状态下的会计主体,如果一旦 企业宣告破产而清算,则此前提就不再适用,会计方法也 要进行相应改变,按国家关于企业清算的规定办理。
会计的萌芽——采用“结绳记事”、“刻石记数” ; 会计核算方法的发展——西周时代出现“会计”一词, 并建立了“官厅会计”; 宋朝创建的“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 在, “四柱清册”的出现,使会计技术达到了新水平, 是我国最早的比较科学、系统、完善的中式会计方法; 明末清初,我国商人设计了“龙门账”,设总账进行 “类记录”,开始复式记账。
司会机构的设立 :设置了会计官员---司会和规定了会计 报表的编报制度。
唐宋时期—全面发展
会计机构的设立:会计司 四柱结算法
宋朝的会计
蒋敬,考算梁山 钱粮支出和纳入; 湖南潭州人氏,落科举 子出身,科举不第,精通 书算,积万累千,纤毫不
差,人都唤他做 “神算子”
•明清两代
•1840-- 鸦片战争后—西式会计在中国的传播
第二节 会计信息及其质量要求
一、会计信息的需求与供给 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一、会计信息的需求与供给
(一) 信息需求与会计目标 (二) 如何提供信息 (三) 提供什么样的信息
会计目标,是指人们通过会计工作所 预期达到的目的。
观点一
Fra Baidu bibliotek
决策有用观
观点二 Product
受托责任观
《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2.近代会计
近代会计一般被认为自15世纪至20世纪40年代末。
从12世纪到15世纪,意大利威尼斯出现了借贷资本家,采用 “借”、“贷”两字作为借贷复式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帕乔利的《算术、几 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公开出版,该书系统地论述了借贷复 式记账原理及其运用,并介绍了以日记账、分录账和总账三种 账簿为基础的会计制度,为现代会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销售商品的售后回购 ➢ 以融资租赁方式组入的资产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 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重 要交易或事项。
➢ 重要性原则与会计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关。
➢ 对于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 实性和不至于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判 断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简化。
➢ 及时收集 ➢ 及时处理 ➢ 及时传递
高等学校财务会计专业系列教材
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和记账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假设 (二) 持续经营假设 (三) 会计期间假设 (四)货币计量假设
会计基本前提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也称为经济实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 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只要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 都需要进行会计核算,都是会计主体。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需要相关,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的过 去、现在和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 测。
三、明晰性(可理解性)
明晰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 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 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 有可比性。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会计作为 一种管理活动,是在生产实践活动中产生 的,并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 而不断发展。
会计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古代会计 第二阶段:近代会计 第三阶段:现代会计
1.古代会计
古代会计经历时间很长,大约自原始社会末期至15世 纪之间。
会计主体前提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明确了会计处理与财务报告的空间范围。 第二、确定了会计的独立性。 会计主体并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前提的基本含义是,企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 事项的确认与计量,应以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以它现时 的形式并按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的经营下去为前提。
基础会计学 (会计学原理)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账户 第三章 记账方法与借贷记账法 第四章 制造企业一般业务核算 第五章 账户的分类 第六章 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第七章 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第八章 财产清查 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十章 账务处理程序 第十一章 会计工作组织
第一章 总论
•1949—计划经济时期
•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 1992年颁布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 计准则》;
• 2006年,修改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 。
结论
➢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会计的发展;而 会计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 没有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而会计不发 达的;也没有一个会计不发达的国家, 而经济能发达的。”
高等学校财务会计专业系列教材
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 (二)相关性 (三)可理解性 (四)可比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 (六)重要性 (七)谨慎性 (八)及时性
客观性 相关性
明晰性
实质重于形式 重要性
会计信息质 量要求
谨慎性 及时性
可比性
一、可靠性(客观性)
客观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 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 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会计信息,保证会计 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清朝后期,借贷复式记账法传入我国,沿用至今。
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十三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复式记账的萌芽,经过长 期的推广、改革与完善,发展成为科学而完备的复 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
1494年,意大利人卢卡·帕乔利著《算术、几何、比 与比例概要》(《数学大全》)一书,全面系统地介 绍了复式记账法。该书的问世,标志着近代会计的 最终形成,也被称为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一是现代电子技术与会计的结合,电子计算机逐渐代替传统手 工操作,使会计核算的手段现代化,会计由手写簿记系统发展 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二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会计分化为财 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其职能范围越来越广,使只注重 核算的传统簿记,发展为今天既核算又管理的具有现代含义的 会计。
第一节 会计的基本含义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及特点 三、会计的基本含义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会计是因人类社会生产实践和经济管 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会计作为 一门学科是近几百年来的事,但其作为一 项记录、计算和考核收支的工作,无论在 中国和外国,都是源远流长,几乎同人类 社会一样古老。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前提的含义是,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 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由于会计分期,产生了当期与其它期间的差别,
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 了应收、应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第二、由于定期提供信息的需要,会计上不得不对某些 业务采用估计的方法来核算,使得会计信息受到主观因 素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期间可以分为年度和中期。以一年确定的会计期间 称为会计年度,中期指短于一个会计年度的会计期间, 如半年、季度和月份。按年度编制的财务报告称为年报, 以中期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告称为中报。在我国,会计 年度自公历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一节 会计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会计信息及其质量要求 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和记账基础 第四节 会计要素的计量原则 第五节 会计核算方法
第一章 总论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会计产生和发展 简史,理解会计概念,明确会计特点和 基本职能,掌握会计要素,明确会计核 算方法,了解会计法规和会计工作组织 的有关内容,为学习本课程奠定理论基 础。
会计监督职能的基本特点
第一:主要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会计 监督要依据特定的标准。
第二:要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后、事中、 事前的全过程监督。
第三:目的是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性、 合理性和有效性。
SOFTBYTE
Annual Report
(三)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关系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其他职能是这一职能的派生。与其他经 济管理活动相比,这种核算具有全面性 和综合性。
➢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 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 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 在附注中说明。
➢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 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 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 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 报告,不应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 式为依据。
如何提供信息
二、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是指对确认的项目进行数量 (主要体现为货币额)确定的过程。
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一是要运用计量 单位,即主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二是 选择计量标准,即计量属性。
如何提供信息 三、会计记录
会计记录。
如何提供信息 四、会计报告
会计报告是指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 求,按照一定格式将会计信息提供给信 息使用者,据以进行分析、预测和决策。
会计的监督职能寓于会计的核算职能之 中,是在核算过程中的监督。也只有搞 好会计监督职能,才能保证经济活动按 预期的要求进行,才能发挥会计核算的 作用,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采 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社会再生产过程 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 监督,旨在通过提供会计信息以实现最优 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向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 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 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 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 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如何提供信息
一、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是指会计人员按照一定的标准, 对应输入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容、输入时 间及对输入经济业务的内容应归述的会 计要素进行识别、选择,并在此基础上 对账户中已记录的会计信息是否全部列 入会计报表及如何列入会计报表所进行 的识别确定。
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会计工作的电算化和两个会计新领域(财务会计和管理 会计)的形成,加速了会计发展的进程,被认为是会计 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中国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原始的计量记录行为
刻木记事、绘图记事、结绳记事
西周时期
“会计”一词的出现: 最早记载会计一词是西周的《周 礼》 月计、岁会
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1854年在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注册会计师专业团 体 ——爱丁堡会计师协会, 标志着会计的服务对象扩大到整个社会,它的主要职责 就是办理经济活动的公正。会计史学家认为这是会计发 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3.现代会计
现代会计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 特点:会计发展迅速——
要进行事中、事后的核算,还可以预测未来的 经济活动。 第三:会计对会计交易或事项的核算必须以凭 证为依据。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二)会计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是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 析、考核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 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这是会计的另一个职能,与前述的会计 核算职能相辅相成。
➢ 在评价某些项目的重要性时,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 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 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 谨慎性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任意设置各 种秘密准备 。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 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 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会计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是通过货币对经济活动进行确
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 作。 这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管 理工作的基础。
会计核算职能的基本特点
第一: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 状况,即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第二: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要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