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统计年鉴2016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城镇常住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广东统计年鉴2018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城镇常住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7.医疗保健
Health Service
793.62 988.32 1096.42 1304.48 1503.56
8.其他用品和服务
Other Necessities and Services
612.98 678.14 771.41 870.14 915.10
消费支出构成
(%) Composition of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3117.21 3547.42 3823.19 4203.91 4560.78
3.财产净收入
Income from Properties
2762.22 3376.82 3799.54 4374.77 5077.21
4.转移净收入 人均消费支出
1.食品烟酒
Income from Transfers (元) Per Capita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1.63
1.66
1.67
Permanent Household
(person)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平方米) Per Capita Housing Construction Area(sq.m)
30.27
31.88
32.25
32.74
33.09
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3.7
4.2
4.3
4.6
5.0
8.其他用品和服务
Other Necessities and Services
2.8
2.8
3.0
3.0
3.0
(yuan) Food,Tobacco and Liquor
广东省人口数据分析(2016年)
2016年广东省人口大数据2016年年末,广东省常住人口10999万人,较上一年增加150万人。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016年广东常住人口增加150万人,其中广州常住人口增加54万人,深圳常住人口增加53万人。
2013年来,广东常住人口增加数逐渐增加。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016年末,广东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数为1895万人,占比17.23%,较上一年(17.37%)降低0.14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数为940万人,占比8.55%,较上一年(8.48%)升高0.07个百分点,较全国比例(10.8%)要低2.32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016年末,广东城镇常住人口数为7611万人,占比69.2%,较上一年增加0.5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016年广东出生人口129.45万人,出生率11.85‰;死亡人口48.17万人,死亡率4.41‰;自然增长人口81.28万人,自然增长率7.44‰。
中商产业研究院简介中商产业研究院是深圳中商情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下辖的研究机构,研究范围涵盖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金融、新消费、大健康、“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公司致力于为国内外企业、上市公司、投融资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提供各类数据服务、研究报告及高价值的咨询服务。
中商行业研究服务内容行业研究是中商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我们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进出口情况和市场需求特征等,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各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分析与预测。
中商行业研究报告是企业了解各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资料。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能力评价——基于熵值法—突变级数法的研究
化及相关产业、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成长潜力作 立方程f(x) =0和f'(x)=0或者f (x)的更高阶导数
为衡量融合效率的指标。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可 等于零,可计算得到各突变系统的分歧点方程(表
比性,将准则层指标细分为可衡量的19个指标层 2)。为了使状态变量x与分歧点方程的控制变量在
指标。由目标层、系统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形成倒 取值范围上具有一致性,通过分歧点方程导出归一
立的树状目标层次结构,共同构成了粵港澳大湾区 化公式(表2)。
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能力的突变评价指标体系(表
通过归一化公式确定上一层次指标控制变量取
1)。 (二)基于熵值法一突变级数法评价文化科技
值时,需要先分析子指标间的关系确定突变系统的 类型。如果突变系统中同一层次的控制变量之间存
融合发展能力的原理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文化产业; 科技创新; 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982 ( 2021) 07-0062-07
当前,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对 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以数字技 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已越来越 多地渗透到文化产品的创作、 生产、 传播和消费的 各个环节,推动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发生 深刻改变的同时,催生了一批新的文化形态和文化 业态,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与支撑。 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八大作出了 “促进文化和科技 融合, 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 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的战略性部署。十九大报告 再次提出将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创新能力 作为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 要举措。《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 划》提出“增强文化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文化科技 成果转化”的发展任务。在顶层设计和国家政策层
广东省统计年鉴2020社会经济发展指标:3-11 历次人口普查人口基本情况(1953-2010年)
300.20
359.83
注:1.“各少数民族 2.“市、镇人数 镇人口是指县 的市所辖镇的 划分。第六次 3.“文盲、半文
Note: a) Population of nationalities.
b) The grouping of all cities
population of residents' Regulations on grouping is in AA2008. c) Illiterate and
3-11 历次人口普查人口基本情况(1953-2010年) Basic Statistics on National Population Censuses (1953-2010)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1953年6 (1964年6 (1982年7 (1990年7 (2000年11 (2010年11
1760.40 7963.04
四、6民5岁族及以上(万 人)
65 and Above Population by Ethnicity
(10 000
142.36
292.83
372.58
523.65
708.60
汉族
Han
2972.84 3688.86 5344.98 6247.44 8518.75 10225.32
六、乡受村教人育数程度(万 人)
Rural Population
Population with Various Education
Attainments
(10 000 persons)
2620.15
3020.75
4329.06
3973.62
3889.61
广东省统计年鉴2020社会经济发展指标:1-6 各部门机构数
Villagers' Committees (个) Industrial Enterprises
(unit)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bove Designated Size
#国有工业
State-owned
集体工业 建筑业企业 #国有企业
Collective-owned (个)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22.18
1128 11
19632 379804
42134 200 212
36124 482
41.58
1123 11
19793 584259
50591 127 124
116949 269
101.90
1114 11
19801 626046
55415 148 112
126534 294
109.95
16541 2444 2514
72 2276
293
22 24 79 4452 186 450 3309 507
22 24 79 8164 189 850 6553 572
22 24 79 25484 182 159 21740 2013
2 3 95 32347 187 1781 25891 4488
县、市广播电视台 研究机构数
Radio and Television Stations in Counties and County-level Cities (个) Number of R&D Institutions (units)
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nstitutions
广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摘要:广东省是我国最早改革开放的地区之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广东省成为了全国数一数二的经济大省,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先缩小后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广东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
本文运用《广东统计年鉴》和其他统计资料的数据,对广东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做了简单介绍,有针对性地对影响广东城乡收入差距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字:广东城乡收入差距对策和建议一.引言改革开放之后,东部沿海地带在中央的优惠政策的扶持下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也在拉大。
但随着广东经济的迅猛发展,广东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1991-2005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以13.3%的速度递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以10.5%的速度递增,后者比前者低了2.8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1992年的2.41:1扩大到2005年的3.15:1,并且在2006年的收入差距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根据城镇家庭和农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比较,农民生活水平比城市至少落后10年。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会成为了制约广东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如何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广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阶段分析表1 1978-2009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统计第一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急剧缩小阶段(1978—1982年)。
198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93.25元增加到381.79元,增长了97.56%;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12.13元增加到631.45元,增长了53.22%。
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值由1978年的2.13下降到1982年的1.65。
第二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缓慢拉大阶段(1983年—1988年)。
该阶段,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04.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21.7%。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参考答案第一次作业一、简答题(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单位和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主要有两种方法:生产法和收入法(或称分配法)机构单位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有:生产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机构单位中间投入收入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总产出—该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该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该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该产业部门营业盈余(2)国内生产总值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总量。
它表示全部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或生产成果的总水平。
它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即生产过程的结果或成果价值总量、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总量、对生产过程结果分配形成的收入总量。
(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答: 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48401/46251)1/5=100.91%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182321/89404)1/5=115.32%2、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答主要数据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及构成,各地区最终消费及构成,投入产出表和消耗系数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
从内容上看,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及资本形成金融资产和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劳务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
计算题:1、解:2003年增加值=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32+8+4+21=65(亿元)2、解:(1)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公共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库存增加+贵重物品净获得+(出口—进口)=5600+2510+2018+24+3 +(1200—1060)=10287(亿元)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15000—10287=4713(亿元)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折旧—生产税净额=10287—5240—1480—(610—15)=2972(亿元)(2)国内生产总值帐户单位:亿元4、解:(1)国内生产总值、各年度最终消费占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及各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计算如下表:(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2)各项分析如下:(二)各项分析如下:2000年至2004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加。
2016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gz
2016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2017年3月19日)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带领下,广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十三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2016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610.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8.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0.04亿元,下降0.2%;第二产业增加值5925.87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13445.03亿元,增长9.4%。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22:30.22:68.56。
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3.0%和77.0%。
—1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7%,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2.7%,服务项目价格上升2.8%。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2%,其中,能源类下降6.6%,高技术类下降0.5%;轻工业上升0.3%,重工业下降2.0%;生产资料下降2.4%,生活资料上升0.3%。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5%,其中,燃料、动力类下降4.7%,黑色金属材料类下降3.6%,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上升2.7%,化工原料类下降0.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6%。
—表12016年广州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1.2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0.97万人。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3.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1%,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
全年帮助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82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3 —71.18%。
年末,全市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942家(包括人才中介机构、职业介绍机构),资助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7.4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2.69万人。
2016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年末常住人口10999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29.45万人,出生率11.85‰;死亡人口48.17万人,死亡率4.41‰;自然增长人口81.28万人,自然增长率7.44‰。
表1 2016年年末常住人口数及其构成初步核算,2016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9512.05亿元,比上年增长7.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93.58亿元,增长3.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9%;第二产业增加值34372.46亿元,增长6.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6.8%;第三产业增加值41446.01亿元,增长9.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1.3%。
三次产业结构为4.7:43.2:52.1。
在现代产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8817.68亿元,增长11.7%;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5739.78亿元,增长9.5%。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5568.17亿元,增长10.4%。
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6.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3.1%,金融业增长11.5%,房地产业增长6.9%。
民营经济增加值42578.76亿元,增长7.8%。
2016年,广东人均GDP达到72787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10958美元。
分区域看,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79.3%,粤东西北地区占20.7%,东翼、西翼、山区分别占6.9%、7.6%、6.2%。
表2 2016年分区域主要指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3%,其中,城市上涨2.4%,农村上涨2.0%。
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上涨4.8%,衣着类上涨2.7%,居住类上涨1.7%,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2%,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5%,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4%,医疗保健类上涨2.8%,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8%。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6%,其中能源类下降4.5%,高技术类下降0.1%;轻工业上涨0.7%,重工业下降1.3%;生产资料下降1.4%,生活资料上涨0.8%;初级产品下降5.5%,中间产品下降0.7%,最终产品下降0.4%;采矿业下降4.1%、制造业下降0.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0
100.0
38.6
36.5
33.6
33.2
33.2
4.6
6.7
5.9
5.7
5.7
13.7
10.4
23.1
22.4
22.3
7.5
6.5
5.7
5.8
5.9
13.4
18.5
14.5
15.4
15.2
11.5
12.9
10.7
10.5
10.4
4.3
5.0
3.7
4.2
4.3
6.4
3.5
2.8
2.8
3.0
1076.80 3419.74 3139.02 3625.42 3905.05
921.44 2375.96 2315.55 2468.38 2671.54
346.56
929.50
793.62
988.32 1096.42
502.61
653.75
612.98
678.14Biblioteka 771.41100.0
100.0
100.0
545.59 2666.53 3117.21 3547.42 3823.19
429.94 956.60 2762.22 3376.82 3799.54
1459.81 4371.30
626.27
908.27
997.58
8016.91 18489.53 21621.46 23611.74 25673.08
2013
2014
2015
1600 3.57
3150 3.21
4761 2.59
5221 2.69
5453 2.77
1.97
1.7
1.54
1.59
1.63
24.60
34.13
30.27
31.88
32.25
9761.57 23897.80 29537.29 32148.11 34757.16
7418.31 18902.43 23031.59 24315.60 26136.85
10-6 城镇常住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Basic Conditions of Urban Permanent Households
指标
Item
调查户数
(户) Survey of households (household)
平均每户常住人口 (人) Average number of residents per Permanent
Household (person)
平均每户就业人口 (人) Average Number of Employed Persons per
Permanent Household
(person)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平方米) Per Capita housing construction area
(sq.m)
3096.33 6746.62 7254.04 7850.17 8533.35
369.99 1230.72 1283.22 1344.75 1453.68
1099.99 1925.21 4987.86 5291.47 5715.35
603.19 1208.03 1235.16 1365.10 1526.29
5.交通通信
Transport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6.教育文化娱乐
Education,Culture and Entertainment
7.医疗保健
Health Service
8.其他用品和服务
Other Necessities and Services
消费支出构成
6.教育文化娱乐
Education,Culture and Entertainment
7.医疗保健
Health Service
8.其他用品和服务
Other Necessities and Services
注:2013年起为新口径数 Note: The data since 2013 are
2000
2010
Income from Transfers (元) Per Capita Consumption
Expenditure(yuan) Food,Tobacco and Liquor
2.衣着
Clothing
3.居住
Living
4.生活用品及服务
Daily Necessities and Services
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yuan)
1.工资性收入
Income of Wages and Salaries
2.经营净收入
Net Business Income
3.财产净收入
Income from Properties
4.转移净收入 人均消费支出
1.食品烟酒
(%) Composition of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1.食品烟酒
Food,Tobacco and Liquor
2.衣着
Clothing
3.居住
Living
4.生活用品及服务
Daily Necessities and Services
5.交通通信
Transport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