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总复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资本论复习题

资本论复习题

资本论复习题(答案提纲)

1、怎样理解“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解释。需举例说明。

2、《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对象:“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对马克苏的这句话中的生产方式,人们存在着不同理解:①指生产关系;②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③指劳动的组合方式和生产关系的统一;④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

目的:《资本论》以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其最终目的是要“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揭示出这些规律,也就同时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3、怎样理解:法文版序言中“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要理解这里提到的三层意思:没有平坦的大道、不畏劳苦、有希望。

马克思开篇就陈述了法国人观。他认为法国人有点急功近利,总是追求结论,只关心和他们有直接关系的问题,而马克思的方法论是紧密性和关联性很强的科学理论,法国人容易半途而废,坚持不下去。

科学探索的道路是曲折不平的,只有那些不怕难关、不畏惧危险,敢于拼博向上的人,才会最终战胜一切困难而最终成功。

4、为什么说:“商品拜物教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拜物教是把某种物当作神来崇拜的一种宗教迷信,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物与物即商品与商品的关系表现出来,于是就造成这样一种假象,商品似乎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它能够支配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从而被人们所崇拜。这种把商品神秘化的观念,就是商品拜物教。

资本论题目电子版答案

资本论题目电子版答案

一、概念辨析:

1、使用价值与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其是由物品本身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凝结在上品种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生产力三个要素与生产力三个源泉生产力是任何生产形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力三要素论: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的对象,关系:劳动者是基本要素,劳动资料是工具设备等。劳动对象是加工改造对象物(五章--劳动过程)生产力三要素和生产力三个源泉的关系(P8)劳动力人化在劳动者身上,自然力物化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中,科学技术的渗透在三要素的每一要素之中。

3、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生产使用价值不是资本家的目的,其目的是生产剩余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用具体劳动改变劳动对象的物质形态,生产出商品使用价值,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同时,劳动者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又形成商品的新价值。如果形成的新价值恰好等于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则商品价值中就没有剩余价值,这时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如果形成的新价值超过劳动力价值,则产生了剩余价值,这时生产过程就是价值增值过程。

4、剩余劳动与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这里的剩余价值,即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本质上也是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

5、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指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二重属性,前者是人类特殊的、具体的劳动,它创造使用价值;后者是一般的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这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即劳动的二重性,是商品二重性的根源。具体劳动是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资本论》试题及答案(刘明远)

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资本论》试题及答案(刘明远)

《资本论》复习题及答案3

1、结合货币形式的最新发展,说明货币的产生、发展与完善的根本原因。

答: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冲突开展的产物,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别商品。商品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需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的交换表现出来。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经受了简洁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终开展成为货币形式。这一开展过程,是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不断克服价值形式的缺点和局限性而开展的。最终一般等价物固定在具有优势的贵金属——金银身上,货币形式成为表现商品价值的最终形式。

货币是商品经济自发开展的产物,是交换开展的产物,是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冲突开展的结果。从货币的形式上看,迄今为止,大致经受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几个阶段。从总的趋势看,货币形式随着商品生产流通的开展与开展、随着经济开展程度的提高,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开展演化。如从货币本质动身,把货币定义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别商品〞。从货币的形式动身,把货币定义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从价值角度认为“货币是核算社会必要劳动的工具〞。从生产关系动身,“货币是隐匿在物后面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之,货币的产生和开展取决于人类生产力的开展。

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创立并完成的,包括以下内容:(1)商品具有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可比较性。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等范畴,是马克思用来说明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概念,深刻地揭示了商品的本质。(2)马克思把价值定义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由抽象性的劳动所凝结。劳动价值论把价值定义为一种人类劳动,因此在劳动价值论的价值定义范围内"不能说劳动能创造价值",《资本论》也没有"劳动创造价值"的语句,只提到具体的人或者劳动者能创造价值。商品交换中的交换是一种劳动(价值)而不是交换的不可度量的效用,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配第认为,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同时也是财富的源泉,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资本论》选读试题合集附答案练习题

《资本论》选读试题合集附答案练习题

《资本论》选读试题合集附答案练习题

《〈资本论〉选读》题型及答案

第一部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商品

2.使用价值

3.交换价值

4.抽象劳动

5.价值实体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7.价值形式

8.相对价值形式

9.等价形式 10.一般等价物 11.交换过程的矛盾12.价值尺度 13.商品的形态变化 14.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15.人格的物化 16.物的人格化 17.商品拜物教 18.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 19.劳动力商品 20.不变资本 21.可变资本 22.剩余价值率 23.绝对剩余价值24.超额剩余价值 25.相对剩余价值 26.大规模协作 27.生产劳动 2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30.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31.资本主义占有规律32.资本主义积累规律33.资本积累34.资本积聚 35.资本集中 36.资本的技术构成 37.资本的价值构成38.资本的有机构成 39.相对过剩人口 40.原始积累

二、选择题

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C

A.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B.一般社会生产关系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D.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2.《资本论》的目的是A

A.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B.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

C.揭示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

D.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律

3.《资本论》科学抽象法的思维行程是A

A.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

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C.从具体上升到抽象

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

4.《资本论》体系的叙述方法是B

资本论重点思考题参考答案

资本论重点思考题参考答案

资本论重点思考题参考答案(总20

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资本论重点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辨析题

(一)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

答:二者共处于商品的统一体中,互相依赖、互为条件、不可分割,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在一定条件下(商品交换成功)使用价值可以转化成价值。(二)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区别

答:二者是互相矛盾的,相互对立、相互排斥,二者的含义不同。使用价值是商品和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使用价值解决商品的需要;价值解决商品交换的可能。商品生产者只有让出使用价值,才能获得价值。商品购买者只有付出价值才能取得使用价值。

(三)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答:(1)商品的价值量就是商品价值的大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它的价值量越大.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例关系,与个别劳动时间没有关系.

(2)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平均到单位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会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少,所

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跟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关系,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没有关系.

(3)商品价值总量是单个商品价值量的总和。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也无关, 而如果个别劳动时间耗费的越少,商品的价值总量就会越大,所以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例关系,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例关系.

资本论选读期末考试复习题

资本论选读期末考试复习题

资本论选读期末考试复习题

在以下四种理论中,哪一种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论述的内容?

马克思的资本论中,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关系是怎样的?

A.资本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被资本所吸收

请简述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请阐述马克思的资本论中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请简述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

如何运用马克思的资本论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

请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基础,阐述你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解。在现代社会,马克思的资本论还有没有现实意义?为什么?

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原文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悦之者。”)

答案:C.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此句话出自《论语·里仁》,但并非孔子的话,而是其弟子子贡所说。)

答案:D.法制(法制是法家的主要思想,而不是《论语》的主要思想。)请填空:“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如果只是外表恭敬而没有礼仪的约束,就会显得劳累不堪;如果只是谨慎而没有礼仪的约束,就会显得胆小怕事;如果只是勇敢而没有礼仪的约束,就会显得悖乱无章;如果只是直率而没有礼仪的约束,就会显得尖刻伤人。

答案: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

请填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君子心胸开阔,能够包容一切,看待一切都比较达观,所以显得坦荡荡;而小人总是心胸狭窄,容不得别人一点点失误,所以总是忧愁烦恼,显得长戚戚。

《〈资本论〉选读》习题集和答案(完整版)

《〈资本论〉选读》习题集和答案(完整版)
4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A.丝毫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 B.否定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
C.改变了与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 D.违反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
44.资本主义占有方式
A.违反了价值规律 B.触犯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
C.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 D.否定了商品生产和一般规律
21.商品流通公式是
A. B. C. D.
22.商品价格由
A.供求关系决定 B.商品自身的效用决定
C.商品价值决定 D.商品价值决定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23.马克思用“一起抓住,一起绞死”来比喻如下哪种现象
A.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体本身,有质和量的规定D.使用价值是全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8.价值承担者指的是
A.商品的使用价值 B货币 C抽象一般劳动 D价格
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
A.决定商Baidu Nhomakorabea价值量的劳动时间B.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劳动时间
C.补偿旧价值的劳动时间D.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
10.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5.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经济的细胞形式是

资本论重点思考题参考答案

资本论重点思考题参考答案

资本论重点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辨析题

〔一〕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

答:二者共处于商品的统一体中,互相依赖、互为条件、不可分割,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当者,在一定条件下〔商品交换成功〕使用价值可以转化成价值。〔二〕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区别

答:二者是互相矛盾的,相互对立、相互排斥,二者的含义不同。使用价值是商品和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表达了人与人的关系。使用价值解决商品的需要;价值解决商品交换的可能。商品生产者只有让出使用价值,才能获得价值。商品购置者只有付出价值才能取得使用价值。

〔三〕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答:〔1〕商品的价值量就是商品价值的大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单位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它的价值量越大.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例关系,与个别劳动时间没有关系.

〔2〕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平均到单位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会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少,所

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跟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关系,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没有关系.

〔3〕商品价值总量是单个商品价值量的总和。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也无关, 而如果个别劳动时间消耗的越少,商品的价值总量就会越大,所以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例关系,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例关系.

〔四〕“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答:正确。

(完整word版)《资本论》选读_试题合集(附答案)_练习题

(完整word版)《资本论》选读_试题合集(附答案)_练习题

《〈资本论〉选读》题型及答案

第一部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商品

2.使用价值

3.交换价值

4.抽象劳动

5.价值实体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7.价值形式

8.相对价值形式

9.等价形式 10.一般等价物 11.交换过程的矛盾 12.价值尺度 13.商品的形态变化 14.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15.人格的物化 16.物的人格化 17.商品拜物教 18.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 19.劳动力商品 20.不变资本 21.可变资本 22.剩余价值率 23.绝对剩余价值24.超额剩余价值 25.相对剩余价值 26.大规模协作 27.生产劳动 2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30.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 31.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32.资本主义积累规律 33.资本积累34.资本积聚 35.资本集中 36.资本的技术构成 37.资本的价值构成 38.资本的有机构成 39.相对过剩人口 40.原始积累

二、选择题

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C

A.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B.一般社会生产关系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D.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2.《资本论》的目的是A

A.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B.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

C.揭示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

D.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律

3.《资本论》科学抽象法的思维行程是A

A.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

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C.从具体上升到抽象

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

4.《资本论》体系的叙述方法是B

资本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资本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资本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试题

1. 请简要概述资本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

2. 解释劳动价值论,并说明其在资本论中的重要性。

3. 资本的积累过程对工人阶级的影响是怎样的?请详细说明。

4. 马克思对于商品经济的分析和批判是基于哪些理论基础?请列举相关观点。

5. 解释剩余价值理论,并说明其在资本论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答案

1.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观点和内容包括:

-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揭示了剥削和压迫的本质。

- 分析了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对商品、货币、资本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 提出了劳动价值论,阐述了劳动在价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 论述了资本积累的过程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

-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特点,并对其最终走向进行了预测。

2.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指出商品的

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在资本论中,劳动价

值论是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它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根本规律。通过劳

动价值论,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方式,实现了对剩余价值的批判和揭露。

3. 资本的积累过程对工人阶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资本积累

意味着工人阶级面临着更严峻的剥削和压迫。资本家通过加大剩余价

值的产生来追求利润最大化,使工人的工作时间延长、工资压低,使

工人陷入更加困苦的生活境地。其次,资本积累导致了工人职业分工

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环境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然而,这种改善常常是以工人的健康和尊严为代价的,工人在机械化

《资本论》选读试题合集(附答案)

《资本论》选读试题合集(附答案)

《资本论》选读试题合集(附答案)

第一部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商品

2.使用价值

3.交换价值

4.抽象劳动

5.价值实体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7.价值形式

8.相对价值形式

9.等价形式10.一般等价物11.交换过程的矛盾12.价值尺度13.商品的形态变化14.货币流通量的规律15.人格的物化16.物的人格化17.商品拜物教18.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19.劳动力商品20.不变资本21.可变资本22.剩余价值率23.绝对剩余价值24.超额剩余价值25.相对剩余价值26.大规模协作27.生产劳动2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30.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31.资本主义占有规律32.资本主义积累规律33.资本积累34.资本积聚35.资本集中36.资本的技术构成37.资本的价值构成38.资本的有机构成39.相对过剩人口40.原始积累

四、简述

1.如何理解《资本论》的方法?

2.举例说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在《资本论》中的运用。

3.举例说明历史与逻相统一的方法在《资本论》中的运用。

4.《资本论》全书的结构。

5.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什么要从商品开始?

6.马克思是怎样从交换价值这一现象出发揭示出其中隐藏的价值的秘密的?

7.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产生的原因。

8.马克思是如何分析简单价值形式的?

9.怎样理解交换过程的矛盾?

10.马克思是如何回答“困难不在于了解货币是商品,而在于了解商品怎样、为什么、通过什么成为货币”的?

11.《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第三节与第二章的区别与联系。

12.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与价格标准职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资本论〉选读》全套题型及答案

《〈资本论〉选读》全套题型及答案

《〈资本论〉选读》题型及答案

第一部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商品

2.使用价值

3.交换价值

4.抽象劳动

5.价值实体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7.价值形式

8.相对价值形式

9.等价形式 10.一般等价物 11.交换过程的矛盾 12.价值尺度 13.商品的形态变化 14.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15.人格的物化 16.物的人格化 17.商品拜物教 18.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 19.劳动力商品 20.不变资本 21.可变资本 22.剩余价值率 23.绝对剩余价值24.超额剩余价值 25.相对剩余价值 26.大规模协作 27.生产劳动 2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30.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 31.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32.资本主义积累规律 33.资本积累34.资本积聚 35.资本集中 36.资本的技术构成 37.资本的价值构成 38.资本的有机构成 39.相对过剩人口 40.原始积累

二、选择题

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C

A.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B.一般社会生产关系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D.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2.《资本论》的目的是A

A.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B.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

C.揭示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

D.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律

3.《资本论》科学抽象法的思维行程是A

A.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

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C.从具体上升到抽象

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

4.《资本论》体系的叙述方法是B

《资本论》选读_试题合集(附答案)_练习题

《资本论》选读_试题合集(附答案)_练习题

《〈资本论〉选读》题型及答案

第一部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商品

2.使用价值

3.交换价值

4.抽象劳动

5.价值实体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7.价值形式

8.相对价值形式

9.等价形式10.一般等价物11.交换过程的矛盾12.价值尺度13.商品的形态变化14.货币流通量的规律15.人格的物化16.物的人格化17.商品拜物教18.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19.劳动力商品20.不变资本21.可变资本22.剩余价值率23.绝对剩余价值24.超额剩余价值25.相对剩余价值26.大规模协作27.生产劳动2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30.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31.资本主义占有规律32.资本主义积累规律33.资本积累34.资本积聚35.资本集中36.资本的技术构成37.资本的价值构成

38.资本的有机构成39.相对过剩人口40.原始积累

二、选择题

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C

A.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B.一般社会生产关系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D.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2.《资本论》的目的是A

A.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B.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

C.揭示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

D.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律

3.《资本论》科学抽象法的思维行程是A

A.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

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C.从具体上升到抽象

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

4.《资本论》体系的叙述方法是B

A.从具体到抽象

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C.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资本论》选读_试题合集(附答案)_练习题

《资本论》选读_试题合集(附答案)_练习题

《〈资本论〉选读》题型及答案

第一部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商品

2.使用价值

3.交换价值

4.抽象劳动

5.价值实体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7.价值形式

8.相对价值形式

9.等价形式 10.一般等价物 11.交换过程的矛盾 12.价值尺度 13.商品的形态变化 14.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15.人格的物化 16.物的人格化 17.商品拜物教 18.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 19.劳动力商品 20.不变资本 21.可变资本 22.剩余价值率 23.绝对剩余价值24.超额剩余价值 25.相对剩余价值 26.大规模协作 27.生产劳动 2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30.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 31.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32.资本主义积累规律 33.资本积累34.资本积聚 35.资本集中 36.资本的技术构成 37.资本的价值构成 38.资本的有机构成 39.相对过剩人口 40.原始积累

二、选择题

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C

A.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B.一般社会生产关系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D.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2.《资本论》的目的是A

A.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B.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

C.揭示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

D.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律

3.《资本论》科学抽象法的思维行程是A

A.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

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C.从具体上升到抽象

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

4.《资本论》体系的叙述方法是B

资本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资本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资本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 资本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商品的二重性”指的是:

A. 使用价值和价值

B. 价值和交换价值

C. 交换价值和价格

D. 价格和价值

答案:A

2.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

A. 劳动与资本的矛盾

B. 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

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D. 资本的积累与消费的不足

答案:C

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剩余价值的来源是:

A. 工人的劳动

B. 资本家的投资

C. 资本的积累

D. 市场的扩大

答案:A

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A. 技术进步

B. 资本的过度积累

C. 工人阶级的贫困化

D. 生产过剩

答案:D

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

A.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

B. 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例

C. 资本的总价值与总产量的比例

D. 资本的总产量与总价值的比例

答案:B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6. 简述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答案: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7. 解释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答案:

劳动力商品是指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能力。其特点包括:(1)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创造新价值的源泉;(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工人生活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可以创造出超过其自身价值的新价值,即剩余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论复习题(简答部分)

1、简述《资本论》的根本观点及其实践意义?

答:《资本论》的根本观点:(1)经济的社会形态即社会经济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2)经济的社会形态发展变化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是"自然史的过程"。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或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不可能从来就有和永世长存。它是历史的产物,根本不是从来就有的,它还必然在历史过程中消亡,根本不会永世长存。其实践意义在于:指导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正如近代封建社会必然被资本主主义社会代替那样,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仍然要继续发展。因此,我们要从社会发展规律上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要坚信无论现代社会发展历程何等曲折,都逆转不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2、如何概括商品的含义?

答:可以概括为:(1)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2)商品是其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3、什么是资本?研究资本有何实践意义?

答: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研究它的实践意义:在于启发我们拓宽认识和具体操作资本。资本不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独有的。资本原来是货币,货币投入生产经营实现增殖就变成资本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就已存在资本。事实表明,资本也存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因为公有制经济同样需要投入货币实现增殖,因而,投资要作为资本来经营。

4、什么是资本循环?马克思是怎样阐述资本循环过程的?

答:企业的投资,在生产经营中离开出发点,经历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就叫资本循环。

从货币形式出发的资本循环过程,经历三个阶段,采取三种形式,行使三种职能,从而体现购、产、销的统一。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第一种形式是货币资本形式,第一种职能是购买职能。在购买阶段上的企业投资,以货币资本的形式出现,其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企业提供生产要素。通过购买阶段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第二种形式是生产资本形式,第二种职能是生产出商品来。在生产阶段上,企业投资以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物质内容的生产资本形式出现,其职能是力求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商品,从而使生产资本形式转化为商品资本形式。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第三种形式是商品资本形式,第三种职能是把商品售卖出去,收回成本,获取利润。

5、货币本质是什么?它有哪些职能?

答:货币的本质,体现在:(1)货币是起着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殊商品。原来的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商品。只是因为这种商品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变成货币,成为价值表现最成熟的形式。(2)货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在商品经济中,货币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各个商品生产者通过交换自己的劳动产品,才得以实现彼此之间的社会关系。

货币的本质决定了货币的职能,主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两种基本职能。

6、怎样理解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答:资本积累,广义地说包括资本主义积累和资本原始积累,狭义地说,仅指资本主义积累。(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统治地位以后所进行的资本积累,称为资本主义积累。这种资本积累是指剩余价值资本化。(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统治地位以前所进行的资本积累,称为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的含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发生发展过程。这一矛盾随资本的不断积累而日益

加深,其发展的方向是:不适合社会化生产要求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被适合社会化生产要求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从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7、简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历史作用?

答:主要有三:(1)通过残酷剥夺农业生产者即农民,使之转化为雇佣工人,使受封建社会制度制约的“生产者从隶属地位和行为束缚下解放出来”。(2)以剥夺农民为代价,“在原始积累的历史中,对正在形成的资本家阶级起过推动作用的一切变革,都是历史上划时代的事情”。(3)“大力促进从封建社会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过程,缩短过渡时间”。

8、简述资本循环正常进行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答:资本循环正常进行,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并存性。企业投资同时并存于三种形式上。这种并存性,要求一个企业的投资,必须按一定比例分成三部分,分别在货币资本形式、生产资本形式和商品资本形式上并存。从而购、产、销都不停顿,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相衔接,资本循环得以正常进行。

(2)继起性。每种形式的资本都依次通过循环的三个阶段。这种继起性,要求货币资本形式通过购、产、销实现循环;生产资本形式通过产、销、购实现循环;商品资本形式通过销、购、产实现循环。只有投资的任何一种形式,在循环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不停顿,才能保持资本循环的正常进行。

9、什么是《资本论》的抽象法?

答:抽象法是对研究对象进行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到具体的抽象思维活动的科学方法。马克思强调"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资本论》对抽象法运用,主要有:

(1)从具体到抽象体现研究方法。这里的"具体"是指从实际出发的"实际"。由这个现实的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就是从研究对象的实际出发,通过调查、充分占有现实资料,经过研究,透过复杂的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从而抽象或概括出反映客观现象本质的概念、范畴。《资本论》从现实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交换关系的实际出发,分析它的各种表现形式及其内在联系,从中抽象出产品的商品形式、商品的价值形式、价值的剩余价值形式等等。

(2)从抽象到具体体现叙述方法。这里的"具体"是指理论阐明的现实,或者说是对现实的理论说明。在从抽象的概念、范畴到理论的具体叙述过程中,由简单到复杂、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地把研究对象的整体及其运动规律从理论上反映出来。在《资本论》中,通过依次叙述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等经济范畴及其相互关系,从理论上反映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交换关系的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的全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