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最新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课时2)教案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二有余数的除法优秀教学案例
4.教学策略的灵活性与创新性: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情境导入、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使教学过程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与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设计一个有趣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我可以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有趣的概念——有余数的除法。大家在分糖果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糖果分不完的情况呢?今天我们就要研究一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这样的情境导入,学生可以产生共鸣,激发对有余数除法的兴趣。
二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二有余数的除法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二年级下册的数学课程,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重要转折点。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在除法单元中引入了“有余数的除法”,旨在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内容涉及到的主要概念包括:除法、余数、商等。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具体的计算中。此外,教材还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在除法运算中,有余数的情况下,余数总是比除数小。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导入的生动性和趣味性:通过设计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分糖果”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与小组合作的有效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了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同时,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策略既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018年春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2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第2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1课时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第12~13页例1、例2及练一练第1~3题。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不能平均分的事例,经历认识有余数除法的过程。
2.理解余数的含义,会读、会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算式正确表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12个苹果,直径18 cm的盘子6个。
学生准备12个花片,30根小棒。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1÷5=4……1读作:21除以5商4余1↓余数【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真正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助、去思考,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不足之处]本节课虽然重视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但因方法问题效果不够明显;此外,还存在着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发言倾听不够,课堂上不能机智地捕捉到学生的有效信息,而导致引导不到位,浪费时间的现象。
[再教设计]在今后的备课乃至教学过程中要本着认真、虚心的态度,踏实地搞好教学工作,让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第2课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学内容】教材第14~15页例1、例2及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1.按要求分小棒,并用算式表示分的结果的过程,体会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都比除数小的道理,能正确写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在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以及余数大小范围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数学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并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结合情境理解余数为什么一定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小棒、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余数与除数的关系17÷3=5(根)……2(根)17÷4=4(根)……1(根)17÷5=3(根)……2(根)17÷6=2(根)……5(根)17÷7=2(根)……3(根)17÷8=2(根)……1(根)17÷9=1(根)……8(根)余数要比除数小。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教案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教具准备:10根铅笔, 8个圆片, 11个三角形, 例题课件。
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1.出示10÷2。
(1)请学生们口算,板书“=5”。
提问:如果这里的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2)学生们动手分一分,并完整地说一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
2.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如果把这里的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可以怎样分?学生各自动手操作,指名说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
(2)出示表格将表格填完整。
(3)提问:如果每人分3根,最后把这10根都分完了吗?(没有)剩下的1根,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下去呢?(剩下的1根不够分)比一比:同样是10根小棒,如果每个人分得2根或者每个人分得3根,分得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分的人数不同,如果每个人分得2根正好分完,如果每个人分得3根,还剩1根没分掉)(4)如果还是这10根小棒,每人分4枝,5枝、6枝,分得的情况又会怎样呢?两人一小组动手分一分,再将表格填写完整。
学生们分组活动。
3. (1)汇报操作的情况,把相应的课件演示,同时将表格依次填写完整。
(2)提问;通过刚才的动手分一分,你觉得根据最后得到的结果的不同,可以分成几种情况?哪几种?(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正好分完了,另一种情况是分了之后还有剩余)提问:这些有剩余的情况出现时。
你们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下去呢?4.(1)提问:根据分得的结果,可以分为正好分完的,以及分后有剩余的两种情况。
像这种正好分完的,你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呢? (学生列式,独立完成。
)(2)说明;像这几种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仍然可以用除法如: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给了几个人,还剩几根?(学生完整回答。
2018学年(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2)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步 骤
有余数的除法 1 有余数的除法 1、 知识与能力:是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 操作、观察、讨论,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 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经历生活经验和数学问题的联系过程,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除 法。 教学光盘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2÷3=4 13÷3=4……1 14÷3=4……2 15÷3=5 16÷3=5……1 只可能是 1、2,都 比除数小
二次备课
二、新授
一、复习 1、口算:12÷3= 13÷3= 14÷3= 15÷3= 16÷3= 说说余数怎样?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如何计算有余数的除 法。(出示课题) 二、新授 1、出示例题,指名读(1)题。 1)指名列式:12÷4 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2)写出竖式:教师示范 3 …商 除数…4)1 2 …被除数 1 2 0 “) ”表示除法,左边写除数,里边写 被除数,上面写商,下面的 12 是 3×的 4 结 果,0 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 注意竖式的书写及其位置,并提示要写答, 指名读(2)题。 有余数的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怎样确定商? 问:为什么要用“最多”? 巡查 10 的书写和余数的书写 10 表示什么?余数 2 呢? 互查
及算式的意义
用 4 根小棒摆 1 个 正方形,8 根小棒 摆 2 个正方形 继续摆,并填写表 格 余数都比除数小 说明不够摆 1 个, 够了就可再摆 1 个
2、想想做做 2
3、想想做做 3 4、想想做做 4 两道算式的除数和商有什么不同? 四、小结 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 获? 有余数的除法(一) 写成除法算式是:10÷3=3(人)……1(枝)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有余数除法 》教学设计
探究与体验
这17名同学们要去划船了,大家想一想,他们要先解决什么问题才能顺利的上船呢?
你们真聪明,他们要交了钱定好船,才能去划船。那我们大家就先来帮忙解决第一个问吧:
出示:17名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
小组讨论,出现疑惑可以请教老师。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汇报交流的结果:
板书:17÷4=4(条)……1(人)
教学准备:教学情境图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交流,互相提问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有一天,17名同学去公园划船,瞧,他们到了。(出示教学情境图)仔细看图,你发现了什么?仔细观察,大胆的说。
学生仔细看图,说出自己的发现。把有数字的那两句话多读几遍。
让学生重点了解:每条船限乘4人,每条船每小时4元。为下边的学习打下基础。
小组讨论解决
5X4=20(元)
20+20=40(元)
50元钱够了,还剩下10钱呢!
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巡视,看学生是否能得出:当剩下的人数不够4人时,也需要1条船的结论。
让学生感受到余数的作用。
鼓励学生的独到的见解,只要他说的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让学生感觉到一个人是孤独的,体验到拥有朋友的快乐。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决问题和交流的过程。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与同伴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冀教版数学二下《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教学内容: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2页、第33页。
(冀教版)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经历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2.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具体情境,体会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把一些物品平均分以后还有余数的情况。
4.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启迪学生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2.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学媒体:圆片、小棒、主景图片。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里最大能填几?你是怎么想的?(书上做)3×()<22 4×()<37()×2<11 ()×5<382.用竖式计算除法。
(齐做并指名板演)订正笔算除法时,要求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出示例1情景图。
(2)引导学生操作,用圆片代替苹果,小棒横放代替盘子。
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操作。
边操作边思考,12个苹果,每4个放1盘,能放几盘?分后列式计算,学生口述,教师板书:12÷4=3。
让学生口述算理后回答竖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被除数12表示被分的数,4表示平均分成4份;3表示每份是3。
教师板书:没有剩余。
(3)出示例1情景图第二部分:12÷5=2…2 先按题意列式12÷5=2…2。
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按照12÷4=3的方法操作,观察12÷5也就是12个苹果,每5个苹果1盘,能放几盘?出现了什么新情况?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操作演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把12个苹果,每5个放1盘,你是怎么放的?为什么这样放?有没有放完?每个盘子放得几个?还剩几个?教师启发讲解:剩下的2个,还够放1盘吗?既然不能就只有剩下它了,那就是说,把12个苹果,5个放1盘,能放2盘,还剩2个。
冀教版 小学二年级 数学下册 有余数的除法 (2) 优质教案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 (2) 优质教案第3课时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8、19页。
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够脱离竖式计算,直接得出结果,并且可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3、将有余数的除法计算熟练应用于生活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口算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能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计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巩固复习1、出示练习。
师:这里有几张卡片(出示卡片,卡片上有关于计算有余数除法的算式),上面有一些计算题,你们谁能帮我解决?你们先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交流后,找人回答。
教师指导,订正错误。
2、说说想法。
师:你们在刚刚计算的时候是怎样想的?生1:我一个数一个数地试,然后当余数小于除数的时候,就算对了。
生2:我做除法,想乘法:看看除数和谁的积与被除数相近,然后计算。
生3:……师:非常好。
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二、新课学习1、30元买郁金香。
师:我这里有30元,想买这种郁金香(指着课件上的郁金香),我能买几支?还剩余多少元?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汇报结果。
生1:我用除法计算: 30÷9=3(枝)……3(元)30元能买3枝,还剩3元。
生2:我先计算买3枝郁金香需要的钱数: 9×3=27(元)再计算剩余的钱数: 30-27=3(元)30元能买3枝,还剩3元。
师:非常好。
可是我有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先计算3枝郁金香的钱数?而不是其他枝数呢?生:我想3与9的积和30最相近,有小于30,因此30元可以买3枝花,不够买4枝。
师:非常好。
大家要向他学习哦。
还有其他办法吗?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指正。
2、30元买马蹄莲。
师:我这里有30元,想买这种马蹄莲(指着课件上的马蹄莲),我能买几支?还剩余多少元?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汇报结果。
生1:我用除法计算: 30÷7=4(枝)……2(元)30元能买4枝,还剩2元。
最新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第2课时 余数与除法的关系
第2课时余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目的:通过动手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教具准备:11根(单根)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1.笔算6÷3。
指名笔算,反馈时请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名称。
2.分一分,说一说。
(1)把10根小棒,每2根一份。
(2)把10根小棒,每3根一份。
①请学生们动手分一分.回答以下问题。
分成了几份,能不能分完?剩下的为什么不再分一份?②根据分得的结果,分别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说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以及它们所表示的意思。
3.揭示课题。
在平均分一样东西时,结果无非是两种:一种正好分完,另一种分了之后不够再分成一份,有剩余的。
但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有剩余的情况就叫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如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出示课题)二、新授1.出示例题,请学生读题。
(1)学生用小棒代替纸鹤,按要求分一分。
指名请学生将分的过程完整地口述一遍。
请学生列式,(板书:7÷3)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算式中的7和3表示什么?(2)写出竖式,提问:分成了几份?也就说明?里面最多有几个3 ? 商写几?(扳书)提问:每3个一份,分成了2份,共分掉了几个?竖式中怎样算?3和2的积——6应写在什么位置上?这个6表示什么意思?7个纸鹤,分掉了6个,还剩几个?那么在竖式中是怎样得到余下的l的?(完成竖式的板书。
)提问;在竖式中,“1”叫什么?(完成横式的板书 )(3)请学生完整地说说竖式计算的过程。
2.(1)提问:算式中2……1表示什么意思?想一想:如果不摆学具,又怎样得到商2?(组织学生讨论,指名发表各自的想法。
)(2)小结:因为7里最多有2个3,所以这里商2比较合适。
提问:为什么要用“最多”?(因为余数表示的是剩下的不够再分一份的。
)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请学生弄清题意。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冀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冀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概念,能正确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运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有余数除法的运算过程,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1. 有余数除法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2. 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有余数除法的定义、运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3. 实例演示: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有余数除法的运算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有余数除法的概念2. 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方法3. 有余数除法的注意事项4. 实际问题解决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基本运算。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有余数除法。
3. 拓展题:探索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3.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4.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及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
一、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可以通过一个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来引出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例如,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平均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还会剩下几个苹果?”这个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有余数的分配问题。
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下册 二 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
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下册二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1学情分析教材首先安排了“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出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在次基础上再介绍也可以用竖式计算,并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的掌握。
通过操作,学生发现可以放3盘,还余下2个,这两个不能继续分下去,体会到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体验到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在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方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老师一边列竖式一边就把每一步的含义都说了,本章另一个难点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有余数除法的问题,发生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更能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他们会更强烈的愿望去学习解决这个问题,更能突破学习中的难点。
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指导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学生在初学试商时,出现一些不顺利甚至错误并不奇怪。
要把这些不顺利和错误作为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让学生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体会试商的方法和要领。
2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口算方法。
难点:记住计算过程中的分布结果,能准确计算。
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口算方法,能用自己喜爱的方法来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根据计算结果,口答问题的答案。
过程与方法: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探究口算的方法,并通过反复练习加以巩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2【导入】教学活动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课件展示。
二、创设情境、揭示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鲜花店是什么样的吗?你在鲜花店里见过什么花?。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4—15页《余数和除法的关系》教学目标:1、经历按要求分小棒并用算式表示分的结果的过程,体会余数都比除数小。
2、理解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的道理,能正确写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在探索余数和除法的关系以及余数大小范围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数学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1、常规练习。
①读算式,并说一说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意义。
35÷8=4 (3)43÷7=6 (1)65÷9=7 (2)②()里最大能填几。
4×()<9 5×()<43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来探索有余数除法中的一个规律。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1、动手操作:分小棒。
(学生动手操作,并做好记录。
)(1)把17根小棒按要求分一分,并写出算式。
①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②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③平均分成5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④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2)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①17÷3=5(根)……2(根)②17÷4=4(根)……1(根)③17÷5=3(根)……2(根)④17÷6=2(根)……5(根)(3)拓展交流:还可以怎样分?2、探索发现规律:小组合作交流。
(1)引导学生比较各题的余数和除数,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①学生独立观察,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②全班汇报交流。
(2)提出问题:为什么剩下的根数都比分的份数少呢?(3)小结。
板书: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要比除数小。
3、算一算(1)组织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在方格里填得数。
6÷6 =1 12÷6=27÷6=1......113÷6=2 (1)8÷6=1......214÷6=2 (2)9÷6=1......315÷6=2 (3)10÷6=1......416÷6=2 (4)11÷6=1......517÷6=2 (5)(2)引导学生观察写出的算式,说一说发现了什么?(3)引导学生讨论:一个数除以6,它的余数可能是哪些数?最小的余数是几?最大的余数是几?【明确:因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所以一个数除以6的余数可能是1、2、3、4或5,最大的余数是5,最小余数1。
《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
《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包括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知道在除法运算中,被除数不能被除数整除时,会产生余数。
2. 培养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运算。
3. 培养学生将有余数除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明确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
2.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运算。
3. 将有余数除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用于讲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笔,用于进行课堂练习和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有余数除法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通过PPT课件讲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让学生明确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
三、讲解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PPT课件讲解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运算。
四、课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有余数除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讲解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通过PPT课件讲解有余数除法的应用,让学生明确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六、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一些有余数除法的作业题,让学生回家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有余数除法的概念:被除数不能被除数整除时,会产生余数。
2.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先进行整除运算,再计算余数。
3. 有余数除法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有余数除法练习题。
2. 思考并举例说明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对重点细节的补充和说明:一、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在正式讲解计算方法之前,要确保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今天我要讲的是《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59到60页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
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学情分析平均分正好分完的情况学生容易理解,但是有余数的除法无论是商还是求余数学生都较难理解,十分抽象,这些都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动手操作这个环节让学生理解“从总数分走了一些,还剩的不能分,只能剩余。
”从而理解余数的产生和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二)【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五、教法学法针对二年级年龄小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借助摆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六、教学过程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动手操作,建构知识”、“巩固新知”、“课堂总结”,四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导课环节:我出示很多面小旗,学生发现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老师不看屏幕,学生说小旗号码,老师说这面小旗的颜色,学生很惊讶,为什么老师不看屏幕就知道小旗的颜色,老师告诉学生这里面是有秘密的,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你也一样厉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二)新课。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
第2课时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的:通过动手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教具准备:11根(单根)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1.笔算6÷3。
指名笔算,反馈时请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名称。
2.分一分,说一说。
(1)把10根小棒,每2根一份。
(2)把10根小棒,每3根一份。
①请学生们动手分一分.回答以下问题。
分成了几份,能不能分完?剩下的为什么不再分一份?②根据分得的结果,分别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说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以及它们所表示的意思。
3.揭示课题。
在平均分一样东西时,结果无非是两种:一种正好分完,另一种分了之后不够再分成一份,有剩余的。
但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有剩余的情况就叫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如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出示课题)二、新授1.出示例题,请学生读题。
(1)学生用小棒代替纸鹤,按要求分一分。
指名请学生将分的过程完整地口述一遍。
请学生列式,(板书:7÷3)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算式中的7和3表示什么?(2)写出竖式,提问:分成了几份?也就说明?里面最多有几个3 ? 商写几?(扳书)提问:每3个一份,分成了2份,共分掉了几个?竖式中怎样算?3和2的积——6应写在什么位置上?这个6表示什么意思?7个纸鹤,分掉了6个,还剩几个?那么在竖式中是怎样得到余下的l的?(完成竖式的板书。
)提问;在竖式中,“1”叫什么?(完成横式的板书 )(3)请学生完整地说说竖式计算的过程。
2.(1)提问:算式中2……1表示什么意思?想一想:如果不摆学具,又怎样得到商2?(组织学生讨论,指名发表各自的想法。
)(2)小结:因为7里最多有2个3,所以这里商2比较合适。
提问:为什么要用“最多”?(因为余数表示的是剩下的不够再分一份的。
) 3.教学试一试。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课时2)》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课时2)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下册第14.15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余数比除数小,亲身体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在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的数学活动中,经历探索余数比除数小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愿望。
三、教学准备小棒、三角板、课件、实物投影。
四、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研讨。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教师导入: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15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学生交流后回答:每份5根,一根也不剩余。
2.如果是17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学生交流后回答:每份5根,剩余2根。
从能够分完入手,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余数比除数小。
(二)探究与体验在分小棒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要认真分,并列出算式。
1.平均分成3份。
教师以1根1根分为例,实物投影展示,有余数除法的产生过程。
学生小组合作,亲自动手用小棒摆一摆,边摆边交流自己的想法。
可能有这些想法:(1)1根1根分(先每份分1根,这样循环着分),每份是5根还剩2根。
(2)5根5根分(先每份分5根,这样循环着分),每份是5根还剩2根……教师板书:17÷3=5(根)……2(根)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亲手摆一摆、分一分,并互相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亲身体验了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余数比除数小的现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2.平均分成4份。
教师进一步提要求:如果17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学生小组合作,亲自动手用小棒摆一摆,边摆边交流自己的想法。
可能有这些想法:(1)1根1根分(先每份分1根,这样循环着分),每份是4根还剩1根。
(2)4根4根分(先每份分5根,这样循环着分),每份是4根还剩1根……教师板书:17÷4=4(根)……1(根)再次经历分一分、摆一摆的过程,让学生充分了解带有余数的式子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余数比除数小的意识初步渗透。
【教育资料】二年级下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_冀教版 (2)学习精品
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直接经验,发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余数”的概念,并能熟练地列竖式计算。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使学生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直接经验教学过程:【导入】揭题直接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利用已经学过的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好不好?(好)【导入】出示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我能运用有余数除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导入】研探展评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18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
思考并讨论:1.用30元钱分别买图上的三种鲜花,各能买到几枝花?还剩多少元?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要先想什么?除数是几就想和几有关的什么?3.除了用我们学过的有余数的除法,你还有其他的算法吗?(自学5分钟后,小对子进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对子解决不了的问题,师巡视,总结。
)【导入】自研共探1.生自学:认真看课本第18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
(时间4分钟,生认真地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2.4分钟后小对子交流下面的问题:(1).用30元钱分别买图上的三种鲜花,各能买到几枝花?还剩多少元?(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要先想什么?除数是几就想和几有关的什么?(3).除了用我们学过的有余数的除法,你还有其他的算法吗?(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对子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对子给予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小对子及每个成员之间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导入】汇报展示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补充,在展示完之后,给予评价和奖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余数的除法(课时2)》名师教案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下册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余数比除数小,亲身体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
2、过程与方法:在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的数学活动中,经历探索余数比除数小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准备
小棒、三角板、课件、实物投影。
学习方式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研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导入】情景导入
教师导入: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15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
学生交流后回答:每份5根,一根也不剩余。
2、如果是17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
学生交流后回答:每份5根,剩余2根。
【设计意图】从能够分完入手,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余数比除数小。
二、【活动】探究与体验
在分小棒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要认真分,并列出算式。
1、平均分成3份。
教师出示课件,以1根1根分为例,有余数除法的产生过程。
学生小组合作,亲自动手用小棒摆一摆,边摆边交流自己的想法。
可能有这些想法:
(1)1根1根分(先每份分1根,这样循环着分),每份是5根还剩2根。
(2)5根5根分(先每份分5根,这样循环着分),每份是5根还剩2根
……
教师板书:
17÷3=5(根)……2(根)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亲手摆一摆、分一分,并互相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亲身体验了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余数比除数小的现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2、平均分成4份。
教师进一步提要求:如果17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
学生小组合作,亲自动手用小棒摆一摆,边摆边交流自己的
想法。
可能有这些想法:
(1)1根1根分(先每份分1根,这样循环着分),每份是4根还剩1根。
(2)4根4根分(先每份分5根,这样循环着分),每份是4根还剩1根
……
教师板书:17÷4=4(根)……1(根)
【设计意图】再次经历分一分、摆一摆的过程,让学生充分了解带有余数的式子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余数比除数小的意识初步渗透。
3、平均分成5份、6份。
教师:平均分成5份、6份呢?
学生再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列算式。
【设计意图】在前面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有了独立完成的能力,效果让学生在做,才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4、余数比除数小。
师板书:
17÷3=5 (2)
17÷4=4 (1)
17÷5=3 (2)
17÷6=2 (5)
师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是怎样
的?
小组内交流,并说一说通过上面各题,除数和余数的大小相比较,发现余数比除数小。
通过学生的发言,教师总结归纳: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电脑显示)。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这样的知识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
5、算一算。
课件显示算一算的内容。
学生们把得数填完后,汇报。
课件显示出得数。
教师:观察上面的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内交流讨论,“两边的余数都是一样的,都是从1到5”。
【设计意图】从小棒抽象到算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活动】探究与应用
1、议一议。
教师:通过上述几道题,我们可以知道:一个数除以6,它的余数可能是哪些数?最小的余数是几?最大的余数是几?
小组内讨论,交流出结果。
2、你能自己试着写出一组一个数除以7的除法算式吗?
小组内讨论,交流出结果。
3、练一练。
教师提出要求和问题。
学生独立摆一摆,完成这题。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更加深了学生对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理解,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活动】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