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复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论复习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资本论》复习题

目录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原理

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价值----------------抽象劳动

2)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结阶段。

4)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逻辑线索和基础地位:(1)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比较,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最大贡献是证明了“劳动的二重性”;(2)在劳动二重性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3)在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概括地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揭示资本主义从产生到灭亡的历史规律的基础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理论基石,是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为工人阶级争取经济和政治主体地位的学说。马克思从“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入手,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异化和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罪恶,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结论。

2、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劳动产品也就

转化成了专门为交换而生产的商品。商品的交换比例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即商品的价值决定的。随着交换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价值形式。价值形式先后经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在货币形式下,产生了货币。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1)货币首先是商品,它与其他商品一样,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2)但货币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商品,其特殊性表现在:第一,货币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具有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成为一般的交换手段;第二,货币具有二重化的使用价值。货币从它的自然属性来说,与其他商品一样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如金可作饰物的材料。但更重要的是它对任何人都具有一般的使用价值,即一般等价物,握有它就等于握有任何使用价值。

3、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货币不是生来就是资本的,只有当它能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成为资本。

(2)流通中的等价交换和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3)剩余价值之所以能产生,是因为资本家在流通中买到了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不仅能创造自身价值,而且能够创造超过自身价值以上的一部分价值。

(4)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它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

①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

②劳动力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

的劳动力。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还受历史和道德因素的影响。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它不仅能创造出自身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剩余价值。资本家的货币只要和劳动力进行交换,就能够使其带来剩余价值。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4、大机器生产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什么影响

机器的应用使生产更加社会化,但生产资料更加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从而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进一步发展。

(一)机器大工业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典型形式

1、机器大工业在质上改变了相对剩余价值的技术基础。

2、机器和大工业在量上大大增加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四)机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

1、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可以使资本家大量雇佣童工和女工。

2、机器的资本主义运用,创造了延长工作日的新条件,也创造了延长工作日的新动机。

3、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还是提高劳动强度榨取相对剩余价值的一种重要手段。劳动力的活动能力同它的活动时间成反比。法定工作日的出现。发展机器体系、提高劳动强度。

(五)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造成过剩人口

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资料一旦作为机器出现,立刻就成为工人本身的竞争者。机器不仅扼杀手工工人,在大工业内部,机器不断改进,也会排挤更多的工人,而且可以用不熟练的劳动代替熟练的劳动,用童工代替熟练工,用女工代替男工,从而大大地降低劳动力的价格。

2、机器不仅是排挤工人的手段,而且是资本用以压制工人运动的武器。

3、机器排挤工人并不可能游离出相应的资本,而是游离出一个过剩人口。因为代替工人的机器是靠排挤工人腾出来的可变资本购置的。机器排挤工人只能游离出工人的生活资料,因为工人被机器排挤之后,根本无钱购买生活资料。

4、机器本身对于把工人从生活资料中“游离”出来是没有责任的,因为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带来的矛盾与对抗不是源于机器本身,而是产生于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

5、机器会排挤本部门的工人,但会引起其他部门工人的增加,由于这些部门吸收工人是由于新的积累的资本而来的,而不是由排挤工人腾出的资本而来的,所以与所谓补偿理论毫无共同之处。

(六)机器的广泛使用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统治全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