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问答题
《资本论》常见问题及解答
《资本论研读》常见问题及解答绪论1、《资本论》是在什么背景下写作的?谈谈其产生的目的和意义。
答:产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已经在英国确立;工人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开始激化,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社会经济政治;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开始激化,无产阶级迫切需要革命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
《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是指导无产阶级求解放的理论指南;《资本论》正确阐明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基本规律,是人类认识社会发展的伟大理论;《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是批判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强大武器。
2、简述《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结构体系。
答:马克思主要以比较成熟的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考察对象,其研究对象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商品——货币——资本(商品;交换过程;货币或商品流通;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两种剩余价值生产的联系和区别)工资(劳动力的价值转化为工资;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工资的国民差异)资本的积累过程(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所谓原始积累;现代殖民理论)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货币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商品资本的循环;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资本周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预付资本的总周思转、周转周期、劳动时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社会总资本运动;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职能资本与平均利润(成本价格和利润;产业资本和平均利润;商业资本与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生息资本和利息(借贷资本的利息,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股份资本和股息;资本主义信用)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与地租(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各种收入及其源泉(三位一体的公式;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阶级)3、我们应从《资本论》中学习马克思什么样的治学精神和治学方法?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体现的治学精神主要包括: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革命的批判精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
资本论复习题及答案
1、“我决不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
不过这里涉及到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
”其意思是说A.评价资本家和地主不带有主观色彩B.地主和资本家是天生的剥削者C.地主和资本家的经济行为只是一定经济关系的体现D.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自然人参考答案:A C2、“可见,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
在这里,单个商品是当作该种商品的平均样品。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B.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量决定C.个别劳动量等于社会必要量的单个商品是该种商品社会价值量大小的样品。
D.商品的社会价值量实际上也是该种商品的平均价值量参考答案:A C D引文解释:“在奴隶劳动下,所有权关系掩盖了奴隶为自己的劳动,而在雇佣劳动下,货币关系掩盖了雇佣工人的无偿劳动”。
(第1卷第17章)①在阶级社会中,任何剥削制度下的劳动者,他们的劳动都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部分,但其表现形式却有所不同。
②在奴隶社会中,劳动者作为奴隶,是奴隶主的财产,因而其劳动在现象上全部表现为无偿劳动,但实际上,奴隶的全部劳动中也包括了维持其生存所必须的必要劳动。
因此,所有权关系掩盖了奴隶的必要劳动。
③在雇佣劳动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工资因支付方式、实际运动、习惯思维等原因,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工人劳动的全部报酬。
但实际上,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雇佣工人在劳动中创造的大于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却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因此,表面的等价交换关系掩盖了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说明下列概念的内涵和相互关系:商品流通资本流通(第1卷第3章)①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以获取使用价值为目的的流通;资本流通是以商品为媒介、以实现价值增殖为目的的流通。
②共同点:第一、都有买和卖两个对立的阶段;第二、都有商品和货币两个对立物;第三、都有买者和卖者两个人对立;第四、都有三个当事人。
资本论课程试题
《资本论》课程试题一、简答题(共10题,任选5题,每题10分,共50分)1、马克思是如何分析经济生活中的资本家的?(第1版序言,第2章,第22章第3节)2、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第3章第1节)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指货币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作用。
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价格标准:为了计量商品的价值量,使之可以互相比较和换算,于是,要求把某一固定的金量作为计量单位,并对各种不同的货币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技术规定,这就是价格标准。
•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的关系的联系和区别。
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作为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货币执行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职能”这句话。
这句话里后面的“货币”实际上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个是指与商品对立的一般意义上的货币,另一个则特指成为货币本身的基本计量单位的那个货币。
不能认为一般意义上的货币都具有价格标准的职能。
价格标准与价值尺度不同:首先,价值尺度是货币的一个独立职能。
价格标准不是货币的一个独立职能,而是由价值尺度职能派生出来的技术性规定。
其次,作为价值尺度,它代表一定量的社会劳动,用来衡量商品的数量。
再次,作为价值尺度,它本身的价值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而作为价格标准则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无关。
最后,作为价值尺度,是在商品经济中适应变换的需要自发地产生的;而作为价格标准,通常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
3、为什么说流通领域不会发生价值增殖?(第4章第2节)第一篇的理论表明,商品交换本质上是一种等价交换,无论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还是商品与货币的交换,都是如此。
而资本总公式G—W—G′表明,经过一买一卖,货币增加了,即资本发生了价值增殖。
显然,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
当然,这种矛盾只是从形式上看才存在。
马克思这里说存在着矛盾,则,显然,这个矛盾完全只是从资本运动形式方面来说才是存在的,因此,它只是一个表面的矛盾,而不是内在的矛盾。
资本总公式中所发生的价值增殖究竟是从哪里发生的?流通本身又分为等价交换与非等价交换两种情况。
《资本论》选读重点问答题
《资本论》选读复习思考题导言思考题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目的。
2.《资本论》的方法。
3.《资本论》的体系结构。
4.学习《资本论》的意义。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1.怎样理解作为《资本论》研究起点的商品?(分析资本主义为什么从商品开始?)2.什么是商品?怎样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马克思是怎样分析商品使用价值的?3.马克思是怎样从交换价值这一现象出发揭示出其中隐藏的价值的秘密的?4.商品的价值实体是什么?商品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5.什么是劳动生产力?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有哪些?劳动生产力的变化同商品使用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存在什么关系?6.什么是劳动二重性?劳动二重性与商品的两因素的关系怎样?7.为什么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8.为什么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与价值量的对立运动来源于劳动二重性?9.什么是价值形式?价值表现两极的规定性是什么?10.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的辩证关系怎样?11.商品价值是如何通过价值形式得到表现的?12.等价形式有哪些特点?分析等价形式有什么重大意义?13.商品内在矛盾是如何通过价值形式而表现为两个商品的外部对立的?页脚内容114.为什么商品的相对价值量不能完全反映商品价值量的实际变化?15.商品形式如何掩盖了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商品的拜物教性质的秘密和根源是什么?)16.什么是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在商品上的表现怎样掩盖了生产者的社会关系?17.试从价值形式的发展来说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18.怎样理解价值这个范畴?19.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怎样形成的?20.为什么说劳动的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第2章复习思考题1.第2章与第1章第3节的关系怎样?2.商品交换要具备什么条件?3.法权关系的内容是由什么决定的?4.如何理解交换过程的矛盾?它同商品内在矛盾的关系怎样?5.为什么说“货币结晶是交换过程的必然产物”?6.为什么说“困难不在于了解货币是商品,而在于了解商品怎样、为什么、通过什么成为货币”?第3章复习思考题1.概述货币的五种职能以及五种职能之间的历史发展和逻辑关系。
《资本论》考试题
一、辨析题1.价值的实体是价值的量的规定。
答案1:错误。
关于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的质的规定回答的是价值的实体是什么,而价值的量的规定则回答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和怎样决定。
商品价值的量是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答案2:错误。
价值实体是指在现实中存在的直接形成商品价值的物质因素。
人类劳动作为商品价值实体具有一元性,就是说,只有人类劳动才能充当商品价值实体。
2.商品的两个因素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错误。
商品两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二重性是和抽象劳动。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3.商品的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错误。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价值和的承担者。
价值是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由价值决定的商品的二因素,从表面上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本质上则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4.生产商品的必须的劳动时间不变,商品的价值量也就不变。
正确。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是用劳动时间来衡量的。
商品价值量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只能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5.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错误。
使用价值是商品和价值的承担者。
价值是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6.对商品生产者来说,该商品对生产者是使用价值。
错误。
对商品生产者来说,使用价值的意义在于它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的目的是实现商品的价值,商品消费者的目的是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生产者将使用价值让渡给消费者,才可获得商品的价值。
资本论考研题目及答案
资本论考研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商品的二重性”指的是什么?A. 使用价值和价值B. 交换价值和价值C.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D. 价值和剩余价值答案:A2.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什么?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C. 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D. 资本主义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答案:B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A. 通过延长工作日B.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C. 通过增加资本投入D. 通过减少工资答案:B二、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这一理论揭示了商品交换的基础,即等量劳动时间的交换。
2. 马克思如何解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剥削”?答案: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并利用劳动力创造的剩余价值来实现利润。
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仅相当于工人劳动力的再生产成本,而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远超过其工资,这部分超出的价值即为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三、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析。
答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周期性。
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引起的,即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导致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特征,并且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危机的频率和强度会不断增加。
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积累”的论述是什么?答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
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断扩大资本规模,从而实现资本的积累。
资本论考试题及答案
资本论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资本论》的作者是:A. 亚当·斯密B. 卡尔·马克思C. 大卫·李嘉图D.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答案:B2. 《资本论》中,马克思分析了哪种商品作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A. 黄金B. 劳动力C. 石油D. 土地答案:B3.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产生于:A. 商品流通领域B. 生产领域C. 资本流通领域D. 消费领域答案:B4. 下列哪一项不是《资本论》中提到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A. 创造使用价值B. 实现价值增殖C. 创造交换价值D. 创造剩余价值答案:A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劳动过程”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工人的劳动B. 劳动对象C. 劳动资料D. 资本家的管理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资本论》中提到的“商品的二重性”是什么?答案: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提到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二重性。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类某种特定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物质内容,与商品的物质形态不可分割。
价值则是商品作为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的社会属性,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如何定义“剩余价值”的?答案: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定义剩余价值为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即工资)的那部分价值。
这部分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是资本家获得利润的来源。
3. 描述《资本论》中提到的“资本积累”的过程。
答案:资本积累是指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不断扩大资本规模的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到剩余价值的实现、资本的再投资以及生产规模的扩大。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和阶级矛盾加剧的根本原因。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的分析。
《资本论》选读重点问答题
《资本论》选读复习思考题导言思考题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目的。
2.《资本论》的方法。
3.《资本论》的体系结构。
4.学习《资本论》的意义。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1.怎样理解作为《资本论》研究起点的商品?(分析资本主义为什么从商品开始?)2.什么是商品?怎样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马克思是怎样分析商品使用价值的?3.马克思是怎样从交换价值这一现象出发揭示出其中隐藏的价值的秘密的?4.商品的价值实体是什么?商品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5.什么是劳动生产力?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有哪些?劳动生产力的变化同商品使用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存在什么关系?6.什么是劳动二重性?劳动二重性与商品的两因素的关系怎样?7.为什么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8.为什么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与价值量的对立运动来源于劳动二重性?9.什么是价值形式?价值表现两极的规定性是什么?10.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的辩证关系怎样?11.商品价值是如何通过价值形式得到表现的?12.等价形式有哪些特点?分析等价形式有什么重大意义?13.商品内在矛盾是如何通过价值形式而表现为两个商品的外部对立的?14.为什么商品的相对价值量不能完全反映商品价值量的实际变化?15.商品形式如何掩盖了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商品的拜物教性质的秘密和根源是什么?)16.什么是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在商品上的表现怎样掩盖了生产者的社会关系?17.试从价值形式的发展来说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18.怎样理解价值这个范畴?19.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怎样形成的?20.为什么说劳动的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第2章复习思考题1.第2章与第1章第3节的关系怎样?2.商品交换要具备什么条件?3.法权关系的内容是由什么决定的?4.如何理解交换过程的矛盾?它同商品内在矛盾的关系怎样?5.为什么说“货币结晶是交换过程的必然产物”?6.为什么说“困难不在于了解货币是商品,而在于了解商品怎样、为什么、通过什么成为货币”?第3章复习思考题1.概述货币的五种职能以及五种职能之间的历史发展和逻辑关系。
资本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资本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C. 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答案:D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剩余价值的来源是:A. 工人的劳动B. 资本家的投资C. 资本家的技术革新D.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答案:A3. 资本积累的过程是:A. 资本家不断增加资本的过程B. 工人工资不断提高的过程C. 资本家不断获取剩余价值的过程D. 资本家不断减少工人数量的过程答案:C二、多选题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资本的原始积累方式包括:A. 土地的掠夺B. 奴隶贸易C. 殖民掠夺D. 封建地租的积累答案:A、B、C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两种形式,它们是:A. 简单再生产B. 扩大再生产C. 资本积累D. 资本消耗答案:A、B三、判断题1.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历史上最进步的生产方式。
答案:正确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的定义。
答案:资本是用于生产过程中,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它是一种生产关系,体现在货币、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上,通过购买劳动力并将其与生产资料结合,创造出超过其自身价值的新价值。
2. 描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析。
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导致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进而引发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五、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的看法。
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性,它通过提高生产力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取代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资本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资本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商品的二重性”指的是:A. 使用价值和价值B. 价值和交换价值C. 交换价值和价格D. 价格和价值答案:A2.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A. 劳动与资本的矛盾B. 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资本的积累与消费的不足答案:C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剩余价值的来源是:A. 工人的劳动B. 资本家的投资C. 资本的积累D. 市场的扩大答案:A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A. 技术进步B. 资本的过度积累C. 工人阶级的贫困化D. 生产过剩答案:D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A.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B. 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例C. 资本的总价值与总产量的比例D. 资本的总产量与总价值的比例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答案: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7. 解释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答案:劳动力商品是指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能力。
其特点包括:(1)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创造新价值的源泉;(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工人生活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可以创造出超过其自身价值的新价值,即剩余价值。
8. 马克思如何论述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关系?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也是其发展的动力。
资本积累意味着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不断扩大资本规模。
资本积累导致生产规模的扩大,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最终可能导致经济危机。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
资本论重点考试题及答案
资本论重点考试题及答案1. 资本论的作者是谁?答案:卡尔·马克思。
2. 资本论的全称是什么?答案:《资本论》全称为《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
3. 资本论首次出版于哪一年?答案:1867年。
4. 资本论主要分析了哪种社会形态?答案:资本主义社会形态。
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哪些基本理论?答案: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积累论等。
6. 资本论中“商品”的定义是什么?答案: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7. 马克思如何定义“劳动力”?答案:劳动力是能够创造新价值的劳动能力。
8. 在资本论中,什么是“剩余价值”?答案: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
9.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是什么?答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10. 资本论中提到的“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有什么区别?答案: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延长工作日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11. 资本论中提到的“资本有机构成”是什么?答案:资本有机构成是指资本中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
1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如何解释“资本积累”?答案:资本积累是指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不断增加资本的过程。
13. 资本论中提到的“资本周转”是什么意思?答案:资本周转是指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循环和周转。
14.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如何分析“经济危机”?答案: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必然结果,周期性地爆发。
15. 资本论中提到的“无产阶级”是指什么?答案:无产阶级是指没有生产资料,只能出卖劳动力的工人阶级。
16.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哪些对未来社会的设想?答案: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一个没有阶级对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
17. 资本论中提到的“商品拜物教”是什么?答案:商品拜物教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将商品神秘化,赋予其超越其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属性。
资本论整理考试题
资本论整理考试题一、选择题1、在以下四个选项中,哪一项最能准确地描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A.劳动决定价值,土地决定利润B.劳动创造价值,资本决定利润C.劳动创造价值,土地决定利润D.劳动决定价值,资本决定利润2、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他对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的描述是:A.扩大再生产B.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C.剩余价值的生产D.自然经济的瓦解3、下列哪一项不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观点?A.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B.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C.剩余价值产生于生产领域D.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二、简答题1、请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2、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如何理解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3、请阐述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应用。
4、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三、论述题1、请结合马克思的《资本论》,阐述你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的理解。
2、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论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在解释现代资本主义经济问题中的重要性。
3、根据马克思的观点,论述如何理解和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论》是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
《资本论》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第一卷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
第二卷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第三卷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分别研究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这一卷讲述的内容达到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高度统一,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观。
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革命,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提供了锐利的武器。
资本论复习试题
《资本论》考试题一、名词解释(20分)1、什么是阶级?阶级是在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的地位的人们的集团,其中一个集团由于占有生产资料因而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2、什么是奴隶贸易?指16世纪至19世纪末西方殖民者将非洲黑人大量贩卖到美洲去从事奴隶劳动的活动。
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3、什么是垄断?指少数资本主义企业凭借其控制的巨额资本、足够的生产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通过协定、同盟、联合、参股等方法,操纵与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商品生产和流通,以获取高额利润。
4、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就是生产规模比原来扩大的再生产。
具体来讲,就是社会生产的新产品除了用于补偿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外,还有多余的部分用于扩大生产的规模。
5、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中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并存的状况(现代化的工业和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
二、判断正误(10分)1、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2、价格可以完全不是价值的表现,没有价值的东西在形式上可以具有价格。
如:良心、名誉。
3、第二次产业革命以电、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为主要标志。
4、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和陈立夫四大家族,是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的代表。
5、公有制就是生产资料归全体社会成员所有。
(生产资料就是生产用具和生活用品的总和。
包括土地,工厂以及一切生产出来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
)6、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归根到底要依赖于或受制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
(生产资料是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在任何社会生产中,人们总是借助于生产资料,通过自己的劳动生产出劳动产品。
消费资料,亦称“生活资料”或“消费品”。
用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那部分社会产品。
)7、我国经济增长症结:经济结构的失衡。
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拉动,消费、出口薄弱。
8、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美国政府不当的房地产金融政策;金农业——工业——非物质生产(高科技产业)10、1 自然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重读《资本论》三题
重读《资本论》三题
1.《资本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资本论》的核心思想是资本主义
经济体系的分析和批判。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本质是生产商
品和追求利润,这导致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阶级斗争。
他认为,资本主
义经济体系的内在矛盾会导致经济危机和社会不平等,最终只有通过社会
主义革命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和公正。
2.《资本论》对当代社会有何启示?《资本论》对当代社会有很多启示。
首先,它提醒我们要警惕资本主义经
济体系的内在矛盾和危机,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其次,它强调了工人阶
级的重要性和权利,提醒我们要关注劳动者的权益和福利。
此外,它还提
供了一种批判资本主义的理论框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当代
社会的问题。
3.《资本论》的局限性是什么?《资本论》的局限性主要在
于它的历史背景和时代限制。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时,资本主义经济体
系还处于早期阶段,他的分析和批判主要针对当时的情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发生了很多变化,新的问题和挑战也不断出现。
因此,我们需要在马克思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行更加深
入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资本论试题
资本论试题一、名词解释1 《资本论》P272 商品的二因素P533 劳动二重性:P564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P5商品拜物教:P696剩余价值率P1037交换价值P738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P999 商品P3310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P11311等价形式P6212协作 P11713价值:P3314工资:P13815名义工资P14116实际工资:P14117计件工资P14018资本积累:P15919资本技术构成:P15120资本价值构成 P151二,判断题20分,正确为T,错误为F。
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T)2,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早创建的。
(T)3,劳动生产率越高,价值量越高,使用价值量越低。
(F)4,只有为资本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是生产劳动。
(T)5,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F)6,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T)7,每一次卖同时就是买,因此商品流通必然造成买卖的平衡.(F)8,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
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T)9,工资是自变量,资本积累是因变量.(F)10.资本规模的扩大只取决于剩余价值分割为收入与资本的比例。
(F)11.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价值存在的前提。
(T)12.剩余价值是由抽象劳动产生。
(T)13.GW 是商品的第一形态变化或卖,是容易实现的。
(F)14.货币的流通必须是现实中的货币。
(T)15,一般人类劳动是抽象财富的唯一源泉。
(T)16,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T)17,价值量的实际变化能够明确而完全地反映在价值量的相对表现即相对价值量上。
(F)18,商品的等价形式包含价值的量的规定。
(F)19,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是统一的。
(T)20,在资本构成不变的时候,对劳动力的需求随积累的增长而增长。
资本论题目
资本论题目考试复习题一、简答题⒈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是怎样阐述《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最终目的的?(一)“我要在本书研究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马克思这句话告诉我们,《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这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关系与交换关系。
对此应该如下理解:第一,《资本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第二,《资本论》研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第三,《资本论》所研究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是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
第四,《资本论》研究对象的表述中没有把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单独表述再来。
(二)《资本论》的最终目的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
这些规律体现在商品、货币、资本、市场等相互关系中,表现在如下方面:第一,投资必然作为资本来经营。
第二,资本的生产经营追求价值增殖即利润必然展开竞争。
第三,资本竞争科学技术进步与应用。
第四,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应用必然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第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推动现代社会向更高的阶段过渡。
⒉怎样理解《资本论》中“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的含义及其实践意义(一)含义: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提出,“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
第一,经济的社会形态即社会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第二,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变化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是“自然史过程”。
第三,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或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历史的产物,它必然在历史过程中消亡。
(二)实践意义:这一观点指导我们掌握历史哈特主义的基本观点,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开始,一直随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发展。
从原始社会出发,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因此,我们要从社会发展规律上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坚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历史趋势。
资本论练习题
1、某资本家厂房价值40万元,平均使用20年;机器价值20万元,可使用10年;各种辅助设备及小工具价值10万元,可使用5年;原材料13万元,工人工资5万元,年周转均为7次。
问:①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分别为多少?②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分别为多少?③该厂预付总资本平均年周转次数是多少?2、某制鞋厂拥有平均生产条件,资本家雇佣工人50人,工作日为8小时,工人人均4小时生产1双鞋,消耗生产资料价值为22元,每个工人1小时创造新价值2元,劳动力价值8元。
计算:(1)该厂工作日中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2)该资本家一天消耗的资本价值,其中c和v各为多少?(3)资本家一天共获得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
(4)每双鞋的价值量。
3、假定某纱厂的工人一天的工资6元,劳动8小时可纺棉纱40斤,由此消耗棉花40斤,价值40元,消耗纱锭、纺纱机等劳动资料价值8元,每小时创造的新价值3元。
棉纱按价值出售。
计算:(1)每小时劳动平均转移的旧价值是多少?(2)每斤棉纱的价值是多少?(3)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分别是多少?4、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预付总资本均为100万元,甲企业固定资本为总资本的80%,使用寿命为10年;乙企业固定资本为总资本的40%,使用寿命为5年;甲企业流动资本年周转10次,乙企业流动资本年周转15次,资本有机构成为9:1,剩余价值率为100%。
计算:(1)两个企业的年剩余价值率分别是多少?(2)两个企业的预付资本每年分别周转多少次?5、去年,在供求一致的条件下,某种商品的单位价格为1元。
今年,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货币币值未变,但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社会生产这种商品为1000万件,而社会需求为1500万件。
试计算:(1)该商品单位价格应为多少?(2)单位商品价值与价格偏离是多少?(3)请写出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4)通过上述的计算,说明了价值规律的那些基本原理?6、设:产业部门预付的不变资本为19,200万元,其中固定资本15,250万元,使用年限为5年;可变资本2,000万元;剩余价值率2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答题:关于成本价格、利润和利润率的理论及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仍需要重视其经济范畴的现实意义?
答:成本价格是指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总和,也就是商品价值中必须用来补偿为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部分。
成本价格k=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 。
商品生产中实际耗费的预付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所构成的价格,是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的补偿价值。
亦称“生产成本”或“生产费用”。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每个商品的价值都可分解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
用公式来表示,即W=c+v+m。
剩余价值m虽归资本家占有,但并不需要他耗费什么东西。
所以在资本家的观念中,剩余价值是被排除在成本之外的。
从产品价值中减去m,剩下的(c+v)部分,就是用来补偿资本家预付资本中实际所耗费的资本价值(即所费资本),它构成商品的成本价格。
既然商品价值中的(c+v)独立化为成本价格(k),所以,商品价值W=c+v+m也就转化为W=k+m。
这样,成本价格这一范畴,就把c和v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抹杀了,从而把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完全掩盖起来,似乎成本价格这一范畴同商品价值的创造和资本价值的增殖之间根本没有任何内在的关系。
成本价格的高低决定着资本家竞争能力的强弱。
如果其他条件相同,成本价格愈低,竞争能力就越强,便愈有可能击败竞争对手,占领较大市场。
为此,资本家竞相采用先进技术,改善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以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不断地降低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和超额利润。
利润(profit)指企业销售产品的收入扣除成本价格和税金以后的余额。
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利润的内涵不同,体现的社会关系不同。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利润是企业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的价值表现形式。
产品的价值构成是c+v+m,c+v部分转化为生产成本,m部分是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部分,转化为企业的利润。
社会主义利润的具体形式有:实现利润,即企业销售收入减去各项费用支出的余款;上缴利润,即按规定上缴给国家财政部门的利润;税后利润,即企业实现利润按国家规定上缴一定比例后留归企业的部分等等。
社会主义利润与资本主义利润有本质的区别,它是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用于扩大社会主义再生产和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是社会主义积累和社会消费基金的主要来源,也是衡量和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
如以p`代表利润率,C代表全部预付资本(c+v),那么利润率p`=m/C=m/(c+v)。
利润率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水平的相对指标。
利润率指标既可考核企业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又可比较各企业之间和不同时期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100%。
现实意义:
1、成本价格理论指导企业应加强成本核算。
因为成本是企业短亏的界限,是再生产的条件,是市场竞争力的基础。
企业应当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决定利润率高低的因素,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指明了途径。
在投资量为一定的情况下,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度、不变资本的节约等诸多因素。
这些因素告诉我们,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合理用工,减少窝工浪费;必须优先采用先进技术,力争获得超额利润;必须加强企业生产管理,缩短生产时间;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以缩短流通时间;必须节约使用固定资本和原材料、燃料、动力以降低成本。
总之,要从影响利润率因素的分析中,找出主要矛盾,采取相应对策。
3、马克思关于不变资本节约的论述,对于理解和认识相关政策也有一定作用。
比如由于发明产生的节约的论述,有助于理解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相关政策;关于生产排泄物利用的论述,有助于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等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