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摸底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精品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解析版)

精品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解析版)

河北衡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5)考试结束,将答题纸、答题卡上交,试卷自己留存。

第I卷(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礼记大传》载:“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

”这旨在强调A. 嫡长子的特权地位B. 血缘与政治的结合C. 宗法尊卑等级关系D. 宗法制的社会作用【答案】C【解析】材料中引文大意为:国君有管领宗族、聚合族人的职责,在全族晏饮时,族人与国君在序昭穆和年后依序列入座,但是族人就座时不能太靠近国君,必须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以此来表示对国君的尊重,说明了宗法尊卑等级关系,故C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等级关系,没有对嫡长子特权进行阐释,故A项排除;材料中无法得出血缘与政治的关系,故B项排除;材料中反映的是宗法制的等级关系,没有对社会作用进行阐释,故D项排除。

【点晴】解题的关键是对史料信息的准去解读,文言文是学生解题的障碍,其主要反映的是等级关系。

2. 下图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此图反映了当时A. 中外丝绸贸易发达B. 中外经贸交往频繁C. 中国国际地位提升D. 中外文明交流互通【答案】D【解析】题干中所示为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的泉州开始,到达非洲与亚洲的印度与土耳其等,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外文明得到了交流与互通,无法得出其丝绸贸易的发展情况,经贸交往是否频繁,以及中国国际地位是否提高,故D项正确;而ABC项的表述均在示意图中无法得出,故ABC项排除。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七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解析版)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七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董仲舒向汉武帝进言时说:“今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势,又有能致之资,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可谓谊主矣。

然而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何也?”按照这一思路,董仲舒最有可能给出的建议是()A. 提倡“大一统”,强化君主专制B. 充分认识天人感应理论的合理性C. 以‘三纲五常”的思想教化民众D. 减轻人民的负担,积极推行仁政【答案】C点睛:回答本题关键是要读懂这段文言材料,我们可以从材料中的关键词出发,如本题中的“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这是对人的赞誉,所以前半部分内容是对君主的褒扬。

从“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可以看出是一种转折,引起后文君主所做的不足之处,以此引发进言。

把握住这个顺序很容易找出进言的内容。

2. 在明朝中后期的山东博平县,“币井贩鬻厮隶走卒亦多缨帽湘鞋.纱裙细绔,酒庐茶肆,异调新声,泪泪浸淫,靡然不振。

甚至娇声充溢于乡田,别号下延于乞丐”。

这反映出()A. 商品经济的发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B. 经济发展冲击了旧的社会秩序和观念C.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兴盛D. 理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了新儒学的挑战【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看“币井贩鬻厮隶走卒亦多缨帽湘鞋.纱裙细绔”说明商人拥有大量的财富,从“泪泪浸淫,靡然不振。

甚至娇声充溢于乡田,别号下延于乞丐”说明社会奢靡,社会秩序混乱,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误,材料谈及的是社会奢靡之风,社会贫富差距缩小材料没有体现;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兴盛而是社会秩序的混乱;D选项错误,本题没有提及“新儒学”的问题。

3. 1844年,英国驻广州领事报告说,广州市场对英国棉纺织品有巨大需求。

1854年初,广州市场上的英国纺织产品明显积压,价格下降,进口总额只及1844年的2/3。

【全国百强校word】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年高考猜题卷(一)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

【全国百强校word】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年高考猜题卷(一)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

1. 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愈来愈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

如郑国子产就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与此相关的背景是A. 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形成B. 儒学信徒的不断增多C. 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D. 周天子权威逐渐下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王室衰微,导致愈来愈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故D正确。

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形成,指小农经济,它对天子权威没有直接威胁,故A错误。

儒家出现于春秋末期,且主张克己复礼,与材料无关,故B错误。

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且有利于天子权威巩固,故C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分封制为西周的统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容易导致王侯割据势力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瓦解。

2.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指出:“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可巧)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

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穹进脉,川谷之象也。

”该主张的本质在于A. 警示君主应该顺应民意B. 说明儒学顺应了白然规律C. 宣扬加强君权的合理性D. 印证儒学为封建正统思想【答案】C【解析】据材料“偶天之数也……偶地之厚也……日月之象也……川谷之象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董仲舒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该主张的本质在于为封建君主统治服务,故C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君主应该顺应民意的主张,故A选项错误;材料主旨在本质上是说明君主专制统治,不是儒学顺应了自然规律,故B选项错误;儒学为封建正统思想,属于“独尊儒术”的结果和影响,不是本质,故D选项错误。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十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十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十六次模拟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夏商的史官在职责上是史巫合一,既掌管天文术数,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

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 周代史巫开始分离,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以上史官角色意识的变化( )A. 反映出周代王权与神权实现脱离B. 影响了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识C. 取决于中央官僚机构职能的调整D. 体现了周代政治理性化的趋势2.《礼记。

中庸》记载:“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后世儒家真正达到“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是( )A. 提倡浩然之气的儒家B. 宜扬君权神授的儒家C. 主张格物致知的儒家D. 践行经世致用的儒家A. 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发展B. 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C. 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D. 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 4.清代农村家族经济在遗产继承中既存在保障嫡长子权益的“抽长制”,又有照顾丧失劳动能力者的“膳田”、“寡守田”等社会保障机制。

这说明( ) A. 宗法制度在清代农村占据主导地位B. 遗产继承以和谐家族关系为出发点C. 社会保障制度在清代已经发展完善D. 家族经济在代代继承下逐步被分割 5.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

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 A. 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 B.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 C. 地方权力是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 D. 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A. 男女平等意识逐渐增强B. 西方婚俗冲击传统婚姻C. 女性平等意识领先全国D. 社会动荡影响婚姻稳定 7.据上海面粉同业人工会的报告:“自1948年6月起,各厂次粉壅积,资金呆滞,本会迭次电呈粮食部,请求准予自由转口,并推请代表进京向部请愿。

【完整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摸底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完整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摸底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河北衡水中学2 016~2 017学年度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第三次摸底考试第一局部本局部为必考题,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共275分。

第1~35题为选择题,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36~41题为非选择题,共135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24.西汉中期,各种铁制的犁铧、耧、锄、镰、斧、锯、刀、锤等农业消费用具普遍地取代了青铜器,并且推广到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

这可从侧面说明当时A.民族交融进程加快B.内外经济交流频繁C.国内经济整体开展D.耕犁技术逐渐成熟25.北宋初立,有千百个州县行政单位,后采取措施,在众多州县之上设置一级行政机构“路〞,以此到达“振领而群毛理〞之意。

这一做法A.分化了地方行政大权B.严密了地方监察体系C.可收统摄管理之成效D.便于地方官向上奏事26.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

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uncle〞完全不同。

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表达出A.明亲疏的家族追求B.辨等级的阶级理论C.重家庭的人伦观念D.别长幼的宗法意识27.“雕版印刷术始于东汉〞说的文献支持最早源白?后汉书?,即“汉刊章捕张俭等〞。

但结合历史语境“刊章捕俭〞即删削去刻在石上的张俭等人的名号并逮捕诸人,是为“正解〞。

这说明A.历史事实离不开历史解释B.汉代版印技术尚不够成熟C.考据不能背离其特定环境D.版印技术已用于公文印制28.以下图反映了1840~1848年间英国商品对华出口情况。

其数据变化从侧面反映出A.英商心态“欣喜一困惑〞变迁B.英国技术“领先一保守〞走向C.中国市场“开放一饱和〞历程D.中国经济“开展一回落〞趋势29. 1895年5月,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清帝第三书?,认为书中所陈之策可取,后遂屡颁诏令.如编练新式军队、兴学堂、设报馆、开设纱厂和置经济特科等。

此举A.意味着变法维新的大幕已拉开B.打破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初步理论了光绪帝的革新蓝图D.表达了光绪帝知耻后勇的决心30.下表信息说明五四运动前夕,中国A.工人阶级政治觉悟程度有所进步B.具备承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根底C.阶级矛盾逐步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初步进展了新型民主政治的尝试31. 1949年11月,中宣部曾表示,私营报纸“在现阶段,有其一定的必要〞,并要求扶助?大公报?:“拨给适当数目纸张,作为公股投入该报。

2017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历史试题

2017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l. 武王伐商利用了商朝士卒的临战倒戈取得胜利。

周公将之总结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周朝贵族对周之所以取代商这一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一思考带来的结果是 ( )A.提出了中央集权思想B.形成了官僚政治理论C.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度D.出现了天人感应学说2. 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

”这反映出荀子 ( )A.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C.认为君民关系本质上相同D.对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批判3. “吾周当西汉时,学术之中心,在于学校。

魏晋以后,则学校有名无实,教育之权,遂全移于私家之手。

”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儒学至尊的地位被取代B.私学兴起于思想界的繁荣C.专制集权统治遭到削弱D.造纸术改进推动文化传播4. 有学者认为,战国至西汉初农民的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同岂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

这种观点 ( )A推翻了对古代抑商政策的同有认识 B.否定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C.深化了对古代中国门然经济的理解D.肯定了战国至汉初私营纺织业的发达5. 唐代三省制实现了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通过文书的起草、审核和执行的运作流程来实现权力的分割与制约。

据此可知,唐代三省制 ( )A.成功实现了行政权力的分割B.保障了皇权地位的至高无上.C.有效地制约了皇帝滥用权力D.提高了行政机构的办事效率6. 观察《中国古代丝织业中心分布变迁图》,依据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古代丝织业中心多数分布在丝绸之路的沿线B.汉代丝织业中心由都城长安向全国各地辐射C.唐宋时期的丝织业是发展最快的手工业部门D.元至清朝苏州、南京等地也成为丝织业中心7. 明代中后期,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通过诗文、书面、民歌时曲、通俗小说,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

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全国高三大联考历史

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全国高三大联考历史

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全国高三大联考(全国卷)文综试题(历史部分)第Ⅰ卷24.有学者认为,儒家对现实经验层面的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理所当然的伦理道德规范,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不可变易的价值。

这说明,儒学长盛不衰是由于A.以血缘关系规范君臣关系B.以血缘关系规范社会秩序C.宣扬要绝对服从君主要求D.其观念植根于社会生活中25.有学者认为专制君主集权始终面临两个无法解脱的困境。

其一,只要君主运用官僚体制来管理社会,就会受到官僚集团的制约。

其二,君主为了防止其坐大,必然采取各种手段来削弱。

但是,皇帝越是打击,官僚集团的规模越庞大,组织越严密。

”由此可知A.君主加强皇权的措施经历了由内官到外官的演化B.君主大权独揽的说法某种程度上不具有可操作性C.专制君主必须要依靠官僚体制才能统治整个社会D.皇权加强官僚体制的削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6.清王昱《东庄论画》说学画者先贵立品。

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

文如其人,画亦有然。

”该绘画理论A.深受理学观念影响B.表明文人画彰显人性追求C.说明画家品德高尚D.说明绘画与文学地位一致27.有学者著文指出,16世纪前后的中国,虽然有相对自由和富有弹性的土地和劳动力制度,但商人阶层受到权力的压制、剥夺,纷纷“托庇于官僚政治之下”,财产权、经营权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没有成为一种反抗的力量,异化的力量。

这主要说明16世纪前后的中国A.土地和劳动力制度比较灵活B.经济政策失调抑制社会发展C.商人阶层深受权力阶层制约D.商品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28.有研究表明,在1842年前,农村的制度、生产情况决定城市的制度、生活情况,是农村领导城市。

1842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首先在城市发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的局面。

1842年前后城乡经济地位的变化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经济结构的变动B.城市化水平提高C.农村经济的凋敝D.城乡差距的扩大29.维新思想家严复说尝谓中西事理,其最不同而断乎不可合者,莫大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以日进无疆、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政化之极则。

2020届河北省衡水市2017级高三高考临考一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解析

2020届河北省衡水市2017级高三高考临考一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解析

2020届河北省衡水市2017级高三高考临考一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解析版)第I卷1.据《卫鼎》等器铭记载,西周经营皮毛和营造工程的裘卫在跟贵族进行交易的时候, 要向执政大臣报告,执政大臣再委派“三有司”来具体办理交易事宜。

这反映了当时A. 商业管理出现权力集中趋势B. 官府直接管理经营商业贸易C. 民间商业活动受到严密监管D. 政府已经放弃重农抑商政策【答案】B【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西周进行商品交易时,需要向政府报备,并受政府的官员监管,故B 项符合题意;西周并没有集权,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A项;材料中进行的不是民间的商业活动,且“严密监管”无法体现,排除C项;此时还没有重农抑制政策,排除D项。

2.据对居延汉简(公元前 102一公元 33 年)的分析,平民人名中“忠”字出现次数较多, 此外“孝”“仁”“贤”“圣”“德”也广泛的成为民间命名资源,圣王“禹”也成为较流行的名字。

这反映出当时A. 儒学复兴运动勃兴B. 平民社会地位提升C. 儒家观念日益普及D. “四书五经”影响广泛【答案】C【详解】公元前102-公元33年是两汉时期,儒家思想确立了正统思想的地位,而忠、孝、仁、贤、圣、德多为儒家思想观念,大禹也是儒家推崇的圣人,由此可知材料中的现象说明当时儒家观念日益普及,故选C;儒学复兴是在唐代,排除A;由姓名的命名方式无法体现平民社会地位的提升,排除B;“四书”的概念出现于宋代,所以此时不可能是“四书五经”影响广泛,排除D。

故选C。

3.史载,唐玄宗时,令官府为佛寺兴办的“悲田养病院”提供本钱;唐武宗实施“灭佛”行动,致使“悲田养病坊”处于瘫痪状态;崇道的宋徽宗,多置“居养院、安济坊”等医疗机构。

这些史实,说明古代一些医疗机构的兴废A. 受统治者个人意志影响B. 受益于大一统政治体制C. 主要为了收治贫弱人群D. 源于佛教思想广泛传播【答案】A【详解】从唐玄宗到唐武宗再到宋徽宗,不同皇帝对宗教的信仰喜好,影响了医疗机构的兴废,故A项正确;宋代并没有实现大一统,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医疗机构的兴废的过程,而不是作用,排除C项;宋徽宗崇道,排除D项。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文综历史试卷(附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文综历史试卷(附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文综历史试卷24.有学者统计,春秋时期鲁、晋、楚、宋、郑五国有史可稽的共85位主政者中,世族占92%,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共计81位宰相中,本人属于本国公子或本国宗室、王公室姻亲者26位,与其他国家王公有亲者8人,共计只占总数的42%。

此现象说明()A.王公数量大幅减少B.诸侯权力受到威胁C.宗法制度日趋衰落D.官僚政治完全确立25.陆游《老学庵笔记》:“陂泽惟近时最多废。

吾乡镜湖三百里,为人侵耕几尽。

阆州南池亦数百里,今为平陆,只坟墓自以千计,虽欲疏浚复其故,亦不可得,又非镜湖之比。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湖田垦种成本低且收益大B.吏治败坏使政府职能降低C.赋税的繁重加重民众负担D.人口压力使人地矛盾尖锐26.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外国史等方面研究。

这种情况说明()A.儒家学者开始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B.有识之士反思君主专制制度C.国内外形势变化推动了学风的转变D.儒家经典的权威受到了质疑27.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初八日,清廷因会试中试的第一名举人程可则的文章“悖戾经注”,将其除名,考官胡统虞、成克巩也因所取试卷不遵经注、文理疵谬甚多,而被分别降三级和一级。

清廷此举()A.导致清初的文字狱大兴B.意在加强思想控制C.规范了官员依法行政D.促进了科举制完善28.近代中国关税、盐税、借款等,均存于外商银行,中国对外各种借款及赔款本息的收付,完全须经由外商银行。

这一现象意味着()A.中国金融市场的混乱无序B.大量中国资本参与国际投资C.中国税收政策日益近代化D.列强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命脉29.《新青年》传播的生物进化论,最初尚且接近其科学本质,但不久即在陈独秀等人的笔下异化为社会进化论。

材料主要意在说明,当时()A.对进化论认识存在较大偏差B.进化论的宣传主观色彩强烈C.进化论唤起了民族的觉醒D.混淆了人与自然的本质区别30.1933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向满洲省委发出《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提出,党在东北的总策略是造成全民族的反帝统一战线来聚集和联合一切可能的力量,共同地与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斗争。

【完整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

【完整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

河北衡水中学2 016~2 017学年度高三下学期文综第二次摸底考试24.秦始皇灭六国后,“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而西汉前期亦“世世徙吏二千石,高訾(zi,钱财)富人及豪桀并兼之家于诸陵〞。

上述做法A.表现出政权对权贵的依仗B.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创立C.是其重农抑商思想的表达D.无益于封建经济的恢复25.南宋思想家叶适曾说:“吾祖宗〔指宋初诸君〕之治天下也,事无小大,一听于法,虽杰异之能〔指某些官员〕,不得白有所为,徒借其人之重以行吾法耳。

〞材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皇位世袭的结实B.依法治国的推行C.专制主义的强化D.中央集权的完善26.王阳明曾颇有感触地说:“功利之说,日浸以盛,不复知有明德亲民之实,士皆巧文博词以饰诈,相规以伪,相轧以利,外冠裳而内禽兽,而犹或白以为从事于圣贤之学。

如是而欲挽而复之三代,呜呼其难哉!〞为此,他提出A.“知行合一〞B.“心外无理〞C.“格物致知〞D.“T商皆本〞27.融人西方器形和装饰图案的中国瓷器在18世纪变得特别流行,各种各样的欧式元素都被原样复制到瓷器上,大多数图案是由欧洲客户提供的版面和素描。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中国瓷器成为中西贸易主体B.外销成为中国制瓷业开展的主要动力C.欧洲文化对中国瓷器的影响D.中国瓷器注重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28.“今日翊(yi)赞宏图,有不当置西人之事为而弗取也。

是道德纲常者,体也;兼及西人事为者,用也。

必体用皆备,而后可备国家器使,此尤今之所不可不知者也。

〞材料意在说明A.“中体西用〞是治国之策B.向西方学习要结合本国国情C.西方的政治制度不及中国D.选择性引进西方科技很重要29.以下是1841~1927年中国开设的通商口岸统计表。

该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列强侵华加快了中国城市化进程B.近代中国经济构造发生了变革C.中国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络日益亲密D.通商口岸成为列强侵华的起点30.有学者说:“辛亥革命的失败不是让权,不是妥协,而是在民元之后重建的新国家新制度,根本上没有按照南京临时政府的标准往下走。

河北省衡水金卷2017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衡水金卷2017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文综(一)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有学者指出,法家所主张的富国强兵的“霸道”,绝非漠视“顺乎民情”的“先王之道”,而是通过“政、令、刑、赏”有效地将民意、民情、民心凝聚为统一的“政治意志”。

这反映出法家A.“霸道”政策有利于统一的实现B.“顺乎民情”推动社会发展进步C.政治措施旨在保障民众的生活D.否定“先王之道”实现富国强兵25.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

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

”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

这一变化表明A.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B.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C.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26.北宋末年庄季裕的《鸡肋编》载:平江府洞庭东、西二山在太湖,菲舟楫不可到,……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

绍兴二年(1 132年)冬,忽大寒,湖水遂冰,米船不到山中,小民多饿死。

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宋代A.民众生活受气候的影响大B.民众生活与市场联系紧密C.舟楫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D.农业种植商品化和专业化27.雅克萨之战(1685—1688年)是17世纪晚期沙俄侵略者妄图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中国军民被迫进行反对侵略、收复失地的自卫战争,并取得了胜利。

该事件说明A.先进制度是反侵略战争胜利的保障B.中央集权制度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C.中外民族矛盾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D.中国依然保持先进的历史发展趋势28.李鸿章在马关谈判时曾对日方说:“这次战争证明,欧洲海战陆战的方法不仅白人能用,黄人也能用;贵国非常之进步,最使我惊醒,我们中国长夜迷梦,会因为贵国打击而破灭,然后大步进入醒悟阶段。

”这说明李鸿章A.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迷梦B.开始认识到西方的优势C.丧失了对日本的优越感D.改变了学习西方的方向29.陈启源创办于1873年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曾下令封闭。

精品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室号、座位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 下表是周王室分封情况一览表,对该表解读不正确的是()注:沿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A.周王室同姓分封占主导地位B.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C.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D.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图表内容可知分封的王室子弟居多,所以A说法正确,从地域来看王室子弟主要分封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所以C的说法正确,分封的对象为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所以D的说法也正确,家天下出现于夏朝,所以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 史载:西周的诸侯国“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

”这反映出( )A. 政治权力按血缘关系分配B. 西周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C. 周天子开始加强中央集权D. 诸侯国的权力有等级差别【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看,西周的诸侯国大小不一,诸侯国内部最高官员的任命也不相同,有直接受命于周天子的,有受命于国君的,这反映出诸侯国有权力上的等级差别,故选D项。

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C两项不符合史实,均可排除。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解析版)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1.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A. “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 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C. 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D. 君主专制取代了宗法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以宗法制为基础,在地方实行分封制,受封的诸侯要对周王缴纳贡赋、定期述职、听候周王的调遣,而在封地内则享有大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在秦朝地方长官不是世袭的,是皇帝直接任命的,是一种官僚体制,因此本题应选C选项。

A选项错误,周秦都是家天下;C选项说法不够全面,没有考虑到宗法的问题;D选项说法错误,宗法制一直存在。

2. 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

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A. 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B. 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C. 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D. 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答案】D【解析】3. 宋仁宗皇佑四年(1052年)对夔州路的主客关系颁布的专法规定:“夔州路诸州官庄客户逃移者,并却勒归旧处,他处不得居停。

又敕:施、黔州诸县主户、壮丁、寨将子弟等旁下客户逃移入外界,委县司画时差人计会所属州县追回,令著旧业。

”材料说明此时A. 佃户地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B. 农民雇主队伍具有不稳定性C. 客户人身依附性仍相当严重D. 政府对农民择业的严格限制【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材料没有对佃户的地位与之前进行比较,得不出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一结论,故A选项错误;B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官庄客户逃移者,并却勒归旧处,他处不得居停。

2017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7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4.有历史学者说:“就某种意义而言,英国在19世纪对中国的攻击只是先前之论述暴力的翻版,因为在第一把英国枪瞄准中国人之前,中国就已经在著作中被摧毁了。”该学者强调
A.中国的物质文明落后于英国B.在文化层面上中国未战先败
C.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落后D.英国主要靠软暴力打败中国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材料中的学者提出了19世纪英国对中国的鸦片战争,只不过是其在此之前论著中提出的战争方案的实施,因为战前英国已在其大量文章、著作中充分认识到中国封建农业文明的落后性,可见该学者强调了在文化层面上中国未战先败,故选B选项。A、C选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鸦片战争中英国是以船坚炮利打败中国的,故D选项错误。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反映出的是清朝末年地方督抚的政治活动,可以看出他们的政治活动越来越肆无忌惮,这是汉族地主参与政治的体现,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没有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含义;B选项材料没有提到革命问题;D选项说法错误,这种现象对满清王朝是一种打击。
点睛:督抚是总督和巡抚合称督抚,明清两代的地方军政长官。督抚有权决定徒刑的判决,对流刑、充军、发遣可以做终审判决,但需要报请刑部复核。清朝地方巡抚总督多为一品二品大员,官职较高,权力较大。
C.雅典政治几乎是完美的政治形式D.雅典是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混合体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雅典民主政治在伯利克里当政时期处于顶峰,因此这个时期的雅典公民具有很多权利,得到很多福利,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雅典并没有官僚体系;C选项说法错误,没有完美的制度,只有最适合的制度;D选项错误,雅典只是民主制,希腊是由多种政治形式组成的。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历史试卷第I卷(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礼记大传》载:“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

”这旨在强调()A.嫡长子的特权地位B.血缘与政治的结合C.宗法尊卑等级关系D.宗法制的社会作用25.下图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此图反映了当时()A.中外丝绸贸易发达B.中外经贸交往频繁C.中国国际地位提升D.中外文明交流互通26.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

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

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明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

道举的设立旨在()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C.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D.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27.在价值层面上,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A.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28.19世纪中叶,新名词在中国被不断创生出来,诸如:“商务”“商战”“商业”“招商”“商办”“商局”“商会”“商部”“商学”“商政”“商校”“商法”“商报”等。

这一时期“商+”思维反映出()A.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受到关注B.实业救国思想已经蔚然成风C.重农抑商经济政策遭到否定D.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29.表1是近代上海《申报》和重庆《商务日报》两份报纸发行的广告量,据表1推断()《申报》A.传统的生活物资被洋货取代B.重庆报刊业的西化程度较上海高C.重庆广告业比上海更加发达D.重庆地区民族工业发展弱于上海30.“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证据汇编,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调查团。

【完整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年高考猜题卷文综历史试题2

【完整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年高考猜题卷文综历史试题2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年高考猜题卷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平王东迁后,在各封国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险恶的国际关系。

他们都理解国王的权利和荣光已经一去不复返,唯有凭借自身力量才能生存。

以下孟子的哪一言论与其背景相近A.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 “舍生而取义者矣〞D. “教亦多术矣〞【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周王权利弱小,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A项反映了“王〞的称谓被滥用,分封制遭到破坏,故A项正确。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2.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唐宋概括论?中说道:“唐代以后以舞乐为主,舞的动作不过足附属品,乐律亦重形式,少有模拟动作的意思。

宋代以后,随着杂剧的流行,模拟事物一类通俗艺术较盛,动作较为复杂,品味较^代的音乐下降。

〞据此可知A. 唐代音乐形式比宋代的更受欢送B. 唐代舞乐仅供皇族欣赏C. 宋代以后音乐形式的世俗化倾向D. 宋代音乐多模拟唐代【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相比唐代而言宋代的杂剧等艺术通俗易懂,面向市民阶层,艺术形式有世俗化的倾向,故C项正确。

A、B、D三项片面,不符合题意。

3. 宋高宗时,叶梦得上奏随,“朝廷见收购木棉、虔布万数不少〞;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

〞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

材料说明在南宋时期A. 中原地区足棉花主产区域B. 经济重心开场南移C. 棉花已经取代丝麻成为衣被原料D. 衣被原料的种植构造逐渐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A、B两项在题文中没有表述,不符合题意。

C项表述与题文中“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

〞相违犯。

D项正确,衣被原料的种植构造逐渐发生变化,棉花逐渐取代葛麻等。

4. 明代以后不再设置宰相的官职,实际卜执行宰相之职的是殿阁大学十。

而明清时期,大多皇帝对臣下上奏的批答都像命令仆从一般,言语粗暴。

这说明A. 内阁大学十是名副其实的宰相B. 明清的君主专制专制程度极高C. 内阁权利不来源于皇帝D. 明清所有君主亲自批阅所有奏折【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废除宰相后,殿阁大学士行宰相之职,但不是法定中央行政或者决策机关,只是皇帝的内侍参谋机构,权利大小取决于皇帝,加强了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

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摸底联考

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摸底联考

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命题人:庞文斌、王晓铭、王德宸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所有试题都要答在答题卡上。

第l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灾异与人事葛剑雄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对水旱灾害相当敏感。

加上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大小灾害频繁,成为统治者和民众经常性的威胁。

现实的需要使中国古代对天文、气象、物候的记载和研究相当重视,并注意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的关系,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观念,其中之一即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

时下流行的看法都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多的是反映了时人的愿望,是对传统观念一种积极的、但也是实用主义的解释。

尽管原始的天人合一观念的确包含了这样的内容,却并不是它的主体。

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天意决定人事,而天意是通过天象或灾异来显示的。

君主是“天子”,由天意确定,也代表天命。

所以君主如有失德,或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必定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罚。

正因为如此,从最古老的史书开始,天象和灾异都是不可或缺的记载。

《二十四史》中大多有《五行志》、《天文志》、《灾异志》,但所记内容无不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致。

凡国之将兴,天子圣明,大臣贤能,则风调雨顺,紫气东来,吉星高照;反之则灾异频仍,天象错乱。

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一旦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如日蚀、太阳黑子、流星、陨石、星宿异位、地震、山崩、水旱灾害等,皇帝就要换上素色服装,不吃荤腥辛辣,不近女色,迁居偏僻清静的场所,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意见。

2017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考模拟历史

2017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考模拟历史

2017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考模拟历史1.有学者认为,儒家对现实经验层面的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理所当然的伦理道德规范,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不可变易的价值。

这说明,儒学长盛不衰是由于()A.以血缘关系规范君臣关系B.以血缘关系规范社会秩序C.宣扬要绝对服从君主要求D.其观念植根于社会生活中解析:儒家倡导的伦理道德关系具有“理所当然”的特征,是由于儒学从血缘关系这一植根于民众生活之中的起点出发,推及君臣关系,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故D项正确。

君臣关系、社会关系并非都具有血缘关系,A、B两项错误;材料强调以伦理关系规范君臣关系,并不能说明是否要绝对服从君主的要求,C项错误。

答案:D2.有学者认为:“专制君主集权始终面临两个无法解脱的困境:其一只要君主运用官僚体制来管理社会,就会受到官僚集团的制约:其二,君主为了防止其坐大,必然采取各种手段来削弱。

但是,皇帝越是打击,官僚集团的规模越庞大,组织越严密。

”由此可知()A.君主加强皇权的措施经历了由内官到外官的演化B.君主大权独揽的说法某种程度上不具有可操作性C.专制君主必须要依靠官僚体制才能统治整个社会D.皇权加强官僚体制的削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解析:本题考査历史解释能力,与传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两大趋势的史实有所不同,必须紧扣材料作答。

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由“无法解脱的困境”可知正确;C项表述过于绝对;D项不符合的主旨。

答案:B3.清王昱《东庄论画》说:“学问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

文如其人,画亦有然。

”该绘画理论()A.深受理学观念影响B.表明文人画彰显人性追求C.说明画家品德高尚D.说明绘画与文学地位一致解析:该绘画理论强调,绘画先要端庄品德,方能体现作品的正大光明,并强调“画如其人”,体现的是理学外在行为与内在人格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故A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文人画”,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人的品德对绘画品质的影响,不能说明绘画者都具有高尚的品德,C项错误;“文如其人,画亦有然”强调的是文章、绘画都体现人的品德修养程度,不是对绘画、文学地位的界定,D项错误。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摸底联考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武王伐商利用了商朝士卒的临战倒戈取得胜利。

周公将之总结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周朝贵族对周之所以取代商这一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一思考带来的结果是()A.提出了中央集权思想B.形成了官僚政治理论C.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度D.出现了天人感应学说【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天人感应学说2.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

”这反映出荀子()A.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C.认为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D.对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批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得出君与民的关系如同舟与水的关系,认为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故C正确;荀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不是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故A错误;此时君主专制还没有建立,故BD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荀子的思想【名师点睛】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表现: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中珍贵的历史遗产。

春秋战国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争权夺位和争财夺地此起彼伏。

在争斗中,民众的向背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1)孔子的民本思想: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孟子的民本思想:民贵君轻,痛恨暴政和战争。

(3)荀子的民本思想:“君舟民水”。

3.“吾周当西汉时,学术之中心,在于学校。

魏晋以后,则学校有名无实,教育之权,遂全移于私家之手。

”这一现象反映出()A.儒学至尊的地位被取代B.私学兴起于思想界的繁荣C.专制集权统治遭到削弱D.造纸术改进推动文化传播【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魏晋时期专制集权制度遭到削弱考点:4.有学者认为,战国至西汉初农民的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同岂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摸底联考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武王伐商利用了商朝士卒的临战倒戈取得胜利。

周公将之总结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周朝贵族对周之所以取代商这一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一思考带来的结果是()A.提出了中央集权思想B.形成了官僚政治理论C.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度D.出现了天人感应学说【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天人感应学说2.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

”这反映出荀子()A.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C.认为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D.对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批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得出君与民的关系如同舟与水的关系,认为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故C正确;荀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不是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故A错误;此时君主专制还没有建立,故BD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荀子的思想【名师点睛】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表现: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中珍贵的历史遗产。

春秋战国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争权夺位和争财夺地此起彼伏。

在争斗中,民众的向背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1)孔子的民本思想: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孟子的民本思想:民贵君轻,痛恨暴政和战争。

(3)荀子的民本思想:“君舟民水”。

3.“吾周当西汉时,学术之中心,在于学校。

魏晋以后,则学校有名无实,教育之权,遂全移于私家之手。

”这一现象反映出()A.儒学至尊的地位被取代B.私学兴起于思想界的繁荣C.专制集权统治遭到削弱D.造纸术改进推动文化传播【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魏晋时期专制集权制度遭到削弱考点:4.有学者认为,战国至西汉初农民的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同岂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

这种观点()A.推翻了对古代抑商政策的同有认识B.否定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C.深化了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理解D.肯定了战国至汉初私营纺织业的发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自然经济相关知识。

材料中尽管提出了桑麻纺织、家畜饲养及园艺种植,但并未说明其在商业领域内的流通,无论是重商还是抑商政策均无从体现,故A项错误。

材料中不能体现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的否定,故B项错误。

传统意义而言,古代中国经济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精耕细作、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而本题中关于桑麻纺织、家畜饲养及园艺种植等比重的描述,使得对古代经济的认识视野进一步拓宽,理解也随之深化,故C项正确。

本题私营纺织业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及总量无从体现,其是否发达亦不可知。

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自然经济的特点【名师点睛】小农经济的局限性:(1)分散性:属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

(3)落后性: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生产资料有限,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特别是封建王朝政策的影响。

5.唐代三省制实现了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通过文书的起草、审核和执行的运作流程来实现权力的分割与制约。

据此可知,唐代三省制()A.成功实现了行政权力的分割B.保障了皇权地位的至高无上.C.有效地制约了皇帝滥用权力D.提高了行政机构的办事效率【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6.观察《中国古代丝织业中心分布变迁图》,依据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古代丝织业中心多数分布在丝绸之路的沿线B.汉代丝织业中心由都城长安向全国各地辐射C.唐宋时期的丝织业是发展最快的手工业部门D.元至清朝苏州、南京等地也成为丝织业中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古代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而图片显示的古代丝织业中心东部、中部、西部都有,故A项错误;关中地区是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平原,图片无法显示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地区辐射全国,故B项错误;图片反映的是丝织业中心分布,没有与其它手工业部门进行比较,排除C;元明时期丝织业中心主要在东部地区,苏州、南京等地也成为丝织业中心,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丝织业的发展【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的手工业部门众多,手工业产品精美,技术精湛,深受世界各个国家的欢迎,成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象征,尤其是丝绸,瓷器,青铜器等最具世界影响力。

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涉及纺织,制瓷和金属铸造技术等手工业部门,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为主,准确识记是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

7.明代中后期,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通过诗文、书面、民歌时曲、通俗小说,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

这反映了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C.市民阶层队伍壮大D.社会文化的高度繁荣B【答案】【名师点睛】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8.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员俸禄发放形式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由田邑到实物的转变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的变革C.俸禄制度的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D.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官员俸禄发放形式的变化•特点9.皇室、贵族、官僚、地主都可以用绎济的或非经济的手段造成巨量的土地集中。

但是,王朝更替,宦海风波,都会在短时间内引起所有权的大规模转移……多产之家往往多妻妾多子孙,而再多的田产也经不起一析再析,几代之后,集中的土地又会化整为零,这主要说明了中国古代社会()A.土地所有权在各阶层间的流动B.小农经济不断受到冲击C.土地兼并现象呈现减弱的趋势D.土地占有权的非连续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的意思是:土地在不断集中的同时又不断地分散,由于王朝更替,宦海风波,都会在短时间内引起所有权的大规模转移,反映了土地的集中的不稳定性和非连续性,故答案选D。

A项“各阶层”说法绝对;B项不是题干的主旨;题干没有没有反映土地兼并的强弱趋势,排除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土地兼并10.雍正八年,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办理军机事务;雍正十三年,命裁军机处将军机事务移交总理事务王大臣处理。

乾隆三年,裁撤总理事务王大臣,而后恢复军机处。

从军机处的演变情况来看,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A.日益成为掣肘皇权的有力机构B.在权力构建上发生了实质变化C.和总理事务王大臣分权制衡D.逐渐成为强化皇帝权力的利器【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名师点睛】清朝军机处是处理全国军政大权的中央机构,皇帝选派满汉大臣入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皇帝对军政大事的裁决,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限制很大)实权尽失,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

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11.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尽管欧美列强之间矛盾重重,欧洲已经开始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侵略集团,但它们都不同程度地支持或纵容日本侵略中国,其主要目的是()A.压制中国人民革命B.扩大各自的在华利益C.争取日本参加一战D.共同来支配瓜分中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影响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

欧洲各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都支持或纵容日本侵略中国,故选择B。

其它三项均不是主要目的。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期间列强的态度12.据不完全统计,到辛亥革命爆发前,全国已成市的城市自治公所超过850个,镇自治公所超过530个,乡自治公所在1970个以上。

据此可以推论出此时期()A.民主制度的建赢是社会发展趋势B.辛亥革命得到地方政府支持C.出现了一定规模的民主实践活动D.国家政府重视地方自治运动【答案】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前后的民主实践活动13.下图是1916年至1918年中国工大罢工次数示意图。

在此时期工人罢工逐渐形成工人互相支援、同盟罢工的形式,并逐渐形成近代工会,提出资本家不能干涉工会内部事务的要求。

这说明()A.工人阶级的民主意识在迅速提高B.工人阶级逐步成为独立政治力量C.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D.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人运动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结合图表,可知1916年至1918年中国工人罢工次数不断增长,由材料可知此时段的工人罢工逐渐形成工人互相支援、同盟罢工的形式,并逐渐形成近代工会,要求资本家不能干涉工会内部事务,体现的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逐渐强大,并且已经开始试图摆脱资产阶级的控制,发展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工人阶级的民主意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均非材料所体现的主要内容,排除AC;材料中未涉及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的影响,排除D。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工人运动的发展14.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微,以均地力。

”由此推断国民党()A.国民政府实行资本主义土地国有B.认识到农民对革命的重要性C.开始关心民生尤萁重视土地问题D.发展了“平均地权”的思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可购买私人土地给予佃户,由此可见当时国民政府承认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存在的合法性,并未实行土地国有制,故A项错误。

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故B项错误。

国民党一大召开于1925年,而孙中山早在1905年提出三民主义时,已经开始关心民生与重视土地问题,故C项错误。

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中强调“平均地权”与“土地国有”。

其主要内容为“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材料中国民党“一大”宣言提到的国民政府对土地的措施即是对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的发展,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党“一大”15.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指出:和平掌握在日本人手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