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年发展的视角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合集下载

论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间的关系

论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间的关系

论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间的关系姓名:院系:专业:班级:学号:摘要: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

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是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

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第一次真正找到了自己的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路。

关键词:代表人物,条件,发展,意义引言: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又是中国人的抗争史、探索史。

先进的中国人是怎样进行探索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

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革命派(民主共和)他们学习的内容丛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但是都以失败而告终,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暴露无遗。

面对这种情况,资产阶级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又是如何挽救民族危亡的?他们又将学习西方的什么?对,是思想。

一、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政治: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②列强侵略,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2)思想文化:①辛亥革命使民主、自由、平等思想进一步传播②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直接原因)(3)经济:一战期间,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根本原因)(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3)指导思想: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4)宣传阵地:《新青年》(三)主要内容:“四提倡、四反对”即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陈独秀指出,民主就是人权。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大学校园摘要: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现代历史意义的价值,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大学人生健康成长发展价值,以及在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法,提出利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现实与历史、相结合、系统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理论武装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课程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使得马克思主义融入大学校园文化,使生活在校园里的每个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在思想观念、意识潜能、心理素质、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精神与心灵的塑造。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校园文化建设在人类社会刚刚走过的1000年当中,思想大师群星荟萃。

马克思已经逝世一百多年了,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产生的影响却是广泛而深远的。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有160多年了,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十月革命的一声枪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诞生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把它当做自己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观察问题、变革现实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其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开创的,为后来者在实践中所发展的基本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

而当前社会,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和迫切要求:“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面对21世纪以来高校快速发展的新形势、科学发展的新任务、和谐发展的新要求以及党和人民群众的新期望,各大高校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责无旁贷。

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是中国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任务之一。

树立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汇报人: 2024-01-01
目录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概 述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 核心内容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 应用与实践
目录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 挑战与展望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与 其他青年观的比较研究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案 例研究
加强组织建设
完善青年组织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组织的运行 效率和凝聚力,推动青年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组织的 活动和决策,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青年参与社会发展
提供参与平台
01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为青年提供更多的参与平台
和机会,如创新创业、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等。
0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 核心内容
青年的地位与作用
01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 力量。
02
青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 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中坚力量。
青年是创新创造的主力军,是推 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重要力量。
03
青年是文化传承和交流的使者, 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
就业压力
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竞争加剧,青年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需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提高青年的就业竞 争力。
道德困境
全球化带来的信息泛滥和价值观多元,使青年在道德选择 上面临困境,需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 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社会转型期的挑战
社会不公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会不公现象,影响 青年的公平感和正义感,需要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保障青年权益。

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

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

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2902107005 杨林纵观历史,横看世界,不论有多少纷纭繁杂的学说理论,马克思主义无疑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使人类真正从蒙昧中睁开眼睛,推动人类意识实现了大觉醒,引导人类社会发生了大变革。

马克思的名字始终和工人阶级的事业紧紧相连,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共产党人的伟大旗帜。

马克思主义的晨曦照在古老的东方,给黑暗的中国带来光明,使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走向自为,中国人民的精神从被动转为主动。

它一经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便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日出东方,开天辟地,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马克思主义的耀眼光辉和巨大威力,使越来越多的人崇敬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

由此也就产生了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主要有两种态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是教条主义的。

态度不同,结果大不同。

马克思是怎样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的呢?他在自己理论活动的初期就申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他十分厌恶对他的理论的“奴隶式的盲目崇拜”和“简单模仿”。

他终生站在工人阶级争取解放的最前线,但从不对自己不熟悉的斗争指手划脚。

在巴黎公社存在的日子里,尽管他对公社的事业十分关注,倾注了最大的热情,但他始终认为,身居伦敦,对巴黎事件的直接参加者发号施令是根本不行的。

他终生注视着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情况,根据科学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最先树起了反对教条主义的旗帜。

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位创立者恩格斯,同样是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他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共产党宣言》发表24年后,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宣言》德文版序言中说: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发展,《宣言》中的一些观点、一些论述“是不完全的”,有的“已经过时了”;如果可以重写,“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写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青年工作与青年成长保护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青年工作与青年成长保护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青年工作与青年成长保护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深刻影响着中国的青年工作与青年成长保护。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保护青年成长,促进其健康发展,是社会责任和使命。

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性和先进性,为中国的青年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青年是社会的活力和希望,他们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其成长与发展对国家的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要保护青年的成长,就必须优先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保障他们的权益和利益。

只有让青年在充满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才能培养出更多有志气、有担当的新一代。

马克思主义强调青年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青年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青年是知识的积累者和实践的开拓者,他们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马克思主义倡导青年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提高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增强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这样,青年才能在新时代的历史舞台上展现出自己的风采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强调青年工作要紧密结合实际,关注青年的具体需求和困难。

青年是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面临种种挑战和困难,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马克思主义认为,要做好青年工作,就要深入了解青年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困境,帮助他们解决现实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

只有这样,青年才能在社会中立足、成长、发展。

总之,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青年工作与青年成长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我们要深入学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不断加强对青年工作的研究和实践,为青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作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马克思主义的青年问题与青年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青年问题与青年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青年问题与青年发展青年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马克思主义注重青年问题的研究和关注青年的发展。

青年作为社会未来的希望,其发展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马克思主义着眼于青年的思想、道德、行为等方面,提出了许多观点和理论,对青年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青年是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青年是社会的生力军,他们拥有旺盛的朝气和创造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马克思主义强调,要充分发挥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投身到社会建设中去,为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

其次,马克思主义关注青年的思想和意识形态问题。

青年是社会变革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认识对于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要引导青年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再次,马克思主义关注青年的道德建设和行为规范。

道德是文明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强调,要注重培养青年的良好道德品质,倡导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

同时,要引导青年端正行为规范,摒弃不良习气,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做到知行合一,踏实做人,勇敢担当,成为有用之才。

最后,马克思主义倡导关心青年的生活和成长。

青年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马克思主义主张社会各界要关心青年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支持青年教育、就业和创业,让每一个青年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为社会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青年问题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对青年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马克思主义的青年思想,关心青年的成长成才,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完】。

新媒体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传播的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传播的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传播的对策研究发布时间:2021-07-07T15:43:55.77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8期作者:周斌[导读]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以及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哲学宝藏,不仅内容博大精深而且哲学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更同时蕴含着深刻的各类人生哲学和历史智慧。

周斌云南民族大学摘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以及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哲学宝藏,不仅内容博大精深而且哲学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更同时蕴含着深刻的各类人生哲学和历史智慧。

本文以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为理论出发点深入分析了在当前新媒体时代下,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大学生及其群体中传播的重要意义,并分别从多个不同方面深入剖析了当前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高校大学生中传播所面临的各种冲击和重大挑战,最后据此特点提出了具体的传播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传播当今世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飞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全面深入普及和广泛应用,产生了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形式——新媒体传播,新媒体传播主要是通过移动互联网、电脑、手机和电视等移动终端,利用各种数字传播技术和其他网络传播技术,在多种类的网络媒体传播平台向广大用户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信息和各种娱乐文化服务的一种全新的传播形态。

新媒体本身具有的信息快速传播功能使它成为重要的思想政治文化理论宣传教育阵地,中国共产党自建党初期就一直以来十分重视传统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党更是特别注重对知识青年的传统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

因此,新媒体发展时代背景下,研究如何有效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大学生生活中的教育传播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群体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意义1、有助于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大学生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建设者,他们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工程的主要组织构建者和力量。

因此,在一定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生社会群体正确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意识以及健全的人格对于整个社会以及整个国家的改革发展进程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

试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困境

试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困境

试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困境何为马克思主义?在我们所熟悉的政治教材上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

为了把它运用到中国的实际情况中,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即把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包括中国实践、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从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它还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领导统治阶层的国家方针战略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但对于中国普通阶层的老百姓来说,马克思主义真的渗透并被运用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思维中吗?它是否能够成为我们的信仰并指导我们的三观呢?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青年》杂志刊登了一封署名“潘晓”,充满青年人困惑的长信,并首次提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伦理命题,最后感叹:“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随即,一场持续了半年多时间的全国范围内的“潘晓讨论——人为什么要活着”就此引发,共有6万多人来信参与讨论。

新时代青年如何坚定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青年如何坚定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青年如何坚定马克思主义作者:吴云来源:《人民论坛》2019年第24期【摘要】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

新时代中国青年既要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把好理想信念“总开关”,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关键词】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青年政治引领,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

要在广大青年中加强和改进理论武装工作,引导广大青年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人生追求”。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引领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新时代,各高校要引导青年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夯实推动国家发展的坚实力量。

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青年要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为此,广大青年必须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理论自信。

明确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一是明确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法。

青年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思想、新观点,在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要了解掌握青年思维特点,系统把握青年思想轨迹。

注意培养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情感,只有情感上接受了,青年才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二是科学界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内容。

一般来讲,青年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结合中国发展实际,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不能拘泥于文本阐释与解读,也要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这一思想的内涵,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路径及当代启示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路径及当代启示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路径及当代启示作者:李晓倩来源:《世纪桥》2020年第09期摘要:五四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与了解马克思主义,并开始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救亡图存的思想武器予以研究与宣传,一场空前的马克思主义学习热潮在中国迅速蔓延。

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作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创办报刊、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书籍、课堂教学、建立马克思主义研究社团以及发起论争等路径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与发展,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与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五四时期;传播路径;启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早有渊源。

据相关资料记载,中国史籍中第一次出现马克思及其学说是在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于1899年3月《万国公报》上所发表的《今世景象》一文中,这是中国人从中文报刊上第一次获悉马克思之名,随后马克思主义便在中国进行了长时间的零散式传播,直到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才真正开始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和信仰在中国广泛传播,这主要得益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大力宣传。

五四时期,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先驱们通过创办报刊、翻译书籍、课堂教学、建立社团以及发起论争等方式在中国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如潮水般迅速席卷全国。

现如今,回溯马克思主义的百年传播史,依然可以从中感受到前人的智慧与力量,这些先进的传播路径对我们当代传播马克思主义依然具有十分积极的指导作用。

因此,深入学习和了解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路径,从中获取有利于当代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进经验与方法,对传播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一、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路径五四时期,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通过创立报刊、翻译书籍、课堂教学、建立社团、发起论争等路径在中国掀起了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和了解马克思主义,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中。

马克思主 义如何引领新时代青年发展

马克思主 义如何引领新时代青年发展

马克思主义如何引领新时代青年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引领新时代青年发展》在新时代的征程中,马克思主义犹如一盏明灯,为青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强调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和对人类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

对于新时代青年而言,理解这一理论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青年们常常感到迷茫和困惑,不知道如何判断和选择。

马克思主义教导青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表面的假象所迷惑。

例如,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许多青年陷入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的误区。

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能够让青年认识到,消费不应成为人生的唯一追求,人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和自我的实现。

马克思主义倡导实践的观点,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这对于新时代青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青年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和理论学习上,而应该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增长才干。

通过实践,青年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社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比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或者创新创业项目,这些实践经历不仅能够丰富青年的阅历,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重视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和阶段性。

新时代青年需要了解社会发展的历程和趋势,从而明确自己在历史进程中的责任和使命。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青年一代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

马克思主义让青年明白,个人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只有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实现更大的价值。

青年应当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马克思主义还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激励着新时代青年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人民群众谋幸福。

在工作和生活中,青年要关注民生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改善人民的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时代青年如何学习和信仰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青年如何学习和信仰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青年如何学习和信仰马克思主义作者:樊奇奇来源:《共产党员·下半月》 2020年第7期文/樊奇奇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讲话时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所以我们必须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始终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始终是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新时代青年必须掌握这一强大的思想武器,以马克思主义者的身姿勇担新时代的新使命。

新时代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最根本的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形成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做到真知、真信、真践行,以青春之我成就中国之梦。

新时代青年学习和信仰马克思主义,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新时代青年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必须要搞清楚马克思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追求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并以此为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明方向。

新时代青年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其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的特点,并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尤其要认真学习《共产党宣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著作,并深入体会其中所提出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思想,善于用其原理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新时代的青年需要深入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走进马克思的思想世界,不仅仅是要“回到马克思”,原原本本地读原著、悟原理,还要“重解马克思”,根据已经变化的时代背景,思考和回应这个时代的问题。

还需要深入研读、反复揣摩马克思主义经典,培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精神内核,带着个人发展的价值问题、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与人类进步的世界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中寻找答案,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坚定不移的信仰来自于对真理的充分信赖与尊崇。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学习将使青年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这是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定力的关键。

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的关系

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的关系

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的指导意义,一方面体现为辩证法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体现为其关于理想的终极目标。

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并结合中国现实进行新的认识和整合,是非常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具有辩证的哲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极端重要的理论地位,主要是由于马克思将19世纪资本主义的矛盾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出来,并对实践有着十分突出的指导意义,使社会主义制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许多国家成为现实。

20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财富的进一步集聚,后工业时代出现,资本主义意识到了其自身的严重缺陷,并且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这些并不能说明马克思的思想已经过时,而是在灵活的整合当中具有了更为强大的活力。

其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建立在现实的辩证法基础之上,具有辩证的哲学内涵。

可以说,资本主义的改革,正是从马克思的思想和哲学精神中得到的启发。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长久的关键在于,他发现了,资本主义最终无法使普遍的人即劳动者自身得到真正的自由,劳动者实际上已经异化为商品而失去了自身的精神追求。

如何才能解决这一资本主义自身无法解决的矛盾呢?“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也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作为社会的人即合乎人的本性的人的自身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彻底的、自觉的、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丰富成果的。

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本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立。

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抗争的真正解决。

它是历史之迷的解答,而且它知道它就是这种解答。

”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原因与现实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它必然会经历很多曲折和矛盾,问题是如何面对现实的问题进行化解。

马克思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

青年组工笔谈: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三个视角

青年组工笔谈: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三个视角

青年组工笔谈: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三个视角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三个视角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新时代新使命的考验下,理解马克思主义成为当前青年组工的首要任务。

而掌握马克思主义,不仅需要理论功底,还需要具备多种视角的思考和理解。

本文将从实践、历史、社会三个维度,探讨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原因。

一、实践视角-以革命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正确性“马克思主义不是神学”,正是因为它能够被实践证明正确性而被广泛接受。

实践视角无疑是理解马克思主义行之有效的视角之一。

先进的生产力决定了先进的生产关系,进而影响了先进的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深入人心,恰恰是因为它可以在实践中证明和体现出来。

在中国,毛泽东思想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吸收了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

从南昌起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革命实践深深印证了马克思主义正确性。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个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也得到了新的历史拓展。

二、历史视角-从历史变革的角度去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正是与历史变革的实践需要紧密相关。

历史视角的探究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另一种有效途径。

面向现代社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的法国,是法国社会学家厄尔东与同事所创建的“社会学派别”之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是与工业革命、伦理经济学、市场经济等一系列历史事件紧密相连的。

进入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各地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实践。

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大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

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蕴含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一种有无限生命力、富有创造力的思想武器,糅合了无数年代的独到妙语,历经各种时代的奋斗,焕发出了耀眼的辉煌。

三、社会视角-从社会发展角度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在当前社会治理模式多元化的背景下,社会视角无疑是理解马克思主义行之有效的新视角。

在新时代面前,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种种问题,让人们不得不对事物本质进行重新的思辨。

做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做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做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8年第10期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5月4日举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作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当代青年更应积极投身到学习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洪流中,勇做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新时代的青年要专心致志、原原本本地学习马克思主义。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只有牢牢掌握科学理论才能正确把握前进方向。

当代青年必须要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熟读精思、学深悟透,不断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时代性的认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学习马克思主义,当代青年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不能浅尝辄止、蜻蜓点水、不求甚解,而要不畏艰难、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学精悟透用好。

新时代的青年要虔诚执着、至高深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

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为了宣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

作为当代青年,唯有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才能真正坚持人民立场,才能真正掌握正确的价值观这把人生“总钥匙”,才能真正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广大青年只有不忘初心,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才能凝聚起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永续发展的磅礴力量。

新时代的青年要深入实践、学以致用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列主义在新时代中国青年群体中的传承与发展

马列主义在新时代中国青年群体中的传承与发展

马列主义在新时代中国青年群体中的传承与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简称马列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始终影响着中国的青年群体。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理性地传承和发展马列主义的思想,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马列主义思想的传承是中国青年的责任。

新时代中国青年群体面临着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挑战,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学习马列主义,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马列主义强调对社会矛盾的认识和解决,它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为青年提供了科学的认知工具。

通过学习马列主义,青年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运动的规律,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为自己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马列主义在新时代也需要青年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社会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新的马列主义理论来应对。

青年作为社会的未来,他们面对的问题和矛盾也是独特的。

青年群体应该主动参与到马列主义的发展中,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为新的时代提供新的思想和理论。

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更好地将马列主义的原理和理论与时代的要求相结合,实现其在中国新时代的价值。

马列主义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思想层面上的问题,也是实践层面上的问题。

中国青年群体要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全面了解社会矛盾和问题,掌握改变社会的方法。

实践中的马列主义将帮助青年群体更好地理解与解决社会问题,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

同时,这种实践也会使马列主义理论更加贴近实际,更好地应对时代的变革和挑战。

在新时代中国青年群体中,马列主义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重要的使命。

这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通过青年群体的努力,马列主义的理论将更好地回应时代的要求,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积极的贡献。

总结起来,马列主义在新时代中国青年群体中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青年们应该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牢记其思想精髓,同时也要勇于创新和实践,将其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为新时代的中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青年人与马克思主义

青年人与马克思主义

青年人与马克思主义[摘要] 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

青年时代是青年人培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

本文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人在各个时期以不同形式对青年人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简介,概述了青年人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青年人成长和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青年人青年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载着建设社会主义和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使命。

在当前科技飞速发展,国际国内形式发杂的情况下,青年人应该更主动,更认真的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来看,重视在青年尤其是青年学生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传统。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正是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一批高校师生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先驱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的感召下,以北京大学和《新青年》为阵地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在李大钊同志正式担任北京大学教授时,他利用高校讲坛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向青年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学说。

此外,各高校的马克主义研究社团纷纷成立,除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外,还在学校组织妇女读书会、青年读书会和新教育社等团体来引导广大进步师生学习马克思主义。

由此可见,五四时期的中国先进分子们为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青年学生中的广泛传播不遗余力,也为促进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建党的同时,就高度重视对青年后备力量的培养,1922年5月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军和预备学校。

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不但对马列主义理论的重要性有十分深刻的认识,而且特别注重对青年人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与督促学习。

抗战时期,大批爱国青年学生纷纷来到延安参加革命,探求真理。

党中央一方面积极扩大抗日军政大学,一面又创办了陕北公学、安吴青训班,接收广大知识青年,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指导下,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军事、组织上的“启蒙”教育和各种业务训练。

《新青年》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新青年》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新青年》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摘要】1915年9月,陈独秀先生在上海创立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文化月刊之一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

《新青年》的创刊处在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个特定的历史转折期——中国社会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旨在唤起国民民主意识的《新青年》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也就绝非偶然。

从《新青年》杂志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过程层次角度来分析,《新青年》本身在发行历史这一层次上大概可以分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关于新旧思想之争,《新青年》通过宣扬民主与科学,倡导文学革命,为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种新思想在中国的更深层次的广泛传播培育了肥沃土壤;问题与主义之争,《新青年》由宣扬民主主义向宣扬社会主义过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积蓄了更多坚实可靠的中坚人员力量;第三阶段:主义激战,《新青年》开辟了《俄罗斯研究》专栏,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阵地。

学习研究《新青年》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新青年》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贡献,对于研究陈独秀等人在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中国化的进程当中产生的历史贡献,理清这段历史将会有助于中国共产党更好地立足于中国国情,进一步加深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理论成果,从而推动中国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关键字】《新青年》杂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历程一、《新青年》的发行史在1913年10月,中国革命党人进行的讨乏袁世凯的战斗宣告失败,孙中山等相关革命领导人物纷纷遭遇通缉的危机,有些人被迫逃亡远隔重洋的日本国度。

在当时担任着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一职的陈独秀在逃往芜湖避难过程中,被捕入狱。

不久,被当地贤士营救获释。

在事发的第二年七月份左右,陈独秀先生被迫进行了他个人第五次的东渡并且成功到达目的地——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这部后来影响深远的杂志。

请以一个当代中国青年的身份给马克思写一封信

请以一个当代中国青年的身份给马克思写一封信

给马克思的一封信尊敬的马克思先生:是谁,在人类即将迈入21 世纪的时候,在英国广播公司举行的“千年思想家”网。

上评选活动中位列榜首?是谁,让吉登斯说出:“虽然不再时髦,但我仍重视他!”?又是谁,使邓小平始终坚信,世界上相信科学的人,会越来越多?毋庸置疑,是你,是你,马克思!是你,向全世界阐述了以你的名义命名的一种思想主义; 是你,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其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也是你,将马克思这一-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开启了人类认识史上划时代的变革,在人类是思想史上树起了前无古人的丰碑!是你,让我知道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是你,让我认识了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是具有客观存在性的,而我们]的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世界的事物是具有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的联系相互作用导致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而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把握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来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

是你,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的指导: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类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运动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并且具有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是辩证统一-的; 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是你,让我们认识了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形式;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革命和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创造历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原因探讨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原因探讨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原因探讨摘要: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这个带领我们中华民族走过一个个危难时刻的精神纲领,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呢?又是为何会传入中国呢?我在阅读大量关于这方面的书籍、论文后,对此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首先,对当时的背景进行了分析,主要是十月革命、一战和当时中国探索出路的失败几个方面综合进行了分析。

当时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讨中国出路的活动接连失败,加上一战的影响,就是他们对资产阶级产生了怀疑,而十月革命的胜利,又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新的希望,所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有当时的时代背景推动的。

然后就是我们主动的去学习马克思主义了,这里就有三个方面的人物的主要努力,其中李大钊和陈独秀是先驱者,然后其他是主力军,他们一起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然后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了结晶,这对中国之后的革命道路至关重要。

在当代,我们中国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内容,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的适合我们国家的发展。

最后问题得到了解决,通过这次研究,我知道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在外界社会背景推动和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主动探索两方面的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在马克思传入中国后,我们把它中国化,更加适合我们的发展。

目录马克思主义如何传入中国...................................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提出问题 (3)历史背景的推动 (3)人们主动探索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6)结语 (6)提出问题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可是,马克思主义真的是由于俄国的十月革命才传入中国的吗?对于这个改变我们整个中华名族命运的马克思主义,到底是怎样传入当时的中国的呢?又是为何要传入中国呢?我觉得中国之后的觉醒以及复苏,都应该从这里研究起来,这个问题也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青年主持人陆士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教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马克思主义是救国救民的真理,也是青年成长成才的真理。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和引导青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一代一代青年,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越来越多的青年认识到,认真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是他们的立身和发展之本。

但是,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也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

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和传播取得了哪些新成果,当代青年认知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呈现出哪些新特点,当代传播方式的更新对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提出了哪些新要求……这些崭新的现实课题,迫切需要广大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作出科学的回答。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作为共青团中央的最高学府,始终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青年中的传播和研究。

2006年12月8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组建成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并联合举办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学术研讨会。

本期刊登的文章是研讨会发言中精选出来的。

我们诚挚地期望由此引出更多的富有理论与实践意义的真知灼见,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供有益建议。

从青年发展的视角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陆士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教授)考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最常见的视角就是历史的分析。

自五四以来,不少理论工作者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运用和创造,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根本保证。

相比较而言,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学术界重视不够。

我认为,应当整合力量对此进行多学科的深入系统研究。

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视角就是青年发展。

从青年发展的视角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青年发展是当代青年的主题。

当今世界各国都重视青年发展,青年发展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发展是一个动态概念,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

在当代中国,青年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诸多方面。

青年要实现这种全面的发展,必须要有物质的支撑、精神的支撑和社会的支撑。

认知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是青年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

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历来是青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1尤其是当代青年,他们身处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肩负着新的重大使命,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

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青年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青年的发展愿望更加迫切,青年比任何时候都渴望科学的理论。

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和接受程度,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高低,关系到青年发展的方向,关系到青年素质的整体提升,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后继有人。

从青年发展的视角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涉及的内容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也很多。

首先应找准重点,瞄准前沿,不断推进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当前,以下一些问题是带有根本性的,应着力研究。

第一,应全面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及其对青年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马克思主义能够在青年中广泛传播,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自从马克思主义引进到中国,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

从共性的角度来讲,这三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从个性的角度来讲,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毛泽东思想,主要是在战争与革命的背景下形成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

时代既为理论创新提供了条件,也为理论创新增添了新的内容。

据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不同于毛泽东思想的新的内涵和新的特点。

它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个党”。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内涵,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对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青年成长成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二,应全面把握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及其对青年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激烈。

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对我国青年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企图使青年一代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最终达到他们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目的。

我国正发生着深刻的历史变革,在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发展的同时,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多变的特征日益凸显,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激荡。

社会环境的深刻变革,对当代青年带来很大冲击,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

一方面,广大青年不得不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比如和平问题、贫困问题、环境保护问题、教育问题、反腐败问题等等。

青年对这些问题不仅表现出很高的关注度,而且许多青年进行了自己的观察与思想。

表现在行动上,青年积极参与这些方面的社会公益活动和其他活动。

另一方面,由于改革带来了利益调整和市场经济导致的社会成员的生存竞争,青年面临许多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如升学、就业、发展、权利维护等等。

改革所激活的利益机制调整,西方实用主义价值观念的影响,都使青年更加关注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

他们在重视社会价值的同时,更加关注自我成长、自我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务实成为当代青年的一个普遍特点。

广大青年如何正确处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在推动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引。

第三,应全面把握当代传播方式的发展趋势及其对青年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当代高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的发展,它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信息系统,并被人称为是继报纸广播以及电视以后的第四大传播媒体。

网络产生以后,电子出版物、电子报刊、数字化电影、数字化电视纷纷出现,书籍、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纷纷在传播网络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使互联网成了多种媒体运行其上的综合体。

相对于传统的传播方式来讲,互联网传播具有诸多特征。

比如,信息的开放性。

在互联网上,由于各种各样的受众也都随时可能成为传播者,并且任何一条信息的发布不需大规模、有组织的专业2设备和审核程序,因此形成了网上信息资源的极大丰富。

互联网上没有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读者能随时看到最新、最详的信息。

于是,网上的信息就呈现出开放和多元的态势。

又比如,受众的自选力增强。

互联网传播的最大特点就是交互性。

原来的受众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手段,就可以随时在网上发布信息或改写信息,做一个信息的传播者。

互联网的这些传播特点,使人们可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通过全球网络同时以文字、声音、图像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并参与交流,同时也使网络上信息来源变得十分混乱和复杂,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影响更为错综复杂。

而且与传统传播方式相比,政府或有关部门对网络上有害信息的控制也要困难得多。

事实表明,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争夺的新阵地。

但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是,西方发达国家掌握着互联网的主动权。

互联网等传播方式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一方面,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一新的传播方式,拓展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优化传播的环境等等。

另一方面,青年作为互联网的主要使用人群,特别容易受到不良网络文化和网上有害信息的侵袭。

事实上,不少青年已经成了不良网络文化的受害者。

如何根据趋利避害的原则,牢牢掌握网络条件下青年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动权,已经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不断提高当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素养韦建桦(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当代中国青年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潮流中诞生和成长的一代新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

他们热爱祖国,勤奋学习,锐意进取,善于接受新事物,勇于开拓新领域。

同前辈相比,他们具有许多显著的优点和鲜明的特色。

但是,由于缺少艰苦的磨炼和严峻的考验,他们中的许多人对党和人民的斗争历程、对中华民族的历史选择、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和透彻的理解。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代青年生活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

先进文化、有益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同时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各种思想文化既有吸纳又有排斥,既有融合又有斗争,既有渗透又有抵御。

这种交流、交融、交锋不仅发生在国际,而且发生在国内,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青年一代。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

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体制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形势下,在社会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日益明显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能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深植根于广大青年心中,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始终拥有的主导权和影响力,引导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年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只有做到这一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和光辉灿烂的前程。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