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资料处理
地震勘探资料的处理与解释
地震勘探资料的处理与解释一、引言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特性,探测地下构造、岩性、矿床和地下水等物质的一种探测技术。
地震勘探是地质勘查、工程勘察和地震预测等领域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与解释是地震勘探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处理流程、数据处理方法及解释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流程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流程包括数据备份、数据预处理、数据校正、数据解释三个过程。
1.数据备份数据备份是将野外采集的原始地震信号数据进行复制备份存档,以便后续数据处理和解释使用。
2.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数据导入、数据剪辑、数据切割、数据去反演等步骤。
其中:数据导入是将野外采集的原始地震信号数据导入到数据处理软件中,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和解释。
数据剪辑是将不相关的数据删除,只留下与勘探目的有关的数据,以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度和效率。
数据切割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将采集的地震信号数据分为多个时间窗口,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解释。
数据去反演是去除地面反射波和地下因受到地面影响而引起的表面波、散射波等干扰信号,强调地下直达波的信号,提高勘探的分辨率。
3.数据校正数据校正是将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一系列的校正处理,以便对数据进行精细的解释。
其中:时差校正是将不同检波点接收到的地震信号数据进行时差校正,以将所有检波点接收到的地震信号数据时限一致。
幅值校正是将地震信号数据进行幅值校正,以消除由于不同检波器灵敏度的差异引起的幅度变化,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度。
补偿校正是针对地下介质的补偿,以消除由于介质特性所引起的干扰信号,提高数据解释的精度。
四、数据处理方法1.频率域反演法频率域反演法是一种频率域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显示地下介质的频率特征。
通过对勘探目标的频率响应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地下介质的速度、厚度、密度,以及存在于介质中的岩性、构造等信息。
2.三维成像法三维成像法是一种立体成像技术。
它通过对不同方向、不同深度的地震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构建三维勘探图像,以方便勘探人员对地下构造、岩性和矿藏等信息进行快速准确的判断和解释。
地震资料处理复习总结(第1-6章)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第一章~第六章复习要点总结第一章 地震数据处理基础一维谱分析数字地震记录中,每个地震道是一个按一定时间采样间隔排列的时间序列,每一个地震道都可以用一系列具有不同频率、不同振幅、相位的简谐曲线叠加而成。
应用一维傅里叶变换可以得到地震道的各个简谐成分;应用一维傅里叶反变换可以将各个简谐成分合并为原来的地震道序列。
连续函数正反变换公式:dt et x X t i ωω-∞∞-⎰=)()(~ 正变换 ωωπωd e X t x t i ⎰∞∞-=)(~21)( 反变换 通常由傅里叶变换得到的频谱为一个复函数,称为复数谱。
它可以写成指数形式 )()()(|)(~|)(~ωφωφωωωi i e A e X X ==式中)(ωA 为复数的模,称为振幅谱;)(ωϕ为复数的幅角,称为相位谱。
)()()(22ωωωi r X X A +=,)()(tan )(1ωωωφr i X X -=(弧度也可换算为角度)离散情况下和这个差不多(看PPT 和书P2-3)一维傅里叶变换频谱特征:1、一维傅里叶变换的几个基本性质(推导)线性 翻转 共轭 时移 褶积 相关(功率谱),P3-72、Z 变换(推导)3、采样定理 假频 尼奎斯特频率,tf N ∆=21二维谱分析二维傅里叶变换),(k X ω称为二维函数),(t x X 的频——波谱。
其模量|),(|k X ω称为函数),(t x X 的振幅谱。
由),(k X ω这些频率f 与波数k 的简谐成分叠加即可恢复原来的波场函数),(t x X (二维傅里叶反变换)。
如果有效波和干扰波的在f-k 平面上有差异,就可以利用二维频率一波数域滤波将它们分开,达到压制干扰波,提高性噪比的目的。
二维频谱产生空间假频的原因数字滤波在地震勘探中,用数字仪器记录地震波时,为了保持更多的波的特征,通常利用宽频带进行记录,因此在宽频带范围内记录了各种反射波的同时,也记录了各种干扰波。
地震勘探原理-第5章地震波处理
2021/3/16
9
• 通常地震波振幅随时间呈指数衰减。 高频衰减比低频快。
• 与震源强度和震源耦合有关的影响, 检波器灵敏度和检波器耦合及偏移距 的影响。对这类影响主要通过地表一 致性振幅校正程序,类似于自动剩余 静校正来完成。
2021/3/16
10
参数提取与分析的目的是为寻找在常规处 理或其他处理中常用的最佳处理参数,以 及有用的地震信息,如频谱分析、速度分 析、相关分析等。这类数字处理还可为校 正与偏移及各种滤波等处理提供速度和频 率信息,并可以自成系统处理出相应的成 果图件,如频谱、速度谱,通过相关分析 进行相关滤波等。
• 在数据处理中,将按时序排列的形 式转换为按道序排列(即第一道的所 有数据都排在第二道之前,使同一道 数据都排放在一起)这种预处理称为 数据解编或重排。
2021/3/16
2
• 二、编辑
• 在地震数据采集中,由于施工 现场复杂,外界干扰大,难免出 现一些不正常道和共炮点记录, 这些记录信噪比低,如果参与叠 加处理会严重影响处理效果。
2021/3/16
7
数字仪对信号进行增益控制时的增益指 数己记录在记录格式的阶码上,因此增 益恢复的公式为
A= A0 /2n 其中A0为记录到的采样值,A为地面检 波器接收到的增益控制前的振幅值,n 为阶码 (即增益指数)。
2021/3/16
8
球面扩散是当波离开震源时由于波 前扩散造成的振幅衰减,能量发生扩散, 波的强度减小,而波场的总能量不变。 如果介质是各向同性的,则能量衰减与 传播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通常速度都是 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非弹性衰减是弹性 能量由于摩擦而耗散为热的吸收的结果, 波动能量消失。
2021/3/16
地震勘探资料归档及保管要求
地震勘探资料归档及保管要求
地震勘探资料是非常重要的科研数据,对于地震研究和地质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地震勘探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归档和保管。
以下是地震勘探资料归档及保管的要求:
1. 建立完善的归档系统,地震勘探资料应当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整理和归档,包括勘探地点、勘探时间、勘探方法、数据类型等信息。
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确保每份资料都能够被准确地归档和检索。
2. 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地震勘探资料的采集、整理和归档过程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同时,应当定期对资料进行审查和更新,确保其及时性和有效性。
3. 设立专门的资料保管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地震勘探资料保管机构,负责对勘探资料进行长期的保管和管理。
该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保管设施和人员,确保资料的安全和可靠性。
4. 制定保密措施,地震勘探资料可能涉及国家安全和商业利益,因此在归档和保管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相关的保密规定,采取必要
的保密措施,确保资料不被泄露。
5. 开展科学研究和利用,除了对地震勘探资料进行保管外,还
应当鼓励科研人员和相关单位对这些资料进行科学研究和利用,促
进地震研究和地质勘探的发展。
总之,地震勘探资料的归档及保管是地质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
的重要环节,只有做好资料的归档和保管工作,才能更好地保护和
利用这些宝贵的科研数据。
PROMAX-入门级地震资料处理教程
实际资料处理流程
处理策略
采用针对性的野外采集方案,加强观测系统设计;采用地表一致性处理技术,消除地形影响;加强偏移成像处理,提高地下结构成像精度。
难点分析
山地地区的地形起伏大、地表岩性复杂,对地震波传播影响较大。
处理效果
通过处理,成功揭示了山地地区的地下地质构造,为后续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案例一:山地地震资料处理
复杂地质结构地区的地震波传播规律复杂,存在多种干扰因素。
难点分析
采用多分量地震数据处理技术,提取有效信号;加强去噪和静校正处理,提高数据质量;采用高分辨率偏移成像技术,提高成像精度。
处理策略
通过处理,成功揭示了复杂地质结构地区的地下地质构造,为后续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处理效果
案例二:复杂地质结构地震资料处理
07
CHAPTER
总结与展望
promax软件优缺点分析
ProMax软件为用户提供了直观的界面和简化的操作流程,使得地震资料处理变得更加容易上手。
易用性
ProMax软件包含了丰富的地震资料处理模块,能够满足大部分常规的地震资料处理需求。
多功能性
promax软件优缺点分析
高效性:该软件采用了先进的算法和数据处理技术,确保了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偏移成像
03
速度分析的精度直接影响到后续处理和解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1
速度分析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对地下介质中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估计和分析。
02
速度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地下介质的性质,如岩石的弹性参数、孔隙度和地层厚度等。Βιβλιοθήκη 速度分析反演与解释
01
反演是通过地震波传播数据来推断地下介质性质的过程。
地震勘探处理详细流程
地震勘探处理详细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地震勘探处理是地质勘探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以及反射、折射等特性,可以帮助地质学家深入了解地下结构和性质。
地震勘探资料归档及保管要求
地震勘探资料归档及保管要求地震勘探资料归档及保管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归档范围:包括地震勘探的设计、野外采集、室内资料处理和解释等各阶段的原始记录、中间成果、最终成果以及与地震勘探项目有关的文件资料。
具体归档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业务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2. 归档要求:要求归档的地震勘探资料应齐全、完整、准确、系统,并按规定的格式整理编目。
归档的资料应妥善保管,防止损坏、丢失和泄密。
3. 保管要求:地震勘探资料应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分类、编号、编目、排架管理。
根据资料的密级、内容和利用方式,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防止资料失密和损坏。
保管过程中应注意防潮、防霉、防鼠、防虫等措施,确保资料的长期保存。
4. 利用要求:地震勘探资料应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利用,包括借阅、复制、咨询等。
在提供利用时,应遵守保密规定,防止泄密和损坏。
同时,应对利用效果进行反馈和分析,以提高资料利用的效果和质量。
5. 电子文件管理:对于电子文件形式的归档资料,应按照国家电子文件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包括电子文件的收集、整理、鉴定、归档、保管、利用等各个环节,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可用和安全。
6. 定期检查与鉴定:应定期对地震勘探资料进行质量检查和价值鉴定,确定资料的保管期限和密级。
对于无保存价值的资料应及时进行销毁,并做好销毁记录。
7. 场地与设施要求:地震勘探资料库房应具备合理的布局和适宜的环境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以确保资料的长期保存。
同时,应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如档案柜、档案盒、防潮用品等。
8. 人员要求:地震勘探资料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地震勘探资料的整理、编目、保管和利用等工作。
同时,应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严守保密规定。
9. 管理制度:应建立完善的地震勘探资料管理制度,包括归档范围、归档要求、保管要求、利用要求、电子文件管理等方面的规定,确保资料的规范管理和有效利用。
成都理工大学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及解释复习资料及答案
1----断层在时间剖面的特征标志1)标准层反射同相轴发生错断,是断层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基本形式。
2)标准层反射波同相轴数目突然增减或消失,波组间隔发生突变,断层下降盘地层加厚,上升盘地层变薄。
3)反射同相轴形状和产状发生突变,这往往是断层作用所致。
4)标准层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及强相位转换等。
5)断面波、绕射波等异常波的出现,是识别断层的主要标准。
2----伪门条件及消除方法滤波处理的是离散信号,由付氏变换的特性可知:离散函数的频谱是一个周期函数,其周期为1/△,即有:DFT(h(n))=H(k)=H(k+1/Δ)则通频带以1/△为周期重复出现,若称第一个门为“正门”,则其它的门为“伪门”。
②克服的方法:a)选择适当的采样间隔△使伪门出现在干扰波频率范围之外,一般采样间隔△取得越小,伪门处于频率越高的地方,离正门越远,b) 在离散采样之前让信号通过“去假频”滤波器,滤掉高频成分。
3--反滤波原理及影响因素地震记录是地层反射系数序列r(t)与地震子波b(t)的褶积,x(t)=r(t)*b(t),b(t)就相当地层滤波因子。
为提高分辨率,可设计一个反滤波器,设反滤波因子为a(t),并要求a(t)与b(t)满足a(t)* b(t)=(t),用a(t)对地震记录x(t)反滤波x(t)* a(t)= r(t)*b(t) * a(t)= r(t)* (t)= r(t),其结果为反射系数序列,即为反射波的基本原理。
影响因素:1)各种反滤波方法都必须有若干假设条件;2)反射地震记录的褶积模型问题;3)噪声干扰的影响;4)原始地震资料的质量问题。
4----.爆炸反射界面成像原理(叠后偏移成像原理)①把地下地质界面看成具有爆炸性的爆炸源。
②爆炸源的形状、位置与地质界面一致。
③爆炸源产生的波的能量、极性与地质界面反射系的大小、正负对应。
④并假定当t=0时,所有爆炸源同时起爆,沿界面法线方向发射上行波到达地面观测点。
地震野外采集
地震野外采集是地震勘探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试验工作:包括干扰波调查、地震地质条件的了解、激发条件的选择、记录条件的选择等。
数据采集:根据采集环境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采集方法。
但无论如何,数据采集都是最关键的一步,因为如果原始数据有严重缺陷,是没有任何办法可以修补的,因此高质量的野外工作是地震勘探成功的基础。
数据处理:将野外观测所得到的地震原始资料加工处理,将地震数据变成地质语言。
地震资料解释:地质学家通过对地震数据的分析解释,确定地下岩层结构,寻找地层信息,并进行描述和分析。
在野外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采集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采集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避免数据出现严重缺陷。
采集完成后,及时整理和保存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总之,地震野外采集是地震勘探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确保采集到的数据准确可靠,为后续的地震资料解释和地质勘查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地震勘探资料再处理技术探讨
地震勘探资料再处理技术探讨1再处理技术安居煤矿一、二、三采区三维地震资料拼接处理工作使用工作站和PC-CLUSTER机群及Paradigm公司地震资料处理软件完成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在整个资料处理过程始终以高分辨率、高信噪比、高保真度(三高)为目标,展开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工作。
通过对采区地震地质条件、地质任务要求,确定了有针对性的关键处理技术。
1.1地震子波匹配处理,实现叠前地震资料无缝拼接主要技术:(1)统计子波提取技术;(2)子波匹配滤波技术。
图1为两期地震资料提取的地震子波对比图。
1.2叠前保幅综合去噪,提升叠前道集数据的信噪比主要技术:(1)自适合面波衰减;(2)线性干扰波压制;(3)工业电干扰滤除;(4)手工剔出坏道、坏炮。
原则:分离减去法,不损失有效信息。
自适合面波衰减:通过对本区有效波和干扰波频谱分析,有效波频带为(15~160Hz),面波频带为(3~30Hz),有效波与面波频带有重叠,为确保压制面波时不损伤有效波,特别是低频端有效波,本次处理使用自适合面波衰减技术,取得了较好效果。
最终确定的滤波参数为:面波压制带H(3,30)。
相干道数12道,衰减百分比0.35。
如图2所示。
2再解释技术地震资料解释工作在Sun工作站上实行,使用美国斯仑贝谢公司的GeoFrame全三维解释系统,利用叠前时间偏移数据体实行解释,数据体网度为5m×5m×1ms。
在资料解释过程中,采用多种解释方法对地震资料实行综合分析、解释,确保了解释成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地震解释工作站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灵活方便的解释功能和先进直观的显示手段,利用三维数据体能够提取各种类型的时间剖面、平面图和立体图像,从而使解释工作更加深入细致,同时亦使解释效率大为提升。
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方法:(1)以工作站解释为主,在人工对比解释的基础上,选择一定网度的纵、横向垂直时间剖面重点解释、控制宏观构造,再进一步加密定位。
中油油田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成果验收办法(1)
中油辽河油田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成果验收办法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对地震资料处理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完成地质任务,保证地震资料的处理质量,按照股份公司相关的处理规范及实施细则,对外送处理项目需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及阶段性检查,制定如下地震勘探数据成果验收办法:地震数据处理成果采用阶段处理成果验收和最终处理成果验收两种方式。
同时,为了甲方及时了解资料处理动态,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乙方必须在每周四向甲方管理部门汇报处理进度、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上交成果(3490E、8mm磁带、活动硬盘,格式为SEGY)常规处理项目:1、最终迭加的纯波数据和成果数据;2、最终偏移的纯波数据和成果数据;3、迭加和偏移速度场数据,介质为光盘;4、有重要探井、开发井的CDP网格图,图形文件格式:jpg(或tif )、cgm,介质为光盘;5、处理报告(25份),多媒体光盘4份;高分辨率处理项目:1、最终迭加的纯波数据和成果数据;2、最终偏移的纯波数据和成果数据;3、迭加和偏移速度场数据,介质为光盘;4、有重要探井、开发井的CDP网格图,图形文件格式:jpg(或tif )、cgm,介质为光盘;5、处理报告(25份),多媒体光盘4份;叠前偏移处理项目:1、叠前时间、深度偏移纯波数据和成果数据;2、偏移速度场数据(时间域或深度域),介质为光盘;3、最终叠前CRP道集(硬盘SEGY);4、有重要探井、开发井的CDP网格图,图形文件格式:jpg(或tif )、cgm,介质为光盘;5、处理报告(25份),多媒体光盘4份;最终上交成果,经研究院计算所确认无误后,上交档案室归档,同时上交研究院勘探数据中心。
其中3490E磁带交与档案室,8mm磁带交与相关的研究室。
因研究院数据中心服务器采用的是4mm带机,因此,要求处理单位用活动硬盘提交数据文件或tar格式的4mm磁带交与勘探数据中心。
多媒体光盘勘探处、项目部(研究院)、研究院档案室、研究院勘探数据中心各1份。
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地震波的速度和时深转换
反射界面空间位置的确定
速度谱资料的解释和应用
2.叠加速度谱在构造解释中的应用
① 认识异常多次波(低速极值点)、绕射波、断面波(高速 极值点)。
叠加速度谱上,深层速度过低的能量团,可能是由浅层多次波 引起的,根据这一现象可识别多次波(如图)。
绕射波、断面波在叠加速度谱是表现为高速异常。
② 由叠加速度求平均速度、层速度。
1.叠加速度谱的解释(如下图)
根据速度谱确定一条合理的叠加速度曲线,即为对速度谱的解释。常用的 方法有: ①选择质量好的速度谱进行解释,即要求谱的能量强弱变化分明,并与 反射波的强弱变化相对应,强反射团峰值突出,信噪比高; ② 能量团的分布符合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递增的规律,可靠的能量团应 与时间剖面上的反射波相对应; ③ 叠加速度应穿过多数的能量团或速度极值点; ④判断速度谱能量团或极值的性质,剔出各种异常波引起的高低速极值点; ⑤ 时间剖面和切面的检查。
反射界面空间位置的确定
经时深转换得到的深度剖面,只有在水平界面情况下才能由深度 剖面确定地质层位和产状。 当测线不是沿界面倾向布置时,所得到的界面位置、倾角需进行 校正,才能反映真实的位置。 1.真深度,视铅垂深度,法线深度,真倾角,视倾角
① 真深度,0点垂直地面的深度H(钻井深度),测线垂直走向时 ,H在射线平面内,否则不在。 ② 视深度,当测线与走向斜交时,射线平面内,垂直测线H* 。 ③ 法线深度,射线平面内,垂直倾斜界面h(如图)
各种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各种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各种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震波的速度和时深转换
几种速度的概念 各种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速度谱资料的解释和应用 时深转换和深度剖面的绘制 反射界面空间位置的确定
石油勘探中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石油勘探中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重要性地震勘探是一种常用的石油勘探技术,旨在通过利用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规律,探测地下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分布情况。
而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则是对地震勘探过程中收集到的大量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的过程,是石油勘探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重要性。
一、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在勘探阶段的作用在地震勘探中,首先需要进行地震数据的收集。
石油公司会使用地震仪器在地表或井口放置探测器,然后通过震源激发地震波,触发地震仪器测量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
这个过程会生成大量原始地震数据,而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主要作用就是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
地震数据包含了大量的信息,但是直接从原始数据中提取有用的地下信息是困难的。
地震资料处理技术通过应用一系列数学和物理方法,将原始数据转换成准确而可读的地震剖面图或地震反射断层图,以便勘探人员能够清晰地看到地下构造和岩性的变化。
这样,勘探人员就能够判断地下是否存在油气层,确定油气储集层的位置和范围,从而指导后续的钻探工作。
二、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主要方法与流程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包括多种方法和流程,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个主要环节。
1. 数据预处理地震数据预处理是地震资料处理的第一步,旨在将原始数据进行滤波、去噪和标定,以提高数据质量。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地震数据的抽采、时窗确定、噪声去除等。
2. 叠前处理叠前处理是地震资料处理的核心环节之一。
在叠前处理过程中,会对地震数据进行时移校正、速度分析、静校正、叠前偏移等处理。
这些处理方法能够解决由于速度变化引起的地震数据失真问题,提高地震图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
3. 叠后处理叠后处理是对叠前处理结果的加工和解释过程。
通过应用不同的地震解释方法,如反射地震成像、地震属性提取、地震能量补偿等,将地震剖面图转化为具有地质意义的信息,帮助勘探人员更好地理解地下构造。
4. 地震解释与地质模型构建地震解释是在地震地质学基础上,将地震剖面图与实际地质情况结合,从而建立起合理的地质模型。
地震勘探-地震资料解释
二、 构造解释的一般流程
资料准备 、剖面解释、空间解释、 综合解释
1)资料准备
1.搜集资料: ① 收集前人在本区或邻区作的地质、地球物理
资料。主要包括:区域地质概况如地层、构造发展史、 断层类型及分布规律,钻井地质柱状图、地震速度资 料,地震反射波组特征及其地质属性等。
二、地震资料解释的目的
将经过处理的地震语言变成地质语言。得 到的时间剖面虽然一定程度上反映地下地质构 造特征,但还存在许多假象,需运用地震波理 论进行对比分析,去伪存真;同时,还要将时 间剖面变成深度剖面,绘制空间地层构造图。
地震语言--时间剖面
地质语言---地质剖面图
地质语言---地质构,剖面解释主要是在时间剖面上进行的。
1. 基干测线对比
解决大套构造层的对比,确定解释层位等问题。包括:先选择 反射特征明显,稳定的剖面作为主干剖面;再确定地震反射标 准层及地质属性。
2. 全区测线对比
解决构造层和各解释层位的全区对比问题。利用反射波的识别 标志和波的对比原则,进行对比。
和范围,这种性质称为波的“连续性”。
识别有效波的标志之四:连续性
四、时间剖面的对比方法
1)连续追踪标准层或强波的同相轴
什么是地震反射标准层:
具有明显地震特征和明确地质意义的反射层
T06
T1 T1' T2
(1)反射标志层能反映 盆地内构造 —— 地层 格架 的基本特征。在选择地震 反射标准层时,一般把时 间地层分界面或构造地层 分界面,如主要沉积间断 面、不整合界面或基底面 作为标准层,以便全盆地 和工区范围内构造和地层 的统一解释。
3.复杂剖面解释
对重点区块的复杂剖面段(如断层、尖灭、扰曲、不整合、岩 性变化等)及特殊现象,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利用各种地震信 息综合解释,并采用地震模拟技术,反复验证,求得对地下复 杂体的正确解释。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提纲引言一、数据加载二、置道头三、静校正四、叠前噪音压制五、振幅补偿六、叠前反褶积七、动校正、切除与叠加八、剩余静校正九、倾角时差校正(DMO) 与叠前时间偏移十、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十一、叠后噪音压制引言地震勘探分三个阶段。
地震资料采集、地震资料处理、地震资料解释。
其中地震资料处理是连接野外采集和资料解释的关键环节。
所谓地震资料处理,就是利用数字计算机对野外地震助探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改造,以期得到高质量的、可靠的地震信息,为下一步资料解释提供直观的、可靠的依据和有关的地质信息。
野外地震资料中包含着有关地下构造和岩性的信息,包这些信息是叠加在于扰背景上且被些外界因素所扭曲,信息之间往往是互相交织的,不宜直接用于地质解释。
因此,需要对野外采集的地震资料进行室内处理。
常规处理流程,数据输入→置道头→静校正→叠前噪音压制→振幅补偿→叠前反褶积→抽cmp道集→速度分析,动校正、初叠加→剩余静校正→DMo或叠前时间前移→叠后褶积→随机噪音衰减→偏移→时变滤波,增益一、数据加载1、数据输入:将野外磁带数据转换成处理系统格式,加载到磁盘上;2、输入数据质量检查:炮号、道号波形、道长、采样间隔等等。
二、置道头●道头: 每个地震道的开始部分都有个固定字节长度的空余段,这个空余段用来记录描述本道各种属性的信息,称之为道头。
如第8炮第2道,第126MP等。
观测系统定义:定义一个相对坐标系,将野外的激发点、按收点的实际位置放到这个相对的坐标系中。
观测系统定义完成后,处理软件中置道头模块,可以根据定义的观测系统,计算出各个需要的道头字的值井放入地震教据的道头中。
当道头置入了内容后,我们任取道都可以从道头中了解到这一道属于哪炮、哪一道? CIP号是多少?炮检距是多少?炮点静校正量、检波点静校正量是多少等。
后续处理的各个模块都是从道头中获取信息,进行8的处里,如抽MP道集,只要将数据道头中cmP号相同的道排在一起就可以了因此道头有错误,后续工作也是错误的。
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环节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
1.试述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环节。
答:所谓地震资料处理,就是利用数字计算机对野外地震勘探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改造,以期得到高质量的、可靠的地震信息,为下一步资料解释提供直观的、可靠的依据和有关的地质信息。
处理的流程大致如下图:
地震资料处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是说做好哪一步就能完全取得很好的结果。
但在整个流程中,静校正和速度分析是关键环节。
地震勘探解释的理论都假定激发点与接收点是在一个水平面上,并且地层速度是均匀的。
但实际上地面常常不平坦,各个激发点深度也可能不同,低速带中的波速与地层中的波速又相差悬殊,所以必将影响实测的时距曲线形状。
为了消除这些影响,对原始地震数据要进行地形校正、激发深度校正、低速带校正等,这些校正对同一观测点的不同地震界面都是不变的,因此统称静校正。
广义的静校正还包括相位校正及对仪器因素影响的校正。
在我国西部山地地区,静校正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速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但是很难精确的测量它的值。
速度信息的应用在地震勘探的各个环节都十分广泛,在处理过程中的动校正、水平叠加需要叠加速度,偏移归位需要偏移速度,深度偏移需要速度场;解释中,平均速度主要用于时深转换,层速度主要用于地层岩性解释,也可以用于储层参数、含油性预测等。
由此可见,速度信息的准确与否,对整个地震勘探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震数据处理方法
安徽理工大学一、名词解释〔20分〕1、、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就是利用数字电脑对野外地震勘探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改良,以期得到高质量的、可靠的地震信息,为下一步资料解释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有关的地质信息。
2、数字滤波:用电子电脑整理地震勘探资料时,通过褶积的数学处理过程,在时间域内实现对地震信号的滤波作用,称为数字滤波。
〔对离散化后的信号进行的滤波,输入输出都是离散信号〕3、模拟信号: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
4、数字信号:模拟数据经量化后得到的离散的值。
5、尼奎斯特频率:使离散时间序列x(nΔt)能够确定时间函数x(t)所对应的两倍采样间隔的倒数,即f=1/2Δt.6、采样定理:7、吉卜斯现象:由于频率响应不连续,而时域滤波因子取有限长,造成频率特性曲线倾斜和波动的现象。
8、假频:抽样数据产生的频率上的混淆。
某一频率的输入信号每个周期的抽样数少于两个时,在系统的的输出端就会被看作是另一频率信号的抽样。
抽样频率的一半叫作褶叠频率或尼奎斯特频率fN;大于尼奎斯特频率的频率fN+Y,会被看作小于它的频率fN-Y。
这两个频率fN+Y和fN-Y相互成为假频。
9、伪门:对连续的滤波因子h(t)用时间采样间隔Δt离散采样后得到h (nΔt)。
如果再按h (nΔt)计算出与它相应的滤波器的频率特性,这时在频率特性图形上,除了有同原来的H (ω)对应的'门'外,还会周期性地重复出现许多门,这些门称为伪门。
产生伪门的原因就是由于对h(t)离散采样造成的。
10、地震子波:由于大地滤波作用,使震源发出的尖脉冲经过地层后,变成一个具有一定时间延续的波形w〔t〕。
11、道平衡:指在不同的地震记录道间和同一地震记录道德不同层位中建立振幅平衡,前者称为道间均衡,后者称为道内均衡。
12、几何扩散校正:球面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波前面不断扩大,使振幅随距离呈反比衰减,即Ar=A0/r,是一种几何原因造成的某处能量的减小,与介质无关,叫几何扩散,又叫球面扩散。
03-地震勘资料处理与解释_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四、特殊地质现象的解释
1.不整合面 不整合面(如图2-2-9所示)是地壳升降运动引起 的沉积间断。它与油气聚集有着密切关系,例如不整合 遮挡圈闭就是一种地层圈闭油气藏。不整合分为平行不 整合与角度不整合两种:(1)平行不整合其特点是: 上、下构造层之间存在侵蚀面,但产状一致,这种不整合 不易识别。但是由于不整合面受长期风化剥蚀而凹凸不 平,在水平叠加剖面上往往产生一些弯曲界面反射波或 绕射波。又因不整合面上下波阻抗差较大,产生的反射 波振幅较强。这些特点可用来识别平行不整合。(2)角 度不整合表现为两组或两组以上视速度有明显差异的反 射波同时存在。这些波沿水平方向逐渐靠拢合并。不整 合面以下的反射波相位依次被不整合面以上的反射波相 位代替,以致形成不整合面下的地层尖灭。
识别有效波的标志之四:时差变化规律
二、实际对比方法
1.掌握地质规律、统观全局,做到心中有数。 2.从主测线开始对比。 3.重点对比标准层。 4.相位对比。 5.波组和波系对比。 6.沿测线闭合圈对比(剖面的闭合—在正交测线的交 点处,同一反射波的t0 时间应相等)。 7.利用偏移剖面进行对比。 8.研究特殊波。 9.剖面间的对比。
第三章 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第一节 时间剖面的对比 第二节 时间剖面的地质解释 第三节 地震资料的三维解释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的地震勘探主要包括三大环节,即 地震资料的野外采集、数字处理和资料解释。地震资料的野外 采集和室内处理涉及到基础资料的操作,而地震资料解释就是 把这些资料转化成抽象的地质术语,即根据地震资料确定地质 构造形态和空间位置,推测地层的岩性、厚度及层间接触关系, 确定地层含油气的可能性,为钻探提供准确井位等。很显然, 这种转化和转化的质量是每个解释人员的能力、想象力的综合 表现,最终的成果体现在地质解释的合理性上。
“双一流”背景下《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全英文课程建设必要性探析
“双一流”背景下《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全英文课程建设必要性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The background introduction of the "Seismic Exploration Data Processing" course in the context of "double first-class" initiative is essential in understand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curriculum in the field of geoscience. With the rapid advancements in technology and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accurate and reliable seismic data, the need for specialized courses focusing on data processing in seismic exploration has become more apparent.1.2 研究目的Specifically, the research will examine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Data Processing of Seismic Exploration Data" and compare it with the needs of the industry to ensure relevance and practicality. Additionally, the study will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the "Double First-Class" initiative in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 programs in the field of geosciences, particularly in seismic exploration.2. 正文2.1 《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课程内容分析The course "Seismic Exploration Data Processing" is designed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necessary to effectively process seismic data in the field of exploration geophysics. This course covers a wide range of topics, including data acquisi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s, interpretation methods, and quality control procedures.2.2 双一流背景下课程建设的重要性In the context of the "Double First Class" initiative, the importance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for "Seismic Exploration Data Processing" cannot be overstated. As a key component of the initiative to enhanc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he focus on developing cutting-edge courses like "Seismic Exploration Data Processing" is crucial for several reasons.2.3 发展趋势分析I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seismic exploration data processing courses in the context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several key points should be considered.2.4 现状存在的问题Currently, there are several key issues in the field of seismic exploration data processing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 One major problem is the lack of standardized procedures and protocols for handling and interpreting seismic data. Different compan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may use different software, algorithms, and methodologies for processing seismic data, leading to inconsistencies in results and interpretations.2.5 改进措施建议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course of "Seismic Exploration Data Processing" in the context of "Double First Class"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3. 结论3.1 课程建设的必要性The necessity of course constructionFirst and foremost, the course provides students with a solid foundation in 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seismic exploration data processing. As seismic explora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it is important to ensure that professionals in this field arewell-equipped with the necessary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effectively process and interpret seismic data.3.2 未来发展展望The futur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e course "Seismic Exploration Data Process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are very promising. As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advance and the demand for skilled professionals in the field of seismic exploration increases, the importance of this course will only grow.。
“双一流”背景下《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全英文课程建设必要性探析
“双一流”背景下《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全英文课程建设必要性探析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这门课程在地球科学和地质工程专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门课程涉及到地震勘探数据获取、处理和解释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培养理工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探索在“双一流”背景下开设《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全英文课程的必要性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科发展需要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作为地学科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受到了国际上地质科学领域的广泛关注。
随着地球科学和地质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地震勘探技术已成为获取地下信息的重要手段。
而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则是地震勘探技术的重要一环,对于地下构造、资源勘探、灾害防治等有着重要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适应国际学术交流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英文科技综合能力,势在必行。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加,国际化人才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必然趋势。
开设全英文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英文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科研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全英文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全英文教学,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并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游刃有余。
四、创新能力的培养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是一门需要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学科,而全英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不受语言的限制,更好地进行学术交流和综合运用知识。
开设全英文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国际学术领域中具备的创造性思维和研究能力,为学生未来的科研和学术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学科竞争力的提升随着国际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加快,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这门课程的全英文教学,可以吸引更多来自国内外的学生和学者,提高学科竞争力和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基于Vista 系统的地震资料处理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石油物探)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唐湘蓉
实验地点5417
实验成绩
2015年3月- 2015年5月
基于Vista 系统的地震资料处理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认知熟悉地震资料处理软件系统--vista软件的基本功能,了解其并熟练掌握vista软件运行的基本操作;
2)了解并掌握地震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掌握地震数据处理的流程和基本方法,选择合适的处理参数以提高地震数据处理的精度;
3)对比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的理论与实际资料处理的结果,深入理解理论,并在理论指导下提高处理解释的水平、提高资料处理的质量;
4)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与编写实验报告或生产报告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总流程
图1 总流程图
1)加载数据
打开Vista软件后选择加入2D的SEG-Y格式的原始地震数据,本实验所用数据为给定的SHOT-20。
加载后的原始地震数据如图2:
图2 原始地震数据显示
2)道均衡
各个道由于炮检距的不同,导致的反射波的振幅的变化,因为在共反射点叠加中,要求每一个叠加道的振幅都应该相等,每一道对叠加所做的贡献是等价的,无特殊情况,一般就以记录图中间的振幅为基准,使近激发点的地震道振幅减少,增加远离激发点的地震道记录的振幅。
道均衡流程模块如图3,道均衡结果如图
4:
图3 道均衡流程模块
图4 道均衡结果显示
3)建立观测系统
图5 观测系统显示4)初至拾取
初至拾取结果显示如图6:
图6 初至拾取结果显示
5)初至切除
地震记录上的初至波包括直达波和浅层折射波,它们能量强且有一定延续时间,对紧接而来的浅层反射波有干涉和破坏作用。
另外,动校正后会引起波形畸变,浅层尤其厉害。
对这些强能量初至波和动校正畸变引起的处理办法是“切除”,即将这些波的采样值全部变为零值(充零)。
初至切除流程模块如图7,初至切除结果如图8:
图7 初至切除流程模块
图8 初至切除结果显示
6)一维滤波
地震记录上的噪音很多,包括各种随机干扰和各种规则干扰。
而不同干扰在频带上或在视速度或视波长上有一定差异,一维滤波即频率域滤波,主要是通过有效波与干扰波在频率上的差异,将干扰波去除,以提高信噪比。
一维滤波频率分析如图9,一维滤波频率参数选取如图10,一维滤波流程模块如图11,一维滤波结果如图12:
图9 频率分析图
图10 频率参数选取
图11 一维滤波流程模块
图12 一维滤波结果显示
7)f-k滤波
在地震勘探中,有时有效波和干扰波的频谱成分十分接近甚至重合,这时无法利用频率滤波压制干扰,需要利用有效波和干扰波在其他方面的差异来进行滤波。
如果有效波和干扰波在视速度分布方面有差异,则可进行视速度滤波。
这种滤波要同时对若干道进行计算才能得到输出,因此是一种二维滤波。
f-k滤波流程模块如图13,f-k滤波频谱分析如图14,f-k滤波结果显示如图15::
图13 f-k滤波流程模块
图14 f-k滤波频率分析
图15 f-k滤波结果显示
8)抽道集-形成共中心点道集
为了便于叠加和计算速度谱,应按观测系统抽取各个共中心点道集放在一起。
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资料的重排,不过不是针对单个采样点,而是以一道为一个单位进行重排,称为抽道集或共中心选排。
抽道集流程模块如图16,抽道集结果如图17:
图16 抽道集流程模块
图17 抽道集结果显示
9)速度分析
地震波速度是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中非常重要的参数,例如动校正需要均方根速度、偏移处理需要偏移速度、静校正需要表层模型速度。
此外,速度是代表岩性特征的重要标志,在岩性解释、油气预测中以及时深转换方面,速度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地震记录中求取速度统称为速度分析,针对不同速度求取又不同的速度分析,即是相同类型的速度求取也有多种不同的分析方法,本实验中主要使用叠加速度分析。
速度分析流程模块如图18,速度分析窗口如图19,速度谱如图20:
图18 速度分析流程模块
图19 速度分析窗口
图20 速度谱显示
10)动校正
由于非零炮检距正常时差的存在,共深度点反射波时距曲线为双曲线。
动校正就是把炮检距不同的各道上来自同一界面、同一点的反射波到达时间经正常时差校正后,校正为共中心点处的回声时间,以保证在叠加时,它们能实现同相叠加,形成反射波能量突出的叠加道(相当于自激自收的记录道)。
动校正流程模块如图21,动校正结果如图22:
图21 动校正流程模块
图22 动校正结果显示
11)水平叠加
地震勘探在野外采用多次覆盖的观测方法,在室内处理采用水平叠加技术,最终得到水平叠加剖面。
这实际是对地下同一反射点作多次观测,将不同接收点接收的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点的不同激发的信号,经过动校正后,叠加起来,使一次反射波加强,多次反射波和其他类型的干扰波相对削弱,从而提高信噪比,改善地震记录。
水平叠加流程模块如图23,水平叠加结果如图24:
图23 水平叠加流程图
图24 水平叠加结果显示
12)混波
在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为了消除噪声,通常也采取混波,即指把不同道的能量合并。
简单的混波通常只包括从相同记录相邻道的合并。
混波流程模块如图25,混波结果如图26:
图25 混波流程模块
图26 混波结果显示
13)偏移处理
偏移处理是为了使倾斜界面的反射波,断层面上的断面波,弯曲界面的回转波以及断点、尖灭点上的绕射波收敛和归位,得到地下反射界面的真实位置和构造形态,得到清晰可辨的断点和尖灭点,以提高地震记录的横向分辨率。
偏移处理流程模块如图27,偏移处理结果如图28:
图27 偏移处理流程模块
图28 偏移处理结果显示14)时深转换
图29 时深转换流程模块
图30 时深转换结果显示
三、实验结果分析
由最后处理结果(图28)与原始数据(图2)对比可知,经过滤波和混波处理后,各种干扰波明显减少,信噪比也有了明显提高;经过动校正和水平叠加后,反射波同相轴校正到同一直线上,同相轴能量变强且突出;经过偏移处理后,绕射波、回转波由明显的收敛和归位,横向分辨率有了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