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一章商品

合集下载

资本论第一章读后感

资本论第一章读后感

资本论第一章读后感《资本论》第一章读后感。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重要著作之一,第一章《商品的形式》是整部著作的开篇,也是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深刻剖析。

读完这一章,我深刻感受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也让我对当代社会的经济现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马克思在第一章中对商品的分析让我对商品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指出,商品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社会关系的体现。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作为价值的载体,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物品,更是一种社会关系的体现。

通过商品的交换,人们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商品的交换来实现的,而不是直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这种社会关系的建立,使得人们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不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价值。

这种价值的追求,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活动成为了一种竞争的活动,而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其次,马克思在第一章中对价值和劳动的分析让我对价值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他指出,价值是劳动的产物,是劳动的凝结。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价值的产生是通过劳动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商品的交换来实现的。

这种劳动的价值,是通过商品的交换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商品的本身来实现的。

这种价值的产生,使得劳动成为了一种商品,而不再是一种生产资料。

这种劳动的商品化,使得劳动成为了一种商品,而不再是一种生产资料。

这种劳动的商品化,使得劳动力成为了一种商品,而不再是一种生产资料。

这种劳动力的商品化,使得资本家可以通过购买劳动力来获取更多的价值,而不是通过生产资料来获取价值。

这种劳动力的商品化,使得劳动力成为了一种商品,而不再是一种生产资料。

最后,马克思在第一章中对商品经济的分析让我对商品经济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指出,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的交换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商品的本身来实现的。

资本论01商品

资本论01商品

商品卡尔·马克思共32卷第1卷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1.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1),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

这种需要的性质如何,例如是由胃产生还是由幻想产生,是与问题无关的。

(2)这里的问题也不在于物怎样来满足人的需要,是作为生活资料即消费起来直接满足,还是作为生产资料来间接满足。

每一种有用物,如铁、纸等等,都可以从质和量两个角度来考察。

每一种这样的物都是许多属性的总和,因此可以在不同的方面有用。

发现这些不同的方面,从而发现物的多种使用方式,是历史的事情。

(3)为有用物的量找到社会尺度,也是这样。

商品尺度之所以不同,部分是由于被计量的物的性质不同,部分是由于约定俗成。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4)但这种有用性不是悬在空中的。

它决定于商品体的属性,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

因此,商品体本身,例如铁、小麦、金钢石等等,就是使用价值,或财物。

商品体的这种性质,同人取得它的使用属性所耗费的劳动的多少没有关系。

在考察使用价值时,总是以它们有一定的量为前提,如几打表,几码布,几吨铁等等。

商品的使用价值为商品学这门学科提供材料。

(5)使用价值只是在使用或消费中得到实现。

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在我们所要考察的社会形式中,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6),这个比例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改变。

因此,交换价值好象是一种偶然的、纯粹相对的东西,也就是说,商品固有的、内在的交换价值似乎是一个形容语的矛盾。

(7)现在我们进一步考察这个问题。

某种一定量的商品,例如一夸特小麦,同x量鞋油或y量绸缎或z量金等等交换,总之,按各种极不相同的比例同别的商品交换。

《资本论》第一篇第一、二章

《资本论》第一篇第一、二章

第一章
商品
(2)商品拜物教是商品生产关系的必然产物 2 第一, 第一,私人劳动的社会性必须通过物的交换 来表现,这就使人们产生幻觉。 来表现,这就使人们产生幻觉。 第二,私人劳动的二重社会性, 第二,私人劳动的二重社会性,采取了使用价 值和价值形式,又使人们发生幻觉。 值和价值形式,又使人们发生幻觉。 第三,价值量运动规律的客观强制力, 第三,价值量运动规律的客观强制力,造成了 物的运动支配人的幻觉. 物的运动支配人的幻觉. 第四,在价格形式上, 第四,在价格形式上,货币能与一切其它商品 相交换,更使人们为物的幻觉所迷惑. 相交换,更使人们为物的幻觉所迷惑.
第二章 交换过程
交换同时也就是货币形成过程。 一、交换同时也就是货币形成过程。 二、上章第三节从理论上分析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和 货币的产生,本章则从历史角度分析货币形成过程。 货币的产生,本章则从历史角度分析货币形成过程。 这是一、三章之间的逻辑过渡。 这是一、三章之间的逻辑过渡。 货币是商品交换过程的必然产物。 三、货币是商品交换过程的必然产物。商品自己不 会运动,需要有个人格化代表, 会运动,需要有个人格化代表,交换中的人就是以 商品代表的身份——经济关系的人格化而彼此相互 商品代表的身份 经济关系的人格化而彼此相互 对立的。 对立的。商品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要求必须 通过交换才能解决。交换中每个商品所有者都想把 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自己的商品当作一般等价物( 自己的商品当作一般等价物(与其它商品直接相交 所以,哪种商品也不是一般等价物。 换),所以,哪种商品也不是一般等价物。
第Hale Waihona Puke 章商品从相对价值形式看: 从相对价值形式看: 变化表现在:在简单价值形式中, 变化表现在:在简单价值形式中,一种商品只 是偶然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 是偶然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价值形式的表现 是不明确的。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 是不明确的。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一种商品 可以与许多不同种商品相交换, 可以与许多不同种商品相交换,价值形式明确 地表现在许多商品上,但又是杂乱的。 地表现在许多商品上,但又是杂乱的。在一般 价值形式中, 价值形式中,许多商品的价值通过一个商品表 现出来,价值才表现为一切商品共有的东西。 现出来,价值才表现为一切商品共有的东西。

资本论复习重点汇总

资本论复习重点汇总

第一章:商品和货币1、等价形式三特点『38〕①使用价值成为它的对立面〔即价值的表现形式〕②具体劳动也就成为其对立面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③私人劳动成为它的对立面形式,成为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

2、私人劳动的二重社会性质,掩盖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商品对商品占有者,是交换手段。

3、货币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它也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是单位商品价值量,二是商品价值总量。

5、商品价值形式开展的四个阶段:①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物物交换偶然发生;②扩大的价值形式、表现为一种物品的价值可以有其他很多种物品表现出来;③一般价值形式、用一般等价物表现所有物品价值;④货币形式,价值都用货币来表现。

思考题:P576.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答:〃①劳动二重性理论把劳动价值理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根底之上。

劳动二重性理论,论证了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从根本上论证了商品价值的本质。

②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根底。

马克思在劳动二重性理论的根底上,论证了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在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时,转移了生产资料原有的价值,而抽象劳动却创造出新的价值,提醒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

③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一系列重要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马克思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在剩余价值理论的根底上,进而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理论、资本主义地租理论,从而建立起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第二章:货币转化为资本探1、商品流通公式:W-G-W※鸟、G-W-G既可能是货币流通形式也可能是资本流通形式。

探3、G-W-G&W-G-W不同点:〔4个〕①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前者以卖开场,以买完毕,起点终点都为商品;后者以买开场以卖完毕,起点终点都为货币〕②流通过程中的媒介物不同;〔前者货币即一般等价物,后者商品即具有特殊使用价值的商品〕③货币在两种流通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前者货币最终花掉了,后者货币只是被预支出去〕④货币的支出和流回关系不同〔前者中,如果货币又流回到起点,是整个过程的更新或重复,货币的支出和货币的流回没有任何关系;后者中,货币的流回是由货币支出的性质本身决定的,没有流回,此过程便被中断了〕探4、马克思揭露G-W-G本质特征〔3个〕①从运动目的看:这一循环动机和决定目的是交换价值本身;②从运动承载的内容看:这个过程的完整形式等于原预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值额;③从运动限度看:开端和终点都是货币,都是交换价值,单这一点,这种运动己经时没有止境的了。

资本论第一章读书笔记

资本论第一章读书笔记

资本论第一章读书笔记一、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1. 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它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例如衣服可以保暖、遮体,食物可以充饥等。

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同一种商品也可以有多种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构成了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 马克思指出:“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学研究的对象,它与人类的具体劳动相联系。

2. 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 价值实体: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在商品交换中,各种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这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的东西,这个共同的东西就是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例如,生产一把椅子和生产一张桌子的具体劳动虽然不同,但都耗费了人类的体力和脑力,这种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形成了价值。

- 价值量: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例如,如果生产一件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那么该商品的价值量就会降低;反之,如果生产一件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了,其价值量就会提高。

-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方面,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二者共处于商品这个统一体中,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即使在它上面花费了大量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因而也就不能成为商品;另一方面,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矛盾的,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他生产商品是为了获得价值,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他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

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取价值,就必须将使用价值让渡给消费者;消费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

这一矛盾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得到解决。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文献引用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文献引用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文献引用1.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第1节:商品和货币引文:商品是我们要研究的第一个形式。

商品的形态,我们从它的两面来看: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或物的使用价值,是物品所以具有的性质,通过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而实现。

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数量的社会必要劳动。

商品的价值形态,即价值形式,可以通过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对立来揭示。

2.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章,第1节:货币引文:货币是商品之间的一种普遍的价值形式,是人们认可的一定数量的商品价值的普遍等价物。

货币的本质就是作为商品的一种特殊形式存在的商品。

货币具有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的三重功能。

3.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引文: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场思想的革命。

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经历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转变。

科学社会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剖析,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提供了指导。

4.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引文: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撰写的一篇政治宣言。

宣言中,他们阐述了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

宣言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阶级斗争的必然性,呼吁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5.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引文: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的表现形式。

列宁在这本著作中详细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特征,指出帝国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极端阶段,是资本主义走向崩溃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前夜。

6.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引文: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恩格斯于1884年撰写的一篇著作。

他在这本书中通过对旧石器时代社会的研究,揭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这些社会形式的出现,是人类社会从原始共产主义向私有制社会过渡的产物。

7.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引文: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于1875年撰写的一篇政治著作。

略述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

略述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

略述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成员介绍提纲一、马克思将商品作为资本论第一章的原因二、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三、商品的价值形式与交换价值四、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一、马克思将商品作为资本论第一章的原因逻辑起点,简要概念逻辑起点是科学理论大厦的基点,如果作为一门科学理论的逻辑起点的基本概念根据不足,理论的根基必然不牢固,一旦这种概念被推翻,整个理论大厦就会倒塌。

三个主要特征1.它必须是整个研究对象中最简单,最基本,最普遍的东西。

2.它本身所包含的内在矛盾是以后整个发展过程中一切矛盾的萌芽。

3.它必须与研究对象的历史起点相一致。

(它是指逻辑起点)商品符合这三个特征的表现1.它必须是整个研究对象中最简单、最基本、最普遍的东西。

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最基本、最简单、最抽象的经济范畴。

这是因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表现形式。

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不仅劳动产品成为商品,土地和劳动力等也成为商品。

例如,不懂得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形式和价值规律,就不能揭示劳动力这个特殊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从而也就不可能揭露剩余价值的秘密。

因此,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就要从商品这一最简单、最基本、最普遍的东西出发。

2.它本身所包含的内在矛盾是以后整个发展过程中一切矛盾的萌芽。

商品内部孕育着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胚芽,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都是从这里发展起来的。

商品使用价值的价值的内在矛盾推动着商品进入交换过程,并引起价值形式的发展,从而产生货币。

货币在一定形式下转化为资本。

随着资本的出现,就形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矛盾,即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矛盾。

随着资本积累、积聚和集中,这一矛盾又发展为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的发达的经济制度,包含在商品内部的矛盾贯穿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而且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这些矛盾越加剧,暴露的越彻底。

所以说,商品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胚胎。

3.它必须与研究对象的历史起点相一致。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商品和货币”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商品和货币”
比较。那么,这个共同的东西是什么呢? “如果把商 品
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
品这个属 性。……随着劳动产品的有用性质的消失,体现 在劳动产品中的各种劳动的有用性质也消失了,因而这些
劳动的各种具体形式也消失了。各种 劳动不再有什么差
别,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抽象人类劳动。”(第1
• (二)商品的二因素
• 商品是由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构成的。
• 任何一个商品,首先具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就是一 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例如,大 米可 以充饥,衣服可以保暖,房屋可以居住,钢笔可 以写字等等。使用价值本身还有质和量的区別,使用 价值的质是回答物有什么用途的问题,它 由商品体的 自然属性决定。每种物品的有用性,又因其本身具有 的物 质性能是多方面的,所以它对人们有多方面的使 用价值。例如,木材可以做燃料、可以制纸浆;现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的用途可以达到 五千多种。 使用价值的量是回答怎么计量的问题,使用价值的量 由社 会尺度来衡量;尺度的不同,一是由物的自然属 性决定,二是由社会习 惯造成。
的商品还不是资本主义商品,而是一般商品或者叫简单商 品。 • 资本主义商品和简单商品的主要区别是:一是资本主义商 品中包含有剩余价值;二是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也是商品。 而在第一篇中马克思所分析的商品,不仅不是简单商 品,不是资本主义商品。
• (二)中心——劳动价值论 • 第一篇的标题是商品和货币,实际上是分析 价值。第一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商品 和货币”
总论
•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以一般商品生产为对象,以劳动 创造价值为 中心思想,分析了商品到货币的转化,为研 究资本和剩余价值打下了基 础。这一篇揭示了研究资本 主义生产过程的理论基础和历史前提。

资本论概要

资本论概要

《资本论》第一篇:商品和劳动第一章:商品1.商品体本身的有用性,也就是使用价值,同人们取得这种性质所耗费劳动的多少是没有关系的。

因此,考察商品使用价值的时候,也就是在使用或消费中,总是以一定量为前提的。

2.交换价值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不同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而且可以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改变。

各种商品的交换价值需要化成一种共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共同的表现形式绝不是指商品的物体属性,而是从商品使用价值的角度来考虑。

在商品交换中,只要比例关系适当,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可以和其他任何一种的完全相等。

3.虽然商品有质的差别,但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却只有量的差别。

如果把商品使用价值撇开来看,也就是把劳动产品的物质组成部分和形式抽去,可以感觉到的商品属性都会消失掉,此时,作为劳动产品商品的性质已经发生变化。

随着劳动产品有用性质的消失,体现在劳动产品中劳动的有用性质也相继消失,各种劳动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可以抽象为人类劳动。

当然,考察劳动产品剩下来的东西,也就是考察这些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考察它们作为社会实体的价值,无须考虑人类劳动力的凝结形式。

4.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商品的交换价值可以表现为同使用价值完全无关的东西。

如果抽去使用价值的话,商品的交换关系或交换价值中表现出来的共同东西,就可以称为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商品本身单纯凝结人类劳动的度量。

由此可见,商品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而单个商品只不过是该种商品的平均样品而已。

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交换价值——商品的价值第二章:劳动1.劳动总是和它的有用效果紧密联系的,而每个商品的使用价值都包含着一定目的的生产活动。

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劳动尤其是有用劳动,不仅是人类和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变换的生存条件,而且是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必然选择,应该是不以社会形式为转移的。

2.人类的生产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资本论第一章主要内容

资本论第一章主要内容

资本论第一章主要内容
《资本论》第一章主要探讨的是商品和货币的含义及其关系。

商品是用价值来衡量的物品,货币则是一种通用等价物,能够用来交换商品。

通过商品与货币的关系,人们可以实现商品的生产和交换。

马克思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即商品的价值来源于生产商品所花费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

他强调了价值和价格的区别,价格是由市场供求规律决定的,而价值则是由包含其中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决定的。

在讨论货币时,马克思强调了信用的重要性,认为货币的流通离不开信用,货币本身只是一种物理符号。

此外,他还指出了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的原因,即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信用扩张。

总的来说,本章是《资本论》中最基础的一章,主要介绍了商品和货币的概念、价值理论以及货币流通和信用的作用。

这些基础概念为后续章节的探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资本论》导读 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马工程教材PPT)

《资本论》导读 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马工程教材PPT)

第三节 货币或商品流通
虽然价格作为商品价值量的指数,是商品同货币的交 换比例的指数,但不能由此反过来说,商品同货币的交 换比例指数必然是商品价值量的指数。
“价格和价值量之间的量的不一致的可能性,或者价 格偏离价值量的可能性,已经包含在价格形式本身中。 但这并不是这种形式的缺点,相反地,却使这种形式成 为这样一种生产方式的适当形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 规则能作为没有规则性的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规律来为 自己开辟道路。”
关于《资本论》的第一卷
• 《资本论》第一卷系统地阐述了商品价值、剩余价值生 产、资本积累等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本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及资本主义最终将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的历史发展趋势。
《资本论》选读
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
关于第一章
• 在本章,马克思通过系统地分析商品的使用价值、交换 价值和价值及其相互关系,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抽 象劳动与具体劳动及其关系,商品生产中的私人劳动与 社会劳动的矛盾,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及职能,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等等,揭示了商品生产的 本质,阐明了商品生产的一般原理,为进一步研究货币 转化为资本以及剩余价值的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
“货币拜物教的谜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谜,只不过变得 明显了,耀眼了。”
பைடு நூலகம்
叁 第三节 货币或商品流通
第三节 货币或商品流通
• 一、价值尺度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出
来,使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为同名的货币量,从而 使它们在质上相同,在量上可以互相比较。
“商品的价格或货币形式,同商品的价值形式本身一 样,是一种与商品的可以捉摸的实在的物体形式不同的, 因而只是观念的或想象的形式。”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商品和货币”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商品和货币”

• 2、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商品价值量的大小,不是由某个 生产者所花费的个别劳 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即社会平均 劳动 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问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 生产条件 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 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 的劳动时间。”(第1卷第52页)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商品 和货币”
总论
•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以一般商品生产为对象,以劳动 创造价值为 中心思想,分析了商品到货币的转化,为研 究资本和剩余价值打下了基 础。这一篇揭示了研究资本 主义生产过程的理论基础和历史前提。
• (一)对象——一般商品 •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以商品生产为对象。这里所研究
• 怎样理解Biblioteka 会正常的生产条件呢?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 指:劳动 资料是正常的一般的;原材料具有正常的品质;原 材料和劳动资料的消耗 也是正常合理的。
• 怎样理解社会平均劳动呢?社会平均劳动是指:简单平均 劳动,复杂 劳动要还原为简单劳动;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 每个生产者技术水平大体 相等;平均的劳动强度,也就是 劳动内含量是大体一致的。
• (四)方法——矛盾分析法
• 马克思在第一篇中所运用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 主要是矛盾分析法以及由抽象到具体、由简单到 复杂、由分析到综合等科学方法。例 如,对商品 内在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 劳动、私人劳 动和社会劳动、物的人格化和人格 的物化——的分析是矛盾分析法的典 范。在价值 形式的研究中,由简单价值形式到扩大价值形式, 再到一般价 值形式,最后到货币形式的分析,是 简单到复杂、逻辑的方法和历史的方 法相结合的 典范。在商品的二因素、劳动二重性,以及在价 值形式中,我 们还可以看到马克思如何先把矛盾 双方分开来解剖、然后再把双方综合 起来考察的, 这是分析和综合辩证结合的典范。

解读《资本论》002资本的生产过程-001商品和货币—商品

解读《资本论》002资本的生产过程-001商品和货币—商品

解读《资本论》第一卷002资本的生产过程-001商品和货币—商品一、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感谢您听到我,这里云顶悟读分享会,我是分享者浩南。

我们正在与您分享《资本论》上,作者卡尔·马克思、弗·恩格斯。

今天分享第一册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

商品的核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的主要财富表征是“海量的商品堆积”,单个商品构成了财富的细胞。

那么商品是什么呢?商品是“物”是靠自己的属性特征来满足人类需求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

任何“物”都可以从“质”和“量”来进行考察,通过历史探寻它的不同性质,从而赋予等量的社会尺度,形成商品尺度,构成物的有用性即“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取决于商品体属性,只是在使用或者消费中得以实现,离开商品体其使用价值就不复存在。

使用价值是构成财富的物质的核心内容。

交换价值表现为两种商品体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这个比例随着时间、地点的不同而随之改变。

商品固有的、内在的交换价值是多种、丰富的,比如x量的小麦既可以交换y量的鞋油、z量的绸缎,也可以交换a量的粮油、b量的器具。

但“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有内在的交换价值”。

最后,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别,不包含任何使用价值的因素。

所以,只要交换价值相等,一种商品就同另外一种商品一样。

交换价值相等的物是没有任何差别或区别的。

撇开商品体的使用价值,仅存劳动产品这一属性,那么她一切可以感觉到的属性(物的属性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都消失了(如:他们不在是水杯、板凳、课桌了),那么它仅剩下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仅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仅是表示,这些物,它们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商品的价值。

“价值是一物和另一物、一定量的这种产品和一定量的别种产品之间的交换关系。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第一章 商品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商品:指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一、商品二因素 (一)使用价值 1.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3.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与物品的使用价值存在着差别。(※) (1)它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针对生产者自己有用,而针对性他人、 针对社会有用。 (3)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他人才能进入消费。 4.物品(商品)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判断: 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 2.商品的二因素决定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 单选: 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说明( )。 A.它们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B.它们是生产商品的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C.它们是生产商品的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 D.它们是生产商品的独立存在的两次劳动 2.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是( )。 A.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B.具体劳动形成价值,抽象劳动生产使用价值 C.先是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后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D.先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后是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 3.(2018)4.《资本论》(德文版)第一卷于1867年9月在汉堡出版,其影响 力历经150年风雨而不衰,至今对我们分析、理解现实经济问题依然具有很 强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十分丰富,其中“理解政治 经济学的枢纽”的理论是( )。 A.剩余价值理论 B.价值规律理论 C.劳动二重性理论 D.商品二因素理论
(四)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二者是统一的。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 方面或两种属性,二者相互依存。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 值的过程,又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过程。

《资本论》导读 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马工程教材PPT)

《资本论》导读 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马工程教材PPT)
“ 正 像 威 廉 ·配 第 所 说 , 劳 动 是 财 富 之 父 , 土 地 是 财 富 之 母 。 ”
第一节 商品
(二)抽象劳动 各种不同形式的具体劳动又都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商
品价值体现的就是这种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 “它是每个没有任何专长的普通人的有机体平均具有
的简单劳动力的耗费。简单平均劳动本身虽然在不同的 国家和不同的文化时代具有不同的性质,但在一定的社 会里是一定的。”
请自行阅读以上节选,总结其中要点,说明商品的价值和使用 价值的关系。
第一节 商品
•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一)具体劳动
不同的具体劳动总是与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有关。 “由自己产品的使用价值或者由自己产品是使用价值来表 示自己的有用性的劳动,我们简称为有用劳动。”
“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 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 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
目录
第一节
商品
第三节
货币或商品流通
第二节
交换过程
壹 第一节 商品
第一节 商品
• 一、商品的两个因素 (一)使用价值
商品对人的有用性使之具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离开 商品本身不可能独立存在。它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 即人的需要与物的客观属性之间的关系。 (二)价值
“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 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凝结在不同商品中的这 种抽象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1只绵羊=2把斧子 “前一个商品起主动作用,后一个商品起被动作用。 前一个商品的价值表现为相对价值,或者说,处于相对 价值形式。后一个商品起等价物的作用,或者说,处于 等价形式。
第一节 商品

2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名词解释

2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名词解释

(十) 相对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的相对表现,即一种商品的价值量
通过另一种商品的一定量表现出来。相对价值量与实
际价值量是有区别的。实际价值量由商品中包含的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计量。相对价值量要通过两种商品的 相互关系来表现,取决于两种商品中各自包含的价值 量的比例。因此,它会随着两种商品各自包含的价值 量的变化而有各种不同的变化。如果某种商品的价值
(四)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人类劳动,价值量由 生产商品的劳动量决定,劳动量由劳动时间来计量。不同 生产者花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有多有少,商品价值量不能由 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决 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包括三个因素,即在 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 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前者 是指物的方面,主要是生产工具。后二者是指人的方面, 是指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的紧张程度。
物和物交换的形式下反映着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但是,
就是说:人们被物支配人的幻觉所迷惑,把商品这种自然
物当作神灵来崇拜。
(十二)自由人联合体 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代名词。在自由 人联合体中,生产资料公有制,各个人的劳动力 被自觉地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按整个社 会的统一计划分配到各个部门。每个人的具体劳 动是直接作为联合体劳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联合 体生产的产品是社会的产品,为全体成员所有。 其中,一部分作为生产资料,用于再生产;一部 分作为消费资料,在成员中进行分配。
《资本论》第一卷
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
第一章 商品
(一)使用价值与价值 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效用。价值 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社会抽象劳动。使用价值是商品的 自然属性。不同物品有不同的属性;同一物品也可能有多 种属性,因而有多种使用价值。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 使用价值总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商品价值的质是凝结在商品中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 劳动;商品价值的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 品价值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 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资本论》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一篇商品和货币 第一章商品

《资本论》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一篇商品和货币 第一章商品

《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一、《资本论》第一卷的研究对象:资本的生产过程1、是指产业资本。

2、分析的是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

3、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4、包括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生产过程。

二、《资本论》第一卷体系结构七篇25章,可划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篇,以一般商品生产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商品和货币的分析,阐述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第二部分:第二至六篇,以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为研究对象,阐述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第三部分:第七篇,分析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阐述资本积累理论。

第一卷三大部分之间的关系: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第一节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一、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要从分析商品开始第一、是资本论研究对象的要求。

第二、是资本论研究方法的要求。

第三、是资本自身实际运动的要求。

二、商品使用价值的属性和特点1、商品使用价值的涵义:物品能够满足人某种需要的有用性。

2、商品使用价值的质和量①质:由物本身的自然属性决定的物的用途。

包括:一物一质;一物多质。

②量:指使用价值的计量。

使用价值的计量尺度是一种社会尺度。

3、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①-⑥P.2、P6三、商品价值的质和量1、交换价值2、价值的质第一、看不见,摸不着,但客观存在;第二、价值的实体是凝结状态的抽象劳动;第三、要通过交换价值来表现。

劳动的各种形态与价值决定的关系:(撇开供求关系)潜在劳动流动劳动物化劳动(劳动过程前)(劳动过程中)(劳动过程后)↓↓↓劳动力劳动发挥作用凝结为产品的劳动↓↓↓价值形成的基础形成价值价值3、价值的量①价值量的涵义②价值量的决定③价值量变动的一般规律四、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1、决定商品的要素第一、是否是劳动产品;第二、是否是社会的使用价值;第三、是否通过交换;第四、价值是决定性要素。

2、统一性:3、对立性:第一、质和量的对立;第二、人和物的对立;第三、买者和卖者的对立;第四、使用价值量和价值量的对立;第五、源泉上的对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杂劳动:经过专门训练、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是
一种具有一定技能和知识的复杂劳动力支出的 劳动。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划分是相对的,具有历史性。
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转化:
1、部门内部的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转化通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原理完成。 如:人工收割稻谷;机器收割稻谷。
以换取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为目的的商品 经济。
自然经济: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直接满
足生产者和经济主体自身的需要。
三、商品经济及其基本矛盾
自然经济
生产力水平提高
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私人劳动:由于商品生产者独立进行生产并拥有自己的生产 结果从而具有私人的性质。
自私经济人假说:
该假说认为每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是自私自利的。每个人追 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
自私经济人假说是西方经济学的“公理”,与私有制和商品 拜物教具有密切的联系。但在公有制及其市场经济中,人的 行为具有利己和利他性。
补充资料
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分析:
“纳税原则本质上是纯共产主义的原则,因为
社会劳动: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又是相互联系和相互 依赖的,他们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具有社会的性质。
矛盾的解决:商品交换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决定着商品生产的其他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四、商品拜物教与自私经济人假说
商品拜物教:
概念:认为商品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支配自己,因而像崇拜 偶像一样崇拜商品。
货币拜物教:商品拜物教的转化,认为货币万能,因而崇 拜货币。
根源:1、不是产生于商品的使用价值; 2、是由商品形式本身引起的; 3、根源是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
四、商品拜物教与自私经济人假说
商品拜物教的历史性: 商品拜物教或货币拜物教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在现实社 会中,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就不能消除生产关系被物化的 这种经济现象或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个别劳动时间的加权平均数。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
t t1 q1 +t2 q2 +t3 q3 q1 +q2 +q3
t 81+101+121 =10 1+1+1
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不需要经过任何专门训
练的、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是以体力 劳动支出为主要内容的劳动。
计算题
去年,一斤大米的单位价值为1元。今年,生产大米的社 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
1.试计算:今年一斤大米的单位价值应为多少? 2.这道题证明了马克思的哪一个原理?
题解:根据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成反比的原理: 劳动生产力 =1/单位商品价值量 ∵去年劳动生产力=1/1=1 ∴ 今年劳动生产力=1·(1+25%)=125% ∴今年大米的单位商品价值量=1/125%=0.80元
三、价值量的变化规律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数量关系:
个别劳动生产率:
fi

Qi Ti
社会劳动生产率:
f Q T
个别劳动时间:
ti

Ti Qi
Q= Qi T =Ti
i
i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tT Q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n
t T Q
2、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
量的关系和比例。交换价值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 “1只绵羊=20尺布”,则20尺布就是1只绵羊的交换价值
一、商品的二因素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特点: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2)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价值的实质:商品的价值体现人们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
2、部门之间的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转化通过市场交换过程完成。 复杂劳动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 如:生产电脑的劳动;生产鞋子的劳动。 复杂劳动 = N ×简单劳动
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原因:复杂劳动的劳动力“比普通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
它生产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它具有较高的价值。 既然这种劳动力的价值较高,也就表现为较高级的劳动, 也就在同样时间内物化为较多的价值”。
成功必然使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相分离。
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要意义: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彻 底揭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及其规律的一个基点。
1.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2.为剩余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3.为其它一系列理论奠定了基础
二、劳动的二重性
对商品二重性与劳动二重性的小结:
Ti
i 1 n
Qi
i 1

n i 1
Ti
n
Qi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 1

n i 1
Wi
Qi Qi
n
Qi
i 1

n i 1
Qi
n
Qi
Wi Qi
i 1

n
Bi wi
i 1
三、价值量的变化规律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数量关系
(1)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ztT 1 Qf
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商品生产者或个别企业生产某种商品 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并随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案例: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商品价值量
10 小 时
劳动量
甲 8 小 时
劳动时间 丙

12 10 小 小时 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案例: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三、价值量的变化规律
劳动生产力:具体劳动运用劳动手段加工劳动对象以生产
使用价值的能力,即劳动生产的能力。 影响因素: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状况;生产技术装备的规
模和效能状况;劳动者文化知识水平和操作状 况;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组织状况;原材料、能 源等质量和供应状况。
劳动生产率:用使用价值的量标志劳动力发挥作用的结果,
二、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
概念: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特点: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 具有
永久性。
抽象劳动
概念: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特点:形成商品的价值,社会属性,历史范畴。
二、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关系:
1.统一性: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对立性:具体劳动是实现抽象劳动的必要前提,商品交换
商品的二因素:从现象形态看,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从本
质内涵看,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商品的二因素
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 (1)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排斥、相互对立(矛盾) (2)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依存、相互作用(统一)
对劳动价值论否定和质疑的分析:
要素价值论 效用决定论 供求决定论 知识价值论
第一节 商品价值
一 商品的二因素 ‫ب‬- 劳动的二重性 ‫ج‬- 商品经济及其基本矛盾 四 商品拜物教
一、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概念: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如商品的性能、用途、效
用等。 特点:1、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一切国家的上征海税的财权经力大都是学从经所济谓国学家院所有制来的。
的确,或者是私有制LO神GO圣设不计可方侵案犯,这样就没有什 么国家所有制,而国家也就无权征税;或者是国家 有这种权力,这样私有制就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国家所有制就高于私有制,而国家也就成了真正的 主人。后面这个原则是大家公认的。”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 变化
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变化
劳动生产率 变化
三、价值量的变化规律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
10 小 时
10
6 小
8




8 小 时

三、价值量的变化规律
一般情况下,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 值总量不变。
若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复杂程度提高,商品价值总 量将增加。

使用价值




价值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两因素
三、商品经济及其基本矛盾
商品经济:
概念:以商品交换为特征或出卖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特征:直接为交换而生产,生产借助交换而进行。 条件:1、社会分工;2、商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简单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个人所有,以个体劳动为基础,
(2)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Z T (3)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z t (4)企业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Zi z Qi t Ti fi
即劳动生产的效率。 两种衡量方式: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生产单位产
品所耗费的必要劳动时间。
三、价值量的变化规律
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力+劳动强度
在劳动强度不变的前提下,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力 劳动生产力(率)变化引起生产商品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变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引起商品价值量的变化。
—恩格斯
第二节 商品的价值量
一 价值量的决定 ‫ب‬-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ج‬- 价值量的变化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